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病及防治_第1页
现代社会病及防治_第2页
现代社会病及防治_第3页
现代社会病及防治_第4页
现代社会病及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社会病及其防治主要内容第一节社会病概述第二节自杀第三节吸毒第四节意外伤害第五节性传播疾病第六节青少年妊娠第七节精神障碍第一节社会病概述一社会病的概念1相关术语

社会问题(socialproblem):从社会功能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外延很广,涉及所有需要动员社会力量来解决的各种问题,包括人口、生态、环境污染、种族问题,还包括婚姻家庭、老年人、残疾人、独生子女等问题。

越轨行为(deviantbehavior):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看问题,外延较小,指违背群体标准或期望的行为,如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所有的越轨行为都有可能称为社会问题,很多的社会问题都与人们的越轨行为有关。2定义:

社会病(sociopath):是指主要由社会原因造成的,与社会发展和进步方向相违背的社会性现象,这些现象与人群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病主要是社会现象,不是个人的行为问题。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可以称作是“社会病”,更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都与个人行为越轨有关。3社会病的分类社会病精神障碍自杀吸毒意外伤害青少年妊娠性传播疾病二社会病的特点

公共性产生根源的复杂性对社会的严重危害性社会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既是社会问题,也是健康问题或公共卫生问题第二节自杀一概述1定义

自杀(suicide)是指个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自愿的(而不是被别人所逼迫)采取伤害、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2根据结局的不同,将自杀分为:自杀死亡自杀未遂自杀意念二自杀的流行病学状况1自杀死亡率: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因自杀死亡的人超过100万,自杀未遂者是它的8-10倍。中国的自杀率为23/10万,每年约有28.7万人死于自杀。西欧、东欧、俄罗斯和日本自杀率较高,澳大利亚(13.02/10万)、美国、英国较低。自杀方式:我国约2/3采取服毒,其他包括自缢、溺水、跳楼、制造交通事故、刀伤、自焚等。2011年全球自杀分布(10万)2性别分布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自杀死亡的男女性别比一般为3:1,男性高于女性,自杀未遂为女性高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1:3。我国最新研究表示,男女两性自杀率相接近,某些年龄组,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3年龄分布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自杀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身高,青少年自杀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各年龄段中,以60岁及以上老年人自杀死亡率为最高。我国自杀死亡的年龄分布有两个高峰,一个是老年人自杀死亡率,一个是25-34岁年龄组,女性较为突出。4城乡分布在发达国家,农村人口自杀死亡率远低于城市人口。国内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的自杀死亡率比城市居民高3-5倍,我国城市居民自杀死亡率为10/10万,农村居民自杀死亡率一般超过25/10万。5精神障碍与自杀西方研究表明:自杀者中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为90%以上。我国死亡登记资料表明,自杀死亡人群中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大约为30%~40%。(保守估计!)6自杀手段

男性:暴力手段,如枪击、炸药、刀伤、自焚、高处跳下、投水等。

女性:非暴力手段,如服毒、服药等。三自杀的社会根源

自杀行为在个体层面上与个人性格、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个人所遭受的心理压力、个人的应对方式、获得的社会支持以及精神、躯体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密切的联系。世界各地的研究表明,自杀率随人口结构、文化信念、对自杀的态度、医疗保健制度、社会动荡、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等诸多宏观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我国农村居民自杀率较高的原因:农村的医疗保健水平低农村有毒化学物质广泛的可获得性农村居民,特别是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较低农村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农村精神卫生服务力量薄弱四自杀的预防自杀预防的一般措施:

1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素质普及心理卫生常识对中小学生开设针对性较强的心理卫生课建立社区心理咨询和心理保健系统2普及有关自杀的知识

误解:认为想自杀的人不会向别人暴露自己的自杀企图认为不能与有自杀可能性的人谈自杀认为自杀是一种疯狂的行为认为有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人不需要精神医学干预认为危机的度过意味着自杀危险的消失认为自杀未遂者并没有真正的死亡愿望3

规范有关自杀事件的媒体报道4减少自杀的机会

减少自杀工具的可及性

加强对危险场所的防护和管理5建立预防自杀的专门机构6对医务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工作者进行培训特殊人群的自杀预防:1精神病人: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恢复期、酒瘾、药瘾2大中学生:改革教育和管理体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合适专业咨询和转诊机制培训学生管理干部,建立自杀行为监测体系第三节吸毒一概述

吸毒: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包括吸食、注射等)使用能够影响人的精神状况,但为法律所禁止拥有或使用的化学物质的行为。

精神活性物质:在医学上,能够影响人类心境、情绪、行为,或者改变意识状态,并具有致依赖(成瘾)作用的物质,也称为成瘾物质(substances)或药物(drugs).

