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吉林省四平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吉林省四平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吉林省四平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吉林省四平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平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必修上册(第一至四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这种不顾事实的说法给农业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民心头蒙上了阴影。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凭着他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199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刊登了袁隆平的来信。信中,袁隆平用平和的语气、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最近社会上流传杂交稻米质太差,有人贬杂交稻为“三不稻”,说什么“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果真是这样吗?我想用事实来回答: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1976年—1991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19亿多亩,增产粮食近2000亿千克。由此可见,杂交水稻的推广,对解决我国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交稻。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一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的确,在我国南方生产的稻谷中,有相当一部分米质较差,这主要是双季早稻。目前积压的稻谷以及历年来粮店出售的大米,大多数为这种早籼稻。他写道,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长队争购的现象。而杂交稻则占双季晚稻和中稻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90%以上。因此,说杂交稻属劣质米与事实不符。(摘编自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材料二:记者:您和雷锋都被评为“最美奋斗者”,你们的事迹都很好地诠释了“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的价值理念,有许多共同之处呢。袁老:我和雷锋是同时代的人,都出生在旧中国,经历过国家贫穷落后、人民受苦挨饿的日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那一代人都翻身了,就想怎样为国家做事,报效国家,为人民服务,记者:您和雷锋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既热爱本职工作,又爱好文艺。雷锋有一张拉手风琴的照片,您也喜欢拉小提琴,听说还写诗,用现在的话说属于文艺青年。袁老:是呀,雷锋喜欢做好事,也有自己的爱好。我过去喜欢拉小提琴,年轻时喜欢游泳,还拿过武汉市的第一名呢。记者:听说您很受年轻人喜欢,有什么成功经验与年轻人分享?袁老:成功就8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知识是基础,汗水要实践,灵感是思想火花,当你做研究或干其他事情山穷水尽时,灵感一来,就豁然开朗了。机遇就好理解了,机遇偏爱有心人。(摘编自《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雷锋精神》)材料三:“让更多的人吃饱了饭”的袁隆平离开了,享年91岁。巨匠陨落,举世哀痛。他的辞世,是中国和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国之脊梁”,必将被我们永远铭记。卓越贡献改变世界。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令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他几十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巨大贡献。治学态度影响深远。袁隆平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饱受困难挫折,阅尽人间沧桑。无论境遇如何,他的身上始终流淌着家国天下的热血。青春年华挥洒在田间地头,须眉皓然仍然孜孜不倦于攀爬超级杂交稻的巅峰。一路走来,袁隆平的科研不乏质疑、失败、挫折,他始终保持埋头苦干、不畏艰苦的科研基本功,闯出一片新天地。他那句“哪有搞科学研究不失败的呢”一直鼓舞着无数科学家博弈科学的竞场;他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不要怕别人说你标新立异”,一直激励着年轻学子勇闯创新的殿堂。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他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巨薪聘请,因为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国。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终铭记投身科学研究的激情与梦想,始终铭记把杂交水稻不断带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对待成就,他极富人情味,常怀感恩心,把杂交水稻的功劳归功党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时尚的消费观,也不把个人的财富看成是负担,曾因为多看了几眼豪车上新闻,却依然选择普通的车子下试验田。“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这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摘编自《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热爱的种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材料一中袁隆平援引的数据可知,自1976年至1991年这15年间,我国增产粮食近2000亿千克。B.双季早稻米质差,而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则品质好,双季晚稻和中稻中主要是杂交稻,因此,杂交稻品质并不差。C.袁隆平出生在贫穷落后、人民生活水平差的旧中国。他怀着拳拳赤子心,立志为国家做事、为人民服务。D.作为和雷锋同时代饱受困难挫折的人,袁隆平认为“学习”“实践”不容忽视,机遇偏爱有心人.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写好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出人物的鲜明个性和情怀境界。材料一中袁隆平的来信,就展现其非凡的修养和学识。B.材料二中,记者的提问从袁隆平和雷锋的共同爱好切入,说明记者能事先了解采访对象的生活背景,讲究访谈技巧,发问得体。C.袁隆平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国,他多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巨薪聘请,心无旁骛地投身于科学研究。D.袁隆平认为,搞科研需要“标新立异”,否则永远无法找出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中需要攻克的难题。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袁隆平“不惧权威”观点的一项是()(3分)A.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B.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反驳有影响力的报纸头版有关杂交稻的文章。C.1993年袁隆平要求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D.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然带着学生在稻田里工作。4.袁隆平是如何一步步反驳社会上关于“杂交稻米米质太差”的说法的?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进行简要梳理。(4分)5.作为新时代青年,你觉得袁隆平的哪些精神品质或者生活态度值得你学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百合花茹志鹃一九四六年的中秋。