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后素养落实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后素养落实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后素养落实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后素养落实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后素养落实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后素养落实(二)1.(2024·聊城高一检测)春秋时,各诸侯国的国君一般称为“公”或“侯”,而到战国时却自称为“王”,国王是最高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这一变更主要反映出,战国时期()A.分封制遭到破坏 B.官僚政治正式确立C.井田制起先瓦解 D.宗法制影响扩大A[春秋时期周天子称为周王,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分封制下的“各诸侯国的国君”称为“公”或“侯”;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国君却自称为“王”,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A项正确;官僚政治的确立材料没有涉及,B项错误;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井田制瓦解于春秋时期,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宗法血缘关系,D项与材料无关。]2.(2024·潍坊高一检测)有学者认为,“华夏”并不是自古有之的,它形成于肯定的历史阶段。这个历史阶段是()A.夏商时期 B.西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形态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政治体制由君主、贵族等级分权制走向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和官僚制,历史也由分裂趋于统一,华夏族与周边族群以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为纽带日趋融合,故选C项;夏、商、西周还处于奴隶部落邦国阶段,解除A、B两项;秦汉是华夏族的重大发展时期,不符合题干“形成”阶段,解除D项。]3.(2024·泰安高一检测)战国后期,秦国建立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实力强大D[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中心集权制度的雏形,国家对社会限制实力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项符合题意;商鞅变法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A项错误;铁制生产工具的普及并非只在秦国一地,解除B项;秦国的交通运输与其他地区相比并没有多大优势,解除C项。]4.(2024·济宁高一检测)如图内容是对某一历史时期经济现象的描述。该历史时期是()·编户齐民社会出现·土地私有制起先形成,农耕水利技术发展·多种货币流通,手工业发达,大城市兴起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 D.魏晋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开垦,各国通过变法确认了土地全部制,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渐渐成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模式,编户齐民社会出现。同时,商品经济发展,“工商食官”制度被打破,多种货币流通,手工业发达,故材料描述的经济现象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解除A、C、D三项,B项符合题意。]5.(2024·天津河北区高一检测)下面是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的图片。这些货币的出现,不能推断和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农业的发展 B.冶铸业的发展C.商业的发展 D.各国间商业沟通频繁D[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争霸导致诸侯林立,多个政权并存,因此各国有各自的货币,这不利于各国间商业沟通,故D项符合题意;货币形态多数是农业生产工具形态,这表明当时农业的发展,A项不符合题意;货币多数是金属制作,这说明白当时冶铸业的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货币本身就是商业发展的表现,C项不符合题意。]6.(2024·海南高一检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缘由是()A.斗争频繁 B.诸侯争霸C.王室衰微 D.铁器和牛耕的推广D[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广泛运用,牛耕也得到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带动了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变革,进而引发了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的变法运动,故D项正确;斗争频繁是社会政治斗争的表现,诸侯争霸是变法的动力,王室衰微是生产力发展、政治变革带来的结果,三者都不是社会变革的根本缘由,A、B、C三项错误。]7.(2024·北京西城区高一检测)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其主要缘由是()A.商鞅变法较为彻底 B.更多运用铁制农具C.牛耕得到快速推广 D.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A[依据所学学问可知,通过比较彻底的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一个,A项符合题意;铁犁、牛耕的推广和都江堰的修筑等都不是使秦国富强的最主要缘由,B、C、D三项错误。]8.(2024·北京昌平区高一检测)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思想的核心观念是()A.“仁” B.“相生相胜”C.“道” D.“非攻”A[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孔子的思想核心理念是“仁”和“礼”,故选A项;B项是阴阳家学说,C项是道家学说,D项是墨家学说,均不是孔子思想。]9.(2024·北京石景山区高一检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老子 B.孟子C.庄子 D.韩非子B[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民本思想,B项正确;老子、庄子是道家人物代表,A、C两项错误;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主见法治,D项不符合题意。]10.(2024·湖南洞口县第九中学月考)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思想家的言论,哪一位思想家的主见最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须要()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B.