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同步教学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同步教学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同步教学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同步教学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同步教学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统编版)精讲课系列精品专辑

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考情分析知识坐标知识梳理与探究对点训练本节精练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唯物史观知道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历程,认识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认识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史料实证归纳出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认识赋税制度的演变是与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相关,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认识我国收回关税主权,完善税收制度的意义,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家国情怀让学生从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与收回体会历史责任感、认同爱国主义精神;从个人所得税的制度培养依法纳税的公民意识。二、高考考情分析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24重庆·北魏均田令

广东·两税法的制度缺陷湖北·元前期政府对江南经济较为宽待安徽·明代东南地区役银分摊北京·摊丁入亩浙江·户籍制度2023天津·唐朝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湖南·唐代均田制和税收浙江·白银成为明朝财政和民间交易支付手段20222021广东·元政府征收木棉税湖南·近代中国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西晋至唐的土地所有制发展山东·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湖北·财税体制与国家治理2020三、知识坐标一位农民和一尊鼎

历史瞬间:2006年11月,河北灵寿县农民王三妮精心打磨着他亲手铸造的那尊"告别田赋鼎"。国家免除农业税的政策,给王三妮带来了实惠,也给他带来了铸鼎的冲动。历经一年多时间,他的"告别田赋鼎"面世。"告别田赋鼎"由青铜铸造,通高99厘米,最大直径82厘米,重252千克。鼎腹上部是《告别田赋》铭文,共计560字。文中历述田赋的变迁以及农民生活的变化。鼎腹下部刻四海水纹,高浮雕龙、瑞兽。龙与兽由祥云围绕,寓意国泰民安、社会和谐。

乾坤转,天地变,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向全国农民宣布,从二〇〇六年一月一日起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两千六百年的田赋,并且还让国家反哺农业。这是史无先例的开端,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富强的验证!这真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慈爱之心。亿万农民要歌唱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好。

——节选《告别田赋鼎铭文》四、知识梳理与探究导入新课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赋税是中国古代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是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制征收的。赋税制度是随土地制度变化而变化的。主要包括税和役。

税:以人丁为主的人头税(丁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调);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租);其它杂税。

役:以丁男为主的徭役和兵役等。时期赋役制度的演变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1.根据教材,梳理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时期赋役制度的演变秦汉①赋役包括:田赋、人头税、徭役,田赋税率秦朝极高,汉朝大大降低。②汉朝人头税分口赋和算赋;汉朝征收财产税③徭役:更卒(本郡或县1个月)、正卒(郡国和京城服役2年)、戍卒(边塞屯戍1年)隋废除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征派力役唐前期:租庸调制中期:两税法(780年,分户税和地税,按户等纳钱,按地亩纳粮。)宋袭唐制,行两税法,北宋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元袭唐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南北方。北方:征丁税、地税;南方:征夏税、秋粮。科差:按户之上下征收丝和银两。明①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②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③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清康熙时“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摊丁入亩”(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1.根据教材,梳理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

(1)西周的贡赋制度西周分封制下贡赋制度——诸侯的义务:缴纳贡赋;为王室服役材料1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劳役地租役重于赋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2.先秦时期的赋役制度

(2)春秋战国时期——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等。①含义:“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前594年“初税亩”是指无论公田私田,按田亩实数收税。②影响: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形成;促进了奴隶制生产关系

向封建生产关系转变;是中国古代土地税的开端。问题1:据教材1并结合材料,分析春秋战国时期

的赋税改革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赋役制度具体内容田赋秦朝:税率极高,地产三分之二。汉朝:休养生息、税率降低(十五税一、三十税一)。人头税(口赋、户赋、算赋)秦朝:口赋或户赋,极重。汉朝:口赋(7—14)、算赋(15—56、商人和奴婢加倍)财产税(车船税、算缗、税民资等)。徭役更卒:在本郡或本县,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以及运输粮食等;一个月。正卒: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两年。戍卒:到边塞屯戍;一年。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3.秦汉时期的赋役制度

编户齐民: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对点训练认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苛捐杂税是其衰亡的重要原因;广大农民不堪忍受沉重赋税是导致其进行战争、起义的重要因素;统治者减免租税以缓和社会矛盾,进而出现治世。材料1(秦始皇)收泰半(三分之二)之赋……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

(秦朝)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材料2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东汉)班固:《汉书·景帝纪》问题: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汉朝的赋役制度和秦朝相比有了什么变化?能得到什么认识?朝代赋税制度赋税内容征收标准隋朝

唐前期唐后期两税法按田亩征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以土地、资本为主问题2:根据教材概括隋唐赋税的基本内容租调制人丁人丁(不分男女、年龄区别)以庸(绢布)代(徭)役,推行基础是均田制租庸调制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4.隋唐时期的赋役制度

发展演变:北魏开始;隋朝沿用;唐朝发展为租庸调制经济基础:均田制指导思想:轻徭薄赋材料2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旧唐书.食货志上》租是田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调为户调,是人头税,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庸是纳绢代役。服徭役期间,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以庸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促进农业发展和隋唐的强盛。作用:

