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安全防护策略与指南TOC\o"1-2"\h\u10649第1章网络安全基础 4143061.1网络安全概述 4290521.2常见网络安全威胁 484421.3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58334第2章网络安全策略制定 5201882.1网络安全策略框架 5305272.1.1策略目标 5299202.1.2策略范围 596142.1.3策略层次 5115252.1.4策略内容 6183182.1.5策略关联 6114812.2安全策略制定原则 6182302.2.1合规性原则 678252.2.2实用性原则 6219162.2.3动态调整原则 6101982.2.4权衡原则 6325152.2.5共享原则 6133402.3安全策略的编写与更新 6144392.3.1安全策略编写 616512.3.2安全策略更新 731346第3章网络边界安全 7305253.1防火墙配置与管理 7237983.1.1防火墙概述 792583.1.2防火墙类型 7326133.1.3防火墙配置方法 7198073.1.4防火墙管理策略 7117433.2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 8124863.2.1入侵检测系统(IDS) 8286173.2.2入侵防御系统(IPS) 8319483.2.3IDS/IPS部署策略 8215173.2.4IDS/IPS管理策略 8322823.3虚拟专用网络(VPN) 8124063.3.1VPN概述 820593.3.2VPN技术 8298883.3.3VPN部署策略 9220023.3.4VPN管理策略 930550第4章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 9213564.1访问控制策略 943094.1.1访问控制的基本概念 9277224.1.2访问控制策略的分类 9176104.1.3访问控制策略的实施 9186574.2身份认证技术 10269524.2.1身份认证的基本概念 10168304.2.2身份认证技术的应用 1031454.3权限管理与实践 10281754.3.1权限管理的基本概念 1033194.3.2权限管理方法 1126264.3.3权限管理实践 1120555第5章网络设备安全 1183575.1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 11296095.1.1基本安全配置 11276675.1.2高级安全配置 12136695.2设备加固与安全审计 12278855.2.1设备加固 12190225.2.2安全审计 12109905.3网络设备监控与管理 12206615.3.1流量监控 12129615.3.2设备管理 1221641第6章操作系统与软件安全 1349916.1操作系统安全基线 13136966.1.1安全配置 1330716.1.2安全审计 1318996.1.3安全防护 13151326.2软件安全开发与测试 1415626.2.1安全开发原则 14110396.2.2安全测试 14167706.3漏洞分析与补丁管理 14265476.3.1漏洞分析 1430786.3.2补丁管理 148581第7章数据安全与保护 15174267.1数据加密技术 15133137.1.1对称加密 1570077.1.2非对称加密 15179077.1.3混合加密 15208987.2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 15174137.2.1备份类型 15177827.2.2备份介质 15113927.2.3备份策略 1655627.2.4恢复策略 1676057.3数据泄露防护(DLP) 1678697.3.1数据识别 16258387.3.2访问控制 16148287.3.3加密传输 16312157.3.4行为监控 167140第8章应用安全 16294978.1网络应用安全风险分析 16194738.1.1应用层漏洞 1786268.1.2第三方组件风险 17190098.1.3数据泄露风险 17139328.2应用层防护技术 17229978.2.1输入验证 17111508.2.2输出编码 17264858.2.3访问控制 17127288.2.4安全传输 17259748.2.5安全配置 17116098.3安全开发框架与最佳实践 1872458.3.1安全开发框架 18275918.3.2安全编码规范 1860888.3.3安全测试 18138608.3.4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18242948.3.5持续监控与响应 1822606第9章移动与物联网安全 18213739.1移动设备安全管理 1893259.1.1安全策略制定 18164059.1.2移动设备管理(MDM) 18327389.1.3移动应用管理(MAM) 1834919.1.4移动内容管理(MCM) 19114159.2物联网安全挑战与策略 19102459.2.1物联网安全挑战 19230529.2.2物联网安全策略 1939509.2.3设备固件安全 1991119.3移动与物联网安全防护技术 19179549.3.1安全协议与标准 1934879.3.2安全防护技术 1913369.3.3智能防护技术 19250719.3.4安全运维管理 2014390第10章安全运维与应急响应 20288910.1安全运维管理体系 203245410.1.1管理体系概述 202121610.1.2组织架构与职责 201147410.1.3安全运维流程 201392910.1.4安全运维工具与平台 201761310.2安全事件监测与报警 