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与数码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1页
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与数码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2页
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与数码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3页
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与数码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4页
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与数码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与数码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办学特色和专业实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组织论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特制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一)专业所属大类及专业名称:电子与信息大类

计算机与数码设备维修(二)专业代码:710211

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应、往届学生。三、修业年限

3年制四、职业面向序号所属专业大类(代码)所属专业类(代码)对应行业(代码)对应职业类别工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电子与信息大类(71)计算机与数码设备维修(710211)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GBM4000)修理及制作服务人员(GBM41200)-计算机和办公设备维修人员(GBM41202)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装调调试(6-25-03-00)1+XWPS办公应用证书2电子与信息大类(71)计算机与数码设备维修(710211)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GBM4000)修理及制作服务人员(GBM41200)-计算机和办公设备维修人员(GBM41202)计算机维修工(4-12-02-01)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产业文化素养,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数码产品维修及相关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销售以及常用软件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二)培养规格1.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和客户服务意识。2.知识掌握计算机主流操作系统、常用办公及工具软件的基本应用知识;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相关知识以及常用仪器仪表的应;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知识。3.能力具有计算机及数码产品的营销能力;具有较为熟练的焊接技术;具有计算机常用外围设备的维修、维护能力;具有常用数码产品的一般维护、检修能力;常用仪器仪表使用能力和计算机主板芯片级维修能力。六、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电信技术、电子技术。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七、课程设置及要求本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课、文化课、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历史,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一)公共基础课程序号课程名称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课时1234567891011(二)专业(技能)课程1、专业核心课序号课程名称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课时1主板焊接技能了解电子元器件焊接的原理,熟练掌握电烙铁、热风枪、BGA植锡台等焊接设备的使用。能熟练使用焊接工具和设备,对电路板元器件进行拆卸、焊接和检修。1802常用仪器仪表测量了解常用电子测量与仪器的基本知识,熟悉电子测量项目及参数内含。掌握万用表、特殊电压、电流表、信号源、示波器及其他智能测试系统的使用方法。144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原理,拆卸微型机主要零部件、识别微型计算机零部件、组装微型计算机硬件、CMOS设置、制作系统光盘和启动U盘、用系统盘安装Windows、硬件故障检修。具有计算机装配调试和系统维护能力,具备常见故障检测维修能力。1084电工电子基础掌握简单直流电路、复杂直流电路、电容、磁场与磁路、电磁感应、初识正弦交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等基础模块;了解谐振电路、三项正弦交流电路、瞬态过程等拓展模块知识。通过学习,掌握电工电子基础知识,为后续专业技能课程做准备。1445数据恢复教会学生胜任计算机维修工、硬件维修工程师的工作,包括独立分析电路图,检测分析判断排除各种台式机电脑,笔记本电脑的常见故障,独立开盘,恢复各种软硬故障引起丢失的数据。同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锻炼学生的故障维修方法与服务社会能力。2166计算机主板维修了解计算机主板构成及常见芯片识别,主板线路识图和上电时序电路认识。能对主板故障进行初步分析并检测元器件好坏。2882、专业(技能)方向课序号课程名称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课时1笔记本维修了解笔记本的工作原理,掌握各功能模块的故障特点、故障表现、故障引发原因及检测方法。能对笔记本故障进行分析并进行故障检测。3242智能硬件(无人机方向)了解无人机等多种智能设备的硬件结构及分类,理解无人机飞控操作,掌握多种硬件设备的组装、拆解、操作使用、维护方法,能与数码产品匹配。2523手机维修了解智能手机的工作原理与通信原理,掌握手机的智能框架,能进行简单的换屏保、更换尾插等基本操作、根据故障表现会进行分析判断。1443、专业选修课序号课程名称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课时1常用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了解办公自动化系统,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过程;了解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及维护方法;了解传真机的原理,掌握其使用机维护方法。542计算机网络技术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网络安全、局域网络的综合布线;掌握双机互联和对等网组建的方法;能用多种方法接入Internet;会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1443VisualBasic程序设计了解VisualBasic6.0的安装过程、环境的组成及与数据库的连接访问;理解VisualBasic的对象、属性等基本概念;掌握常量、变量、运算符、函数和表达式的等基本知识点;会合理运用选择语句、循环语句和数组及解决对数据的排序、极值等实际问题问题。掌握窗体、标准控件和附加控件的相关属性、事件及方法,并会根据需求合理运用;会对完整系统进行功能分析,并能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1444Access数据库应用技术了解数据库相关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及表的创建方法;掌握数据类型及字段属性的设置方法;掌握表的操作和编辑;掌握查询的类型及应用;掌握窗体、报表的创建方法和应用;会根据实际需求创建数据库和各种对象。1444、专业技能大赛序号赛项名称赛项内容和赛项标准1数字产品检测与维护竞赛任务1.工作场景A计算机维修服务中心维修服务任务(赛项权重60%)根据场景描述的客户服务要求,完成客户的数据恢复与计算机检测维修工作任务,参赛选手任务完成后需要提交:(1)按模板要求完成客户服务任务工单的填写和提交,包括工作任务理解与分解、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故障解决方式、客户交割清单(10%);(2)恢复客户要求的指定存储介质(包括机械硬盘、固态硬盘、U盘等)内部的指定标示的资料文件,并提取其中的内容交付给客户(50%);2.工作场景B计算机主板生产厂生产返修任务(赛项权重35%)按照厂内技能考察返修任务工单的要求,参考相关技术工作文件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计算机主板指定电路功能板的故障检测及维修任务,参赛选手需提交:(1)按模板填写检测维修报告,做简单的故障原因分析,故障位置确定以及相应的修复方式(10%)。(2)修复后的电路功能板,按要求上传检测结果(25%);3.选手职业素养综合考评(5%)综合考评选手操作、安全、生产、清洁、整理等方面的职业素养。任务说明

