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核医学课件_第1页
临床核医学课件_第2页
临床核医学课件_第3页
临床核医学课件_第4页
临床核医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核医学

第一章:总论;第二章:核物理及放射防护;第十三章:体外放射分

核医学:是一门研究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

即应用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药物:指含有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

核医学目前广泛开展各器官功能与代谢显像检查、高灵敏度实验核医

学检

查放射性药物治疗。核医学显像主要仪器是ECT,包括SPECT、PET、

SPECT/CT.PET/CTo核医学的独特优势:①、安全无创;②、分子功能影

像;③、超敏感和特异性强;④、定量分析;⑤、同时提供形态

解剖和功能代谢信息。核医学显像方法的优点:简单、灵敏、特异、无

创伤性、安全、易于重复、结果准确可靠,能反映脏器的功能和代谢。

又被称为“功能性显像"。SPECT/CT的主要临床应用(了解):⑴、神经

系统:早期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AD病癫痫灶定位、精神和情感障碍性

疾病等;(2)、内分泌系统:对甲亢、甲低、亚急性甲状腺炎、弥漫性或结

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异位甲状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甲状旁腺瘤、干燥

综合征等进行准确诊断;(3)、心血管系统:冠心病早期诊断、缺血位置、

范围及程度判断、功能相关性冠脉病变的诊断,各种原因所致心功能不全、

室壁瘤的诊断;⑷、呼吸系统:肺栓塞早期诊断与指导溶栓治疗、手术前

预期残留肺功能评价等;(5)、消化系统:协助诊断新生儿黄疸与先天性

胆道闭锁鉴别、胆叶漏、肝血管瘤、胆囊排空功能、胃消化不良及糖尿

病胃轻瘫等胃排空功能测定,特别是胃粘膜异位病、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

定位具独特优势;(6)、泌尿系统:对各种肾脏疾病及肾功能的判断、GFR

测定、移植肾检测、单侧肾A狭窄性高血压、异位肾、先天性肾发育不良、

肾瘢痕等进行诊断;(7)、骨骼:各种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代谢性

骨瘤、隐匿性骨折、骨关节瘤、移植骨存活判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假

体合并症、骨髓炎等方具独特优势。电倍增管的光阴极发生相互作用,

产生光电效应。光电效应产生的光电子经光电倍增管的打拿极倍增放大后

在光阳极形成电脉冲,其经过放大器放大成形,再经过位置计算电路形成

X、Y位置信号。各个光电倍增管输出信号之和为能量信号Z。X、Y信号

经处理后加入显示器偏转极,Z信号加入启辉极,从而在荧光屏上形成闪

烁影像。

结SPECT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引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发出的丫射线经

碘化钠晶体产生荧光,荧光光子在与光显像剂:即诊断用放射性核素,通过

一定途径引入体内获得靶器官或组织的影像或功能参数。PET/CT:实现了

衰减校正与同机图像融合,可同时获得病变部位的功能代谢状况和精确解

构的定位信息。

放射性核素显像: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在活体内实现正常和病变

组织显像的核医学检查

方法。放射性核素选择性的聚集在特定脏器、组织或受检病变部位

中的主要机制为:①、细胞选择性摄取;②、特异性结合;③、化学

吸附;④、微血管栓塞;⑤、简单在某一生物区通过和积存等。

放射性核素显像类型:①、平面与断层显像;②、静态与动态显像;

③、局部与全身显

像;④、阳性与阴性显像;⑤、静息与负荷显像;⑥、早期和延迟

显像;⑦、单光子与正电子显像。

静态显像:将显像剂引入体内,待其在脏器、组织或病变内的浓度相

对稳定时进行显像。

动态显像:动态显像剂引入体内后,随血流经脏器或被脏器不断摄取

和排泄或在脏器内反复充盈和射出,造成脏器内放射性计数及位置随时间

不断变化,用显像的仪器以一定的速度连续自动采集信息,得到反映上述

动态过程的系列影像。

阳性显像:以病灶对显像剂摄取增高为异常的显像方法。

07核医学共14页

阴性显像:以病灶对显像剂摄取减低为异常的显像方法。

静息显像:受检者安静状态下降显像剂引入体内一定时间后进行影像

采集的显像方法。

负荷显像:受检者在生理活动或药物干预状态下将显像剂引入体内进

行影像采集的显像方法也称介入显像。早期显像:显像剂引入体内2小

时以内进行的显像。

延迟显像:显像剂引入体内2小时以后进行的显像。

放射性核素显像的特点:

①、功能性显像,能反映脏器、组织或病变的血流、功能、代谢和受

体方面的信息,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②、可定量分析,提供血流、功

能和代谢的各种参数;

③、较高的特异性;④、解剖结构显示差,显像所得脏器和病变的影

像清晰度较差;

⑤、显像剂大多数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引入体内,属无创性检查。

物理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因物理衰变减少至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Tl/2)o

生物半排期:是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因代谢的作用,使其减少至原

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Tb)。

有效半减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因无力衰变和生物代谢的共同

作用,使其减少至原来一半所需要的时间。(Te)。

放射性活度(A):是指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原子核数量等于原子核的衰变

常数与其核数目之乘积。(lCi=3.7*1010Bq)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离与激发;散射作用;湮灭辐射;吸

收作用。

Y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

光电效应:入射光子与原子的壳层电子作用时;把全部能量交给电子,

使其脱离原子核束缚而成为光电子,光子消失,该作用过程称为光电效

应。

康普顿效应:指Y光子与壳层电子发生弹性碰撞,仅将其部分能量交

给电子使其脱离原子而运动,该电子称为康普顿电子;而光子本身能量

减少,运动方向改变而射出,称为康普顿散射光子,该作用过程称为康普

顿效应。

电子对生成:当入射光子能量大于L02MeV时,光子在原子核电场作

用下,转化为一对正负电子对,称为电子对生成。

放射卫生防护原则和措施:(1)、实践正当化(在确定核医学诊断或治

疗程序前必须首先作出正当性判断,

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危险较小的方法。);的辐射照射,尽量减少受

照剂量。);⑵、实践最优化(在确定核医学检查应该进行的前提下,应

当避免一切不必要(3)、个人剂量限值(公众照射的剂量限值规定:年有

效剂量ImSv,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

5mSv,则其中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5mSv)。

体外放射分析(IVR):指在体外的条件下,采取患者的体液和细胞,

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物对体内各种微量生物活性物质进行检测的一类核医

学检查方法。

放射免疫分析(RIA)基本原理:RIA的基础是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原

和非标记抗原同时与限量的特异性抗体进行竞争性免疫结合反应。

放射免疫分析(RIA)的基本条件:

