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林崇德)14.6.19_第1页
10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林崇德)14.6.19_第2页
10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林崇德)14.6.19_第3页
10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林崇德)14.6.19_第4页
10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林崇德)14.6.1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正式报告之前,我先向各位汇报两件事情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制订或修订了四个文件1、修订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制订了学校危机心理干预方案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标准4、全国示范地区与示范校标准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2012年修订版的更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调研、座谈和修订,经教育部审查后以教育部的名义于2012年底发布。自2002年《纲要》颁布以来,全国各地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些工作都为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工作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各种问题与困惑,急需新的《纲要》在政策上、理论上和具体措施上为他们提供依据、支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2012年修订版的更新之处)新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明确以“心理和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新《纲要》一开头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立足教育与发展,重在预防和危机干预,为了更好“育人为本,德育为先”。2、新《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督导,建议能够列为专项督导内容,提高各级各部门的重视程度,把这项工作落实好。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2012年修订版的更新之处)3、在新《纲要》中能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的有关事项,并将这项工作纳入全体教师培训课程中,便于教师自助他助提高自身心理素质。4、原《纲要》中规定的每两周一课时的最低标准,如果完全由学校来解决,因校本课程数量限制,落实起来有一定难度,建议这些课时由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从地方课程中统一解决。5、在新《纲要》中明确解决心理健康教师编制和职评系列外,最好对职评的专业性和标准等具体措施要有所规定。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2012年修订版的更新之处)6、在新《纲要》中对中小学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对小学低段、中段、高段和初中、高中段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教育内容标准。7、鉴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明确对班主任、教研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和指导。8、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进一步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拓展工作方式,增强工作的灵活性、提高吸引力。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2012年修订版的更新之处)

9、要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积极配合社会各部门,如文明办等共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和谐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心理和谐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首次阐述了社会和谐与心理和谐的关系。

决定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心理和谐所谓和谐,主要是指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心理和谐和社会和谐是一致的;和谐社会的三个空间是自我关系、个人与他人关系和个人与社会关系;从心理和谐角度说,围绕这三个空间,我们的工作必须考虑以下六大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以及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主要涉及自我修养的准则,如“信心”“谨慎”“勤奋”“朴素”等,人与自我之间的和谐。信心是人与自我关系的首要因素,它是指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学生自我和谐发展,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养成他们自信、自尊、自立、自强的品质。处理和协调好人与自我的关系主要涉及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又称“人己关系”,包括友朋、同伴、同事、敌我、同志、亲子、上下级、长幼等之间的关系。要求我们心理学注重人际关系的研究,当前,应该把孝道和团队建设问题放在人际关系的首位。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和谐心理,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中学沈校长提出“德、智、群、体、美”中的“群”就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和协调好人与人的关系:即“群己关系”,包括个人对国家、民族、阶级、政党、社团、集体等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爱国主义是人与社会关系的核心。要求我们心理学注重社会化的研究,探讨爱国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我们在培养健康心理时,要涉及到“明国情、懂国格、树国威、知国耻、扬国魂”的内容。处理和协调好人与社会的关系::

主要涉及人类对自然进行认知和自然环境对人的心理及其发展产生影响的问题。

要求我们心理学不仅要注重“天人合一”的课题,而且还要处理好自然面和社会面之间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观,促使学生形成爱护生命,爱护环境,爱护自然的品质。处理和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心理学在研究硬件与软件或机器与人的关系上,主要研究计算机模拟心理过程、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人与机器之间的和谐。

在社会生活中,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人是第一要素”的思想,落实中央有关文件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以促进他们从小立志,树立成为人才的远大理想。处理和协调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中国与外国关系的课题太大,主要涉及中国与外国的外交关系问题。要求我们心理学不仅涉及跨文化研究的课题,更要求我们处理好国际化与民族化之间的关系,越是民族化的,就越显示国际化。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强烈的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形成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以及辨别是非、理智爱国的品质。处理和协调好中国与外国的关系: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

二、心理和谐对心理健康教育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意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精神状态。心理健康的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也表示它的相反方向-心理问题。

我国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称为心理健康教育。(二)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进展与问题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我国大中小学陆陆续续开展了颇有声色的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绩是十分显著的:(1)积极建立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2)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全国性和地方的);(3)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站,有工作网络、教育网络、服务支持网络等;我国高校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沈德立,林崇德,王登峰,200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用书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用书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评定系统紧密结合学生学业、生活、交往、择业的实际,伴随学生成长系统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出版学生读本具有高信度和高效度的量表出版教学大纲和教师用书