任务一:计算机主板及功能板检测与维修1

任务描述在竞赛时间内,依据大赛执委会提供的技术文件(包括电路板原理图、元器件资料等),完成指定计算机主板和功能性电路板的故障检测并进行维修。大赛提供含有故障的6块电路板,每块电路板均有若干不同的故障点,具体要求如下:检测、维修6块电路板,并填写《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项目竞赛报告单》(电子版)2

赛项标准及要求(1)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直流稳压电源等工具进行故障检测;(2)选用相应的电子元器件进行故障维修,并在竞赛结束后听从现场裁判指令,通过智能检测平台提交电路板的维修结果;(3)维修过程中使用的元器件全部在提供的元件包中,每个可能的故障元器件均提供了2个备件,竞赛过程中不得再申领元器件。注意:竞赛结束后,根据现场裁判的指示进行电路板卡维修结果上传,在竞赛过程中严禁上传。任务二:存储设备维修及数据恢复1

任务描述使用大赛执委会提供的数据恢复平台、配套工具软件及技术文件(数据恢复平台使用说明书),依据赛题中的故障描述及要求,对现场提供的存储进行检测维修,并将指定文件资料恢复出来。大赛执委会提供含有故障的5个存储,故障描述及任务要求如下:存储一

笔记本硬盘

该硬盘中存有20个文件,用户由于计算机感染病毒,数据遭到破坏,导致系统无法启动。

维修并恢复指定文件,并将指定文件的前10个字符记录到《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项目竞赛报告单》中。存储二

U盘该U盘中存放了20个文件、1个GHOST文件和1个notepad程序,由于用户在使用U盘时进行了误插拔操作,再次插入U盘时系统提示格式化。

维修并恢复指定文件,并将指定文件的前10个字符记录到《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项目竞赛报告单》中。存储三

台式机硬盘

该硬盘中存放了20个文件,由于误操作导致文件都无法正常打开。

维修并恢复指定文件,并将指定文件的前10个字符记录到《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项目竞赛报告单》中。存储四

台式机硬盘

该硬盘中存放了100个文件,由于用户使用过程中计算机意外断电,导致系统无法启动。

维修并恢复指定文件,并将指定文件的前10个字符记录到《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项目竞赛报告单》中。存储五

台式机硬盘

该硬盘中存放了100个文件,且包含3个分区,由于用户在还原系统时误将该硬盘还原成4个分区,造成数据丢失。维修并恢复指定文件,并将指定文件的前10个字符记录到《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项目竞赛报告单》中。2

任务要求(1)维修“存储一”的笔记本硬盘,然后恢复文件名为“XX”的指定文件,并将该文件内容的前10个字符记录到《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项目竞赛报告单》中;(2)维修“存储二”的U盘,然后恢复文件名为“XX”的指定文件,并将该文件内容的前10个字符记录到《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项目竞赛报告单》中;(3)维修“存储三”的台式机硬盘,然后恢复文件名为“XX”的指定文件,并将该文件内容的前10个字符记录到《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项目竞赛报告单》中;(4)维修“存储四”的台式机硬盘,然后恢复文件名为“XX”的指定文件,并将该文件内容的前10个字符记录到《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项目竞赛报告单》中;(5)维修“存储五”的台式机硬盘,然后恢复文件名为“XX”的指定文件,并将该文件内容的前10个字符记录到《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项目竞赛报告单》中。任务三:计算机组装与检测1

任务描述组装一台可以正常工作的计算机,并安装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使其成为一台完好运行的计算机系统。2

任务要求(1)计算机硬件系统组装大赛执委会提供一台空机箱(机箱上贴有“组装机”字样的标签),请结合计算机配件,将该空机箱组装成为一台计算机。其中所需的计算机配件以一台完好的整机形式提供(机箱上贴有“备用机”字样的标签).(2)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利用任务二中维修好的编号为“存储二”的U盘为组装好的计算机主机安装操作系统(自行定义分区过程、安装过程的信息,但是不准设置计算机账户登陆密码),并确保操作系统能正常运行,使其成为一套正常工作的计算机系统;提示:计算机启动时可以通过点击“Del”或“F11”键进入BIOS设置系统启动优先级。(3)计算机应用软件安装“存储二”的U盘中包含一个notepad应用程序,请在组装好的计算机系统上安装该程序(默认安装即可)。安装完成后打开notepad程序,新建一个文档将本赛位的“赛位号”输出到屏幕上,并始终保持程序打开;注意:参赛队选手若没有完成任务二中U盘设备的维修任务,则可以使用备用整机中的“完好的U盘”完成任务三中系统安装和软件安装的工作,但是相应分值计为“0”。(四)任务四:填写竞赛报告单1

