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南三校合作体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鄂西南三校合作体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鄂西南三校合作体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鄂西南三校合作体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鄂西南三校合作体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鄂西南三校合作体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有关推测,错误的是()A.田鼠的种群密度越大,受食物短缺的影响越大B.气候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有关C.鸟类种群密度较低时种类互助行为对种群发展有利D.梨树种植密度不同时,单位面积梨的产量可能相同2.利用小鼠进行特异性免疫研究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提取分离出对细菌X免疫过的小鼠甲和未对细菌X免疫过的小鼠乙体内的T细胞和血清,分别注入四组未接触细菌X的小鼠体内,一段时间后,分别注入等量的细菌X,得到如下实验结果,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Ⅲ组、Ⅳ组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B.由该实验结果可得出小鼠对细菌X的免疫为细胞免疫C.Ⅱ组与Ⅳ组相比,可知血清中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D.由Ⅰ、Ⅱ两组实验结果说明细菌X生活在小鼠的内环境中3.如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相关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与I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②主要指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的过程C.IV指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4.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影响,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P浓度是该植物茎生长的最适浓度B.当生长素浓度高于P小于M时,茎生长仍被促进C.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D.当生长素浓度高于M时,该植物的根生长开始受到抑制5.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要研究被第二营养级羊同化的能量去向,不应包括下列选项中的()A.羊的呼吸消耗量 B.羊的粪便量C.羊的生长量 D.部分死亡羊的重量6.下图所示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所用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②乙→甲的过程表示分裂期

③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甲→甲的全过程

④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 D.④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表现出极高的传染性和快速的人群间传播能力。截至2020年11月12日,各国研制中的新冠疫苗超过200种,其中48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除了传统的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外,目前在研制中的还有基因工程重组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DNA疫苗、mRNA疫苗)等新的疫苗类型。我国在新冠疫苗研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2020年2月21日,西湖大学周强研究团队报道了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的受体结合结构域与细胞表面受体ACE2蛋白的结构,揭开了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神秘面纱。研究显示,S蛋白是病毒识别宿主细胞受体的一种关键蛋白,与ACE2蛋白表现出较强的结合能力,目前各国多种疫苗的研究都是针对S蛋白进行的。传统疫苗是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军事科学院陈薇院士团队采用的路线是腺病毒载体重组疫苗。腺病毒是一种DNA病毒,毒性很弱,感染后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症状。通过基因工程改造,使腺病毒携带能表达新冠病毒S蛋白的DNA片段,人接种疫苗后,改造过的腺病毒侵染细胞后不会在细胞内复制,但可以表达出S蛋白,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反应。mRNA疫苗是一种新型核酸疫苗,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正式上市流通的案例。除了考虑稳定性,mRNA疫苗递送入细胞也是技术难点,这将直接影响疫苗的效应,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脂质体纳米颗粒包裹mRNA(如图)。一支疫苗从研发到上市通常需要经过8到20年的漫长历程。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各国都采用了不同形式的应急途径,安全高效的疫苗将是人类战胜疫情的关键性武器。(1)在新冠肺炎的治疗过程中,曾经尝试过血清疗法,即为患者输入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清,血清中含有________,有利于患者康复。(2)腺病毒载体重组疫苗的巧妙之处在于改造后的腺病毒进入细胞后________。S蛋白被________等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后,传递给________细胞,通过特异性免疫,在体内产生________,并可长时间保留。当再次遇到相同抗原会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若在接种该种疫苗前机体曾感染过腺病毒,则会使该种疫苗的有效性________。(3)包裹mRNA疫苗的脂质体颗粒与________的基本结构类似。你认为研制新冠mRNA疫苗还需要考虑的问题有________。A.mRNA在细胞质中易被降解B.mRNA在细胞中可能难以正确翻译C.mRNA可能会插入到人体的染色体D.该疫苗是否适于快速大批量生产(4)腺病毒载体重组疫苗和mRNA疫苗产生抗原的场所都是在________(填“内环境”或“细胞内”。与传统的减毒疫苗相比,腺病毒载体重组疫苗和mRNA疫苗等新型疫苗的安全性有所提高,是因为________。(5)目前科学家还致力于开发多联疫苗,即注射一剂疫苗便可获得对多种病原体的免疫,对此你认为更有开发潜力的是本文所述疫苗中的哪种(或哪些),并陈述理由________。8.(10分)下图表示机体首次和再次接触新冠病毒时,免疫系统协调配合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①-⑦代表免疫细胞。请回答:(1)上图中APC称为___________细胞。②所分泌的___________能促进相关淋巴细胞的分裂分化。图中能进行分裂分化的细胞有记忆T细胞和___________(填序号)。(2)图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的联系体现在___________。(3)当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内环境时,B细胞的激活需要经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过程的作用,活化的B细胞开始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了更好地预防新冠肺炎,专家建议在接种两针新冠疫苗的基础上接种第三针加强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提出这一建议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此实验中,用32P标记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后的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沉淀物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1)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____。(2)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_____,其原因是_____。