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2读后感的写作技法指导-【同步作文课】高二语文单元写作深度指导(统编版选必中册)第一单元领会理论价值,联系生活实践
读后感的写作技法指导
(技法指导+单元作文+高考链接)
作文训练摘要:
1.课文选篇读后感:《怜悯是人的天性》读后感+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感
2.“博才养德,行稳致远"理性思维作文导写
一教材写作任务
理论对于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阅读理论文章,可以给我们多方面的启发和引领。
阅读本单元前四篇课文,领会文章的理论价值,完成下列任务。
1.四篇课文观点鲜明,论述透彻,思维缜密,语言准确。阅读这类文章,有助于我们丰富思
想,发展思维,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也有助于我们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请
任选一篇课文,选取一个角度(如思想观点、论述方法、思维方式、语言表达),写一则读后
感,谈谈自己阅读重大理论文章的收获。
2.正确而深刻的理论文章对国家进步、社会发展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就是这样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人们的思想起到了正
本清源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文章的观点又不断得到历史的验证。请联系社会
发展实际,或结合其他学科所学,谈谈你对这篇文章核心观点的认识。注意用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事实来论证你的观点。
二写作点拨——读后感的写作技法指导
1.读后感,顾名思义,先读后感。读是基础,感是重点。文章首先要读,在读中领悟要
义。感是重点,抓准感点,拓宽论证。读后感一定要联系自身及身边的实际。
2.读后感的基本结构:叙-议-联-结
3.基本格式和写法: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
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二)选准感点(感受最深之处)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
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
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
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
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
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联系实际(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
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
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
感。
(四)处好“读”与“感"关系
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
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
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开篇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原文内容往往用3~
4句话概括为宜),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体现出一个“简”字。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
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
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五)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
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六)写好读后感,活用“四字诀"
①“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
“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
“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
练、准确,有针对性。
②“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
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
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
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
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
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③“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或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
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
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
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
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
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④“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
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
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
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
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
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
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
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
实际,谈深谈透。
(七)写作例文
(上海高考试题)阅读下面文字,以“‘回声’的启示”为题,写一篇700—800字的文
章。
回声
有一个小孩子,不如道回声是什么东西。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道:“喂!
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
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蠢材!"立刻又从山上传来“蠢材”的回答声。孩子十分愤怒,
向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
“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它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其实,
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啊!"
【例文】
回声的启示
对着小山尖声喊叫,便得到尖利刺耳的回声;而对它和和气气,便的到柔和温婉的回
声。得到什么样的回声,全取决于我们在小山面前发出的最初的声音。
评析:开篇“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用精简的一句话概括《回声》的内容,并紧
扣材料,用“得到什么样的回声,全取决于我们在小山面前发出的最初的声音。"为下文感点
的提出蓄势、铺垫。
人们常说“世事难料”,其实并不如此。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世事,世事便会以
