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_第1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_第2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_第3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_第4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所示为部分楔形文字的起源和发展。这说明()A.文字起源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B.两河流域对外贸易范围广泛C.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多元特征 D.农业的产生促进文化交融2.13世纪晚期,一些大批使用雇佣劳动的小庄园成为中世纪英国农村“资本主义因素发酵的霉菌”,逐渐采取面向市场的经营方式。这一现象()A.受到了城市自治的影响 B.起源于封建庄园的衰落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3.646年,日本推行“大化改新”,规定:废除皇室和贵族的私有土地和部民,收归国家;改革统治机构,建立京师和地方行政机构(国、郡、里),设置关塞、防人(戍边军)及驿站,各置职官;造户籍、计账(赋税簿账)。这些措施旨在()A.加强中央集权 B.废除等级制度C完成社会转型 D.效仿唐朝制度4.16世纪,印第安人的阿兹特克人国家和印加帝国都走向灭亡。入侵这两个国家的欧洲殖民者主要是()A.西班牙人 B.葡萄牙人 C.荷兰人 D.英国人5.下图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A.小麦、玉米 B.甘蔗、马铃薯 C.玉米、马铃薯 D.水稻、玉米6.1517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指出:“推销赎罪券的教士们鼓吹,教皇的赎罪券能使人免除一切惩罚,并且得救,便陷入了谬误。”这一声明()A.强调了信仰即可得救 B.否定了教皇权威C揭示了宗教信仰自由 D.高举了理性旗帜7.在工业革命早期的英国,工厂并不称为“factory”,而是称为“mill”,原意为“水车场”。后来,远离河流而建立的工厂被称为“factory”。到18世纪末以后,这两个词几乎被无差别地使用。这一变化过程缘于()A.工业动力的变革 B.工厂制度的普及 C.生产组织的革新 D.贫富分化的加剧8.19世纪初,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指出:38个关境税就像绳索,将一个人的全身牢牢捆住,不让任何血液流到其他部位。他意在强调()A.加强关税自主性 B.实现统一的必要性C.摆脱对外依赖性 D.联邦体制的局限性9.恩格斯在对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中指出:“工人阶级自从有自己的历史以来第一次在一个作为首都的大城市中掌握了政权。”这一事件()A.成立了无产阶级政党 B.建立了工农联盟C.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 D.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0.1928年,斯大林指出:“个体农民是一个本身会分泌、产生和滋养资本家、富农以及其他各种剥削分子的阶级,他们具有动摇的一面。”基于这一认识,他主张()A.实行余粮收集制 B.推行粮食税C.开展农业集体化 D.实施五年计划11.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如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立宪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这些事件都()A.瓦解了本国的封建统治 B.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C.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D.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1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发起了以本国西部地方史为研究对象的“西部研究”运动,指出历史上日耳曼人曾在今天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地区进行过大规模殖民活动,并将语言区域和以血缘为标志的种族共同体画上等号。该运动旨在()A.解释地区历史沿革 B.改善与他国关系C.摆脱国际联盟束缚 D.为侵略寻找借口13.下表为1960~1980年部分非洲国家主要商品出口情况。这一现象()区域国别主要商品在出口总值中占比(%)1960年1970年1980年北部非洲阿尔及利亚石油一67.591.6东部非洲乌干达咖啡36.950.498.7西部非洲尼日利亚石油2.757.695.3中部非洲刚果石油—10577.9南部非洲博茨瓦纳钻石—14.760.8A.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 B.说明非洲工农业发展迅速C.受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影响 D.反映了非洲产业结构的优化14.1963年6月,美苏在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建立了“热线”的直接联系;1963年8月,美、苏、英签署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1969年,美苏同意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这反映出冷战的特征是()A.缓和与对抗交替 B.具有自我控制机制 C.不对称和不完全 D.意识形态色彩浓厚15.下图为1970~1980年英国经济指标走势。这一状况()A.提高了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B.引发了国际关系的紧张C.提升了英国的国际竞争力 D.促进了经济政策的调整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213年8月25日,英国贵族反叛联盟的主要领导人史蒂芬·兰顿大主教,宣读了先王亨利一世在1100年加冕礼上的《特权令》,其中有“上帝的教堂在其大主教、主教或修道院院长故去而在下一任到来之前,我将既不卖掉也不转移其地租,也将不取教堂的领地或教堂的人”“对市镇和乡村征收的普通货币税……我现在命令从此之后禁止征收”等保证。这样,他们从先例里理直气壮地找到了反叛约翰王的理论根据。一年以后,北部的骑士率先拒纳兵役免除税。1215年4~5月,大贵族公开拒绝向国王行效忠礼,战争就这样开始了。