⑴、特异性抗体:抗体的亲和力要大、特异性要强、抗血清滴度要高。

⑵、标记抗原:放射性比活度要高、放射化学纯度好、具有良好的免疫活

性。⑶、标准品:与被检测物属同一物质、高度纯化不含杂质、定量准

确。(4)、分离技术:分离完全又快速,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分离试剂廉

价易得,操作方便,重复性好。(常用的分离技术有:双抗体法、沉淀

法、双抗体法+沉淀法、吸附分离法、固相分离法、

葡萄球菌A蛋白分离法。)⑸、放射性测量仪器:丫井型计数器。

07核医学共14页

RIA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目标: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

稳定性、安全性。

质量控制方法:实验室内部质控、实验室外部质控。

免疫放射分析(IRMA):原理: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体,以过量的标

记抗体与待测抗原进行非竞争性的免疫结合反应,待反应平衡后,将标记

的抗体抗原复合物与未结合的标记抗体进行分离,测量复合物的放射性计

数,即得待测抗原的含量,复合物的放射性计数与待测抗原的含量呈正相

关。

免疫放射分析(IRMA)的特点(优缺点):

优点:(1)>标记物:IRMA标记抗体;⑵、反应速率:比RIA反应速度

快;(3)、分析灵敏度:IRMA测定的灵敏度比RIA明显增高;⑷、分析特异

性:不易发生交叉反应,特异性强;⑸、稳定性:稳定性较好;⑹、检

测范围:选择的标记抗体质和量适当时,IRMA检测范围宽,也避免由于

浓缩、提纯带来的误差;缺点:限于蛋白质和多肽抗原的测定,要求待

测抗原至少有两个抗原决定簇,很多小分

子半抗原和短肽不能应用。

RIA与IRMA的比较:

竞争性蛋白质结合分析(CPBA):以血浆或组织中的特异性蛋白质为

结合剂,对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的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是一种利用能产生化学发光的化合物为标

记物与免疫反应结合检测微量抗原或抗体的新兴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分为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电化学发光免

疫分析)

酶标记免疫分析(EIA):是利用荧光检测技术与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相

结合的一种非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分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荧光偏

振免疫分析、荧光酶免疫分析)

第三章:神经系统

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原理:放射性核素脑显像剂(99mTc-ECD;

99mTc-HMPAO)能自由穿透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在脑组织中浓聚的数

量与血流量成正比,并在脑组织内稳定停留。

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的显像剂:为分子量小、不带电荷、脂溶性的化

合物,能穿透完整的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经脑内酶水解转变为水溶性

化合物不能反向通过血脑屏障,较长时间地滞留在脑内。

负荷试验脑血流灌注显像:目的:通过负荷试验了解脑血流和代谢的反

应性变化可以提高缺血性病变特别是潜在的缺血性病变的阳性检出率。

乙酰喋胺负荷实验原理:乙酰喋胺能抑制脑内碳酸醉酶的活性,是碳酸

脱水过程受抑制,导致脑内PH值急剧下降。引起脑内血管扩张,导致rCBF

增加20%〜30%,而病变部位血管的这种扩张反映很弱,应用乙酰喋胺后

潜在缺血区和缺血区的rCBF增高不明显,在影像上出现相对放射性减低或

缺损区。本检查用于评价脑循环的储备功能,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

断很有价值。

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及rCBF测定的临床应用:①精神神经心理疾病;

②、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功能损伤定位、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评价;③、

偏头痛的定位诊断和疗效评价;④、锥体外系疾病和共济失调疾病的诊断

和鉴别诊断;⑤、癫痫致痫灶的定位诊断、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⑥、阿

尔茨海默病、痴呆的诊断与鉴别诊断;⑦、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流灌注和

功能受损范围的评价;⑧、脑功能活动的研究。

脑葡萄糖代谢显像的原理:葡萄糖几乎是脑组织惟一的能源物质。18F-

氟化脱氧葡萄糖(F-FDG)为葡萄糖类似物,具有与葡萄糖相同的细胞转运

和己糖激酶磷酸化过程,经己糖激酶作用后转变为18F-FDG-6-P,后18

07核医学共14页

者不能在参与葡萄糖的进一步代谢而滞留于脑细胞内,进行18F-FDG

正电子显像。(注射18F-FDG前禁食4—6h,受检者应保持安静,带黑眼罩

和耳塞,避免声光刺激。)

脑代谢断层显像的临床应用:①、癫痫灶术前定位诊断;②、阿尔茨

海默病(AD)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③、脑肿瘤的良恶性鉴别、分级、

疗效评价、复发或残余肿瘤的检出;④、锥体外系疾病诊断;⑤、脑生理

和认知功能研究;⑥、其他。

神经递质和受体显像:临床应用于研究现状:

(1)、多巴胺神经递质、受体及转运蛋白显像(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转

运蛋白是位于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触前膜上单胺特异性转运蛋白,其功能是

将释放入突触间隙的多巴胺运回神经元,是控制脑内多巴胺水平的关键因

素及许多神经精神药物潜在的作用靶点。);

⑵、乙酰胆碱受体现象;

(3)、5-羟色胺受体显像;

(4)、阿片受体显像;

交叉性小脑失联络:脑梗死病变对侧小脑rCBF断层显像呈放射性减低。

过度灌注:脑梗死发病数日后,侧枝循环丰富,在rCBF断层影像上可

见到病变四周出现异常放射性摄取增高区。

交通性脑积水:又称正常颅压性脑积水,主要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炎

症或损伤而粘连,受外压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或吸收不良,侧脑室扩大而

失去泵功能。

第九章:呼吸系统

99m肺灌注显像原理:静脉注射大于肺毛细血管直径(7〜9cm)的放射

性蛋白颗粒(常用的有99mTc-MAA;Tc-HAM)