我们文工团的几个同志,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到包扎所时已是下午两点钟了,那里已有几个卫生员在弄着纱布棉花。满地上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算作病床。我们刚到不久,来了一个乡干部,一边放东西,一边喘息地喝水,同时还掏出一包饭团来嚼着。他说的什么我没大听清,好像是说被子的事,要我们自己向老百姓去借,因为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来。我和通讯员到附近一个村子,进村后分头去动员,不一会,我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却是空空的。“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向里“大姐、大嫂”地喊。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我看她头上已硬翘翘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道歉,讪讪地开口借被子。被子拿出来,我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了,原来这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我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他绷着脸,垂着眼皮,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走出门不远,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后来她问我:“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说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地分铺在门板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了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炮响起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我拿着小本子,去登记他们的姓名、单位。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能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或是喂一点饭食。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做我的下手。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他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抓住我的脖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他自己一下子扑在冒烟的手榴弹上……”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啊”了一声。我看见的是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低着头,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有删节)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的开头写分派文工团人员到战斗连去帮助工作,接着写向老百姓借被子,较详细地以某战斗连为焦点记叙了军队在紧急情况下有条不紊的备战全过程。B.作者善用白描,文中“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后的描写,使读者像一个见证者,站在近旁,听着屋子里的“响动”,看着通讯员“颇不服气”的样子。C.小通讯员为借被子向“我”求助时欲言又止;“我”向新媳妇解释后,她只是笑,却不说明第一次借被子时的情形,这两处“留白”都引发了读者联想。D.小说以“我”的视角叙事写人,不仅巧妙地在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穿针引线,而且将“借被”“献被”的情节天衣无缝地连接起来,使结构谨严有序。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百合花》是一篇将战争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对战争的描写用笔俭省,而对通讯员、新媳妇则不惜笔墨,从中我们能体会作者的审美感受。B.小说中有不少意蕴丰富的意象,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年轻媳妇的朴实美丽与纯洁无瑕。C.“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表达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而看不起新媳妇,也为他得知真相后自责埋下伏笔,两处省略号则勾勒出他不善言辞的窘态。D.“天边涌起一轮满月”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对战斗的激烈残酷起到了反衬作用,同时对人物的思想情感美起到了正衬作用。8.小说的女主人公,不是姑娘,也不是大嫂,作者有意设定为新娘、新媳妇,有何妙处?请简要说明。(4分)9.作为故事的关键人物,新媳妇展现出了复杂而真实的心理变化。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节选自诸葛亮《隆中对》)材料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刘璋暗A弱B张鲁在C北D民殷国富E而不知存恤F智能之士G思H得明君。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许”,指同意,与《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的“许”意思不同。B.“善”,指友好、亲善,与《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乃下令”中的“善”意思不同。C.“信”,通“伸”,伸张,与《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中的“信”意思相同。D.“之”,助词,的,与《召公谏厉王止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中“之”的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显示了他的自信和抱负。B.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称其为“卧龙”,表明徐庶有识人之明。C.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提出了应对策略。D.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对先帝的忠诚和对国家兴盛的喜悦。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4分)(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分)14.材料一中在刘备咨询时,诸葛亮提出的策略有哪几个要点?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③中,披④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注】①人事:指与人结交来往。②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代指车马。这句是说居处僻陋,车马稀少。③墟曲:犹乡野。墟,隐僻之地。④披:拨开。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语言质朴,语调悠然,叙述了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段,在一片“静”的境界中,飘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B.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生活的清贫,暗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C.中间四句是以外在的“动”来写乡居生活内在的“静”,写出作者往来于田间,打理桑麻,虽孤独但也快乐的隐居生活。D.本诗中的“野外罕人事”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轻松愉悦的心情。16.陶渊明的乡居生活总体说是平静安宁的,但是他的心情也会有喜有忧,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沁园春·长沙》中,描写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画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2)当不愿意低三下四去侍奉权贵的时候,许多有志之士往往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名句“______,______”来表明自己的态度。