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_____(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_____。(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_____。(4)上述实验中,_____(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_____。10.(10分)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从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上分为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二者关系的示意图如下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写出下丘脑在水平衡调节中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2)与抗利尿激素释放有关的是__________(填“神经”或“腺”)垂体,剧烈运动的情况下,人体的尿量减少,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性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节和管理,在性激素的分泌过程中,图中调节性多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激素的受体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内”或“细胞膜上”)。(4)性激素的分泌的调节方式与甲状腺激素相似,若某人检测激素时性激素低于正常值,垂体功能正常,推测可能是下丘脑或性腺病变,给该患者注射适量的促性腺激素,写出实验结果并推断可能产生的病变器官_____________。11.(15分)某研究小组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如果破坏动物体内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特定的“VNUT蛋白”,就能提高胰岛素的作用效果,降低血糖浓度。进一步研究发现VNUT蛋白能将三磷酸腺苷搬运和储存到细胞的囊泡内,三磷酸腺苷分子可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或使胰岛素难以发挥作用;若无VNUT蛋白,则三磷酸腺苷既不会蓄积在囊泡内,也不会释放到细胞外,胰岛素的分泌量不再受到遏制。现有人认为某种药物X可能会影响WNUT蛋白的合成,进而影响胰岛素的产生,最终影响小鼠的血糖浓度,该药物可能是治疗糖尿病的新药。为确定药物X是否有此功能,某人欲进行实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于人类而言,目前已知的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是_____,其作用机理之一是促进葡萄糖运进细胞。(2)若进行实验探究,需要检测的指标有VNUT蛋白含量、_____和_____。(3)实验过程:将60只血糖浓度偏高的小鼠(雌雄各50%)进行适应性饲喂5d后,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注射_____,乙组注射_____(作为对照);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喂一段时间,定期测定上述指标并记录实验结果。(4)若题干所述观点是正确的,则与乙组小鼠相比,甲组小鼠检测到的指标_____下降,_____升高,该实验的结论为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详解】A、田鼠的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受食物短缺的影响越大,A正确;B、气候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其对种群数量的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B错误;C、种内互助是指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种群在生活过程中互相协作,以维护生存的现象,种内互助有利于种群的发展,C正确;D、梨树种植密度不同时,由于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单位面积梨的产量可能相同,D正确。故选B。2、D【解析】由题干的信息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小鼠是否经过细菌X的免疫,因变量是处理后小鼠脾脏中活细菌的数量。4组实验中,没有经过细菌X免疫处理的Ⅲ、Ⅳ组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由图示结果可知,经过细菌X免疫的甲鼠中的T细胞能够有效消灭细菌,而经过免疫的血清中的抗体和没有经过免疫的血清都不能有效地抑制脾脏中细菌的繁殖,由此推知,细菌X生活在脾脏细胞内,小鼠对细菌X的免疫为细胞免疫。【详解】根据前的分析可知,没有经过细菌X免疫处理的Ⅲ、Ⅳ组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A正确;由该实验结果“经过细菌X免疫的甲鼠中的T细胞能够有效消灭细菌,而经过免疫的血清中的抗体和没有经过免疫的血清都不能有效地抑制脾脏中细菌的繁殖”可得出小鼠对细菌X的免疫为细胞免疫,B正确;Ⅱ组与Ⅳ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可知,血清中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C正确;由实验结果说明细菌X生活在小鼠的脾脏细胞内,D错误。【点睛】实验题3、D【解析】Ⅰ是能进行体内外物质交换的系统,并能为内环境提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这说明Ⅰ是呼吸系统;Ⅱ表示体外的物质进入体内的结构,Ⅱ表示消化系统;Ⅲ表示泌尿系统,②表示滤过作用;Ⅳ表示体内物质排出的途径,应为皮肤。【详解】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在肺泡中进行,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胞血管壁,A正确;B、②表示滤过作用,主要指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的过程,B正确;C、Ⅳ表示体内物质排出的途径,该器官应为皮肤,并且是人体最大的器官,C正确;D、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代谢的场所在细胞内,内环境是细胞外液,D错误。故选D。4、D【解析】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M点的生长素浓度对该植物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则小于M浓度促进该植物生长,大于M点浓度则抑制该植物的生长,这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详解】A、P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该植物的促进作用最大,所以是该植物茎生长的最适浓度,A正确;B、生长素浓度只要小于M浓度就会促进该植物茎的生长,小故生长素浓度高于P小于M时,茎生长仍被促进,B正确;C、小于M浓度促进该植物生长,大于M点浓度则抑制该植物的生长,这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C正确;D、当生长素浓度高于M点所对应的浓度时,应为该植物的茎生长开始受到抑制,D错误。故选D。5、B【解析】1、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2、某一个营养级能量的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详解】A、羊的同化量有一部分被呼吸消耗,A错误;B、羊的粪便量是其未同化的能量,仍然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B正确;C、羊的同化量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C错误;D、羊死亡后,羊的部分同化量流向分解者,D错误。故选B。6、D【解析】分析题图: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0%,细胞数目少),所以乙~甲表示分裂间期,甲~乙表示分裂期,乙~乙表示一个细胞周期。【详解】①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的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时间比分裂期时间要长得多。按照图示的方向,图中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期,①错误;②乙→甲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②错误;③④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③错误,④正确。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①.