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同步教学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同步教学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同步教学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同步教学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同步教学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统编版)精讲课系列精品专辑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考情分析知识坐标知识梳理与探究对点训练本节精练唯物史观了解历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认识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史料实证了解朝贡制度是中国历代王朝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主要模式,也是中国古代的外交关系体制,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认识到朝贡制度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封建宗法观念在对外关系上的表现,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家国情怀让学生了解中国历代王朝为我国统一以及多民族国家发展作出的贡献。认识古代中国的外交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与传播。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二、高考考情分析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24广东·鲜卑民族习俗依然得到保留和延续安徽·魏晋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互市交易湖南·明朝保留蒙古文化元素2023湖北·唐朝重视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河北·华夏文化认同观念重庆·清朝皇帝与蒙古王公的关系2022湖北·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山东·秦汉相马理论与技术的重视与发展重庆·西汉中期蜀文化逐渐融入到汉文化中海南·西晋时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浙江·元朝的实行土司制度广东·清代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2021【甲】明代卫所浙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2020浙江·康熙帝北巡公元前221年220年581年907年960年1368年1840年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秦朝设典客等;汉朝设大鸿胪等;秦汉修长城,北击匈奴;汉朝屯戍等礼部和鸿胪寺;隋朝与琉球交流、册封冼夫人;唐朝和亲、羁縻州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时战时和;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事务明朝修长城筑九边;清设理藩院、改土归流、设驻藏大臣、册封宗教首领、联姻等丝绸之路、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光武帝赐倭国国王金印隋朝: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常骏出航到赤土国。唐朝:造纸术外传阿拉伯、海路交通活跃、日本遣唐使泉州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元朝马可波罗来华明朝郑和下西洋、海禁。清朝签订《尼布楚条约》马戛尔尼使团来华、闭关锁国、“朝贡”外交民族关系对外交往三、知识坐标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二)魏晋南北朝的民族关系(三)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四)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目录四、知识梳理与探究朝代中央管理机构民族关系史实秦汉三国魏晋隋唐宋元明清朝代中央管理机构民族关系史实秦典客典属国北击匈奴修长城,南抚夷越,设南三郡汉大鸿胪和亲;北击匈奴;设河西四郡,西域都护府,护乌桓校尉;屯戍;三国魏晋少数民族内迁;汉人南迁加快江南开发;民族交融;隋礼部及鸿胪寺周边民族归附;加强对岭南治理(封谯国夫人)﹔郡县制;派人抵琉球唐“天可汗”;和亲;会盟;册封;设机构(都护府、羁縻州)宋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并立;各政权吸收中原制度等元宣政院行汉法;四等人制;宣政院管西藏;澎湖巡检司,管澎湖和琉球;东北、云南设行省明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修长城置“九边”;北部设都司、卫、所;西南设土司;敕封“法王”;贡赐、茶马贸易等清理藩院联姻、平叛、回归、册封;伊犁将军、驻藏大臣;西南“改土归流”(一)据教材梳理古代中国历代王朝的边疆政策与治理措施。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二)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氐乌桓夫余(1)中央: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1.少数民族的分布:2.政策:(2)地方:在两广地区设立南海郡、桂林郡、

象郡等(3)军事:北逐匈奴,修长城,南抚夷、越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众多民族,东北夫余、乌桓,北方匈奴,西北羌、氐,南方夷、越。汉

初对北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和亲政策汉武帝卫青、霍去病三次击匈奴,大胜北击匈奴东汉初匈奴分南北两部,南匈奴内迁汉化匈奴汉化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取胜刻铭燕然山。燕然勒铭2.边疆管理(1)汉匈关系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三)汉朝1.中央:设大鸿胪西北:政策:设管理机构与屯田a.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

敦煌、酒泉、张掖、武威;b.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

作为西域的军政机构;c.推行屯戍政策,设屯田官,

分民屯和军屯。(掌管少数民族地区的沿边屯军将领亦称校尉,如乌桓校尉、西戊校尉、南蛮校尉等。)东北:设护乌桓校尉河西走廊:“河西四郡”西域:西域都护府西北:屯戍政策;设置田官,戍卒屯田(2)行政管辖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三)汉朝2.边疆管理政策:设“护乌桓校尉”问题:结合图片知识,从时空上掌握历史知识。东北:对点训练:先秦时期强调“夷夏有别”,春秋战国时期“尊王攘夷”成为诸侯称霸的重要条件。而《史记》中认为匈奴是黄帝的后裔,与华夏民族共祖,汉武帝时期泰山刻石碑文中“四夷”臣服、万邦来朝是帝王功成业就的重要标志。这一变化可用于说明汉代

