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三基理论篇_第1页
临床护理三基理论篇_第2页
临床护理三基理论篇_第3页
临床护理三基理论篇_第4页
临床护理三基理论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护理理论

护理: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

应。

护理学: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

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

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整体护理:一种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视护理对象为生物、

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以满足护理对象

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目标,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和方法,

实施系统、计划、全面的护理理想和护理实践活动。

基本需要:维持身心平衡并求得生存、成长及发展,在

生理和心理上最低限度的需要。

压力:又称应激,在生理学上,是指人体对任何加诸于

他的需求所作的非特异性反应。

压力源:又称应激源,是指对个体的适应能力进行挑战,

促进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因素。

适应:指人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发生较大变化,致使个

人的行为有所改变以维持平衡,它包括个体和宇宙间的各种

保护性调整。

护理理念:引导护理人员认识及判断护理及其相关方面

的价值观及信念。

第二章护理程序

护理程序: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

恢复或增进护理对象的健康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实施计划

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

主观资料:护理对象的主观感觉,是护理对象对自己健

康问题的体验和认识。

客观资料:护理人员通过观察、体检及借助医疗仪器设

备检查所获得的有关护理对象健康状况的资料。

护理诊断:关于个人和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

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

医疗诊断:用一个名称说明一种疾病或病理变化引起的

症状、体征,以指导治疗。

护理目标:针对护理诊断而提出的,期望护理对象在接

受护理活动后达到的健康状态或行为的改变,也是评价护理

效果的标准。

第三章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当护理服务活动符合规定时,满足服务对象

明确与隐含需要的效果。

继续护理教育:规范化专业培训后,以学习新理论、新

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终生性护理学教育。

护理质量缺陷:在护理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令人

不满意的现象与结果发生或给病人造成损害的。

第四章护理心理学基础

护理心理学:从护理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

研究在护理情境这个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

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护理: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

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

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

心身疾病:亦称心理生理疾病。

护士职业角色化:特指从事护士这个职业的个体所应具

有的与职业相适应的角色人格和行为模式。

第五章护理伦理学基础

道德: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并由经济基础决定

的,用善恶作为评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

习俗为指导的人格完善及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

规范总和。

职业道德: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道德或阶级道德在职业

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中所遵循的行为

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伦理: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或规则。

护理伦理学:运用一般伦理学的原理来解决护理实践和

护理科学发展中人们相互之间、护理团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

一门科学。

不伤害原则:指在诊治、护理过程中凡是必需的或者是

属于适应症范围的,所实施的诊治、护理手段都应保证不使

病人身心受到损伤。

病人自主性:病人对有关自己的医护问题,经过深思熟

虑所做出的合乎理性的决定并据以采取的行动。

第六章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

掌握卫生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健康促进:以教育、组织、法律(政策)和经济等手段

干预那些对健康有害的生活方式、行为和环境,以促进健

康。

病人教育:以医学为基础,以病人及其家属为对象,通

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过程,使病人了解增进

健康的知识,改变不健康行为,使病人的行为向有利于康

复的方向发展。

生活质量:一个人在社会生话和日常活动中机能能力和

主观感觉的表现,是一个包括生物医学和社会心理学在内的

集合概念的反映。

健康相关行为:个体或团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病人学习目标:护士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和病人的学习

需要,写病人共同制定并通过病人学习能够实现的目标甲学

习目标。

第七章交流与沟通

沟通:遵循一系列共同规则互通信息的过程。

“第一印象”:个体在第一次与他人接触时,根据对方的

神态、言谈、行为所得到的综合性判断。

第八章护理与营养

营养素:来自食物和饮水,用于人类维持生命、促进生

长发育、从事劳动活动并保证健康的基本物质,包括蛋白质、

脂类、碳水化合物(糖类)、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

维。

功能性食品:除了有适宜的营养作用外,还能对人的一

种或几种功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并能改善健康状况和(或)

