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专题01-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3B/01/wKhkGWciOfSARZhNAAHBXk7Ija8307.jpg)
![【2020高考历史】专题01-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3B/01/wKhkGWciOfSARZhNAAHBXk7Ija83072.jpg)
![【2020高考历史】专题01-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3B/01/wKhkGWciOfSARZhNAAHBXk7Ija83073.jpg)
![【2020高考历史】专题01-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3B/01/wKhkGWciOfSARZhNAAHBXk7Ija83074.jpg)
![【2020高考历史】专题01-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3B/01/wKhkGWciOfSARZhNAAHBXk7Ija830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高三历史复习导学案(通史版)专题一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具体史实】一、先秦和秦汉史(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阶段特征:先秦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即原始社会的出现、发展与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鼎盛(西周)与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形成(战国)。政治上: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西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势力逐渐强大,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变法或改革,逐渐确立了封建制度。经济上: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奴隶制经济基础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金生产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文化上:在学术领域,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在文学上,《诗经)和楚辞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文文学的源头;在文字上,商朝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一)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1、政治(1)王位世袭制:它的确立是我国政治文明的开端。其继承方式为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王位世袭制按血缘关系传承王位。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家天下取代“公天下”的开端,也是历史的进步。(2)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①目的:周王加强对西周地方的统治。(地方政治制度)②实施办法: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他们的封地或居于富庶之处,或处在战略要地。)③主要封国:齐、鲁、晋、卫、宋、燕④等级关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⑤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⑥评价:积极: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疆域。消极:西周后期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局面,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诸侯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春秋争霸。)(3)宗法制:①含义: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②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③内容:通过血缘的关系,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规定宗族内的嫡庶关系,建立大宗、小宗体系,形成宗族内的等级关系和政治上的隶属关系。④最大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⑤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二者密切联系,互为表里,共同维护西周的统治。(4)礼乐制:是西周典制的重要内容,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其范围很广,涉及社会习俗、国家关系、军队征伐、典章制度等。▲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一一体”的国家政治结构;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经济(1)农业(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①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原始社会)——石器锄耕(距今七八千年)②生产工具:石器——木石并用;出现少量青铜农具,但农业生产中仍以木器和石器为主要的生产工具。③生产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作用:土地可以连续使用,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④农作物:粟、稻、黍、稷、麦、桑、麻⑤土地制度: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制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概况: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演变:产生于商,强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2)手工业①经营形态:商周时期手工业被官府垄断,实行“工商食官”制度。②生产技术:冶金:夏商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显示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纺织:商朝时已有织机;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制瓷: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3)商业:商朝时职业商人产生;周朝时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3、文化(1)文字:商朝时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周朝的文字金文(或铭文、钟鼎文)(2)绘画:远古时代,《鹳鱼石斧图》是彩陶画的杰作。(3)科技:夏朝时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时改进为“殷历”。【巩固练习】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由此可见,西周时期()A.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先代贵族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C.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D.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解析】选C由材料“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得知,分封的主体除王族和先代贵族外,还有功臣,故A项错误;皇权的出现是在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之后,故B项错误;材料“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说明商朝灭亡之前,国王与诸侯的关系比较松散,“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说明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大大加强,故C项正确;西周通过血缘分封,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但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故D项错误。2.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了中央集权体制B.君权扩充为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C.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解析】选B西周时期中央集权体制并未形成,故A项错误;“君权既并吞了宗权”表明君权扩充为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故B项正确;西周时期,宗法制并未消亡,故C项错误;西周时期,分封制并未消弭,故D项错误。3.周代的礼制规定:(祭祀祖先时)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士用三鼎或一鼎。到了东周,则是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A.反映了社会的结构变化 B.反映了社会的转折变革C.折射出了王侯关系的变化 D.折射出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选C鼎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是分封制下的等级秩序,材料中“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到了东周,则是天子、诸侯用九鼎”,反映了政治等级秩序被破坏,东周诸侯与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得出王侯关系的变化,故C项正确。4.《左传·定公四年》载:“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材料表明()A.宗族关系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B.周公成为天下的绝对大宗C.智慧和品德是分封的重要依据D.殷族获得与周族同等地位【解析】选C宗族关系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周天子是天下的绝对大宗,不是周公,故B项错误;“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表明分封的重要依据是智慧和品德,故C项正确;“殷民六族……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表明殷族没有获得与周族同等地位,故D项错误。5.东汉卫宏《汉旧仪》载:“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至秦始皇帝,灭诸侯为郡县,不世官。”材料体现的周代政治制度的特征不包括()A.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形成较为森严的等级制D.形成大一统的格局【解析】选D题干引用材料表现了宗法分封制的基本特征,故A、B、C三项不符合题意;D项中大一统格局出现在西汉,不属于西周,故选D项。6.家训是我们祖先对家庭教育深入思考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极具特色的部分,至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材料二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封建社会便走上了日益衰落的穷途末路。除了洋务派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来一股“新风”之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将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庭观念运用于对子弟家人的教育指导上,也给传统家训以局部的开新。然而,从总体上看,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家训历史已由清前期的鼎盛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而辛亥革命的爆发,则标志着中国传统家训已近尾声。——摘编自陈延斌《家训:中国人的家庭教科书》材料三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生活走上正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研究儒家思想和古代文化,我们深切地感到:传统家庭教育中的家训,又堪称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家训中充满了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修养品德和成就事业的至理名言。——摘编自牛志平《“家训”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传统家训的主要特征。(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传统家训变化的表现及其原因。(6分)(3)据材料说明应如何对待传统家训?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传统家训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5分)【解析】本题以中国传统家训的演变为新情境,实质考查传统思想文化、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等主干考点及学生提炼材料信息的能力。第(1)问,据材料一中的“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内容上……作者……形式上……方式上……”等信息,从历史、来源、内容、形式、精神内涵等多个角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建筑植筋加固材料供应及施工合同
- 2025年度人工智能项目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文化艺术场馆工装装饰装修合同范本
- 金华浙江金华永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招聘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温州浙江温州泰顺县面向2025年医学类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提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桂林2025年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事业单位招聘服务期满三支一扶人员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杭州浙江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南星街道办事处编外人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承德2025年河北承德宽城满族自治县招聘社区工作者4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金头黑色密胺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长方形木炉座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Unit 2 We're going to do some research(教案)-2023-2024学年湘少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下册
- 课件:举手意识课件讲解
-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慢病管理中心运行指南试行等15个指南
- 中考体育培训合同
- 基金应知应会专项考试题库(证券类190题)附有答案
- 快速入门穿越机-让你迅速懂穿越机
- 水利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六项机制”右江模式经验分享
- 幼儿园卫生保健开学培训
- 食材配送服务售后服务方案
- 新目标(goforit)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一册)全册教案-unit
- 《如何做一名好教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