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观沧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曹操及建安文学的相关知识。2.

背诵并默写《观沧海》。3.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4.

学习通过意象来分析诗歌情感和意境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3.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诗歌画面化,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体会诗人曹操广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2.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之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中丰富的意象及其所营造的意境。2.

背诵《观沧海》,准确理解诗歌内容。3.

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感受诗人的伟大抱负。(二)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意境与诗人情感的内在联系。2.

引导学生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分析,体会曹操诗歌的雄浑风格。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初步理解诗歌内容。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能力。3.

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资料,创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4.

点拨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针对关键问题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四、教学准备1.

收集曹操的生平资料、建安文学的相关知识以及与《观沧海》有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

学生预习《观沧海》,查阅曹操的资料,尝试朗读诗歌。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波涛汹涌的大海视频,视频中展示海浪拍岸、日出海上等壮观画面,同时播放气势磅礴的音乐。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在这样的大海面前,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大海的印象和情感。2.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课题:“大海的雄浑壮阔总是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曾为大海吟诗赋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曹操的《观沧海》,让我们一起看看曹操眼中的大海是怎样的一幅画面,他又有着怎样的情感。”(二)知识讲解1.

介绍作者曹操。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歌多以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情感深沉。他的诗风慷慨悲凉,对建安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2.

介绍建安文学。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文学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核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建安文学的特点是内容充实、风格苍凉而又富有生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们的理想和抱负。3.

讲解诗歌体裁——乐府诗。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汉武帝时规模盛大。它负责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乐府诗的特点是可以配乐演唱,形式较为自由,内容广泛。《观沧海》是曹操用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古诗。(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在黑板上标注出容易读错的字,如“碣(jié)石”“澹(dàn)澹”“竦(sǒng)峙(zhì)”等,巡视学生朗读情况,及时纠正读音错误。2.

教师范读诗歌,强调朗读的节奏和语调。这首诗的节奏为“四三”式,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语调要根据诗歌内容和情感有所变化,整体上要体现出诗歌的雄浑气势。在朗读“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等诗句时,语调要加重,读出大海的波澜壮阔;朗读“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时,要放慢速度,读出一种豪迈、深沉的感觉。3.

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再次朗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物?诗歌的大致内容是什么?4.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诗歌描绘的景物有碣石、沧海、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等。诗歌内容大致是诗人登上碣石山,观望沧海的壮观景象,通过对大海及周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大海的雄浑壮阔。(四)研读课文,分析内容1.分析诗歌意象(1)教师讲解意象的概念: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观沧海》中,有许多鲜明的意象。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诗中的意象,并分析这些意象的特点。(2)各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适时给予指导。例如,当学生讨论“沧海”这一意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大海的广阔无垠、波涛汹涌等角度去思考其特点;对于“山岛”,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屹立于海中的挺拔姿态。(3)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汇报讨论结果。-沧海:辽阔无垠、波涛汹涌,是全诗的核心意象,代表着浩瀚无垠的宇宙和无尽的力量,体现出一种雄浑壮阔之美。-山岛:竦峙于沧海之中,高耸挺拔,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气势。-树木、百草:虽然在秋风中,但仍然繁茂,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与大海的雄浑相互映衬。-秋风、洪波:秋风萧瑟,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洪波涌起,突出了大海的汹涌澎湃,展现出大海强大的力量。-日月、星汉:在诗人的想象中,日月星辰似乎都在大海中运行,这几个意象进一步拓展了诗歌的意境,将大海的浩瀚与宇宙的宏大相联系,表现出一种包容天地的胸怀。2.分析诗歌意境(1)教师讲解意境的概念:意境是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观沧海》所营造的意境。(2)组织学生再次朗读诗歌,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其中的意境。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所感受到的意境。(3)教师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所体会到的意境,然后进行总结。《观沧海》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苍凉豪迈的意境。诗人站在碣石山上,眼前是广阔无垠、波涛汹涌的大海,海中的山岛、岸边的草木、海上的风云以及想象中的日月星辰,共同构成了一幅气势恢宏的画面。在这种意境中,读者能感受到大海的磅礴力量和宇宙的浩瀚无垠,体会到诗人豪迈的气魄和广阔的胸襟。3.分析诗歌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这样的意境,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组织学生结合曹操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背景进行讨论。(2)教师介绍诗歌创作背景:曹操这次登山观海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曹操亲率大军出征,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胜利。此时他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胜利的喜悦,又有对未来的展望和对自己抱负的抒发。(3)各小组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总结。诗人通过对沧海壮丽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大海的雄浑壮阔象征着他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诗中的日月星辰仿佛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体现出他的雄心壮志。同时,诗歌中也流露出一种苍凉之感,这或许与他对战争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有关。但总体上,积极向上的情感占据主导,展现出曹操作为一代枭雄的豪迈气魄。(五)再读课文,体会情感(10分钟)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朗读时,将自己想象成曹操,站在碣石山上,面对大海,抒发内心的情感。2.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雄浑激昂的音乐,为学生的朗读营造氛围。学生朗读后,教师进行点评,针对学生在朗读节奏、语调、情感表达等方面的问题给予指导,鼓励学生再次朗读,不断改进。(六)拓展延伸(15分钟)1.

展示曹操的其他诗歌,如《龟虽寿》《短歌行》等,让学生朗读并感受曹操诗歌的风格特点。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曹操诗歌的风格在这些作品中有哪些共同之处?与《观沧海》有何联系?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情感、意境、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3.

教师总结曹操诗歌的风格特点:慷慨悲凉、意境雄浑、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在这些诗歌中,都能看到曹操对人生、对事业的思考,他的诗歌往往表达出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同时又有着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情感复杂而深沉,风格雄浑大气。《观沧海》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集中体现了这些特点。4.

让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自然景观,模仿《观沧海》的写法,选择其中一种景观,写一首小诗。要求运用意象来营造意境,表达自己的情感。5.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在诗歌创作中大胆运用意象,丰富诗歌内容。(七)课堂小结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曹操的生平、建安文学、乐府诗的相关知识,《观沧海》的意象、意境、情感以及曹操诗歌的风格特点等。2.

强调学习这首诗的意义,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