降低疾病危险性的食品。

能量代谢:机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代谢中伴随能

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的过程孕。

能量平衡:能量摄人量与消耗量相对平衡,使成人达到

并保持理想体重,使儿童保持正常生长发育亡决定人体能量

需要量的因素包括基础代谢、劳动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作

用、生长发育和排泄损失。

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

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半(条件性)必需氨基酸:某些临床条件下(早产儿、

严重应激状态、某些急慢性疾病),有些氨基酸也成为必需

氢基酸,需要从膳食中供给。

限制性氢基酸:食物中某一种或几种含量较低,导致其

他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并造成蛋白质营养价

值降低的。

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反映食物蛋白质经消化吸收被机体

利用的程度,是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指标。

优质蛋白质:那些氨基酸模式(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

酸的构成比例)与人体接近,必需氨基酸利用率高致营养价

值也高的食物蛋白质。

蛋白质互补作用:将两种或数种蛋白质食物混合使用使

他们之间各自不足的必需氨基酸互相补偿,且混合后的氨基

酸模式接近人体并提高了这些食物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和营

养价值的作用。

氮平衡:反映体内组织蛋白质分解和合成代谢的动态平

衡状况,包括氮的总平衡(摄人氮一排出氮);正平衡(摄

人氮〉排出氮);负平衡(摄入氮〈排出氨)。

必需脂肪酸: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

过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合理营养:符合卫生要求及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健康营

养万式。

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核心,是以膳食供给与机体需要

保持平衡为目标的健康膳食。

代谢性并发症:在实施营养支持时困未能制定和掌握适

宜的个性化营养支持方案,营养素配方不合适或输注速度不

当,生命体征及生化指标和出入量监测系统不完善、代谢性

并发症的诊断指标不明确或发生此症时的处理(补充或调

整)不及时等原因导致的高渗性非酮性高血糖性昏迷、低血

糖休克、高碳酸血症,高脂肪血症、脂肪超载综合征、必需

脂肪酸缺乏症、高氨血症或氨质血症,维生素缺乏症、电解

质及微量元素缺乏症、肝胆系统损害等。

基础知识第一章医学基础知识

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的软组织,成人总

量约1500ml,占体重的4.6%。

膀胱三角:膀胱底的内面,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

之间的一个三角形区域。

血浆渗透压:指血浆中溶质颗粒吸水力量的总和。

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高渗溶液: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

低渗溶液: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

窦性心律: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性活动。

异位节律:以窦房结以外的部位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

血压: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

压强。

呼吸: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渗透性利尿:由于肾小管中溶质浓度高,渗透压大,妨

碍了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的现象。

水利尿:大量饮清水后引起的尿量增多现象。

骨髓休克:当脊髓与高位中枢断离时,脊髓暂时丧失反

射活动的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能引

起受牵拉时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牵涉痛:内脏疾患往往引起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

敏的现象。

梗死:因血管阻塞造成血供减少或停止而引起的局部组

织缺血件坏死。

不典型增生:又称异型增生,指细胞增生活跃并伴有一

定程度异型性的病变,但尚不够癌的诊断标准。

癌前病变:指一类具有癌变倾向,但不一定都会转变为

癌的良性病变。

原位癌:指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侵犯到间质

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条件致病菌: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引起疾病的细菌。

菌群失调:由于某种原因使正常茵群的种类、数量和比

例发生较大幅度的改变,导致微生态失去平衡。

菌群失调症:由于严重菌群失调而使宿主发生一系列临

床症状。

菌血症:病原菌由原发部位进入血液,但不在血液中繁

殖,只是短暂地出现在血中,有可能经血到体内有关部位再

进行繁殖而致病。

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并

通过血液扩散到机体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而不入血,只有其产生

的毒素人血,到达易感组织和细胞,引起独特的临床中毒症

状。

病毒: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类型核酸

(RNA或DNA),必须在活的易感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进行繁

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

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免疫系统:人和高等动物识别自我和非己,引发免疫应

答、执行免疫效应和维持自身稳定的组织系统。

非特异性免疫:由先天牲遗传而获得的免疫力。

特异性免疫:个体出生后(非遗传的),由于机体感染

了某种病原微生物或接触了异种、异体抗原而获得的针对某

种微生物或抗原的免疫力。

免疫应答: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自身活化、增

殖、分化及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

体液免疫: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人工自动免疫:给机体输人疫苗或类毒素等抗原物质,

