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册科学精讲精练1.5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考点1.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叫做中和反应。例如:HCl+NaOH===NaCl+H2O2HCl+Ca(OH)2==CaCl2+2H2O【注意】①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6HCl+Fe203===2FeCl3+3H2O.②NaOH与HCl发生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无沉淀、气体产生,也无颜色变化)。所以实验中常借助酚酞试液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总结】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类型:=1\*GB3①酸+金属氧化物=盐+水=2\*GB3②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3\*GB3③酸+碱=盐+水【实质】中和反应的实质就是酸溶液中的H+与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的过程。如HCl+NaOH==NaCl+H2O中实际参加反应的是H+和+OH,即H++OH==H2O(如图所示),剩余的离子留在原溶液中,H+和OH结合,以水分子形式存在【考点练习】【例1】如图是两幅微观示意图,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图可说明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右图说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了H2OC.两幅图表示的都是化合反应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答案】B【详解】A、右图是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不能说明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A错误;B、由右图微粒的变化可知,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了H2O,故B正确;C、图中一种是化合反应,一种是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D错误。故选B。考点2.【实验探究】判断中和反应物质的残留问题一: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酸碱指示剂,若显红色说明酸过量;若显蓝色说明碱过量;若显紫色说明恰好完全反应。二: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含Cu2+溶液,若出现蓝色絮状沉淀说明碱过量;若无明显现象说明酸过量或恰好完全反应。三: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活泼金属(K、Ca、Na除外),若产生气泡说明酸过量;若无明显现象说明碱过量或恰好完全反应。【考点练习】【例2】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1)该实验操作是将______(填“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答案】(1)稀盐酸(2)NaCl、NaOH或氯化钠、氢氧化钠【解析】(1)图像中pH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增大到小于7,所以该实验操作是将稀盐酸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NaOH。考点3.【实验】土壤酸碱性测定测定土壤pH的操作过程:按取样编号,取1g左右土样放人试管中,加人5mL蒸馏水,振荡30s后静置。等土壤微粒下沉后,用玻璃棒蘸取上层清液,滴在精密pH试纸上,将试纸上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记下pH。1.下图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的pH随时间变化曲线,有关分析错误的()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C.b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D.a点到b点的曲线变化证明该反应放热【答案】D【详解】A、由反应前溶液pH小于7可知,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不符合题意;B、a点溶液pH小于7,说是盐酸有剩余,对应溶液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不符合题意;C、b点溶液pH等于7,表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不符合题意;D、a点到b点的曲线变化只能表示出反应时pH的变化,不能证明该反应放热,符合题意。故选D。2.某同学在实验室做酸、碱性质的实验,所用试剂如图所示,实验后把三只试管的液体集中倒入一个废液缸中,废液呈蓝色。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废液呈碱性B.废液中只存在2种溶质C.废液中不存在盐酸和硫酸D.废液中含有硫酸钠、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答案】B【详解】A.废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后呈蓝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故A正确不合题意。BD.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呈碱性,说明溶液中还存在氢氧化钠,故B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合题意。C.因为溶液呈碱性,所以肯定存在剩余的氢氧化钠,而盐酸和硫酸都与其反应,则废液中不存在盐酸和硫酸,故C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3.将稀盐酸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NaCl液中,充分混合后均无明显现象。混合后相关变化的示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上物质间均未发生化学反应 B.两个变化中都有新物质产生C.混合后溶液酸碱性都不变 D.图甲可表示酸碱反应的实质【答案】D【详解】A、由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了水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稀盐酸与氯化钠混合后,溶液的离子没有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碱性减弱,恰好完全反应变成中性;氯化钠中滴加稀盐酸,中性变成酸性,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了水分子,可表示酸碱反应的实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4.小明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时,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已经过量,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某种试剂进行实验。下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不正确的是()实验方案使用的试剂判断的方法A硝酸银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BpH试纸如果pH<7,表明盐酸已经过量C铁粉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D紫色石蕊试剂如果溶液变成红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A.A B.B C.C D.D【答案】A【详解】A、氯化钠、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表明盐酸已经过量,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B、用pH试纸测定pH值,若小于7,说明溶液显酸性,表明盐酸已经过量,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C、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如果溶液变成红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故选A。5.如图所示是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pH的变化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硫酸钠和硫酸B.图中b点时,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D.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到硫酸溶液中【答案】B【详解】A、a点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故错误;B、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溶液显中性,表示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正确;C、c点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故错误;D、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错误.故选B。6.某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该反应过程中pH增大C.