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4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_第1页
2020-2024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_第2页
2020-2024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_第3页
2020-2024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_第4页
2020-2024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24高二上·北京丰台·期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孔子的泗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此川是何川?泗水也。一水与山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孔丘,因山得名。而山,则涵养了水源,也涵养了文脉。尼山,是孔子的出生地。尼山南临尼山水库——孔子湖,东濒泗水支流沂河。尼山主峰345米,其实,这个高度,同那些险峰峻岭相比,也算不得高。然而,山与山的差别仅仅是高度吗?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此言道出了孔子对山水的认识,对自然的感悟;也道出了孔子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他教导自己的学生对野生动物要心怀慈爱,不可乱捕滥杀,不可影响鱼类和鸟类的正常繁衍。孔子的思想核心,归结到一个字,就是“仁”。“仁”是个象形字,从人从二。也就是说,“仁”不是单独存在的,是在二人并存的情况下,人对人的态度和行为。“仁”,就是施人以德,施人以善,施人以爱。仁即是爱人。扩展开来,人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也是如此。孔子主张“中庸”之道,主张“和为贵”。其实,“和”就是一种平衡,人与人的关系需要“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需要“和”。孔子提出,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思就是说,在自然面前,我们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排除自己固有的成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我在尼山脚下住过两个晚上,此处安静至极。在这里,我的举步投足,都是谨慎谦卑的,不敢有丝毫造次。徜徉于尼山水库岸边,凝望库中碧水,我不觉陷入久久的沉思。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孔子意味着什么?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哪里?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与水是什么关系呢?当地一位朋友告诉我:“这个水库也叫孔子湖,湖水源于东蒙山,水出湖,便流入泗河了。”“泗河就是古时候的泗水吗?”我睁大眼睛问。“正是。明朝以后就被唤作泗河了。”他平静地回答。“源头在哪里?”“在泗水县陪尾山的泉林”。“好嘛!去泉林看看!”我要从尼山出发,去泗水流经的地方寻访孔子与水的故事了。二咿呀——!我禁不住惊叹起来。我终于登上了陪尾山的高处,泗水县城往东50里,即是陪尾山了。陪尾山,当地人称铁石岭,其实,根本构不成岭,不过是个小丘。丘上立了一块石碑——“子在川上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指这里吗?答曰:“然。”孔子这句话告诫我们,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珍惜自己的年华。石碑的背面,题刻的是乾隆皇帝的诗文。乾隆多次瞻仰“子在川上处”,表现出他内心对孔子的敬仰。陪尾之山,泗水出焉。陪尾是泰山余脉之尾部的一个小山。实际上,它是地理板块的交汇点,是地壳罅缝的漏口,更是泰山群落和蒙山群落双重挤压下深藏在地壳里的一个水窝子。憋得嗷嗷叫的地下水窝子释放自己能量的形式即是群泉喷涌,陪尾山是泗水发源地,是无可争议的了。陪尾山下有一庙,即泉林寺。寺之左右,泉有数十,喷涌灌激,合而成流。河流经卞城,有桥跨之,名曰“卞桥”。桥之南,有泉二十一眼,北流入泗。桥之西北,有泉十三,而南流入泗。“那条河叫什么?”站在卞桥上,我指着远方泛着亮光、蜿蜒流入泗河的那条河问道。“那就是洙水呀!”当地朋友平静地说。“洙泗洙泗,原来洙水就在这里呀!”我一下兴奋起来。洙泗二水异源而同流,流着流着,忽地一下分开,分开之后左旋右转,又缠缠绵绵地合在一起,如此,从东往西,反反复复,合焉分焉,分焉合焉。洙水流至曲阜,径从孔子墓前而过,可泗水呢,在此颇费心思,闪身腾挪绕其背后而行。