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0小题必练16小题必练16: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2024江苏,6,3分)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颂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化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歌词体现的理念是()A.全面复兴旧学B.排斥西方新学C.新学消解旧学D.崇尚中体西用【答案】D【解析】依据“体用贵兼通……两端执乎中”可知,学校的校歌中主见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并重,既不丢弃中国传统文化,又要学习运用西方外来文化,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故选D项;全面复兴旧学的说法过于确定,且复兴旧学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内容,故解除A项;校歌主见学习西方新学,而不是排斥西方新学,故解除B项;校歌主见中西并重,而不是用新学消解旧学,故解除C项。2.(2024浙江选考,8,2分)中国文化非常重视“他山之石”的作用。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者编译书报、编辑书籍以了解外部世界,其中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的是()A.《四洲志》B.《海国图志》C.《番客篇》D.《华事夷言》【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林则徐编纂的《华事夷言》主要记载的是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D项符合题意。《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A项解除。《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学问的综合性图书,B项解除。《番客篇》叙述了华侨的苦难,慨叹国力衰微,疾呼爱护华侨权益,维护民族尊严,C项解除。1.薛福成晚年曾提出“工体商用”的思想,他认为“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郑观应也认为应“以工翼商”,“若有商无工,纵令地不爱宝,十八省物产日丰,徒弃已利以资彼用而已”。材料表明()A.爱国实业家主见工商皆本的思想B.实业救国思想已成为社会的共识C.早期维新派相识到实业的重要性D.甲午斗争推动商业立国思想发展【答案】C【解析】由材料“薛福成晚年曾提出工体商用的思想”、“郑观应也认为应以工翼商”可知他们都认为在商业发展中,要更加重视实业的发展,强调实业的重要性,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实业的重视,而非工商皆本思想,解除A项;“已成为社会共识”表述过于确定,且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19世纪末,辛亥革命后达到高潮,解除B项;薛福成、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材料中并未提及甲午斗争,解除D项。2.梁启超认为,我国救亡之道,唯有变法自强。所谓变法,其根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这一切要取得胜利,就在于变官制。据此可知,梁启超的变法主见()A.激发了国人救亡图存的热忱B.来源于西方近代政治学说C.遭到封建顽固派的极力阻挠D.触及政治制度层面的问题【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梁启超认为救亡图存之道在变法图强,而变法要想胜利,就要变官制,即要进行政治制度层面的变革,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梁启超主见变法要变革官制,而非变法带来的影响,解除A项;材料反映梁启超提出要变革官制,但如何变更却没有涉及,无法得知其是否源于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解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梁启超主见变革官制,相识到要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但材料未涉及封建顽固势力的看法,解除C项。3.19世纪末,维新派郑观应曾提出“造机器,则始得机器无穷之妙用也。各种机器自能制造,则各种货物亦自能制造。所造之物既便自用,且可外仍售于人,不致全以利权授外洋矣”。据此可知,郑观应的主见()A.干脆推动洋务运动兴起B.体现了晚清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C.表明“实业救国”思潮起先出现D.有利于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答案】D【解析】郑观应主见自造机器,“所造之物既便自用,且可外售于人,不致全以利权授外洋矣”,意思是我们机器生产出来的货物既便利自用,也可以销售,不至于把这种利润全让给外国人,即确定程度上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故选D项;郑观应的主见是在19世纪末提出来的,而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头,解除A项;郑观应属于维新派,其主见不能体现清政府的政策,解除B项;“实业救国”是主见兴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来救国,但郑观应的主见没有提到兴办实业,解除C项。4.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见驾驭制造技术的工匠可以获得科甲出身,被批判为“过于失体”。这主要是因为()A.自强求富主见受到社会批判B.