任务描述依据任务要求完成《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项目竞赛报告单》(电子版)的填写。2

任务要求《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项目竞赛报告单》由以下部分组成,相关要求如下:(1)计算机主板及功能板检测与维修记录表将计算机主板及功能板的检测与维修信息分别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语言描述应条理清晰,能够反映对于故障的判断及排除过程,且言简意赅,符合典型计算机维修岗位对于故障维修记录的规范要求。(2)存储设备维修及数据恢复记录表依次打开“存储一至五”要求恢复的指定文件,并将相应文件内容记录到《存储设备维修及数据恢复记录表》中指定的位置。注意:《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项目竞赛报告单》(电子版)模板在参赛机“D:\竞赛报告单”目录下。2电子电路装调与应用比赛内容选手在规定时间内,根据比赛提供的电子产品套件、工作任务书、电子产品电路原理图、元器件清单、主要元器件及电路功能说明,使用仪器、设备和工具,完成以下工作任务:1.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与选择。对照任务书,从赛场提供的电子元器件中识别、检测,选择适合该电子电路的电子元器件及功能部件,完成元器件检测相关内容。2.电子电路装配。按照工作任务书要求,在赛场提供的电路板(PCB板)上焊接及安装电子元器件及功能部件,完成电子电路装配(其中部分元器件的封装采用贴片焊接形式),编制装配工艺卡片。3.电子电路测试。根据工作任务书设定的内容,进行电路功能调试及参数的测量。4.电子电路功能演示。向评委演示并说明电子电路功能。5.书面解答与上述实际操作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工作过程知识。赛项标准及要求1.评分标准及分值根据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参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行业无线电调试高级工的国家职业标准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评分项目及其内容要求如下:正确性

理论知识

20%应用理论知识对工作任务中的问题进行书面解答,解答符合题意、卷面整洁。

实际操作

50%识别、选择、检测电子元器件及功能部件符合工作任务书的要求;电子电路能实现任务书拟定的功能;有关参数的调试和性能测试正确,技术指标符合要求,编制装配工艺卡片;完整演示电路功能,表述正确。工艺性

实际操作

20%工艺步骤合理,方法正确,工具、仪表的使用符合规范;操作符合工艺要求、安全要求和技术要求,整齐、美观、可靠,符合技术要求和工作要求。职业与安全意识

10%操作符合安全操作规程;工具摆放、包装物品、导线线头等的处理,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遵守赛场纪律,尊重赛场工作人员,爱惜赛场的设备和器材,保持工位的整洁。2.

违规扣分选手有下列情形,需从比赛成绩中扣分:(1)违反比赛规定,提前进行操作或比赛终止仍继续操作的,由现场评委负责记录并酌情扣1-5分。(2)在竞赛过程中,违反赛场纪律,由评委现场记录参赛选手违纪情节,

依据情节扣1-5分。(3)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或因操作不当,未造成设备损坏或影响其他选手比赛的,扣5-10分;造成设备损坏或影响他人比赛情节严重的,报竞赛执委会批准,由首席评委宣布终止该选手的比赛,竞赛成绩以0分计算。(4)损坏赛场提供的设备,浪费材料,污染赛场环境,工具遗忘在赛场等不符合职业规范的行为,视情节扣5-10分。3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维护比赛内容通过对物联网技术应用竞赛平台设备的操作,在规定时间内,按任务书要求实现竞赛内容,竞赛结束,停止一切操作。(一)技能操作部分物联网感知识别层设备安装与调试

参赛选手能够在统一物联网智慧生活实训平台上,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和规定,完成物联网感知识别层设备的硬件安装与调试。物联网网络传输层连接与配置

按照任务书上的网络环境要求和配置方法,在物联网智慧生活实训平台上,完成局域网络的搭建。物联网应用层系统的部署与配置

在PC机或物联网智慧生活实训平台的移动终端设备上,按照任务书要求的软件环境和场景要求,部署由竞赛组织方提供的物联网应用系统软件,并完成配置和调试。物联网应用系统的使用与维护

在部署好的物联网应用系统上,通过系统操作使用,发现和处理常见的系统故障和错误;按照要求演示操作和演示系统的功能。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开发与调试

按照任务书的项目要求,在软硬件技术平台上,通过设计和开发、编程和调试,实现完成指定的业务功能,涉及Android、ZigBee、NB-IOT、LoRa等五个方面。职业素养

