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铁路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大同市铁路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大同市铁路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大同市铁路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大同市铁路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大同市铁路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图甲表示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图乙表示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电流表指针会偏转两次B.K+的大量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C.图甲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电流表所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D.若将该神经纤维置于更高浓度的Na+溶液中进行实验,图乙c点将上移2.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物种丰富度D.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3.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A.淋巴液 B.组织液C.血浆 D.唾液4.某男孩是色盲,但他的父、祖父母、外祖父母均正常。色盲基因在该家族中的传递顺序是()A.外祖母→母亲→男孩 B.外祖父→母亲→男孩C.祖父→父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5.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干细胞培养出人体血管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B.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C.生物体内的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器官,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克隆羊“多利”的培育成功证明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6.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图解正确的是()A.B.C.D.7.下列有关科学家及其所作贡献的叙述,错误的是()A.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认为稳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B.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了第一种动物激素——促胰液素C.班廷将胰岛产生的与糖尿病有关的物质命名为胰岛素D.温特将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物质命名为生长素8.(10分)如下图表示种群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例,不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结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一定增加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常用的调查方法有标记重捕法和样方法二、非选择题9.(10分)图示为下丘脑参与人体相应活动的调节过程,A~E表示结构,a~f表示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结构A为______。当人体较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时,结构A会释放d______(填名称)促进D分泌e,进而促进E分泌甲状腺激素,使细胞代谢水平提高而增加产热,其中e的化学本质是______。(2)某同学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结构A的______会兴奋,促使其合成和分泌f______(填名称),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调节。f只能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原因是只有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含有识别______。(3)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______、合成糖原或转变为非糖物质,并抑制______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______受抑制,使血糖浓度下降。若某人不吃早餐,当体内血糖浓度降低时通过图中______条(选填“1”、“2”、“3”)途径使血糖浓度升高,长此以往可能出现低血糖症。10.(14分)喀斯特石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之一。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需要经历石漠化阶段→草丛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顶极群落阶段。回答下列问题:(1)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替。随着演替的进行,一个群落会替代另一个群落,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2)石漠化阶段应该引进优良的草种,如三叶草,而不能引种构树、盐肤木等灌木树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顶极群落阶段,动物具有较为复杂的分层现象,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3)在顶极群落阶段调查发现甲、乙两种鸟存在捕食关系,二者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是捕食者,两种鸟类在长期的共同进化过程中,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数是被捕食者中_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11.(14分)如图为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增长,在t1~t2时间内,该生物的种群数量呈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趋势,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________。(2)A曲线呈“J”型,表示种群在_______________等条件中的增长。(3)B曲线呈“S”型的原因是自然界的________是有限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4)根据种群变动的曲线,解释为什么投药灭鼠在短期内能控制鼠害,但很快又会鼠灾泛滥的原因:_______________。对此,我们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鼠害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12.(一)如图为某男子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④表示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产生冷觉的A是____________。(2)由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④是_____________,在血糖调节方面与其相互拮抗的激素是____________。(3)人在炎热环境中大量出汗后,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_增多,由垂体释放,作用于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对水的重吸收。(二)科学家发现人体中有一种与肥胖有关的物质——瘦素。通过小鼠实验发现,瘦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然后与下丘脑特异性受体结合,把人体相关物质含量的信号传递给下丘脑的体重调节中枢,调节摄食行为。图1表示瘦素通过下丘脑发挥作用的过程,图2为图1中某局部模式图。(1)图2中结构④称为____________。兴奋在图2所示结构④中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填“单向”“双向”或“无方向”)的。(2)图2中物质A是____________,若当图中c神经元释放物质A,并引起③的抑制,则此时③处的膜电位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1、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是由于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使神经纤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制是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使神经纤维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2、分析图乙:图中a点之前为静息电位,主要由K+外流所致,而此时膜外Na+高于膜内,膜外K+低于膜内;曲线上升过程a~c段主要是因为Na+内流所致;下降过程c~e段主要是因为K+外流所致。【详解】A、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神经信号先传导到电位计左侧,再传导到右侧,所以电位计会偏转两次,A正确;B、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B正确;C、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神经信号先传导到电位计左侧,再传导到右侧,所以电位计会偏转两次,并且方向相反,电流表所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不是图乙,C错误;D、动作电位是钠离子内流引起,将该神经纤维置于更高浓度的Na+溶液中进行实验,动作电位增大,c点将上移,D正确。故选C。2、C【解析】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1)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等。(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详解】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可追踪其走过的路径,用来调查其徊游路线,A正确;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沿途识别带标志的该大雁,可调查其迁徙路线,B正确;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种群密度,而不能调查物种丰富度,C错误;D、岩礁上贝类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因此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D正确。故选C。