什么样的方式来回报我们。这便是回声的启示。
评析:紧承述读,顺理成章地亮出感点——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世事,世事便
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回报我们。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面对他人,如果我们捧出“真诚”,就能收获“友情”;如果付出“猜妒”,比、便只
能品尝“孤独”。《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其心计可谓举世无双,但过多的心眼纵然让她在
贾母前落下个好名声,却终究摆脱不了寂寞无伴的悲哀。即使对贴身丫环平儿,她也一概以
猜忌相对,这当然不能以心换心了。连曹雪芹也不由发出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慨叹,其
原因便在于她没有付出应有的“真”,便当然得不到“真"的回声。
面对人生,如果我们付出“努力”,便能收获“成功";如果付出“享乐”,便只能得
到“哀叹"。伟大文学家鲁迅一生的努力可谓光照史册,他不厌其烦地做着“一木一石”的
工作,又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即便在知道自己“来日无多”之后,他仍一
刻不停地在努力。当我们翻阅《鲁迅全集》的鸿篇巨制,仰望先人的成就时,常常流连于先
生的“回声”,却忘了看一看先生当初那一声声顽强、坚毅的奋斗的呐喊。有的人在临终之
际,哀叹自己今生一事无成,抱怨命运的不公,但他们却忘了这“平庸”的回声正是对他们
青壮年时沉溺享乐,不思进去的最公正的回应。
评析:第三、四段是发感,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论证中心论点,从“面对他人"和“面对
人生”两个角度,选取典型人物王熙凤、鲁迅的典型事例,分别从反面和正面来论证中心论
点,论证充分,具有较大说服力。
回声是公正的。因此,它最“无情”,却又最“有情”:捧出“奋进”,便收获“成
就”的回声;捧出“拼搏”,便收获“胜利”的回声;捧出“自信”,便收获“坚强”的回
声,捧出“勇敢"便收获“坚毅”的回声。相反,若你付出的是自私、懦弱、沉沦……你便
决计只能得到孤独、悲伤和失败的回声。
让我们记住那位母亲的话,捧出爱,捧出心,收获一曲“真、善、美"的回声。_
评析:第五、六节概括强化中心,发出号召:让我们记住那位母亲的话,捧出爱,捧出
心,收获一曲“真、善、美”的回声。
文章六段,按照“述感——感点——发感——结感"的写作流程,完密地构建了读后感
的结构,本文在结构上堪称是一篇典型的读后感。
【点评】综观全文,本文能很好地把握《回声》这篇材料的内涵,抓住回声的性质和
“母亲”的话,准确定位感点: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世事,世事便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
回报我们;在论证方面,也多种角度、多种方法、选取典型事例深入论证中心论点;文章也
体现了作者相当的文化底蕴,平时没有对名著、对鲁迅有一定的了解,开卷论题是不可能信
手拈来如此贴切的例子的。
二单元作文训练
1.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请任选一篇,选取一个角度(如思想观点、论述方法、思维方式、语言
表达),写一则读后感,谈谈自己阅读重大理论文章的收获。
【写作提示】
按照读后感的基本写法:叙-议-联-结,找准感点,生发议论,独立完篇。
【例文引路】
《怜悯是人的天性》读后感
卢梭认为在人的善良天性中,包括两种先天存在的自然感情,即自爱心和怜心。自爱心
是为了生存而具有的原的、内在的、先于其他一切的自然产生的欲念。怜悯心可以人的自
爱心扩大到爱他人爱人类产生仁慈、宽大等人道精神。他提出自爱心和怜悯心的善良与合理
具有反禁欲主义的启蒙作用,也提供了教育顺从天性的理论基础。
他特别强调“良心"在与人为善中的重要作用。卢梭虔诚地认为,良心是“圣洁的本能
永不消逝的天国的声音”,良心的核心内容是"自爱"与“爱他人”。这种善良情感具体体
现在人们对干同胞的爱普偏地希望别人幸福乐干与他人享自己的快乐,对于受苦难的人产生
怜悯和恻隐之心对于压迫的人给予保护:对于不公正的暴力行为表示愤怒等。
我们的怜悯心一真都在。老人跌倒不敢扶,看弱小受难不敢伸出援手,凡此种种,不一
而足。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怕“引火烧身”,招惹麻烦,危及自身。这显然是“自爱心”
占了上风,"怜悯心"被极大压制。不能不说,这些担心自有其道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
机以及行动风险,总是有意无意地引导我们“自我第一”的冷漠与无情,但这不是我们丧失
为人处世之本的“怜悯心"的理由。
谁都不想生活在一个道德水准低下的环境中谁都不想在自己受难时无人伸出援手。人同
此心,心同此理。正如孟子所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
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丧失怜悯心,个人不成其为“人"社会不成其为人
类社会。怜悯心是对弱者的悲悯、同情和关怀,是人性中的高贵情怀。而自爱心,更多顾及
的是一己私利。都麻木不仁隔岸观火,都噤若寒蝉龟缩不前,都个人至上他人梦断,这个世
界何来良好运转!人类社会要良好运转,显然更需要拥有高贵的情怀的人的支撑!
忠君爱国的屈原自是楷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垮以!羁兮窖朝
许而夕替。既替余以蕙镶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朝淬夕替,然力死不
悔,为余心所善,哀民生多艰。屈原洁身自爱,但不自怜自惜,他的怜悯之心升华为对国
家对人民的大爱之心,以死明志也在所不惜!
人人生而平等,野蛮人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锻炼出勇敢机敏的品性。为了保护他的生
命,他的智力逐步提高,初步显示了他自由主动的资质。当他反馈自身意识到自由,其意志
力或选择力便在心灵的灵性下暗中生根,人也因此天生具有自我完善的能力。这种能力首先
表现为依靠智力所得到的欲望的满足和由此滋生的“自爱心”其次,这种能力表现为伴随
“自爱心"在人类天性中形成的“怜悯心”。一方面“怜悯心"与“自爱心”密不可分,
“怜悯心"在“自爱心”作用下从自己扩展到他人;另一方面“怜悯心"与“自爱心”相互
抗衡“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
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自然状态"中凭借“自爱心”与“怜悯心"这两个原动力的互相
协调促成了人类纯良天性的秉承和美好道德的维系。从《论不平等》中可见,“怜悯心”作
为“自爱心"的扩展,产生于“自爱心”而“自爱心"出自保全生命的理性,因此两者皆出
自于理性。“怜悯心”作为与自爱心抗衡的力量,是人类良善道德维系的根本。那么,在此
处,似乎可以推断出道德以理性为基础。
康德说:“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感到深深地震撼,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
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相信你和我一样,是对杜甫、屈原这样具有“内心崇
高的道德法则”的人心怀敬仰的。其实只要你留心,照样会在我们身边感受平凡人带给我们
的感动。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正确而深刻的理论文章对国家进步、社会发展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实践是检验真理
的唯一标准》就是这样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人们的思想起到了
正本清源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文章的观点又不断得到历史的验证。
请联系社会发展实际,或结合其他学科所学,谈谈你对这篇文章核心观点的认识。注意
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事实来论证你的观点。
【例文引路】
拥抱实践,积极探索
——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提出的理论观点,在中国革
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验证和实践。这一理论观点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真理只有
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验证,才能被确认为真理。在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也深有体
会,下面将结合我的经历和观察谈一谈对这一理论的心得体会。
