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明文(四)段落互换(一)考点分析段落互换首先是概括能力,能概括要互换的段落;其次是说明顺序,能根据说明顺序进行判断不能互换的原因;然后是把握说明文的结构照应,比如总分式中首段中所写说明对象的几个特征会与下文一一对应,照应上要关注段尾句与段首句的照应,与要互换段落的照应;最后考查的是综合能力,材料要与说明对象特征保持一致,还需要一定的表达能力。(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由表及里、由远及近、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说明。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特殊)、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阅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段落结构,概括段意。还要关注每段总起、归纳句,段内、段落间的过渡句,能体现说明顺序的重要词语。2.掌握答题格式:找准关键词及事物的内在联系。例如空间顺序较多使用方位词;时间顺序较多用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逻辑顺序则关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三)说明文结构1.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递进)等。(结构包括段落)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注意总起的段落与后面段落一一对应的关系)(2)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3)层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的结构,一层一层的剖析事理,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2.把握结构的意义开头作用有:(1)引出说明对象;(2)引出说明的内容;(3)提出说明的问题④照应题目。中间作用有:承上启下结尾作用有:(1)总结全文或前文;(2)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效果上:激发阅读兴趣。(通过讲故事、神话传说,引用古诗文、谜语,使文章富有诗意,增强文学趣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注意】:顺序和结构是两个概念。说明顺序:具体是对说明内容的先后次序的安排。文章结构:是文章各部分的组合方式。(四)段落(同一段内词句)互换答题技巧1.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2.段落能否删掉或者段落能否调换类的解题模式。(1)判断能否删掉或调换(一般不行)。(2)概括删掉段或者调换段落的内容。(3)判断这些文段之间的顺序关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总分关系。答题方式:不能调换(删掉),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或事物发展的规律)接着表明调换(删掉)后会怎样(调换(删掉)后不合逻辑,不符合原文意思)。(4)关注结构和照应。总分关系中,分部分与前文总部分相照应。要删除的段落与上段句尾和下段句首的照应关系;互换段落直接的照应以及和上下段的照应。例题火星,我们来了!①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在火星着陆。继美国之后,我国已成为第二个登陆火星的国家,这代表着我国深空探测技术水平站到了世界前列。②火星,古往今来自带一抹神秘色彩。早从60年前开始,人类就开启了对这颗赤色星球的探索。然而,有数据显示,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的火星探测活动达40多次,成功率却不到50%,其余项目都出现探测器撞毁、失灵或失踪等情况。为此,火星在业内甚至被称为“探测器坟场”,其探测难度可想而知。③地火两星相隔甚远是一大原因。我们常说火星是地球的邻居,但它却实在算不上“近邻”。据测算,地火之间最远距离约4亿公里,最近距离也有约5500万公里,是地月距离的150倍。火星探测器在抵达目的地之前,往往需要飞行很长的距离,时间长达7—8个月。在此过程中,对探测器的发射、通信、入轨、着陆等技术都有很高要求。所以,“探火”可比“探月”要难多了。④整个火星探测任务中,最难的便是着陆这一关。由于着陆器在“奔火”的途中一直处于高速飞行状态,因此在再入、下降与着陆过程中,要在7分钟内将探测器的时速从2万千米降低到零。⑤这一阶段,探测器的防热措施是否可靠,降落伞、气囊和缓冲火箭等能否按程序工作都至关重要,由于地火距离太远,而着陆过程时间又太短,远不够完成一次地火通讯,这就意味着,全程超过1000个动作的降落过程,必须依靠火星探测器自主完成,对软件和硬件的要求极高,正是这个过程,被称之为“恐怖7分钟”。⑥历史上许多探测活动都在这“恐怖7分钟”里功亏一篑。例如2016年10月20日,欧洲“火星生物学2016”中的“夏帕雷利”,因为1秒的计算失误导致降落伞与防热罩提前分离,最终硬着陆而撞毁。⑦然而,人类从未停下探测火星的脚步。这是因为火星的自然环境与地球最为相似,因此它被视为除地球外有可能孕育生命的星球之一,也被认为是未来人类最有可能移居的行星,这些都吸引着多个国家去探索这颗神秘星球。⑧回首五十载,中国航天,逐月追星,步履从未停歇。人类航天的未来,必将是宇宙的星辰大海。⑨火星,我们来了!15.文章第④—⑥段和第③段能否调换顺序,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上海市静安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15.不能。第③段说明地火两星相隔甚远,正因如此,才会对探测器的发射、通信、入轨、着陆等技术要求很高。第④—⑥段紧承第③段,重点说明火星探测中最难的一关,被称为“恐怖7分钟”的着陆环节,这两部分是由因到果的逻辑顺序,因而不能调换。