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工程环境监测方案预案TOC\o"1-2"\h\u31827第1章前言 4249941.1编制依据 413141.2编制目的 43910第2章项目概况 415702.1项目简介 4184732.2项目周边环境概况 46898第3章监测目标和内容 4291653.1监测目标 4289693.2监测内容 420578第4章监测方法与技术规范 480964.1监测方法 482204.2技术规范 430004第5章监测点位与监测频次 4201515.1监测点位布设 4252135.2监测频次 41580第6章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 4323286.1数据采集 4112416.2数据处理与分析 425303第7章监测质量保证 4147287.1质量保证措施 4210477.2质量控制指标 417494第8章监测结果评价与预警 4169368.1监测结果评价 4291998.2预警体系 413425第9章污染防治与环保措施 5195769.1污染防治措施 598709.2环保设施建设与管理 512986第10章应急预案与应急响应 53177310.1应急预案制定 52423910.2应急响应程序 58571第11章信息管理与公众参与 52598311.1信息管理 52058411.2公众参与 55696第12章监测计划与实施 52833412.1监测计划 52827712.2监测实施与监督 53254112.3监测成果运用与总结 523453第1章前言 580341.1编制依据 5312881.2编制目的 58567第2章项目概况 6178952.1项目简介 614772.2项目周边环境概况 62959第3章监测目标和内容 68193.1监测目标 6137453.2监测内容 729867第4章监测方法与技术规范 731484.1监测方法 7327444.1.1采样方法 733354.1.2分析方法 8101164.1.3监测网络与数据传输 8259724.2技术规范 8190994.2.1监测仪器与设备 8104144.2.2人员培训与资质认证 9262514.2.3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9252484.2.4监测计划与实施 9213904.2.5监测数据管理与发布 932430第5章监测点位与监测频次 9151695.1监测点位布设 9257635.1.1具体布设方法如下: 10164745.2监测频次 101550第6章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 10187146.1数据采集 10100936.1.1采样点布设 10108136.1.2采样方法 10194236.1.3样品保存与运输 1177986.1.4数据记录与整理 1179846.2数据处理与分析 1158136.2.1数据预处理 11229086.2.2数据分析方法 1145626.2.3结果呈现 11124816.2.4质量控制 1124142第7章监测质量保证 12204957.1质量保证措施 12325767.1.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12187527.1.2制定监测方案和作业指导书 12301367.1.3严格仪器设备管理 12238957.1.4加强监测数据管理 12312527.1.5强化现场质量控制 1263957.1.6定期开展质量检查与评估 12197407.2质量控制指标 12280737.2.1监测数据准确性 12181457.2.2监测数据完整性 12300967.2.3监测数据及时性 13147687.2.4监测点设置合理性 13161817.2.5监测方法科学性 13127087.2.6仪器设备合格率 13100667.2.7质量管理体系执行率 1375627.2.8质量问题整改率 1314987第8章监测结果评价与预警 1351828.1监测结果评价 1397108.1.1监测数据质量评价 13168188.1.2监测效果评价 13134068.2预警体系 1484888.2.1预警信息来源 1421278.2.2预警指标体系 1457548.2.3预警等级与发布 14318798.2.4预警响应与处置 1418018第9章污染防治与环保措施 15111989.1污染防治措施 15199869.1.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5241409.1.2水污染防治措施 15155329.1.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15220949.2环保设施建设与管理 1513679.2.1环保设施建设 15301799.2.2环保设施管理 165881第10章应急预案与应急响应 162264710.1应急预案制定 162839610.1.1制定原则 163256210.1.2制定程序 162614510.1.3应急预案内容 162918510.2应急响应程序 171345210.2.1预警和监测 1747310.2.2应急启动 171762210.2.3应急处置 173229110.2.4应急结束 1767010.2.5信息发布 1732370第11章信息管理与公众参与 182453711.1信息管理 181098911.1.1信息资源规划 182919411.1.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827911.1.3信息共享与公开 182007711.1.4信息化人才培养 181635511.2公众参与 181748411.2.1公众参与机制 181565311.2.2公众参与途径 182023711.2.3公众参与领域 181431511.2.4公众参与效果评估 199671第12章监测计划与实施 191545012.1监测计划 191290512.2监测实施与监督 192722712.3监测成果运用与总结 19好的,以下是一份环保工程环境监测方案预案的目录:第1章前言1.1编制依据1.2编制目的第2章项目概况2.1项目简介2.2项目周边环境概况第3章监测目标和内容3.1监测目标3.2监测内容第4章监测方法与技术规范4.1监测方法4.2技术规范第5章监测点位与监测频次5.1监测点位布设5.2监测频次第6章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6.1数据采集6.2数据处理与分析第7章监测质量保证7.1质量保证措施7.2质量控制指标第8章监测结果评价与预警8.1监测结果评价8.2预警体系第9章污染防治与环保措施9.1污染防治措施9.2环保设施建设与管理第10章应急预案与应急响应10.1应急预案制定10.2应急响应程序第11章信息管理与公众参与11.1信息管理11.2公众参与第12章监测计划与实施12.1监测计划12.2监测实施与监督12.3监测成果运用与总结希望这份目录对您有所帮助。如有需要,请随时提问。第1章前言1.1编制依据本书的编制主要依据以下几方面内容:(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以保证内容的合法性和准确性;(2)行业发展报告、研究文献和数据资料,以反映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3)专家访谈和调研成果,以保证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4)国内外成功案例和经验,以借鉴和推广先进做法。