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外国冲击C.重农抑商观念占据主导地位D.传统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提高【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魏源“主见驾驭制造技术的工匠可以获得科甲出身”,但却被指责为“过于失体”,不符合国家的体制,可知他的主见违反了当时中国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故选C项;自强求富是19世纪60年头洋务派的主见,魏源不是洋务派的代表,解除A项;天朝上国观念是指以华夏为中心,视其他国家为蛮夷的外交思想,与材料中魏源主见嘉奖工匠无关,解除B项;从材料中“被批判为‘过于失体’”,可知魏源的主见没有被统治者接受,故传统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没有提高,解除D项。5.鸦片斗争,中西会面。西人面对的是闭塞的中国,国人面对的是生疏的西方。为此,一些有识之士主动搜集资料,编写书籍。魏源称其为“以西洋人谭(谈)西洋”、“斯纯乎以夷人谭(谈)夷地也”;徐继畲也说“泰西诸国疆域、形势、沿革、物产、时事,皆取之泰西杂书”。这说明当时兴起的新思想重在()A.了解西方世界的状况B.探寻求强求富的策略C.学习资本主义的制度D.追求民主科学的启蒙【答案】A【解析】据材料“国人面对的是生疏的西方。为此,一些有识之士主动搜集资料,编写书籍”“泰西诸国疆域、形势、沿革、物产、时事,皆取之泰西杂书”可知,当时兴起的新思想重在了解西方世界的状况,故选A项;洋务运动探寻求强求富的策略,解除B项;地主阶级的开明人士没有学习资本主义的制度,解除C项;新文化运动追求民主科学的启蒙,解除D项。6.有学者这样评价“中体西用”:“那个时候的中国,……除了‘中体西用’还不行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假如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该学者认为“中体西用”的提出()A.维护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B.存在巨大的局限性C.彻底冲破了旧观念的束缚D.有其时代的合理性【答案】D【解析】据材料“那个时候的中国,……除了‘中体西用’还不行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可知,该学者认为对“中体西用”的评价应放到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看到其时代的合理性,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对“中体西用”的评价应符合时代性,并未提及其作用,解除A项;据材料“不行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可知,该学者对“中体西用”并未持否定看法,解除B项;C选项“彻底”一词表述过于确定,解除C项。7.19世纪末,中国翻译事业蓬勃发展,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时代特点,如广译西方书籍,把译书的重点由应用科学转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要求开拓译书阵地,加快译书的速度和效益,在留意政教翻译的同时,起先顾及小说翻译等,其干脆缘由是()A.维新变法运动的推动B.清末新政的促使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D.学问分子的觉醒【答案】A【解析】中国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由器物渐渐过渡到制度,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这一过程的发展,因此译书的重点由应用科学转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故选A项;清末新政是在20世纪初,而非19世纪末,解除B项;民族危机的加深是根本缘由,解除C项;学问分子在鸦片斗争后就起先觉醒,解除D项。8.严复把《进化论与伦理学》译为《天演论》之后,“进化论”适合于“生物界”的思想与内容被完全略去,这样,“进化论”就成为特地适合于“人类社会”的理论了。这说明在近代中国()A.进化论思想被运用到政治领域B.进化论思想遭到排斥C.中体西用思想仍接着存在D.进化论思想不符合现状【答案】A【解析】据材料“严复把《进化论与伦理学》译为《天演论》”来宣扬维新思想,“‘进化论’就成为特地适合于‘人类社会’的理论”可知在近代中国进化论思想被运用到政治领域,故选A项;严复所宣扬的思想正是进化论思想,解除B项;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的思想,解除C项;正是进化论思想适用于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严复才会用来宣扬维新思想,解除D项。9.《瀛寰志略》是晚清名臣徐继畲所编纂的世界地理志。在1848年初版中,他将“皇清一统舆地全图”放在了“亚细亚”之后,但是他的好友担忧这一支配可能会遭到国内文人士大夫的抵触,于是徐继畲将“皇清一统舆地全图”放在了卷一的卷首。这表明()A.徐继畲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B.士大夫深受华夷观念影响C.把中国地图调放在卷首更加科学D.编纂地理志成为时代风尚【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徐继畬编《瀛寰志略》时,原来把“皇清一统舆地全图”放在了“亚细亚”之后,但在好友的提示下徐继畲将“皇清一统舆地全图”放在了卷一的卷首,这表明白晚清的学问分子还深受华夷观念的影响,具有天朝上国的思想,故选B项;林则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解除A项;把中国地图调放在卷首反映了天朝上国的观念,而非更加科学,解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地图的摆放位置问题,而非编纂地理志成为时代风尚,解除D项。10.