(3)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春天的早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轻轻地洒在了书桌上。书桌上摆放着一盆绿萝,它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鲜绿。绿萝旁边,还有一本刚刚翻阅过的书,书页微微卷曲,似乎还留有指尖的温度。窗外,小鸟的歌声清脆悦耳,它们似乎在庆祝这美好的一天。远处的山峦在朝阳的映照下.轮廓分明,山色空蒙。我坐在书桌前,感受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宁静和愉悦。偶尔,拂过来的一阵微风带来那院子里盛开的樱花散发出的淡淡的香气。空气中弥漫着春天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18.文中画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19.文中波浪线部分“它们似乎在庆祝这美好的一天”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模仿这种修辞手法,写一个描述自然景象的句子。(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在人们的印象中,抑郁症病人总是表现出情绪低落、垂头丧气、反应迟钝、思维迟缓、活动减少等症状,很少有人①。“微笑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多发生在都市白领或者服务行业人员身上。病症的根源往往与患者无法正确处理外界压力有关。这类人在社会上给人的印象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但是,②,也有困惑、苦恼、无奈、悲伤。由于“工作的需要”“面子的需要”,他们不愿向人倾诉这些负面情绪,白天大多数时间都面带微笑,这种“微笑”往往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一种负担,久而久之成为情绪的抑郁。和典型抑郁症不同的是,“微笑抑郁症”患者并不是每天缩在床上,与人丧失交往的能力更是拥有比较好的社会功能,甚至令人误以为社交能力比普通人更好。因此,很多家属在他们出现异常行为时,都感受震惊或者难以相信。20.下列句子中的“面子”和文中加点处的“面子”,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那些讲究的人,穿的皮袄都是有面子的,也就是外面罩着布的。B.公司会计挪用890万打赏女主播,为面子一次刷200个“火箭”。C.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城市不仅美了“面子”,也富了“里子”。D.他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家乡文化会在每个人的成长中留下抹不掉的印记,不易被自己察觉,更不易为外人所知。家乡文化的密码往往隐藏在家乡独特的人物、景致、风俗中,隐藏在富有家乡烟火气息的器物中,隐藏在家乡的风味特产中……请以“家乡的文化密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四平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B 2.D 3.B 4.①先列举事实,以“汕优63”获评“全国优质籼稻米”为例,说明杂交稻品质好。②然后客观承认双季早稻存在米质较差的事实。③最后用详实数据说明米质较好的杂交稻占绝大多数,由此反驳“杂交稻米米质太差”的说法。(每点1分,三点4分)5.①实事求是,治学严谨。写信反驳错误观点。②立志报国,敬业奉献。历经苦难,具有雷锋精神。③刻苦学习,把握机遇。认为知识是灵感、机遇的基础。④淡泊名利,不忘初心。拒绝国外巨薪聘请。⑤幸福来源于奋斗。⑥成功在于奉献。⑦平凡造就伟大。⑧要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相结合。⑨要有健康的个人爱好。(每点1分,任意答出六点即可)6.A 7.C 8.①突出“新”字,更易于体现女性之美,进而以之衬托年轻通讯员的高大形象。②能够突出那条白百合花被子的新与珍贵,更能表现她对革命的支持与对烈士的关爱,从而凸显其心灵之美。③能为借被子、给伤员擦拭污泥血迹等情节提供心理依据,使之更真实可信、生动感人。④更易于表现借被之难与帮忙之羞涩,从而反衬出军民之间的感情的圣洁美好,突出小说的主旨。(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9.①新媳妇本来不太情愿借被子给小通讯员,因为那是她唯一的嫁妆。但是出于善良,出于对军人的敬意,她最终还是借了出去。②后来新媳妇跟着“我”给伤员们擦拭身上的污泥血迹时,非常忸怩害羞,只答应给“我”打下手。③当新媳妇发现小通讯员牺牲了,她受到震撼,于是不再忸怩羞涩,而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擦拭身体,认真地给他缝补衣服,并把自己的新婚被子给他铺在棺材里,表现了她对小通讯员的无私关怀和对战争受害者的深切同情、哀悼。(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0.BDF 11.C 12.D 13.(1)这个人应前去拜见,不能让他屈志而召来。将军您应该亲自去拜访他。(“就”“顾”各1分,句意2分)(2)皇宫和丞相府中,都是一体的,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陟罚臧否”“异同”各1分,句意2分)14.①联合孙权;②占据荆州和益州,守住险要,安抚民心;③等待时机成熟再北伐中原。(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15.C 16.①喜乡间生活平静,没有俗事俗人打扰。“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就表现了乡居的平静,“虚室绝尘想”暗含摆脱时俗束缚的喜悦。②喜乡邻关系友好淳厚。“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与乡邻一起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令人喜悦。③忧自己的庄稼毁于一旦。“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诗人生怕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毁于一旦,心怀恐惧。一喜一忧,反映出经历过乡居劳作的洗涤,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淳朴了。(每点2分)17.(1)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18.示例:①一阵微风拂过,②带来淡淡的花香,③那是院子里盛开的樱花散发出的香气。(写成两个语句,给2分;写成三个及以上,给4分;句子通顺,给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9.拟人。(1分)溪流在山间跳跃,仿佛在欢快地迎接春天的到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给1分;写景贴切,给1分;语意完整,给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0.B 21.①将他们与微笑联系起来②事实上这些人和普通人一样(每处2分)22.“微笑抑郁症”患者并不是每天缩在床上,丧失与人交往的能力,而是拥有比较好的社会功能,甚至令人误以为社交能力比普通人更好。(4分)23.【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全命题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的主题词是“家乡文化”。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是亘古不变的永恒情感,家乡是我们的精神之根,所以家乡文化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最深刻的印记,是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材料第二句则将家乡文化这一宏大概念具象化,列出家乡文化的载体,可以是自然风物,可以是生活器物,可以是风味特产,也可以是人文景观、生活体验,甚至生命印痕、旧有记忆等等。题目要求以“家乡的文化密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写作时,需要选取家乡某一个具体的有特点的风物或者能彰显家乡气质的人,来作为能体现家乡文化的这一个“密码”,写出其独特的风格,并把对家乡的热爱融注于对这一风物或人文的描绘之中,通过描绘介绍,不仅让读者能明白这一密码的独特之处,而且能透过对它的描绘探寻到“家乡这一方独特水土”的特殊味道和独特文化意义。【参考立意】①探家乡之美,寻文化密码。②风物有信,文化有味。③独特的节日(风俗、食物等)彰显家乡文化。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适逢先帝刘备在新野驻扎。徐庶拜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