A.大一统局面的巩固

B.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著史规范逐渐形成

D.华夏认同观念的强化D问题:结合史料和所学,指出西汉政府在西域实行屯田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影响?(2)影响:抵御匈奴的入侵;有利于边疆的开发;降低了军费开支,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负担;有利于民族交融;有利于巩固边疆统治和国家统一;为历朝治理西域提供借鉴。(1)政策:推行移民戍边;实行军队屯田;采取优惠鼓励政策;设置管理机构。材料1为解决对匈奴作战的粮草供应问题,汉武帝在西域实行屯田制度。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开始招募内地农民戍边屯田,对戍边农民赐予官爵,分给官地、农具、种子等。公元前119年,实行军队屯田,屯田所需土地、农具、种子等各种用品由国家统一发给。此后,军队屯田逐渐成为主要屯垦模式。开始时屯垦多由临时机构管理,到汉元帝后,西域都护成为屯垦总管,下有都尉或校尉、曲侯、屯长等分管各屯垦点。西汉在西域的屯垦不仅为统一西域创造了条件,也成为历代中央王朝治理西域的重要国策。——摘编自李祖德《西汉的屯田》等【知识点】

汉朝——边疆政策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对点训练:下图为中国古代农牧界线变迁图。导致这一变迁的主导因素是

A.政治经济重心转移

B.政府重视经略边疆

C.汉匈经济文化交流

D.少数民族的封建化B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民南迁民族迁徙(四)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交融的时代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东汉以来,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到西晋时,内迁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鲜卑等,他们学习汉族典章制度、频繁接触、通婚杂居。5世纪,北魏统一北方,推行汉法。

南方,三国吴、蜀及东晋、南朝经济开发,进一步加强南迁中原人民与东南、西南地区人民的交融。

这为国家统一和隋唐繁荣奠定了基础。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实行汉化改革汉化政策魏晋南朝南方不断得到开发共同开发材料2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

隋唐中央管理机构:礼部和鸿胪寺管理民族事务礼部:册封礼仪、朝见安排;鸿胪寺:接待礼仪(五)隋朝时期的民族关系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鸿胪寺官员东罗马使节高丽使节东北少数民族使节《礼宾图》北方安北、单于都护府西北安西、北庭都护府东北安东都护府南方安南都护府安南都护府

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统于中央政府。问题:结合图片,从时空上掌握历史知识。对点训练:(2020全国)如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C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六)唐朝的民族管理机构问题: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代羁縻府州制度的理解。【拓展探究】唐朝——羁縻府州制度材料3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异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后来宋代在西南地区设置羁縻州、县,明代在边境部分地区设置羁縻卫所。——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理解:

唐朝国力强盛,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在吸取前代经验与教训基础上唐政府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在承认中央王朝统治的前提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享有较大自主权;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羁縻府州的设立,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稳定边疆社会秩序;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后世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借鉴。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对点训练1.公元4~6世纪进入中国黄河流域的北方少数民族首领在建立政权后,都注重设立学校,传播儒学。如石勒曾立“太学”及“小学”10余所,并亲临大、小学,考诸学生经义;前秦苻坚“广修学官,召郡国学生通一经以上充之,公卿以下子女并遣受业”。这些情况的出现A.体现出北方传统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B.反映了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C.利于促进民族交融和少数民族的封建化D.表明儒学传播缓解了民族矛盾2.美国学者罗威廉《最后的中华帝国》一书中认为,"中国的世界模式”暗示中国是孤立、排外的、无法接纳基于对等主权与相互尊重之上的民族国家体制,且根本上受制于对文化与仪式的要求,而非响应实际的国家利益。这种停滞与僵固的文化不仅存在清代,更包含整个“传统中国”。这一模式A.促进了社会经济繁荣

B.开拓了国家疆土C.体现了闭关锁国政策 D.传播了中华文明CD特点:宋朝先后与辽、西夏、金等长期并立,政权割据。影响:辽、西夏、金、大理等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各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从未中断;促使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问题:观察两幅地图并结合所学,分析宋朝民族关系的特点以及带来的影响。对点训练:宋人的笔记记载了宋神宗对辽和西夏的评价:“二虏(契丹、西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农耕),有行国(游牧),古之夷狄能行而已,今兼中国之所有矣。上比汉唐,最为强盛。”由此可知辽、西夏A.全面模仿实行北宋所有制度

B.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城市国家C.已经统一中国实现了大一统

D.保持民族特色并兼容汉文化C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七)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影响:①辽、西夏、金、大理等政权都吸收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②各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从未中断。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七)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对点训练:(2022海南)种植桑、枣树是唐宋以降施仁政的象征。宋太祖下诏“广植桑枣者”免税,“伐桑枣为薪者”治罪;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金朝也规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即使户籍少的猛安谋克也须拿出十分之一的土地种植桑枣。上述现象说明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

A.疆域拓展

B.民户管理C.文化认同

D.政权认同B东北、云南设行省西藏设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大元帝师统领诸国僧尼中兴释教之印及印文“行汉法”和实行差别对待政策——四等人制台湾——澎湖巡检司材料4吐蕃既服,世祖携喇嘛八思巴而归,即位以后,尊为国师,号为“大宝法王”……其后八思巴返回吐蕃,世祖授以吐蕃统治权,以酬其劳绩,这是以宗教领袖统治吐蕃的开始。——傅乐成《中国通史》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八)元朝的民族关系