【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第③段从“地火两星相隔甚远是一大原因”可知,这段是在说明火星探测的难度之大的原因;正因为难度大,所以,在火星探测器在抵达目的地的过程中,“对探测器的发射、通信、入轨、着陆等技术都有很高要求”。第④—⑥段,结合④段“整个火星探测任务中,最难的便是着陆这一关”、⑤段“这一阶段”、⑥段“历史上许多探测活动都在这‘恐怖7分钟’里功亏一篑”可知,这三段紧承第③段,重点说明火星探测中最难的一关,即被称为“恐怖7分钟”的着陆环节这一关。这两部分是先说原因,再说结果,是由因到果的逻辑顺序,因而不能调换。课堂练习(一)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玉米食物链①最近读了一本书叫《杂食者的两难》,作者是美国的饮食作家迈克尔·波伦。这本书能帮助我们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吃饭这件事。②目前维系人类生存的主要食物链之一是产业食物链。产业食物链,可以理解为大规模生产的食品业。③产业食物链的关键是玉米,廉价玉米是美国食品工业的基础,是无数货架食品的来源,产业化养殖的鸡、猪等,哪样不是玉米喂出来的?至于加工类食品,玉米的呈现形式变得更复杂,比如几乎所有的碳酸饮料和果汁,都会添加一种叫“高果糖玉米糖浆”的东西来增加甜味,它已经取代了蔗糖的地位。还有,你大概不是很看得懂食品外包装上那个成分标示,但其实,那些奇怪的化学名称都是从玉米来的,随便念几个:卵磷脂、离氨酸、多元醇等等。还有淀粉、葡萄糖浆、麦芽糊精,就更明显了。美国卖出的商品中,有四分之一以上含有玉米成分,甚至非食用的商品,从牙膏、化妆品到垃圾袋、清洁剂等等,都含有玉米成分。④为什么玉米的应用会这么广泛?因为种玉米性价比高。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美国开始进行大规模单一种植杂交改良的玉米,它们可以密集种植,并且生长整齐,方便机械收割,产量和效率大大提高。玉米成为廉价原料,不仅仅是因为玉米的特性,更多是人为推动。土壤要肥沃,原本是完全依赖太阳的能量,但是人类会制造化肥以后,能量来源就改由化石燃料提供了。制造化肥,要消耗大量石油、煤、天然气。土地就像机器,把原料加工成产品,原料就是化肥,产品就是玉米。相比利用太阳能,烧油效率高多了,这就是产业食物链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关键。⑤20世纪70年代,美国玉米产量约为1亿吨,现在则高达3、7亿吨左右,玉米产量远大于需求量。⑥随着玉米产量的提升,人们不断在想新的办法处理过剩的玉米。首先想到的,就是把玉米喂给人和动物、做成汽车燃料、加工成新产品或者是卖到国外。人们不断给这些过剩的廉价玉米找到新用途,比方说,牛羊等家畜家禽原本是不吃玉米的,但人还是想出办法把玉米做成饲料喂给它们。这些动物一般养在集中型动物饲养场中,变成麦当劳所需的牛肉、猪肉和鸡肉。⑦精加工也是处理过剩谷物的好办法。19世纪对玉米的加工方式几乎只有一种,就是酿酒。现在食品加工业者可以把玉米变成数百种东西,从鸡块、汉堡、乳化剂到保健食品,应有尽有。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办法,就是把玉米做成高果糖玉米糖浆。20世纪80年代之前,人们根本没尝过这种东西,但它现在已经成为我们饮食中甜味的主要来源。面包、调味料、饼干甚至热狗和火腿中,都有它。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也早就用高果糖玉米糖浆取代蔗糖作为原料。⑧所以,朝这条产亚食物链末端看过去,最典型的食品就是鸡块、汉堡、可乐,听着还不够熟悉?生物学家用质谱仪分析过麦当劳的食物,质谱仪可以识别出碳原子的同位素特征,因此可以大约计算出一顿快餐中的玉米含量:汽水100%都是玉米,奶昔78%,沙拉酱65%,鸡块56%,汉堡52%,薯条23%。结论呢,一大半都是玉米。作为杂食者的人类,需要从各种各样的食物中获取营养,这是天性使然,吃快餐的人心满意足,怎么会想到自己吃的大都是玉米呢?(选文有删改)10.文中第⑥⑦两段能否互换?为什么?【答案】上海市青浦区部分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10.不能互换第⑥段说明处理过剩玉米的简单(或一般)方法;第⑦段说明对玉米加工形成各种食品的精加工方法。两段文字从简单到复杂的(或有粗略到精细的,或由浅入深,或由易到难,或递进的)逻辑顺序介绍处理过剩玉米的方法,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11.C【解析】【10题详解】解答说明文词语、段落的顺序能否调换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①原文采用XX顺序进行说明,调换后不合逻辑;②与原文的XX相照应;③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一致;④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调换。需要注意的是,这类题目的答案一般是不能调换的。第⑥段说明处理过剩玉米的一般方法;第⑦段说明对玉米加工形成各种食品的精加工方法。两段文字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介绍处理过剩玉米的方法,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所以不能调换。(二)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兴奋剂,一场猫和老鼠的游戏方舟子①其实我们对兴奋剂并不陌生,很多人每天都用的茶、咖啡、可乐等都含有咖啡因,那就是一种兴奋剂,只不过它是合法的。②运动员非法使用的兴奋剂通常是苯丙胺、麻黄素或类似的化学物质。它们能刺激神经系统,引起全身心的兴奋,让心跳加速、血压升高、代谢加快,让人不感到疲倦。这是最早使用,也是最早被禁止的兴奋剂。它们要在即将比赛时使用才会有效。③但并不是所有的兴奋剂都起兴奋作用。目前用得最多、查得最严的是类固醇类的激素,多数是雄性激素的衍生物。它们()用来兴奋神经,()用来增强肌肉的生长发育,让肌肉变得更加发达。这类激素要长期使用才有效,在比赛前反而可以不用。因此,靠运动会期间的检测很难查出,而要靠平时的突击抽查。阿尔巴尼亚举重选手被查出服用司坦唑醇,那就是一种类固醇药物,和汉城奥运会上加拿大短跑运动员本•约翰逊被查出的是同一种药。