所谓“圣人门前倒流水”,即是指洙水和泗水在此处的流向吧。为什么叫“洙泗”而不叫“泗洙”呢?望着二河的流向,我顿悟了:流经圣地曲阜时,洙水在南,泗水在北。就流向而言,南在左,北在右,排位次序当然是先左后右,故曰“洙泗”,而非“泗洙”。尽管流过孔林之后,洙水与泗水聚而合之,总谓之泗水。泗水,汩汩滔滔。然而,水是水,水亦非水了。三曾经有个时期,由于乱挖滥撅,伤了地下泉眼,伤了泉林的水脉和元气,仅仅几年时间,泉林水面急剧下降,往南流的水流渐渐衰竭。上世纪80年代,泉林的水因投放饲料而被严重污染。一些泉眼也被瘀滞堵塞。经过一番论证,泉林人痛定思痛,将养殖户清理出去,把泉林还给了泉林。在泉林,我见到一位腰间挂一串钥匙、脸膛黝黑的长者,他能熟背三百多首古诗,手里拿着一个喇叭,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泉林的历史和文化。他叫吴春盈。吴春盈是泉林村村民,他从小在泉林边长大,见证了陪尾山和泉林的变化。早年,陪尾山高度不是现在的高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附近搞开发取石取土,陪尾山被生生削掉了6米。吴春盈看着陪尾山一天比一天变矮变瘦,心如割肉,自己也变瘦了。他自愿当上了泉林义务守护人,兼义务讲解员。他对那些破坏陪尾山和泉林的行为,坚决说不。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吴春盈都是在泉林里巡视,泉林里的泉熟悉他了,泉林里的树熟悉他了,泉林里的石头熟悉他了,泉林里的松鼠熟悉他了,泉林里的鸟熟悉他了。他的心属于泉林了。吴春盈说:“只要一天不来泉林,心里就闹得慌!”泗水,一为县域概念,一为流域概念。泗水在历史上曾是淮河最大的支流,长400公里,流域面积8万平方公里。后来,强悍的黄河夺泗入淮,霸占了淮河河道。泗水呢,以其不争的韧性,用时间创造出了昭阳湖、独山湖、微山湖和南阳湖。此四湖是泗水的另一种存在形式。然而,泗水毕竟被劫走了长度,泗水还是当年的泗水吗?明朝之后,泗水改名泗河。我不知道,水与河有什么区别,也不知道它的流向是否发生了改变。但今天,泗水主要指县域而言,而不是那条河流了。那是一条多么辉煌而又颇具盛名的河呀!“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白居易的诗句,准确道出了泗水终点的位置。如今,在安徽、江苏等广大地域,作为河流的泗水已经彻底消失了。但是,那些至今闪闪发亮并充盈着水的地名,诸如泗县、泗洪、泗阳、泗州、泗口等等,无不浸润着泗水的基因和儒学文脉的特征。泗水,还活着啊!泗水流域是“圣源”之地。春秋时期,孔子在“洙泗之间”讲学授徒,周游列国,后人遂以“洙泗”代指儒家学说。泗水流域产生了中国最为璀璨夺目的儒家文化,并以自身的不断交融、创新和升华,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寻根溯源,文脉流长,绵延不绝。故此,泗水又被西方人称为“东方圣河”。孔子的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泗水,究竟给了孔子怎样的力量?早先的泗水流向先是“倒流”,再旋转着流,由东往西,再偏西南,忽地一下又向正南,继而再转向东南,注入淮河,再注入长江,最后注入大海。自然之道,无终穷也。在地理上,它是一个灵动的流域,更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它的自我净化、自我修复能力都是惊人的。它每时每刻都处在动态变化中,它涵养着生命,也创造着生命。是的,这是孔子的泗水,这是先贤们的泗水,这是泗人的泗水。是的,这是我们的泗水。(取材于李青松同名散文)6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也涵养了文脉

涵养:蓄积并孕育B.徜徉于尼山水库岸边

徜徉:安闲自在地徘徊C.闪身腾挪绕其背后而行

闪身腾挪:改变流向D.那些至今闪闪发亮并充盈着水的地名充盈:充满丰富6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与山究竟何种关系,其实已在孔子语录及其表现的思想里得到了解答。B.在尼山脚下,作者举步投足谨慎谦卑,源于他对传统文化有太多的不解。C.乾隆内心深处那种隐秘的东西,也许是一种“时不我待”的无奈与悲凉。D.“泗水还活着”意味着孔子代表的儒学文脉还在延续,依旧影响着后世。66.在文中两处画线句子中,请任选一句进行赏析。①憋得嗷嗷叫的地下水窝子释放自己能量的形式即是群泉喷涌②然而,水是水,水亦非水了67.文章题目“孔子的泗水”蕴含丰富,请结合全文解读。【答案】64.A65.B66.①拟人,把地下水窝子在双重挤压下潜藏的巨大能量人格化。更加形象鲜明地表现出陪尾山虽身处罅隙的漏口,因双重挤压却爆发出惊人力量。表现出泗水发源地的独特样貌,表达出艰难绝境却可蓄积力量,滋养水源,甚至滋养出中国文脉的深刻主旨。②象征,把具象化的水上升到具有抽象意义的水。此处的水在作者眼中具备了特定品格,即灵动、和谐。“泗洙”二河分合变化,流向有序,灵动不滞。同时,二河异源同流,最终聚合,表现出“和而不同”的和谐状态。作者通过展现二河状态表现出灵动与和谐的特定品质,表达出自己的赞美与敬仰。同时,也暗合前文作者对泗水的好奇以及见到泗水的惊喜之态。67.