1.2编制目的本书的编制旨在以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为行业从业者提供一本全面、系统的参考资料,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行业相关知识;(2)分析行业现状和问题,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3)总结和推广行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行业整体水平;(4)激发行业创新意识,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本书的编制,希望为我国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为广大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第2章项目概况2.1项目简介本项目旨在开发一座集商业、办公、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建筑。项目位于我国某大城市中心区域,占地面积约为20,000平方米。整体规划分为两期,预计总投资为50亿元人民币。项目秉持绿色、环保、智能的设计理念,力求打造成为城市新地标。项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商业区:涵盖大型购物中心、餐饮、娱乐等多种业态,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物需求。(2)办公区:设有甲级写字楼,为企业提供高品质的办公环境。(3)居住区:包括高档住宅、公寓等,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空间。2.2项目周边环境概况项目地处城市中心,周边环境成熟,配套设施齐全。具体如下:(1)交通:项目周边交通便利,紧邻多条城市主干道,地铁线路贯穿,距离火车站、机场均在30分钟车程内。(2)教育:周边有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多所优质学校,教育资源丰富。(3)医疗:周边有大型三甲医院,满足居民就医需求。(4)生活配套:周边有大型超市、菜市场、餐饮、休闲娱乐等多种生活配套设施。(5)绿化环境:项目周边有公园、绿地等,环境优美,空气质量优良。(6)人文氛围:周边有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等文化设施,为居民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7)商业氛围:项目周边商业繁华,拥有多个大型购物中心,购物、餐饮、娱乐设施一应俱全。(8)办公氛围:周边有多座甲级写字楼,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入驻,形成了浓厚的商务氛围。第3章监测目标和内容3.1监测目标本章旨在明确监测的目的和目标,为后续监测工作提供指导。监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掌握项目或研究对象的状态变化,以便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2)评估项目或研究对象的功能、效果和影响,为决策提供依据。(3)发觉潜在问题和风险,提前预警,保证项目或研究对象的顺利进行。(4)促进项目或研究对象的经验总结和知识积累,为类似项目或研究提供借鉴。3.2监测内容根据监测目标,本章确定了以下监测内容:(1)项目或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类型、规模、地点等。(2)项目或研究对象的关键指标:如进度、质量、成本、效益等。(3)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等,分析其对项目或研究对象的影响。(4)利益相关者:识别项目或研究对象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其需求和期望,监测其满意度。(5)风险因素:识别项目或研究对象可能面临的风险,评估其概率和影响,监测风险应对措施的有效性。(6)资源利用:监测项目或研究对象的资源消耗和利用效率,分析资源优化配置的可能性。(7)经验教训:收集项目或研究对象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总结规律,为其他项目或研究提供借鉴。(8)合规性:监测项目或研究对象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要求。通过以上监测内容,有助于全面、系统地掌握项目或研究对象的情况,为项目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第4章监测方法与技术规范4.1监测方法4.1.1采样方法在监测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可采取以下几种常见采样方法:(1)点源采样:针对固定污染源,通过设置采样点,定期采集样品进行分析;(2)线源采样:针对线性污染源,如道路、河流等,沿污染源线性分布设置采样点;(3)面源采样:针对面状污染源,如农田、城市区域等,按照一定网格布点进行采样;(4)立体采样:针对立体污染源,如大气污染,采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进行立体采样。4.1.2分析方法采集到的样品需进行实验室分析,分析方法主要包括:(1)化学分析:利用光谱、色谱、质谱等技术,对样品中的污染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2)生物分析:通过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研究样品中生物指标的变化;(3)物理分析:运用物理学方法,如粒度分析、温度、湿度等参数的测定。4.1.3监测网络与数据传输建立监测网络,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与共享。监测网络包括:(1)地面监测站:负责采集、处理和传输地面监测数据;(2)移动监测设备:对特定区域进行快速监测,并将数据实时传输至监测中心;(3)卫星遥感监测:获取大范围、快速变化的监测数据;(4)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将监测数据汇总、处理、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4.2技术规范4.2.1监测仪器与设备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仪器与设备,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设备包括:(1)采样设备:如泵、采样瓶等;(2)分析仪器:如光谱仪、色谱仪、质谱仪等;(3)数据处理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等。