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02中国近代史选择题专项100练_第1页
模块02中国近代史选择题专项100练_第2页
模块02中国近代史选择题专项100练_第3页
模块02中国近代史选择题专项100练_第4页
模块02中国近代史选择题专项100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代史选择题专项100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选择题(共100小题)1.1839年,一位在广东的外国人说,鸦片是在最彻底的手段下被销毁的……全部事务的处理,在人类历史上必将永远是一个最为卓越的事件。该事件()A.杜绝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B.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 C.维护和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 D.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据“1839年,一位在广东的外国人说,鸦片是在最彻底的手段下被销毁的……全部事务的处理,在人类历史上必将永远是一个最为卓越的事件。”及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B项正确;AC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的相关史实。2.如图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第一座浮雕,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窑坑里焚烧,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其反映的史事()A.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抗英 C.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题干中的“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窑坑里焚烧,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并结合所学识别图片可知,这座浮雕反映的是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A项正确;三元里人民抗英发生在鸦片战争期间,与浮雕内容不符,排除B项;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都是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浮雕内容不符,排除C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3.在“强国追梦”主题演讲中,有同学说道“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材料所言“西方列强一巴掌”的主要影响是()A.使中国封建制度走向完全崩溃 B.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C.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 D.使中国国门完全打开【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鸦片战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与鸦片战争有关,使中国国门开始打开,使中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崩溃,材料所言“西方列强一巴掌”的主要影响是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B项正确,AD项说法错误,排除;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排除C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4.了解历史事件需要知道事件的诸要素。如表笔记内容反映的事件是()时间:1839年6月地点:广东虎门人物:林则徐意义: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笔记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笔记内容反映的是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维护了民族尊严,A项正确;鸦片战争开始于1840年,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51年,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于1856年,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5.1861年,一位沙俄渔夫在库页岛附近捕鱼遭到清军阻挠,但是渔夫说自己的做法是合法的,那么它的理由应该是()A.俄国实力比中国强大 B.俄国人民法律意识强 C.符合中俄《瑷珲条约》的规定 D.符合中俄《北京条约》的规定【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俄《北京条约》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使俄国割占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共4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所以这位沙俄渔夫说自己的做法合法的理由是符合中俄《北京条约》的规定,D项正确;AB项说法错误,排除;中俄《瑷珲条约》使俄国割占了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共6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C项说法错误,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俄《北京条约》的相关史实。6.法国外交部在1856年11月4日的照会中提到:除因杀害马赖神父而要求正当的赔偿外,还打算命令帝国政府的公使和英、美全权代表在一起,采取行动要求修约。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A.列强蓄谋发动 B.法国单独策划 C.因为赔偿引起 D.因为宗教引起【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根据“除因杀害马赖神父而要求正当的赔偿外,还打算命令帝国政府的公使和英、美全权代表在一起,采取行动要求修约。”可知,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列强蓄谋发动的,这是西方特意寻找的借口,A项正确;据题干可知策划的还有英国,排除B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宗教只是借口,排除C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的相关史实。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很多民间舆地学者,涌现出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廷杰的《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东三省舆地图说》,姚文栋的《云南勘界筹边记》,薛福成的《流缅划界图说》等等,其范围和规模大为壮观。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官方关注边疆危机 B.自然科学研究逐步兴起 C.主权意识日益增强 D.学习西方成为社会潮流【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主权意识日益增强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根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很多民间舆地学者,涌现出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廷杰的《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东三省舆地图说》,姚文栋的《云南勘界筹边记》,薛福成的《流缅划界图说》等等,其范围和规模大为壮观。”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很多民间舆地学者编著大量边疆史地著作,这体现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间舆地学者对领土主权的关注,说明民族主权意识日益增强,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间学者关注边疆危机,不是官方关注边疆危机,故A项错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自然科学研究,故B项错误,排除;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学习西方成为潮流,故D项错误,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主权意识日益增强的相关史实。8.欧洲学者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由此可见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B.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C.获得更多的赔款 D.允许外国使者进驻北京【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欧洲学者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可知,欧洲列强希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这是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A项正确;使鸦片贸易合法化、获得更多的赔款和允许外国使者进驻北京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BC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的相关史实。9.如图中地点与事件表述对应正确的是()A.开①为通商口岸允许设厂 B.太平天国在②建立了政权 C.义和团在③抗击八国联军 D.列强在④设立外交使馆区【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及据所学知识可知,②处是天京,即南京。1853年3月,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在南京建立了政权,并将南京改名为天京,太平天国在②建立了政权,B项地点与事件表述对应正确,符合题意。