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考点串讲)-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_第1页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考点串讲)-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_第2页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考点串讲)-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_第3页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考点串讲)-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_第4页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考点串讲)-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期中大串讲

(选择性必修一: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目录CONTENT单元导言知识体系知识梳理题型觉醒23415牛刀小试单元导言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热考法认识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新风向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

热考法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前瞻考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新风向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形成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但也有许多政权分裂的时期,周边还存在诸多国家,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理,在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西方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促进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国家主权意识加强,在国与国的交往中促进了国际法的产生发展。当代中国的民族关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以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为特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当代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广泛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取得了巨大成就。知识体系朝代中央机构民族关系边疆政策(管理)商周中央:中央机构:①商朝:“宾客”;②西周“小行人”春秋战国华夏认同秦典客、典属国汉大鸿胪设机构(设“河西四郡”;设西域都护府;设护乌桓校尉)屯戍政策魏晋五胡内迁;汉化汉人南迁加快江南开发隋礼部鸿胪寺周边民族归附;封谯国夫人郡县制(豪酋大姓);三次派人抵达流求唐礼部鸿胪寺设大都护府、都督府、羁摩州等;形成前所未有的大交融“天可汗”;和亲、会盟;册封;一、中国历代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知识梳理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春秋:产生华夏认同;战国:戎蛮夷狄融入华夏族,华夏族更稳定广泛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在大统一下大交融大发展和亲政策;北击匈奴;朝代中央机构民族关系边疆政策(管理)宋礼部、鸿胪寺元设机构(北庭都元帅府)、行省明礼部鸿胪寺提督四馆修长城,设“九边”;贸易;清理藩院满蒙联姻;军事斗争;册封;设置机构一、中国历代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知识梳理辽、西夏、金、大理与宋长期并立,吸收中原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从未中断政权并立,但交往交流交融并未中断①西北:联姻、平叛、土尔扈特回归;②青藏:册封、设西宁办事大臣及驻藏办事大臣;③西南沿袭土司制,后“改土归流”;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时期,多民族格局渐趋稳定宣政院行汉法;民族差别对待;东北设都司、卫、所;西北设卫;西南设土司;敕封(敇封西藏僧俗领袖)征发赋役(皆赋役之),与内地一体化趋势;(1)为什么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①版图明显开拓;②边疆有效统治(因地制宜,保证局势稳定)(2)清朝边疆民族管理的特点:①恩威并施、剿抚并用;②因地制宜、因俗而治;③优待上层、稳定局势;④设置机构(理藩院)、颁行法律。(3)清朝边疆民族管理的意义:

①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②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行政管辖,加强中央集权。③促进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④推动边疆地区的发展。⑤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知识拓展】清朝时期的民族关系知识梳理一、中国历代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看图说史】根据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画出中国的疆域范围。趋势:中国“疆域”逐步扩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发展,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渐趋稳定知识梳理指出我国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的方式和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知识梳理(导言)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①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横向);②中央对边境管理渐趋加强(纵向);③具有历史继承性,在继承中创新;④治理方式多样性;⑤经济文化交流交融持续不断;⑥注重维护中央权威。

民族交融是指民族关系发展中的一个自然状态,它意味各民族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在交往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接近、相互认同的过程,就是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也是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形态的认同。中国古代历史上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出现过哪几次高潮?第一次: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华夏族在战争中与其他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促进民族交融,形成华夏认同观念。第二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推行汉法,推进民族交融;蜀国坚持搞好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吴国汉族和山越族共同生产,开发江南;民族大交融趋势出现。第三次: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在加速自身封建化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特别是元的统一,使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并且出现了新的民族——回族。春秋与战国前770—前221

