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考试高一级历史科试题_第1页
2017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考试高一级历史科试题_第2页
2017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考试高一级历史科试题_第3页
2017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考试高一级历史科试题_第4页
2017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考试高一级历史科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考试高一级历史科试题命题人:庞玉姬审题人:朱亚红一、单项选择题。(38小题,每小题2分,共76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945年11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讲话中含沙射影攻击苏联时,被人民嘘下了台。1946年3月丘吉尔在富尔敦发表“铁幕演说”后,美国纽约市区百老汇大街贴满了反对丘吉尔的标语,群众还举行了抗议示威。这说明当时美国政府A.敌视苏联没有得到各界支持

B.称霸全球的战略部署未完成C.允许民众表达和平民主诉求

D.对苏联的外交政策摇摆不定2.图10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中①处应填写A.罗斯福新政B.“铁幕”演说C.马歇尔计划D.欧洲煤钢联营3.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4.1954年9月,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菲律宾和巴基斯坦等国在马尼拉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表示要“联合起来,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亚洲的扩张”。该举措A.使冷战重心转移到亚洲

B.是北约在亚洲的复制品C.遏制了局部热战的爆发

D.加速了朝鲜战争的结束5.1962年,美国针对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的行为,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反映了A.美苏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

B.战争和冲突成为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C.冷战格局下美苏双方构成了战略制约D.美苏从局部的地区争夺走向全球争霸6.表中摘引了某书的部分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该目录还能添加哪项内容

两大阵营的形成与东西方冷战的开始(一)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二)杜鲁门主义(三)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四)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华沙条约组织A.柏林危机

B.不结盟运动

C.欧洲共同体

D.越南战争7.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8.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9.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实行以“缓和、均势与联盟”为基础的新东方政策。这反映了当时的德国A.经济发展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B.欧共体成立后推动北约东扩C.拉拢东欧国家以实现国家统一

D.世界多极化趋势下政策调整10.如下图所示,1970年初,在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的冲突中,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与中东的军火贸易急剧升温。这说明A.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经济全球化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分歧C.“冷战”状态被打破

D.中东战争阿以双方力量对比失衡11.读下图,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表述准确的是A.中国与①的外交谈判中首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与②的交往中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C.③是首先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结成同盟的国家D.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为解决④的问题发挥重要作用12.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原则是A.不结盟B.和平共处C.另起炉灶D.独立自主13.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A.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

B.“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C.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

D.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14.1969年,中国元帅们在讨论国际局势时,认为中国可以参考魏、蜀、吴三国鼎立时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东联孙吴,北拒曹魏”。他们的认识A.是“一边倒”政策的延续B.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C.与7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理念一致D.是基于“中苏美三分天下势均力敌”的判断15.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外交关系。图2反映的外交关系与图1的不同在于缔结军事同盟

B.坚持独立自主

C.加强友好磋商

D.结伴而不结盟16.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B.两极格局的瓦解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D.全球化进程加快17.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C.两次世界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18.有学者指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A.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大国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C.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

D.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大19.《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A.代田法已经出现

B.注重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发达

D.耕地面积增加20.东晋南朝时期,分产异炊的现象在江南地区十分突出。《宋书·周朗传》云:“今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庶人父子殊产,亦八家而五矣。”这从根本上反映出江南地区A.传统家庭观被颠覆

B.已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个体小家庭是生产主体21.唐初诏令,男20、女15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女13听婚嫁。其目的是A.促进一家一户生产方式的增长

B.促进男女平等观念的形成C.打压早婚早育的传统风俗习惯

D.恢复社会稳定维护封建统治22.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23.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的简单再生产形式

B.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农业的发展C.闭关锁国政策的长期推行

D.传统科学技术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24.春秋战国时期,导致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礼乐征伐自诸侯和大夫出”B.“废井田,开阡陌”C.“相地而衰征”“履亩而税”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耕”25.《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6.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这一制度A.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

B.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C.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D.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27.两宋时期,田宅交易十分活跃,在人们的实践与政府的积极规范下田宅典卖逐渐制度化。南宋初年,政府规定田宅典卖者纳税印契,均价每亩约五贯,税率约8%,一次就征收到四千万贯。这种现象间接造成A.土地兼并的缓解

B.自耕农的衰退C.中央财政收入大增

D.商品经济繁荣28.朱元璋颁布诏书,规定“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止行亲属礼。”清雍正颁布新制,规定禁止“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这说明A.佃户和田主取得完全平等地位

B.主佃之间人身依附关系减弱C.资本主义性质的租佃关系产生

D.传统等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29.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30.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出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这反映了A.南北经济交往密切

B.经济南移趋势明显C.饮食文化日益丰富

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31.如果一地主生活在唐玄宗时期,他能够炫耀的财富不可能有A.工艺精湛的青铜大鼎

B.色泽鲜艳的彩瓷C.纹饰绚丽的刺绣

D.家中闲置的曲辕犁32.《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33.17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此史料印证了A.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

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C.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34.《管子》记载:“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鍼(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小马车)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由此可知当时A.各行业分工比较细致

B.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已经成熟C.官营冶铁业相当发达

D.铁器在生产生活中地位重要35.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当时已经出现了铁犁牛耕B唐代工匠子弟入匠籍后不能随便改行唐代官营手工业者受到严格的限制C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业成为元朝朝廷赋税的主要来源D北魏颁布均田令,按性别年龄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根本上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36.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重心的南移

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的影响

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37.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反映出当时江南地区A.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B.家庭手工业注重面向市场C.世俗拜金主义之风盛行

D.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速38.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二、非选择题(24分)39.(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材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