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学年浙江省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调研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的生活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是在他富于学习的能力。他的行为方式并不固执地受着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所支配。所谓学,就是在出生之后以一套人为的行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过程。学的方法是“习”。习是指反复地做,靠时间中的磨炼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因之,学习必须打破个人今昔之隔。这是靠了我们人类的一种特别发达的能力,时间中的桥梁,记忆。在动物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说它们有记忆,但是它们的“记忆”是在简单的生理水准上。一个小白老鼠在迷宫里学得了捷径,它所学得的是一套新的生理反应,和人的学习不相同的是它们并不靠一套象征体系。人固然有很多习惯在本质上是和小白老鼠走迷宫一般的,但是他却时常多一个象征体系帮他的忙。所谓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是“词”。我们不断地在学习时说着话,把具体的情境抽象成一套能普遍应用的概念,概念必然是用词来表现的,于是我们靠着词,从特殊走上普遍,在个别情境中搭下了桥梁;又使我们从当前走到今后,在片刻情境中搭下了桥梁。人之所以要有记忆,也许并不是因为他的脑子是个自动的摄影箱。人有此能力是事实,人利用此能力,发展此能力,还是因为他“当前”的生活必须有着“过去”所传下来的办法。我曾说人的学习是向一套已有的方式的学习。唯有学会了这套方式才能在人群中生活下去。这套方式并不是每个人个别的创制,而是社会的遗业。小白老鼠并不向别的老鼠学习,每只老鼠都得自己在具体情境里,从“试验错误”的过程中,得到个别的经验。它们并不能互相传递经验,互相学习,人靠了他的抽象能力和象征体系,不但累积了自己的经验,而且可以累积别人的经验。上边所谓那套传下来的办法,就是社会共同的经验的累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础。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就不能不学习文化。文化得靠记忆,不能靠本能,所以人在记忆力上不能不力求发展。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筑通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筑通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再论文字下乡》)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人和其他动物相比,学习能力更强,可以通过学习对本能的行为方式加以改造。B.从“学习”的概念可以看出,人类的行为方式完全不受生理本能的支配控制。C.人和动物的很多习惯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人还拥有变普通为个别的能力。D.和动物不同,人类要想获得经验,就需要依靠彼此间的相互学习传递经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阐释了动物和人类在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B.本文第一段列举小白鼠的例子,意在证明学习是反复的过程,必须靠时间的磨炼。C.本文对文化传承的论证兼顾了个人的今昔之隔及社会的世代之隔,角度全面,条理清晰。D.本文语言雅俗共赏,既体现了科学论著的专业性,也用平实的例子深入浅出地阐述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动物的记忆只是在简单的生理水准上,而人可以靠“词”记忆,因而人的记忆更高级。B.人类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并发展大脑存储信息的功能,可以将经验和智慧一代代传递下去。C.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帮助其找到了学习的捷径,从根源上斩断了错误行为发生的可能。D.文化作为社会共同经验,要想传承,必须依赖象征体系和记忆两方面,二者缺一不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百合花(节选)茹志鹃一九四六年的中秋。我们到包扎所,已是下午两点钟了。来了一个乡干部,他眼睛熬得通红,一边喘息地喝着水,一边从怀里掏出一包饭团来嚼着。他好像是说什么被子的事,要我们自己去借。原来,伤员流了血,非常怕冷,所以就得向老百姓去借。我讨了这件差事,顺便也请了我那位同乡,帮我动员几家再走。我们到附近一个村子,分头去动员。不一会,我手里抱得满满的,看见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①“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门帘,门框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向里“大姐、大嫂”的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一会,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尽咬着嘴唇笑。我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她不笑了,不断向房里瞅着。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通讯员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被子一拿出来,我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我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他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②“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他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又好笑,又觉得可爱。他听我这么说,便下了决心似的说:“好,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就左一条、右一条地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那位新媳妇也来了,笑眯眯地抿着嘴,问我:“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到前沿去了。她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就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的分铺在门板上,那条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乡干部又来了,慰劳了我们几个家做的干菜月饼。原来今天是中秋节了。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想到这里,我又想起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儿,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我咬一口美味的家做月饼,想起那个小同乡大概现在正趴在工事里,也许在团指挥所,或者是在那些弯弯曲曲的交通沟里走着哩!