3、B【解析】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又叫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不同的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不同。【详解】A、淋巴液是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A错误;B、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组织液,B正确;C、血浆是血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C错误;D、唾液不属于细胞外液,D错误。故选B。4、A【解析】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因此男性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并且传递给女儿;女性的色盲基因可能来自父亲或者母亲,既可以传给儿子,也可以传给女儿。【详解】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男孩是色盲,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男孩的母亲,由于男孩的外祖父正常,无色盲基因,因此男孩的色盲基因最终来自外祖母,外祖母虽然表现正常,但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所以色盲基因在该家族中的传递顺序是:外祖母→母亲→男孩,A正确。故选A。5、A【解析】细胞全能性: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动物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详解】A、干细胞保持有强大的分化能力,培养出人体血管表示干细胞具有单一分化的能力,并不表现全能性,A错误。B、受精卵是分化能力最强的干细胞,全能性最高,B正确。C、细胞的分化,根本原因是细胞对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D、克隆技术运用了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的特点,D正确。故选A。6、C【解析】A、该选项中的图少了组织液指向血浆的箭头,多了由淋巴指向组织液的箭头,A错误;B、该选项的图中多了由淋巴指向组织液的箭头,B错误;C、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是人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血浆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组织液,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形成血浆,同时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C正确;D、该选项中少了组织液指向血浆的箭头,D错误。故选C。【点睛】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血浆中的有些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同时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可以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7、C【解析】胰岛素的发现①1869年:观察胰腺组织时发现并命名“胰岛”。②1889年:切除胰腺的狗患上与人的糖尿病类似的疾病,据此提出胰腺能分泌某种抗糖尿病的物质的假说。③1916年:科学家将胰岛产生的、可能与糖尿病有关的物质命名为胰岛素。④1920年:班廷了解到胰管结扎或阻塞会引起胰腺萎缩,而胰岛却保持完好,这样机体不会患糖尿病。⑤1921年:班廷和贝斯特与生化学家合作通过抑制胰蛋白酶活性,直接提取到正常胰腺中的胰岛素。【详解】A、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认为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A正确;B、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了第一种动物激素——促胰液素,B正确;C、班廷和贝斯特与生化学家合作通过抑制胰蛋白酶活性,直接提取到正常胰腺中的胰岛素,但胰岛素并不是由班廷命名的,C错误;D、温特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D正确。故选C。8、C【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图。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因此图中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A正确;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正确;C、丁为年龄结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由于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其种群数量不一定增加,C错误;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常用的调查方法有标记重捕法和样方法,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9、(1)①.下丘脑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③.蛋白质(2)①.渗透压感受器②.抗利尿激素③.神经-体液④.f的特异性受体(3)①.氧化分解②.肝糖原分解③.胰高血糖素(或b)④.3【解析】据图示可知,A为内分泌腺的枢纽,故为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B分泌的两种激素可调节血糖,故为胰岛;c能调节体温和血糖浓度,故为肾上腺素,C为肾上腺;D可分泌e促激素调节甲状腺,故为垂体;E为甲状腺;f激素由垂体释放,可调节血浆渗透压,故为抗利尿激素。【小问1详解】由题图分析可知,图中结构A为内分泌腺的枢纽,故为下丘脑。在寒冷刺激时,下丘脑会释放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e,促甲状腺激毒作用于E甲状腺细胞,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促进新陈代谢而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增加,又会通过反馈调节调节抑制A和D分泌相关激素。e是促甲状腺激素,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小问2详解】人体大量出汗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兴奋,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经D垂体释放后,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该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f抗利尿激素只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的原因是只有肾小管、集合管细胞有与抗利尿激素特异性识别与结合的受体。【小问3详解】正常人进食后分泌的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即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或转变为非糖物质。同时会抑制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进而引起血糖浓度下降。若某人不吃早餐,血糖降低,通过调节分泌胰高血糖素b和肾上腺素c,促进肝糖原分解,通过这3条途径升高血糖浓度,长此以往会出现习惯性低血糖症。【点睛】本题内环境调节模式图为载体,考查体温调节、血糖调节、水平衡调节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0、(1)①.次生②.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等(答出一点即可)(2)①.石漠化条件下,缺乏构树等灌木生存的土壤条件,灌木不易存活而被淘汰②.食物和栖息环境(3)①.乙②.年老、病弱或年幼③.种群发展【解析】1、演替的类型:(1)初生演替概念: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物、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演替的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人类活动往往会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小问1详解】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为:石漠化阶段→草丛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顶极群落阶段,该演替的起点存在一定的土壤条件,因此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由于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等,因此随着演替的进行,一个群落会替代另一个群落。【小问2详解】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可知,引进植物时需要考虑植物与当地环境的适应性,由于石漠化条件下,缺乏构树、盐肤木等灌木生存的土壤条件,灌木容易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被淘汰,因此石漠化阶段应该引进优良的草种,如三叶草,而不能引种构树、盐肤木等灌木树种。动物的分层主要与食物和栖息环境有关。【小问3详解】据图可知,甲的种群数量先增加,乙随后增加,随着乙数量的增加,甲的数量减少,则乙的数量也随着减少,因此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两种鸟类在长期的共同进化过程中,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数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点睛】本题考查演替和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演替的类型和过程,识记种间关系的判断方法。11、(1).“S”(2).上升(3).N/2(4).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5).资源和空间(6).由于环境阻力被淘汰的个体数(7).老鼠的抗药性逐渐增强(8).降低环境容纳量【解析】1、根据图1分析,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表示S型曲线,其中t2时种群增长率为0,表示K值;在t1时,种群增长率最大,表示K/2值。2、根据图2分析,A曲线呈“J”型,表示种群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的情况环境中的增长。B曲线呈“S”型,表示种群在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情况中的增长,阴影部分表示由于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详解】(1)在t0~t2时间内,t2时种群增长速率等于0,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因此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在t1~t2时,种群增长速率仍大于0,即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因此该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2)A曲线呈“J”型,表示种群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的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