①处是京师,即今北京,《马关条约》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①地点与事件表述对应不正确,排除;③处是沙市,是《马关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此可以开设工厂;义和团在天津、北京抗击八国联军,③地点与事件表述对应不正确,排除;④处是重庆,是《马关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此可以开设工厂;列强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外交使馆区,④地点与事件表述对应不正确,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10.某班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讨论结果出现以下四种理由,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应该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A.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担负了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以某班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为依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题干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恰当的理由应该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担负了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无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请求西方列强出兵镇压,西方列强组织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中外反动势力第一次联合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除具备与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反封建的性质外,它还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新任务。因而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性质、经过和结果。11.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下列对太平天国运动认识正确的是()①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②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③太平天国西征,导致太平天国由盛转衰④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影响的相关史实。【解答】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①②④对太平天国运动认识正确,C项正确;1856年的天京事变导致太平天国由盛转衰,③对太平天国运动认识不正确,排除包含③的AB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12.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方法。如图所示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是()A.永安建制 B.攻克武昌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变【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天京事变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解答】据题干示意图可知,题干示意图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1851年发生的金田起义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此后永安建制初步建立了政权,攻克武昌后,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朝对峙的政权,1856年发生的天京事变造成领导集团内部严重的内讧,太平天国元气大伤,从此太平天国由盛转衰,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天京事变的相关史实。13.如图所示可用于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史料是()A.三元里平英团旧址 B.《天朝田亩制度》 C.《太平天国》连续剧 D.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照片【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相关史实,“研究太平天国运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革命纲领,可以作为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史料,B项正确;三元里抗英发生在鸦片战争期间,与“用于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史料”无关排除A项;《太平天国》连续剧属于影视作品,不能作为研究历史的史料,排除C项;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与“用于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史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天朝田亩制度》的相关史实。14.1853年,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指出:“天下为一家,既无差别之分,焉有主从之分。”1861年,太平天国官员蒙时雍驳斥并拒绝了“凡挂有英国旗的船只,得自由航行江上”的要求。这说明太平天国领导者()A.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 B.具有成熟的近代外交理念 C.具有朴素的独立自主意识 D.具有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材料内容具有扩展性,解题的关键是识读题干材料,掌握独立自主的含义。【解答】根据材料可知,太平天国政权不愿向列强势力屈服,甚至驳斥并全部拒绝英国提出的无理要求,体现了太平天国很看重主权问题,C项正确;太平天国领导人是农民阶级代表,不能代表先进阶级的思想,排除A项;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并未形成近代外交理念,排除B项;具有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5.下列属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相同点的是()A.代表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 B.都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C.代表先进中国人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D.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相同点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解答】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实行。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从香港来到天京的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社会,是无法实现的空想,不能代表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具有落后性。选项D是《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相同点,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相同点的相关史实。16.近代以来,京师同文馆等机构翻译了近四百部欧洲书籍。其主要作用是()A.抵制了外来侵略 B.传播了西方文化 C.发展了资本主义 D.维护了清朝统治【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京师同文馆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京师同文馆设立的作用。【解答】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京师同文馆是中国官方承办的第一个以西方语言文字、西方近代科学知识为教育内容和翻译内容的教育和翻译机构,京师同文馆等机构翻译了近四百部欧洲书籍,这反映了洋务运动推动了西方科学文化的传播,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抵制了外来侵略,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发展了资本主义,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维护了清朝统治,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京师同文馆的相关史实。17.如表反映了晚清时期翻译西方各类书籍比例状况,对其变化原因解读正确的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其他1860—1899年22.16%29.19%40.54%8.11%1902﹣1904年61.02%21.09%10.55%7.34%A.洋务运动兴起 B.民族危机加深 C.中华民国建立 D.鸦片战争惨败【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晚清时期中国翻译西方书籍发生变化的原因。【解答】依据表格中晚清时期翻译西方各类书籍比例状况可知,晚清时期中国翻译西方书籍中,社会科学书籍比例增加,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比例减少。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民族危机加深,晚晴时期的中国开始认识到不仅要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更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洋务运动时期的学习西方的技术到戊戌变法时学习西方的制度。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把握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18.