从5月中旬到6月中旬,反叛者迅速从大贵族扩大到中小贵族、教会人士和城镇居民。——据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材料二国王如欲征收规定范围之外的贡金与免除税,应用于加盖印信之诏书致送各大主教、住持、伯爵与男爵指明时间与地点召集会议,以期获得全国公意。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审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其他任何损害。——《大宪章》(1215年)(1)根据材料一,指出贵族反叛的同盟力量,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贵族反叛的原因。(2)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政治理念?它对英国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希望形成一种三权分立的开明君主制;伏尔泰从自然法角度高度赞扬英国资产阶级政体。19世纪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则深刻揭露了人类社会不平等的现实状况,将平等视为人类正义的象征。出身于富商家族的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产生了“温和的监狱”,他企盼男女平等、经济协作、共享公共产品和教育的时代到来。——据臧宇峰《法国启蒙运动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材料二他们(空想社会主义者)一贯企图削弱阶级斗争,调和对立。他们还总是梦想用试验的办法来实现自己的社会空想,创办单个的法伦斯泰尔,建立国内移民区,创立小伊加利亚,即袖珍版的新耶路撒冷——而为了建造这一切空中楼阁,他们就不得不呼吁资产阶级发善心和慷慨解囊。——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指出材料中启蒙思想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的异同。(2)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空想社会主义有何局限?对此他们进一步提出怎样的主张?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年份英国美国法国德国1861—18733.35.0未统计3.81874—18901.75.22.13.51891—19001.63.52.64.8——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20世纪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拥有的各类殖民地的面积(单位:万平方公里)殖民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殖民地面积320030611.5514.5——据刘经纬《20世纪:环球殖民体系从顶点走向崩溃》材料二战后的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独占鳌头,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为56.4%(1948年),美国拥有的外汇黄金储备达到资本主义世界总储备的74.6%。凭借经济实力,美国的国防预算超过800亿美元,拥有一支世界上最庞大的军事力量,在56个国家驻有军队,在国外建立了480多个军事基地。——据华师大版《高中历史(第六分册)》材料三为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的关系示意图。——据蔡瑞艳、谈东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矛盾研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三反映的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的关系。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代以来大西洋沿岸地区的人口迁移材料一为大西洋沿岸形势图。材料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主要国家移民概况。主要移入地移民状况英国19531962年,来自英联邦的移民有39.1万人。法国1946年成立了国家移民局,专门组织招聘外国劳工。1963年与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军签署和平协议后,大约有100万外国移民来到法国。联邦德国1946年成立了“招募委员会”,通过招募劳工,共有1400万外国人来到德国,期满后虽有1100万人返回自己的祖国,但仍有300万人滞留德国。意大利19401960年,至少有55万来自原殖民地的外国移民,再加上从非洲返回的,估计数量最高可达到85万人。(1)根据所学知识,从图中标画出15001900年间大西洋沿岸人口迁移路线。(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国家移民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成因。高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所示为部分楔形文字的起源和发展。这说明()A.文字的起源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B.两河流域对外贸易范围广泛C.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多元特征 D.农业的产生促进文化交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两河流域。据本题材料可知,从楔形文字所表示的初始或引申意思,如鱼、牛、投掷、耕作等可以看出,这些文字与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活动等密切相关。人们从生活中的事物和活动中获取灵感,创造并发展了文字,以满足记录和交流的需求,A项正确;两河流域对外贸易范围广泛在材料中体现不明显,材料强调的是文字产生和日常生活方面的内容,排除B项;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多元特征表述正确,但并非该图表直接说明的内容,材料注重论述了关于楔形文字发展,并不涉及多元文明,排除C项;农业的产生促进文化交融也不是图表主要体现的,同时并不是仅仅在论述农业,还有其他的社会生活,排除D项。故选A项。2.13世纪晚期,一些大批使用雇佣劳动的小庄园成为中世纪英国农村“资本主义因素发酵的霉菌”,逐渐采取面向市场的经营方式。