“兼爱”“非攻”“尚贤”“尚同”C.“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D.“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D[结合所学学问可知,D项为法家的思想主见,迎合了当时诸侯国要求实行变法以强化国家实力的需求,受到当时统治阶级的推崇,符合题意;A项出自《论语》,为儒家的思想主见;B项为墨家的思想主见,代表的是社会下层民众的利益,二者均不受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推崇,解除;C项为道家的思想主见,清静无为思想不行能受那些雄心壮志的诸侯国国主的推崇,解除。]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干脆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采纳,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1)依据材料一,概括材料所反映的改革措施。(2)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3)依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凄惨结局的缘由。[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干脆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概括即可。第(2)问,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即可。第(3)问,依据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回答。[答案](1)确立县制,嘉奖耕织。(2)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加,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商鞅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招来了他们的猛烈反对。12.(2024·潍坊高一检测)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猛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B[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它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说明华夷之辨的意识已经形成,以华夏和蛮夷之间的区分来强化华夏族的种族和文化认同感,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出国家统一已经成为社会共识,A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华夏族内部问题,不是民族冲突,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血缘纽带作用,故D项错误。]13.(2024·北京朝阳区高一检测)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相识是()人物时间主要内容商鞅秦孝公时期嘉奖耕织;嘉奖军功;废除井田制;推行县制,官员由君主任免邹忌齐威王时期举贤人、修法律、激励臣下进谏李悝魏文侯时期依据“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颁布《法经》吴起楚悼王时期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度,裁减冗官,选贤任能A.变法以实行土地私有制为中心B.变法侧重重建伦理和政治C.变法旨在变更当时的社会性质D.变法重视人才选拔与运用D[依据表格信息可知,无论是商鞅、邹忌,还是李悝、吴起,在变法法令中都重视人才选拔与运用,D项正确;变法实行土地私有制是商鞅变法的措施,说法片面,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侧重重建伦理的措施,B项错误;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当时变法旨在富国强兵,C项错误。]14.(2024·海南高一检测)春秋战国时,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戎为伍,但最终却取得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成就。下列各项能够构成秦国开创历史新局面的缘由的是其在战国七雄中()A.地理位置比六国优越 B.长期与周边民族沟通C.置身于诸侯纷争之外 D.制度的变革卓有成效D[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商鞅变法最有成效,这是秦国歼灭六国、完成统一的最主要缘由,故D项正确;秦国地处西陲,地理位置不比六国优越,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长期与周边民族沟通的国家还有楚国、燕国等,故B项错误;秦朝没有置身于诸侯纷争之外,故C项错误。]15.(2024·枣庄高一检测)孔子在人际关系上提倡“仁”,而孟子将“仁”发展成为“仁政”,强调了其治国理政的功用。这一变更()A.体现了儒学应时革新 B.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C.提升了儒学政治地位 D.开启了儒与法的争鸣A[孔子的“仁”发展到孟子的“仁政”,这体现了儒学由哲学思想发展为治国思想,强调了儒学治国理政的功用,这一变更体现了儒学的与时俱进,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均未涉及,解除。]16.(2024·北京东城区高一检测)在战国时期“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历史现象是()A.周公作礼乐 B.孔子办私学C.百家争鸣 D.始皇焚诗书C[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战国时期“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为了适应诸侯争霸的须要,学术上出现了百家争鸣,故C项正确;周公作礼乐是在西周,故A项错误;孔子办私学是在春秋时期,故B项错误;(秦)始皇焚诗书是在秦朝,故D项错误。]17.(2024·潍坊高一检测)古代中国多元文化碰撞沟通,沟通中外,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百家争鸣虽原则上是各家发表自己的看法,指责别人的看法,但也包含了对其他学派某些思想的汲取。如荀子,虽以礼为思想核心,但也特殊重法与推崇孔子,以致有人将其当作法家,还有人将其当作儒家。——选自孙景坛《百家争鸣新论》材料二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又诏革衣服之制,改国姓为元氏姓,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力之衰,实始于此。(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争鸣”的主要相识。(2)依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所评述的历史事务及其观点,并据此谈谈我们对待不同文化的正确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