梁启超认为《孟子》中所说的“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在这段话中,“诸大夫”就是上议院,“国人”就是下议院,这个制度后来因历代专制君主压抑民权而断了线,没有持续下来。梁启超这一言论()A.旨在为维新变法找寻依据B.力图复原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C.主见推翻传统的君主政制D.对中国传统文化本质相识不清【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在这段话中,‘诸大夫’就是上议院,‘国人’就是下议院,这个制度后来因历代专制君主压抑民权而断了线,没有持续下来”可知梁启超旨在从传统经典中为变法找寻依据,减轻变法的阻力,故选A项;梁启超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领袖之一,希望借传统儒家思想宣扬变法,并不是为了复原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解除B项;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见实行君主立宪制,并不主见废除君主政制,解除C项;梁启超是借传统文化宣扬变法并不是对传统文化本质相识不清,解除D项。11.1901年梁启超发表《立宪法议》,称“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1905年《大公报》实行千年纪念征文,一篇“君主立宪者,政体之完全无缺者也”的文章被评为一等奖。这表明()A.改良道路仍有确定社会基础B.英日两国在华有较大的影响力C.民主革命遭到社会普遍抵制D.清政府试图通过立宪消弭革命【答案】A【解析】梁启超赞扬君主立宪,《大公报》也加强了对立宪的舆论宣扬,这说明改良道路仍有确定社会基础,故选A项;材料强调改良道路仍有确定社会基础,体现不出英日两国在华有较大的影响力,解除B项;材料强调立宪思潮,不涉及民主革命遭到社会普遍抵制,解除C项;材料不涉及清政府立宪目的,解除D项。12.康有为说:“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是故黄帝清问下民,则有和宫;尧舜询于刍尧,则有总章……《孟子》称大夫皆曰,国人皆曰。盖皆为国会之前型,分上下议院之意焉。”这表明,康有为()A.发觉了西方民主思想来源于中国B.托古改制宣扬维新变法理论C.以西方学术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D.团结多方力气反对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材料“《孟子》称大夫皆曰,国人皆曰,盖皆为国会之前型,分上下议院之意焉”表明康有为主见托古改制宣扬维新变法理论,故选B项;康有为并未提及西方政治制度的来源问题,解除A项;康有为利用传统儒学来削减改革的阻力,而并非要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解除C项;材料未涉及多方力气的团结,结合所学可知维新运动缺乏群众基础,解除D项。13.“可以把‘五四’新文化运动看作……南宋、南明时代的读书人面对异族入侵、国破家亡之际激起的一场场新的思想革命,而西方新思潮的东渐只是为这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供应了强有力的武器。”论者()A.认为新文化运动以救亡图存为目的B.指出学问分子正式登上近代历史舞台C.消弭了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间的差异D.夸大了西方对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作用【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读书人面对异族入侵、国破家亡之际激起的一场场新的思想革命”可知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民族危机不断严峻的背景下发生的,即以救亡图存为目的,故选A项;材料主要论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目的和背景,不是其运动主体,解除B项;材料中作者主要强调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救亡图存为目的,没有强调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间的关系和差异,解除C项;依据材料“西方新思潮的东渐只是为这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供应了强有力的武器”结合所学可知,西方新思潮的传播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供应了强有力的武器,这并未夸大西方对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作用,解除D项。14.1923年,胡适在《国学季刊》的发刊宣言中对国学进行了细致的分类。他提出,国学探讨的目的就是要“做成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化史”之下分有民族史、语言文字史、经济史、政治史、国际交通史、思想学术史、宗教史、文艺史、风俗史、制度史。胡适的国学分类法()A.更加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的地位B.实现了中西文化交融兼采C.在探讨方法上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D.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国文化史’之下分有民族史、语言文字史、经济史、政治史、国际交通史、思想学术史、宗教史、文艺史、风俗史、制度史”可知胡适的国学分类法借鉴了西方的分类法,故选C项;材料突出的是西式的分类法没有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地位,解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借用西方的分类法来探讨国学,并不能说明中西文化的交融,解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学术界的看法,解除D项。