后,随血流进入右心系统,与肺动脉血混匀并流经肺毛细血管,因放

射性蛋白颗粒不能通过肺毛细血管床,一过性随机嵌顿在肺毛细血管前动

脉和毛细血管内,其在肺内的分布与肺动脉血流分布成正比,通过体外测

定肺内放射性分布和进行肺显像可反映肺内各部血流灌注情况。

肺通气显像的原理:放射性气体或放射性气溶胶经呼吸道充分吸入并

沉积在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内,由于放射性在肺内的分布与局部通气量成

正比,因此可经体外探测肺内的放射性分布,了解局部气道的通畅性,评

估肺局部通气功能。

正常影像:肺通气显像肺内放射性分布基本均匀,段以上大气道内无

放射性沉积,肺野周边部和肺门部略低。正常肺通气显像与肺灌注显像所

见基本一致。

异常影像:①、气道狭窄不畅:狭窄部位两侧形成涡流,气溶胶雾粒

部分沉积,影像呈现放射性浓聚的“热点”,而狭窄部远端的气溶胶雾粒

分布正常。

②、气道完全性阻塞:因气溶胶雾粒不能通过,因而呈现放射性缺损

区。③、气道和肺泡内如有炎性物或液体充盈,或肺泡萎缩、气流减低,

可致气溶胶雾粒难以进入,呈现放射性减低区。

肺显像的临床应用:⑴、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疗效评价等;⑵、

肺减容手术前后功能评价与预测;

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评价;⑷、肺动脉畸形及肺动脉病

变的诊断;

(5)、肺血管病或全身性疾病累及肺动脉;(6)、肺肿瘤;

⑺、支气管肿瘤;⑻、支气管哮喘。

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标准:(了解)

①、高度可能性:

A、大于或等于2个肺段的灌注稀疏、缺损区,同一部位的肺通气显

像与X射线胸片未见异常;或灌注损伤区大于异常的肺通气显像与X射

线胸片检查正常;

B、1个较大的和2个以上中等的肺灌注稀疏、缺损区,同一部位的肺

通气显像与X射线胸片检查正常;

C、4个以上中等灌注稀疏区、缺损区,同一部位的肺通气显像和X射

线胸片检查正常。

②、中度可能性:

A、1个中等的、2个以下较大的肺灌注稀疏、缺损区,同一部位的肺

通气显像和X射线胸片检查正常;

07核医学共14页

B、出现在肺下野的灌注、通气显像均为放射性分布减低、缺损区,

与同一部位X射线胸片病变范围相等;

C、1个中等大小的灌注、通气缺损区,同一部位的X射线胸片检查正

常;D、灌注、通气显像均为放射性分布减低、缺损区,伴少量胸水。

③、低度可能性:

A、多发的“匹配性”稀疏、缺损区,相同部位X射线胸片检查正常;

B、出现在肺上、中野的灌注、通气缺损区,相同部位X射线胸片检查正

常;C、灌注、通气显像均为放射性分部减低、缺损,伴大量胸水;D、

面积大于X射线胸片阴影的灌注稀疏、缺损,通气显像正常或异常;E、

条索状灌注稀疏、缺损,通气显像正常或异常;F、4个以上较小的灌注

稀疏、缺损显像或异常,相同部位X射线胸片检查正常;G、非节段性缺

损。

④、更低可能性:3个以下较小的灌注稀疏、缺损,通气显像正常或

异常,相同部位X射线胸片检查正常。⑤、正常:肺形态与X射线胸片

检查一致,无灌注稀疏、缺损。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评价(了解):COPD肺灌注显像的典型表现是弥

漫性散在的与通气显像基本匹配的放射性减低区或缺损区,与血流分布无

一定关系。此类患者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且左侧出现频率明

显高于右侧,由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灌注不正常,即为两肺上部的肺

血流灌注增加,甚至超过两肺下部,形成“八”字形分布。

病情严重的COPD患者可形成肺大疱,其表现为肺通气及灌注显像表

现为匹配的呈肺叶状分布的放射性缺损区。

肺栓塞(PE):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

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症。肺通气与肺灌注显像(V/Q显像):正常

肺组织有肺动脉血运系统和支气管动脉供血系统,当肺动脉的一只血管被

栓塞后,局部肺组织因有支气管动脉供血仍然存活,保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此时肺灌注显像时有局部肺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区,而肺通气显像时,该

部位放射性正常,成为肺灌注和肺通气显像的不匹配征象,是诊断肺栓塞

的依据。

V/Q显像对肺栓塞的诊断优点:可以显示栓塞范围和程度、能对局部

肺功能做出定量评价,同时该检查是一项无创性的诊断方法。V/Q显像灵

敏度高,可以诊断亚肺段栓塞,其特异度相对低。

第十一章:血液与淋巴系统

脾显像:原理:脾脏主要功能是清除衰老红细胞及血循环中的异物颗

粒,此外脾脏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其重要作用。在体外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

红细胞,并使其变性,当注入体内后,被脾脏拦截在脾内,利用脾内单核

巨噬细胞对放射性核素标记红细胞的吞噬作用而显像。

临床应用:⑴、确定脾脏的位置与大小,形态及副脾的诊断;⑵、

脾脏功能的判断;

(3)、脾内的占位病变的诊断;(4)、脾损伤的诊断;⑸、脾脏移植

存活观察。

骨髓显像:原理:血细胞生成细胞与网状内皮细胞分布一致,利用后

者对放射性胶体的吞噬作用使骨髓显像。

适应证(临床应用):

①、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表现可分为:

A、荒芜行:全身骨髓不显影,活性水平0级,表明骨髓造血功能严

重抑制,预后极差;

B、抑制型:全身骨髓活性低于正常,活性水平1级,骨髓功能轻、

中度抑制,预后不佳;