魏晋与南北朝220—589

五代辽宋夏金907—1279

相互吸收、互相促进——统一潮流下的民族交融知识梳理民族交融作用:①民族:促进了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②国家:同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③边疆:开发了边疆地区,推动了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朝代表现先秦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以中原为核心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交往交流。海陆丝绸之路、甘英出使大秦;光武帝赐倭国国王金印。陆路:与西域商路畅通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造纸术外传阿拉伯地区海路交通活跃:常骏出航到赤土国;日本派遣唐使。陆路交通阻隔,海路发达;泉州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通往欧洲的海陆道路通畅;马可·波罗来华,著《马可·波罗行纪》。郑和下西洋、海禁1689《尼布楚条约》、马戛尔尼使团来华、闭关自守。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与外部世界交往扩大对外关系空前发展从海路发达到海陆畅通对外关系逐渐转型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知识梳理汉代丝绸之路的影响:(1)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2)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3)对今天中国的影响:一带一路。香料各种宗教珠宝皮货药材金、银、漆器丝绸瓷器茶叶结合所学总结汉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汉朝外交特点(1)中外交往水陆并举。(2)与亚洲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等地区的国家交流频繁,对东方文化影响大,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3)中国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开始传入欧洲。【拓展提升】交流互通: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知识梳理

材料

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往的“遣唐使”

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祆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日本“大化改新”◎长安城◎日本·平城京唐朝外交特点(1)范围广、领域全,同亚洲国家的交往最为密切,唐朝是亚洲文化的中心。(2)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往来、留学生、技术交流、贸易交流、宗教往来、艺术交流等多种形式。(3)影响巨大,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形成了中华文化圈,是当时世界上的文明中心。知识梳理①传统的对外关系达到鼎盛,如郑和下西洋。②出现华侨潮,促进南洋的开发。③自16世纪起,日本和欧洲殖民者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④中国开始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科学知识(西学东渐)。⑤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同时出现罪恶的鸦片贸易。⑥明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中外交往。合作探究:根据上述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归纳明清时期外交特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利玛窦与徐光启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知识梳理由开放走向封闭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路线由以陆路为主转向以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以海路为主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丝织品传到西方,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等地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高产农作物。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汉朝开辟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发达。【归纳整合】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知识梳理民族国家: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独立政治实体,指由单一民族或多民族组成的,主权独立,有确定的领土疆域,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国民的文化认同等的国家形态。核心概念经济:统一国内市场政治:国家主权独立民族国家形成条件文化:共同语言、文化疆域:确定的共同疆域为什么西欧中世纪没有民族国家?政治:封君封臣制度导致了分裂割据;经济:封建庄园制,自给自足;

思想:基督教世界掩盖了国家观念和民族特性政治疆域经济文化知识梳理第12课

近代西方民主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知识梳理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1.背景经济政治民族认同思想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和教会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和世俗王权加强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①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传播了民主观念,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②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③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16-19世纪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近代民族国家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民族主义作为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和精神武器,是一面革命的旗帜,具有很大历史进步性。……

但是民族主义本身却带有不可克服的狭隘性和排他性,使他的“视野”无法跃出本民族(利益)的范围,往往把本民族的利益和文化建立在践踏其他民族利益和文化的基础之上;同时民族主义还具有潜在的、强烈的扩张性,一旦国家间有矛盾,民族主义便会膨胀为民族主义,如泛日耳曼主义、泛斯拉夫主义等。帝国主义(包括殖民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军国主义等,一定程度上是其衍生物。