……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战斗开始后的几十分钟里,一切顺利,伤员一次次带下来的消息,都是我们突破第一道鹿寨,第二道铁丝网,占领敌人前沿工事打进街了。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外边月亮很明。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③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谁知道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在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④“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①表达了小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而不满的情绪。B.句②表达了“我”对小通讯员前面不满情绪的批评。C.句③表达了担架员的着急和对小通讯员的感激之情。D.句④表达新媳妇为小通讯员的牺牲而悲痛、情难自控。5.下列对文章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来了一个乡干部,他眼睛熬得通红,一边喘息地喝着水,一边从怀里掏出一包饭团来嚼着”,这句用外貌和动作描写,写出基层干部工作的辛苦。B.“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门帘,门框贴着鲜红的对联”,这里运用环境描写,暗示此房的主人刚结婚,为下文的情节展开做铺垫。C.“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换了被子就走”,这句描写既符合小通讯员的心理和个性,也为后来新媳妇为小通讯员牺牲后缝补肩上的破洞埋下了伏笔。D.文章采用对比的手法,写新媳妇从开始的“羞”和“怕”,转变为“庄严而虔诚”,表现了她内心的悲痛、对小通讯员的崇敬以及对革命的忠贞。6.选文中关于家乡中秋节部分的联想能否删去?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7.小说以“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材料一韩宣子①有环,其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子产②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子大叔、子羽谓子产曰:“韩子亦无几求,晋国亦未可以贰。晋国、韩子,不可偷也。若属有谗人交斗其间,以兴其凶怒,悔之何及?吾子何爱于一环,以取憎于大国也?盍求而与之?”子产曰:“吾非偷晋而有二心,将终事之,是以弗与,忠信故也。(公孙)侨闻君子非无贿之难,立而无令名之患;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夫大国之人,令于小国,而皆获其求,将何以给之?一共一否,为罪滋大。大国之求,无礼以斥之,何餍之有?吾且为敝邑,则失位矣。若韩子奉命以使,而求玉焉,贪淫甚矣,独非罪乎?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韩子成贪,将焉用之?”韩子买诸商人,既成贾矣。商人曰:“必告君大夫。”韩子请诸子产,曰:“昔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今买诸商人,商人曰‘必以闻’,敢以为请。”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藿而共处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今吾子以好来辱,而谓敝邑强夺商人,是教敝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吾子得玉而失诸侯,必不为也。若大国令而共无艺③,郑,鄙邑也,亦弗为也。侨若献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韩子辞玉,曰:“(韩)起不敏,敢求玉以徼二罪?敢辞之。”(节选自《左传·昭公十六年》,有删改)材料二晋平公会诸侯于平丘,齐侯及盟。郑子产争贡赋之所承,曰:“昔日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④也。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贡之无艺,小国有阙,所以得罪也。诸侯修盟,存小国也。贡献无极,亡可待也。存亡之制,将在今矣。”自日中争之,以至于昏,许之。既盟,子大叔咎之曰:“诸侯若讨,其可渎乎?”子产曰:“国不竞亦陵,何国之为?”(节选自《孔子家语·正论解》,有删改)【注】①韩宣子:姬姓,韩氏,名起,晋国执政大臣,谥号宣,史称韩宣子。②子产:郑穆公之孙,世称公孙侨,字子产,郑国执政大臣。③艺:限度,极限。④甸服:古制称离王城方圆五百里的区域。男服,甸服之外方圆五百里的区域。郑国属男服。8.材料一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昔我先君A桓公与商B人皆出自周C以艾杀D此地E斩之F蓬蒿藜藿而共处之G世有盟誓9.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宣子谒诸郑伯”与《桃花源记》“及郡下,谒太守,说如此”中“谒”字的词义相同。B.“吾非偷晋而有二心”与《石壕吏》“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中“偷”字的词义相同。C.“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与《种树郭橐驼传》“字而幼孩,遂而鸡豚”中“字”字的词义不相同。D.“子大叔咎之曰”与《出师表》“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中“咎”字词义不相同。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子大叔、子羽等人的担忧,子产强调国家要树立美名,就需要依礼来确立郑国在诸侯中的邦国地位。B.子产从大小国之间关系、对先祖盟誓守信的角度,拒绝了晋国执政韩宣子从郑国商人处购买玉环的要求。C.子产认为根据周制,贡赋轻重应与各诸侯国的地位尊卑、次序先后相关,郑国不应依照公侯的标准来供给。D.子产修盟诸侯,以对大国贡赋没有极限、小国难以满足大国要求的理由,使周天子同意提议,最终不辱使命。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子何爱于一环,以取憎于大国也?(2)国不竞亦陵,何国之为?12.弱国无外交,子产为何能够说服超级大国的君臣,最终维护了郑国的尊严?请简要概括。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各题。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礁石艾青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13.下列对《定风波》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从正面写雨,一个“打”字,证明雨下得很大,首句就给读者营造了一个突然而至的不利环境。B.“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豪迈之情。C.“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D.“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置词人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14.