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堂教学日志优化高中英语语法学习流程_第1页
利用课堂教学日志优化高中英语语法学习流程_第2页
利用课堂教学日志优化高中英语语法学习流程_第3页
利用课堂教学日志优化高中英语语法学习流程_第4页
利用课堂教学日志优化高中英语语法学习流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利用课堂教学日志优化高中英语语法学习流程一、引言语法教学历来都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其中争议的焦点集中在“淡化”还是“强化”这个根本问题上。“淡化”还是“强化”,最终都要归结到在中国环境下,语言是“学得”还是“习得”这个基本认识上。部分教师对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的交际教学思想(CLT和新课改后的任务型TBLT)的片面理解,使得语法教学的地位日益下降;同时,受中国根深蒂固应试教育的桎梏,语法教学走上“死灰复燃”的老路。正如新课程标准提醒的那样:“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教育部,2001)关于语法教学的地位,二语教学之父RodEllis指出:“语法在语言教学中一直处于中心位置,而且以后也将如此……绝对不讲语法的教学主张或许昙花一现,但终不成气候。”“大量数据表明语法教学是有用的。”(Ellis2006)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种结论,语法教学不是“要不要”或者“淡化”的问题,而是如何“优化”的问题。传统的(语法)教学方法有如下三个特征:1.以形式为中心,强调语言结构和规则的学习;2.一般兼顾了语言的含义,但多限于某些句子的理解,语言的交际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3.练习方法刻板化,常通过翻译和选择填空的方法巩固语法知识,较少使用大量语境的阅读和输出型的写作等方法(郑丽琼,刘晓斌,2011)。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则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基础语法知识掌握基本句型,运用句型进行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达到培养学生基本语言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最终正确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学习是有意识地掌握外语语法规则的过程。”语法最好在“用”中学,采用“呈现―发现―归纳―实践―活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具体地说,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运用语法的各个流程环节,优化后的语法学习流程有利于学生内化(internalize)语法规则,形成语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语法课堂教学效率。二、主要理论背景1.Krashen的理论。(1)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是对“习得”(acquisition)和“学得”(learning)的区分,以及两者在第二语言能力形成过程中所起作用的认识。克拉申认为,“学得”不能变成“习得”,同时学习者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的流利程度是学习者“习得”产生的结果,而不是“学得”的结果。根据这一假设,成人是通过两条截然不同的途径逐步习得第二语言能力的。第一条途径是“语言习得”(languageacquisition),这一过程类似儿童母语能力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常意识不到自己在习得语言,在自然交际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第二语言。第二条途径是“语言学习”(languagelearning),即通过听教师讲解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并辅之以有意识的(conscious)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习得的结果是潜意识的语言能力,学得的结果是对语言结构有意识的掌握。克拉申认为,只有语言习得才能直接地促进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才是人们运用语言时的生产机制;对语言结构有意的了解作为“学得”的结果,只能在语言运用中起到监检作用,而不能视为语言能力本身的一部分。克拉申强调“习得”是首要的、第一位的,但并不排斥“学得”的作用。(2)监检假设。监检假设与“习得―学得差异假设”密切相关,体现出“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的内在关系。根据这一假设,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的作用各不相同。Lightbown和Spada指出,学得系统(learnedsystem)起监检(monitor)的作用,对习得系统(acquiredsystem)产生的语言做出小的改变和完善。一般说来,语言习得能“引导”人们讲第二语言,并直接关系到人们说话的流利程度;而语言学习只起监检的作用。当人们开口说话时,话语由“习得”系统产生,经“学得”系统监检后成为“真言”而吐露出口。同时,克拉申指出监检能否发挥作用,有赖于三个条件:足够的时间、注重语言形式和了解语法规则。在此,“足够的时间”是指语言使用者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才能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语法规则;注重语言形式是指语言使用者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所用语言的形式(focusonform)上,也就是说,语言使用者必须考虑语言的正确性;了解语法规则是指语言使用者必须已经具有所学语言的语法概念及语言规则的知识。只有如此,监检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使学习者更好地使用语言。(3)自然顺序假设。克拉申在这一假设中认为,人们对语言结构知识的习得是按可以预测的顺序进行的。