④还有的运动员使用促红细胞的生长素,来增加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在体内是携带氧气用的,红细胞数量多了,身体的耐力也增强了。因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身体本身就有的,所以是很难分清是不是使用了外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⑤比促红细胞生成素更难检测的另一种激素是生长激素。这也是因为生长激素身体本身也分泌。世界反兴奋剂机构认为:通过血检,有办法检测出运动员使用生长激素,也有过被检测出的个别例子。但实际上目前的检测方法并不可靠。⑥兴奋剂的品种非常多,已经被列入禁用目录的就有两百多种,它们进入人体后,又会代谢成别的物质,这样要检查的物质,就有好几百种,查起来很麻烦。检测的精度越来越高,已达到纳克也就是十亿分之一克级别甚至更低,这相当于在一个游泳池里倒入一勺糖,搅匀了,还要能把里面的糖分子检测出来。即使是这样,运动员还是有办法骗过检测,例如偷换尿液样本,或者是通过服用利尿剂稀释尿液的成分。⑦既然,兴奋剂检测这么难,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未必能查出来,那么,为什么不取消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禁令?一个原因是兴奋剂的使用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导致死亡,这与开展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宗旨相违背。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丹麦自行车选手简森(KnudEnemarkJensen)在参加100千米的比赛时突然瘫倒,送到医院不久即死亡。尸检发现他服用了两种兴奋剂。他的死亡促使国际奥委会自1968年起开始,对参加奥运会的选手检测兴奋剂。⑧既然兴奋剂被禁用,如果有人偷偷使用它,就对老实遵守禁令的运动员不公平,违反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但总有人想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提高比赛成绩。兴奋剂的检测永远落后于兴奋剂的使用,因为只有当某种兴奋剂被使用一段时间后,才会被列入禁用名单并研发检测它的技术。⑨兴奋剂的种类会越来越多,技术会越来越高超,检测会越来越困难。为了保证比赛的公正,又不能不禁止。这是一场没有结局的战争。(有删改)(3)读选文第②——⑧段,完成练习。A概括第②——⑧段主要的说明内容。①②③B第②——⑧段不能调换顺序的原因是?(4)下列文字放在第段末尾最合适?为什么?有时生长激素被查出属于意外。例如1998年1月中国女游泳运动员原媛和她的教练周哲文去澳大利亚珀斯参加世界游泳锦标赛,被澳大利亚海关查出携带了13瓶生长激素。原因:答案:上海市普陀区万里城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3)A①兴奋剂的不同品种;②兴奋剂检测难度之大;③不取消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禁令的原因B②—⑧段每一段落之间存在逻辑关系。②—⑤段说明的是兴奋剂的不同种类,这一部分是按照兴奋剂使用频率从高到低、检测难度由易到难安排的段落顺序;第⑥段说明的是兴奋剂检测难度很大,这是基于兴奋剂品种繁多这一事实;⑦—⑧段说明了兴奋剂即使检测难度大,也不能取消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禁令的原因。三个部分之间存在严密的逻辑顺序,因此不能调换位置。(4)⑤原因:材料讲的是有时生长激素被查出属于意外,文章中提到生长激素检测的内容在第⑤段,材料内容与第⑤段相符。(三)时间觉:神奇的第六感①人类有哪些感觉呢?你可能会说出5种: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可是你知道吗?还有一些感觉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和意识之内,时刻影响着我们,但我们却不熟悉。②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位伞兵,从几千米高空的飞机上跳出机舱,像一块沉重的石头飞速地往地面坠落。在距地面只有200米时,才打开降落伞,安全地降落到地面。如果再迟2~3秒钟开伞的话,那可就来不及了,他会摔得粉身碎骨、那么,是什么使他在关键时刻,及时打开降落伞呢?这就是人类的第六感觉——时间觉。③科学家发现,每个人的时间觉都会有差异。当你问旁边的几个人:“现在几点了?”可能得到不同的回答:“快到6点了。”“大概过6点了。”“6点钟了吧?”因为他们都没带表,对时间没有充分的自信,所以都用了不确定的口气。④就是同一个人,他的时间觉的准确程度,在不同的时候,也会不一样。当你回忆过去一段平淡的日子时,由于记忆不深,你会觉得那段日子过得很快。相反,如果你想起了一段紧张的经历,比如是困在电梯里等待救援,因为印象深刻,历历在目,就会觉得那段时光是很漫长难忘的。⑤时间觉还受到情绪的影响,我们在快乐的时候,会感到时间过得飞快。而当痛苦时,日子就会变得很难熬。还有,你要赶到某地办件急事,一路上你一定会觉得汽车开得太慢,并不停地看手表,感到时间走得太快。⑥时间觉属于生物钟的范畴。但令人吃惊的是,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后天形成的。人刚生下来时,没有一秒钟、一分钟、一小时之类的时间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逐渐接受和适应了这些时间概念,并学会运用。⑦在国外,时间觉已被心理学家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针对学生在进入枯燥、单调的学习科目时,容易产生厌烦、疲劳、“度日如年”的感觉,科学家就采取改变外部刺激的方法,来调整时间觉。如把房间色调布置得明快悦目,播放轻松悠扬的音乐——使人们产生一种时间很容易过去的错觉,避免了厌倦感的产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⑧精神病患者丧失了对外界的感觉能力,无法对寒暑交替、昼夜轮回进行判断,专家就用恢复时间觉的方法来对他们进行治疗。