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出题人:校对人:孙娜时间:150分钟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大题为选答题,其它题为必答题。满分150分。2、
单项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黑色笔工整书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宣称“历史的终结”或许有些太早,但在我们的世界中,全球化———商品、服务、资本、技术、想法、信息、司法体系和人员的密集交流———已经让“地理的终结”离我们越来越近。在很多人看来,全球化是一个合理且不可逆转的过程,它意味着全球生活水准的整体提升。全球化并非不受控制。人员的流动依旧受到很大限制。资本流动呈现严重不对称局面。从表面上看,富国每年都向穷国提供一定数额的援助资金。但实际上,西方国家每向穷国提供1美元援助资金,就能偷偷拿回10美元的非法收益。全球化的成本和收益分布不均。发达国家大多建立起互相依存的关系,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关系相对独立的状态,它们严重依赖发达国家。如今巴西、中国和印度正在开始改变这种局面。日益加深的贫穷和不平等——少数人和少数国家越来越繁荣富裕,剩下的则越来越边缘化、被孤立在外——给国内外的社会和政治稳定带来冲击。工资收入的比重越来越低,资本收益的比重越来越高。资产和收入越来越集中。全球市场的快速增长并没有为社会和经济制度带来类似的发展,以保证均衡、全面及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与资本和财产权相比,劳动者权益没有获得足够的保护。不平等的全球贸易和金融规则对富国和穷国产生了不对等的效果。早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很多发展中国家就担心全球化会对它们的经济独立、文化完整和社会稳定带来有害影响。不平等个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发展到最后就会演变成一些国家严重依赖国际市场,而后者处于另一些国家的掌控之下。金融危机证实了这一点。全球化还释放出“非民间社会”势力,加速恐怖主义、人口贩卖、毒品走私、有组织犯罪、剽窃盗版和流行病的跨境传播。在全球化问题上,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趋利避害?全盘拒绝全球化、实行自给自足的政策显然是不切实际且不合理的做法:谁愿意当下一个缅甸或朝鲜呢?同样地,谁想成为下一个冰岛、希腊或爱尔兰呢?事实证明,无止境的自由化、解除管制和放宽资本控制无法为一国带来永久的经济增长和繁荣。在开放和管制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要求我们警惕在国内外缝隙中生存的跨境犯罪活动。这些非法交易涉及金额高达1万亿至3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产物的10%。在全球50个最不发达的国家中,有36个国家位于非洲大陆。在那里,国家力量的欠缺常常为跨国犯罪活动和恐怖主义提供契机。在整个非洲大陆上,各种犯罪活动尤其猖獗。反政府武装构成了另一种不同的挑战。因为全球化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反政府武装常常随之而生。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靠自身的力量来破坏、瓦解和击溃全球犯罪活动。然而随着“非民间社会”势力的扩散,各国国家统治机器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来遏制这些势力。要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一个办法是实行地区和跨地区管理,以加强各国反击这些势力的能力。分享专业知识、机构制度、政策工具、人员及其他资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抑制跨地区犯罪活动的兴起。总之,要消除全球化的消极影响,彻底抹去全球化的阴暗面,我们必须在各个层面上——包括地方、国家、地区和全球——进行精诚合作。(摘自2011年1月31日《环球时报》,有删改)1.下列对全球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全球化并非只会带来利益而没有危害,全球化也并非不受控制。人员的流动依旧受很大的限制。资本流动呈现严重不对称局面。B.全球化的成本和收益分布不均。发达国家建立起互相依存的关系,而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关系相对独立的状态,它们严重依赖发达国家。C.工资收入的比重越来越低,资本收益的比重越来越高。资产和收入越来越集中。少数人和少数国家越来越繁荣富裕。D.全球市场的快速增长并没有为社会和经济制度带来类似的发展,以保证均衡、全面及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这正是全球化危害的体现。2.下列关于在全球化问题上,我们应采取的措施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在全球化问题上不可以走极端。不应全盘拒绝全球化、实行自给自足的政策,也不能完全自由化。B.