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NaOH溶液D.60秒时,溶液中溶质为NaOH和NaCl【答案】C【详解】A、根据图可知,在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正确,不合题意;B、根据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值不断增大,故B正确,不合题意;C、根据图可知,反应开始时溶液的pH小于5,呈酸性,肯定为稀盐酸溶液,因此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溶液中,故C错误,符合题意;D、60s时,溶液的pH>10,呈碱性,那么此时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那么溶质为反应产物NaCl和剩余的NaOH,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7.向滴有石蕊试液的稀盐酸中慢慢滴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溶液颜色变化的过程是()A.红→蓝→紫 B.紫→蓝→红 C.红→紫→蓝 D.蓝→紫→红【答案】C【详解】滴有石蕊试液的稀盐酸慢慢滴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最后变为碱性,石蕊试剂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酸性溶液中呈红色,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因此溶液颜色变化的过程是红→紫→蓝,C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8.据图填空:(1)图1所示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2)图1所示反应恰好完成时的现象是________;小明认为图2、3中的________可以代表此时的溶液中所含有的粒子(其中的水分子和极少量的酚酞没有画出,并认为可以用________实验证明他的猜想是正确的.(3)根据图1反应历程图4、5中能正确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4)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40g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
g.【答案】
HCl+NaOH=NaCl+H2O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
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图5
80【详解】(1)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2)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色,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由红色变为无色;故填: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氯化钠溶于水后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故图3可以代表此时的溶液中所含有的粒子;由于溶液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可以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证明氯化钠溶液中是否有离子。(3)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稀盐酸显酸性,pH小于7,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由碱性到中性再到酸性,pH是由大于7到等于7再到小于7,故为图5所示;故选图5。(4)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x=80g9.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呈______性(填“酸”或“碱”)。(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3)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请说明理由______。【答案】
碱
NaOH+HCl=NaCl+H2O
不能,因为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也呈无色【详解】(1)根据颜色的变化,“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碱溶液(如NaOH),无色的“水”是酸溶液和酚酞试液混合而成,故“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呈碱性。(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NaOH+HCl═NaCl+H2O。(3)最终溶液为无色,不能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因为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也呈无色,也就是说,如果溶液呈酸性,最后也是无色的。10.如图1所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研究。(1)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的PH值逐渐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坐标图所示,某时刻测得溶液的温度是32℃,请判断b点时溶液的溶质是(不包括酚酞)______;(3)请用文字解释整个过程温度变化的原因________。(4)当溶液的温度为38℃时,可证明溶液不含氢氧化钠的实验方法是______(填选项)。A.品尝烧杯中溶液的味道
B.直接用手沾取烧杯中溶液并体验是否有滑腻感C.往烧杯中再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观察溶液颜色
D.加氯化钡溶液并观察现象【答案】
(1)减小
(2)HCl、NaCl
(3)中和反应是放热的,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越来越高,等反应完全后随着盐酸的过量加入温度逐渐下降直到常温
(4)C【详解】(1)随着滴入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显酸性,随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碱性减弱,酸性增强,pH变小;故填:减小。(2)在图2中,b点时,温度已经下降,说明盐酸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盐酸。故填:HCl、NaCl。(3)中和反应是放热的,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越来越高,等反应完全后随着盐酸的过量加入温度逐渐下降直到常温;故填:中和反应是放热的,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越来越高,等反应完全后随着盐酸的过量加入温度逐渐下降直到常温。(4)A.在实验室中不能品尝试剂的味道;B.此液体具有腐蚀性,不能用手直接接触;C.往烧杯中再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观察瞬间溶液颜色变化,若先变红,后变无色,证明其中没有氢氧化钠.D.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加氯化钡溶液不会与溶液中的物质反应,没有现象,不能判断溶液不含氢氧化钠,故错误;故选C.11.某化学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用图1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1)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A.Na2CO3B.HClC.FeCl3D.Ba(NO3)2(2)依据反应④,NaOH溶液可以吸收工业尾气中的SO2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3)同学们想用图2表示反应②的微观实质,反应后A处烧杯中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答案】
C
2NaOH+SO2=Na2SO3+H2O
Na+和Cl【详解】(1)氢氧化钠与盐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必须有水、沉淀或气体生成.A.Na2CO3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故a错误;B.HCl是酸,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C.FeCl3和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故c正确;D.Ba(NO3)2和氢氧化钠不能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不反应,故d错误;故选C.(2)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3)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反应后剩余的离子是Na+和Cl。12.某实验小组同学为了探究稀盐酸与NaOH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设计了如下方案。【方案一】测定溶液pH的变化证明二者发生化学反应(1)如图1,用pH传感器测定两溶液混合时pH的变化曲线,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B.a点溶液中所含溶质为NaOHC.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都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D.往c点溶液中加入Cu(OH)2,观察到无明显变化【方案二】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证明二者发生化学反应(2)小金同学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___________的现象,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3)小华同学提出,该现象不足以证明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方案三】利用图3实验证明二者发生化学反应(4)实验过程中均无明显现象,则步骤Ⅱ中所加试剂为___________。【答案】
AC
红墨水向右移动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也能使红色墨水向右移动