2098710.2.1安全事件监测 20126410.2.2报警机制与处理流程 20412810.2.3安全事件分析与报告 201016410.3应急响应流程与操作指南 211849010.3.1应急响应组织架构 211455010.3.2应急响应流程 21631510.3.3常见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操作指南 211116410.3.4应急响应工具与资源 211770910.3.5应急响应演练与改进 21第1章网络安全基础1.1网络安全概述网络安全是指在网络环境下,采取各种安全措施,保护网络系统、网络设备、网络数据等免受非法侵入、非法操作、非法泄露等安全风险,保证网络正常运行,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民权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生活带来诸多挑战。为此,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保障网络空间安全已成为当务之急。1.2常见网络安全威胁网络安全威胁种类繁多,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1)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一种恶意程序,能够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修改、删除或复制计算机上的文件,对计算机系统造成损害。(2)木马:木马是一种隐藏在合法软件中的恶意程序,通过潜入用户计算机,为攻击者提供远程控制权限,从而窃取用户敏感信息或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3)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指攻击者通过伪造邮件、网站等手段,诱导用户泄露个人信息,如账号、密码等,以达到欺诈目的。(4)拒绝服务攻击(DoS):拒绝服务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发送大量无效请求,占用网络资源和服务器带宽,导致正常用户无法访问网络服务。(5)跨站脚本攻击(XSS):跨站脚本攻击是指攻击者在用户浏览的网站上插入恶意脚本,当用户浏览该网站时,恶意脚本在用户浏览器上执行,从而窃取用户信息或实施其他攻击。(6)SQL注入:SQL注入是指攻击者通过在输入数据中插入恶意的SQL命令,破坏数据库的正常运行,窃取或篡改数据。1.3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威胁,构建一个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安全:保障网络设备、服务器等硬件设施免受破坏、盗窃等物理性威胁。(2)边界安全:通过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等设备,对进出网络的数据进行监控和过滤,防止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3)主机安全:对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进行安全加固,及时更新补丁,防止恶意程序入侵。(4)数据安全: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手段,保护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5)网络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安全培训和监督检查。(6)应急响应:建立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快速处置,降低安全风险。通过以上措施,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为网络空间安全提供坚实保障。第2章网络安全策略制定2.1网络安全策略框架网络安全策略框架是企业或组织制定网络安全策略的基础,它涵盖了网络安全策略的各个方面,为策略的制定、实施和监督提供指导。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网络安全策略框架:2.1.1策略目标明确网络安全策略的目标,保证网络资源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降低安全风险,保障企业或组织的正常业务开展。2.1.2策略范围界定网络安全策略的适用范围,包括网络设备、信息系统、人员等要素。2.1.3策略层次将网络安全策略分为战略层、战术层和操作层,以实现层次分明、相互支撑的网络安全策略体系。2.1.4策略内容涵盖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人员安全等各个方面。2.1.5策略关联明确网络安全策略与其他相关策略(如信息安全管理策略、业务连续性管理策略等)的关系,保证策略的一致性和协同性。2.2安全策略制定原则为保证网络安全策略的有效性,制定安全策略时应遵循以下原则:2.2.1合规性原则遵循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相关政策要求,保证安全策略的合规性。2.2.2实用性原则根据企业或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策略,避免空泛和过于严格的要求。