符合如图叙述的中国近代著名人物的是()①镇压太平天国②创办福州船政局,洋务派重要代表③收复新疆,中国近代民族英雄A.曾国藩 B.左宗棠 C.张之洞 D.李鸿章【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左宗棠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知识,左宗棠曾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创办了福州船政局。收复新疆,建设西北,B项正确;曾国藩、张之洞和李鸿章与“创办福州船政局”“收复新疆”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左宗棠的相关史实。19.李鸿章晚年说:“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最符合“虚有其表”意思的是()A.没引进最先进的技术 B.只学技术不改变政治制度 C.缺少资金和优秀人才 D.洋务派代表办事没有实权【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实质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李鸿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只学技术不改变政治制度,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虚有其表”的意思是只学技术不改变政治制度,选项B正确;没引进最先进的技术、缺少资金和优秀人才和洋务派代表办事没有实权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洋务运动的实质的相关史实。20.如图漫画讽喻了列强对近代中国的某次侵略战争。一中年大汉被一小个子打得鼻青脸肿,一帮西方人在旁边无动于衷地互相嘀咕:先别忙,让他们那帮黄脸人自己先打个痛快再说。此次战争导致()A.中国关税主权遭到破坏 B.中国丧失北方大片领土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清廷成为列强侵华工具【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的相关史实,“一中年大汉被一小个子打得鼻青脸肿”“先别忙,让他们那帮黄脸人自己先打个痛快再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题干漫画及文字“一中年大汉被一小个子打得鼻青脸肿”“先别忙,让他们那帮黄脸人自己先打个痛快再说”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次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日本割占中国领土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项正确;选项A是鸦片战争的结果,排除;选项B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侵略中国的结果,排除;选项D是八国联军侵华后的结果,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21.“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海师,何以施展?”这是张之洞对某次战争后所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批判。关于该条约说法正确的是()A.该条约签订列强侵华势力从内地到沿海 B.该条约为《北京条约》 C.该条约签订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D.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造成北无旅顺,南无台湾的局面。《马关条约》的签订允许帝国主义在华开设工厂,使得列强侵华方式以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据材料“北无旅顺,南无台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的是《马关条约》的签订,该条约签订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C项正确;《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列强侵华势力从沿海到内地,排除A项;据题干可知,这一条约为《马关条约》,排除B项;《辛丑条约》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马关条约》的相关史实。22.《马关条约》签署后,廷臣交章论奏。顺天府尹胡燏棻说:“但求皇上一心振作,破除成例,改弦更张,咸与维新。”这说明()A.甲午战争是导致维新变法爆发的根本原因 B.资产阶级维新派成为官僚体系的重要成分 C.光绪帝成为变法图强的实际领袖 D.维新变法得到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新变法得到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题干材料可知,“顺天府尹”属于清朝地方官员,“改弦更张,咸与维新”指的是改变旧的体制,进行改革维新,表明维新变法得到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D项正确;甲午战败给中国带来空前灾难,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维新变法的根本原因,但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资产阶级维新派成为官僚体系的重要成分”说法错误,排除B项;光绪帝没有成为变法图强的实际领袖,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维新变法的相关史实。23.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A.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B.《马关条约》规定,赔款2亿两白银 C.至此,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D.《马关条约》首次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签订的条约及影响的相关史实。【解答】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选项C表述与史实不符,但符合题意;选项ABD表述与史实相符,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24.如表反映了()19世纪末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国别势力范围德国山东俄国长城以北和新疆法国广东、广西和云南英国长江流域、云南、广东日本福建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中国出现分裂割据局面 C.清朝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D.中国对外开放力度加大【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表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题干“19世纪末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失败后,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此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西方列强瓜分中国,不是中国出现分裂割据局面,排除B项;清朝阶级矛盾非常尖锐在题干图表中未体现,排除C项;中国对外开放力度加大与西方列强瓜分中国不符,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的相关史实。25.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如表选项中的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B颁布《定国是诏》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C百日维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戊戌变法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A.A B.B C.C D.D【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公车上书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史实与推论的正确对应的相关史实。【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A项正确。《定国是诏》的颁布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的正式开始,但不意味着维新派从而掌握了国家政权,排除B项;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不是百日维新,排除C项;戊戌政变最终使光绪帝丧失了权力,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公车上书的相关史实。26.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是()A.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 B.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 C.影视作品中“公车上书”的片段 D.维新派创办的《国闻报》【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手(直接)史料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史料的分类的相关史实。【解答】史料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或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维新派创办的《国闻报》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选项ABC属于间接史料。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一手(直接)史料的相关史实。27.历史学家金冲及认为,《辛丑条约》签订后的清政府“内而宫廷,外而疆吏,皆莫不以敬让外人为宗旨”,已经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驯服的工具”。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该条约()A.允许列强在华设厂 B.严禁人民反帝斗争 C.海关关税中外协定 D.