边疆管理东北:设都司、卫、所(奴儿干都司)西北:设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卫西南:设土司防御:修长城设九边开放马市贸易西藏:敕封僧俗领袖:“王”“法王”建立都司(乌思藏都司)贡赐、茶马贸易中央: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材料5长城在防御体系上利用自然地形,“用险制塞”,扬定居民族之长而抑游牧骑兵之短,在以冷兵器为主的古代有较大的功效。……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互相依存与交往。这种深刻的内在联系是任何人工关塞所隔绝不了的。即使在战争期间,通过长城内外的贸易往来也一直没有中断过。本来主观上想阻断南北、被许多统治者和士大夫视作“华夷天堑”的长城,客观上却不时起到了民族交流的枢纽作用。

——《读书》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九)明朝的民族关系(十)清朝的民族关系蒙疆通过军事斗争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巩固了西北边疆青藏分别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大臣西南沿袭土司制度,后来逐渐进行“改土归流”理藩院蒙古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清册封班禅金印地方管理中央: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材料6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问题: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述清朝前期为实现国家认同所做的努力。强调清朝统治正统性与合法性,因俗而治、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实现了政治认同;秉承儒家思想,奉行“崇儒重道”,用儒家思想治世,构建了尊孔崇儒的文化认同;入关后满族实现汉化,树立了华夏一家的民族意识,强化了各民族一家的民族认同。

这些努力巩固了清朝专制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推动了民族交融,巩固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构建了一个各民族认同的国家体系。对点训练中国古代历史上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出现过几次高潮第一次: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华夏族在战争中与其他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促进民族交融,形成华夏认同观念。第二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推行汉法,推进民族交融;蜀国坚持搞好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吴国汉族和山越族共同生产,开发江南;民族大交融趋势出现。第三次: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在加速自身封建化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特别是元的统一,使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并且出现了新的民族——回族。朝代表现先秦以中原为核心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交往交流。汉朝海陆丝绸之路、甘英出使大秦;光武帝赐倭国国王金印。隋唐陆路:与西域商路畅通,裴矩驻张掖掌通商事务;造纸术外传阿拉伯海路:交通活跃;常骏出航到赤土国;日本派遣唐使。宋朝陆路交通阻隔,海路发达;泉州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元朝通往欧洲的海陆道路通畅;马可·波罗来华,著《马可·波罗行纪》明清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郑和下西洋、海禁《尼布楚条约》、马戛尔尼使团来华、闭关锁国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梳理】

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问题探究】

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与朝贡体系

材料7

1793年,英国派马戛尔尼访华。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无不加之体恤,用示怀柔。如有恳求之事,若于体制无妨,无不曲从所请”。但是,与外国通商不符合中国定例,况且,中国作为中央之国,应有尽有,不需要互通有无,因此“晓谕尔国王,当仰体朕心,永远遵奉共享太平之福”。

——张宏杰:《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材料8朝贡体系,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是自公元前3世纪开始,直到19世纪末期,存在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国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到访中国,条约体系和朝贡体系方发生全面的碰撞。——李云泉《朝贡制度史论》(1)根据材料7,结合所学分析这是清政府面对的什么文明的冲击?

清政府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2)根据材料8,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近代朝贡体系落下帷幕的原因?提示:(1)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闭关锁国。失去了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转变的历史性机遇。(2)列强的侵略和条约的签订,朝贡体系逐渐解体弱,中国沦为殖民体系的一员。根本原因是农业文明不敌工业文明。1.(2024安徽)《晋书·陶侃传》记载,陶侃为武昌太守时“立夷市于郡东,大收其利”。《梁书·张稷传》亦载:“郁州(今属连云港市)接边陲,民俗多与魏人交市。”此类记载所反映的现象表明,这一时期A.海外贸易增加财政收入

B.市镇兴起维护了时局稳定C.互市交易促进民族交往

D.榷场的设立带动民间交流2.(2023重庆)康乾二帝常在木兰围场接见蒙古王公,狩猎后举办宴会和表演。赵翼曾描述乾隆时的摔跤表演:“由来角觝古所传,百戏中独近戎务。技逾蹴鞠炼脚力,事异拔河供玩具。国家重此有深意,所以习劳裕平素。君不见教坊子弟也随行,经月不陈默相妒。”此处“深意”指A.耀兵威于异域B.敦教化以厚风俗C.寓绥远于讲武D.倡戏剧以娱万民五、本节精练CC3.(2023河北)吐鲁番交河故城粟特人(中亚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康氏家族墓地,出土了唐龙朔二年(662)康延愿墓志。志文载其家世曰:“其先出自中华,迁播届于交河之郡也。”这可用于证明

A.人口流动促进了边疆开发

B.世族郡望观念影响广泛

C.华夏文化认同观念的演进

D.各族同源共祖观念流行4.(2022海南)种植桑、枣树是唐宋以降施仁政的象征。宋太祖下诏“广植桑枣者”免税,“伐桑枣为薪者”治罪;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金朝也规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即使户籍少的猛安谋克也须拿出十分之一的土地种植桑枣。上述现象说明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

A.疆域拓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