通过对竞赛任务的完成,考核参赛选手在职业规范、团队协作、组织管理、工作计划、团队风貌5方面的职业素养成绩。考核知识与技能1.认知型知识:包括物联网基础知识、物联网设备认知、物联网技术认知、物联网应用认知:(1)物联网基础知识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认识物联网三层架构;(2)物联网设备认知认识、了解和熟悉各种常见的物联网设备,如感知类的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火焰传感器等,识别类的超高频RFID读写器、高频读卡器、条码扫描枪等,终端类的移动互联终端等,通讯类的串口服务器、路由器、ZigBee、LoRa、NB-IoT等。(3)物联网技术认知认识和熟悉典型的物联网相关技术,如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ZigBee技术、条码扫描技术、嵌入式终端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上位机软件技术等;(4)物联网应用认知了解和熟悉物联网技术在行业上的应用场景,熟悉物联网应用软件系统的形态和内容。2.实操型知识:包括硬件设备安装调试、网络设备连接配置、软件系统部署维护、应用场景演示操作。(1)硬件设备安装、检测与调试将智能环境套件相关各类传感器、各类执行器件等设备,按照要求,安装到物联网竞赛工位的面板上,并按要求进行接线连接和弱电的供电,并对两个数据采集模块进行配置;基于物联网竞赛工位,按照要求将实训平台相关套件的各种设备,如超高频RFID读写器、打印机、网络摄像头、LED设备等安装到竞赛工位面板上,完成连接及供电,并按照要求对各个设备进行配置,保证设备正常工作。(2)网络设备连接配置按照要求,完成设备网络的搭建,包括串口交叉线、串口直连线、网络线的检测和选择及网络线的制作、网络连接布线,无线路由器设定配置,ZigBee、LoRa模块配置、NB-IoT模块配置、串口服务器、计算机、网络摄像机、移动互联终端、智能网关等各类接入到网络的终端设备进行网络配置。(3)软件系统部署维护对系统软件的运行环境进行部署安装,如dotNetFramework安装、MSSqlServer安装配置、Web运行环境安装等。对产品配套的应用软件进行部署安装配置,如移动互联终端的Android应用软件安装配置、计算机上的服务器及客户端应用软件安装配置等。对产品配套软件系统的维护,如数据库的备份及还原、软件系统常见问题的处理、软件系统的更新、日志的维护及处理等。(4)应用场景演示操作根据任务书要求,使用提供的相关应用场景对其各子功能的使用操作、业务流程进行熟悉和了解,能够操作和演示各场景的各个子功能的业务环节并进行适当拓展。3.开发型知识包括Android移动端开发、基于CC2530单片机应用开发、LoRa应用开发、NB-IoT应用开发、基于网关数据采集的Web应用扩展开发。(1)Android移动端开发根据相关功能子模块的要求,开发和实现简易的基于Android开发平台下的移动应用程序;(2)基于CC2530单片机、LoRa、NB-IoT的SMT32应用开发根据任务书要求开发简单的基于CC2530单片机应用程序、LoRa应用程序、NB-IoT应用程序。(3)基于Android平台,进行基于网关数据采集应用扩展开发。赛项标准及要求竞赛项目的命题结合企业职业岗位对人才培养需求,并参照表中相关国家职业标准制定。GB21671-2008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局域网系统验收测评规范LD/T81.1-2006

职业技能实训和鉴定设备技术规范ISO/IEC29182-5-2013

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网络参考体系结构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分标准注重对参赛选手价值观与态度、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及组织与管理能力的考察。以技能考核为主,兼顾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综合评定。物联网感知层设备安装与调试

25%按照任务书要求对物联网智慧生活实训平台中,感知识别层中的多种设备,如各类传感器、无线传感网模块、网关设备等进行安装、检测、设置和调试。物联网网络传输层连接与配置

17%根据任务书要求,在物联网智慧生活实训平台、网关系统中,搭建局域网,并对各终端设备的有线网络、无线网络进行连接和配置。物联网应用层系统部署与配置

15%根据任务书对智慧生活实训平台的应用场景系统进行部署,包括对服务器端应用系统、PC客户端应用系统、移动端、网关系统应用系统的部署和配置。物联网应用系统使用与维护

25%在部署好的物联网软硬件应用系统基础上,按照任务书要求进行系统业务功能流程的演示和操作;根据任务书提示处理系统,解决程序中存在的问题。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开发与调试

15%按照任务书的项目要求,在软硬件技术平台上,通过设计和开发、编程和调试,实现完成指定的业务功能,涉及Android、ZigBee、NB-IOT、LoRa等五个方面。职业素养

3%

通过对竞赛任务的完成,考核参赛选手在职业规范、团队协作、组织管理、工作计划、团队风貌5方面的职业素养成绩。(三)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必须认真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顶岗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实行工学交替、多学期、分阶段安排学生实习。要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切实保障学生的安全与权益构建校企共同指导、共同管理、合作育人的顶岗实习工作机制。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就业)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各学期周数、学时分配考核方式一二三四五六18周18周18周18周18周18周公共基础课1001思想政治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362考试1002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2362考试1003思想政治课(哲学与人生)2362考试1004思想政治课(职业道德与法治)2362考试1008语文1221633222考试1009数学1018022222考试1010英语1018022222考试1007信息技术6108222考试1005体育与健康81442222考核1014公共艺术23611考核1012历史4721111考试小计6010801515130116