2.2.3动态调整原则网络安全威胁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安全策略,保证其始终具有针对性。2.2.4权衡原则在制定安全策略时,权衡安全与业务需求,保证安全策略既能防范风险,又不会过度影响业务运行。2.2.5共享原则鼓励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层次之间共享安全信息,提高整体安全意识。2.3安全策略的编写与更新2.3.1安全策略编写在编写安全策略时,应采用清晰、简洁、易于理解的语言,明确策略要求和措施。具体内容包括:(1)策略简洁明了地表述策略主题。(2)策略背景:介绍制定该策略的原因和背景。(3)策略目标:明确策略要实现的具体目标。(4)策略范围:界定策略适用的范围和对象。(5)策略内容:详细阐述策略要求和措施。(6)责任主体: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安全策略实施中的职责。(7)实施与监督:描述策略的实施流程和监督机制。2.3.2安全策略更新(1)定期评估:定期对现有安全策略进行评估,分析其有效性。(2)及时更新:根据评估结果,对安全策略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环境。(3)通知与培训:将更新后的安全策略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并进行培训,保证策略得到有效执行。(4)记录与归档:对安全策略的修订和更新进行记录和归档,以便查阅和追溯。第3章网络边界安全3.1防火墙配置与管理3.1.1防火墙概述防火墙作为网络边界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其作用。它通过对数据包进行检查,过滤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保证内部网络安全。本节将介绍防火墙的类型、工作原理及配置方法。3.1.2防火墙类型(1)包过滤防火墙(2)应用层防火墙(3)状态检测防火墙(4)分布式防火墙3.1.3防火墙配置方法(1)规则设置(2)端口映射(3)网络地址转换(NAT)(4)VPN配置(5)日志审计3.1.4防火墙管理策略(1)定期更新防火墙规则(2)监控防火墙状态和日志(3)对防火墙进行安全评估(4)实施防火墙故障恢复措施3.2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3.2.1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检测系统(IDS)通过分析网络流量和系统日志,检测潜在的恶意行为。本节将介绍IDS的工作原理、分类及部署方法。3.2.2入侵防御系统(IPS)入侵防御系统(IPS)在检测到恶意行为时,可以自动采取措施进行阻止。本节将介绍IPS的原理、分类及其与IDS的区别。3.2.3IDS/IPS部署策略(1)网络入侵检测与防御(2)主机入侵检测与防御(3)分布式入侵检测与防御(4)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的联动3.2.4IDS/IPS管理策略(1)规则库维护(2)事件分析与响应(3)功能监控与优化(4)日志管理与审计3.3虚拟专用网络(VPN)3.3.1VPN概述虚拟专用网络(VPN)通过加密技术在公共网络上建立安全的通信隧道,实现远程访问和数据传输。本节将介绍VPN的原理、类型及应用场景。3.3.2VPN技术(1)加密算法(2)身份验证协议(3)隧道协议(4)VPN网关3.3.3VPN部署策略(1)远程访问VPN(2)站点到站点VPN(3)SSLVPN(4)VPN与其他安全设备的协同3.3.4VPN管理策略(1)VPN用户管理(2)VPN设备维护(3)VPN功能监控(4)VPN安全审计(5)VPN故障排查与恢复通过本章对网络边界安全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防火墙、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以及虚拟专用网络(VPN)在网络安全防护中的重要作用。合理配置和管理这些设备,可以有效提高网络的安全性,降低安全风险。第4章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4.1访问控制策略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护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保证授权用户才能访问受保护的资源。本章首先介绍访问控制策略的相关概念、分类及实施方法。4.1.1访问控制的基本概念访问控制是对用户、设备或系统访问资源的权限进行控制的过程。其主要目标包括:防止未授权访问、保护数据完整性、保障合法用户权益等。4.1.2访问控制策略的分类访问控制策略通常分为以下几类:(1)自主访问控制(DAC)(2)强制访问控制(MAC)(3)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4)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4.1.3访问控制策略的实施访问控制策略的实施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访问控制需求(2)设计访问控制策略(3)配置访问控制设备(4)实施访问控制策略(5)监控与审计4.2身份认证技术身份认证是网络安全防护的另一个关键环节,用于验证用户或设备的身份。本节将介绍身份认证的相关技术及其应用。4.2.1身份认证的基本概念身份认证是验证一个实体的身份是否与其所声称的身份一致的过程。