全球化要求我们警惕在国内外缝隙中生存的跨境犯罪活动,在开放和管制之间找到一个度很重要。C.打破区域的限制,以加强各国反击这些势力的能力。分享有关的资源可以帮助抑制跨地区犯罪活动的兴起。D.全球化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合作,而且是在各个层面上———包括地方、国家、地区和全球———进行精诚合作。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全球化体现在众多方面,而这些方面的密集交流已经让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让“地理的终结”离我们越来越近。B.在作者看来,全球化并不完美,并不是一个完全合理的过程,也并不意味着全球生活水准的整体提升,是一把双刃剑。C.作者认为,缅甸和朝鲜是全盘拒绝全球化的实例;冰岛和爱尔兰则是无止境自由化的代表,他们在对待全球化问题上都是不当的。D.仅仅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是无法破坏、瓦解和击溃全球犯罪活动的。而随着“非民间社会”势力的扩散,各国的国力却没有得到足够发展。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张顺,民兵部将也。襄阳受围五年,宋闯知其西北一水曰清泥河,源于均、房,即其地造轻舟百艘,以三舟联为一舫,中一舟装载,左右舟则虚其底而掩覆之。出重赏募死士,得三千。求将,得顺与张贵,俗呼顺曰“矮张”,贵曰“竹园张”。俱智勇,素为诸将所服,俾为都统。出令曰:“此行有死而已,汝辈或非本心,宜亟去,毋败吾事。”人人感奋。汉水方生,发舟百艘,稍进团山下。越二日,进高头港口,结方陈,各船置火枪、火炮、炽炭、巨斧、劲弩。夜漏下三刻,起矴出江,以红灯为识。贵先登,顺殿之,乘风破浪,径犯重围。至磨洪滩以上,北军舟师布满江面,无隙可入。众乘锐凡断铁絙攒杙数百,转战百二十里,黎明抵襄城下。城中久绝援,闻救至,踊跃气百倍。及收军,独失顺。越数日,有浮尸溯流而上,被介胄,执弓矢,直抵浮梁,视之顺也,身中四枪六箭,怒气勃勃如生。诸军惊以为神,结冢敛葬,立庙祀之。张贵既抵襄,襄帅吕文焕力留共守。贵恃其骁勇,欲还郢,乃募二士能伏水中数日不食,使持蜡书赴郢求援。北兵增守益密,水路连锁数十里,列撒星桩,虽鱼虾不得度。二人遇桩即锯断之,竟达郢,还报,许发兵五千驻龙尾洲以助夹击。刻日既定,乃别文焕东下,点视所部军,洎登舟,帐前一人亡去,乃有过被挞者。贵惊曰:“吾事泄矣,亟行,彼或未及知。”复不能衔枚隐迹,乃举炮鼓噪发舟,乘夜顺流断絙破围冒进,众皆辟易。既出险地,夜半天黑,至小新城,大兵邀击,以死拒战。沿岸束荻列炬,火光烛天如白昼。至勾林滩,渐近龙尾洲,遥望军船旗帜纷披,贵军喜跃,举流星火示之。军船见火即前迎,及势近欲合,则来舟皆北兵也。盖郢兵前二日以风水惊疑,退屯三十里,而大兵得逃卒之报,据龙尾洲以逸待劳。贵战已困,出于不意,杀伤殆尽,身被数十枪,力不支见执,卒不屈,死之。乃命降卒四人舁尸至襄,令于城下曰:“识矮张乎?此是也。”守陴者皆哭,城中丧气。文焕斩四卒,以贵祔葬顺冢,立双庙祀之。(选自《宋史》)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水方生,发舟百艘,稍进团山下稍:稍微B.诸军惊以为神,结冢敛葬,立庙祀之祀:祭拜C.乘夜顺流断絙破围冒进,众皆辟易辟:通“避”,躲避D.贵战已困,出于不意,杀伤殆尽意,料想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张顺张贵英勇无畏的一组是(3分)①贵先登,顺殿之②此行有死而已,汝辈或非本心,宜亟去③身中四枪六箭,怒气勃勃如生④众乘锐凡断铁絙攒杙数百,转战百二十里⑤二人遇桩即锯断之,竟达郢⑥身被数十枪,力不支见执,卒不屈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朝将领将三条小船连在一起成为一艘舫,用中间一艘小船装载兵士,左右两艘则将其底凿空并盖上盖子来作为掩饰。B.张贵率军突围时,元军“皆辟易”,只是由于叛兵的出卖,使得元军占据龙尾洲以逸待劳,才导致突围失败,自己被擒,被杀。C.张贵突围前派遣两名士兵赴新郢求援。这两名士兵,在重围中置生死于度外,成功突围,最后竟然到达了郢,两名士兵表现得无比英勇。D.在各船中装备各种作战工具,入夜过了三刻后才启航出江,并用红灯作为信号,能看出张顺张贵在率军解救襄阳之前是做了充分准备的。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俱智勇,素为诸将所服,俾为都统。(5分)
(2)刻日既定,乃别文焕东下,点视所部军,洎登舟,帐前一人亡去,乃有过被挞者。(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踏莎行吕本中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8、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9、“似和不似都奇绝”历来为人称道,请说说这一句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韩愈《师说》)(2),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乙选考题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25分)你必须做出选择奚同发①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算算从儿时6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②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