专业核心课

7401计算机组装与维护610867402电工电子基础14447404主板焊接技能447406计算机主板维修28874377412数据恢复1221666专业技能方向课7409笔记本维修1647417智能硬件(无人机方向机维修814426专业选修课7421常用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35437443计算机网络技术814447439VisualBasic程序设计814447441Access数据库应用技术81444小计125225022222402631合计185333037373703737顶岗实习3054018周入学教育、军训2602周毕业教育1301周周学时数37373703737总学时数2183960九、实施保障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一)师资队伍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等文件提出要求。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方案得以实施的关键条件,实施教学过程需要建立由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具体要求为:专任专业课教师要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任职资格,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20%,具备专业带头人1人和专业各核心课程负责人,具有双师型教师60%以上,聘请师资数不低于50%的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采用外引内培,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技术服务和国家骨干教师培训,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培养专业带头人;通过多种形式提供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参与技术服务和技术改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加大培训考核力度,提升教师水平和和能力;建成一支既有高技能水平,又在计算机应用领域有较高技术造诣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二)教学设施本专业应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企业实训基地。1.校内实训室校内实训实习必须具备计算机基础实训室、数码产品维修综合实训室、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实训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等,主要设施设备及数量见下表。序号实训室名称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名称数量(生均台套)计算机基础实训室多媒体及教师演示系统1套计算机50台工作台、椅50套交换机3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多媒体及教师演示系统1套计算机散件50套维修工具50套软件若干套硬件诊断卡10台工作台、椅51板卡展示柜2个铜缆器材展示柜2台光缆器材展示柜2台配件展示柜2台工具展示柜2台网络配线架(机架式)32个通讯跳线架(机架式)32个配套工具箱12套计算机12台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实训室多媒体及教师演示系统1套计算机维修中心管理平台16套计算机维修智能检测平台16套计算机维修智能检测系统16套数据恢复平台16套台式机开机电路功能板16套台式机复位电路功能板16套台式机时钟电路仿真功能板16套台式机南北桥供电电路仿真功能板16套笔记本电池充放电电路功能板16套笔记本保护隔离电路仿真功能板16套工具箱(含工具)16套直流稳压电源、示波器、热风焊台各16套恒温烙铁、万用表、放大镜台灯各16套计算机硬件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工作台16套数码产品维修综合实训室多媒体及教师演示系统1套高配置计算机51台交换机3台2.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有相对固定的实训基地、实习单位和实施产教结合的场所,能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所有实训、实习项目,能够提供学生相关岗位实习实训、具有一定规模,能满足结合专业教学开展技术开发、推广和社会服务的需要,能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和实践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和教学大纲,精心编排教学设计并组织、管理教学过程。(三)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区、市)关于教材选用的有关文件规定,优先选用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省级规划教材,根据职业教育和中职生学习特点,结合相关企业制定校本教材。2.严格执行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学习资源建设要求,充分利用教育部推荐使用的数字化(网络)资源,图书文献配备、应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教科研工作实际列举有关图书类别;数字资源配备主要包括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案例库、数字教材等,要求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满足教学。(四)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结合学生个性化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采用项目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专业岗位素质要求和工作性质,开展情境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采用分组教学法等。(五)学习评价1.专业技能课的考核专业技能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实现评价主体和内容的多元化,既关注学生专业能力,有关注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既要加强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核,又要加强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督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1)过程性考核主要通过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技能的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通过完成学习任务的实施过程来进行评价。具体从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参与项目的态度、回答问题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同时,从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所获得的实践经验、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及相互合作能力、工作任务或项目完成情况、安全意识、操作规范性和节能环保意识等方面来进行考核评价。(2)结果性考核主要通过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期末考试或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3)课程总体评价根据课程的目标与过程性考核评价、结果性考核评价的相关程度,按比例计入课程成绩。2.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立由企业(兼职)指导教师、专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或班主任)组成的考核组,主要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任务完成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六)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覆盖学校、学部两级管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障体系。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统筹考虑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主要因素,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质量年报等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统筹管理学校各部门、各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形成任务、职责、权限明确,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

十、毕业要求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分,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鼓励应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记录、分析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职业素养达标等方面的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考核,并将考核情况作为是否准予毕业的重要依据。

十一、附录核心课程教学标准1.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平台课程,是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基础上开设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网络计算机装配调试、系统维护、检测维修等职业能力,为后续计算机维修奠定基础。二、课程目标和核心素养本课程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开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注重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突出核心素养,注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培养,实现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原理,具有计算机装配调试和系统维护能力,具备常见故障检测维修能力。三、课程结构(一)课程模块拆卸微型机主要零部件、识别微型计算机零部件、组装微型计算机硬件、CMOS设置、BIOS升级、对硬盘分区、制作系统光盘和启动U盘、用系统盘安装Windows、用Ghost安装Windows、下载、安装补丁程序、用Ghost备份和还原系统、连接外部设备、配置网络、优化系统、硬件故障检修。(二)学时安排模块内容学时分配讲授实训合计基础模块拆卸微型机主要零部件、识别别微型计算机零部件、组装微型计算机硬件、CMOS设置、BIOS升级、用Ghost备份和还原系统、连接外部设备、配置网络、优化系统、硬件故障检修304272拓展模块对硬盘分区、制作系统光盘和启动U盘、用系统盘安装Windows、用Ghost安装