当病人的时间觉正常之后,其他方面的功能就可能发生连锁反应,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不过,到现在为止,时间觉仍是一种神秘复杂的生理现象。只有我们彻底揭开了人体生物钟的秘密,才能让时间觉更好地为人类服务。8.本文围绕“时间觉”介绍了个体差异、_________、形成原因、___________等内容。9.下列关于时间觉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时间觉确实存在于身体和意识之内。B.恢复时间觉就能够治愈精神病患者。C.时间觉是在后天生活中逐渐形成的。D.时间觉只能从心理学方面为人服务。10.本文第③段、第④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11.清代郑板桥在《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一文中写到“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四鼓:四更;洒然:畅快的样子。)请从时间觉角度分析“老吏苦之”和“东坡洒然不倦”的原因。【答案】上海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8.①.影响因素②.实际运用9.A10.第③段主要写了每个人的时间觉都会有差异。第④段主要写了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时间觉的准确程度也有不同。第④段是在第③段基础上进一步体现这种差异,两段间存在递进关系。11.①时间觉受情绪的影响。②东坡读《阿房宫赋》读得畅快,所以感觉时间过得飞快,老吏对书本不感兴趣,觉得时间变得难熬。【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本文第①②段引出说明对象——时间觉,第③④段介绍时间觉的个体差异(不同的人之间、同一人的不同时候),第⑤段介绍时间觉的影响因素,第⑥段介绍时间觉的形成原因,第⑦⑧段介绍时间觉的实际运用,第⑨段结束全文,照应标题。可据此填空即可。【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B.第⑧段原文是“当病人的时间觉正常之后,其他方面的功能就可能发生连锁反应,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可见恢复时间觉目的是让其它功能起连锁反应,并且是“可能发生连锁反应”,“就能够治愈精神病患者”说法过于绝对;C.第⑥段原文是“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后天形成的”,说明并非完全是后天形成的,本项表述不准确;D.本文是从心理学方面举例说明时间觉的实际运用,并没有确定地说“只能从心理学方面为人服务”;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段落顺序。此题要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分析。第③段介绍的是“科学家发现,每个人的时间觉都会有差异”,第④段介绍的是“就是同一个人,他的时间觉的准确程度,在不同的时候,也会不一样”,这两段是从不同的人到同一个人的不同时候来说明的,在逻辑上是递进关系,因此是不能调换顺序的。【11题详解】本题考查迁移应用能力。此题要运用文中介绍的知识来进行解释。东坡爱读《阿房宫赋》,读书时心情愉悦,老吏不懂读书,因而情绪低。这与第⑤段“时间觉还受到情绪的影响,我们在快乐的时候,会感到时间过得飞快。而当痛苦时,日子就会变得很难熬”的内容一致,故运用该段内容予以解释。(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18分)中国的龙①在十二生肖中,龙是最受人们称崇的。它的形象虽然有些凶恶,却被中国人选为吉祥及高贵的象征,广受欢迎。不像西欧中世纪的文学艺术,把吐火焰的龙看成恶势力的象征。龙与中国文化圈的关系非常密切,常被用以代表中国。②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不存在的动物,但它应是源于人们见过的存在的动物。因其罕见,形象才慢慢起变化,后又被神化,才脱离实际,成为虚构的动物。【A】河南濮阳几个6000多年前的墓葬,发现有用蚌壳在尸体旁边排列的龙的图案,寓有宗教信仰的作用。其形象颇为写实,有窄长的嘴,长身,短腿,粗长尾巴,但无犄角。【B】发展至商代的甲骨文,龙字已是个头有角冠、上颌长、下颌短而下曲,身子蜷曲的动物形。从流传的文物看,龙早期的形象较写实,后来为了夸张其神奇,就选择九种不同动物的特征加以修饰: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当然就不可能在现实的世界找到它的形象。③龙是古代的图腾①,图腾大多是自然界实有其物的。春秋时代的铜器铭文有过龙的记载。西周早期的《周易》,把龙描写成能潜藏于深渊,飞跃于天空,相斗于地面,流出的血是玄黄的颜色。《左传》记载公元前523年,郑国遭受大水时,有龙相斗于城门外的洧②渊;还记载龙有黄河龙及汉水龙的不同种类,还有人能豢养它们。从这些描写及遗留的图形,可知龙原是种两栖类爬虫动物的总称,能生息于陆地及水中,有些还能跳跃甚高,像是能飞翔的样子。④至于认为龙能飞翔和致雨,可能和栖息于长江两岸的扬子鳄的生活习性有关。龙的特征,脸部粗糙不平,嘴窄扁而长,且有利齿。在中国地区,除鳄鱼以外,这些特征是他种动物所无的异征。扬子鳄除了没有角外,身躯、面容酷似龙,可能就是龙形象的取材。何况远古的龙是无角的。扬子鳄每在雷雨之前出现,有秋天隐匿、春天复醒的冬眠习惯。古人每见扬子鳄与雷雨同时出现,雨下自空中,因此想象它能飞翔。⑤人们认为龙有致雨的神力,起码可以追溯到商代。有甲骨贞③辞作“其作龙于凡田,又雨?”是有关卜问建造土龙以祈雨的仪式。西汉的董仲舒于《春秋繁露》中,详载建造土龙以祈雨时,如何依五行学说的原则,在不同的季节,建造不同数量、不同大小的土龙,面对不同的方向,涂以不同的色,并以不同的人数去舞蹈。这种传统延续到近代,农民还要向海龙王求雨。⑥龙后来还成为皇家的象征。它很可能与汉高祖刘邦的出生传说有关。汉代的《史记》有两则刘邦与龙有关的记载:“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④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汉高祖出身普通人家,有必要编造故事说明凡人接受天命而登上帝位的合理性。