③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儿时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母那么逼着他拉琴。甚至,父亲上班后,还专门用摄像机对着他,看他是否在练琴。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家里为什么父亲在时就有电,父亲外出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想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练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为小提琴而快乐起来。一旦拉琴,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融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于拉琴前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对他都充满信心,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大家才失望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没有人能改变他。他成了学院众所周知的“另类”。不过,大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个什么样子……
④终于站在老师们面前,这是他在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拉琴,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是自选曲目。当老师用目光示意他可以开始后,他的弓子一反常态地先是在琴弦上一碰,发出了很响的一震。继而,徐徐进入,不久已是琴声四溢,灌满了音乐室的角角落落。从来没有这样放松地拉过琴,时而弓飞如雨,时而间滑如泣,揉弦、双音、拨奏,悦耳、辉煌、明亮、阴柔,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来飞梭。他的琴声,述说着一个琴童哀求抗争、淋漓尽致的甜酸苦辣和喜怒哀乐……⑤没有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拉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起初他只想着随便拉一拉,毕竟是最后一次学校考试——他一生考了多少试啊!没想到,他拉得停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泪飞如雨,就连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也随之动容。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弓子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咚”……
⑥音乐室内一片寂静。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站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住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
⑦“拉得太好了,这才是小提琴艺术!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教授这样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喜悦。见他无语,教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这就是说,你的毕业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⑧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安静得可以听到人的呼吸。泪再一次流下来,牙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大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⑨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叠加,传递,回响。(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他”是一个内心压抑、痛苦的人,“他”对拉琴没有兴趣,是在父亲的逼迫、强制和严格监督下练琴的;长久的压抑,使他在毕业考试中的最后一次拉琴前,始终无法将演奏与情感很好地融合。B.在痛苦磨炼中“他”既掌握了熟练的演奏技巧,又能在演奏中融入自己的感情,而最后一次的演奏,“他”正是将技巧与情感完美结合才取得巨大成功。C.小说的标题醒人耳目,深化主题。第二人称“你”,就是指小说中的“他”,“必须”以肯定的语气对“选择”加以强调,又引发人们对“选择”的深刻思索。D.这篇小说行文腾挪跌宕,张弛有度,开篇由“他”在最后一次考试的考场上引入回忆,运用了倒叙和插叙;故事在高潮处骤然转折,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E.小说含义深刻,引人深思。他的痛苦与反抗告诉我们:教育者可以把自己的理想加到孩子头上,但不能以自己的模式去打造孩子。(2).这篇小说用了很多篇幅写“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这样安排情节的好处有哪些方面?简要分析。(6分)