C、灶I型:全身骨髓活性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中心骨髓中出现界限

明显的岛状显影灶,常见于慢性再障,预后较好;

D、灶H型:外周骨髓腔内出现节段性、灶性放射性异常浓聚区,分

布对称,预后取决于中心性骨髓活性;

E、正常型:少数再障患者骨髓显像可表现为基本正常,病情较轻,

预后较佳)

07核医学共14页

②、观察白血病患者骨髓的分布和或活性,观察化疗后骨髓缓解过程

和外周骨髓有无残余病灶;

A、急性白血病:有中心性骨髓活动性抑制和伴有外周骨髓扩张显影

的特点;

B、慢性白血病:中心性骨髓抑制和外周骨髓扩张显像与急性白血病

相似。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辅助诊断;

(典型表现为中心骨髓正常或增生,外周骨髓扩张,骨髓显像非常清

晰,类似骨骼显像。)④、骨髓纤维化的辅助诊断;

(早期表现为中心骨髓活动抑制,外周骨髓扩张,随病情发展逐渐被

抑制。)(均表现为中心骨髓活性明显增强伴外周骨髓离心性扩张。)⑤、

慢性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辅助诊断。

骨髓造血活性分级及临床意义:

淋巴显像:原理:将放射性标记的胶体或大分子物质注入机体皮下组

织间隙,其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基底膜而主要经过毛细淋巴管吸收转运,随

淋巴液向心引流致淋巴结与淋巴管,一部分被淋巴窦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滞

留在淋巴结,另一部分随淋巴液归入体循环,被肝脾等单核吞噬系统清除。

淋巴显像可以显示各级淋巴的分布、形态及淋巴流动的功能状态。

临床应用:⑴、了解恶性淋巴瘤的累及范围;⑵、恶性肿瘤淋

巴转移的诊断;

(3)、淋巴水肿的诊断;(4)、乳糜外溢的定位诊断。

第五章:肿瘤与炎症

肿瘤非特异性显像:某些肿瘤阳性显像剂在肿瘤中的聚集缺乏肿瘤组

织特异性,因此成为〜。67Ga肿瘤显像:原理:钱(67Ga)生物学特性

与三价铁离子类似,在血液中可与转铁蛋白结合,进入肿瘤后由于肿瘤

组织内PH偏低,促使67Ga从转铁蛋白解离下来而与肿瘤细胞膜上的乳铁

蛋白结合,从而使肿瘤部位的放射性增高。

67Ga在肝脏摄取最高,其次是唾液腺、脾、骨髓和泪腺。67Ga主要

由泌尿及消化系统排泄,因此肾、膀胱及

67肠道内可见放射性分布。67Ga也可通过乳汁排泄。临床应用:①、

淋巴瘤:Ga显像对淋巴瘤最有价值,尤其是对纵膈区的病灶;②、

肺癌;

③、肝癌;④、其他:黑色素瘤、精原细

胞瘤等。

201TI肿瘤显像:铭(201TI)生物活性与K+类似,主要用于心肌显像,

同时也是肿瘤的阳性显像剂。201Tl可经Na+,K+_ATP酶主动转运进入肿瘤

细胞,最终浓聚在线粒体内。

201Tl影像表现为颈部甲状腺早期影像浓,晚期减淡。

Tc—MIBI肿瘤显像:原理:99mTc—MIBI是一种广泛用于临床的心肌

显像剂,由于能被肿瘤组织摄取也应临床应用:甲状腺良恶性肿物的鉴别、

乳腺癌、肺癌、脑部肿瘤、其他肿瘤(鉴别良恶性骨疾患)。99m

用于在肿瘤显像方面。99mTc—MIBI依赖细胞肿瘤和线粒体膜的负电

位最终浓聚在线粒体内,而线粒体膜电位的产生与维持又有赖于细胞的能

量代谢,因此推测恶性肿瘤细胞的高代谢是促使99mTc-MIBI在肿瘤聚集

的最终原因。Tc—MIBI显像与

99m

99m99m201201TI相似,质量优于TI。临床应用:乳腺癌(有肯定价

值)、甲状腺良恶性肿物的鉴别、骨肿瘤、其他肿瘤(肺癌、颅内肿瘤等)。

Tc-DMSA肿瘤现象:临床应用:甲状腺髓样癌。99mTc-DMSA显像对其有

较高的特异性。Tc-Tetrofosmin(99mTc-P53):摄取机制与MIBI相似。对乳腺

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99m与Tc—MIBI相似,但肝

脏清除较MIBI快。

07核医学共14页

肿瘤代谢显像:利用放射性核素显像剂和显像设备,将肿瘤葡萄糖代

谢,蛋白质代谢,核酸代谢等生物利用代谢信息在体外以影像方式显示出

来。

18F-FDG原理:18F-FDG在体内的生物学行为与葡萄糖相似。在注入

体内后,18F-FDG通过与葡萄糖相同的摄

1818取转运机制进入细胞内。F-FDG进入细胞后与葡萄糖同样在己糖

激酶的作用下被磷酸化形成6-P-FDG,但

不能被进一步代谢,而滞留在细胞内。细胞对18F-FDG的摄取量与其

葡萄糖代谢率成正比,故体内葡萄糖代谢率越高的器官组织,摄取聚集

18F-FDG越多。恶性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之一是高葡萄糖代谢,故能聚集

18F-FDG。

SUV=病灶的放射性活度(kBq/g)/{注射剂量(MBq)/体重(Kg)}。标

准摄取值(SUV):指病灶处对放射性药物的摄取与全面平均摄取之比。

18F-FDGPET的临床应用:

⑴、肿瘤代谢显像在肿瘤临床的应用范围:

①、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恶性肿瘤病灶因代谢活跃而呈18F-FDG高摄

取,表现为放射性浓聚和SUV值高,而良性病变往往呈低放射性分布;

②、恶性肿瘤分期与治疗后分期;

③、探查肿瘤原发病灶;④、放、化疗的疗效早期评价和监测;

⑤、肿瘤放疗后或手术后复发与瘢痕组织的鉴别;

⑥、疗效随访与肿瘤复发的诊断;