身份认证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密码认证(2)生理特征认证(3)智能卡认证(4)数字证书认证4.2.2身份认证技术的应用身份认证技术在网络安全防护中的应用包括:(1)用户登录认证(2)设备接入认证(3)数据加密传输(4)交易签名验证4.3权限管理与实践权限管理是对用户或角色在系统中可执行的操作和可访问的资源进行控制的过程。本节将探讨权限管理的相关概念、方法及实践。4.3.1权限管理的基本概念权限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权限定义:定义系统中各种资源的访问权限(2)权限分配:将权限分配给用户或角色(3)权限控制:实施权限策略,防止未授权访问(4)权限审计:对权限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和审计4.3.2权限管理方法权限管理方法包括:(1)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2)基于属性的权限管理(3)基于策略的权限管理4.3.3权限管理实践权限管理实践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权限需求(2)设计权限模型(3)配置权限策略(4)实施权限控制(5)权限审计与调整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在网络安全防护中的重要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企业或组织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和技术,保证网络资源的安全。第5章网络设备安全5.1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5.1.1基本安全配置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是保障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以下基本安全配置措施应得到充分重视:(1)更改默认密码:新购买的设备应立即更改默认密码,避免使用弱口令,保证密码的复杂度。(2)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关闭网络设备上不必要的端口、服务和协议,减少潜在攻击面。(3)配置访问控制:对网络设备的访问进行严格的控制,包括源地址限制、身份验证和权限设置。(4)启用加密协议:使用SSH、等加密协议,保证管理信息的传输安全。5.1.2高级安全配置在基本安全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以下高级安全配置措施:(1)配置防火墙:合理设置防火墙规则,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2)入侵检测与防护系统:部署入侵检测与防护系统,实时监控网络设备的异常行为。(3)安全策略:制定并实施安全策略,包括访问控制、流量过滤、安全日志等。(4)定期更新设备固件:及时更新网络设备固件,修补安全漏洞。5.2设备加固与安全审计5.2.1设备加固(1)物理安全:保证网络设备放置在安全的环境中,防止未授权的物理访问。(2)系统安全:安装安全补丁,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强化系统安全。(3)配置安全:优化配置文件,删除默认配置和废弃配置,保证配置文件的完整性。(4)网络隔离:通过划分虚拟局域网(VLAN)和实施网络隔离,降低安全风险。5.2.2安全审计(1)制定审计策略:明确审计目标、范围和周期,保证审计的有效性。(2)实施审计: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审计,查找潜在的安全隐患。(3)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分析审计结果,提出改进措施。(4)跟踪整改:针对审计发觉的问题,制定整改计划并跟踪落实。5.3网络设备监控与管理5.3.1流量监控(1)实时监控:对网络设备上的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流量及时处理。(2)流量分析:分析网络流量,掌握网络使用情况,预防网络攻击。(3)流量控制:合理分配网络资源,防止网络拥塞,提高网络功能。5.3.2设备管理(1)统一管理:采用统一的管理平台,对网络设备进行集中管理。(2)日志管理:启用并分析网络设备日志,了解设备运行状况,发觉安全隐患。(3)功能管理:监控网络设备功能,保证设备稳定运行,提高网络可靠性。(4)故障管理:建立健全故障响应机制,快速定位并解决网络设备故障。第6章操作系统与软件安全6.1操作系统安全基线6.1.1安全配置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是保障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为了保证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应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最小化安装:仅安装必要的组件和服务,减少潜在的攻击面。(2)系统补丁更新:及时安装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的安全补丁,修复已知漏洞。(3)系统账户管理:严格管理操作系统账户,保证每个账户具有唯一的口令,且口令复杂度符合安全要求。(4)权限控制:合理设置文件和目录权限,防止未授权访问和修改。