不清楚的是,到底是因为龙为高贵者的象征才据之以编造故争呢,还是偶然选择了龙以编故事,才使龙成为皇族的象征?【注释】①图腾:原始社会的人认为跟本氏族有血缘关系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一般用做本氏族的标志。②洧(wěi):洧川,地名,在河南。③贞:占卜。④贳(shì):赊欠。1.阅读全文,按顺序概括文章的内容。(8个字以内)(6分)__________________龙的形象演变龙是古代图腾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②段画线句【A】【B】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⑤段加点词“起码”不能删去,说说理由。(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⑥段引用《史记》中两则与龙有关的材料,其作用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上海市民办交华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1) 龙的象征意义;龙能飞翔致雨;龙成皇家象征2) 不能调换。因为【A】【B】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与本段“因其罕见,形象才慢慢起变化,后又被神化”相照应;【A】中龙没有犄角,【B】中龙已有角冠。(每点1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只答“不能调换”而不阐述理由不得分)3) “起码”表示最低限度(1分)说明龙有致雨神力的认识出现年代极早(也有可能在商代之前)(1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没有分析,只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得分)4) 增添文章的情趣(1分);也为龙成为皇帝的象征提供了佐证(2分)。(五)说茶陈漱渝=1\*GB3①在中国,几乎家家都喝茶,人人都喝茶。老话讲得明白:“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作家老舍甚至说:“我不知道戒了茶还怎样活着,和干吗活着?”=2\*GB3②喝茶是家常事,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喝茶有学问,种茶、制茶、沏茶,也都有讲究,而且其中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经济、文学、美学、植物学等方面的知识。茶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四五千年前。传说中的神农氏亲尝百草滋味,一日遇七十二毒,幸亏喝茶才解了毒。这件事在汉代《淮南子》一书中即有记载。到了晋代,喝茶蔚然成风,唐代则成为喝茶的鼎盛期,出现了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这部书距离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茶树在我国有一个由野生到人工栽培的过程,现在很多地方都发现了野生大茶树,据说云南镇沅县千家寨的一株茶树,树龄有2700年。在漫长的岁月中,有关茶的诗文、书画、歌舞更是不胜枚举。=3\*GB3③弘扬文化的目的是“化人”,即用文明去教化人,感化人,使人类社会趋于和谐。科学饮茶,艺术品茶,不仅可以解渴、提神,还能“净化心灵”。=4\*GB3④喝茶其实是在练内功,使人内心变得宁静。人们在喝酒时往往觥筹交错,你劝我推,那种喧嚣之形、张扬之态,容易让人乱了心性。而品茶时神清气爽,心气平静,乐而忘喧,能使人心沉下来。=5\*GB3⑤喝茶有助于养成简朴的品质。古代虽然有“茶贡”,但茶不是权贵的专宠,而是寻常百姓的家常事。在北京、四川、广东、扬州等地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茶馆,人们在其中。一杯清茶,一碟茶点,就是一种生活的享受。抗战时期昆明的西南联大,宿舍少桌椅,图书馆缺座位,很多学生就在茶馆里“穷泡”。他们有些论文、著作就是在茶馆诞生的。现在每年春节政府举行团拜,也是清茶一杯,纵谈国事,呈现出一股廉政清风。=6\*GB3⑥喝茶更能喝出和睦。三五友人,数盅清茶,几碟茶点,推心置腹,气氛温馨,可以化解矛盾,增进缘分。在旧中国,一些地方的人发生冲突,常到茶馆“吃讲茶”。“讲”就是评理。冲突双方各自陈述立场,中间人调解斡旋,矛盾化解之后,彼此把茶水混合在一起,顿时化干戈为玉帛。=7\*GB3⑦文化需要交流融合,茶叶充当的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明代郑和下西洋,把茶叶作为国礼赠送友邦,增进了国与国的友谊。1607年,英属东印度公司从澳门、厦门、岭南收购茶叶,销往欧美各地,形成了当今各国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体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和融合性。当今全世界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亿人饮茶,人均每年茶叶的消费量有一斤多,位居前三名的是爱尔兰、英国、科威特。茶叶作为文化使者的使命,任重而道远。(有删改)1.从全文看,作者围绕“茶”介绍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6分)=1\*GB3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GB3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GB3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①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3.从文中看,第=4\*GB3④=5\*GB3⑤=6\*GB3⑥段顺序不能调换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4.