近些年的语言习得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无论是母语还是第二语言,都是按一定的自然顺序习得语言结构的,也就是说,有些语言结构先习得,有些语言结构后习得。该假设认为,语言的有些规则对学习者记忆很容易,但是要使学习者习得这些规则并非易事。一些实验研究表明,在儿童和成人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时,掌握进行时先于掌握过去时,掌握名词复数先于掌握名词所有格等。克拉申指出,自然顺序假设并不要求人们按这种顺序来制定教学大纲。实际上,如果我们的目的是习得某种语言能力,那么就有理由不按任何语法顺序教学。(4)输入假设。输入假设作为克拉申五个语言习得假设中重要的一点,其核心观点认为,要实现语言习得,学习者必须通过阅读和听力吸收语言材料,该材料必须是“略微”超过学习者目前的水平并被学习者理解。这一假设体现了克拉申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如何接收和吸收语言材料这一过程的实质性认识。他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结构的理解时,才能习得语言。所谓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用公式表示就是“i+1”。在该理论中,克拉申把学习者目前的水平定为“i”,“i+1”是学习者容易接受和习得的语言输入级别。在语境(context)和语际信息(extra-linguisticinformation)的帮助下,学习者理解了“i+1”的语言材料,才能实现语言习得,从而提高语言能力。如果输入语料过深或远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即“i+2”,或者过浅而低于学生现有水平,即“i+0”或“i-1”,都会造成理解困难或无益于语言能力的提高。此外,克拉申还指出,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特点: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既有趣又相关(interestingandrelevant)、非语法程序安排(notgrammaticallysequenced)和足够的输入量(sufficientinput)。可理解性是指理解输入语言的编码信息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incomprehensible)输入只是一种噪音,被学习者理解的语料才有助于语言的习得。语料既有趣又相关是指要使语言输入对语言的习得有利,必须选择有趣相关的语言输入材料并对所选材料进行加工,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越有关联,学习者就越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非语法程序安排是指如果学习者的目的是“习得”而不是“学习”,不一定按语法程序安排教学,只需提供足量的可理解的输入。足够的输入量是指要真正习得一个新的语言结构,学生需要有很长时间的对感兴趣的所学内容广泛的阅读和许多的听力练习才能够实现语言的习得。克拉申还指出,输入假设与习得密切相关,而不是学得;同时他强调不要过早强迫学习者去运用语言,在运用之前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可理解的输入量。在他看来,许多二语习得者都会经历一个沉寂期(asilentperiod),在此期间接受足够的可理解语料输入,从而习得语言。(5)情感过滤假设。情感过滤假设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语言习得的机理和影响语言学习的因素。该假设认为,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并不能表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标语言,第二语言的进程还受很多情感因素的影响。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的实现是建立在对所输入语言进行情感过滤的基础之上的。情感过滤的过程如下:输入―过滤―语言习得器官(languageacquisitiondevice)―习得的能力。由此可见,在语言输入到达大脑语言习得器官的过程中,过滤是输入的语言信息必须逾越的第一个障碍,也就是说,情感因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克拉申在总结过去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经验时指出,在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过程中,习得者并不吸收他所听到的一切,有几个心理因素影响他习得语言的速度和质量。这些因素是:①动力。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强弱。目的明确,则动力大、进步快;反之,则收效甚微。②性格。所有的文献几乎都一致表明,那些比较自信、性格外向、乐于把自己置于不熟悉的学习环境、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在学习中进步较快。③情感状态。主要指焦虑和放松这两种互为对照的精神状态。它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外界的语言输入。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焦虑较少的人容易得到更多的语言输入。同样,心情放松和感觉舒适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显然学得更好。2.LarsenFreeman的“三维语法教学”理论。LarsenFreeman(2005)针对传统语法教学的弊端,提出三维语法理论。这一理论既肯定语法结构的重要性,又重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LarsenFreeman认为,语法不仅是一种语言知识,更应该看做是一种技能(Grammaring),是有意义、动态的系统。她指出,语法具有三个维度,分别是形式、意义和用法。她解释说,Form即该语法有何形式?Meaning即它表达何义?Use即在何情形或为何情形而使用它?比如在学习单词house时,我们知道它有个双元音,最后一个字母e不发音;该词常用作名词(也可以用作动词),是可数名词,这是它的单数形式(Form)。该词的意思是“房子”,即“人居住的地方”(Meaning)。