(5)网络安全配置: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降低系统暴露在网络中的风险。6.1.2安全审计操作系统的安全审计功能可以帮助管理员发觉和跟踪安全事件。以下措施有助于提高安全审计的效果:(1)开启审计功能:保证操作系统审计功能已开启,并配置合适的审计规则。(2)审计日志分析:定期分析审计日志,发觉异常行为和安全事件。(3)审计策略调整: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审计策略,保证关键操作和敏感信息被记录。6.1.3安全防护操作系统的安全防护包括病毒防护、入侵检测和防火墙等功能。以下措施有助于提高操作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1)安装病毒防护软件:选择合适的病毒防护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防止恶意软件感染。(2)配置入侵检测系统:开启入侵检测功能,及时发觉并阻止恶意攻击。(3)防火墙策略:合理配置防火墙策略,限制不必要的网络访问。6.2软件安全开发与测试6.2.1安全开发原则软件安全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需求分析:在软件开发初期,明确安全需求,保证安全功能得到充分考虑。(2)安全编码规范:制定安全编码规范,提高代码的安全性。(3)安全设计:采用安全的设计原则,如最小权限、安全隔离等,降低安全风险。6.2.2安全测试软件安全测试旨在发觉和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以下措施有助于提高软件安全测试的效率:(1)静态代码分析:使用静态代码分析工具,检查代码中的安全漏洞。(2)动态测试:通过模糊测试、渗透测试等方法,模拟实际攻击场景,发觉软件的安全问题。(3)安全自动化测试:引入自动化测试工具,提高安全测试的效率。6.3漏洞分析与补丁管理6.3.1漏洞分析漏洞分析是发觉和评估安全风险的关键环节。以下措施有助于提高漏洞分析的准确性:(1)定期收集漏洞信息:关注国内外安全资讯,及时获取最新的漏洞信息。(2)漏洞评估:根据漏洞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评估漏洞对系统的实际影响。(3)漏洞验证:通过实际测试,验证漏洞的存在和利用难度。6.3.2补丁管理补丁管理是修复已知漏洞、提高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以下措施有助于提高补丁管理的有效性:(1)补丁更新计划:制定合理的补丁更新计划,保证关键系统及时修复漏洞。(2)补丁测试:在正式部署补丁前,进行严格的测试,保证补丁不会对系统稳定性造成影响。(3)补丁跟踪:记录补丁的安装情况,保证所有系统均已安装所需的补丁。第7章数据安全与保护7.1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对数据进行编码转换,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本节将介绍以下几种常见的数据加密技术。7.1.1对称加密对称加密算法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其优点是加密速度快,适用于大量数据的加解密。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有AES、DES、3DES等。7.1.2非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算法使用一对密钥,即公钥和私钥。公钥用于加密数据,私钥用于解密数据。非对称加密算法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但加密速度较慢。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有RSA、ECC等。7.1.3混合加密混合加密算法结合了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优点,提高了加密速度和安全性。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使用非对称加密算法交换对称加密的密钥,然后使用对称加密算法进行数据传输。7.2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是保证数据安全的关键环节,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相关内容。7.2.1备份类型(1)完全备份:备份所有数据。(2)增量备份:仅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或增量备份后发生变化的数据。(3)差异备份: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后发生变化的数据。7.2.2备份介质(1)磁盘:硬盘、固态硬盘等。(2)光盘:CD、DVD等。(3)磁带:LTO、DAT等。7.2.3备份策略(1)定期备份:按照一定时间间隔进行备份。(2)实时备份:实时监测数据变化并进行备份。(3)自动备份:利用备份软件自动执行备份任务。7.2.4恢复策略(1)数据恢复: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使用备份文件进行恢复。(2)灾难恢复:在发生严重故障或灾难时,恢复整个系统。7.3数据泄露防护(DLP)数据泄露防护是保护企业敏感数据不受非法访问、泄露和滥用的重要手段。