初一(秋季)第13次课诗歌赏析方法 学案_第1页
初一(秋季)第13次课诗歌赏析方法 学案_第2页
初一(秋季)第13次课诗歌赏析方法 学案_第3页
初一(秋季)第13次课诗歌赏析方法 学案_第4页
初一(秋季)第13次课诗歌赏析方法 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一(秋季)第13次课诗歌赏析方法学案

诗词赏析专题训练

【解题路径】

1.抓题目

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读题目,可以帮助读者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所抒情感的把握,所以关注题目,能助我们快速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抓作者

历年考试古诗鉴赏题,都会附上作者的姓名,从这些诗人的姓名,我们能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诗人所选择的题材,所要表现的思想,所要抒发的情感,都是由他生活的时代背景、他的修养、他的学识、他的遭遇、他的思想,甚至是他的诗风所决定的。我们在鉴赏作品时,可以调动我们已有的知识积累,把诗歌作者所孕育的暗示功效充分地挖掘出来。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来突破。

3.抓注释

古诗鉴赏题后,往往会有一些注释,命题人给出的“注释”,常常提供了解题的相关信息,是人们鉴赏古诗词的一把钥匙。

4.抓意象

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与诗人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是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是名词。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因此,领会诗歌意境必须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展开联想,进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5.抓诗眼

诗眼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妙的字或精彩句,而这一字、句往往在全诗的节骨眼处,是全诗的传神之笔。对诗歌鉴赏来说,抓住了诗眼就可以说抓住了全诗的灵魂和精髓。_

6.抓想象

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如果我们紧紧依傍这一诗句,透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雾,能联想到邻家春色美不胜收,如此景致,连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是喜花的蜂蝶呢!这样一联想,我们对诗就很容易理解了。

7.抓尾句(联)

中国古诗有一大特色就是常常在前文叙事写景的基础上,最后抒情议论,画龙点睛,因此,尾句(联)通常担负着表情达意的作用,抓住尾句(联),就抓住了理解全诗的关键。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最后一联,明显地透露出了作者对贾生的同情和对孝文帝的讽刺。

8.抓表达技巧

古诗常用一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来表达情感、体现思想,如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借景抒情、烘托、象征、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表现手法,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借代、衬托、反衬等修辞方法,因此鉴赏古诗要从分析诗中所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着手。

古诗鉴赏主要分为赏析意境意象、语言赏析,表达技巧,思想感情四个方面。

评价意象和意境

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名词)

诗歌常用的意象以及含义

杨柳表现离情别恨或柔情___杨花象征离散

梧桐表现寂寞惆怅、凄苦凄凉悲伤木叶表现惆怅落寞的心境

梅花象征高洁或不屈不挠纯净洁白兰花象征高洁、美好

菊花象征隐逸、高洁、脱俗、高雅竹象征正直、不从俗、向上、有气节

桃花形容美女的容颜___牡丹表现富贵、美好

松柏高洁、坚强、坚贞或富有生命力绿叶表现希望、活力

黄叶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禾黍表黍离之悲(对昔盛今衰的感叹)

花落表现失意、人生挫折或惜春之情,感伤黄粱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

花开象征希望、人生的美好___鸳鸯常喻夫妻,表现夫妻情深

鸿雁表现书信、两情交往或思乡之情鹧鸪烘托荒凉破败或惆怅落寞

猴猿表现凄厉、哀伤、孤寂,愁苦鹰表现刚劲、自由或大志

鱼表现自由、闲适_________乌鸦不祥之物或比喻小人、凡夫俗客

沙鸥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青鸟指代情人的使者

细雨表现生机、活力或缠绵的友情、爱情细雨潜移默化的教化

霜象征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坎坷雪象征纯洁、高洁或表环境的恶劣

春风表现希望、旷达、欢娱、得意西风表落寞、惆怅、思归、烘托衰败

浮云表现游子漂泊、飘零___晴天表现光明、欢娱

浓云表现愁肠压抑_________阴天表现压抑、愁苦、寂寞

玉象征高洁、脱俗_________尺素指代书信

吴钩佩带的刀剑,看吴钩,建功立业的抱负珍珠表现美丽、纯洁无瑕

船漂泊、无拘无束,自由旷达___红色象征青春、热情,表现喜事

白色象征纯洁无瑕,表现丧事___绿色象征希望、活力、和平

黑色表现黑暗、绝望或神秘___蓝色表现高雅或忧郁

黄色象征温暖、平和___紫色表现高贵、神秘

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___美酒壮行

南园泛指花草园林_________落日惆怅

落叶失意、伤感_________丁香指愁思或爱恋情结

大漠苍凉旷野凄清___红豆相思

竹林闲趣、隐逸_________太阳表现希望、活力或时光流逝

孤灯孤苦、羁旅凄凉,思乡怀人秋虫凄凉

故园乡愁____________烛相思、别愁

枯藤萧瑟、荒凉_________古琴知音

古道荒凉____________飞鸟空远

长亭送别____________楼兰西域古国名,表现卫国立功

莲“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爱情阑(栏)干象征着思念、寂寞、离愁

孤雁思亲,思乡,孤独___寒蝉悲凉、离愁别绪、叹惋、时间流逝

秋雨忧愁流水_________梅子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夕阳比喻年老或表现失落、悲叹沧桑

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

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

草①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②表现荒凉、偏僻③象征地位、身份的卑微

露比喻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暴雨象征热情或残酷,荡涤污秽的力量

杜鹃哀怨、悲伤凄恻、凄凉、思归或冤魂悲鸣

燕温情、惜春、爱的思念、沧桑、漂泊

月亮①象征人生的圆满、缺憾;②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③寄托思乡、思亲之情;④表现旷达、潇洒,美丽,冷清

