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面两图为我国人口的相关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出生率是指在一年内新生婴儿的数量占育龄夫妇的比例B.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能直接反映未来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C.预计2050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类型是稳定型D.预计到2050年我国70岁以上的老人中,男女性别比例接近1:12.DNA聚合酶保证了DNA复制的准确性。某些突变的DNA聚合酶(突变酶)比正常的DNA聚合酶精确度更高,从而减少了基因突变的发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D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位于DNA分子上B.“突变酶”的产生有利于生物的进化C.翻译这些“突变酶”的场所为核糖体D.“突变酶”作用的底物为脱氧核苷酸3.下列有关稳态及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稳态只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B.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C.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4.在生态系统中有关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越少C.初级消费者越多,能量传递给次级消费者的效率越高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5.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利等植物激素可以共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B.植物激素需要与相应受体特异性结合,进而引发细胞内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C.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需先做预实验,以摸索实验条件D.缺氧条件下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因为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6.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具有单一性B.食物匮乏会影响动物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C.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再发生波动D.性别比例改变直接导致出生率和死亡率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种群数量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重度感染的一类药物。下表为2005~2008年,该类抗生素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年份2005200620072008住院患者该类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g0.0740.120.140.19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2.66.1110.925.5(1)细菌中的耐药基因最初大多是因______而产生的,其耐药机制有多种,有的是耐药基因通过______过程产生蛋白酶直接降解抗生素;有的使细胞壁的渗透性发生改变,阻碍抗生素进入菌体;等等。(2)这种细菌耐药率的变化与抗生素的使用量之间存在________(填“正相关”或“负相关”)的关系。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角度出发,对耐药率升高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8.(10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图甲中可表示单子叶农作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调节剂影响的是曲线______,可选用图中______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作为除草剂。(2)图乙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曲线图,激素甲代表的是______,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起的作用是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3)为研究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该兴趣小组又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该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和根的生长情况,该实验的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还说明了不同激素在代谢上存在着相互作用。(4)生产上可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使插条生根,若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较低,可用________________(填“浸泡”或“沾蘸”)法处理插条。9.(10分)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造食品的历史悠久。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制作面包时,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对器皿进行消毒。经发酵制作的面包比较松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腐乳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其制作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各地腐乳风味迥异,在原料和菌种相同时,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制作出不同风味的腐乳。(3)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其最适生长温度为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都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能将糖类分解成醋酸。(4)制作泡菜的过程中,泡菜坛口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制作的泡菜不能急着食用,从防癌的角度考虑,应等到___________________时食用。10.(10分)如图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四种情况Ⅰ、Ⅱ、Ⅲ、Ⅳ,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经过a点所示外界因素的变化,某种渔业产品的数量增长符合Ⅰ曲线,在保持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捕捞作业时,应该使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_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___________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趋势。若马缨丹每年增加60%,最初数量为N0株,则t年后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株。(3)若图示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填“K1”“K2”或“0”),要调查蝗虫卵的密度,可采取__________法。图示模型为数学模型中的曲线,相较于数学方程式,它的优点是____________。11.(15分)人类ABO血型由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A、IB和i)控制,血型与对应的基因组成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血型A型B型AB型O型基因组成显性基因只有IA显性基因只有IBIAIBii(1)基因IA、IB和i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复等位基因是通过________产生的。(2)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基因IA、IB和i随________的分离而分离,人类的ABO血型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3)若一个家庭中的某子女是O型血,正常情况下,其父母一方不可能是AB型血,原因是________。(4)已知某夫妻的色觉均正常,丈夫是AB型血,妻子是O型血且其父亲是红绿色盲患者。这对夫妇生育一个B型血且患红绿色盲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详解】A、出生率是指在一年内新生婴儿的数量占总平均人数的比例,A错误;B、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能直接反映未来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B正确;C、2050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可知,人口老龄化严重,预计2050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类型是衰退型,C错误;D、预计到2050年我国70岁以上的老人中,女性比例多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例小于1:1,D错误。故选B。2、B【解析】分析题意可知:突变酶是DNA聚合酶,且比正常的DNA聚合酶精确度更高,从而减少了基因突变的发生。【详解】A、DNA聚合酶与DNA模板链的特定位点结合,催化子链合成,A正确;B、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该突变酶能减少基因突变的频率,对生物进化不利,B错误;C、突变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翻译这些“突变酶”的场所为核糖体,C正确;D、“突变酶”是DNA聚合酶,作用的底物为脱氧核苷酸,D正确。故选B。3、D【解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A错误;B、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B错误;C、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C错误;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D。