这一现象()A.受到了城市自治的影响 B.起源于封建庄园的衰落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13世纪晚期(英国)。据材料“使用雇佣劳动的小庄园成为中世纪英国农村‘资本主义因素发酵的霉菌’,逐渐采取面向市场的经营方式”可知,中世纪晚期,英国出现了使用雇佣劳动、面向市场经营的小庄园,这些小庄园的产品被投入到市场,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城市自治发生在城市,材料所述小庄园主要存在于农村,且材料未提及小庄园要求自治,“受到了城市自治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使用雇佣劳动、面向市场经营的小庄园冲击了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也即这一现象导致而非起源于封建庄园的衰落,排除B项;推动民族国家形成的主要是王权加强,割据消除,民族文化和民族语言的发展,天主教会势力削弱,国际法发展等,材料所述主要属于经济发展,与政治方面民族国家的形成直接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3.646年,日本推行“大化改新”,规定:废除皇室和贵族的私有土地和部民,收归国家;改革统治机构,建立京师和地方行政机构(国、郡、里),设置关塞、防人(戍边军)及驿站,各置职官;造户籍、计账(赋税簿账)。这些措施旨在()A.加强中央集权 B.废除等级制度C.完成社会转型 D.效仿唐朝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大化改新”时期的日本。据题干“废除皇室和贵族的私有土地和部民,收归国家”“造户籍、计账(赋税簿账)”可得出这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土地、百姓、财政的控制,据材料“改革统治机构,建立京师和地方行政机构(国、郡、里),设置关塞、防人(戍边军)及驿站,各置职官”可得出这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对方的控制。综合可知,材料措施旨在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等级制度”,且统治者改革的最终目的是维护统治,废除等级制度不是主要意图,排除B项;社会转型是后世学者为其总结出来的,作为当时统治者只看到了维护统治,意识不到这是在社会转型,排除C项;日本不是为了仿效唐朝而仿效唐朝,效仿唐朝制度是措施,不是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4.16世纪,印第安人的阿兹特克人国家和印加帝国都走向灭亡。入侵这两个国家的欧洲殖民者主要是()A.西班牙人 B.葡萄牙人 C.荷兰人 D.英国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世界)。根据所学可知,16世纪,西班牙入侵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自己殖民地,印第安人的阿兹特克人国家和印加帝国都走了向灭亡,A项正确;葡萄牙人主要入侵了巴西,排除B项;荷兰人主要入侵地区是圭亚那,排除C项;英国人在美洲侵略区域主要是中美洲的零散岛屿,排除D项。故选A项。5.下图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A.小麦、玉米 B.甘蔗、马铃薯 C.玉米、马铃薯 D.水稻、玉米【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可知,玉米和马铃薯属于美洲农作物,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将其传播者欧洲、非洲及亚洲地区,与图示传播路线相符,C项正确;小麦是人类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小麦原产于北非或者西亚,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A项;甘蔗原产地可能是新几内亚或印度,后来传播到南洋群岛,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B项;水稻起源于中国和印度,与图示传播起源地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1517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指出:“推销赎罪券的教士们鼓吹,教皇的赎罪券能使人免除一切惩罚,并且得救,便陷入了谬误。”这一声明()A.强调了信仰即可得救 B.否定了教皇权威C.揭示了宗教信仰自由 D.高举了理性旗帜【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宗教改革时期的欧洲。据材料“教皇的赎罪券能使人免除一切惩罚,并且得救,便陷入了谬误”并结合所学,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否定了教皇权威,B项正确;马丁·路德关于宗教改革的主张很多,AC项是马丁·路德的主张,但该材料不涉及这些主张,排除AC项;以理性为旗帜的主要是启蒙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7.在工业革命早期的英国,工厂并不称为“factory”,而是称为“mill”,原意为“水车场”。后来,远离河流而建立的工厂被称为“factory”。到18世纪末以后,这两个词几乎被无差别地使用。这一变化过程缘于()A.工业动力的变革 B.工厂制度的普及 C.生产组织的革新 D.贫富分化的加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早期至18世纪末(英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工厂名称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动力的发展,蒸汽机的应用,A项正确;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普及但与工业名称变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动力的发展对工厂名称的影响,生产组织的革新和贫富分化的加剧与其变化也无关系,排除C、D项。故选A项。8.19世纪初,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指出:38个关境税就像绳索,将一个人的全身牢牢捆住,不让任何血液流到其他部位。他意在强调()A.加强关税自主性 B.实现统一的必要性C.摆脱对外依赖性 D.联邦体制的局限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德国)。