4.2.2人员培训与资质认证对从事监测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保证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实施资质认证制度,提高监测队伍的整体水平。4.2.3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建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主要包括:(1)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采用空白样、平行样等手段,保证采样过程的准确性;(2)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采用标准物质、加标回收、室内质量控制图等方法,保证分析数据的准确性;(3)数据审核与上报:对监测数据进行严格审核,保证数据正确无误后上报。4.2.4监测计划与实施根据监测目标和任务,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明确监测时间、地点、频次等。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保证监测工作有序开展。4.2.5监测数据管理与发布对监测数据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数据库,实现数据的查询、统计和分析。同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时发布监测信息,提高监测结果的透明度。第5章监测点位与监测频次5.1监测点位布设监测点位的布设是监测工作的基础,关系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根据项目特点和监测目的,以下原则指导监测点位的布设:(1)代表性:监测点位应充分体现监测区域的地质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及污染特征。(2)系统性:监测点位应全面覆盖监测区域,形成一个完整的监测网络。(3)可比性:监测点位布设应便于不同时间、不同区域的监测数据对比分析。(4)稳定性:监测点位应选择在地质环境稳定、不易受外部因素干扰的区域。5.1.1具体布设方法如下:(1)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项目,识别重点设施及区域。(2)结合地形地质条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3)保证监测点位之间的合理间距,避免相互干扰。(4)对于特殊区域,如污染源、敏感区域等,应适当增加监测点位。5.2监测频次监测频次是保证监测数据有效性和及时性的关键因素。根据相关法规、标准和项目需求,制定以下监测频次:(1)土壤和地下水监测:(1)常规监测:每年至少开展一次。(2)重点监管单位:根据自行监测年度方案,适当增加监测频次。(2)基坑监测:(1)施工期间:根据工程进度,每57天进行一次。(2)邻近重要建筑物或地下管线时,监测频次应适当加密。(3)赤潮监测:(1)高发期(4月至6月):每周至少监测2次。(2)其他时期:根据实际情况和预警信息,适时调整监测频次。(4)特殊情况下的监测:(1)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应立即增加监测频次,查明原因。(2)发生环境污染时,应启动应急监测,根据性质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监测频次。第6章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6.1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监测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为了保证采集到的数据具有可靠性和代表性,以下方面需予以关注:6.1.1采样点布设根据监测目的和对象,合理布设采样点,保证采样点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同时考虑地形、地貌、气象等条件对采样点的影响。6.1.2采样方法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包括人工采样和自动化设备采样。针对不同监测项目,采用相应的采样技术,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6.1.3样品保存与运输采集到的样品需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保存和运输,避免样品受到污染、损失或变质,影响监测结果。6.1.4数据记录与整理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详细记录采样时间、地点、方法等信息,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为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基础。6.2数据处理与分析采集到的原始数据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6.2.1数据预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检查,包括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异常值识别等,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6.2.2数据分析方法根据监测目标和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如统计方法、机器学习算法等。以下列举几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数据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包括均值、方差、标准差等。(2)相关性分析: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为监测项目提供参考。(3)聚类分析:将相似的数据归为一类,发觉数据之间的内在规律。(4)时间序列分析:对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其变化趋势和周期性规律。6.2.3结果呈现将分析结果以图表、报告等形式呈现,便于相关部门和人员了解监测状况,为决策提供依据。6.2.4质量控制在数据处理与分析过程中,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数据审核、分析结果验证等,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通过以上环节,对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后续工作提供了基础。在实际操作中,需结合具体情况,不断优化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提高监测质量。