抗体②.不会复制(增殖),但可使细胞表达S蛋白③.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④.辅助性T⑤.记忆细胞⑥.降低⑦.细胞膜⑧.ABD⑨.细胞内⑩.疫苗中不含完整的病原体(疫苗在细胞中表达产物成分单纯)⑪.mRNA疫苗(核酸疫苗、腺病毒载体重组疫苗),可将表达多种病原体抗原的核酸片段连接起来制备疫苗【解析】1、免疫治疗中常见的方法是注射血清,免疫预防中常用的方法是注射疫苗。2、传统疫苗是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安全性较差、只能针对单一病原体。而核酸疫苗(mRNA疫苗、腺病毒载体重组疫苗)相较传统疫苗更安全,且可制备多联疫苗。3、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大多数抗原首先被抗原呈递细胞识别、摄取并处理,后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后将信号呈递给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产生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另一方面,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被靶细胞表面的信号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记忆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后者使靶细胞裂解,释放抗原。【详解】(1)新冠病毒侵入机体会激发特异性免疫产生针对该种病毒的抗体,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因此从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清中可检测到抗新冠病毒的抗体,输入该种血清可以治疗新冠肺炎。(2)腺病毒是一种DNA病毒,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后可携带能表达新冠病毒S蛋白的DNA片段,侵染细胞后不会在细胞内复制,但可以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表达出S蛋白,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反应;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S蛋白作为抗原首先被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常见的抗原呈递细胞有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后者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特异性结合,B细胞可增殖分化产生记忆B细胞,另一方面,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记忆T细胞,两种记忆细胞可长时间保留;因为该种疫苗是以改造过的腺病毒作为运载体导入目的基因(新冠病毒S蛋白的DNA),所以机体若在注射疫苗之前就感染过腺病毒的话,就会产生针对腺病毒的记忆细胞,从而使得接种的疫苗容易被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而降低有效性。(3)包裹mRNA疫苗的脂质体颗粒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其基本结构与细胞膜类似;ABD、研制新冠mRNA疫苗还需要考虑mRNA在细胞质中是否会被降解,在细胞中是否正确翻译,还需考虑该疫苗是否适于快速大批量生产,ABD正确;C、由于该疫苗是RNA,不可能会插入到人体的染色体中,C错误。故选ABD。(4)腺病毒载体重组疫苗和mRNA疫苗都不是真正的抗原,而是经表达产生蛋白质为抗原,遗传信息的表达(转录、翻译)场所都是在细胞内;与传统的减毒疫苗相比,腺病毒载体重组疫苗和mRNA疫苗等新型疫苗的安全性有所提高,是因为这两种疫苗都是在细胞中表达出产物作为抗原的,其成分比较单纯,而这两种疫苗中本身并不含该病原体。(5)注射多联疫苗,是注射一剂疫苗便可使机体产生针对多种病原体的疫苗。传统疫苗是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只能针对特定的某一病原体,无法生产多联疫苗,核酸疫苗(mRNA疫苗、腺病毒载体重组疫苗),可将表达多种病原体抗原的核酸片段连接起来表达多种抗原,使机体产生针对多种病原体的免疫能力。【点睛】熟练掌握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并理解疫苗的实质及作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1)①.抗原呈递②.细胞因子③.①②③⑤(2)都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介导作用(或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3)①.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②.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③.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4)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解析】分析图示:④能产生抗体,是浆细胞,①是B细胞,⑤是记忆B细胞,⑦是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⑥记忆T细胞,③是细胞毒性T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小问1详解】根据图示分析,APC能在抗原初次入侵时吞噬抗原,所以它是抗原呈递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它所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相关淋巴细胞的分裂分化;图中能进行分裂分化的细胞有记忆T细胞和①B细胞、②辅助性T细胞、③细胞毒性T细胞、⑤是记忆B细胞;【小问2详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小问3详解】在体液免疫中B细胞的激活需要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以及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结合这两个过程,活化的B细胞就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小问4详解】接种加强针目的是为了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9、(1).理论上讲,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内,上清液中只含噬菌体蛋白质外壳(2).升高(3).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4).是(5).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6).DNA是遗传物质(7).不能(8).在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解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1)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在理论上,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内,上清液中只含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因此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2)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因此这将是误差的来源。(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4)在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因此上述实验中,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0、(1)感受刺激、分泌激素(2)①.神经②.由于大量出汗,为保持机体水分,机体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排尿,以保持体内渗透压(3)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细胞膜上(4)若性激素恢复正常值,可能为下丘脑病变;若性激素未恢复,则可能为性腺病变【解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性腺分泌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维持第二性征。【小问1详解】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刺激,同时能够分泌抗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