由租调制到租庸调制的转变,标志着从劳役地租到实物地租转变,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租调制、租庸调制问题3:据材料2分析租庸调制的实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4.隋唐时期的赋役制度

武则天时期高昌县赵师户残卷

“男赵师,年拾□□□。女小姜,年二十二岁。一十亩卌步已受,一十亩永业,卌步居住园宅应合受田一顷二十一亩,一顷一十亩二百步未受。”

按照唐朝前期均田制的规定,唐朝18岁以上的丁男,每人应授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但赵师一户仅授田10亩永业田及40步作为“居住园宅”,剩余均未授。和平承久人口增加;土地买卖和兼并严重。唐中后期,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难以为继。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人口流亡,租庸调制无法正常实施,国家财政收入锐降。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4.隋唐时期的赋役制度

唐中期:两税法原因: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推行,国家财政收

入减少;为解决财政困难,实行两税法。实行: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内容: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4.隋唐时期的赋役制度

唐中期:两税法财政原则量出制入,中央根据财政支出先做预算,定出总税额,再分配到各地征收。课税主体不区分主户和客户,一律以当时居住地登入户籍,缴纳赋税。商人也要交税。课税标准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纳税期限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积极性:

两税法并未能遏制土地兼并,唐后期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大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赋税现象增多,政府为保证财政又增加捐税,农民负担更重,社会矛盾加剧。局限性:A、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B、两税法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C、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

赋税制度,有利于改变贫富不均的现象。D、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E、两税法以货币为主要征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问题4:据据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的

实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4.隋唐时期的赋役制度

对点训练1.(2023浙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纯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1)根据材料1,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唐代户籍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简析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的原因。(6分)(1)关系:户籍制度是均田制的基础(或均田制以户籍制度为本),户籍制度是

租庸调制实施的依据,均田制是租庸调制的基础。(3分)

原因:土地兼并;均田制、户籍制度破坏、政府财政收入锐减;两税法扩大

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3分,4点答3点即可)朝代赋税制度赋税内容征收标准宋朝元朝明初明后期清朝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4.宋元明清时期的赋役制度

自主学习:据教材,概括宋、元、明、清赋税制度的基本内容。朝代赋税制度赋税内容征收标准宋朝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王安石变法)百姓纳钱政府募人土地财产元朝沿袭租庸调和两税法丁税、地税夏税、秋粮混乱明初夏税、秋粮,江南地区“金花银”米麦实物土地财产明后期一条鞭法赋役合并、一概折银、计亩征银、量出制入以土地为主清朝摊丁入亩康熙“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摊丁入亩”土地【视野拓展】

一条鞭法

赋役征银,推动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和小农与市场的联系。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条鞭法是在清查土地和丁产的基础上实行的,扩大了负担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均赋均役的作用,同时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取消了力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农民获得了较大的自由,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简化了税制,使收入更加稳定可靠,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贪污腐败,中饱私囊。问题5: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一条鞭法的

实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4.宋元明清时期的赋役制度

明代一条鞭法“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规定以康熙五十年全国的丁数为准,此后达到成丁年龄的,不再承担丁役。

清朝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照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盛世滋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

清朝雍正帝时期,全国人口总数开始爆发性增加,并正式突破了“一亿大关”,这都是与实行“摊丁入亩”密不可分的。意义:摊丁入亩废除了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人头税,表明封建国家对人民

的人身控制松弛;避免了隐秘人口现象,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有利于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轻了无地或少地农民的负担,有利

于经济恢复与发展;税制的简化,有利于政府的征收。问题6:分析摊丁入亩的实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4.宋元明清时期的赋役制度

清朝摊丁入亩项目变化简化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直至废除。人丁(人)→田亩(物)(两税法)赋税品种由繁到简,税种减少。从田租、人头税、杂税简化为土地税等;随着商品经济发展,明清时期对商业征收重税。繁→简(两税法)(一条鞭法)商税越来越重要征税方式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转变,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实物→货币(一条鞭法)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不定时→定时(两税法)人身控制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可以纳捐代役,保证了农业生产时间,利于农业发展。服徭役→代役(租庸调制)【思考与总结】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1.(2024浙江)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监察御史朱克简在《题为停造无益之黄册事》中奏称:“臣等细查科臣移送旧造黄册,系崇祯十五年(1642年),竟预造至二十四年,其间户口多寡,皆预定遥度,原非确数。”由此可知

A.清朝因明朝“预造”而停造黄册B.明朝官员为侵吞赋税而虚造黄册

C.明末赋税征收与实际户口数脱节D.明末政治腐败导致户籍制度崩溃2.宋代法律明文规定,(租佃制下)佃农有权选择土地所有者签订租佃契约;签订租佃契约,必须遵循自愿原则;租佃契约履行完毕,是否续约,由契约双方当事人自主决定;地主对客户不得有任何限制,客户起移也无须地主出具凭由;佃户对租佃契约约定以外的其他义务有权拒绝。这反映了宋代A.人身依附关系宽松B.政府实行“不抑兼并”政策C.封建经济发展繁荣D.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对点训练CC二、中国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1.中国关税起源与演变