第7章监测质量保证7.1质量保证措施7.1.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为保障监测质量,首先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相关质量管理制度,保证监测工作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对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质量管理能力。7.1.2制定监测方案和作业指导书根据工程特点和监测需求,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和作业指导书,明确监测内容、方法、频次、仪器设备等,保证监测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7.1.3严格仪器设备管理对监测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定、校准和维护,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加强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防止误操作和损坏。7.1.4加强监测数据管理对监测数据进行严格审核,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对监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归档,便于查询和分析。7.1.5强化现场质量控制加强现场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监测点设置、监测方法、数据采集等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7.1.6定期开展质量检查与评估定期对监测工作进行质量检查与评估,发觉问题及时整改,不断提升监测质量。7.2质量控制指标7.2.1监测数据准确性监测数据应真实反映工程实际情况,数据准确性应满足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7.2.2监测数据完整性监测数据应涵盖工程所有监测内容,数据记录应完整、无遗漏。7.2.3监测数据及时性监测数据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采集、处理和提交,保证监测数据的时效性。7.2.4监测点设置合理性监测点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工程状态。7.2.5监测方法科学性采用科学的监测方法,保证监测结果具有可靠性和代表性。7.2.6仪器设备合格率监测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校准,保证其合格率。7.2.7质量管理体系执行率质量管理体系应得到有效执行,各项质量管理措施落实到位。7.2.8质量问题整改率对发觉的质量问题进行及时整改,保证整改率达到100%。第8章监测结果评价与预警8.1监测结果评价监测结果评价是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监测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和总结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检验监测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为优化监测策略、提高安全防护能力提供依据。以下是对监测结果评价的几个要点:8.1.1监测数据质量评价(1)数据完整性:评价监测数据是否涵盖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各个层面和环节,保证监测数据的全面性。(2)数据准确性:分析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等环节是否存在误差,以及数据质量是否达到预期要求。(3)数据时效性:评估监测数据的更新频率和时效性,保证及时发觉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8.1.2监测效果评价(1)威胁发觉能力:评价监测体系在发觉潜在网络安全威胁方面的能力,包括威胁检测率、误报率等指标。(2)事件处置能力:评估监测体系在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时的处置能力,包括事件响应速度、处置效果等。(3)风险防范能力:分析监测体系在防范网络安全风险方面的效果,包括风险识别、预警发布等环节。8.2预警体系预警体系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及时发觉网络安全威胁,为采取措施提供指导。以下是预警体系的主要内容:8.2.1预警信息来源(1)内部监测数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内部的各种监测数据,如网络流量、系统日志等。(2)外部情报信息:来自国家网络安全部门、行业组织等发布的网络安全威胁情报。(3)历史案例库:通过分析历史网络安全事件,总结经验教训,为预警提供依据。8.2.2预警指标体系(1)威胁指标:根据网络安全威胁的特点,设立相应的威胁指标,如攻击类型、攻击频率等。(2)脆弱性指标:评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脆弱性,包括系统漏洞、配置缺陷等。(3)风险程度指标:结合威胁和脆弱性,评估网络安全风险的程度,为预警发布提供依据。8.2.3预警等级与发布(1)预警等级:根据预警指标体系,将预警分为不同等级,如一级预警、二级预警等。(2)预警发布:通过适当的方式,将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发布给相关单位和人员,以便采取相应措施。8.2.4预警响应与处置(1)预警响应:在接到预警信息后,迅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评估,制定应对措施。(2)预警处置:根据预警等级和响应措施,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安全防护,降低网络安全风险。通过以上监测结果评价与预警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能力,保证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第9章污染防治与环保措施9.1污染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本项目采取以下防治措施:9.1.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加强工业废气治理:针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气,采用先进的治理技术,保证废气处理后达标排放。