(3).请分析划线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效果。(6分)
(4).不爱拉琴的“他”却成了当年艺术学院最优秀的毕业生。试探究:这样的结果蕴含着怎样的深刻意蕴?联系现实,谈谈你的感悟。(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星斗其人蔡元培①在蔡元培身上,有着学者的风度、君子的雅量和“好好先生”的恬淡平易。平素,他总是表情凝重而和善,举止迂缓而沉毅,语调不高,却透出清朗和睿智。蔡元培兼有东西方两大文化之长,“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的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他对西方理性精神的执著追求和对中国读书人刻意修身养性传统的诚心恪守,是造就其高尚人格的基本元素。②蔡元培的许多朋友和学生用“无所不容”来说明他兼容并包的思想和仁人君子的雅量。在主政北大期间,蔡元培聘任了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又选贤任能地留任守旧派学问大家。在社会活动中,蔡元培恬淡为怀,胸襟阔达。“五四”前夕,他与林纾论战。林用刻毒的语言攻击新文化,诋毁北京大学和蔡元培本人,而蔡在答复林的公开信中,却是平情论理。两相比较,其境界之高低不言自明。围绕《石头记索隐》,蔡元培曾与胡适展开学术争论,这是一场“君子之争”,但年轻气盛的胡适对包括蔡著《石头记索隐》在内的旧红学放言贬损,谓为“猜笨谜”“大笨伯”,词气颇为尖刻。蔡不同意胡适的观点,撰文反驳,但仅仅申述己意,未尝有为此作气之意。蔡元培作为晚清翰林,在书法方面却不甚讲求,这使得一些学界后辈疑惑不解。在北京大学的一次宴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几杯酒落肚,忽然向蔡校长提出了这个问题:“你的字写得这么蹩脚,为什么可以点中翰林?”此话出口,席间同人颇感此举未免太使蔡校长难堪。岂料,蔡不以为忤,反而笑答道:“因为那年主考官最喜欢黄庭坚的字,我少年时刚巧学过黄体,所以能中试。”本来可能出现的尴尬场面竟在不经意的舒言缓语中化解了,蔡元培的性格和涵养于此可见一斑。出世恬淡,待人平易,非有超脱的气质和博爱的胸怀,是不易做到的。③大概因为这平易淡然,蔡元培作为“好好先生”的形象不知不觉中被放大了。有人以为他接物待人“太滥”,有人觉得他临事无可无不可,有人甚至说他参政理事易受别人影响和操纵等等。但是,蔡元培“一遇大事,则刚强之性立见”。这一特点较集中地表现于他主持北京大学那一时期。北京大学实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当时社会上守旧势力与军阀政客集团联手,诋毁北大和蔡元培的办学方向,一时间“黑云压城”。曾经为蔡元培改革北大出谋划策的汤尔和等人转而力劝他解聘陈独秀、制约胡适,以缓和外界压力。蔡长时间沉默着,听着汤等人的劝解,最后他站起来决然说道:“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他后来发表《洪水与猛兽》一文痛斥军阀,再次表现了“临大节凛然不可犯”的风骨。“五四”前后的北京大学,倘没有蔡元培的如此“担当”,恐怕早为守旧势力摧垮也未可知。有人概论他的这种性格为“内和外介,守正不阿”,确是颇为切合的。④无论是从事教育还是参与政治,蔡元培始终不失书生本色。人们注意到,蔡元培一生中的辞职次数非常之多,其中引动社会反响的“辞职事件”就有数起。他抱着“合则留,不合则引去”的自由信条,合与不合的尺度是他所信守的价值观,至于高官厚禄则并不足惜。每次辞职后,他便重操旧业,以老学生身份向欧洲的大学注册入学,进行自己心爱的学术研究。他自述的“一生难进易退,性近于学术而不宜于政治”,正是其书生本色的最好体现。在蔡元培看来,学人参政,应力谋为公众做事,而不可以权谋私。他鄙薄那些利欲熏心的官吏,虽曾置身官场,却清廉奉公,洁身自好。每当见到那些做大官的人购田置产常不胜叹息,以为与其留给子孙金钱华屋良田,莫如策励晚辈求得真才实学,在人世间有所作为。本此观念,他一生两袖清风,生活俭朴,直至晚年仍赁屋居住,以至引来他的学生和朋友“赠屋祝寿”的那段佳话。为了他认定的人生价值,蔡元培几十年如一日,毫不苟且。⑤蔡元培的人格修养在其一生的主要社会活动中自然地流露和表现出来,构成其复杂文化品性的最为基本的部分。(摘编自张晓唯《蔡元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突破了传统传记的写法,从表情、举止、语调、事迹、精神诸多方面生动地刻画出大教育家蔡元培的形象。 B.中国传统修身养性的思想与法兰西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深刻影响了蔡元培,造就了他的学者风度、君子雅量和恬淡平易的性格特点。 C.宴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借酒发问,当众使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难堪,蔡元培巧用心思,机智作答,化解了尴尬场面。 D.既临事时常常无可无不可,又在关键时敢于担当;既兼有东西方文化之长,又在书法方面只学黄体,这些体现出蔡元培复杂的文化品格。 E.本文通过对蔡元培相关事迹的叙述,表现了一位传统知识分子平易恬淡、心胸豁达、不畏强权、廉洁自律、坚持操守的崇高品格。(2)传记主要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蔡元培“仁人君子的雅量”的?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6分)