根据题干“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指出:38个关境税就像绳索,将一个人的全身牢牢捆住,不让任何血液流到其他部位。”可知德国经济学家强调国家在关税上要紧密团结,故其强调德国必须要实现统一的关税,B项正确;德国经济学家强调国家在关税上要紧密团结,与关税自主性无关,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是加强国内的统一关税,与对外依赖无关,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加强国内的统一关税,与联邦体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9.恩格斯在对一重大历史事件描述中指出:“工人阶级自从有自己的历史以来第一次在一个作为首都的大城市中掌握了政权。”这一事件()A成立了无产阶级政党 B.建立了工农联盟C.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 D.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欧洲)。根据材料“工人阶级自从有自己的历史以来第一次在一个作为首都的大城市中掌握了政权”可知,该重大历史事件是1871年巴黎公社的成立,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被载入史册,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D项正确;巴黎公社没有成立了无产阶级政党,排除A项;巴黎公社是城市自治运动,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排除B项;巴黎公社没有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巩固”无从谈起,排除C项。故选D项。10.1928年,斯大林指出:“个体农民是一个本身会分泌、产生和滋养资本家、富农以及其他各种剥削分子的阶级,他们具有动摇的一面。”基于这一认识,他主张()A.实行余粮收集制 B.推行粮食税C.开展农业集体化 D.实施五年计划【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28年的苏联。根据材料“个体农民是一个本身会分泌、产生和滋养资本家、富农以及其他各种剥削分子的阶级,他们具有动摇的一面。”可知,斯大林认为个体农民对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利,为此他主张开展农业集体化,消灭富农阶级,通过合作社把个体的小农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推行粮食税,排除B项;苏联实施五年计划的目的是实现国家工业化,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1.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如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立宪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这些事件都()A.瓦解了本国的封建统治 B.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C.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D.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期(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确实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例如,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伊朗的立宪革命反对俄国和英国的干涉,中国的辛亥革命也反对列强的侵略,B项正确;虽然这些运动确实对本国的封建统治产生了影响,但并非所有的运动都完全瓦解了封建统治。例如,中国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并未完全消除封建残余,排除A项;虽然亚洲民族民主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主化的进程,但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内部的封建残余和外部的帝国主义压力,这些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并未完全实现,排除C项;全球殖民体系的崩溃在二战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发起了以本国西部地方史为研究对象的“西部研究”运动,指出历史上日耳曼人曾在今天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地区进行过大规模殖民活动,并将语言区域和以血缘为标志的种族共同体画上等号。该运动旨在()A.解释地区历史沿革 B.改善与他国关系C.摆脱国际联盟束缚 D.为侵略寻找借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材料中德国的做法是为了构建一种“我们”与“他们”的界限,从而为其侵略行为提供正当性和合理性,D项正确;殖民活动更多是处于政治、经济和军事的考虑,而并非仅仅是为了解释其历史,排除A项;殖民获得往往伴随对被殖民地的控制和剥削,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国际联盟的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13.下表为1960~1980年部分非洲国家主要商品出口情况。这一现象()区域国别主要商品在出口总值中的占比(%)1960年1970年1980年北部非洲阿尔及利亚石油一67.591.6东部非洲乌干达咖啡36.950.498.7西部非洲尼日利亚石油2.757.695.3中部非洲刚果石油—10.577.9南部非洲博茨瓦纳钻石—14.760.8A.体现了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 B.说明非洲工农业发展迅速C.受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影响 D.反映了非洲产业结构的优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0~1980年部分非洲国家。