第=6\*GB3⑥段中“化干戈为玉帛”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5.对选文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在中国,家家都喝茶,人人都喝茶。B.第=2\*GB3②段画线句以时间为序,说明在我国喝茶的历史非常悠久。C.各国茶文化的形成,源于东印度公司收购茶叶,销往世界各地。D.全文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说明茶文化。【参考答案】1.①喝茶是一种文化现象②茶作为文化,不仅可以解渴、提神,还能“净化心灵”。③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6分)2.老舍把喝茶当做生活方式和目的,突出强调在中国喝茶是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事情,引出说明对象。(3分)3.这三段尽管都强调了茶能“净化心灵”,但分别是从喝茶能使人内心变得宁静;能养成俭朴的品质;能喝出和睦三方面来说明茶文化对人的教化作用,先对个人的心态,再对人的品质,后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影响来谈,三段说明,是按照茶的影响力由小到大,由对个人的影响到对群体的影响来说明的,按一定逻辑顺序,所以不能更改。(6分)4.喝茶能化矛盾冲突为彼此和睦。(2分)(玉帛:玉即玉;帛为丝织品。二者皆为进贡之上品,在此引申为重修于好,相互礼尚往来的意思。干戈:兵器,借指战争或者争斗,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友好。)5.D(3分)【解析】1.试题分析:概括类题目,是必考题型,原则是文中有的尽量不要自己概括,答案都能从文中得出。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首段中的句子的作用,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文章第一段,通常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2)、结合说明方法谈。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3.试题分析:属于本次说明文的难点之一。段落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有二:判断本文说明顺序;和某一段的某一句话相呼应。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而逻辑顺序常用的类型有:现象到本质,原因到结果,特点到用途,一般到个别,概括到具体,整体到局部。但答案里面“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实属为难学生了。考点:分析说明顺序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理解词语意思不仅要理解词语的本义还要结合语境来理解,化干戈为玉帛解释,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在这里是喝茶能化矛盾冲突为彼此和睦。5.试题分析:B选项,第二段画线句不仅说明了喝茶历史悠久,还说明了茶树的历史;D选项很多学生找不到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在哪里运用了,如第四段,把喝酒与喝茶进行比较,突出喝茶可以使人心沉下来。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六)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20分)炉火纯青的灶花工艺①灶花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民俗文化。旧时,江南农村家家户户都砌有灶台,多置于厨房一隅。为了防止生火时柴烟炭灰从灶膛中飞溅至灶台上,从灶台至屋顶处砌有烟柜,并立一垛墙用于遮障,民间俗称灶山。灶山旁内嵌灶君殿,供奉有灶王爷。灶台砌成之日或年久待修之时,乡民们会雇请游走村头的泥瓦匠为灶君殿旁的灶山、烟柜以及整个灶炉都镌摹上精美的纹饰图案,名为“灶花”或“灶画”。②独具浓郁乡土气息的灶花,最初并非专祀灶神。人们绘制灶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延缓灶壁墙皮斑驳脱落以及砖面磨损。绘制灶花的原始颜料就是农家常见的锅底灰。泥瓦匠首先从锅底刮下黑沉沉的炭灰,和以陈酿米酒调浓,待黏性十足时,再拌水稀释,就成为绘制灶花所需的底料。后来的泥瓦匠为了雅致美观,往往还会添加一些其它颜料,使灶花看上去liú光溢彩、斑斓夺目。③灶花的绘制方法颇为独特,采用的是湿壁画法。它与通常在干结的面底上描画迥然不同,掌握绘作灶花的时机十分重要。在灶头砌成后,待灶壁四围粉刷的石灰还略有潮气之时,泥瓦匠就需在灶壁上信手泼墨、即兴挥笔,不打画稿,不做修改,一气呵成。随着灶火烘烤和湿气挥发,灶花与灶壁一同逐渐干结,灶花便牢牢“贴”在墙壁之上,可历经数十载而不褪色,与墙壁浑然一体。④灶台是家中常见陈设,配以灶花后,颇显考究实用、精致美观。除灶沿部分用石灰粉刷之外,其余部位均用墨线勾勒出轮廓。讲究的泥瓦匠还会在墨汁里掺入石青,使画出的墨线在隐谧处透出青蓝,看上去清秀悦目。雪白的灶壁上黑白分明,色彩对比强烈,画的四周还配有黑色裙边,极富装饰性与立体感。泥瓦匠在灶花的色彩运用方面精湛熟稔,由最初以黑色调为主,渐趋衍变为红蓝青黑相杂的色调。整个灶头几乎看不到直线,即兴所绘的弧线,与青蓝相间的色彩,无不浸透出江南水乡恬淡闲逸的雅趣生活。⑤灶花之美在于构图的精巧与工笔的细腻,装饰图案的质朴纯真,线条的简练明快,别有江南水乡风韵。在崇明灶文化博物馆内,萃聚了近500种各式各样的灶花。如今,崇明灶花与上海金山农民画一道,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沪上一南一北、乡土气息浓郁的民间艺术奇葩。1.看拼音写汉字。liú光溢彩 (2分)2.第②段加点词“主要”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3.