无色酚酞溶液【详解】(1)A.由图1可知,溶液的pH由大于7到等于7,最后到小于7,说明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选项说法正确;B.a点溶液的pH大于7,说明溶液显碱性,则溶液中所含溶质为NaCl、NaOH,选项说法错误;C.从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盐酸过量,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选项说法正确;D.c点所示溶液的pH小于7,显酸性,其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HCl,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所以往c点溶液中加入Cu(OH)2,会观察到蓝色固体消失,溶液变成蓝色,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C。(2)小金同学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红墨水向右移动,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3)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也能使红色墨水向右移动,所以此方法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4)分析整个实验过程步骤Ⅰ加入了过量的稀盐酸,如果发生了反应,溶液中就不存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不变红说明反应发生了。13.在科学上有很多反应是没有现象的,为了让无现象的实验变得有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先验证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再探究石灰水能否和稀盐酸反应(实验前,弹簧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实验步骤】Ⅰ、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Ⅱ、打开K1,观察到B中部分液体倒吸入A中,且A中有气泡产生,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说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Ⅲ、打开K2,C中溶液分别倒吸入A、B中,若观察到B中______,说明氢氧化钙能和稀盐酸发生反应。【实验思考】实验前B中导管不能插到瓶底,这将使B瓶中留有部分溶液,其目的是______。【答案】
能
溶液显无色
验证氢氧化钙能否和盐酸反应【详解】实验步骤:Ⅱ、打开K1,观察到B中部分液体倒吸入A中,且A中有气泡产生,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能说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Ⅲ、打开K2,C中溶液分别倒吸入A、B中,观察到B中溶液呈无色,是因为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因此能说明氢氧化钙能和稀盐酸反应实验思考:实验前B中号管不能插到瓶底,这将使B瓶中留有部分溶液,其目的是验证氢氧化钙能否和盐酸反应。14.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得出有关结论。(1)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根据上图所示实验,当看到烧杯中溶液颜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______。由此可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2)探究上述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洛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稀硫酸过量方案二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稀硫酸过量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请你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实验现象及对应结论是________【答案】
先由无色变红,后红色褪去
方案二
锌粒(或碳酸钠等)
若有气体放出,证明稀硫酸过量,反之稀硫酸不过量【详解】(1)酚酞遇碱变红色,所以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恰好中和时,溶液呈中性,盐酸过量时,溶液呈酸性,都不能使酚酞变色,因此实验中观察到先由无色变红后红色褪去;(2)因为NaOH和H2SO4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也能和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4,而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所以方案二正确,因为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可以加入锌粒等活泼金属(或碳酸钠等),若有气体放出,证明稀硫酸过量,反之稀硫酸不过量。15.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往NaOH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时,发现溶液变成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消失,重新恢复为无色。于是该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溶液的红色为什么会变成无色呢?(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可能是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了。猜想二: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O2反应了。猜想三:可能是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讨论交流)小组同学集体讨论后认为猜想一不合理,原因是_____。(设计并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二,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向如图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从____(选填a或b)处通入密度比空气大的稀有气体,将试管内的空气排尽,然后通过注射器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过了一会儿红色仍然消失。所以猜想二错误。(2)为了验证猜想三,小组同学继续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了实验结论,请你帮助该小组完成下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1号试管0.1分红色褪去2号试管5分红色褪去3号试管30分红色明显变浅4号试管120分红色无明显变化由此得出结论_____。(拓展延伸)小组同学百度“酚酞”得知,酚酞(以H2In表示)其实是一种极弱的酸,遇碱溶液变红的变化可表示为:H2In(无色)In2(红色),据此信息写出H2In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答案】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b
红色褪去变成无色是因为NaOH溶液浓度过大造成的
H2In+2NaOH=Na2In+2H2O【详解】讨论交流:猜想一不正确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设计并实验:(1)从b处通入密度比空气大的稀有气体,可以将试管内的空气排尽。(2)从实现现象可以得出,红色褪去变成无色是因为NaOH溶液浓度过大造成的。拓展延伸:H2In与NaOH反应生成Na2In和水,配平即可;故答案为:H2In+2NaOH=Na2In+2H2O。16.实验室有一瓶新配的烧碱溶液,小明同学设计实验测定了其溶质质量分数。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注:滴入酚酞的质量忽略不计)(1)将稀盐酸逐滴滴入锥形瓶的过程中,边滴加稀盐酸边振荡锥形瓶,当观察到________时,恰好完全反应,停止滴液。(2)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步骤)(3)问题讨论:若小明在滴加盐酸的过程中没有同时振荡锥形瓶,实验结果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
溶液颜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
10%
偏大【详解】(1)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或酸性溶液不变色。将稀盐酸逐滴滴入锥形瓶的过程中,边滴加稀盐酸边振荡锥形瓶,当观察到溶液颜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时,恰好完全反应,停止滴液。(2)解: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110g60g)×7.3%=3.65g设该瓶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为x。,x=4g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3)若小明在滴加盐酸的过程中没有同时振荡锥形瓶,滴加的盐酸会偏多,则实验结果会偏大。17.实验室常会产生含硫酸的废水,需经处理至中性。某兴趣小组同学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来处理酸性废水、定量测定废水。取酸性废水样品100g,逐滴加入5.6%的氢氧化钾溶液,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变化如下图所示。(假设废水中其他成分不与氢氧化钾反应且不含硫酸钾)(1)P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2)酸性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用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