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

人工被动免疫:给机体输入抗体,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

疫力。

首过效应或第一关卡效应:某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和肝

时,可被该处的一些酶代谢灭活,使进人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疗效下降。

耐受性:在多次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

降低,需增加剂量才能保持药效。

耐药性:病原微生物长期反复与化疗药物接触后,对药

物的敏感性降低。

血浆半衰期: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

戒断症状:机体长期反复使用依赣性药物后,出现了身

体依桢性,如果突然停药,即可产生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

导致一系列的异常反应。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

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疾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

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

事件。

健康危险因素: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

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

在的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和劳动能力的因素。

职业病: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

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

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影响劳动能力的疾病。

食物中毒:健康的人经口摄入了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含

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将有毒有害物质当

做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疾病的散发:指某病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来一般

水平,一般多用于区、县以上范围,不适于小范围的人群。

疾病的流行:指一个地区某病发病率明显超过历年的散

发发病率水平,是与散发相对而言的。

疾病的大流行:指庆病迅速蔓延,往往在较短期间内越

过省界、国界、洲界形成大流行。

发病率:表示某一时期(年度,季、月)内暴露人口中

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患病率:指某特定时问内某病新旧病例数与同期平均人

口数之比。

某病死亡率:指在某时期内暴露人口中因某病而死亡的

频率。

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种疾病的人中因该病而死

亡的比值。

生存率:又称存活率,是指经过N年的观察,某病病人

(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者)中存括人数所占的比例。

广义的医院感染:任何人员在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原

体侵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

狭义的医院感染: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亦非已处于潜伏

期,而是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显性或隐性感染,症状可出现在

住院期间,也可能发生在出院后。

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

人本身。

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冉病

人体外。

卫生洗手:通过机械去污染的方法清除大部分暂居菌来

降低手的污染程度。

清洁: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物,减少微生物的

过程。

消毒: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

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随时消毒: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

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

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使其达

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高水平消毒法: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对细菌芽胞杀灭

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

中水平消毒法: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病

原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

和亲脂病毒的消毒方法。

酸性氧化电位水:一种具有高氧化还原电位、低pH值、

含低浓度有效氯的水,具有较强氧化能力和快速杀灭微生物

的作用。

等离子体:高度电离的气体云,是气体在加热或强电磁

场作用下电离而产生的,主要有电子、原子、分子、活性自

由基及射线等。

第二章护理基础知识

环境: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

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和。

内环境:指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

外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所组成。

安全环境:平安而无危险、无伤害的环境。

主动卧位:指病人自己采取的卧位。

被动卧位:指病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

被迫卧位:指病人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所

需而被迫采取的卧位。

压疮: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

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

疼痛:伴随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主观感

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

睡眠性呼吸暂停:在睡眠中发生自我抑制、没有呼吸的

现象,可分为中枢性和阻塞性呼吸暂停。

制动:即活动受限,指身体的活动力或任何一部分活动

由于某些原因而受到限制。

全范围关节运动(ROM):根据每一特定关节可括动的

范围来对此关节进行屈曲和伸展的运动,是维持关节可动性

的有效锻炼方法。

间歇脉: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

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个较正常延长的间歇(代偿问歇)。

脉搏短细:脉率少于心率,脉律完全不规则。

潮式呼吸:又称Cheyne-Stokes呼吸,呼吸由浅慢到深

快,然后再由深快到浅慢,经过一段时间的呼吸暂停(5〜

30秒),又重复以上的周期性呼吸,周而复始似潮水起伏。

间停呼吸:又称Biots呼吸,有规律地呼吸几次后,突

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期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