15.依据表格内容,下列选项说法错误的是()时间胡适留学期间及回国后的重要活动(部分)1917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学改良刍议》。1919任《新青年》的编辑并主编《每周评论》,在批判封建道德、封建专制,宣扬特性解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1920与蒋梦麟等7名留学归来的学者发表《争自由的宣言》,要求言论、结社、集会结社、书信隐私等人身自由,还人民自由同等的社会权利。1922与他人创办《努力周报》,发表了很多抨击北洋军阀专制独裁统治的文章。A.主要通过发表文章、创办报刊等方式参加新文化运动B.促进了白话文的推广C.批判军阀专制,传播了自由、民主思想D.实现了中国文化的转型【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胡适创办报刊、发表文章,推广白话文,批判封建道德、封建专制、军阀专制,传播自由、民主,这说明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从表格中得不出“实现了”的结论,故选D项;据材料“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任《新青年》的编辑并主编《每周评论》”等可知,胡适主要通过发表文章、创办报刊等方式参加新文化运动,解除A项;据材料“1917年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可知,胡适发起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解除B项;据材料“发表了很多抨击北洋军阀专制独裁统治的文章”“要求言论、结社、集会结社、书信隐私等人身自由,还人民自由同等的社会权利”可知,胡适批判军阀专制,传播了自由、民主思想,解除C项。16.陈独秀说,五四运动是其思想发展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的思想是针对学问分子阶层发出的;此后,即转移留意力到劳动人民身上。这一转变的主要缘由是()A.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宣扬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开创者C.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显示出改造社会的巨大力气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促使陈独秀的思想发生变更【答案】C【解析】据材料,五四运动后陈独秀的思想“转移留意力到劳动人民身上”,说明五四运动中人民群众的力气得到重视,故选C项;五四运动是中国工人阶级首次登上政治舞台,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始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除A项;李大钊最早在中国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解除B项;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干脆引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推动了陈独秀思想的转变,解除D项。17.1927年8月~1937年6月,一大批共产党人和受共产党影响的学问分子不惧“白色恐怖”的威逼,仍翻译出版大量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时人评论道:“在这时,一个教员或一个学生,书架上没有几本马克思的书,总要被人瞧不起的。”这反映了()A.社会各阶层认清了资本主义本质B.革命志士坚决的志向信念C.学问分子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D.中国民主革命出现新高潮【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白色恐怖下马克思主义在学问分子中仍得到传播,说明当时革命志士坚决的志向信念,故选B项;“社会各阶层认清了资本主义本质”说法过于确定,不符合史实,解除A项;“普遍”说法不符合史实,解除C项;材料强调马克思主义在学问分子中的传播,不涉及中国民主革命出现新高潮,解除D项。18.北京国民政府时期,先后成立读音统一会、国语统一筹备会和国语探讨会等官方组织。1918年5月,《教化部公布注音字母令》颁布;1920年4月发布《废止国民学校各科文言教科书通告》,每个训令之下均有相应的实施方案。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语言改革反映了()A.国民素养得到全面提高B.共和政体得到切实维护C.文学革命取得确定进展D.国民政府强调思想统一【答案】C【解析】新文化运动曾发起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但属于民间行为,而材料中一系列官方组织的成立以及法令、通告等的颁布,说明文学革命取得确定进展,故选C项;材料只提及政府发布了语言改革的方案,并未提及国民的状况,无法看出国民素养得到全面提高,解除A项;共和政体的维护主要是通过政治活动绽开的,与语言改革无干脆关系,解除B项;语言改革强调的是语言统一,但语言统一不代表思想统一,解除D项。19.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对孔子及其儒学得失有详细分析,认为“孔子论学问留意‘一以贯之’,留意推论,原来很好。只惋惜他把‘学’只看作读书的学问”,遂造成某些“流弊”。这反映出胡适()A.试图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B.借用西学反思儒家伦理道德C.为新思想传播供应理论依据D.以理性精神谛视儒家思想【答案】D【解析】依据“留意推论,原来很好”“只惋惜他把‘学只看作读书的学问’,遂造成某些‘流弊’”可知,胡适对孔子及其儒学得失进行了辩证性的评价,这反映出胡适以理性精神谛视儒家思想,故选D项;依据“留意推论,原来很好”可知,胡适并没有试图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解除A项;胡适论述的对象是孔子及其儒学,没有涉及儒家伦理道德,解除B项;材料中胡适只是对孔子及其儒学的得失进行了评价,并没有为新思想的传播供应理论依据,解除C项。