根据材料可知,部分非洲国家独立之后主要的商品出口比例在出口总值中占比反而不断提高,这说明,这些国家实现民族独立后,经济依然受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响,沦为了它们的资源供应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劣势,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独立和全面的发展,这主要受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影响,C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是是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并非强调经济全球化,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到石油、咖啡、钻石不能全面反映非洲工农业发展情况,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非洲出口商品结构的不合理和单一性,没有涉及非洲整个产业结构,排除D项。故选C项。14.1963年6月,美苏在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建立了“热线”的直接联系;1963年8月,美、苏、英签署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1969年,美苏同意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这反映出冷战的特征是()A.缓和与对抗交替 B.具有自我控制机制 C.不对称和不完全 D.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美苏在冷战中建立了“热线”的直接联系,并对限制核武器问题达成了协议,说明在美苏冷战期间通过会议、谈判、协商形成了自我控制机制,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抗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美苏两国的整体差异和其他地区独立于美苏冷战之外,形成不对称和不完全,排除C项;材料体现双方关系的缓和,未涉及美苏在意识形态上的对抗,排除D项。故选B项。15.下图为1970~1980年英国经济指标走势。这一状况()A.提高了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B.引发了国际关系的紧张C.提升了英国的国际竞争力 D.促进了经济政策的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1970—1980年英国经济中,GDP下降,经济发展停滞,并且通货膨胀,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经济遭遇“滞胀”危机,政府对于市场的过度干预阻碍市场经济发展,凯恩斯主义失灵,故为应对“滞胀”危机,英国在调整经济政策,开启“私有化”改革,D项正确;“滞胀”危机造成经济不景气,削弱了工人的工作积极性,排除A项;英国的“滞胀”危机主要影响英国的国内经济,材料没有涉及其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排除B项;“滞胀”危机造成经济不景气,社会生产乏力,不利于提升了英国的国际竞争力,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213年8月25日,英国贵族反叛联盟的主要领导人史蒂芬·兰顿大主教,宣读了先王亨利一世在1100年加冕礼上的《特权令》,其中有“上帝的教堂在其大主教、主教或修道院院长故去而在下一任到来之前,我将既不卖掉也不转移其地租,也将不取教堂的领地或教堂的人”“对市镇和乡村征收的普通货币税……我现在命令从此之后禁止征收”等保证。这样,他们从先例里理直气壮地找到了反叛约翰王的理论根据。一年以后,北部的骑士率先拒纳兵役免除税。1215年4~5月,大贵族公开拒绝向国王行效忠礼,战争就这样开始了。从5月中旬到6月中旬,反叛者迅速从大贵族扩大到中小贵族、教会人士和城镇居民。——据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材料二国王如欲征收规定范围之外的贡金与免除税,应用于加盖印信之诏书致送各大主教、住持、伯爵与男爵指明时间与地点召集会议,以期获得全国公意。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审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其他任何损害。——《大宪章》(1215年)(1)根据材料一,指出贵族反叛同盟力量,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贵族反叛的原因。(2)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政治理念?它对英国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答案】(1)力量:教会、市民。原因:国王的经济搜刮;封君封臣制度遭到破坏。(2)政治理念:有限王权、法律至上(或王在法下)。影响:为后来进一步限制国王权力,确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解析】【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213年1215年(英国)。第一小问同盟力量:根据材料一“上帝的教堂在其大主教、主教或修道院院长故去而在下一任到来之前,我将既不卖掉也不转移其地租,也将不取教堂的领地或教堂的人”“对市镇和乡村征收的普通货币税……我现在命令从此之后禁止征收”“反叛者迅速从大贵族扩大到中小贵族、教会人士和城镇居民”可知,贵族反叛的同盟力量有教会和市民。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上帝的教堂在其大主教、主教或修道院院长故去而在下一任到来之前,我将既不卖掉也不转移其地租,也将不取教堂的领地或教堂的人’‘对市镇和乡村征收的普通货币税……我现在命令从此之后禁止征收’等保证”可知,贵族反叛的原因是国王的经济搜刮和封君封臣制度遭到破坏。(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215年(英国)。第一小问政治理念:由材料二“国王如欲征收规定范围之外的贡金与免除税,应用于加盖印信之诏书致送各大主教、住持、伯爵与男爵指明时间与地点召集会议,以期获得全国公意”可知,体现了有限王权的政治理念;由材料二“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审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其他任何损害。”可知,体现了法律至上的政治理念。第二小问影响:材料二主要强调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原则,再结合英国《大宪章》有关知识可知,《大宪章》调整了封君和封臣的关系,为后来进一步限制国王的权力,确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希望形成一种三权分立的开明君主制;伏尔泰从自然法角度高度赞扬英国资产阶级政体。