割让土地赔偿巨款【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这表明清政府已经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驯服的工具”,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B项正确;“允许列强在华设厂”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项;海关关税中外协定、割让土地与《辛丑条约》无关,排除C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丑条约》的相关史实。28.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镇压义和团时感慨道:“中国人民含有无限蓬勃的生机……无论欧、美、日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天下生灵四分之一。”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A.将八国联军赶出了中国 B.带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C.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义和团运动的影响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题干材料“中国人民含有无限蓬勃的生机……无论欧、美、日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知,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D项正确;“将八国联军赶出了中国”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带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和“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在题干材料中未有体现,排除B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义和团运动的影响的相关史实。29.与如图所示现象相关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900年,为镇压义和团运动,俄、日、美、德、英、法、意、奥八国联合发动了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据题干图片中的“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拆毁大沽炮台”及所学知识可知,与此相关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南京条约》,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了《北京条约》等条约,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图片的理解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丑条约》的相关史实。30.《孙中山选集》中有这样一段表述: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该表述阐述的是()A.黄花岗起义的原因 B.黄花岗起义的意义 C.安庆起义的原因 D.安庆起义的意义【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黄花岗起义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黄花岗起义的意义的相关史实。【解答】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广州起义失败,战役牺牲的烈士安葬于黄花岗。此次起义因此又称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鼓舞了人民革命斗志,加速了民主革命进程。故有孙中山“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的盛赞。题干表述阐述的是黄花岗起义的意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黄花岗起义的相关史实。31.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到,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这表明孙中山()A.提倡发展社会主义 B.关注民生问题 C.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D.主张民主共和【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通读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体现了近代西方发达国家贫富差距过大等社会问题,中国应避免重蹈覆辙,这表明孙中山关注民生问题,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的相关史实。32.如表内容充分体现了()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均发生在1911年)(部分)掌权革命党原新军原新军原新军立宪派原巡抚原新军时间10月23日10月29日10月31日11月1日11月5日11月5日11月5日省份湖南山西云南江西浙江江苏贵州——据《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编A.中国同盟会的强大组织力 B.武昌起义产生的直接影响 C.黄花岗起义产生巨大影响 D.孙中山已成为公认的领袖【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武昌起义的影响的相关史实,“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均发生在1911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12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史称“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据“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均发生在1911年)”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表内容充分体现了武昌起义产生的直接影响,B项正确;“中国同盟会的强大组织力”在题干图表中未有体现,排除A项;黄花岗起义与“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均发生在1911年)”不符,排除C项;“孙中山已成为公认的领袖”在题干图表中未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武昌起义的相关史实。33.如图所示图示呈现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其中①处应该填写的是()A.学习器物 B.学习技术 C.学习制度 D.学习思想【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的相关史实。【解答】观察题干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即学习西方的技术,故排除AB项;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制度,故①处应该填写的是学习制度,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故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的相关史实。34.孙中山在总结黄花岗起义的影响时说:“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慨,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下列对此次起义理解不正确的是()A.沉重打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 B.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D.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黄花岗起义的影响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慨,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及所学知识可知,黄花岗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鼓舞了人民革命斗志,加速了民主革命进程。ACD项对黄花岗起义理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B项对黄花岗起义理解不正确,但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黄花岗起义的影响的相关史实。35.“撕毁”如图中法律文献的人物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袁世凯【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撕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人物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相关史实。【解答】镇压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即又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不久,他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接着,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至此,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撕毁”题干图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人物袁世凯,D项正确;ABC项人物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撕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人物的相关史实。3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宗教信仰,一律平等。以上内容表明()A.该约法体现民主平等思想 B.中华民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 C.中国人民实现了自由平等 D.中华民国实行民主共和政体【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可知,这表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律平等,这体现民主和平等的思想,A项正确;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排除B项;“中国人民实现了自由平等”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中华民国实行民主共和政体”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史实。