第③段绘制灶花与通常在干结的面底上描画“迥然不同”处具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4.从全文看,灶花炉火纯青的工艺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分)5.第③段不能与第④段互换,请阐明理由。(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参考答案】(20分)1.流2.“主要”起限制作用,表示并非唯一目的,也突出其在多个目的中的重要性,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在灶头砌成后,待灶壁四围粉刷的石灰还略有潮气之时,泥瓦匠就需在灶壁上即兴挥笔。4.(1)用农家常见的锅底灰和以陈酿米酒作为绘制灶花的底料(2)灶花的绘制方法颇为独特,采用的是湿壁画法(3)即兴所绘的弧线与青蓝相间的色彩,浸透出江南水乡恬淡闲逸的雅趣生活(灶花构图的精巧与工笔的细腻,装饰图案的质朴纯真,线条的简练明快,别有江南水乡风韵)5.(1)内容上,第3段介绍灶花的绘制方法,第4段突出其艺术特点,这样的顺序安排遵循内在的逻辑。(2)结构上,第3段承接第2段,介绍绘制材料后再介绍绘制方法,而第4段的内容与第5段第一句有紧密联系。课后作业①茫茫大海,碧波荡漾,海洋是地球水资源的故乡,但海水会让口渴者望而却步,因为它含有大量且种类丰富的盐,尝起来又苦又涩又咸。②_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做过估算,海洋中所有盐类的总重量达到5亿亿吨。人类厨房中的必备品——氯化钠(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海水诸多盐类中最主要的一种。氯化钠在海水中的平均含量有3.5%左右,如果把全世界海水中的氯化钠提取出来平铺在陆地上有120多米厚。除了氯化钠,海洋中还含有碳酸镁、氯化钙以及其他各种金属元素的盐类,它们的平均含量只有氯化钠的三分之一,但提取出来平铺在陆地上也有40米厚。所以,海洋是名副其实的“大盐库”。③其实,原始地球的海水源自于冰质彗星,水质还是挺“纯”的,它的味道应该像矿泉水一样可口。那么,海洋中的盐是哪儿来的呢?科学家们就这个问题基本已达成共识。④地球上的水在不断运动和循环,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海水蒸发到空气中,这些水蒸气升上天空,溶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微酸的雨滴落到陆地的每一个角落。“酸雨”将溶解的矿物质和金属离子(包括氯离子和钠离子)带进江河中,最后汇入大海。就这样,蒸发掉的水分绕了一圈,再次回到自己的海洋老家,但它却带来了很多陆地上的盐分。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雨水每年会将大约2.25亿吨盐注入海洋,而海洋盐分的90%是由“雨水循环”贡献的。⑤“雨水循环”并不是海洋盐分唯一的来源,海底火山和深海热泉也在默默“付出”。在海底地壳的裂口处会出现火山和热液喷口——海水沿裂隙向下渗流,受岩浆热源的加热,形成了喷发的热泉。当新鲜的熔岩从海底的火山中涌出时,热的岩石与咸海水发生反应,会溶解其中的一些矿物质,热液喷口则会直接将含盐的热液灌注到海水中。数十亿年的周而复始、日积月累,海洋中的盐分越积越多,海水也就越来越咸了。⑥既然海水中已经含有那么多盐分,而且盐分还将源源不绝地进入海洋。那么,海水会不会没有限度地“咸”下去?科学家发现,海洋有各种能降低含盐量的奇妙方法,使海水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⑦首先,化学反应对降低含盐量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随着雨水将盐分注入海洋,海水中可溶性物质的浓度会越来越高。当盐分的浓度达到饱和后,过饱和的盐分将会析出、结晶或者相互结合成不溶解的化合物,然后沉入海底,变成岩石。另一方面,海底熔岩会与溶解的盐离子发生反应,将它们从水中移除,海底某些粘土和含氢矿物就是通过海底盐类发生的热化学反应形成的。⑧“还盐归地”也是降低海水含盐量的方法。当台风季节降临时,狂风巨浪会把海水卷到陆地上,溶解的盐分也随海水上岸,散布在沿海陆地。在经历漫长的历史变迁后,有些海湾地带,由于地壳的升高与海洋隔断成为内陆。这部分的海水逐渐被蒸发掉,留下大量的盐类物质。另外,河流中的淡水、融化的冰川等为海洋提供了稳定的淡水,也有助于降低海洋的盐度。⑨如今,随着全球变暖,极地冰川融化,注入海洋的淡水越来越多。所以,相比较于海水变咸,“海水是否会变淡?”反而成了科学家们更关注的问题。13.结合上下文,在第②段横线处填上一个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4.阅读第②⑧段,完成下面的填空。(6分)海洋是名副其实的“大盐库”⑴海水只会越来越咸吗?⑵海洋有降低含盐量的奇妙方法“还盐归地”能降低海水的含盐量⑶所以,⑷15.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3分)A.海洋中碳酸镁、氯化钙的平均含量是氯化钠的三分之一。B.海水中氯化钠的平均含量有3.5%左右。C.“酸雨”可以溶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D.海底粘土和含氢矿物都是通过海底盐类发生的热化学反应形成的。17.第④段和第⑤段能否调换顺序?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3.大海中的盐有多少呢(2分)14.(1)海洋中盐的来源(2分)(2)化学反应能降低海洋的含盐量(1分)(3)河流中的淡水、融化的冰川等为海洋提供的淡水有助于降低海洋的盐度(1分)(4)海水不会无限度地咸下去(或:海水的含盐量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2分)15.列数字(1分)(1分)准确地说明了“雨水循环”是海洋盐分的主要来源。(2分)16.B(3分)17.不能。第④段和第⑤段都在说明海洋盐分的来源,第⑤段首句是承上启下句,该句的内容决定了④⑤两段内容的先后顺序;另外,第④段说明的是“雨水循环”是海洋盐分的主要来源,④⑤两段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排列的。(4分)【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要结合上下文,按要求补写。