时间

关税起源与演变西周鸦片战争前后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要求关税自主的主张。国民政府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关税出现前,完全的关税自主权;后,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强化列强的协定关税权,中国失去调整税率的权力,海关大权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先与美国签订《中美关税条约》,后与意大利、英国等国缔结“友好通商条约”或新的关税条约。1930年,日本同意《中日关税协定》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是新中国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1985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1987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①危害国家主权和财政收入;②便利列强对华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不利于民族工商业发展;③客观上推动海关管理近代化,加速自然经济解体;

维护国家主权,促进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自主学习:据教材,梳理中国关税起源与演变。问题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早期关税制度的特点。政治军事功能第一,后延伸出财政功能;属于通过税;国内税和国境税并存;中国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二、中国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2.古代关税的起源——最早出现在西周材料3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以秉公议定则例。——《南京条约》材料4“盖自关税协定制度成立以来,以进口税率之低,外国纷纷以其过剩制品输入我国而莫之能御,因以造成外商垄断之势力。而同时以出口税之不能免除,致应奖励对外贸易之物品,亦不能免税,此出口贸易之不能发达也。”形成不但不能保护国货,反而处处有保护洋货压迫国货之倾向。

——《晚清关税制度的变迁及其影响》1861年-1911年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

赫德曾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达半个世纪之久,代表列强把持我国海关大权,在任内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严格的海关管理制度和现代邮政系统。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开了协定关税的恶例,此后的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强化了西方列强的协定关税权,根据这些条约和片面最惠国待遇规定,中国失去了自主调整税率的权力。不仅如此,中国国境关税的海关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列强手中。问题8: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近代

海关关税权的逐步丧失的危害。危害:便利了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自然经济遭到冲击,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经济的附庸;列强对中国市场形成垄断,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国际地位下降。二、中国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3.近代关税自主权的丧失(1)国民革命时期——国共提出主张……

(2)南京国民政府收回关税主权的努力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

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其两项主要内容之一。国民政府与美国首先签订了《中美关税条约》,随后,又陆续同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或新的关税条约。到1930年,日本也终于同意了《中日关税协议》。

国民政府通过这些“改订新约”的措施,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27二、中国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4.国民政府争取关税主权的斗争

5月4日,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并于当月16日起实施。这标志着一百多年来,中国拥有了第一部独立自主、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关税税则。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国务院据此重新修订发布了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195119851987二、中国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5.新中国成立后关税制度1.起源:1799年,英国开始试行差别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三、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2.民国时期: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所得税条例,未实施;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3.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1980年,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2018年10月1日起,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了5000元。实事求是,与时俱进4.个人所得税的不断发展三、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

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8年修正)5.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意义意义:增加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有助于培养和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三、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问题9: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意义。课堂小结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秦汉:田赋、人头税、徭役隋朝:租调役唐朝:租庸调制、两税法宋朝:募役法元朝:税粮、科差明朝:一条鞭法清朝:摊丁入亩关税:概念、起源、分类、发展完善个人所得税:概念、起源、发展、作用五、本节精练1.(2024浙江)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监察御史朱克简在《题为停造无益之黄册事》中奏称:“臣等细查科臣移送旧造黄册,系崇祯十五年(1642年),竟预造至二十四年,其间户口多寡,皆预定遥度,原非确数。”由此可知A.清朝因明朝“预造”而停造黄册B.明朝官员为侵吞赋税而虚造黄册C.明末赋税征收与实际户口数脱节D.明末政治腐败导致户籍制度崩溃2.(2024广东)两税法依据田地、杂产等资产评定户等,但对杂产种类及其价值没有明确规定。唐文宗时,湖州刺史庾威在所属五县,“自立条制,应田地、奴婢,下及竹、树、鹅、鸭等并估计出税,差军人一千一百五十人散入乡村,检责剩征税钱四千九百余贯”,结果被朝廷以“扰人”罪名贬官。由此可见,两税法A.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B.强化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赋予地方官员加征权D.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AC3.(2024北京)乾隆元年所纂《山东通志·田赋志》:“任之土者谓之赋,任之力者谓之役。今则滋生人丁已免其徭,而原额之丁又编入地亩,是无所谓役也。故以‘田赋’总之。”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地丁合并征收②丁银数额固定③百姓赋役免除④人身束缚加强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2024重庆)北魏均田令规定,奴婢按编户民标准授田,但要求“奴从耕,婢从织”。北齐均田令规定“奴婢限外不课田者皆不输”。隋承齐制,大业元年(605)又规定“除妇人及奴婢、部曲(依附民)之课”。这意味着A.均田制逐渐遭到破坏B.北齐奴婢不再授田C.承担赋役是授田前提D.隋代废除定额租调AC5.(2024湖北)元英宗即位初,中书省奏议:南宋故地纳入版图四十余年来,有田地的纳地税,做买卖的纳商税,此外别无征发,比北方的汉人负担要轻;田多的富户们,有的一年收二三十万石租子,纳的官粮却轻。据此可知,元朝前期A.抑制土地兼并

B.优容江南经济

C.简化赋税名目

D.提高南人地位6.(2023天津)唐朝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情况

右表反映了

A.减轻部分农民的负担

B.保证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