便秘: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

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

多尿:指24小时尿量经常超过2500mlo

少尿:指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

17mL

无尿或尿闭:指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或12小时内无

尿。

膀胱刺激症:尿频、尿急、尿痛。

尿潴留:尿液大量留存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

尿失禁: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

主地流出。

输液微粒:输入液体中含有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

输液微粒污染:输液过程中,输液微粒随液体进入人体,

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成分输血:根据血液比重不同,将血液的各种成分加以

分离提纯,依据病情需要输注有关的成分。

溶血反应: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

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冷热疗法: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体

表面,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血管的收缩和舒

张,改变机体各系统体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的

方法。

意识障碍: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一种精

神状态,表现为精神活动的不同程度的改变。

瞳孔缩小:瞳孔直径小于2mm;小于1mm为针样瞳孔。

瞳孔散大:瞳孔直径大于5mm。

脑死亡:即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的

不可逆死亡。

安乐死: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危重濒死状态时,由于精

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及其亲友的要求下,经过医生

的许可,停止无望的救治或用人为的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的

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结生命的全过程。

临终关怀:又称善终服务、安宁照顾、安息所等。

临床死亡:又称躯体死亡。

主观资料:医务人员对病人病情发展、治疗过程进行观

察、分析、讨论并提出诊治情况的主观认识的记录。

客观资料:病人的症状、体征、病史、辅助检查结果、

医嘱等客观情况,以及实施手术、特殊检查前,医生讲明情

况后,病人或其亲属签字的文书资料。

护理记录:护理人员对病人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

录。

护理效果:病人接受治疗或护理后的反应结果。

第三章临床专科护理基本知识

急症医疗服务体系(EMSS):及时将医疗措施送到急、

危、重、伤病人的身边,进行现场初步急救(院前急救),

然后安全护送到就近的医院急诊室进行进一步诊治,少数危

重病人需立即手术,送入监护病房或专科病室救治的过程。

咯血: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的出血经口咯出。

经鼻气道插管术: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之一,是使用带

气囊的塑料导管经鼻所做的气管插管术。

无创通气(NIV):不经气管插管而增加肺泡通气的一系

列方法的总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

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

膨胀、充气和肺容量增大,并伴气道壁的破坏。

肺心病: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肺血管阻

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

心衰竭的心脏病。

重度哮喘:病人休息时也明显气促,呈端坐位、张口呼

吸,焦虑或烦躁不安,日常生活明显受限,大汗淋漓,心率

和呼吸明显增快,有奇脉、发绢,一般支气管舒张剂无效,

需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病人入院时,既不存在也不处于潜

伏期,而是住院后发生的感染,或原有感染但在住院期间发

生新的感染。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病人原心肺功能正常,

由于肺内、外严重疾病引起肺毛细血管炎症性损伤,通透性

增加,继发高通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

自发性气胸:在没有创伤或人为的因素下,因肺部疾病

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自发破裂,空气进入胸膜所致的气胸。

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

换气功能严重障碍。

心力衰竭: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

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

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心肌梗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

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持久而严重地缺血导致心

肌坏死。

心脏复律:以病人自身的心电信号为触发标志,同步瞬

间发放高能电脉冲,使某些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转复为窦

率。

心脏电除颤:应用瞬间高能电脉冲对心脏紧急非同步电

击。

感染性心内膜炎: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面,伴赘生物形

成。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将特殊的导管材料

和球囊装置,经皮肤送至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加压充盈球

囊以扩张狭窄处使血管内径增大,从而改善心肌血液供应,

缓解症状的一种导管治疗技术。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将由特殊材料制成的支

架,置入病变的冠状动脉内,支撑其管壁,以保持官腔内血

液畅通的技术。

人工心脏起搏:通过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的脉冲电流刺

激心脏,以带动心脏搏动的治疗方法。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通过置入人体的导管顶端发放射频

电流,使电极局部组织产生阻力性热效应,形成凝固性坏死,

去除异位致心律失常灶,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经心导管送入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封

堵器,使其钾合在心室间隔的左、右侧,从而闭合缺损的技

术。

胶囊式内镜:一种无线的、用于整个胃肠道(主要是小

肠)检查的、形如可吞服胶囊的新型电子内镜。

胰胆管造影(ERCP):经十二指肠镜直视下通过十二指

肠壶腹部乳头开口处插管,做胰胆管造影。

消化性溃疡:胃肠道黏膜被胃消化液消化(自身消化)