正因如此,“当西欧民族国家建立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为一种带有侵略性的殖民侵略和扩张的学说。”民族主义逐渐蜕变为欧美列强对外扩张、争夺霸权的理论根据和精神动力。——摘编自赵文亮《民族主义与20世纪的战争》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凝聚了民众,有利于民族独立和社会治理,促进了西方国家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另一方面也为统治者绑架民众的意志,走向民族沙文主义,加剧对外侵略和扩张准备了条件。知识梳理主权在君主权在民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加强王权宗教改革专制王权国家民族主权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革命【拓展提升】近代东西方民族主义的比较比较方面欧洲中国背景资本主义扩展性下的主动选择民族生存面临危机下的被动应对觉醒方式由民主精神唤起公民意识、反对封建割据和专制与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处于同一过程政治诉求革命时期,西欧民族主义的政治诉求是以民主的代议制代替君主专制,当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后,对外扩张,谋求民族最大利益建立统一、独立的民族国家、通过自立自强来维护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特点具有扩张性,强调经济利益与民主、自由具有自卫倾向,强调集体利益、意志和目标;文化民族主义占据东方民族主义的中心,是经济民族主义和政治民族主义的基础知识梳理史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演变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来源、演变及其他》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认识。从材料中提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阶段特征清末民初一、反对国外民族压迫和反对国内民族压迫二、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五四时期一、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二、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相结合抗战时期一、重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弘扬二、国内各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集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抗战局面。知识梳理论题: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清末民初,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近代民族主义的主题是推翻清朝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发动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五四时期,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统治黑暗,在十月革命、中国工人阶级力量壮大等影响下,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近代民族主义将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抗战时期,日本大举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发掘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成为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抵抗日本侵略的重要手段。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中国近代民族主义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知识梳理渊源古罗马自然法精神的历史渊源;政治民族国家形成后,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经济地理大发现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与交往;

自大航海时代起,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各国之间的交往日渐频繁。随着这种国与国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无论是政府间的往来还是民间的跨境贸易往来,以及对跨境流动的自然人的管理,都开始成为各国重点关注的领域。——谢浩然《再论国际法的起源和发展》1.背景:格劳秀斯提出国家主权学说,奠定国际法的基础。理论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知识梳理国际法的形成、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外交制度建立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不再满足仅仅派遣临时使者与他国保持联系,而是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维也纳体系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维也纳体系。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进一步发展各国之间还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在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2.发展历程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知识梳理《战争与和平法》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648年交战各方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产生。该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特征: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

意义: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法的形成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一战后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间行为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并恪遵条约上之一切义务。——《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6月28日列入《凡尔赛条约》1917年十月革命《和平法令》1919年1928年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非战公约》1920年国际联盟成立“全体一致”原则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等奥兰多、劳合·乔治、克里孟梭、威尔逊2.发展历程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知识梳理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规定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之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二战后,国际法范围和内涵日益广泛、深入