但对这个词的了解不能就此而止,还要考虑其使用问题。在英语中,与house意思相近的单词还有几个,比如residence,dwelling,habitat等,学生还要知道在具体的语境下使用哪个词更合适(Use)(LarsenFreeman2005;冀小婷,柯津云,2010)。形式、意义和用法的学习是不可分的,为说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她以表“存在”含义的there为例,用饼图以作说明:Form(形式)包括:there处于主语位置;通常接连系动词be;其逻辑主语紧跟动词,并控制其数(主谓一致);介词短语常随逻辑主语。Meaning(意义)包括:表“存在”;表“方位”。Use(用法):在话语末介绍新信息。例如:Thereisapencilonthetable.与这同时,她还指出:“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针对不同的学习者,学习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教师应因地制宜,针对学生的母语背景、语言水平和学习进度来考虑、分析这三个方面的哪一个方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以便有所侧重。首先,学生要从形式上搞清语言结构,通过模仿、重复、操练的方法学习语言;然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操练;最后,学生学习在适当的语境中用正确的结构形式来表达。”(LarsenFreeman2005)三维语法理论系统全面地从形式、意义、用法三方面阐述语法,对当前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法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三、优化高中英语课堂语法学习流程的课例研究通过优化设计学生学习语法的流程,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运用语法。具体将学习流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即“优化课前预习环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语法规则,独立完成课前预习案”、“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优化课后反思机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语法学习过程”,强调从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入手,再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总结规律,然后通过教师设计的各种任务,在较真实的语境中引导学生反复运用目标语法知识,以达到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目的。在整个过程中,突出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作用,因这符合现代语言教学的规律,具有科学性。最终,在课堂实践过程中研究出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模式的预习案模板、探索出能够将目标语法的形式意义有机结合的任务设计等。1.优化课前学生预习环节―指导学生自主发现语法规则,独立完成课前预习案。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从而为他们接下来有的放矢地听课、学习做好准备。预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为学生的课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优化语法学习流程的第一步便是在每堂语法课前帮助学生预习目标语法内容。为了防止学生预习的随意性,为了培养一种有效的预习习惯,教师必须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即编写设计预习学案。语法预习案分为几种,新授语法点、非新授语法点的预习案,无论哪种,其内容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历进行编写的。因为VanPatten(1996)提出:语言习得,语言学习的过程是Input―Intake―DevelopingSystem―Output的过程,即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加强性输入后内取吸收―认知结构完善―输出应用的全过程。语言的输入是对语言信息的学习,语言信息经过内化转变为语言知识,只有有效地输出,才能最终实现语言习得。因此语言的输入是习得语言的根本和基础,语言输入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最后的输出与习得。传统语法课通常会通过大量的例句进行语法规则的讲解,为保证例句的正确性和典型性,教师经常从语法书或高考习题中选用例句,但是这样做的弊端是语法书或高考题的例句中有些词汇,高一学生在学习新的语法现象时还会受到新单词的困扰,分散学习的注意力,因此在预习案的环节,设计的材料都是从学生以往学过的课文中选用或改编的语料,一方面可以扫清学生的词汇理解障碍,另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学生不断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最重要的是这些语料对学生来说都是可理解性的输入。案例1.Presentperfectcontinuoustense(预习案)I.Theformandthemeaningofpresentperfectcontinuoustense1.Reviewthetextandanswerthequestion.(1)HowlonghasMandyZhangbeenstudyingatatutorialcentre??摇?摇(2)HowlonghasSimonLanbeenstudyingatatutorialcentre??摇?摇2.Rewritethesentences.(1)ItisabouttwomonthssinceIstartedlearningphotography.Ihavebeen?摇?摇(2)IthasbeenhourssinceJoearrivedatthecafé.FinallyMonicaarrived.Monicaasked:?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waitingforlong?Joeanswered:Yes,Ihavebeen?