Windows、下载、安装补丁程序。102636合计4068108三、课程内容序号课程名称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1拆卸微型机主要零部件1.能正确使用螺丝刀、镜子等工具,会选用合适的器材;2.理解计算机硬件拆卸流程,能拆卸主板上的各种板卡和连接到其他零部件的各种电源、信号线;3.能从主机箱正确拆卸主板、电源箱;4.能描述主要部件的拆卸方法、步骤和考前须知。2识别微型计算机零部件1.能列举计算机各零部件的主要技术指标、主流品牌型号;2.能识别计算机硬件主要组成部件,熟悉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连接线路,相关插槽、插座或卡扣的类型、技术参数。3组装微型计算机硬件1.能在主机箱上安装电源,在主板上安装CPU、CPU风扇、内存条,并将主板固定在主机箱上;2.能安装独立显卡、网卡等扩展板卡及硬盘、光驱;3.能连接内部电源线和数据线、信号线;4.能连接键盘、鼠标、显示器等;5.能描述计算机硬件的安装方法、步骤和考前须知。4CMOS设置、BIOS升级1.理解BIOS的主要功能,能说出UEFI与BIOS的区别;2.能使用BIOS设置程序对CMOS参数进行优化设置;3.能设置系统日期与时间、IDE遍BIOS显示方式、出错停机、设备启动顺序、键盘开机、开机密码、参数保存等;4.列举BIOS升级技术,能进行BIOS升级。5对硬盘分区1.能说出硬盘分区的作用;2.会使用WindowsPE、PQMagic等2种以上硬盘分区工具软件,能根据要求将硬盘设置为指定容量的

假设干个分区。6制作系统光盘和启动U盘1.会使用UltrallSO等工具软件制作系统光盘、启动优

盘;2.会选择合适的工具制作UEFI版启动优盘。7用系统盘安装Windows1.会使用光盘和优盘启动计算机;2.会使用系统光盘安装Windows;3.会使用带系统的优盘安装Windows。8用Ghost安装

Windows1.熟悉Ghost软件界面;2.会使用Ghost工具利用系统镜像文件盘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9下载、安装补丁程序1.能在系统安装过程中正确配置系统2.会在互联网环境下,下载、安装操作系统补丁。10用Ghost备份和还原系统1.能根据要求使用Ghost对某个分区、硬盘进行备份或还原;2.能将一个分区或整个硬盘复制到另一个分区、另一块硬盘。11连接外部设备1.能连接常用外部设备;2.能安装和配置主板、显卡、声卡、网卡、打印机及其它常用外部设备的驱动程序。12配置网络1.能组建WINDOWS对等局域网;2.会运行网络安装向导,设置共享驱动器或文件夹,会安装网络打印机;3.会通过拨号连接、ADSL、局域网等连接因特网;4.会安装和设置WIFI无线路由器,会使用无线网卡选择和连接WIFI、设置WIFI热点。13优化系统1.熟悉计算机的使用环境要求和日常维护方法;2.会使用Windows系统提供的实用程序优化系统、清除启动工程;3.会使用优化工具软件进行系统性能优化、漏洞修复、清除无用注册内容、清理垃圾文件。14硬件故障检修熟悉常见硬件故障的类型及原因,掌握故障维修的基本原那么、方法;2.熟悉主要厂商BIOS自检提示音及其含义;3.会处理CPU常见故障、主板常见故障、内存常见故障、显卡常见故障;4.会使用磁盘工具软件检查、修复磁盘故障,会对硬盘进行低级格式化;5,会使用优盘量产工具等检测、修复优盘。五、学业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原理,具有计算机装配调试和系统维护能力,具备常见故障检测维修能力,能正确装配微型计算机,能规范操作计算机装配、维护和维修的工具、器材,具有信息收集、分析汇总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究、持续学习、交流合作的习惯,养成爱岗敬业、严谨求实的职业品质。六、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建议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占50%,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围绕技能要求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展开,教学组织采取分组教学方式,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实操、案例讨论和问题探究。2.建议采取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中注意创设教育情景,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上课的过程中,穿插着几种教学方法,达到较好的效果,同时通过泛在学习吸收新的知识,利用课堂生成性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促进教学的双边发展。3.配套软件及实训建议1.硬件配套:台式机电脑、必要的主板、显卡、电源等电脑组装配件。2.软件配套:相应的杀毒软件、操作系统软件、必要的应软件。(二)考核与评价1.考核方式学习评价宜以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过程评价以鼓励为主。过程考核主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上机操作、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情况进行的评价;目标考核是在整个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掌握情况的评价。2.考核比例及要求(1)平时成绩占20%。主要包括对出勤情况、课堂提问、讨论、作业等情况进行评价。(2)技能测试占40%。上机实验成绩根据学生完成实验内容及出勤情况,由指导教师给出成绩。(3)期末考试成绩占40%。采用闭卷形式,建试题库,从试题库随机抽取试题。生成试卷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标准化题型,由教师审阅判分。

2.