37.民国24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上街游行,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民国24年是指公元()A.1935年 B.1936年 C.1945年 D.1946年【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的换算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民国纪年法的相关史实。【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为1912+(民国纪年)一1=公元纪年。按照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1912+24﹣1=1935年,民国24年是指公元1935年,A项正确;BCD选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需要注意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1912+()﹣1,因1912年为民国1年,需减去这个1。38.如图是1918年沈伯尘针对时弊创作的漫画,该作品()A.揭露了晚清政府的腐败 B.描绘了二次革命的过程 C.反映了军阀割据的危害 D.歌颂辛亥革命中新军英勇杀敌【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洋军阀混战割据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和“1918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依据题干漫画内容及“1918年”可知,这反映了军阀割据的危害,这一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C项正确;1918年清政府已经不存在,排除A项;二次革命发生在1913年,排除B项;辛亥革命中新军英勇杀敌是在1911年,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北洋军阀混战割据的相关史实。39.从1912年开始,以袁世凯为首的北京政府陆续颁布一系列尊孔复古的法令,1914年又颁布法令规定商会对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这些法令一经颁布就遭到学界和商界的强烈反对。这说明当时()A.北洋政府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B.北洋政府重视工商业发展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 D.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根据材料可知,商会与地方官厅的行文方式的用词存在等级上的差异,这反映了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专制思想,没有体现北洋政府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没有体现北洋政府重视工商业发展,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的相关史实。40.20世纪初,孙中山埋头于“心理建设”,鲁迅提出改造“国民性”,陈独秀发表《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这表明此时国人比较关注()A.先进技术的引进 B.政治制度的变革 C.思想文化的改造 D.东西文化的差异【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时期国人对思想文化改造的关注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20世纪初”“鲁迅提出改造‘国民性’,陈独秀发表《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可知,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和陈独秀注重改造国民的思想和文化,这表明此时国人比较关注思想文化的改造,C项正确;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时期主张先进技术的引进,排除A项;1898年的戊戌变法和1911年的辛亥革命主张政治制度的变革,排除B项;东西文化的差异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41.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A.推动了东西方全面融合 B.带领中华民族走出苦难 C.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基 D.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可知,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D项正确;推动了东西方全面融合、带领中华民族走出苦难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基在题干中均未体现,排除AB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42.《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写道:“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据此可知,作者的主张是()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B.改良制度,救亡图存 C.民主共和,推翻帝制 D.民主科学,革新思想【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据“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可知,这与新文化运动有关,作者主张民主科学,革新思想,D符合题意。“师夷长技,自强求富”与洋务运动有关,“改良制度,救亡图存”与戊戌变法有关,“民主共和,推翻帝制”与辛亥革命有关,排除ABC。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43.五四运动是一场()A.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 B.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C.规模巨大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D.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解答】结合所学可知了,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44.傅斯年反思五四运动时说“从前人们说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没有组织,没有活力。五四运动勃兴,各种群众组织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此材料说明了五四运动()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催生了中国无产阶级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凝聚了伟大民族力量【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从前人们说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没有组织,没有活力。五四运动勃兴,各种群众组织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可知,此材料说明了五四运动使群众组织到处涌现,五四运动凝聚了伟大民族力量,D项正确;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A项;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排除B项;五四运动中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的影响的相关史实。45.历史线索是由发生重大事件或历史转折的年份贯穿而成的历史链条。对如图历史线索图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华民族反抗侵略而取得完全胜利的过程 C.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过程 D.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的相关史实。【解答】观察题干历史线索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1927年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1936年发生的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得到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到来。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故题干线索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说法错误,排除;题干线索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选项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的相关史实。46.“夫和议正开,我等所希冀所庆祝者,岂不曰世界中有正义,有人道,有公理。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条约,公理也。”据此可知,五四运动的起因是()A.军阀统治导致民不聊生 B.北洋政府腐败无能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D.工人阶级受到压迫【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起因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条约,公理也。”可知,五四运动的起因与日本有关,是由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C项正确;军阀统治导致民不聊生、北洋政府腐败无能和工人阶级受到压迫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AB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的起因的相关史实。47.1924年,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编印了《小学国语教科书》,其部分课文有第10课《女子的能力》、第28课《兄弟们!想想看》,还有第16课陈独秀的演讲词《劳动者底觉悟》。这反映了()A.