孔子生长于斯,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情感;水触发了孔子思考,给予其灵感。“仁”、“中庸”等思想都是从自然的体悟中获得的;两者有相似品质:①泗水的发源地陪尾山,在双重挤压下喷涌泉水;孔子在时代挤压下奔走呼号,知其不可而为之。②泗洙二河分合变化,流向有序,动态变化中自我净化与自我修复;孔子思想流动不居,儒家文化不断交融、创新和升华;③泗水流域的普通村民与孔子有相似点,热爱与坚守。【解析】6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A.“孕育”错误,此处接“文脉”,是蓄积滋养。故选A。6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对传统文化有太多的不解”错误,原文为“在这里,我的举步投足,都是谨慎谦卑的,不敢有丝毫造次”,可知不是不解,应是敬仰。故选B。6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①“憋得嗷嗷叫”赋予水窝子以人的特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地下水窝子在双重挤压下潜藏的巨大能量人格化。结合“陪尾之山,泗水出焉。陪尾是泰山余脉之尾部的一个小山。实际上,它是地理板块的交汇点,是地壳罅缝的漏口,更是泰山群落和蒙山群落双重挤压下深藏在地壳里的一个水窝子……”分析可知,陪尾山身处罅隙的漏口,语句更加形象鲜明地表现出,因双重挤压陪尾山爆发出惊人力量。“陪尾山是泗水发源地”,而泗水附近是孔子的故居所在地,此句表现出泗水发源地的独特样貌,表达出艰难绝境却可蓄积力量,滋养水源,甚至滋养出中国文脉的深刻主旨。②“水是水,水亦非水”,如此说来水就具有了象征意义,把具象化的水上升到具有抽象意义的水。结合文中“洙泗二水异源而同流,流着流着,忽地一下分开,分开之后左旋右转,又缠缠绵绵地合在一起,如此,从东往西,反反复复,合焉分焉,分焉合焉”“它是一个灵动的流域”等内容分析可知,此处的水在作者眼中具备了特定品格,即灵动、和谐。“泗洙”二河分合变化,流向有序,灵动不滞。同时,二河异源同流,最终聚合,表现出“和而不同”的和谐状态。作者前面说“我禁不住惊叹起来”“‘洙泗洙泗,原来洙水就在这里呀!’我一下兴奋起来”,此处作者通过展现二河状态表现出灵动与和谐的特定品质,表达出自己的赞美与敬仰。暗合前文作者对泗水的好奇以及见到泗水的惊喜之态。6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题目丰富意蕴的能力。“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此川是何川?泗水也”“尼山,是孔子的出生地。尼山南临尼山水库——孔子湖,东濒泗水支流沂河”,孔子生长于泗水,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情感;水触发了孔子思考,思考时间,思考生命,泗水给予其灵感。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主张“中庸”之道,主张“和为贵”。“孔子提出,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思就是说,在自然面前,我们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排除自己固有的成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仁”、“中庸”等思想都是从自然的体悟中获得的;两者有相似品质:“陪尾之山,泗水出焉。陪尾……地壳罅缝的漏口,更是泰山群落和蒙山群落双重挤压下深藏在地壳里的一个水窝子。憋得嗷嗷叫的地下水窝子释放自己能量的形式即是群泉喷涌,陪尾山是泗水发源地”,泗水的发源地陪尾山,在双重挤压下喷涌泉水;这一如孔子的人生,为了推行自己的理想,孔子在时代挤压下奔走呼号,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的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泗水,究竟给了孔子怎样的力量?早先的泗水流向先是“倒流”,再旋转着流,由东往西,再偏西南,忽地一下又向正南,继而再转向东南,注入淮河,再注入长江,最后注入大海。自然之道,无终穷也。在地理上,它是一个灵动的流域,更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它的自我净化、自我修复能力都是惊人的。它每时每刻都处在动态变化中,它涵养着生命,也创造着生命”,泗洙二河分合变化,流向有序,动态变化中自我净化与自我修复,它们给了孔子力量:孔子思想流动不居,博大精深,又开放圆融,儒家文化不断交融、创新和升华,并能与时俱进;“泉林人痛定思痛,将养殖户清理出去,把泉林还给了泉林……吴春盈是泉林村村民,他从小在泉林边长大,见证了陪尾山和泉林的变化……他自愿当上了泉林义务守护人,兼义务讲解员。他对那些破坏陪尾山和泉林的行为,坚决说不”,泗水流域的普通村民与孔子有相似点,热爱与坚守。(21-22高二上·湖北襄阳·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采采蓼花黎采秋渐深,蓼花次第开放了。