(3)蔡元培“书生本色”的具体内涵是什么?(6分)
(4)有人认为蔡元培是“好好先生”,有人认为蔡元培“守正不阿”,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看法。(8分)
第Ⅱ卷(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2010年7月28日,广东省江门市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事件,数十名工人讨要公司拖欠的工资,不料老板纠集20多名打手,对“讨薪积极工人”一一扇耳光后,才将工资发给工人。 B.有些地方对群众的诉求,要么保持畏惧,采取回避推诿的“鸵鸟政策”,要么简单粗暴地把群众的诉求当成“不稳定因素”,甚至动用警力压制打击,结果只能是扬汤止沸。 C.那次在沈阳,突然发现站在面前的是当年和我同在一个村插队的老朋友,虽然二十多年没见,我们仍一见如故。 D.对大学生提出的“零工资”就业,用人单位应三思。发生劳动纠纷时,用人单位会因为违规被查处,若再发生劳动伤害,用人单位可就“吃不了,兜着走”。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凭借着在本届澳网比赛中的出色发挥,李娜成为第一个晋级大满贯赛决赛的亚洲球员,从而奠定了她中国体坛一姐的宝座。 B.人大代表提议,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法律空白。C.书法艺术的审美是否存在统一标准呢?回答是肯定的。问题在于审美者所站的角度、所持的依据,特别是自身修养的高低所决定的。 D.文化也如同生命物种,只要保存不同的文化基因,只要多重文化节互相交流融合,才更有生命力,才能永远充满活力。1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不超过15个字)(3分)《我国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标准的研究》在总结国内外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背景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现状,提出保护区级别划分应遵循的原则,根据这些原则,研究制定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标准。并对其标准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定义。此外,本文还对保护区级别划分的依据和确定保护区重要性的评价指标进行了阐述和讨论。此标准的研究对于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1)(2)(3)16.下面是关于“文化体现”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认真对待自己,如何坦城对待他人,①。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需要尊重自己——他不苟且,②;③——他不霸道,④;人懂得必须尊重自然——⑤,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17.仿照下面句子,另写两句富有意蕴的句子。(6分)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歌是
,
。故乡的歌是
,
。
六、写作(60分)国美22周年庆典,销售人员在网上进行了一项家电消费首选品牌调查,旨在了解大连人对产品和品牌的认知度。通过网络回收的问卷中,除热水器、燃气灶和电饭锅外,其他外资品牌的总首选率均高于国产品牌。而在技术含量较高的彩电、冰箱、热水器等产品方面,外资产品还挤进了前三强,甚至占据了首位。对此,网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网友“天南海北”留言说:外国品牌就是牛,我们平时用的、电脑、化妆品等等大部分都是外国的,就连选汽车也要选奥迪、帕萨特、本田、丰田。网友“别问我是谁”则表现的十分气愤: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支持国货,支持我们的民族企业!另外有网友表示,楼主气愤没有用,提升自己是关键,只要你创造了好的名牌效应,不愁没有消费者,海尔、长虹不照样在大家心中树立起了牢不可破的品牌形象吗?更多的人参与到了品牌意识品牌文化的讨论中,请你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现代文阅读(9分)1.B2.C3.D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3分)A(稍:逐渐)5.(3分)C(④叙述的是众人的行为;⑤写的是两位报信的士兵)6.(3分)B(不仅是由于叛兵的出卖,还因援军因狂风巨浪而退屯)7.