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规范练16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_第1页
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规范练16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_第2页
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规范练16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_第3页
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规范练16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规范练16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

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选择题1.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了题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该稳定》的文章,明确指出不能从“队为基础”退回去,搞“分田到组”“包产到组”。已经发现“分田到组”“包产到组”的地方,应坚决纠正。这说明了()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推广B.围绕农村体制改革出现分歧C.国家改革开放战略遭到了质疑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已经发现‘分田到组’‘包产到组’的地方,应坚决纠正”,可知当时部分领导人对农村包产到组还是持抵制态度,说明围绕农村体制改革出现分歧,故选B项;题干材料说明包产到组遭到了部分人的抵制,而非得到推广,排除A项;不认同包产到组并不等同于质疑改革开放的战略,C项属于过度推断,排除;题干材料说明包产到组遭到部分人的抵制陷于停滞,而非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排除D项。2.到1982年底,河北省某县在全县社队企业中实行了责任制,形式有“定额承包,超包全留,自主分配”“定额承包,超额分成,计件工资”“定额承包,超额提奖,固定工资”“定额生产,超额奖励,利润分成”等等。这些举措()A.奠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B.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C.丰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D.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河北省某县在全县社队企业中实行了责任制。自主承包经营的做法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同时丰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关于发展乡镇企业的内容,故C项正确;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干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不能反映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故B项错误;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故D项错误。3.198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并发出通知,决定将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强调发展农村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的重要意义,要求对乡镇企业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必要的支持。实施上述政策旨在()A.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进一步增强农村经济活力D.建立多元化的所有制形式答案:C解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而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目的在于改变以往单一公有制的经济形态,增强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力,故选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同方面,排除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排除B项;所有制调整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排除D项。4.1981年,上海电机厂成立经营服务部,在调研中发现广东地区甘蔗大丰收,但当地糖厂设备陈旧,加工能力跟不上。于是,电机厂根据华南环境和榨糖工艺条件,重新设计专用电机。此后,上海电机厂的产品迅速占领南方市场。这反映出当时()A.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的改变B.传统经济模式的突破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广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根据华南环境和榨糖工艺条件,重新设计专用电机”“迅速占领南方市场”反映了上海电机厂面向市场进行生产,这一做法体现出对传统经济模式的突破,故选B项;题干材料与所有制调整无关,排除A项;C项开始于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展开,故排除;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D项。5.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方面,短缺经济下商品和服务的长期匮乏,满足不了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最基本的需求;另一方面,单一公有制经济容纳不了日益增长的就业需要,特别是不能吸纳巨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说明我国这一时期()A.需要加快国企改革步伐B.经济体制改革陷入瓶颈期C.发展乡镇企业具有必要性D.需要大力推动城市化进程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存在商品服务的匮乏和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无法安置的问题,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可以缓解题干材料中的问题,C项正确。国企改革和大力推动城市化的进程都无法同时解决题干材料中的两个难题,故排除A、D两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而不是强调改革陷入瓶颈期,排除B项。6.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到1984年底,全国各地基本完成了政社分设,建立9.1万个乡(镇)政府、92.6万个村民委员会。这实际上()A.宣告了人民公社制度的结束B.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C.扩大了农村基层民主的范围D.揭开了农村政治经济改革的序幕答案:A解析: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这与题干材料中“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相符,故A项正确;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与题干材料中“1983年10月”的时间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通过,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这与题干材料中“1983年10月”“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不符,故C项错误;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这与题干材料中“1983年10月”不符,故D项错误。7.1956年,陈云提出以引入市场机制的办法解决单一公有制在微观经济运行中的弊端,结果加剧了粮食供求关系的紧张;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引入市场机制,经济快速发展。据此推知()A.20世纪50年代已确立市场经济B.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冲突C.经济运行机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需适应D.公有制经济体制客观上存在着巨大弊端答案:C解析:“1956年,陈云提出以引入市场机制的办法解决单一公有制在微观经济运行中的弊端,结果加剧了粮食供求关系的紧张”的原因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无法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市场机制并不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而“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引入市场机制,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是1978年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生产力快速发展,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引入市场机制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故选C项。8.(2023江苏连云港2月调研)20世纪80年代,学者费孝通总结了不同区域小城镇发展的模式,如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苏南模式”;兴办家庭工厂生产小商品、供销全国大市场的“温州模式”;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珠江模式”等。据此可知,当时()A.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原则B.现代企业制度已初步建立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D.“走出去”战略得以实施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20世纪80年代……不同区域小城镇发展的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故选C项;根据题干材料“不同区域小城镇发展的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城镇的发展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A项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企业制度的初步建立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B项;“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的内容,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9.1988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1993年宪法修正案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1999年宪法修正案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上述宪法修正案的出台()A.反映新时期以宪法为核心的改革步伐加快B.反映宪法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针C.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完善D.说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得到了法律保护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中宪法修正案的内容反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因此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宪法修正案的内容反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没有体现出宪法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针,故B项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完善是在1992年之后,故C项错误;题干中宪法修正案的内容反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说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得到了法律保护,故D项正确。10.下表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出()会议社会主要矛盾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中共十九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A.改革开放成果非常显著B.社会贫富差距日趋消失C.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D.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答案:A解析:根据表中主要矛盾的变化可知,改革开放初期人民对物质需求较高,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深入发展,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因此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故选A项;“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表明目前我国社会发展还存在地区差异和贫富差异,排除B项;表格内容反映的是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涉及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排除C项;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提出的,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经历了萌芽、受挫、恢复探索、理论形成、体制建立、完善成熟六个发展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的开拓创新、在实践上的伟大创举。中国共产党早在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之后就开始了这一探索过程,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萌芽阶段,所取得的成果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源头和起点;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尝试“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再到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直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日益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说明了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客观规律。——摘编自毛传清《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六个阶段》(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发展过程中的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参考答案:(1)特征:探索时间早;探索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深受中国政治环境影响,认识不断深化;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起主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表现。(2)评述: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历经艰辛和曲折,凸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结合国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2.(2023山东潍坊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南阳供销合作社:过往与新生1950年7月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后,我国开始建立各级合作社,全国总社、河南省社、南阳专区社先后成立,1950年10月,南阳县供销社系统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改造、建设时期,供销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1950—1953年南阳县供销社系统向农村供应了小麦、玉米、食盐、土布、肥皂、火柴等27种生活资料,供应铁锨、镰刀、犁辕等15种生产资料,并开始供应农药、化肥、药械及新式农具等。同时,为国家收购和为农民推销农副产品如土布、活猪、棉花共20余种。1953年南阳县遭受罕见霜灾,供销合作社系统受国家委托,以低价向灾民供应粮食。下图为1951—1954年供销社、私商、国营在南阳县商品流转额中的比重变化情况。改革开放初期,在市场化大潮冲击下,供销社经营出现困境。1995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根本目标是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南阳供销系统先后通过设立村级综合服务站等机构,不断完善供销社“支农”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急需的服务。下表为1994—1998年南阳县供销社系统支农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组织名称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综合服务站(个)62110150193193庄稼医院(个)1313214444机防队(个)77131414专业合作社(个)1251439科技示范田(亩)—13961281692500025000——摘编自李建中《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研究(1949—201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不同时期农村供销合作社的职能作出合理解释。参考答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村物资匮乏,生产经营分散。农村供销合作社提供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建立了物资供销和收购网络,在生产、生活、防灾、减灾等方面为农民纾困。供销社重塑了农村商业格局,建立了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