山野里,到处都有她们的身影。一串串,一丛丛,一片片,红艳艳,轻盈盈,娇媚媚。于我而言,低头看见蓼花,就像抬头就遇见彩虹一般美妙。蓼花是花,也不是花。蓼花也称荭草、水荭、红蓼。“山有乔松,隰有游龙。”蓼花,即那种被古人叫做“游龙”的草,自《诗经》中走来,婷婷袅袅,缤纷了几千年。秋天里,蓼花再也按捺不住一颗热烈激荡的心,倾尽所有的灵气,乘风破浪般冲入红尘之中,化为朵朵红花,在秋风里摇曳,在秋雨里静默。花朵是那样小巧那样可爱,像羞答答的眼波,如恍惚惚的幽梦。任你心似寒冰,也顿生缕缕温情。多少次,我在村庄里四处游逛,只为采那惊艳的蓼花。我采呀采,在老家的屋后;我采呀采,在村头的小路边;我采呀采,在山脚下的清溪畔……我的长裙在阳光里映着蓼花的倩影,我的头发和着蓼花一起在风中轻舞,我的思绪散落在蓼花丛中,我的欢欣随着蓼花一同绽放……我采了一束又一束,花影在我眼眸里闪烁,清香在我呼吸里流淌。我举着一束蓼花在田野里如风一般地奔跑,花瓣纷飞,诗语飘洒。带一大束回家,泡在玻璃瓶中。一抹红颜,满屋清雅。我就这样采了好些个秋天的蓼花,童年就过完了。我采蓼花,是为赏而采。还有一种采,是为吃而采。采些蓼花用来泡柿子。那些年,乡村里许多人家都做过泡柿子。迎着暖暖的秋阳,爬上高高的柿树,摘下一筐青黄青黄的半熟的柿子,再采些蓼花,分别洗净,然后一起装入坛子里,加清水泡着,密封。过二十天左右,蓼花就完成了人交给她的秘密“使命”一令一个个青涩的柿子成为农家人舌尖特有的美味。开坛,拨开蓼花,取出柿子,刮去表皮,咬上一口,柿子的涩味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满口的清脆与甘甜。仿佛平淡的日子一下子都跟着变得甜滋滋。那甜呀,是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一丝甜彻心扉的甜,一尝永难忘。我好多年不采蓼花了。离开了乡村,久居城市,看见蓼花的日子,越来越难得了。如今,不论在哪里看见蓼花,我都只安安静静地看着那些跟记忆中似乎一模一样的花朵。看着看着,我就看见从前那个采蓼花的我。我想回去,就算是在梦里回去一次也好。去把那些亲亲的蓼花再采一遍,把那些简单的快乐一一拾起来,密封,冻住,保鲜。就像把一部分自己保鲜。我还看见,村里的玉姐、萍姐、敏姐,七婶、六婶、大婶以及侯婆婆、康婆婆、杨婆婆也在采蓼花。她们在乡村的各个角落采呀采,表情很模糊,动作快狠准。她们采蓼花时在想些什么呢?她们的脚步踩在了谁的心上?她们的身影温柔了谁的苍凉?她们都不知道自己如蓼花一样美,美得朴素又高贵,美得低调又神秘。她们只是低着头弯着腰不停地采呀采,采了一束束蓼花,放在竹筐里,或是拿在手里,慢慢悠悠地往家走一她们就要大显身手,让蓼花去遇见柿子,酿造生活的甜味。她们,各采各花,各做各的泡柿子,各甜各家人。这甜,穿越时空,在一村一村人的唇齿间久久留着清甜。远去的蓼花,眼前的蓼花,重叠,交织,如梦,如幻。蓼花不语,我不语。有些东西,一出声就碎裂了。有时,静默是最虔诚最质朴也最深刻的交流。不知从何时起,我对蓼花生出了羡慕之情。每一秋,蓼花都绽放,好像从来不曾枯萎,好像始终活力满满的样子。而我,在人间行走,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啥作为也没有,徒留一纸空文。曾经的理想,如云一般下落不明;曾经的爱恋,如风一样不知所踪。一朵蓼花,在我眼里,不再只是一朵花,而是一个世界。敬畏之心,油然而生。我的双手,临花轻颤。我的欢喜,更胜从前。蓼花,遍地蓼花,一再枯荣,一秋又一秋,风姿不改,从容自如。蓼花明明是一副不问世事、无忧无虑的样子,却也拥有叫人心潮荡漾、情丝飞扬的本领。不信你看——“蔟蔟复悠悠,年年拂漫流。差池伴黄菊,冷淡过清秋。”蓼花的雅致,化为郑谷眼里一抹淡淡的清愁。“秋到梧桐我未宜,蓼花何事已先知。朝来数点西风雨,喜见深红四五枝。”蓼花,在宋伯仁的心中,开成四五枝喜悦。“老作渔翁犹喜事,数枝红蓼醉清秋。”蓼花数枝,如醇浓的酒,醉了陆游的清秋。“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繁茂的蓼花,温柔了秦观的失意。……蓼花,在时光深处的扉页里,在唐诗宋词的笔墨里,摇曳生姿,风采绝然。于诗词中“采”蓼花,每一“朵”都别有韵味。忽地,我笑了。如秋风里的蓼花一样,笑得了无烦忧。浮生一梦,谁都逃不开命定的羁绊,所有的悲喜,都是生命的底色。正是这些底色的交融、碰撞、沉浮,才于漫漫无尽的时空里,于最纯的欢喜里和最深的孤寂里,悄然绽放出一种真实而绝美的“花朵”——它可能是一首诗、一阕词、一幅画,也可能只是一抹微笑、一滴眼泪、一声叹息……是它们,组成了完整的生命。是它们,灵动了平淡的生活。你采或不采,它们都在那里,闪耀着人间某些情怀与思想的光辉。你懂得了,你就释然了。闭上眼,回到那个生我养我的村庄,那里四野开满蓼花,秋风起,花轻摇,香远飘……采蓼花,悠悠我心。(有删改)68.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蓼花自古有之,颇能引起诗意,文中所引有关蓼花的诗句都表达了诗人对其热情赞美。B.“我”采蓼花,是为了欣赏而采;而村里的玉姐、婶婶及婆婆们或为欣赏或为实用。C.随着作者思绪的展开,“我”经历了从对蓼花“羡慕”“敬畏”升华到对人生的“释然”的变化。D.故乡的蓼花让“我”魂牵梦萦,是因为蓼花给“我”带来人生的启迪和战胜困难的勇气。69.