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B.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1924年,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编印了《小学国语教科书》,其部分课文有第10课《女子的能力》、第28课《兄弟们!想想看》,还有第16课陈独秀的演讲词《劳动者底觉悟》。”可知,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的开办,极大的提高了安源工人的文化知识和阶级觉悟,为培养工运干部,建立和发展党、团、俱乐部组织创造了有利条件。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排除A项;国民革命运动失败是在1927年,排除B项;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是在1986年,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相关史实。48.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红船精神”,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红船精神”的内涵是()A.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 B.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C.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 D.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共一大相关知识的掌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解答】据题干“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红船精神’,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结合所学可知,“红船精神”的内涵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共一大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49.制作学习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下面的学习卡片记录的历史事件是()时间:1923年2月口号: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结果: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教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A.新文化运动 B.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C.五四运动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卡片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罢工工人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据题干信息“1923年2月”“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学习卡片记录的历史事件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D项正确;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和科学,而此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排除A项;192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成功,这与题干所给时间“1923年2月”不符,排除B项;1919年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但此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读题干卡片内容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相关史实。50.如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要史实示意图(部分)。下列对相关史事表述完全正确的选项有()①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②表明马克思主义思想深入人心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④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与题干①内容对应正确。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但不能表明马克思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表明马克思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与题干②内容对应不正确。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题干③内容对应不正确。“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与题干④内容对应正确。故选项C正确;排除包含②或③的AB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相关史实。51.1927年3月底,农民协会的组织已经遍及广东、湖南、江西等17省区,有组织的农民达8多万人,形成了以广东、湖南、湖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高潮。这一高潮()A.支援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B.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C.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D.反抗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对北伐战争的影响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北伐军经过的农村,爆发了疾风骤雨般的农民运动,给了北伐军极大支持。据“有组织的农民达8多万人,形成了以广东、湖南、湖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高潮”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这一高潮支援了北伐的胜利进军,A项正确;1927年9月秋收起义失利后开始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与题干“1927年3月底”不符,排除B项;“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C项;“反抗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民大革命时期农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相关史实。52.“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通过把军事和政党组织与反帝的爱国精神结合起来,又和在城市知识分子领导下被动员起来的工农结合起来,革命扩大了范围。”这种“结合”()A.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军事领导权 B.推动了北伐战争取得基本胜利 C.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推动了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取得基本胜利的原因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为中国革命注入新鲜血液。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在此基础上,1926年7月,国共开始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据题干“20世纪20年代中期”“把军事和政党组织与反帝的爱国精神结合起来”“和在城市知识分子领导下被动员起来的工农结合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这种“结合”推动了北伐战争取得基本胜利,B项正确;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中国共产党没有军事领导权,排除A项;1928年,毛泽东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等一系列文章,总结了井冈山斗争和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排除C项;第二次国共合作推动了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无关,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53.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这反映出()A.共产党取得国民革命领导权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 C.共产党掌握独立的革命武装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党一大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可知,这反映出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体现了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联合,这反映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说法错误,排除;选项C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题干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而不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的国民党一大相关史实。54.如图是某同学参观某旧址的门票,关于该纪念馆的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 B.孙中山担任校长 C.创办的主要目的是抗击日本 D.创办时间是1925年4月【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黄埔军校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这与黄埔军校有关。