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九年级化学分类演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_第1页
2021年中考九年级化学分类演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_第2页
2021年中考九年级化学分类演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_第3页
2021年中考九年级化学分类演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_第4页
2021年中考九年级化学分类演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中考九年级化学分类演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选择题

1.要解决化学问题,一般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环节的第二步一般是()

A.提出问题B.调查研究C.建立假设D.总结归纳

2.在实验室中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哪一重要环节

A.提出假设B.进行实验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

3.下列探究没有意义的是()

A.探究高温下碳与氧化铜反应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C.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D.探究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4.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可用化学知识分析、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生锈是世界面临的难题,铁生锈是铁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B.综合运用沉淀、过滤、蒸偏几项操作净水效果更好

C.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原理

D.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因此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

5.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组成B.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C.物质的结构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6.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

C.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

7.小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以下做法中你认为不合适的

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查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

C.因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故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8.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

烧起来(如图)。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棉线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9.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少量

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高

C.呼出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D.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

10.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

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

法是()

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11.进行科学探究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下列因素与科学探究有关的是()

①提出合理假设或猜想②设计探究实验步骤③详实记录实验现象和相关数据④合作进行化学实验⑤

形成总结性报告。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2.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

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B.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

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二、非选择题

13.人体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14.蜡烛点燃前为柱形固体,质地较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其中

温度最高。燃烧后生成物有和.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

的。

15.如下图所示,小明将一根含硫火柴点燃后迅速伸入烧杯B中,片刻后取出火柴,振荡烧杯A,观察到高

镒酸钾溶液褪色。小明认为是火柴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使高镒酸钾溶液褪色。小红认为这个实验还不足以

说明褪色原因,应补做一个实验。

(1)你认为小明应该补做的实验是什么?

(2)补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16.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王刚小

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①都是化学变化;②。

【收集证据】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上方,观察到:

a.烧杯内壁出现;b.手摸烧杯壁有的感觉;

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o

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蜡烛燃烧为变化。

(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鸽丝):

通电前通电中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鸽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变化。

【获得结论】猜想(选填“①”或"②")正确。

17.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

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O

(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

(写一点即可)。

18.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作用,对实验产生

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揭去

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原因是

19.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一些步骤:

木条未变色

短玻璃管

抽出A

AB

(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现象如A图,这证明焰心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B图),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

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性质是

(3)猜想和验证:

猜想操作现象结论

假设①:焰心气含C02在短玻璃管上口点燃假设①不成立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

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

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

假设②:焰心气体含石蜡蒸

焰点燃

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

假设②成立

2021年中考九年级化学分类演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参考答案

选择题

1.要解决化学问题,一般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环节的第二步一般是()

A.提出问题B.调查研究C.建立假设D.总结归纳

【答案】C

2.在实验室中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哪一重要环节

A.提出假设B.进行实验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

【答案】B

3.下列探究没有意义的是()

A.探究高温下碳与氧化铜反应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C.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D.探究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答案】C

4.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可用化学知识分析、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生锈是世界面临的难题,铁生锈是铁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B.综合运用沉淀、过滤、蒸偏几项操作净水效果更好

C.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原理

D.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因此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

【答案】D

5.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组成B.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C.物质的结构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答案】D

6.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

C.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

【答案】D

7.小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以下做法中你认为不合适的

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查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

C.因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故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答案】C

8.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

烧起来(如图)。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棉线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答案】D

9.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少量

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高

C.呼出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D.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

【答案】B

10.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

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

法是()

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答案】D

11.进行科学探究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下列因素与科学探究有关的是()

①提出合理假设或猜想②设计探究实验步骤③详实记录实验现象和相关数据④合作进行化学实验⑤

形成总结性报告。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12.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

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B.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

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人体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和_________

【答案】二氧化碳水蒸气

14.蜡烛点燃前为柱形固体,质地较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o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其中

温度最高。燃烧后生成物有和.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

的»

【答案】小外焰二氧化碳水固体小颗粒

15.如下图所示,小明将一根含硫火柴点燃后迅速伸入烧杯B中,片刻后取出火柴,振荡烧杯A,观察到高

镒酸钾溶液褪色。小明认为是火柴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使高镒酸钾溶液褪色。小红认为这个实验还不足以

说明褪色原因,应补做一个实验。

(1)你认为小明应该补做的实验是什么?

(2)补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1)将含硫火柴换成无硫火柴或木条重复上述实验(2)做对比实验

16.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王刚小

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①都是化学变化;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o

【收集证据】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上方,观察到:

a.烧杯内壁出现;b.手摸烧杯壁有的感觉;

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蜡烛燃烧为变化。

(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鸽丝):

通电前通电中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__________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变化。

【获得结论】猜想(选填“①”或"②")正确。

【答案】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1)水雾发烫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水和二氧化碳化学

(3)发烫

物理

17.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

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O

(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

(写一点即可)。

【答案】(1)氮气(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

18.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作用,对实验产生

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揭去

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