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采采蓼花”为线索,现实与过去交织,联想丰富,达到形散而神聚的艺术效果。B.文章引用许多描写蓼花的古诗词,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诗意美和历史文化的厚重感。C.蓼花是情感的寄托物,同时作者又将之人格化,“我”思念蓼花,蓼花也牵挂着“我”。D.文章最后一段呼应开头,再次描写故乡蓼花遍野的优美景象,悠悠情思,令人遐想。70.请以文章三、四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71.从全文看,作者通过“采采蓼花”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68.C69.C70.①生动形象。如“蓼花再也按捺不住一颗热烈激荡的心”“像羞答答的眼波,如恍惚惚的幽梦”等描写,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出秋天蓼花开放时的情态。②整散结合,句式多变。如“我采呀采,在老家的屋后;我采呀采,在村头的小路边;我采呀采,在山脚下的清溪畔”,运用反复和排比的手法,使语句错落有致。③文句具有抒情性(诗意美)。如“我的长裙在阳光里映着蓼花的倩影,我的头发和着蓼花一起在风中轻舞”等描写,描绘出少女和花相映生辉的优美画面,具有诗情画意。71.①通过对童年时期采蓼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家乡的思念与热爱;②通过遥忆姐姐婶子婆婆们采蓼花,表达了对家乡劳动人民勤劳能干的由衷赞叹;③通过对古典诗词中有关蓼花诗句的采撷,表达了对我国悠久文化的热爱。④通过对蓼花“一再枯荣,一秋又一秋,风姿不改,从容自如”生命状态的叙述,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解析】6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A.“文中所引有关蓼花的诗句都表达了诗人对其热情赞美”错误,如“蔟蔟复悠悠,年年拂漫流。差池伴黄菊,冷淡过清秋”,表达的是清愁。B.“或为欣赏”错误,从文本分析,她们采蓼花是为了实用。D.“战胜困难的勇气”错误,由“是它们,灵动了平淡的生活。你采或不采,它们都在那里,闪耀着人间某些情怀与思想的光辉。你懂得了,你就释然了”可知,是蓼花给了“我”启迪,“战胜困难的勇气”文中没有体现。故选C。6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C.“蓼花也牵挂着‘我’”错误,由“看着看着,我就看见从前那个采蓼花的我。我想回去,就算是在梦里回去一次也好”“采蓼花,悠悠我心”等句可知,文本只写了“我”牵挂蓼花,没写蓼花牵挂“我”。故选C。7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语言特点的能力。分析散文的语言特点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清淡平实、绵密醇厚等语言本身分析,也可以从句式的整散结合角度分析,还可以从修辞手法角度进行分析。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文中运用了大量比喻和拟人修辞,如“山野里,到处都有她们的身影。一串串,一丛丛,一片片,红艳艳,轻盈盈,娇媚媚”,运用拟人修辞,赋予蓼花以美人的形象、动作;“花朵是那样小巧那样可爱,像羞答答的眼波,如恍惚惚的幽梦”运用比喻修辞,将花朵比作“羞答答的眼波”“恍惚惚的幽梦”,写出蓼花开放时的幽静、羞涩。本文句式整散结合,“我采呀采,在村头的小路边;我采呀采,在山脚下的清溪畔”运用整句,反复陈述,具有音韵美、节奏感;“远去的蓼花,眼前的蓼花,重叠,交织,如梦,如幻。蓼花不语,我不语”是散句,整散结合,句式多变,时而整齐,时而散乱,使语句错落有致。本文语言具有诗意美,文中有大量抒情性的句子,如“浮生一梦,谁都逃不开命定的羁绊,所有的悲喜,都是生命的底色”“那里四野开满蓼花,秋风起,花轻摇,香远飘”,一方面使文本的字里行间充溢着浓厚的抒情氛围,一方面描绘了优美的画面,秋风、蓼花、幽香,有色有味,有触有嗅,具有诗情画意。7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者情感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由“多少次,我在村庄里四处游逛,只为采那惊艳的蓼花。我采呀采,在老家的屋后;我采呀采,在村头的小路边;我采呀采,在山脚下的清溪畔”“我就这样采了好些个秋天的蓼花,童年就过完了”“如今,不论在哪里看见蓼花,我都只安安静静地看着那些跟记忆中似乎一模一样的花朵。看着看着,我就看见从前那个采蓼花的我。我想回去,就算是在梦里回去一次也好”可知,本文描写叙述了“我”童年采摘蓼花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家乡的思念与热爱。由“还有一种采,是为吃而采。采些蓼花用来泡柿子”“咬上一口,柿子的涩味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满口的清脆与甘甜。