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孙中山亲自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黄埔军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选项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选项BCD说法不正确,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黄埔军校的相关史实。55.“吃一堑,长一智。”下列行动是在吸取秋收起义的教训后作出的()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C.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 D.召开八七会议【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以吸取秋收起义的教训后作出的行动为切入点,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解答】依据所学,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军队遭到重大挫折后,毛泽东分析敌强我弱情况,率军队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开辟了中国革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故选:C。【点评】本题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56.下表是毛泽东生平大事年表(1924﹣1930年),根据表格内容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1924年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26年5﹣9月,主持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所长1927年7﹣9月,参加八七会议,并领导秋收起义1928年2月,建立中国最早的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1930年1月,写给林彪的回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A.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B.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C.毛泽东思想从萌芽到最终成熟 D.北伐战争由开始到走向胜利【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国民党一大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八七会议,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毛泽东生平大事年表(1924﹣1930年)”可知,毛泽东先后参与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工农革命运动,参加八七会议,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逐渐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故A正确;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与“1924﹣1930年”不符,排除B;1939年和1940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和《新民主主义理论》等文章,系统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与“1924﹣1930年”不符,排除C;北伐战争无法概括表格中毛泽东的全部活动,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国民党一大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八七会议,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57.1927年6月,蔡和森(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在总结大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指出“北伐是冯玉祥的事,东征是唐生智的事,都与我们无关”,我们要“坚决地自觉地来干我们自己的事,来找我们自己的地盘和武力”。这一主张的初次实践是()A.秋收起义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红军长征【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材料“1927年6月”“来干我们自己的事,来找我们自己的地盘和武力”可知,蔡和森主张中国共产党发展自身的武装力量,该主张的初次实践是1927年8月1日爆发的南昌起义,C项正确;秋收起义发生于1927年9月,排除A项;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排除B项;红军长征发生于1935年,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58.1928年,毛泽东说:“有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的区域”是()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陕甘宁边区 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D.中央革命根据地【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相关史实,“1928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的区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部队在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的区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A项正确;陕甘宁边区是1937年至1949年之间,在中华民国内的一个行政区域,包括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和宁夏的部分区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与“1928年”不符,排除B项;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开辟于1929年12月,排除C项;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维埃区域,简称中央苏区,位于江西南部、福建西部,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但中央革命根据地不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的区域”,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相关史实。59.武汉是见证中国历史发展的英雄城市,在近代历史上,武汉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下有关武汉史实说法正确的是()A.李鸿章在武汉创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促进武汉近代化 B.文学社、共进会等维新组织谋划并发动武昌起义,于1911年推翻了清政府统治 C.陈独秀在武汉创立了第一个党的早期组织 D.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有关武汉的相关史实。【解答】据所学可知,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汉阳、汉口和武昌是武汉三镇,D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是张之洞创办的,排除A项;武昌起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不是维新组织发动的,排除B项;陈独秀在上海创立了第一个党的早期组织,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有关武汉史实的相关史实。60.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八七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D.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八七会议、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的相关史实。【解答】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C项论述不正确,但符合题意;ABD项论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八七会议、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61.某校拟组织一次重走长征路的“红色旅游”。以下设计路线正确的是()A.吴起镇、瑞金、遵义、泸定桥 B.瑞金、金沙江、遵义、会宁 C.瑞金、遵义、金沙江、会宁 D.遵义、瑞金、赤水河、会宁【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长征的路线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余人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中国工农红军突破敌人的四道防线,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在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经过遵义会议,红军经过整编,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C项路线正确,符合题意;ABD顺序错误,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长征的路线的相关史实。62.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这次会议()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B.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这是分水岭”“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依据题干信息“这是分水岭”“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可知,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