而造成的溃疡。

肝性脑病: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

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临床综合症。

急性胰腺炎: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

身消化的化学炎症。

肾活检:经皮穿刺肾活组织检查。

肾小球滤过率(GFR):在一定时间(每分钟)由肾小

球清除某一物质所含相当数量物质的血浆毫升数。

肾病综合症(NS):由多种肾脏疾病引起的疾病。

尿路感染: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的感染性

炎症。

急性肾衰竭(ARF):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短期内肾功

能几句、进行性减退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尿毒症: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

血液透析:利用半透明膜原理,将病人血液与透析液同

时引进透析器,在透析膜两侧呈反方向流动,凭借半透膜两

侧的溶质梯度、渗透梯度和水压梯度,通过弥散、对流、吸

附清除毒素,通过超滤和渗透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同时补

充需要的物质,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腹膜透析:向病人腹腔输入透析液,利用腹膜作为透析

膜,使体内潴留的水、电解质与代谢废物经超滤和渗透作用

进入腹腔,而透析液中的某些物质经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

环,以补充体内的需要,如此反复更换透析液,以达到清除

体内代谢产物和多余水分的目的。

造血干细胞移植:将各种来源的正常造血干细胞在病人

接受超剂量化放疗后,通过静脉输注,移植入受者体内,以

替代原有的病理性造血干细胞,从而使正常的造血与免疫功

能得以重建。

再生障碍性贫血:一种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引起的

骨髓造血组织功能衰竭所致的贫血。

过敏性紫瘢: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瘢,是因免疫因素使血小板破坏增多的临床综合症。

粒细胞缺乏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

0.5x109/Lo

白血病: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白血病

细胞大量增生,浸润骨髓及全身各组织脏器,使正常造血受

抑制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

恶性淋巴瘤: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

肿瘤。

血友病:一组最常见的先天性或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引

起的出血性疾病。

糖尿病: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各种原因引

起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以慢

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糖化血红蛋白A1:血红蛋白与葡萄糖非酶化结合而成,

其量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且为不可逆反应。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D:强化胰岛素治疗的一种

方法。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胰岛素的反

调节激素增加,引起糖和脂肪代谢紊乱。

甲状腺危象:在甲亢未控制的情况下,由于外界应激因

素致甲亢病情突然加剧,出现危及生命的状态。

尿崩症:精氨酸加压素严重缺乏或部分缺乏,或肾脏多

AVP不敏感,致肾小球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多尿、

烦渴、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症。

脑梗死: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

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癫痫持续状态: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连续

多次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或神经功能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休克: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反应,是组织血液灌流

不足所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

外科感染:需要外科手术处理的感染性疾病和创伤或手

术后并发的感染。

急性蜂窝织炎: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松结缔

组织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丹毒:B—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