以下为数据泄露防护的相关措施。7.3.1数据识别(1)敏感数据识别:对敏感数据进行分类和标识。(2)数据标签:为敏感数据添加标签,便于管理和监控。7.3.2访问控制(1)权限管理:根据用户角色和需求设置访问权限。(2)防止越权访问:对非法访问行为进行监控和阻止。7.3.3加密传输(1)数据传输加密:使用SSL、TLS等协议对数据传输进行加密。(2)邮件加密:对内部和外部邮件进行加密处理。7.3.4行为监控(1)用户行为分析:分析用户行为,发觉异常行为。(2)数据泄露预警:对潜在的泄露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有效保护数据安全,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第8章应用安全8.1网络应用安全风险分析网络应用作为企业与个人日常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网络环境的安全。本节将对网络应用所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以便于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8.1.1应用层漏洞网络应用在开发、部署及维护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安全隐患:(1)输入验证不足:未对用户输入进行严格验证,导致恶意代码或特殊字符注入,引发安全漏洞。(2)跨站脚本(XSS):攻击者利用应用未对用户输入进行适当处理,向其他用户发送恶意脚本,窃取用户信息或实施其他攻击。(3)跨站请求伪造(CSRF):攻击者利用用户已登录的会话,诱导用户执行非自愿的操作。(4)安全配置错误:应用服务器、数据库等未遵循安全配置,导致安全漏洞。8.1.2第三方组件风险网络应用在开发过程中,可能使用第三方组件或库。若这些组件存在安全漏洞,将直接影响整个应用的安全性。8.1.3数据泄露风险应用在处理、存储和传输数据时,可能因加密措施不足、敏感数据暴露等,导致数据泄露。8.2应用层防护技术针对网络应用的安全风险,应用层防护技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8.2.1输入验证对用户输入进行严格验证,包括数据类型、长度、格式等,防止恶意输入。8.2.2输出编码对输出数据进行编码处理,防止恶意脚本注入。8.2.3访问控制实施细粒度的访问控制策略,保证用户只能访问其有权访问的资源。8.2.4安全传输使用SSL/TLS等加密协议,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8.2.5安全配置遵循安全配置最佳实践,保证应用服务器、数据库等的安全性。8.3安全开发框架与最佳实践为了提高网络应用的安全性,开发团队应采用安全开发框架,并遵循以下最佳实践。8.3.1安全开发框架采用安全开发框架,如OWASPTop10、SANSTop25等,指导开发过程,提高应用安全性。8.3.2安全编码规范制定并遵循安全编码规范,降低应用层安全漏洞。8.3.3安全测试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引入安全测试,包括静态代码分析、渗透测试等,及时发觉并修复安全漏洞。8.3.4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对开发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风险。8.3.5持续监控与响应建立安全监控机制,实时检测并响应安全事件,降低安全风险。第9章移动与物联网安全9.1移动设备安全管理9.1.1安全策略制定设定移动设备使用规范与标准设备丢失或被盗后的应对措施9.1.2移动设备管理(MDM)MDM系统选型与部署设备注册、配置与管理数据加密与隔离9.1.3移动应用管理(MAM)应用商店安全策略应用安全审核与发布流程应用数据保护9.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医疗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研发合同2篇
- 北京工业大学《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城市学院《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城市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技能实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四年度全国广告代理推广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品牌授权合同的品牌使用权转让与市场表现担保
- 2024版短视频内容创作与分成合同2篇
- 2024年度车位预订协议
- 房地产项目合作简单版合同范本
- 2024年度生物医药研发与生产分包合同2篇
- 输电线路设计知识讲义
- 物料承认管理办法
- 业主委员会成立流程图
- AEFI防范与处置PPT课件
- (完整版)全usedtodo,beusedtodoing,beusedtodo辨析练习(带答案)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便筷子教案三年级上册精品
- 阜阳市肿瘤医院病房大楼建筑智能化设备、材料采购及安装系统工程技术要求
- 意大利汽车零部件企业
- 高级评茶员理论知识
- 食品经营操作流程图112
- 财务报告模版(向股东会、董事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