联合国之宗旨为: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联合国宪章》第一章1945.2雅尔塔会议1945.6《联合国宪章》“大国一致”原则1945.10联合国成立1946年国际法院海牙国际法庭董必武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2.发展历程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知识梳理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归纳整合】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国际联盟联合国建立基础一战后,战胜国欲制裁战败国,帝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一战的产物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②二战后共产主义发展,社会主义阵营形成,③亚非拉美等第三世界崛起,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组织方式排除苏俄,帝国主义英、法操纵具有广泛性,容纳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亚非第三世界国家。原则全体一致原则大国一致原则作用①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②反共、反民族独立,干涉革命③一直为大国操纵,无视弱小民族利益①联合国较之国际联盟更具有普遍性、权威性。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更有效,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②将两种社会制度都纳入国际体系③20世纪70年代后第三世界开始发挥作用。共同点①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②都反映了战后世界要求和平的共同愿望。③都是普遍性的国际组织。④都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都曾为大国所控制或操纵。⑤宗旨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知识梳理①现实原因: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②历史原因:就中国少数族遭受压迫歧视,经济相对落后③重要性: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各民族命运④中共探索出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优势意义:(1)维护保障国家集中统一(2)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3)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⑷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1941《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共同纲领》194919661978《民族区域自治法》19841947内蒙古自治区1954五四宪法基本制度“三个离不开”1990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基本政治制度之一19972012增进五个认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1958宁夏回族\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1965坚持两个共同2017确立发展完善破坏探索十一届三中恢复落实政策十八大十九大2012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知识梳理实行原因【归纳整合】民族区域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角度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不同点解决问题民族问题港澳台问题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实行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港澳台历史作用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利于实现祖国统一自治程度部分自治权高度自治权相同点①都是中央政府统一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划;②都有一定的自治权;③都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知识梳理1949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70年代打开外交新局面1978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外交2012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平合作共赢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知识梳理1.(1949-50年代中期):美苏‘冷战’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边倒”(意识形态)到“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国家利益)主要内容:三大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始步入国际舞台知识梳理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特点:平等性;结盟性;革命性1954年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特点:包容性;开放性;创新性。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2.(20世纪50年代中-70年代末):国内外环境变化下的灵活外交◆两个“拳头”出击(既反苏又反美)(革命外交)“一条线、一大片”(革命外交到务实外交)知识梳理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反对苏联和美国霸权主义、发展与亚非拉国家关系;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与1979年建交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打开外交新局面(打破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1.(改革开放后):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开展全方位外交知识梳理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①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重大调整。②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89年,中苏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2)世纪之交: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成为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3)21世纪:①积极致力于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②把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③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④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2.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知识梳理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外交政策:“亲、诚、惠、容”;人类命运共同体;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2.外交成就:①与发达国家: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②与周边国家:“亲、诚、惠、容”理念“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③与非洲国家:提出“真、实、亲、诚”理念④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一带一路”建设⑤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深度思考】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领导人的智慧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国际形势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主题自拟论题类内涵阐释①在深刻解读材料信息、题目情境的基础上,运用知识,得出理性认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②论题的提炼和拟定,都需要运用思维对信息进行深刻的解读、联想,进而形成自己的历史感悟,自我构建观点题型觉醒“自拟观点”开放类题主题自拟论题类类型及问题呈现形式题型分类(1)开放型自拟论题类型: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阐述(2)限定性自拟论题类型:提取……信息,围绕…自拟论题,并…阐述设问类型(1)“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2)“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3)“围绕……自行拟定论题,并对论题进行阐述”。题型觉醒“自拟观点”开放类题第一步:分析设问

第二步:拟定论题第三步:阐述论题挖掘材料,拟定论题,须形成判断句式(采用“主+谓+宾”结构)如“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中国近代化”等等,这些可以算是主题,不是观点,不能成为小论文的题目建议:先找准材料主题,然后在材料主题前面加上原因,或者在主题后面加上影响,形成“原因+主题”或“主题+影响”的格式。对论题与论据间的逻辑因果关系进行历史解释——如何史论结合:【史实+原因+影响】需注意:①选用的史实论据与论题必须构成逻辑因果关系;②重史实轻论证,切忌无史实依据的空发议论;③阐述过程务必言简意赅,切忌过度解释第四步:总结升华一般上升到理论层次、史学层次、本质层面、家国情怀、对今天的借鉴意义或现实意义等解读题干,判别题目类型(如根据设问“拟定……”的特征,判断题目为自拟论题类开放探究题)题型觉醒“自拟观点”开放类题

注意答案的格式要规范①组织答案要表述成文,最好是三段式,组织答案不要序号化,每段开头不要顶格,要空两格②注意字数限制,一般要写到10-12行语言要精练,切中要点;③论证过程应有“历史味”用学科语言,做到言必有据【温馨提醒】【典例】(2024·安徽高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田子茂出生于山西忻州一普通农家,幼“颍异于群儿”“稍长则便能武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先为保甲体制下的保丁,后赴京应试,“天子临轩试之,中第一”,得以“补三班差使”。哲宗绍圣二年(1095)前后,先后担任泾源路第四将队将、鄌延路经略司准备差使等职。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因受改革派吕惠卿之案牵连,一度入狱,后无罪释放,被任命为“绥德军暖泉寒主”。徽宗崇宁四年(1105),在宋军收复银州(今陕西榆林南)战事中立有军功。徽宗政和四年(1114)去世,享年56岁。田子茂的生平是宋代某些历史场景的再现。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题型觉醒【答案】(12分)【示例】从田子茂的个人生平看北宋制度。首先,宋朝大力发展科举,积极提倡文治。田子茂出生于一普通农家仍能赴京应试,充分反映了宋朝科举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科举向全社会开放的史实,形成“取士不问家世”。其次,宋朝崇文抑武。田子茂“稍长则便能武事”,但他依然选择赴京应试,这说明科举才是正途。后来科举“中第一”,以一文官的身份担任武将职位,这反映出的政府的崇文抑武政策和观念。1105年,田子茂在宋军与西夏作战并立有军功,这反映了北宋时期多民族政权并列,民族政权之间有争战,从“收复”一词中可以看出西夏主动出兵,北宋深受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边防压力较大。田子茂的生平再现了北宋的某些历史场景,今天,我们能从他的生平事迹来研究北宋历史,以小人物定格大历史。