目的:获得或保持某种特殊的心理、生理状态。

毒品:是指法律所禁止拥有和使用的精神活性物质,主要阿片类、大麻、苯丙胺、可卡因等,又称为非法药物。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巴比妥类、乙醇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咖啡因、可卡因等大麻:致幻剂:麦角酸二乙酰胺、仙人掌毒素等阿片类:海洛因、吗啡、鸦片等挥发性溶剂:丙酮等烟草:二我国吸毒现状吸毒人员持续增加:据统计,2008年,我国共登记吸毒人员143.7万人,一年增加10万,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据统计至2011年,我国青少年吸毒人数已达178万。吸毒人员以社会闲散人员居多,吸食人员呈现群体性、低龄化特征。

涉毒区域日益扩大:2002年底,全国有2148个涉毒县市(占全国县市总数的92%),吸毒人员在千人以上的县市214个。涉毒地区由边境向内地扩展,大中城市成为毒品的主要消费地。

毒品种类日趋增多:最主要的毒品是五种,即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和可卡因。近年出现众多新品种,如冰毒、摇头丸、氯胺酮等。全国大中城市许多歌舞娱乐场所吸食摇头丸、氯胺酮现象相当普遍。三吸毒的危害

戒断症状:是指停止使用这些物质时所表现的躯体和精神功能的紊乱,严重时可导致死亡。严重损害吸毒者的健康:视觉与听觉的明显畸形;影响剩余能力;心脏病发病率上升。吸毒已成为艾滋病的重要传播途径破坏社会稳定对经济的影响四吸毒的根源毒品的可获得性同伴影响和团伙压力成长环境的影响社会文化对毒品的容忍程度五吸毒的控制与预防1禁毒政策与法律将禁毒作为中华民族的大事实行综合治理的禁毒策略坚持依法禁毒确定“‘四禁’并举(禁吸、禁贩、禁种、禁制)、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把预防青少年吸毒作为禁毒工作的基础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禁毒工作2吸毒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针对普通人群二级预防:针对易感人群三级预防:针对已经吸毒的人员预防复吸降低吸毒危害第四节意外伤害一概述1概念

伤害(injury):由于运动、热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在机体组织无法耐受的水平上,所造成的组织损伤或由于窒息而引起的缺氧。包括故意伤害和意外伤害。

故意伤害:指有意识的加害于自己或他人,并常伴有暴力行为、他杀、自杀等。

意外伤害:指无意识的、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造成的人体损伤,也可能造成精神创伤或心理障碍。2分类

根据伤害发生的地点:

根据伤害的性质:

机动车伤害交通伤害

工作场所伤害溺水

家庭伤害中毒

公共场所伤害跌落

火灾与烧(烫)伤窒息职业伤害医源性伤害3流行状况(1)全球世界卫生组织1995年年度报告中指出,全球每年有500余万人死于伤害和暴力行为,其中180万人因跌落、溺水、烧烫伤和其他伤害致死。20世纪90年代初,一般发展中国家如尼日利亚、哥斯达黎加和墨西哥等,意外伤害死亡除0岁组居死因顺位的第3位外,在1~14岁组均为第1位死因。(2)中国《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统计资料表明我国1995~2012年,损伤和中毒的死因顺位仅次于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位居第5位。其中,车祸死亡已成为中国男性和城市居民伤害死亡的第1位原因,自杀为第2位,溺水居于第3位。4我国意外伤害三间分布(1)人群分布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14:1,好发年龄段绝大部分为青壮年(18~55岁人群,占85.8%)。青少年中不同年龄组意外死亡原因亦不相同,年龄越小,因溺水、窒息死亡所占的比例越高;随年龄增大,发生车祸、溺水和自杀的死亡率越大。15~19岁死亡率最高,顺次为1~4岁,10~12岁,5~9岁。35~69岁人群交通事故和自杀同样是最主要的2位死因,男性交通事故和自杀分别占伤害的32.9%和22.2%;而女性虽然在2000年该年龄段自杀死亡率已低于男性,但所占的比例仍然大于男性为38.8%,其交通事故占伤害的27.3%。70岁以上人群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和自杀是较重要的3位死因。(2)时间分布丰维加等报道,从意外伤害发生的构成上看,冬季发生意外伤害最多(52.63%),春季(21.05%),秋季(21.05%)。其次,夏季(5.26%)最少。一天发生的意外伤害构成上看,傍晚发生意外伤害最多(29.82%),以后依次为上午(26.32%)、下午(21.05%)、早晨(14.04%)、午休(8.78%)。(3)地区分布1991~2000年的全国统计显示,呈现农村高于城市,西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最低的特点。城市人群10年平均死亡率为38.68/10万,农村为74.63/10万,为城市人群伤害死亡的1.93倍。西部农村地区伤害的死亡率达到了81.02/10万,东部农村地区为67.19/10万,东、中、西部农村地区伤害死亡率之比为1:1.4:1.21。5预防干预理论—4E干预