急性炎症病变。

颅内压:颅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

颅内压增高:颅内压持续超过2.0kPa时所引起的相应的

综合症。

颅脑损伤的中间清醒期:当原发性脑损伤很轻,最初的

昏迷时间很短,而血肿的形成又不是太迅速时,则在最初的

昏迷与脑疝的昏迷之间有一段意识清楚时间,大多为数小时

或稍长。

联动瓣膜病:两个或三个瓣膜合并发生病变。

体外循环:利用插在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的腔静脉

导管将静脉血通过重力引流出来,再使之通过人工肺进行氧

合,排除二氧化碳,变成动脉血,储存在储血器中,然后经

单向血泵把动脉化的血经微栓过滤器过滤后通过插入主动

脉的导管泵入体内,使之循环达静脉端,供给全身氧气。

冠状动脉搭桥术:取一段位于自体腿部的大隐静脉或其

他部位的血管,在升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堵塞的远端之间做一

主动脉与灌装定买的搭桥。

低心排综合症:体外循环手术后,由于心脏排血量显著

减少以致重要脏器灌注不足引起的休克症候群。

反常呼吸:相邻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后,尤其是前侧局部

胸壁可因失去完整肋骨的支撑而软化,出现反常呼吸运动。

血尿:尿液中带血液。

骨筋膜室综合征:由骨、骨间膜、肌间膜和深筋膜形成

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

症候群。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

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无全身及内外生殖

器官器质性病变存在。

痛经:凡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腰

酸或其他不适,影响生活或工作质量的。

原发性闭经:年满18岁仍无月经来潮的。

继发性闭经:以往曾建立正常月经,但以后因某种病理

性原因而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的。

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

或下降所致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

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不孕症:凡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以上

而未妊娠的。

原发不孕:婚后未避孕且从未妊娠的。

继发不孕:曾有过妊娠而后未避孕,连续2年不孕的。

辅助生育技术:侠义指对卵子的操作技术;广义包括各

种帮助不孕者受孕的技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

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

月经: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月经周期:出血的第一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

第一日的间隔时间。

胎产式: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

胎先露:首先进入母体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

胎位: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胎动: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冲击子宫壁的活动。

足月产:妊娠满37周不满42足周间分娩的。

早产:妊娠满28周不满37足周间分娩的。

过期产:妊娠满42周及其后分娩的。

先兆临产:分娩发动前,出现预示孕妇不久即将临产的

症状。

总产程:即分娩全过程,从伴有宫颈进行性扩张的规律

宫缩开始,至胎儿胎盘完全娩出为止。

产褥期:产妇全身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

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要的时间。

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血液、坏死蜕膜组织等

经阴道排出。

产褥感染: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

部或全身的炎症变化。

先兆流产: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阴道流血,继之

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妇科检查宫颈口未开,胎膜未

破,妊娠产物未排出,子宫大小和停经周数相符,妊娠有希

望继续的。

习惯性流产: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的。

胎盘早剥: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

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

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的。

晚期产后出血: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

宫大量出血。

TORCH:聚集了致胚胎畸形的生物病原体。

儿童计划免疫:根据儿童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的情

况制定的免疫程序。

早产儿:胎龄未满37周的活产新生儿。

新生儿窒息:婴儿出生时无呼吸或呼吸抑制者,或出生

时有呼吸而数分钟后出现呼吸抑制者。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表现为

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吸衰竭。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症:胎儿在宫内或娩出过程中吸入

被胎粪污染的羊水,发生气道阻塞、肺内炎症和一系列全身

症状。

肠套叠:某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造成的

一种绞窄性肠梗阻。

麻疹粘膜斑:又称Koplik斑,是麻疹的特征性体征。

隔离:将传染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安置在指定的地方,与

健康人和非传染病人分开,便于集中治疗和护理,防止传染

和扩散。

人工肝支持系统:通过一个体外的机械或理化装置,担

负起暂时辅助或完全代替严重病变肝脏的功能,清除各种有

害物质,代偿肝脏的代谢功能,直至自体肝脏功能恢复或进

行肝脏移植。

艾滋病:简称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而引起的进行性致死性疾病。

肥达氏反应:伤寒血清凝集反应,具有辅助诊断伤寒的

作用。

儿童多种抽动症:身体任何部位的一组或一群肌肉发生

不自主、重复、快速的收缩。

幻觉:一种虚幻的知觉,是在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某种

事物的情况下,病人却感知由它的存在。

妄想: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扭曲的信念、病态的推

理和判断。

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应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治疗

方法,治疗病人心理、情绪、认知与行为有关的问题。

电痉挛治疗:用短暂的电流刺激大脑,使病人意识丧失,

皮层广泛性脑电发放和全身抽搐,以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

种治疗方法。

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不断增加的过程。

呼气末正压(PEEP):在控制呼吸或辅助呼吸时,于呼

气末期在呼吸道保持一定的正压。

主动湿化:指机械通气时,使用加热湿化器,将吸入气

体经过一个加热的水罐进行湿化。

中心静脉压(CVP):胸腔内上、下腔静脉近右心房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