1.(2023·河北·高考真题)吐鲁番交河故城粟特人(中亚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康氏家族墓地,出土了唐龙朔二年(662)康延愿墓志。志文载其家世曰:“其先出自中华,迁播届于交河之郡也。”这可用于证明(

)A.人口流动促进了边疆开发 B.世族郡望观念影响广泛C.华夏文化认同观念的演进 D.各族同源共祖观念流行【答案】C【详解】据材料“粟特人(中亚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其先出自中华”并结合所学可知,居于吐鲁番交河故城粟特人的康氏家族,在墓志铭中强调其家世源于中华,体现了中华文化强大的吸引力,可以用于证明华夏文化认同观念的演进,C项正确;牛刀小试2.(24-25高三上·重庆·阶段练习)东汉摩崖石刻《尊楗阁碑》载,光武帝时期,蜀郡太守何君在汉夷交界的青衣县(今雅安芦山)主持修筑了尊楗阁栈道,使其成为连通成都平原与云贵地区的西南夷道上的重要一环。此后,蛮夷首领白狼王便经此道亲至洛阳奉贡,并向汉廷献上《慕德歌》。据此可推知,尊楗阁栈道的修建(

)A.实现了中央对西南边地的有效控御 B.促进了东汉王朝茶马贸易发展C.使汉王朝的政治威怀深入西南边地 D.消除了边地与中原的文化差异【答案】C【详解】蜀郡太守修筑尊楗阁栈道后,蛮夷首领白狼王经此道亲至洛阳奉贡并献上《慕德歌》。这表明通过栈道的修建,加强了西南边地与中原王朝的联系,使得汉王朝的政治影响力能够深入西南边地,让边地的蛮夷首领感受到汉王朝的强大并前来朝贡,体现了汉王朝的政治威怀深入西南边地,C项正确;牛刀小试3.(2024·江西·高考真题)普法战争后,法国体操协会数量由1873年的9个增加到了1899年的809个,地方体操协会的名称有哨兵、尚武、传令兵、先锋等,在体操运动中开始编排集体演唱来推动活动进展。这表明法国的体操运动(

)A.采取了军事管理方式 B.体现了爱国主义色彩C.普及了公平竞争意识 D.推动了国防力量提升【答案】B【详解】根据“地方体操协会的名称有哨兵、尚武、传令兵、先锋等,在体操运动中开始编排集体演唱来推动活动进展。”可以看出,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民族危机严重,激起了法国民众的爱国热情,希望通过开展体操运动,增强体质,提升民族的拼搏精神,因此体现出爱国主义色彩,B项正确;牛刀小试4.(2024·江苏·高考真题)维也纳会议期间,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不惜糜费巨资,让两百多个参会代表终日沉溺于舞会、观剧、狩猎和游览中。时人讽刺“会议不是在进行而是在跳舞”,但少数几个强国的代表却经常缺席这些活动。这可以用来说明(

)A.奥地利尊崇近代外交礼仪 B.全体一致的集体安全体制建立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