工程干预(engineeringintervention)指通过对环境与产品的设计与革新,将伤害风险减到最小。

经济干预(economicintervention)指通过经济鼓励或罚款来影响人们的行为。

强制干预(enforcementintervention)指国家通过增加法律措施对伤害危险行为进行干预。

教育干预(educationalintervention)指通过健康教育增强人们对健康危险的认识,改变行为方式。二车祸1流行病学概况

每五分钟一人丧身车轮每一分钟一人因交通事故伤残每年因交通事故损失数百亿元

年份车祸死亡人数(万)200110.6200210.9200310.420049.420059.820068.92车祸的影响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地理、地域

生物因素:年龄与性别:15-44岁年龄组;男性车祸致死率是女性15倍生理条件:视力、应急和判断力生物周期:体力周期、情感周期和智力周期驾驶技术

心理、行为因素:个性心理特征:好胜、铤而走险生活事件:离婚、丧偶、失恋等不良行为的影响:吸烟、酗酒和药物滥用

社会经济3车祸的控制与预防

一级预防:提高车辆性能;强化交通安全管理

二级预防:防止驾驶员失控;使用安全车辆;落实日常安全管理

三级预防:防止事故扩大或复发防止扩大:报警、伤员急救、疏导交通防止复发:公正处理、车辆修复、道路修复

第五节性传播疾病一概述1概念:性传播疾病(sexuallytransmitteddieases,STD)是指通过性接触或类似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引起的性器官损害以及性器官外损害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简称为性病。2包括:艾滋病、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软下疮、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生殖器珠菌病、传染性软疣、滴虫性阴道炎、疥疮、虱病、嗜血杆菌阴道炎、巨细胞病毒感染。乙型肝炎也被列入性传播疾病。3流行状况

世界:1995年,全世界有超过3.33亿的梅毒、淋病、衣原体病和滴虫病患者。主要在发展中国家,以城市居民、未婚人群和年轻成人较高。

我国:1949年,1000万左右1964年,宣布消灭STD1985年,0.58万左右2003年,75万左右(只占实际数字的10%)

艾滋病

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人。2006年,全球HIV感染者为3950万,新感染人数为430万,因艾滋病死亡人数为290万2006年,我国HIV感染者为183733例,艾滋病人40667例,死亡12464例。专家估计,中国HIV实际感染人数已超过100万。ST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准确资料很难获得原因:很多性传播性疾病无症状或者症状缺乏特异性社会歧视,很多人患病后秘密求医于非专业治疗机构甚至根本不求医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性传播性疾病的监测系统不完整。表1我国主要三病四年发病人数(人)2003年2006年2008年2010年艾滋病114566711005915982淋病190058158795130818105544梅毒60654167370257474358534表2我国主要三病四年死亡人数(人)2003年2006年2008年2010年艾滋病379133153897743淋病6311梅毒32866069二STD的社会根源性禁锢性放纵人口流动医疗条件三STD的预防和控制

提倡健康的性观念和安全性行为采取适当形式广泛宣传性病防治知识加强对性传播性疾病的监测对性传播性疾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工作第六节青少年妊娠一概述

定义

青少年妊娠(adolescentpregnancy):是指法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