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件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1.2.1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件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1.2.1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件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1.2.1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件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1.2.1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件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一种鱼,温善易养,肉嫩味美,鳞软可食,鱼鳞也能吃;有一种鱼,当地农民将其视为逢年过节的珍品,甚至作为嫁妆赠送给出嫁的女儿;有一种鱼,由其衍生出的“青田鱼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就是中国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共生”系统——浙江青田田鱼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思考】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各要素之间是怎样关联的?

青田县与外界的哪些联系能够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第一章第二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课程标准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1.从区域视角认识区域所在地的区域要素。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区域的整体性和差异性。3.绘制区域关联性的思维导图。0

10

2区域整体性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0

3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区域整体性.0

1【材料一】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青田先民依托“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特点,因地制宜开垦梯田发展农业,既种稻又养鱼,创造了“田面种稻、水体养鱼,稻花肥鱼、鱼粪肥田,稻鱼共生、鱼粮共存”为主要内容的“稻鱼共生系统”。1结合材料一及景观图,说出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中包含哪些区域要素?2这种农业生态系统为什么能在当地延续1200多年?3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与哪些区域要素有关?4归纳区域要素的主要组成内容。自主活动:“稻鱼共生系统”的形成1结合材料一及景观图,说出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中包含哪些区域要素?2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与哪些区域要素有关?3归纳区域要素的主要组成内容自主活动:“稻鱼共生系统”的形成【材料一】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青田先民依托“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特点,因地制宜开垦梯田发展农业,既种稻又养鱼,创造了“田面种稻、水体养鱼,稻花肥鱼、鱼粪肥田,稻鱼共生、鱼粮共存”为主要内容的“稻鱼共生系统”。生物地形地貌人口土壤农业水文文化大气1结合材料1及景观图,说出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中包含哪些区域要素?2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与哪些区域要素有关?3归纳区域要素的主要组成内容自主活动:“稻鱼共生系统”的形成气候、水文、土壤、生物、地形、人口、文化等【材料一】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青田先民依托“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特点,因地制宜开垦梯田发展农业,既种稻又养鱼,创造了“田面种稻、水体养鱼,稻花肥鱼、鱼粪肥田,稻鱼共生、鱼粮共存”为主要内容的“稻鱼共生系统”。1结合材料1及景观图,说出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中包含哪些区域要素?2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与哪些区域要素有关?2这种农业生态系统为什么能在当地延续1200多年?自主活动:“稻鱼共生系统”的形成【材料一】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青田先民依托“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特点,因地制宜开垦梯田发展农业,既种稻又养鱼,创造了“田面种稻、水体养鱼,稻花肥鱼、鱼粪肥田,稻鱼共生、鱼粮共存”为主要内容的“稻鱼共生系统”。河流多,水源丰富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山地为主,平原面积小饮食习惯人多地少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稻鱼共生系统良性循环优化生态环境3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与哪些区域要素有关?

归纳区域要素的主要组成内容自主活动:“稻鱼共生系统”的形成文化(田鱼文化、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理念)制度(用水、发展梯田农业、稻鱼共存)【材料一】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青田先民依托“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特点,因地制宜开垦梯田发展农业,既种稻又养鱼,创造了“田面种稻、水体养鱼,稻花肥鱼、鱼粪肥田,稻鱼共生、鱼粮共存”为主要内容的“稻鱼共生系统”。1结合材料1及景观图,说出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中包含哪些区域要素?2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与哪些区域要素有关?4归纳区域要素的主要组成内容。自主活动:“稻鱼共生系统”的形成【材料一】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青田先民依托“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特点,因地制宜开垦梯田发展农业,既种稻又养鱼,创造了“田面种稻、水体养鱼,稻花肥鱼、鱼粪肥田,稻鱼共生、鱼粮共存”为主要内容的“稻鱼共生系统”。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区域要素总结1:区域的要素景观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生物气候土壤地质地貌水文制度经济文化人口……区域要素可以通过景观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

福建省连城县宣和镇培田村

,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是中国乡土建筑的典型代表。这些建筑体现了培田人对天地、祖先、圣贤的敬畏之心和浓郁的传统氛围。2005年培田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图中可以看到哪些区域要素?2.培田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与哪些区域要素有关?迁移案例:福建培田村

福建省连城县宣和镇培田村

,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是中国乡土建筑的典型代表。这些建筑体现了培田人对天地、祖先、圣贤的敬畏之心和浓郁的传统氛围。2005年培田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自然要素:大气、地貌、土壤、河流、生物人文要素:人口、稻田、建筑1、图中可以看到哪些区域要素?迁移案例:福建培田村