仿佛平淡的日子一下子都跟着变得甜滋滋。那甜呀,是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一丝甜彻心扉的甜,一尝永难忘”“她们都不知道自己如蓼花一样美,美得朴素又高贵,美得低调又神秘”可知,通过描写玉姐、萍姐等人采摘蓼花,表达了对家乡劳动人民勤劳能干的由衷赞叹。由“蔟蔟复悠悠,年年拂漫流。差池伴黄菊,冷淡过清秋”“老作渔翁犹喜事,数枝红蓼醉清秋”等句可知,通过对古典诗词中有关蓼花诗句的采撷,表达了对我国悠久文化的热爱。由“每一秋,蓼花都绽放,好像从来不曾枯萎,好像始终活力满满的样子”“是它们,灵动了平淡的生活。你采或不采,它们都在那里,闪耀着人间某些情怀与思想的光辉。你懂得了,你就释然了”等可知,通过叙述蓼花的开放,通过描写蓼花的生命状态,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21-22高二上·北京丰台·期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知白守黑暖风刚吹到虢国老城墙根,涂弦夫就摆着细长的身子出来了。涂弦夫长得很有特点。正面望去,花白头发根根直立,头向前倾斜六十度;侧看,像半拉大括号,过于宽大的衣服总是忽忽扇扇,显出飘逸之风。瘦!太瘦了!谁见到他都这么说。涂弦夫却总是摆一摆枯枝般的手:负担,胖了,都是负担。涂弦夫退休前是书法家协会主席,除了搞一些展览,或者配合小城重点活动写点应景的对联,其它时间,都在写字。他从二十多岁开始学书法,柳体、颜体都研究过,后来喜欢上了康有为体。退了休,涂弦夫有更多的时间写字了。人越写越瘦,腰越写越弯,字是越来越纵横奇宕,干脆遒劲。涂弦夫的守黑斋一般人不让去,除非是要好的友人。写出一幅好字,涂弦夫会给他的几个朋友打电话,兴奋。沏一壶好茶,站在门口巴巴地等着他们来。去守黑斋次数最多的,是虢国老城的名士吴一品。他不习书法,爱的是茶,有茶痴的名号。和涂弦夫在一起,吴一品结巴的毛病似乎也少了。两个人赏字,品茶,论道,守黑斋里墨香和茶香氤氲缭绕,别有一番热闹的雅趣。天越来越暖,涂弦夫出来的次数也慢慢多了。一天晚上他转到南城门口,看见有人在写字,还有不少人围观。原来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在练地书。一根木头棍,前面绑一块水滴型海绵,水桶里蘸点水,在水泥地上龙飞凤舞,写的是“数风流人物”。那个“风”字拐出几个奇怪的弯,但却引来围观者的喝彩。涂弦夫仔细看看,发现老头有一些书法功底,可惜个别字的布局不合理。他拍拍老头浑圆的后背说:“这个‘风’字不是这样写的,应该这样……”他边说边比划,甚至伸手想拿过老头手里的“笔”示范一下。老头拿“笔”的手朝后一缩,瞪了他一眼:“咋写?你说咋写?猪鼻子插葱,你还想装象。你是王羲之啊?”涂弦夫被老头抢白一顿,讪讪离去。他把吴一品叫过来,茶没泡,就跟他说那个老头:“太恶劣了,怎么可以那样写?鄙俗!”吴一品一言不发,看着涂弦夫在守黑斋里转圈,义愤填膺。末了,他微微一笑,把涂弦夫拉到书房门口,指着门上“守黑斋”三个字让他看,吴一品说:“知白守黑,对吧?”涂弦夫当初给书房取的名叫守墨斋,吴一品看后摇摇头,说“好”,但不如去了土,叫守黑斋。涂弦夫问为什么,吴一品说:“看过《道德经》吧?”涂弦夫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可是这句?”吴一品一拍手:“对……对……对了。”于是,守墨斋便成了守黑斋。看着守黑斋三个字,涂弦夫说:“老兄,还是你高啊。知白守黑,得有容人之心啊。走,喝茶。”春天慢慢悠悠催开了各色花朵,蝉一叫,就到了夏天。涂弦夫突然觉得嗓子不舒服,咽东西有点疼。去医院一检查,是食道癌,还好是早期,做了手术,涂弦夫在家里养着。吴一品去看他,带来一盒十五年普洱,涂弦夫摇摇头:“喝不了了,不能享用了。”吴一品用茶针和茶刀把茶饼撬下一块,用紫砂壶泡上,倒出一杯,茶汤红亮。他递给涂弦夫:“这么好的茶,观其色,闻其香,不……不……不一定都要喝到肚子里啊,各……各……各是各的享受啊。”涂弦夫的身体一天天恢复过来,又开始写字。秋凉时,再从南门口经过,涂弦夫看到那个微胖的老头还在那儿锲而不舍地写,依然是“数风流人物”,那个“风”字依然拐出好几个奇怪的弯。写完,老头得意地看看围观的人群,涂弦夫喊了一声:好!老头看到他,似乎还记得,说:“老仙儿,这回不挑刺了,来两笔?”涂弦夫摆摆枯瘦的手:“免了,免了。”老头不依不饶:“怕丢丑?”涂弦夫说:“怕丢丑。”老头哈哈大笑:“我天天练,总会有进步。你要记得,不懂就不要乱说啊。”涂弦夫点点头:“是,是,大有进步。”老头活动活动肩膀手臂,提了桶换个地方接着写,涂弦夫看着自得其乐的他,觉得这也是一种境界。(取材于非鱼的同名小说)7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摆着细长的身子出来了

摆着:摇晃的样子B.字是越来越纵横奇宕

纵横奇宕:豪放磅礴有气势C.氤氲缭绕

氤氲:墨香和茶香浓郁D.讪讪离去