⑦、根据代谢影像显示代谢性区域辅助实体肿瘤放疗时的肿瘤靶区的

勾画;

⑧、预后判断。

⑵、常见恶性肿瘤的应用:肺癌;结肠、直肠癌;淋巴癌;乳腺癌;

食管癌;鼻咽癌;胰腺癌;肝癌;卵巢癌;脑肿瘤。

肺部孤立结节(SPN):指放射学表现为孤立的、小于或等于3cm的球

形病灶,临床上常见而且其良恶性鉴别常感困难。

肿瘤受体显像:是以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某种配体或配体类似物为显像

剂,引入体内后与肿瘤细胞中相应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利用显像仪器探测

并显示肿瘤组织的受体分布情况。

受体: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外源化学信号并与之结合的成分,

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个别糖脂也具有受体作用。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

分子称为配体。

肿瘤基因表达显像: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探针,在mRNA或蛋白质

水平上,体内无创性探测肿瘤特定基因表达产物的一种显像方法。

肿瘤反义显像: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人工合成反义寡核昔酸引入受试

对象,通过体内核酸杂交而显示过度表达特异癌基因的一种显像方法,

前哨淋巴结:肿瘤区域内淋巴引流的第一站淋巴结。

炎症:是组织对物理、化学、免疫或微生物等各种损伤的一种复杂反

应,其中由微生物损伤

有微生物参与的炎症反应称为感染。

(放射性核素炎症显像根据局部组织功能和/或代谢的改变,可对炎症

病灶做出

第十章:消化系统

肝实质显像原理:静脉注射颗粒大小合适的放射性胶体显像剂,约90%

被肝脏的单核吞噬细胞吞噬摄取,其余约10%被人体其他部位的单核吞噬

细胞系统(如脾、骨髓)所摄取,利用核医学显像技术的肝脏单核吞噬细

胞系统影像即可代表肝实质影像。(显像剂:99mTc一植酸盐;99mTc-硫胶

体)

肝动脉灌注显像:正常时肝脏供血为双重的,75%来自门静脉、25%

来自肝动脉。当静脉“弹丸”式注入显像剂后,因肝脏动脉期的血流极少,

故放射性分布很少,因此在腹主动脉、脾脏和肾血管床显影时,肝脏几乎

不显影,待6-8s后,大量显像剂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后,在静脉期才见肝脏

区域放射性明显增高,称肝动脉灌注显像。所致或早期定位诊断,并

对病灶活性程度做出准确判断。)

07核医学共14页

肝血池显像:静脉注射不透过毛细血管的显像剂,待其在血循环中分

布平衡后,肝血池内放射性分布明显高于临近组织而清晰显影,称肝血池

显像。肝血池显像异常表现类型

肝动脉灌注显像和肝血池显像的临床应用:主要用于诊断肝血管瘤和

鉴别肝内占位性病变: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

肝胆显像:静脉注射肝胆显像剂被肝细胞选择性地快速摄取,然后通

过近似排泌胆红素的过程,将显像剂与胆汁一起沿肝内胆道系统排出,经

胆总管流入十二指肠,使胆道系统显像,称之为肝胆显像。肝胆显像的

临床应用:⑴、急性胆囊炎的诊断;⑵、黄疸的鉴别;⑶、新生儿胆道疾

病的鉴别诊断;⑷、胆道术后随访和肝胆外伤后的检查;(5)、肝移植的监

测;(6)、十二指肠胃反流的诊断。

消化道出血显像:显像剂主要有:99mTc标记的硫胶体(99mTc-SC)

和99mTc标记红细胞(99mTc-RBC)(99mTc-SC优点是血本底明显下降,

不受含血量较多的器官影响;缺点是迅速由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清除,。

99m

Tc-RBC优点是在血循环中停留时间长,有利于小量或间歇出血的检出;

缺点是血本地高、易受含血量较

多的器官影响的干扰)

胃食管反流显像:原理:是将不被食管和胃粘膜吸收的酸性显像剂如

99mTc-SC或99mTc-DTPA饮入后,在上腹部加压,同时对食管下端和胃进

行动态连续显像,根据食管下端是否出现放射性及放射性与压力的关系,

判断有无胃一食管反流及反流的程度的显像方法。

呼气试验:是应用核素进行各种疾病和物质代谢的检测方法,具有简

单、方便、准确,并无创伤性,在临床应用中最受欢迎。

呼气试验包括碳呼气试验(CBT)和氢呼气试验(HBT)o目前临床应

用和临床研究较多的是CBT,应用的同位素为13C、14Co

原理是:将13c或14c标记的特定底物的易氧化部位,当标记物进入

体内,13C或14c氧化为13co2、14CO2,若代谢异常,特定的13c或14c

底物的氧化速度就会发生该改变。根据13co2、14co2的排出量,就可以

判断该化合物在体内的氧化速度;或据此化合物口服吸收消化的速度,来

反映体内酶所催化的氧化反应的速度和程度。

第八章:泌尿系统

肾图:原理:肾的肾小球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分别具有滤过和分泌、排

泄的功能。静脉快速注射不被重吸收的肾放射性示踪剂,立即启动肾图仪

或多功能仪在体外连续记录示踪剂通过肾的时间-放射性曲线,又称肾图。

正常肾图:(总体特点为上升快,下降也快)

a段:示踪剂出现或血管段,注射示踪剂后肾放射性曲线出现的快速

上升段,反映肾脏血流灌注量。b段:示踪剂分泌段或聚集段,反映肾小

管上皮细胞的分泌功能。与肾有效血浆流量及肾上皮细胞摄取示踪剂的速

率和数量有密切关系。(分泌功能)

c段:示踪剂的排泄段,反映示踪剂经肾小管、肾盂及输尿管排入膀

胱的全过程。(排泄功能)异常肾图:

(1)、持续上升型:肾图表现为单侧时,多见于急性上尿路梗阻;出

现在双侧时,常见急性肾衰竭或由于下尿路梗阻引起的双侧尿路引流不畅

所致。

⑵、抛物线型:多见于尿路不畅伴有轻、中度肾盂积水,肾功能损

伤。

07核医学共14页

⑶、高水平延长线型:病程持续时间较久地上尿路不全梗阻及上尿路

梗阻伴肾盂积水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⑷、低水平延长线型:肾功能严

重受损或慢性尿路梗阻伴肾功能严重受损。

⑸、阶梯下降型:各种原因造成的输尿管痉挛或异常蠕动所致,见于

尿路感染和少尿等

(6)、低水平递降型:肾脏无功能,肾缺如。

(7)、单侧肾小管图:曲线特点除了高度明显低于健侧肾外,曲线形状

与正常肾图完全相似。主要见于肾动脉狭窄或先天性小肾。

肾图检查的临床应用:(D、了解分肾功能;(2)、

观察分侧上尿路通畅情况;

⑶、肾脏及输尿管术后疗效观察;⑷、移植肾的监测,计算B/K

比值;

⑸、尿路反流或输尿管蠕动异常的观察;⑹、单侧肾功能狭窄的筛选。

肾动态显像(DRG):原理:静脉注射可快速通过肾小球滤过或肾小管

上皮细胞分泌而不被再吸收的肾显像剂,立即启动显像设备进行连续的

肾动态显像。可观测到肾显像剂通过腹主动脉、肾血管、肾实质和输尿管

到达膀胱的一系列的动态影像。

肾小球滤过率(GFR):单位时间内经肾小球滤过的血浆的容量。

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单位时间内流经肾单位的血浆的容量。

肾清除率:肾在单位时间内完全清除某种物质的血浆毫升数称为该物

质的肾清除率。

肾脏检查的介入实验:

(1)、利尿实验的原理:当常规的肾动态显像或肾图检查出现尿路梗阻

表现时,静脉注射利尿剂,尿液产生会迅速增多,尿流速增加,尿路内压

力增高。若为非机械性梗阻,梗阻区滞留的放射性药物会由于尿液增加而

排出加速;若为机械性梗阻,由于梗阻因素未解除,滞留的放射性药物不

会明显减少,甚至逐渐增多。(2)、卡托普利试验:肾动脉轻度狭窄时;

入球小动脉血流量下降,肾素释放增多,血管紧张素【生成增多,在血管

紧张素酶作用下,血管紧张素n生成,后者作用于出球小动脉使其收缩,

保持较高的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压,以维持正常GFR,此时肾图可正常。

Captopril作为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可阻止血管紧张素I转换成血管紧张

素H,使肾小球小动脉扩张,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压降低,GFR降低。此

时肾图显示异常,从而提示了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检出率。

肾静态显像:又称肾皮质显像。静脉注射99mTc-DMSA或99mTc-GH

等慢速通过肾的显像剂,可随血流到达肾并被肾小管上皮细胞特定摄取,

然后聚集在有功能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由于排泄缓慢,利用显像剂释放

的Y射线,通过核医学显像设备成像,得到肾静态功能影像。

临床应用:⑴、肾位置、形态异常和先天畸形的诊断:

①、肾下垂与异位肾;②、游走肾;③、马蹄肾;④、多囊肾;⑤、

先天性单肾缺如;(2)、炎症性肾病变的辅助诊断;(3)、肾占位性病变

的辅助诊断。

膀胱输尿管反流(VUR):指排尿的同时尿液反流至输尿管肾区,感染

性尿液反流则是引起上尿路反复感染的原因。显像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第六章:内分泌系统

甲状腺摄1311试验:原理:甲状腺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储存和分泌甲

状腺激素。合成的主要原料之一是碘。1311与稳定碘(1271)具有相同的

生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口服后可被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摄取,参与甲状

腺素的合成、储存和分泌。在体外,不同的时间用甲状腺功能测定仪探测

甲状腺1311活度,可计算甲状腺摄1311率及其时间的变化,评价甲状腺

的功能状态及碘在甲状腺内的动力学。

甲状腺摄1311率(%):{(甲状腺计数率-本底计数率)/(标准源计数

率-本底计数率)}义100%。

临床应用:①、甲状腺功能的评价:单纯性甲状腺肿患者多表现为甲

状腺摄1311率增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多表现为甲状腺摄1311率增

高。部分临床表现为甲亢患者可表现为甲状腺摄1311率降低;

131②、1311治疗甲亢前测定最高摄1311率和有效半减期,估计1311

率服用量,预测疗效。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原理:当给予外源性甲状腺

激素时,可通过负反馈使垂体TSH分泌减少,致甲状腺摄I率降低。甲亢

时,体内产生刺激TSH受体抗体,其不受升高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抑

制,在甲状腺发

07核医学共14页

挥TSH生理作用致1311率增高。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同样对增高的甲状

腺摄1311率不具有抑制作用。常用于鉴

别单纯性甲状腺肿

抑制率(%)=(第一次24h摄1311率-第二次摄1311率/第一次24h

摄率)

1311X100%o

(若抑制率>50%为明显抑制,<25%为不受抑制)。

过氯酸盐释放试验:当甲状腺内过氧化物缺乏时,被摄取的碘离子不

能被及时有机化。由于过氯酸盐与卤族元素类似,不仅能阻止甲状腺自血

中摄取无机碘离子,且可促使已进入甲状腺但还未有机化的无机碘离子从

甲状腺肿释出。

释放率(%)={(服过氯酸盐前摄1311率-服过氯酸盐后摄1311率)/

服过氯酸盐后摄取率}义100%

(释放率为正常,>10%表示碘有机化部分障碍。>50%为

明显障碍)

甲状腺功能体外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⑴、甲状腺激素的测定:意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甲状腺功

能减退症的诊断、指导药物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辅助诊断;

⑵、促甲状腺激素的测定:意义:甲减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甲亢的诊

断、指导药物治疗、先天性甲减的筛查、异位TSH分泌;

(3)、甲状腺球蛋白的测定:意义: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的监测、甲状

腺炎的辅助诊断;

⑷、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的测定:意义:慢性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诊断、部分甲亢患者也会表现抗体滴度升高。