19世纪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则深刻揭露了人类社会不平等的现实状况,将平等视为人类正义的象征。出身于富商家族的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产生了“温和的监狱”,他企盼男女平等、经济协作、共享公共产品和教育的时代到来。——据臧宇峰《法国启蒙运动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材料二他们(空想社会主义者)一贯企图削弱阶级斗争,调和对立。他们还总是梦想用试验的办法来实现自己的社会空想,创办单个的法伦斯泰尔,建立国内移民区,创立小伊加利亚,即袖珍版的新耶路撒冷——而为了建造这一切空中楼阁,他们就不得不呼吁资产阶级发善心和慷慨解囊。——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指出材料中启蒙思想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的异同。(2)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空想社会主义有何局限?对此他们进一步提出怎样的主张?【答案】(1)异:启蒙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空想社会主义者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或主张社会公正)。同:都主张平等,追求理想社会。(2)局限: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或依靠资产阶级)和正确有效的途径(或幻想通过试验的方法,削弱阶级斗争)。主张:肯定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或强调暴力革命);宣告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题。时空是:18世纪后的世界。异:根据材料“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希望形成一种三权分立的开明君主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根据材料“出身于富商家族的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产生了‘温和的监狱’”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空想社会主义者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或主张社会公正)。同:根据材料“伏尔泰从自然法角度高度赞扬英国资产阶级政体和 19世纪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则深刻揭露了人类社会不平等的现实状况,将平等视为人类正义的象征”,可得出都主张平等,追求理想社会。【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19世纪后世界。局限:根据材料“他们(空想社会主义者)一贯企图削弱阶级斗争,调和对立”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或依靠资产阶级)和正确有效的途径(或幻想通过试验的方法,削弱阶级斗争)。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科学社会主义中的斗争方法和使命进行论述,如:肯定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或强调暴力革命);宣告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年份英国美国法国德国1861—18733.35.0未统计3.81874—18901.75.22.13.51891—19001.63.52.64.8——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20世纪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拥有的各类殖民地的面积(单位:万平方公里)殖民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殖民地面积320030611.5514.5——据刘经纬《20世纪:环球殖民体系从顶点走向崩溃》材料二战后的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独占鳌头,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为56.4%(1948年),美国拥有的外汇黄金储备达到资本主义世界总储备的74.6%。凭借经济实力,美国的国防预算超过800亿美元,拥有一支世界上最庞大的军事力量,在56个国家驻有军队,在国外建立了480多个军事基地。——据华师大版《高中历史(第六分册)》材料三为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的关系示意图。——据蔡瑞艳、谈东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矛盾研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三反映的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的关系。【答案】关系:国际格局的变动推动国际秩序的调整。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各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国家与原有的殖民强国之间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冲击原有的世界殖民体系,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而推动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929~1932年经济大危机背景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邻为壑,提高关税,冲击原有的贸易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强大,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析】【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