电工电子基础

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大纲”,参考有关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旨在培养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相关知识,具备计算机、电气设备等维护与维修知识的技能人才。二、课程目标和核心素养本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积极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适应项目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实施的需要,在教材内容上,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教学内容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在讲授专业内容的同时,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注意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渗透。三、课程结构(一)课程模块基础模块:认识电路、简单直流电路、复杂直流电路、电容、磁场与磁路、电磁感应、初识正弦交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拓展模块:谐振电路、三项正弦交流电路、瞬态过程(二)学时安排模块内容学时分配讲授实训合计基础模块认识电路、简单直流电路、复杂直流电路、电容、磁场与磁路、电磁感应、初识正弦交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503686拓展模块谐振电路、三项正弦交流电路、瞬态过程302858合

计8064144四、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导言、认识电路、简单直流电路、复杂直流电路、电容、磁场和磁路、电磁感应、初识正弦交流电、正弦交流电路、谐振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以及瞬态过程。每个单元均有“职业岗位群应知应会目标”“应知应会要点归纳”“练习与考工模拟”,同时设置了“实践导引”“做中学、做中教”“生产生活案例”“技术与应用”“实训项目”等栏目,便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五、学业要求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子电工类专业所必需的电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今后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六、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对于电子电工专业来说,理论基础知识较为抽象,逻辑性强,学习难度大,建议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组织采取分组教学方式,学生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实训操作、案例讨论和问题探究。2.加强只管教学,重视教学实验。3.配套软件及实训建议实训室:电工电子基础实训室。配套软件:多媒体课件、PDF阅读软件。(二)考核与评价1.考核方式学习评价宜以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过程评价以鼓励为主。过程考核主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上机操作、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情况进行的评价;目标考核是在整个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掌握情况的评价。2.考核比例及要求(1)平时成绩占20%。主要包括对出勤情况、课堂提问、讨论、作业等情况进行评价。(2)技能测试占40%。上机实验成绩根据学生完成实验内容及出勤情况,由指导教师给出成绩。(3)期末考试成绩占40%。采用闭卷形式,建试题库,从试题库随机抽取试题。生成试卷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标准化题型,由教师审阅判分。

3.

主板焊接技能

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与数码设备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初步接触电子元器件,掌握常用的仪表、工具及焊接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检测,电路的安装、调试和检测等技能,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学习后续课程打好基础。二、课程目标和核心素养本课程应表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开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注重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突出核心素养,注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培养,实现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熟练操作和使用常用生产工具、测量工具、维修工具;能识别、检测常见电子元器件;掌握通孔元器件及SMT元器件的焊接方法;能装配、调试、维修简单的电子产品。三、课程结构(一)课程模块万用表的使用;元器件的识别、检测;焊接技术;晶体管放大电路;稳压电源。(二)学时安排模块内容学时分配讲授实训合计基础模块万用表的使用;元器件的识别、检测;焊接技术544296拓展模块晶体管放大电路;稳压电源444084合计9882180五、课程内容序号课程名称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1万用表使用1.电万用表工作原理、结构;2.万用表的使用方法。2元器件的识别、检测1.电阻器的识读、检测;2.电容器的识读、检测;3.电感器的识读、检测;4.晶体管的识读、检测;5.晶闸管的识读、检测。3焊接技术1.焊接技术概述;2.通孔元器件的焊接;3.SMT元件的焊接。4晶体管放大电路1.装配晶体管放大电路;2.调试晶体管放大电路。5稳压电源1.装配稳压电源;2.调试稳压电源。五、学业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熟练操作和使用生产工具、测量工具、维修工具;能装配、使用、维护较复杂的电子仪器、仪表;掌握通孔元器件及SMT元器件的焊接方法。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能力,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培养学生分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六、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占50%,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围绕技能要求相关的知识和态度展开,教学组织采取分组教学方式,学生以团队的方式进行网上实践、案例讨论和问题探究。2.建议采取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实战演练、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中注意创设教育情景,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上课的过程中,穿插着几种教学方法,达到很好的效果。3.配套软件及实训建议实训室:电工电子基础实训室。配套软件:PDF阅读器等。(二)考核与评价1.考核方式学习评价宜以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过程评价以鼓励为主。过程考核主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上机操作、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情况进行的评价;目标考核是在整个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掌握情况的评价。2.考核比例及要求(1)平时成绩占20%。主要包括对出勤情况、课堂提问、讨论、作业等情况进行评价。(2)技能测试占40%。上机实验成绩根据学生完成实验内容及出勤情况,由指导教师给出成绩。(3)期末考试成绩占40%。采用闭卷形式,建试题库,从试题库随机抽取试题。生成试卷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标准化题型,由教师审阅判分。

4.

计算机主板维修

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计算机主板维修》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与数码设备维修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课程。本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指导,邀请行业专家对计算机与数码设备维修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课程任务。教会学生胜任计算机维修工、硬件维修工程师的工作,包括独立分析电路图,检测分析判断排除各种台式机电脑,笔记本电脑的常见故障,独立开盘,恢复各种软硬故障引起丢失的数据。同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锻炼学生的故障维修方法与服务社会能力。二、课程目标和核心素养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产业文化素养,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数码产品维修及相关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销售以及常用软件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具备从事计算机与数码设备维修专业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树立技能服务社会,技能美好生活的理念,学会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尝试勇于创新。三、课程结构(一)课程模块计算机架构发展详解;维修工具认识和使用技巧及焊接手工工艺练习;计算机主板元件认识电路应用及好坏判断;计算机主机板常见芯片认识及功能;计算机主板线路图入门及使用技巧;计算机上电时序认识及电路应用。(二)学时安排模块内容学时分配讲授实训合计基础模块了解计算机板卡芯片级维修的基础知识,熟悉计算机主板及各种插卡的元器件和基本的维修工具(恒温焊台、热风枪、BGA植锡台)的使用方法,掌握常见故障和维修方法,能测试、拆焊计算机板卡上各种元器件并进行故障检修。100100200拓展模块计算机主板线路图、点位图入门及使用技巧;