4、C【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详解】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A正确;B、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即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是最少的,B正确;C、初级消费者越多,同化的能量越多,能量传递给次级消费者的越多,但不改变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C错误;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D正确。故选C。5、A【解析】1、植物激素是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是一种信号分子,并没有直接参与植物的生命活动,常见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2、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详解】A、乙烯利不是植物激素,属于人工合成的生长调节剂,A错误;B、植物激素是作为植物的内源信号而发挥作用的。植物激素与相应受体特异性结合后,经过一系列的信号转导过程,引起细胞反应,从而起到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作用,B正确;C、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需先做预实验,了解最适浓度范围,以摸索实验条件,避免资源浪费,C正确;D、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缺乏氧气,有氧呼吸被抑制,提供给主动运输的能量减少,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D正确。故选A。6、B【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详解】A、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A错误;B、食物匮乏,动物种群会出现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的现象,种群数量会发生变化,B正确;C、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可以保持相对稳定,但仍会发生波动,C错误;D、性别比例改变直接导致出生率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种群数量,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基因突变②.转录和翻译(2)①.正相关②.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角度看,细菌中本来就存在着抗药性的差异,抗生素的作用是对细菌进行自然选择,具有抗药性的细菌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经过长时间的变异、自然选择,使病菌的抗药性逐渐升高。【解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小问1详解】细菌中的耐药基因最初大多是因为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了耐药基因,其耐药机制有多种,有的是耐药基因通转录和翻译过程产生蛋白酶直接降解抗生素;有的使细胞壁的渗透性发生改变,阻碍抗生素进入菌体等等。【小问2详解】根据表中数据可知,2005-2008年,住院患者该类抗生素人均使用量逐年增加,某种细菌对该抗生素的耐药率也逐年增加,故这种细菌耐药率的变化与抗生素的使用量之间存在呈正相关。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角度看,细菌中本来就存在着抗药性的差异,抗生素的作用是对细菌进行自然选择,具有抗药性的细菌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经过长时间的变异、自然选择,使病菌的抗药性逐渐升高。【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对生物进化的原因及过程的理解,把握知识间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学问题的能力。8、(1)①.2②.d(2)①.生长素②.促进(3)①.乙烯浓度②.根尖放在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等量蔗糖(4)浸泡【解析】1、图甲分析: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甲图中1代表双子叶植物、2代表单子叶植物,图中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既可以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又可以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所以该点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作为除草剂。2、分析图乙:植株存在顶端优势现象,去除顶芽后,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来源暂时受阻,浓度降低,于是抑制就被解除,侧芽萌动,加快生长顶端优势解除。故根据图解变化,可推知激素甲为生长素,激素乙为细胞分裂素,图示过程去顶芽前,顶芽产生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顶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生长受到抑制而顶芽生长素浓度较低优先生长,植株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而细胞分裂素一直在增加,促进植物生长,两种激素是拮抗关系。【小问1详解】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说明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敏感,即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2;选择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既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同时又能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小问2详解】据图分析,激素甲表示生长素,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激素乙是细胞分裂素,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看图可知: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起的作用是促进。【小问3详解】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因变量是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对照组为取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该实验证明植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小问4详解】若类似物浓度较低,可用浸泡法,若类似物浓度高,则用沾蘸法。【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相关实验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9、(1).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或洗洁精洗涤)(2).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会产生CO2,CO2使面包松软(3).毛霉(4).发酵条件(5).30~35(6).O2和糖源(7).创造无氧环境(8).亚硝酸盐含量较低【解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详解】(1)制作面包时,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器皿进行消毒。经发酵制作的面包比较松软,原因主要是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面包松软。(2)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各地腐乳风味迥异,在原料和菌种相同时,可通过控制发酵条件制作出不同风味的腐乳。(3)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醋酸菌在氧气和碳源都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能将糖类分解成醋酸。(4)参与泡菜制作的乳酸菌是厌氧菌,因此制作泡菜的过程中泡菜坛口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创造无氧环境。制作的泡菜不能急着食用,从防癌的角度考虑,应等到亚硝酸盐含量较低时食用。【点睛】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泡菜的制作等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及相关细节等,这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0、(1).K1/2(2).K1/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能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3).Ⅳ(4).1.6tN0(5).K2(6).样方(7).能更直观的反映数量变化的趋势【解析】据图分析,理想环境中种群数量呈现J型曲线;由于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使得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详解】(1)若经过a点所示外界因素的变化,某种渔业产品的数量增长符合Ⅰ曲线,即该种群的K值为K1,在保持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在进行捕捞作业时,应该使种群数量保持在K1/2左右,因为K1/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能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2)马缨丹引入到夏威夷属于物种入侵,环境适宜,缺少天敌,所以会出现“J”型增长,对应曲线Ⅳ。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中,Nt=No×λt,若马缨丹每年增加60%,即λ=1.6,最初数量为No株,则t年后种群数量为No×(1+60%)t=1.6tNo株。(3)东亚飞蝗作为一种害虫,应控制其数量,故将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K2,能够抑制其恢复到K值,如果控制在0,则不能提供给以其为食物的营养级生物能量,控制在K1则数量过高,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