讪讪:生气的样子7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故事情节,以季节特征的变化来凸显人物命运的变化。B.从文中看,涂弦夫的形象气质、性格特点与他的书法风格有着某种内在关联。C.吴一品与涂弦夫论茶“各是各的享受”一句意味深长,两人的见解不谋而合。D.第二次看到老头写地书涂弦夫为他叫“好”,能看出他理解了老头的生活态度。E.这篇小说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着作者理性的思索,内涵深刻,给读者以启迪。74.吴一品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75.涂弦夫的书斋名由“守墨斋”改成了“守黑斋”。从全文看,“守黑”二字有哪些含义?请分条概述。【答案】72.D73.AC74.①吴一品是一个有雅趣、能洞悉生活本质的名士,他的这些特点丰富了小说的文化内涵;②他是主人公的知己,对主人公的生活态度、处世原则、思想境界等有指点和引领作用,使主人公的形象在变化中变得丰满;③吴一品的言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④他的“知白守黑”“各是各的享受”等认识与主人公共同揭示了文章主旨。75.①“守黑”保留了“守墨”的特点,暗示了涂弦夫的书法家身份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②“守黑”是取“知白守黑”之意,包含着涂弦夫等秉持的处世态度和对人生境界的更高追求。【解析】7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D.“讪讪:生气的样子”错误。文中涂弦夫被老头抢白一顿,不好意思,难为情走了。“讪讪”,羞涩的,不好意思的样子,形容难为情的样子。故选D。7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A.“以季节特征的变化来凸显人物命运的变化”错误。应是生活态度、处世原则、思想境界的变化。C.“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错误。涂弦夫是从吴一品“各是各的享受”一句里慢慢感悟到了人生态度,因而身体一天天恢复过来。故选AC。7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特点和作用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分析人物形象作用,则要考虑人物本身的特点,接着从情节展开以及对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角度分析。由“涂弦夫当初给书房取的名叫守墨斋,吴一品看后摇摇头,说‘好’,但不如去了土,叫守黑斋。涂弦夫问为什么,吴一品说:‘看过《道德经》吧?’涂弦夫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可是这句?’吴一品一拍手:‘对……对……对了。’”这段关于“守黑斋”命名缘由的插叙可知,吴一品有雅趣、能洞悉生活本质的名士,他的这些特点丰富了小说的文化内涵。涂弦夫遭受南城门口老头的抢白后把吴一品“叫过来”,而吴一品“一言不发,看着涂弦夫在守黑斋里转圈,义愤填膺。末了,他微微一笑,把涂弦夫拉到书房门口,指着门上‘守黑斋’三个字让他看,吴一品说:‘知白守黑,对吧?’”,涂弦夫“看着守黑斋三个字”说“老兄,还是你高啊。知白守黑,得有容人之心啊。走,喝茶”,吴一品是涂弦夫的知己,所以涂弦夫能听进他的话,所以才有所改变,这不仅是情节的推进,也是主人公形象的完善过程。吴一品能洞悉生活本质,引领主人公进入另一种境界,也引领读者进入另一种境界,无疑对表现主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据此组织答案即可。75.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表现力。阅读时,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结合作者的感情脉络、说明逻辑等具体的语言环境,深刻体味、理解作者的用意。首先,从原文“涂弦夫当初给书房取的名叫守墨斋,吴一品看后摇摇头,说‘好’,但不如去了土,叫守黑斋。涂弦夫问为什么,吴一品说:‘看过《道德经》吧?’涂弦夫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可是这句?’吴一品一拍手:‘对……对……对了。’于是,守墨斋便成了守黑斋”来看,“守黑”保留了“守墨”的特点,这一改变,切合了题目“知白守黑”;其次,“知白守黑”的含义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但不要过于执着,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一种处世态度,这一改变表明了涂弦夫处世态度的变化。自己一定要明白是非对错,而外表要装成愚钝;对人生境界的更高追求:对世俗之流既不赞美也不批判,沉默笑看尘世,与“大智若愚”有同工之妙,实乃大隐于市之道。据此组织答案即可。(19-20高二上·北京丰台·期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榕树,生命进行曲⑴我时常思念着故乡的灵魂,榕树。⑵记得有人问我:你追求过怎样美丽的灵魂?我说,榕树。⑶榕树,我的永恒的爱恋。几乎是整个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我都在观赏这种洋溢着生命的大树。