(10分)(1)(5分)张顺张贵都是智勇双全,一向被将士们信任,让他们担任都统。(译出大意2分;“素”译为“一向”“一直”“为……所”译为“被”,“俾”译为“使,让”每译对一处1分)(2)(5分)不久后襄阳已经平定,张贵于是告别文焕向东而下,他检阅了自己的部下,到上船时发现自己帐前一名曾经犯了错误被鞭刑过的人逃走了。(译出大意2分;“既”译为“已经”“点视”译为“检阅”“洎”译为“及”“等到”每译对一处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5分)内容:花魂雪魄,冰清玉洁,浑然相似。然对此佳景,更惹相思。因此探梅时节,不禁对景追忆往事,遂别有一番恼人风味萦绕于心。(2分)感情:诗人见雪兴怀,睹梅生情,登楼抒感,对月寄慨,委婉地抒发了作者的离愁别恨,写得迷离恍惚,含意隽永。(3分)9.(6分)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因而本词中词人写了“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之后,即拔起一笔:“似和不似都奇绝”。(3分)“似”是言色,“不似”则言香。朦胧月色之中,雪白梅洁,暗香浮动,词的上片以“似”与“不似”写出了梅与雪交相辉映的奇绝之景。(3分)(三)名篇句名句默写(6分)10.(6分)(1)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2)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三、现代文阅读11.(1)AD(2)1、结构上看,“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是本文的高潮部分。2、内容上看,这样安排,更充分展现“他”内心的压制和反抗,使人物形象丰满而富有张力。3、手法上看,本次演奏的成功和听众的赞赏,与前面拉琴缺乏艺术、大家对他失望形成对比,深化了文章主题。(3)1、划线句子表现了“他”心底的哀求抗争、喜怒哀乐等复杂的情感。2、运用了比喻和想象的手法,如“弓飞如雨”如“春光明媚鸟语花香”。3、生动形象地写出琴声的美好,凸显了人物的痛苦与反抗,将情节推向高潮。(4)示例一:观点:这样的结果是对应试教育的讽刺与控诉。1、从儿时起近二十年,主人公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但在父亲的逼迫下从未间断过练琴。最终因表达内心对父亲逼迫也拉琴的不满反而拉出动人的作品。2、这就深刻地批判了强迫式的应试教育泯灭个人兴趣、压制心灵的弊端。3、当今社会这种情况仍屡见不鲜,所以,我们的教育者应该尊重个体的不同需求和爱好,因材施教,培养出身心快乐健康的人才。示例二:观点:这样的结果是对艺术规律的深刻解读。1、技术,是没有生命的;艺术,则是生命感受和技术的完美融合。2、主人公原先令教授失望,而最后一次演奏成功,正是从相反的两个侧面阐释了这个艺术规律。3、当今社会很多人让孩子学习艺术,只为功利目的,使从艺者身心背离,这违背了艺术本质,人们应该从实际出发,遵从规律,才能真正使有艺术天赋者成为优秀的艺术家。12.(1)BE(2)运用了反衬(对比)手法。与林纾论战,将林的刻毒攻击和蔡元培的平情论理进行对比;与胡适争论,将胡适的放言贬损与蔡元培的未尝作气对比;在宴会上,将钱的率直质疑与蔡元培的“舒言缓语”对比。(3)1、坚守个人价值观,对高官厚禄毫不在意。2、本性更愿研究学术,不愿为官行政。3、清廉奉公,洁身自好。(4)观点一:蔡元培是好好先生。1、思想上兼容并包,聘任新文化运动干将,又留任守旧派学问大家。3、处世恬淡,待人平易,胸怀豁达。观点二:蔡元培“宁正不阿”。1、遇大事,刚强有主见,抵制外界压力,敢于担当。2、发表文章,痛斥军阀。观点三:蔡元培既是“好好先生”,又“守正不阿”。1、兼容并包,胸襟豁达。2、遇大事坚持立场,刚强有主见。四、语言运用13.C14.B15.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标准评价指标16.①如何慎重对待自然②因为不苟且所以有自尊③人懂得应该尊敬他人④因为不霸道所以有胸襟⑤他不掠夺(5分)17.(6分)例:故乡的歌是一支轻盈的风筝,总在异乡的天空上飞翔。
故乡的歌是一声亲切的呼唤,总在游子的心头回响。(每句3分,比喻恰当2分,比喻后的描述合理1分)参考译文:张顺是民兵的一员部将。襄阳城被围困了五年,宋朝将领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学校教师管理条(二篇)
- 2024年工会岗位职责工会工作职范本(二篇)
- 2024年安全环保奖惩制度范文(二篇)
- 2024年安全生产培训计划例文(五篇)
- 2024年学校教学质量和特殊贡献奖惩办法范文(二篇)
- 2024年工程部主管岗位职责(三篇)
- 2024年单位办公室卫生管理制度模版(二篇)
- 2024年叉车租赁合同格式范本(二篇)
- 2024年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二篇)
- 2024年年终总结范例(四篇)
- 研究小米企业的环境波特五力模型进行分析
- 初中数学科普读物
- 抖音运营结案汇报方案
- 新生儿超声心动图课件
- 异常处理报告
- 中建“百项新技术”更新推广应用清单附表
- 安全经验分享-冬季冰雪道路安全行车事故教训
- 煤矿标准化安全培训
- 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一等奖创新教案
- 冠脉CTA检查护理课件
- 建筑工程法规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