首先,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从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只是理
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学习科学
为例,虽然我们可以从课本中学习到许多科学原理和知识,但只有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些原理
和知识的正确性,才能真正将其应用于实践中。通过实践探究,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适应
科学的规律,掌握一种归纳和推理的思维方式。同样地,无论是学习语言、艺术、运动还是
其他技能,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实践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
面上,而是要通过实践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更加深入
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在工作中遇到的问
题,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书本知识来解决,而是需要通过工作实践来不断调整和优化工作方
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实践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也是我们不断成长和提升的机会,只
有不断地实践,我们才能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方法,最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实践是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我们不仅能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还
能够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和决策
力,通过实践,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执行力、沟通力、合作力和创新力。实践中的挑战和困
难能够不断激发我们的潜能,促使我们学会应对困难的能力,培养坚韧和毅力。实践的过程
中,我们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我们能够
成长和进步。
最后,实践是价值观的检验标准。在实践中,我们所持有的价值观往往会受到挑战和考
验。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观是否站得住脚,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是否能够为自己和他人带来益处。实践将我们置于具体的环境和情境中,让我们面临各种选
择和决策,只有实践中的切身体会和经验才能真正检验我们的价值观是否有力量指引我们的
行为。
总之,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理
论的深刻意义。实践确实是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和检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学
习和生活中,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而是要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和发现。只有通
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地领悟到知识的真谛,才能获得真正的能力和智慧,才能真正实现自
我价值的提升。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拥抱实践,勇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不断创
造出更美好的明天。
三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白居易在《答友问》中写道:“大圭廉不割,利剑用不缺。当其斩马时,良玉不如铁。置铁
在洪炉,铁消易如雪。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君疑才与德,咏此知优劣。"
大圭,是古代皇帝所执的玉质手板,状似剑叶。廉即棱角。大圭有棱而不能伤物,利剑之用
则在于剑刃锋利无缺。斩马杀敌“良玉不如铁”,同在炉中铁易消而玉不热。作者于是由此联
想到人的才与德的关系。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请结合生活实际,在主题班会上做一个发言。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1.审读材料
准确理解白居易的诗。前八句拿玉与铁比较,具有辩证性。才如利剑,是一个人建功立业、
有所作为的必要条件。一个人有德无才,很难大有作为。德如良玉,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
处世的根本保证。一个人有才无德,不可能在事业上持久,最终必定失败。“君疑才与德,咏此知
优劣"两句托出主旨,以玉、铁比喻德、才,且知“优劣”,是暗含作者关于价值轻重的判断的。
因此,写作此文时,既要注意二者的辩证关系,也要注意轻重先后。
自古至今,历朝历代贤明的治国者大多倡导“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周公力主“惟听用德”,
孔子强调“为政以德",史学家司马光则提出“取士之道,当以德行为先”。故育人、用人之道在
辨识德行,才不等于德,德不足而才有余,为祸尤烈。人才培养一定是立德树人相统一的过程。
人无德不立,树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青年成才要自觉于“德才兼备,以德
为先",做到明大德、晓大义、通大智。只有当德行和才干相辅相成时,一个人才会走得更高更
远。好的德行足可以聚人成事,也可以补能力之稍逊,反之,能力永难补德行上的亏陷。世间技
巧无穷,唯有德者可屹立不倒。
写作任务是根据材料写一篇班会发言稿,这给写作者提供了对象指令、文体指令及内容指
令。写作时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写:首先分析为何将“德”放在首位,可从反面分析,用北大才子弑
母案等事件,分析失德的可怕;接着分析在有德的前提下,才智是人走得更远的条件,无才则不能
成事,可以举赵括做反例,举袁隆平、航天团队为正例;接着分析当下青少年的品德关系到民族
的发展和国家的命运,必须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
2.参考立意:
(1)才以立业,德以处世。
(2)一玉一剑,快意人生。
(3)欲成才,先立德。
【参考例文】
博才养德,行稳致远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很高兴在这次班会上发言。
求知向贤,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孜孜以求的目标。才与德,恰若一个人的两只脚,哪一只出
了毛病,人都要趔趄、跌倒。而现实中,不少人都未能认识到兼顾才与德的重要性,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商业物业转让合同
- 2024年度社区灯箱广告制作及发布合同
- 北京城市学院《商品数据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度钢筋原材料进口贸易合同
- 旅游景点承包经营合同
- 二零二四年海水淡化井建设及设备采购合同
- 2024版股权转让协议:投资公司与初创企业间的股权转让合同
- 2024年度电源技术培训与技术支持合同2篇
- 2024版智能交通系统研发与应用合同
- 物流司机安全责任协议书
- (完整版)世界音乐简史
-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专家共识-PPT课件
- 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记录表(共7页)
- 动画场景设计课件
- 宁骚版《公共政策学》课后答案
- 传、帮、带管理制度管理办法
- 法律法规知识一劳动法律培训
- 球墨铸铁的工艺设计
- 世界少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中国区)选拔赛全国总决赛
-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四 多边形面积教案
- 学校校长工作述职报告PPT课件(有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