(5)、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的测定:意义:GD复发的预测;甲亢病

因的鉴别;新生儿甲亢的诊断和预测。甲亢的诊断:临床中出现TT3、「T4、

FT3、FT4升高是甲亢诊断的重要依据。(T3比T4升高早,幅度大)甲减

的诊断:临床中出现TT3、TT4、FT3、FT4均降低主要见于甲减(T4较T3

的诊断符合率高。)

目前甲状腺功能最好的单项检测指标为:TSH。能直接正确的反应甲

状腺的功能状态为:血清FT3、FT4.自身免疫甲状腺辅助诊断指标为:TGAb

和TPOAbo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诊断最有价值的血清学指标为:TPOAbo分化

型甲状腺癌手术后复发的指标:血清TG(甲状腺球蛋白)。

低T3综合症;rT3升高而T3降低,TSH并不升高。

甲状腺显像:原理:碘或得可被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选择性摄取和浓

聚,其在甲状腺内的分布可反映甲状腺局部和整体的功能状态。

临床应用:①、了解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功能状态;②、

诊断异位甲状腺;

③、颈部包块与甲状腺关系的鉴别;④、纵隔肿物的鉴别;⑤、甲

状腺结节功能判断;⑥、功能性甲状腺癌转移灶的诊断和定位;⑦、甲

状腺炎的辅助诊断。

甲状腺结节核素显像的表现和临床意义

甲状旁腺显像:显像剂为99mTc-MIBI、99mTc-Tetrofosmin.201TL这

些显像剂除了被心肌细胞摄取外,可聚集于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组织,其

机制与病变组织血流增加及细胞代谢活跃有关,但这些显像剂同时也被正

常甲状腺组织摄取。而99mTcO4-只被正常甲状腺摄取而不被甲状旁腺摄取。

因此,通过计算机图像相减技术,将这种影像相减,可得到甲状旁腺影像。

显像方法:201TI/99mTcO4-双核素减影法;99mTc-MIBI/99mTcO4-双核

素减影法;

07核医学共14页

99mTc-MIBI双时相法。

肾上腺显像:分为肾上腺皮质显像;肾上腺髓质显像。

第七章:骨骼显像

骨显像与X线骨平片比较

优点:①、功能显像,灵敏度高,早期诊断比X线早5-6个月;

②、一次显像可显示全身骨骼的病理改变;

③、无已知的禁忌症

缺点:①、特异性差;②、分辨率不如X线。

骨显像原理:骨骼组织由无机盐和有机物构成,无机盐的主要成分为

羟基磷灰石晶体,其表面积很大,全身的骨骼像一个大的离子交换柱,能

与各种可交换的相应离子与化合物发生离子交换或化学吸附进行代谢更

新。Tc标记的磷酸盐静脉注射后,能通过化学吸附和与骨组织中有机成分

相结合而沉积在骨骼内,使骨骼显像。99m

不同部位的骨骼所集聚的显像剂程度有所差异:主要与其①、相应部

位的血流供应情况;②、代谢活跃程度;③、交感神经状况等因素有关。

骨显像方法:

(1)、骨动态显像:指对局部骨骼进行连续的动态血流灌注显像,若加

随后的血池显像和延迟显像即为三相骨显像。如果再行24h局部静态显像

则称四相骨显像。

⑵、骨静态显像:采用SPECT仪或PET仪显像。

三相骨显像:血流相(较大血管的血流灌注)

血池相(软组织的血液分布情况)

延迟相(局部骨骼的代谢情况)

超级骨显像:也称超级影像:是指全身骨骼广泛浓聚显像剂,其图像

较正常骨影明显清晰,肾基本不显影。多见于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的

全身广泛性骨转移。

闪烁现象:多见于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化疗后的随访骨显像结果。此

现象表明显像剂浓聚部位为骨愈合和修复过程而非转移性病灶病情加重。

甜面圈型:在破骨性病变造成的放射性缺损区周围存在放射性浓聚,

常见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代谢性骨病:一组以骨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原发、继发性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性骨营养不良、骨质疏松症、急性型骨炎。

转移性骨肿瘤骨显像的表现:

①、多发性非对称无规律异常放射性浓聚;②、多发性非对称无规

律异常放射性浓聚合并放射性缺损;③、单发的放射性浓聚灶或放射性

缺损;④、弥漫性骨转移,超级骨显像;⑤、闪烁现象;⑥、正常影

像(假阴性)。

骨显像的适应症:

①、鉴别原因不明的骨痛,排除骨肿瘤;②、判断原发骨肿瘤的受

累范围,了解有无远端骨转移;③、判断X线片难以确定的应力性骨折

及细微骨折;④、诊断各种代谢性骨病及骨关节病;⑤、骨组织病理活

检的定位;⑥、评价骨痛治疗后的疗效;⑦、鉴别陈旧性或新近发生的

压痛性椎体骨折;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07核医学共14页

⑨、诊断骨髓炎、特别是X线片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的情况。

骨显像的临床应用:⑴、恶性骨转移的诊断;⑵、原发性骨肿瘤的诊

断和疗效观察;⑶、骨外伤的诊断;⑷、急性骨髓炎的诊断;⑸、股坏死

的诊断;(6)、代谢性骨病的诊断;(7)、移植骨的检测;(8)、骨关节病的诊

断⑼、假体松动与感染的鉴别;(10)、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随访。

第四章:心血管系统

心室显像及心功能测定:(D、首次通过法心血管显像;(2)、平衡法门

控心室显像。

首次通过发心血管显像:原理:将Y闪烁探头置于患者心前区,经肘

静脉“弹丸”式注射99mTcO4-或其标记的其他显像剂,利用y照相机连续

采集,获得显像剂随血流依次流经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毛细血

管床和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的系列影像,根据心脏各腔室、

肺部及大血管的动态变化,观察患者心、肺和大血管的位置、形态、大小、

血液流向、流量和流速以及血液通过中心循环各部位的时间,利用计算机

技术,生成肺时间放射性曲线和心脏放射性曲线,并计算出肺通过时间、

左一右的分流量等一系列功能参数。

正常影像:正常的显像顺序为上腔静脉一右心房一右心室一肺动脉一

两肺毛细血管床一肺静脉一左心房一左心室一升、降主动脉上段。

分为四个时期:I期(l-3s):上汽静脉和右心房显影;