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相通之处?你更喜欢哪一首?请说说理由。四、默写题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不写此处写彼处的“悬想”方法,写远方的丈夫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是绵延无尽的路途。(2)《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角度多样,远看“____________,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总结“____________”。(3)秦观的《鹊桥仙》中,词人一反以往哀怨的主旋律,歌咏忠贞不渝的爱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经·邶风·静女》中有两处写了女子赠送男子礼物,一处是“____________”,一处是“____________”,男子对其爱不释手,是因为他喜欢女子,爱屋及乌。五、语言表达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发生了严重饥荒。此前,国外有一些科学家已经在研究杂交水稻,但是由于种种问题,(A)。国内也有多人在苦苦研究杂交水稻,但实际效果不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在国内外研究杂交稻处于迷茫之际,袁隆平来了!1960年,袁隆平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为杂交水稻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此后,袁隆平十年如一日地“钻”进去进行田间实验和科学研究。(B)。“三系”配套的努力,前八年都失败了。一直到1972年,也就是被视为研究突破口的“野败”发现两年后,还有人质疑甚至反对他的杂交水稻培育方案。1973年10月,①袁隆平发表《利用“野败”选育“三系”进展》论文标志着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②因此,③中国成为第一个世界上成功研发和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④“一粒种子可以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⑤少时经历过战争与饥荒的袁隆平郑重地告诫人们。⑥然而,偏见与讥讽却依旧存在。⑦1994年9月,美国人莱斯特·布朗写了一本书——《谁来养活中国人》。⑧在书本封面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显得格外刺眼。袁隆平清楚,行动是最好的反击。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攻克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不断刷新单产纪录。中国杂交水稻的突破,让世界惊叹并开始奋力追赶。然而,在袁隆平的领军研发下,这样的奇迹只出现在中国。2021年1月29日,在病床上的袁隆平念念不忘他定下来的产量攻关目标。身体短暂好转时的袁隆平挥笔写下了牛年心愿:牛气冲天,亩产三千。不料,4个月之后,袁隆平却永远地离开了。“巨星已经陨落,但种子却已经在大地上发芽。”16.下列句子加粗字“钻”与文中加粗字“袁隆平十年如一日地‘钻’进去进行田间实验和科学研究”,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法分子将三聚氰胺添加到原料奶中,钻的是凯氏定氮法测定奶粉蛋白质含量的漏洞。B.这款表有着白色的圆形表盘,镶着晶钻的银色外圈。C.学习不能光钻书本,还必须结合实践。D.对定向井压差的分析有利于更好的进行定向钻井的施工。17.下列句子使用的手法与文中画框句子“巨星已经陨落”相同的一项是()A.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涉江采芙蓉》)B.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哦,香雪》)C.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立在地球上放号》)D.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插秧歌》)18.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19.文中划横线的语句中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六、材料作文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部编高中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7首(篇)作品,创作于不同的年代,却都是对青春的吟唱:青春是毛泽东的昂扬向上、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青春是郭沫若毁坏创造无问西东的情感强力,青春是闻一多“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精神,青春是“雪峰”攀登者和蜘蛛的卑微却强劲的生命力,青春是天堂里不假雕琢的云雀的欢乐强音,青春是枪管里摇曳着的野菊花,青春是香雪渴望用知识改变贫穷落后的美好愿望……青春是花样年华,新时代的青年,正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展现青春的风采:1999年出生的姑娘徐枫灿,在空军航空大学刻苦训练、满分通过考核,成为我国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90后青年工人杨杰,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24岁的东京奥运冠军李雯雯,尽管遭遇伤病,但仍以坚韧不拔的精神重返赛场,再夺巴黎奥运金牌;20岁的游泳健将潘展乐以破纪录为目标,每天刻苦训练,在巴黎奥运会上多次夺冠,并破了纪录,在国际舞台上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以上材料,让正值青春年华的你,引发了怎样的触动和思考?请结合你的触动和思考,联系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七、基础知识21.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哦,香雪》中铅笔盒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也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铅笔盒就像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B.《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运用反复、排比等手法,借“白云”“北冰洋”“太平洋”等意象,赞美了摧毁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雄强之力。C.在《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中,作者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强调“要坚持工匠精神”。如“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的假设论证,“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的比喻论证等。D.人物通讯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传记式、特写式与群像式三类,《喜看稻菽千重浪》《“探界者”钟扬》《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等文章都属于传记式人物通讯。