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3)MandyboughtaCDyesterdayandshehasnotstoppedplayingit!?摇?摇3.Lookandcompare.(1)A:IhavebeenstudyingChineseforonemonth,andstillcannotunderstandit.B:IhavestudiedChinesefortenyears,sonaturallyIamanexpert.(2)A:Theyhavebeenpublishingformorethanahundredyears.B:ThisfamouspublishinghousehaspublishedthousandsofbooksConclusion:?摇?摇?摇?摇II.TheuseofpresentperfectcontinuoustenseFillintheblankswiththepropertense.((presentperfectcontinuoustenseorpresentperfecttense)(1)You?摇?摇?摇?摇(use)thecomputerforhours-youshouldgetuptostretchyourlegs.(2)Theworldpopulation?摇?摇?摇?摇(increase)formanyyears.It?摇?摇?摇?摇(double)overthepast30years.(3)Scientists?摇?摇?摇?摇(try)tosolvethisproblemforyears,but?摇?摇?摇(find)thesolutionyet.(4)I?摇?摇?摇?摇(pass)mydrivingtestand?摇?摇?摇?摇(drive)forthepastweek.这是针对牛津英语上海版“现在完成时”的预习案设计。由该预习案可以看出,笔者原本想通过引导学生复习课文,运用他们已经熟悉的语料,自己发现并总结现在完成时的形式,进一步体会其在语境中的意义。接着,通过改写句子和句子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感觉现在完成时和现在完成进行时之间的关系,并且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SentencesAfocusonthecontinuousactionandusuallyhavethesymboloftime;SentencesBfocusontheresult,即现在完成进行时更强调动作的进行,现在完成时则更强调动作的结果。2.优化课中环节――指导学生正确掌握语法的形式意义和运用。(1)学生在课堂导入环节合作探索语法规则――感知正确的目标语法形式。在课堂导入环节,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合作探究各自的预习作业,在互动交流中理解本节课的重点语法规则,以提高学生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Krashen认为,有意识的显性学习和下意识的隐性学习之间没有或很少有互动,教师只要为学生提供程度适当的可理解目标语输入就行了,没有必要把语法明明白白地教给他们,但前提是语言输入要有一定的频率才能习得语言。因此,在导入环节,通过问答形式呈现比预习案中更多的目标语法项目句子,来自课文原句或由课文内容改编,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初始阶段得到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再加上预习案中核对的内容,课堂前十分钟的目标语法项目的语言输入已达到相当高的一个频率,然后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交流互动总结出新的语法规则。(2)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归纳语法规则――帮助学生感知正确的目标语法形式。在课堂到任环节,只有在可理解性输入达到一定频率后,学生才有可能在下意识的隐性学习中习得目标语法的规则。并非每一节的语法新授课都能提供这么多的可理解性输入,所以针对不一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应适当地进行显性教学,即展示,归纳语法规则,并举例说明,然后由学生将所展示的语法规则运用于新的语境中。(3)导入呈现形式多样。目标语言的呈现方式力求活泼多样,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听英文歌、朗诵英语诗歌、或排演课本剧等形式,纵横呈现目标语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兴趣。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掌握目标语法的意义,提高对语言意识。在导入环节,学生已经通过预习案和导入的内容,留意到要学的语法项目,之后,为他们设计各种提高语言意识的任务,同时对语言输入进行处理。因为要使学生掌握某个新形式,必须让他们注意它在语言输入中的存在。美国一所社区学院的ESL教师KarenStanley描述了自己在习得一门新语言的英语项目时,不同的注意程度为:a.没有注意该语言项目。b.(经由他人的讲解或注意到别人的产出与自己的不同)开始注意该语言项目。c.在语言产出完成后,注意到自己没有使用该形式,于是自我纠错,使用该形式。d.在语言产出过程中,注意到自己没有使用该形式,于是自我纠错,使用该形式。e.在语言产出之前,有意识地提醒自己使用该“正确”形式。f.可以无意识地产出该形式,②引导学生在生动真实地情景中学习语法。语境的设置在语法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语法教学的不足之一是使语法教学脱离语境,过多地关注形式,学生在课堂上貌似记下很多的语法规则,离开课堂后却不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可以使用这些规则,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为改变这种现状,在优化语法学习流程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尤其注重语境的创设。这些语境或来自学生正在学习的或已经学过的课本,或来自他们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或来自社会热门话题。这些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学生自然愿意加入到教师设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