(2)提高清洁生产水平:优化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产生,降低能耗和物耗。(3)加强无组织排放管理:对厂区内无组织排放源进行治理,保证粉尘、VOCs等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9.1.2水污染防治措施(1)实施雨污分流:建设雨污分流系统,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降低外排污染物浓度。(2)提高污水处理能力:采用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技术,保证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3)加强废水回用: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回收利用,降低新鲜水取用量。9.1.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1)分类收集与贮存: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贮存,防止交叉污染。(2)无害化处理:对危险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保证安全处置。(3)资源化利用:提高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降低废物产生量。9.2环保设施建设与管理9.2.1环保设施建设(1)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包括废气处理设施、除尘设施、VOCs治理设施等。(2)水污染防治设施:包括污水处理设施、雨水收集与利用设施、中水回用设施等。(3)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包括废物收集、贮存、处理和处置设施。9.2.2环保设施管理(1)建立健全环保设施管理制度:制定设施运行、维护、检修等管理制度,保证设施正常运行。(2)加强设施运行监控:对环保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3)提高设施运行效率:定期对环保设施进行维护、检修,保证设施运行效率。(4)加强环保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化的环保队伍,提高环保管理水平。第10章应急预案与应急响应10.1应急预案制定10.1.1制定原则应急预案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协同应对。10.1.2制定程序(1)成立应急预案制定小组;(2)收集相关资料,进行风险评估;(3)确定应急事件类型和级别;(4)制定应急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5)制定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6)制定应急资源保障措施;(7)制定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计划;(8)审核批准并发布应急预案。10.1.3应急预案内容(1)应急预案封面、目录和概述;(2)应急组织架构和职责;(3)应急资源保障;(4)预警和监测;(5)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6)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7)应急预案的修订和维护。10.2应急响应程序10.2.1预警和监测(1)建立预警和监测机制;(2)制定预警信息发布和接收程序;(3)对预警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4)根据预警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10.2.2应急启动(1)接到应急事件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2)按照应急预案职责分工,组织相关人员;(3)启动应急资源保障措施;(4)按照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开展应急处置工作。10.2.3应急处置(1)对应急事件进行快速、准确的判断;(2)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3)组织救援力量,进行人员救治和财产保护;(4)保持与上级部门和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5)根据应急事件发展,调整应急响应措施。10.2.4应急结束(1)当应急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满足应急结束条件时,宣布应急结束;(2)撤销应急响应措施,恢复正常工作秩序;(3)对应急事件进行总结,形成应急报告;(4)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10.2.5信息发布(1)制定应急信息发布制度;(2)对应急信息进行审核、发布;(3)保持与媒体和社会公众的沟通,回应关切;(4)对发布的信息进行跟踪和评估,保证信息的准确性。第11章信息管理与公众参与11.1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在现代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采购供应合同:含原材料价格波动与数量调整
- 2024年装修工程安全合作合同全面解读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房屋贷款合同与银行担保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健身中心健身课程卡会员权益保障合同3篇
- 研学课程设计swot
- 2024年车辆租赁协议样式版
- 瓦楞纸制作特色课程设计
- 2024年车间铸造项目承接合约3篇
- 湿疹皮炎护理措施
- 2024年适用项目机密信息保护合同版B版
-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部分学校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新译林版五年级上册各单元教学反思(文本版本)(共5则)
- 吞咽困难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探讨
- 医共体信息系统(HIS)需求说明
- GB/T 13894-2023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液位测量手工法
- 胰岛素抵抗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 CBL胸腔穿刺教学设计
- 软件工程填空题(18套试题与答案)
- 动机式访谈法:改变从激发内心开始
- 瞬时单位线法计算洪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