PC机综合故障维修。404888合计140148288七、课程内容序号课程名称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1计算机架构发展详解1.计算机整机各部件认识;2.计算机主机板分类;3.Intel架构主机板认识:双桥和单桥架构;4.AMD架构主机板若认识:双桥和单桥架构;5.Intel系列CPU与主机板芯片组及内存的搭配。2维修工具认识和使用技巧及焊接手工工艺练习1.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和维修应用;2.焊接材料锡丝认识及维修应用;3.电烙铁的认识及维修应用;4.示波器的认识及维修应用;5.编程器的认识及维修应用。3计算机主板元件认识电路应用及好坏判断1.保险丝认识及电路应用;2.晶振认识及电路应用;3.MOS管认识及电路应用;4.主板常见特殊供电转换管78L05认识及电路应用;5.运算放大器认识及电路应用。4计算机主机板常见芯片认识及功能1.南桥芯片;2.北桥芯片;3.I/O芯片认识及电路应用;4.主时钟芯片认识及电路应用;5.电源管理芯片认识及电路应用;6.网卡、声卡芯片认识及电路应用;7.BIOS芯片认识及电路应用。5计算机主板线路图入门及使用技巧1.供电与接地的图形符号及供电走向详解;2.控制信号的图形符号和走向及高/低电平有效知识详解;3.复位信号的认识及图纸应用。6计算机上电时序认识及电路应用1.上电时序的概念;2.上电时序的作用及应用;3.IntelH81单桥芯片组上电时序及工作原理示意图。7主板各单元电路工作原理、故障现象及相应维修方案1.RTC单元电路详解;2.待机单元电路详解;3.触发单元电路详解;4.分组稳压单元电路详解;5.时钟单元电路详解;6.复位单元电路详解;7.CPU运行开机单元电路详解;8.显示单元电路详解;9.AUDIO声卡单元电路详解。.8计算机主板声卡、网卡及功能接口单元电路详解1.AUDIO声卡单元电路详解;2.网卡单元电路详解;3.功能接口单元电路详解。9计算机主板常见维修案例PC机综合故障维修实训。五、学业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胜任计算机维修工、硬件维修工程师的工作,包括独立分析电路图,检测分析判断排除各种台式机电脑,笔记本电脑的常见故障,独立开盘,恢复各种软硬故障引起丢失的数据。同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锻炼学生的故障维修方法与服务社会能力。六、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系统的、模块的、项目任务式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理解理论基础上进行动手实践,确保安全第一。2.建议精心创设情境,分组讨论教学。解决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3.配套软件及实训建议实训室:计算机主板维修综合实训室。软件:办卡图纸及PDF阅读器。(二)考核与评价1.考核方式学习评价宜以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过程评价以鼓励为主。过程考核主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上机操作、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情况进行的评价;目标考核是在整个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掌握情况的评价。2.考核比例及要求(1)平时成绩占20%。主要包括对出勤情况、课堂提问、讨论、作业等情况进行评价。(2)技能测试占40%。上机实验成绩根据学生完成实验内容及出勤情况,由指导教师给出成绩。(3)期末考试成绩占40%。采用闭卷形式,建试题库,从试题库随机抽取试题。生成试卷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标准化题型,由教师审阅判分。

5.

常用仪器仪表使用

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技能型专业课,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检测、维修、维护方法和具体操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树立严格按规程操作的职业安全意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熟悉万用表的功能、特点、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和应用技巧;掌握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率计数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熟悉绝缘电阻测量仪、接地电阻测量仪、功率表、电能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二、课程目标和核心素养本课程应表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开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注重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突出核心素养,注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培养,实现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和应用技巧;掌握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率计数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熟悉绝缘电阻测量仪、接地电阻测量仪、功率表、电能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三、课程结构(一)课程模块电气测量中有效数字、测量结果数据的处理,万用表使用、示波器的使用、信号发生器的使用、其他常用电工仪器使用。(二)学时安排模块内容学时分配讲授实训合计基础模块电气测量有效数字的概念、正确表示方法;万用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常用电子仪器的功能和使用363672拓展模块其他常用电工仪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363672合计7272144四、课程内容序号课程名称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1电气测量有效数字的概念、正确表示方法1.电气测量有效数字的概念、正确表示方法电气测量有效数字及结果的处理理和运算;2.电气测量结果数据的处理和运算;3.电器测量结果数据的处理步骤及相关计算公式;4.电气测量结果和测量误差的表示。2万用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1.模拟式万用表、数字式万用表的功能特点;2.模拟式万用表、数字式万用表的结构和原理;3.模拟式万用表、数字式万用表的使用方法。3常用电子仪器的功能和使用1.示波器的种类和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