20.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们为了反对当时被视为封建统治支柱的儒家思想,除了从国外引入民主、科学等西方思想外,还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理论力气,学术界“尊劳主义”“劳工神圣”等思潮纷纷出现,以至于“尊墨抑儒”成为潮流。这反映出部分学问分子已经相识到()A.墨家思想在当时更具有先进性B.“墨学救国”成为时代呼声C.利用传统文化来宣扬西方思想D.工人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答案】C【解析】材料阐述了部分学问分子借助传统文化中的墨家思想来宣扬西方思想,批判传统儒家思想,故选C项;墨家思想属于中国传统思想的范畴,带有时代局限性,并不能说明其更具有先进性,解除A项;成为“时代呼声”的说法过于夸张,解除B项;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起先登上历史舞台,解除D项。21.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学问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沉没了的传统重现光线。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高校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确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当时学问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沉没了的传统重现光线”说明在新文化运动中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故选D项;依据题干“不仅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沉没了的传统重现光线”说明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全面反对旧道德,解除A项;依据题干“没有全盘反传统”说明新文化运动中的一部分学问分子对传统文化持“理性”看法,并没有混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解除B项;题干中述及了“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高校的学术殿堂”,但是民间文学并不等于文言文,解除C项。22.1921年1月14日,北洋政府内务部指出,“查近来新思潮之传播,几有日盛一日之势,而印刷物实为其媒介。本部为维护治安,预防隐患起见……随时搜集探讨,以期洞见症结,因事补救,不致蹈凭空过当之弊。”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B.北洋政府已无力抵制新思想C.中共诞生利于新思想的传播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变更【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近来新思潮之传播,几有日盛一日之势”,依据时间“1921”年可知,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新思潮的传播,促进了思想解放,故选A项;材料反映了北洋政府为维护治安,预防起见,搜集探讨新思潮,不能说明政府无力抵制新思想,解除B项;中共诞生于1921年7月,与时间不符,解除C项;新文化运动方向发生变更是在五四运动之后,解除D项。23.陈独秀在1919年提出,“最进步的政治,必是把社会问题放在重要地位,别的都是闲文”,若“社会经济的问题不解决,政治上的大问题没有一件能解决的。社会经济简直是政治的基础”。比较他三年前所说的“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可见陈独秀的思想()A.从个体伦理自觉向社会经济民生倾斜B.从资产阶级自由思想走向马克思主义C.依旧体现了重视国家轻视国民的取向D.强调伦理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同等重要【答案】A【解析】“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表明陈独秀强调伦理问题的重要性,“社会经济的问题不解决,政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04版电气设备用橡胶电缆制造许可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体育赛事厕所建设与运营承包合同
- 体育配套服务合同范本
- 2024年度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共建与维护合同
- 2024年度企业vi设计与合作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企业并购合同标的详细约定2篇
- 军事武器生产招标合同三篇
- 2024年度工程设备租赁合同with维修与保养服务条款
- 2024年度汽车租赁合同风险评估报告2篇
- 2024年度技术研发与专利许可合同
- 全国第八届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教学设计正余弦定理应用举例
- 澄明之境:青泽谈投资之道
- 《感恩父母》PPT优秀课件
- 服装公司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责
- DB44T 1830-2016蒸压釜快开门联锁装置安全技术条件
- 体育馆防雷接地方案
- 电影院信息管理系统设计Word
- 露天矿开采工艺课件
- 中医儿科学 呕吐、腹痛
-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课间十分钟》ppt
- 沁园春 理解性默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