福建省连城县宣和镇培田村

,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是中国乡土建筑的典型代表。这些建筑体现了培田人对天地、祖先、圣贤的敬畏之心和浓郁的传统氛围。2005年培田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培田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与文化、建筑等要素有关2.培田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与哪些区域要素有关?迁移案例:福建培田村探究1:“稻鱼共生系统”对青田县发展的影响1根据材料二,绘制出青田县稻鱼共生关系示意图,梳理出各自然要素之间是怎样关联的。2简述“稻鱼共生系统”对当地的影响。3归纳区域要素与区域整体性的关系。材料二:青田县在稻田里养鱼,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水稻为鱼类提供氧气、有机物质等,形成良性循环的稻鱼共生系统,传承千年,当地还衍生出“尝新饭”“青田鱼灯舞”等稻鱼文化习俗。稻鱼共生系统是青田县的“名片”,能够给区域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材料二:青田县在稻田里养鱼,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水稻为鱼类提供氧气、有机物质等,形成良性循环的稻鱼共生系统,传承千年,当地还衍生出“尝新饭”“青田鱼灯舞”等稻鱼文化习俗。稻鱼共生系统是青田县的“名片”,能够给区域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探究1:“稻鱼共生系统”对青田县发展的影响1根据材料二,绘制出青田县稻鱼共生关系示意图,梳理出各自然要素之间是怎样关联的。2简述“稻鱼共生系统”对当地的影响3归纳区域要素与区域整体性的关系提示:田鱼稻田水稻提供氧气、遮荫和有机质提供有机质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提供生长空间提供生长空间田鱼水稻稻田良性循环的稻田共同系统材料二:青田县在稻田里养鱼,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水稻为鱼类提供氧气、有机物质等,形成良性循环的稻鱼共生系统,传承千年,当地还衍生出“尝新饭”“青田鱼灯舞”等稻鱼文化习俗。稻鱼共生系统是青田县的“名片”,能够给区域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探究1:“稻鱼共生系统”对青田县发展的影响1根据材料二,绘制出青田县稻鱼共生关系示意图,梳理出各自然要素之间是怎样关联的2简述“稻鱼共生系统”对当地的影响3归纳区域要素与区域整体性的关系提供初级产品;控制病虫草害;增加土壤肥力;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文化景观;增加劳动力就业;带动经济发展。提供氧气提供有机质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提供生长空间提供生长空间鱼水稻稻田良性循环的稻田共同系统稻田养鱼景观擦亮“稻鱼共生”金名片农民捕鱼:从自然界获取物质和能量文化遗传:保护与传承农业观光旅游:发展机遇材料二:青田县在稻田里养鱼,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水稻为鱼类提供氧气、有机物质等,形成良性循环的稻鱼共生系统,传承千年,当地还衍生出“尝新饭”“青田鱼灯舞”等稻鱼文化习俗。稻鱼共生系统是青田县的“名片”,能够给区域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探究1:“稻鱼共生系统”对青田县发展的影响1根据材料二,绘制出青田县稻鱼共生关系示意图,梳理出各自然要素之间是怎样关联的2简述“稻鱼共生系统”对当地的影响3归纳区域要素与区域整体性的关系。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区域整体性区域发展影响总结2:区域的整体性迁移案例:法拉吉(1)当地人为什么要建造法拉吉?(2)当地人是怎样利用和分配水资源的?(3)法拉吉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气候:阿曼位于亚洲西部,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200毫米,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利用:法拉吉主要依靠重力,把山泉水、地下水引到村落中,其中有的水渠藏于地下,以免水被蒸发;有的水渠露出地面,便于人们使用。分配:严格的用水制度。(按照食用——淋浴——洗衣、洗器皿——灌溉果园和农田顺序使用,避免浪费)独特的农业灌溉系统:法拉吉--宝贵的水源---形成了独特布局---塑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那么延续1200多年这种生态系统模式,会不会遇到发展瓶颈?如此良好的生态循环模式,是否从来都经久不衰?思考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0

2【材料三】在人均只有3分薄田的青田,人们在稻鱼田辛勤耕耘,却难以致富。随着城镇化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外出到温州等附近大城市务工。劳动力持续流失、耕地抛荒现象出现,传统农耕文化一度难以维持甚至有逐渐消失的风险1根据材料三,指出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简析原因。2为什么青田的务农人员大量外出到温州等附近大城市务工?这体现了区域的什么性质?探究2:“稻鱼共生系统”的挑战与机遇【材料三】在人均只有3分薄田的青田,人们在稻鱼田辛勤耕耘,却难以致富。随着城镇化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外出到温州等附近大城市务工。劳动力持续流失、耕地抛荒现象出现,传统农耕文化一度难以维持甚至有逐渐消失的风险1根据材料三,指出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简析原因。2为什么青田的务农人员大量外出到温州等附近大城市务工?这体现了区域的什么性质?探究2:“稻鱼共生系统”的挑战与机遇问题:劳动力外迁,耕地抛荒,“稻鱼共生系统”

面临消失危机。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区域之间发

展差异大。温州成为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此后3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2022年GDP破8000亿,是省内的第三大城市。温州市是中国民营经济先发地、中国数学家的摇篮、中国南戏的故乡、中国鞋都,温州人被国人称之为东方犹太人。温州模式是指浙江省东南部的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温州市吸引外来人口迁移的区位优势。思考③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②国家政策支持④交通便利①位于沿海,地理位置优越【材料三】在人均只有3分薄田的青田,人们在稻鱼田辛勤耕耘,却难以致富。随着城镇化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外出到温州等附近大城市务工。劳动力持续流失、耕地抛荒现象出现,传统农耕文化一度难以维持甚至有逐渐消失的风险1根据材料三,指出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简析原因。2为什么青田的务农人员大量外出到温州等附近大城市务工?这体现了区域的什么性质?探究2:“稻鱼共生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