寒寒山寒云寒月寒树寒鸦寒烟寒风寒霜寒露寒水孤孤山孤云孤月孤树孤雁孤蓬孤烟孤城孤舟

学习笔记:由“寒”、“孤"组成的意象常表达孤凄悲凉、孤独寂寞之情。

独独坐独卧独宿独寻独上独立独酌独怜独倚独见独对独向空空山空谷晴空碧空「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简言之,意境是一幅由景象构成的、洋溢着情感的图画。(画面)

诗词如果缺乏这种意境美,便会浅露无味,格调低下。

【答题模式】

1、人物形象类——

问: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答题模式:(1)明确诗歌刻画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2、景物形象类——

问:这首诗开头几句为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景物间有什么样的层次)?或从哪些角度(运用什么手法)塑造景象形象的?

答题模式:(1)写了哪些景物,景物间体现什么样的层次(2)景物的特点(角度)如何(运用的手法如何),有什么深层用意(3)传递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3、意境类——

问法: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1)描绘诗中展现的客观画面(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该作品情景交融的意境。

【真题举例】

1.对抒情形象的分析回答:身份+性格+思想。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分析: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栏干)远望,足见其情之痴绝。

2.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题菊花(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分析: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而统观全诗,诗中的菊花寓意是当时社会上怀才不遇的有志之士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

二、语言赏析

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常用术语: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答题模式】

1.分析炼字型

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模式: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运用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典型题例】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三、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修辞炼字)

常用的手法: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偶、起兴。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史言志、用典抒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即事感怀等)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工笔细描、乐景写哀、诗画结合、对比烘托等

角度:形、声、色、态、味、触。“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味觉角度。“触"触觉

3.其他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虚写)、象征

【答题模式】

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答题模式:采用了(具体的何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技法,写出了(某种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或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或效果。

【典型题例】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①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②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两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案】(1)对偶。"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

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四、思想情感

1.离别诗

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旅途中的孤苦寂寞。对朋友亲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对友人的祝福与感激。对朋友的勉励或担忧。别后情境的想象。

2、怀古诗

内容: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战争或贬谪)

感情:建功立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壮志难酬。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慨叹(怀古伤今)。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3.讽喻诗

内容:借古讽今。批判现实,劝诫今人。

感情: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追慕古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岁已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朝代更替)

4.山水田园诗

内容: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隐居者或者任职者)

感情:归隐田园、钟情山水;山川美景、热爱河山;厌弃官场、品格高洁。向往自由、归隐、闲适淡泊。

羁旅诗

内容:游子或仕宦羁旅他乡。

感情:思乡思亲。孤凄悲凉。

闺怨诗

内容: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咏物诗

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8.边塞诗:

内容:边塞的荒凉,将士的辛苦,战争的残酷。

感情: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忧国忧民。渴望和平。

【答题模式】

问题:请归纳出诗人在诗中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并说说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首先回答出你理解出来的诗歌内容(逐句理解,相同的归并),然后回答具体思想感情的类别。

内容与情感

田园山水,悲秋伤春。

(安适愉快,悠闲自在)(爱春赏春、惜春、伤春。)

托物言志,怀古讽今。

(以物自喻,象征比兴)(登临感慨,今昔沧桑)

怀才不遇,功业豪情。

(年华虚度,报国无门)(征战之苦,报国之志。)

羁旅离愁,思乡怀人。

(孤独寂寞,睹物伤神)(送别思亲,宫怨闺情)

【真题训练】

题稚川山水[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注:戴叔伦,唐代诗人,此诗作于作者宦游途中。

(1)请你把“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的画面描述出来。

悲陈陶①杜甫

孟冬十那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③,日夜更望官军至。

【注释】①陈陶:地名,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756年冬,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唐军四五万人几乎全军覆没。②群胡:指安史叛军。③向北啼:这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所以都城人向北而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了唐军大败发生的时间、牺牲者的籍贯身份及战争的惨状,有如史书般庄严。

B.颔联将描写与议论相结合,营造了寂静肃杀的氛围,仿佛天地也在为四万将士生命的逝去而哀悼。

C.颈联连用“归”“洗"唱”“饮"一系列动词写出叛军得胜后在长安城中纵酒高歌的猖狂。

D.这首诗沉郁顿挫,凝练而富有感染力,其中的悲壮之美给人以力量。

(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于郡城①送明卿②之江西李攀龙〔明代〕

青枫飒飒③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④迷。谁向孤舟怜逐客⑤,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郡城:今山东济南。②明卿:吴国伦的字。③飒飒:风雨声。④楚:这里指江西。⑤逐客:指贬逐出京的官员,这里指吴国伦。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点明送别的时节和地点,以飘飘青枫和凄凄秋雨营造了迷蒙凄凉的氛围。

B.第二句“迷”字包含两层意思,既是当时景色的真实描写,点明了凄凄秋雨中特有的迷蒙景色,又暗示了友人前途的渺茫。

C.三、四句写实,点明天公作美,雨收云散,描绘了友人愉悦前往贬谪之地的情形。

D.这首诗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其感情由低沉转入激越,意境由凄冷转入高远。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如梦令[明]李梦阳

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说与小童知:“池上落红休扫。"休扫,休扫,花外斜阳更好。

结合加点字词赏析画线句子。

(2)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词作。

B.全词分为三层,一层一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