2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一多的《红烛》化用“蜡炬”这一古典意象,赋予它新的含义,赞美了红烛以“烧蜡成灰”来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B.李煜《虞美人》将俘囚生活的幽怨、月夜听风的无眠、物是人非的无奈、愁怀难解的悲凉,以及对往日帝王生活的怀想,编织在一起,将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寄寓其中。C.《鹊桥仙》借鹊桥相会的传说,歌咏忠贞不渝的爱情。词人认为织女和牛郎聚少离多不值得哀怨,因为他们短暂的相会远胜世人无数次的相聚,时空阻隔反而酿就了相会时的甜蜜。D.《插秧歌》描绘了一幅农家总动员、雨中抢插秧苗的风俗图画,表现了农民艰辛的劳动生活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的同情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完全不受”表述绝对,原文是“并不固执地受着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所支配”;C.“变普通为个别的能力”错,原文是“于是我们靠着词,从特殊走上普遍,在个别情境中搭下了桥梁”D.“要想……就……”错,原文是“人靠了他的抽象能力和象征体系,不但累积了自己的经验,而且可以累积别人的经验”,可见人获得经验有两种方式。故选A.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意在证明学习是反复的过程,必须靠时间的磨炼”错,结合原文“在动物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说它们有记忆,但是它们的‘记忆’是在简单的生理水准上。一个小白老鼠在迷宫里学得了捷径,它所学得的是一套新的生理反应,和人的学习不相同的是它们并不靠一套象征体系”,可见举小白鼠的例子是说明动物的记忆只是简单的生理反应,与人的学习不同。故选B。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从根源上斩断了错误行为发生的可能”推论不足,原文是“于是我们靠着词,从特殊走上普遍,在个别情境中搭下了桥梁;又使我们从当前走到今后,在片刻情境中搭下了桥梁”,这只是让人类的学习更高级,减少错误的发生,但不会像选项说的“从根源上斩断了错误行为发生的可能”。故选C。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B.“批评”错误。不是批评,而是有意的调侃。故选B。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对革命的忠贞”错误。“对革命的忠贞”拔高了新媳妇的形象。故选:B6.答案:不可以删去。①插入的部分描写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氛围;②由月亮、家乡过中秋情形,自然联想到小同乡——通讯员,照应了文章的开头;③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后文战斗情形的紧张形成对比,舒缓紧张的气氛,调节读者的阅读兴趣;④给文章增添了诗情画意的美,展现出抒情性。7.答案:①题目串起小说的主要情节。百合花是小说中新媳妇新被子上的图案,新被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借助新被子串起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如借被子和献被子,同时也把两个主要人物联系了起来。②题目是人物美好心灵和品格的象征。年轻的通讯员舍身救人,漂亮的新媳妇舍弃自己唯一的嫁妆——新被子,他们都有着纯真、高洁、美好的心灵,具有如百合花一样美丽的人性美。③题目是主题的象征。小说表现出革命战争时期军民之间、战士之间高尚又纯洁的感情,题目象征着小说的人情美,这也恰恰是小说的主题。④题目使小说在表达上文雅、含蓄。小说题目一语双关(借代),使表达文雅、含蓄。体现出小说清新、俊逸的风格,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8.答案:CEG解析:句意:从前我们先君桓公和商人都是从周地迁移出来的,共同协作来耕作这块土地,除治荒草砍去草莽荒秽而一道居住在这里。世世代代都有盟誓。“我先君桓公与商人”是句子的主语,“出”谓语,“自周”是后置状语,中间不断开,“周”后C处断开;“以艾杀此地”,“艾杀”意思是斩割、芟除,是句子的谓语,“此地”是宾语,后面E处断开;“而”字连接“斩之蓬蒿藜藿”和“共处之”,中间不断开,“处之”是“处于之”的省略,后面G处断开。9.答案:B解析:A.正确。均为拜谒、拜见的意思。句意:韩宣子拜见郑定公。/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B.错误。轻视。/苟且。句意:我并不是轻视晋国而对它有二心。/活着的人苟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C.正确。安抚。/抚养、养育。句意:治理国家不是忧虑能否侍奉大国安抚小国。/养育好你们的孩子,喂养好你们的家禽牲畜。D.正确。动词,责备、指责。/名词,过错。句意:子大叔责备子产说。/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故选B。10.答案:D解析:D.“周天子同意提议”表述不正确。原文“晋平公会诸侯于平丘,齐侯及盟。郑子产争贡赋之所承”,可见晋平公主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三章光的世界》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 利用元数据促进数据共享协作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25篇、及课外阅读材料(含答案)
- 2024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章末整合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课堂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陆文学自传课时作业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第1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九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22讲“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案+练习人民版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重在理解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新人教版
- (3篇)2024年幼儿园园长年度考核表个人总结
- 2025至2031年中国台式燃气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一模)株洲市2025届高三教学质量统一检测 英语试卷
- 2025年中国电科集团春季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合同2篇
- 社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模版(2篇)
- 矿业公司规章制度汇编
- 介入导管室护士长职责
-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标准方案
- 2024年考研英语一阅读理解80篇解析
- 《国家课程建设》课件
-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