我的生命里积淀着榕树的碧叶。⑷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大约三年时光,我一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平衡而坚实的脚步。⑸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只看到它从缝穴里伸展出来的最初的嫩枝。这棵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缓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当它发现岩石上的小坑洼处有一点薄薄的尘土,就果断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下一个营寨,然后又向前伸延,迈进,不倦地继续寻找着前方险峻的路,险峻的希望。⑹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柔韧的银丝朝下生长,直至亲吻到地平面上的小草。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气根。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养育成榕树另一翼的生命线。⑺突破,挣扎,发展,挺进,这是一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这是一支铁流似的生命凯旋曲。正是这支无声、无畏的歌,把巍峨的韧性,第一次灌进了我的贫穷而干旱的童年,灌进了我的还在襁褓中的人生。⑻榕树的生命进行曲还有种更超常的旋律。⑼那是我在一次砍柴时体验到的。我曾经在无意中砍伤过榕树还活着的青枝,被我误认为是死枝的生枝。就在我的斧头砍下、提起的一刹那,它立即喷涌出雪白的乳汁——也许不是乳,而是血——总之,白色的生命之泉,神速地注入伤口,盖住伤痕,而且很快就凝固,伤痕也随之愈合。⑽榕树这种生命之泉,这样果断,这样机敏,这样迅速地履行它的天职,真叫人感慨不已。难怪榕树能够那么快地治好自己的创伤,继续壮大它那郁郁葱葱的事业。⑾我还看到惊动我故乡的大风暴,那是雷霆与闪电助阵的大风暴,榕树在风暴中是那样从容不迫,它那钢铁一样的躯干,镇定地屹立着,而它的枝叶摇曳着,有的被折断了。但是在风暴过后,我看到那些被打入地里的青枝,有的竟依随着泥土,独自重新萌动,复苏逝去的绿色。这失去母体的生命,不仅没有饥饿而死,而且执着地把自己发展成一个新的母体。⑿我还看到一次更撼动人心的生的壮观。那是在一次空前的劫难中,有一棵榕树被狂风击倒了。于是,一个奇迹因此发生了。这棵被击倒的大树,并没有从此走向死亡,而是倒伏在地上,倔强地呼吸着,继续着生命的另一种道路。它那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还残留在地下。残留在地下的那一半,负起它生命的全部使命,继续勇敢地演奏着它的生命进行曲。我看到,绿芽在这倒下的身躯里,纷纷崛起,接着,又长出新的嫩枝和嫩叶。青春,在这受难的生命中继续繁衍;琴键,在倒下的琴体中继续跳动。⒀这种倒伏的生命与不倒伏的灵魂浑然一体的奇迹,这种在风暴中失败而最终又在风暴中胜利的力量,使我意识到,真正伟大的生命,是不会死亡的!即使被击倒在地狱里,它也会在地母伟大的怀中继续歌唱!⒁我常常思念着故乡的灵魂,榕树。⒂我常常思念着故乡的那一支生命的进行曲,榕树。⒃我点燃一支心香,祝愿这伟大的生命之曲,长久地在我故乡明丽的土地上歌唱。我祝福一切正直的胸脯里,都有一支巍峨的歌,都有一支峥嵘的进行曲,都有一棵榕树。(取材于刘再复的同名散文,有删改)7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以思念故乡的榕树为起笔和结笔,首尾照应,寓情于景,寄托了深沉浓重的乡思。B.第⑸段描写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小榕树的形象,记录了它的生长过程。C.榕树能果断机敏地履行愈合伤痕、治疗创伤的天职,壮大郁郁葱葱的事业,令人感慨。D.文中写了岩石、悬崖、风暴、雷霆、闪电、狂风,以险恶的生存环境衬托出榕树的顽强。E.作者祝愿榕树在故乡明丽的土地上长久生长,希望一切正直的人都能记住故乡的榕树。77.作者说“我的生命里积淀着榕树的碧叶”,“榕树的碧叶”的含义是什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通读全文,简要概括。78.“进行曲”是一种旋律雄劲刚健、节奏坚定有力的乐曲。文中将榕树比喻为“生命进行曲”,请简要分析这个比喻在全文中的作用。79.文中“真正伟大的生命,是不会死亡的”一句传达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怎样的感悟?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200字左右)【答案】76.BD77.“榕树的碧叶”的含义是“榕树的精神品格”。具体体现:①在艰苦的环境中,从不放弃希望,无畏、顽强、坚韧,不断突破,奋发进取,战胜困难。②受到伤害时,果断、机敏地自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