II期(2-5s):右心室和肺动脉显影;III期(4-7s):肺显影,此时上

腔静脉、右心和肺动脉的影像逐渐消失;IV期(8-12s):左心房、左心

室及主动脉显影。异常影像:①、左向右分流:形成“肺脏污”现象;

②、右向左分流:显像剂通过缺损部位从右心直接分流到左心和主动脉。

因此,影像特点是在

n期影像出现的同时iv期影像提前出现,in期影像晚于主动脉显像,

且两肺影淡。

肺脏污”现象:存在左向右分流时,由于显像剂通过缺损部位从左心

回到右心,影像特点为I、n、in期影像均正常,当左心显影时右心和肺

再次显影,肺部的放射性持续存在。

首次通过法心血管显像的临床应用:

(1)、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房、室间隔缺损);

(2)、心脏瓣膜病的诊断:①、二尖瓣狭窄:左房扩大,显影时间延长,

左房和左室持久呈现“双层影”;

②、二尖瓣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左房左室均增大并持续显影,循环

时间显著延长;③、主动脉瓣狭窄:左室腔缩小,升主A可见狭窄后的

扩张;④、主动脉关闭不全:左室扩大,左室与主A持续显影);

(3)、其他心肺血管疾病的诊断评价(肺动脉狭窄的诊断,腔动脉阻塞

综合症的定位诊断等)

平衡法门控心室显像:

原理:静脉注射99mTc-RBC约15min后,其在血循环内达到平衡,此

时,心室内血液容积与其放射性计数成正比。用SPECT或丫照相机记录心

室内放射性计数的变化,便可了解心室内血液容积的变化。局部室壁运

动的类型及意义:

四种类型:运动正常、运动低下、无运动、反向运动

意义:①、弥漫性室壁运动减低是扩张性心肌病和各种原因致心力

衰竭的表现;

②、局限性室壁运动减低(尤其在运动负荷时出现)是诊断冠心病的

重要依据;③、反向运动是室壁瘤的特征性表现。

心室容积曲线分析:

射血分数EF(%)={(舒张末(EDC)-收缩末(ESC))/(舒张末-本底

(BG))}X100%

WHO推荐的参考值:静息状态下,LVEF>50%,RVEF>40%;运动

负荷试验绝对值应比静息状态值大>5%以上。振幅图:反应心脏各部位

收缩幅度大小,收缩幅度越大,振幅越高,色阶/灰度越高。

相位图:反应心脏各部位运动的先后顺序,开始收缩的时间越迟,色

阶/灰度越高(左右相当,房室不同)。相位直方图:对相位图进行统计绘

出,为像素在不同时相度数的频率分布图。

07核医学共14页

相角程:相位直方图中心室峰底的宽度,代表心室最早收缩至最晚收

缩的时间差,是反映心室收缩协调性的指标。正常W65°。

平衡法门控心室显像的临床应用:⑴、各类心脏病患者的心室功能评

价;(2)、室壁瘤的诊断;

⑶、心脏传导异常的诊断;⑷、心肌病的辅助诊断;⑸、冠脉搭

桥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和疗效评价。心肌灌注显像(MPI):正常心肌细胞

具有摄取正一价阳离子放射性药物的功能,从而可使心肌显影,由于心

肌细胞对放射性药物的摄取量与局部心肌血流量呈正相关,故称为心肌灌

注显像。

常用的显像剂有:201TK99mTc-MIBL

显像剂特点:⑴、静脉注射后,随血液循环一次,心肌细胞对它的摄

取量达心肌细胞总摄取量的95%;

⑵、不干扰和影响心肌的正常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动;⑶、心肌摄

取的量能直接反应冠状动脉的血流量;⑷、血液清除快,与冠状动脉

血流量多少呈正比关系;(5)、物理半衰期短。

一次完整的MPI检查过程:①、根据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患者;②、患

者做检查前准备;③、静脉注射经同位素标记的显像剂;④、利用SPECT

或PET设备进行图像采集和处理;⑤、图像阅读和分析;⑥、出报告。201Tl

显像特点:负荷试验时注入201TI后5〜10分钟显像,反映负荷状态下心

肌血流灌注情况。201Tl在心

201肌被清除的速度与局部心肌血流量呈正相关。早期显像:于TI

注射后早期(lOmin内)采集的MPI图像。

201延迟显像:负荷试验时注入TI后2〜4小时再次显像,称为延迟

显像或再分布显像。

再分布:由于缺血心肌对201Tl的清除速度明显慢于无缺血心肌,所

以缺血心肌的放射性计数此时已接近于正常心肌,MPI早期显像所出现的

灌注缺损于延迟显像不再存在,这种现象称为“再分布二再分布是201TI

显像剂的一个显著特点。

99mTc-MIBI在心肌没有明显再分布现象,因显像剂进入心肌细胞后即

丧失脂溶性,不能跨过细胞膜而滞留在细胞内,要评价患者在负荷和静息

时的心肌血流灌注情况,需进行两次注射。

介入实验的原理和优越性:可使正常冠状动脉扩张,血流量增加,病

变冠脉由于有固定性狭窄而不能相应扩张,从而使正常与狭窄冠脉供血区

心肌的血流灌注量差异明显增加,提高了病变冠脉的检出率。灌注缺损

分为:

①可逆性缺损:负荷显像出现的灌注缺损于静息显像基本恢复,一般

代表负荷诱发的心肌缺血。

②不可逆性缺损:负荷与静息(或延迟)影像上同一部位出现放射性

缺损区,且大小一致,表明心肌梗死。③混合型缺损:负荷影像上的放

射性稀疏或缺损区,在静息或延迟影像上有部分填充,表明两者同时存在。

④反向再分布:指负荷MPI无灌注缺损,静息MPI反而有关注缺损;或者

负荷MPI出现的灌注缺损于静息MPI更为严重。

花斑样改变:负荷及静息显像上均表现为花斑样散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