所填的句子在第②段开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第②的总起句,从第②段“海洋中所有盐类的总重量达到5亿亿吨”“氯化钠在海水中的平均含量有3.5%左右”“除了氯化钠,海洋中还含有碳酸镁、氯化钙以及其他各种金属元素的盐类,它们的平均含量只有氯化钠的三分之一,但提取出来平铺在陆地上也有40米厚”可知,第②段主要说明海洋中盐类的含量,用疑问句表述为:大海中的盐有多少呢?【14题详解】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词句,把意思相近的段落合并,简洁准确概括。文章的第②段说明海洋是名副其实的“大盐库”。第⑥——⑧说明海洋有各种能降低含盐量的奇妙方法,所以应根据第③——⑤段的内容填第(1)空,第③段“海洋中的盐是哪儿来的呢?”,领起④⑤段的内容,从第⑤段“‘雨水循环’并不是海洋盐分唯一的来源,海底火山和深海热泉也在默默‘付出’”可知,第③——⑤段的内容说明海洋中盐的来源。根据第⑦段“首先,化学反应对降低含盐量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可概括第(2)空应填“化学反应能降低海洋的含盐量”。根据第⑧段“另外,河流中的淡水、融化的冰川等为海洋提供了稳定的淡水,也有助于降低海洋的盐度”,可概括第(3)空应填“河流中的淡水、融化的冰川等为海洋提供的淡水有助于降低海洋的盐度”。根据第⑨段“如今,随着全球变暖,极地冰川融化,注入海洋的淡水越来越多。所以,相比较于海水变咸,‘海水是否会变淡?’反而成了科学家们更关注的问题”,可概括第(4)空应填‘海水不会无限度地咸下去”。【15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的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简洁准确表述。画线句“2.25亿吨”“90%”是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雨水循环”是海洋盐分的主要来源,更有说服力。【16题详解】A.根据第②段“海洋中还含有碳酸镁、氯化钙以及其他各种金属元素的盐类,它们的平均含量只有氯化钠的三分之一”可知,“海洋中碳酸镁、氯化钙的平均含量是氯化钠的三分之一”表意不准确;B.根据第②段“氯化钠在海水中的平均含量有3.5%左右”可知,选项正确;C.根据第④段“这些水蒸气升上天空,溶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微酸的雨滴落到陆地的每一个角落”可知,“酸雨”水蒸气溶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的,并非“酸雨”可以溶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D.根据第⑦段“海底某些粘土和含氢矿物就是通过海底盐类发生的热化学反应形成的”可知,一些海底粘土和含氢矿物都是通过海底盐类发生的热化学反应形成的,并非全部,选项错误;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说明顺序的能力。先分析说明内容,再考虑说明顺序。第④段和第⑤段都在说明海洋盐分的来源,第④段说明“雨水循环”是海洋盐分的主要来源,第⑤说明海底火山和深海热泉默默“付出”也是海洋盐分的来源,第④⑤两段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的,同时,第⑤段首句承上启下,该句的内容也决定了④⑤两段内容的先后顺序。(二)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7分)中国风筝艺术与民俗文化曹业①风筝在南方被称为“鹞子”,在北方被称为“纸鸢”。“风筝”最早出现在五代,《询刍录·风筝》中写道:“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因古人崇拜鸟类而发明了风筝,也有人说是因为自然现象的启示使得人类发明了风筝。但无论是哪种说法,它都来源于民间生活。由此可见,中国风筝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劳动人民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民间艺术来源于民族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风筝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它的发展与民俗文化紧密相连。风筝艺术与民俗文化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岁时节令民俗、民间信仰民俗和民间神话民俗等方面。③风筝作为飞行器物被发明之后,它能够飞上天空的实际效果符合早已存在的人神沟通的巫术观念的需要。风筝自然而然地与民间迷信思想相结合,它作为人们向天倾诉情感、表达愿望的工具,反映着民间信仰观念。风筝与巫术迷信相结合本身就已经体现出远古的信仰习俗对风筝的影响。王建吾、金铁盒在《风筝谱》中得出结论:尽管各地在放风筝的具体仪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润滑油品居间交易合同
- 2024年度广告策划与市场推广合同
- 货车购销合同范本
- 铺租减免补充协议合同范本
- 砂轮销货合同范本
- 恭城租房合同范本
- 住房中介合同范本
- 工装合同范本 详细
- 医院标准合同范本
- 购买桉树林十年合同范本
- 幼儿园小朋友认识医生和护士(课堂PPT)
- 汽车总线测试方案概要
- 商铺装修工程施工方案.
- 形式发票样本(Proforma Invoice)
- 草坪铺设施工方案
- 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 (完整word版)上海博物馆文物术语中英文对照
- 学、练、评一体化课堂模式下赛的两个问题与对策
- 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
-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方案(课程设计,含计算书)
- 常见药品配伍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