从2001年开始先后举办了8期培训班,每期20天,共培训30个省市186所高校483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全国93所普通高校的30多万新生中自愿地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咨询与治疗

(4)加强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一系列课题的研究;(5)积极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特别是有些省市人事部门解决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编制和职称等问题;(6)积极贯彻中央有关文件中关于心理健康指导精神,认真实施教育部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当然,我们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有一些不足,例如,专业化、规范化建设不够,队伍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资源整合尚需深入,工作发展不够平衡等。因此,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制建设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大事。(三)心理和谐提出更高要求的表现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坚持正面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长期以来,病理学与缺陷观占据心理学的主要地位,而忽视了对人类积极特征的研究,如乐观、希望、知识、智力和创造力等。于是,必然地会产生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它产生于世纪之交,创始人是MartinE.P.Seligman,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为主要内容,试图以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心理和谐从内涵上说,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从外延上说,它几乎包含了积极心理学的所有内容。从心理和谐出发,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立足于心理和谐为基础的积极心理品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与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的经验,一个完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应该包括:工作网络:分三级;教育网络:分三级;服务支持网络。

我对制定国家精神卫生法的思考。学校里面所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教育模式,医院中进行的则是一种医疗模式。教育模式与医疗模式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处理好教育模式与医疗模式是指从事高强度、高人际接触频率的人员所产生的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症状(ChristianM,2004)。

我国中小学教师中,表现出一定的职业倦怠症状。有些研究曾提出16%的比例数,按这个比例推算,全国就有一百多万中小学教师处于职业倦怠的痛苦之中。关注职业倦怠乡村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建议专职教师按城镇学校1:800,农村学校1:1500的师生比配备,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按1:500配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三、心理和谐要求我们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关注中国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一)重视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

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出发,心理健康教育应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分小学低年级内容;小学中年级内容;小学高年级内容;初中年级内容;高中阶段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我们做好以下人群的人文关怀工作:

心理行为问题的主要表现: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学习上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自我”上

1.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敬业)

(1)体现为学习的主体;(2)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3)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4)在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5)在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忧惧;(6)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乐群)

(1)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2)能客观了解他人;(3)关心他人的要求;(4)诚心的赞美和善意的批评;(5)积极地沟通;(6)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3.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自我修养)

(1)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2)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3)及时而正确地归因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4)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5)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6)具有自制力。

(二)重视严重的心理障碍症---抑郁症和抑郁倾向对于社区来说,我们主要要人文关怀的是抑郁症的精神病人,要和医生配合,防止患者有自杀的倾向。目前,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对于患者自杀的预防问题做了大量研究。对于学校来说,我们主要要人文关怀的是青少年抑郁的倾向,做好这一些青少年的预防、咨询和初步治疗工作。

(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在社会上,人文关怀的重点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工作,解决他们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留守儿童青少年: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涌向城市的同时,很多人把孩子留在了农村,并托付他人代为照看,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一个新的处境不利群体。

在缺乏父爱或母爱的家庭环境中,如何使留守儿童青少年保持心理的和谐和健康,摆脱孤独感等,这些都为心理学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四)关怀儿童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流动儿童青少年:农民工进城的同时把孩子也带进城里,这些进城市的儿童,形成了另外一个新的处境不利群体。如何使流动儿童青少年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融入社会及其他们的教育安置问题,都为心理学研究提出新要求。

2024/11/1

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父母婚姻破裂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特殊社会群体。当前,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教育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贫困儿童青少年:包括城市内的和乡村的贫困儿童。要求注重教育的普惠性,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

艾滋致孤孤儿: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感染艾滋病毒而成为孤儿。

2004年,卫生部估计中国至少有10万名艾滋致孤孤儿。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预计在未来五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26万,其中年龄在10-14岁的艾滋致孤孤儿占80%。

(五)灾后受灾群体的心理疏导

分三个阶段:紧急应变期,冲击期,心理重建期

灾后受灾群体,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发生的心理变化及其对策

对当前四川灾后心理疏导工作的四点建议:1)帮忙不添乱,决不能造成二次伤害;2)科学有序是做好从心理救助到心理援助工作的关键;3)积极的培训(对象与任务);4)伦理性与科学性。(一)人类发展指数(Humandevelopmentindex):该指数的目的在于展示一个国家是如何使其国民长期享受健康生活的,它3个指标构成:

寿命:以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测量;

教育程度:以成人的识字率(占2/3权重)和国民受教育的平均年限(占1/3权重)来测量;

生活水平:以真实的人均GDP测量。

如何探索人类发展的人文和社会因素指数,这是一个心理和谐的社会需要心理学参与研究的测量和评价的课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