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多文本材料阅读指导(含答案)2024年高考文言文多文本材料阅读指导
【考情分析】
2023年文言文阅读选材更加丰富,彻底告别了沿用多年的“史传文”,人物传记不再是唯一的考查材料,比较阅读和批判性思维考查成为重点。新课标卷尝试由单一文本变为复合文本,较好地切合了新教材中的群文阅读。题型设置也有较大变化,虽然继续采用客观+主观题搭配的形式,但主观题明显增加。全国甲卷与乙卷从3道客观题、1道主观题变为3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新课标I卷、II卷,则由3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变为2道客观题、3道主观题。
【高考趋势】
趋势一:文本,从单一文本变为复合文本
2023年新课标I卷和II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均采用了复合文本,材料由节选自不同语篇但内容相关的两段文言文组合而成。单一材料变成复合材料后,阅读的文字量与之前相比并没有增加,但是阅读的要求显然提高了:考生需要对两则材料进行比较阅读,分析二者的异同,并按题干要求解决相关问题,更侧重于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
拓宽视野,扩大阅读面(阅读的材料)。加强对不同文体、风格、主题选文的研习,兼顾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杂史、别史、诸子散文等多种体裁文言文的训练。由一个材料到三个材料。
趋势二:断句,从客观选择变为主观填涂
断句题是文言文阅读的“老面孔”,但2023年高考断句题发生了新变化,题型从客观选择题(四选一),变为主观填涂题,即给定一个文言句子,要求考生从7至8个断句点中选出3个正确的。这样的设题,避免单纯利用排除、猜测等所谓的“技巧"侥幸选对的可能,有效地考查了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这样的设计,试题将出现4种类型得分:0分、1分、2分、3分,区分度得以提高,更能客观检测出考生能力水平的层次差异。需要注意的是,每涂对一处给1分,只能涂三处,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因此不能乱涂。
趋势三:词语,从文化常识变为关联教材
2023年新课标I卷与全国乙卷的阅读材料都节选了韩非子的作品,属间接关联教材;包括全国甲卷和乙卷在内的四套试卷中的词语解说题,都是直接关联教材。如新课标I卷的第11题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进行考查,A、B两项与统编教材中内容衔接。新课标II卷的第11题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进行考查,B项与教材间接关联,D两项则与初中教材中的《桃花源记》直接关联。
【备考指导】
在明确2023年高考文言文的设题特点后,对于2024年的文言文复习备考,我们应采取以下策略:
1.多样化文体练习为辅,强基础固本源为主
从2021年以来,高考文言文的选材范围逐步扩大,文体也渐次多元。比如,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贞观君臣论治》、Ⅱ卷《祖逖北伐》和全国甲卷《契丹盟好》、乙卷《贞观君臣论治》都是纪事本末体;2022年的全国新高考Ⅰ卷《战国策·魏策三》和全国甲卷《战国策·秦策二》都是国别体,全国新高考Ⅱ卷《东观汉记》是纪传体,乙卷《说苑·贵德》则是杂史小说;2023年新课标Ⅰ卷《韩非子·难一》和乙卷《韩非子·十过》是先秦诸子散文,新课标Ⅰ卷《孔丛子·答问》则是杂记,新课标Ⅱ卷《百战奇略》和《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则属军事理论专著和问答体兵书,甲卷《隆平集·儒学行义》则属纪传体史书。指挥棒在调整方向,复习备考时也要调整战略。要掌握多种文言体裁的特点,熟悉阅读技巧。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基本的实虚词、句式和教材是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根本。比如,在复习《孔雀东南飞》一文时,要明确“东南飞"槌床”“事夫婿"中的活用情况;要掌握“公姥”“作息"父母”在文中的偏义特点;要归纳19处“相"的三种用法:其一是动作偏指一方,如“及时相遣归”,其二是互相,如“仰头相向鸣”,其三是相貌之意,如“儿已薄禄相”。如此条分缕析,逐项落实活用、多义、偏义、句式等重点、难点,复习的效果自然可期。回归教材,强基固本,知文体而不囿于文体,是我们取胜的王道。
2.明句式,懂语法,晓标志,强化内功
当2023年的三处涂黑成为断句题的明确要求时,抛弃取巧的排除思想已成为必需,要求真理解已成为做对题、拿住分的前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过去的高考文本设置为无标点文本,让学生自行断句,加强学生对高考文本的熟悉度,加强语感训练。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每日进行趣味小语段无标点训练,以求以趣促练,以练提能。比如,可以利用文言同句、对句、排句中“互文见义"的训诂方法,以无标点、无注释的文言文语段来锻炼分析推断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该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强化“内功”上。
①懂语法,比如,两个名词之间、两个代词之间或一名一代之间是否需要断开?
②懂句式,比如,“人马溺死者甚众"是一个定语后置的句式吗?
③懂标志,比如,“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得无……乎"都是固定句式吗?
④懂标志,比如,“曰”“云"言”等都是对话的标志。
此外,虚词可以表达语气或感情,动词可以明示意思,对偶、排比可以齐整,顶真可以前后相承等,都是需要强化的“内功"。
3.精研高考真题,重视多方积累
高考真题相对经典、典范,精研高考文言文试题有利于我们把握命题规律,知晓试题变化,及时掌握阅读的方法和做题的技巧。比如,2023年全国甲卷考查了“何怨”和“今安在"两种不同的宾语前置句的对比,乙卷中“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的两个状语后置赋分。精研高考试题对于我们的复习是特别重要的。
具体来讲,我们可以将十年的高考真题进行挖空训练,可以将多年的高考实词进行归纳整理,可以多次反复诵读高考的文言文材料……
除此之外,回归教材,刻不容缓。比如,将教材中的实词、虚词、句式、活用、通假字和文化知识等重新梳理,对断句的技巧进行积累,灵活掌握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句末语气词(也、矣、焉、耳)和句末疑问(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的用法,对教材中运用使动、意动用法的语句(“焉用亡郑以陪邻、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可烧而走也”“耻学于师"吾妻之美我”等)进行积累……以图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建得万丈高楼。
4.抛弃题海战术,织好知识网络
时至今日,在高考试题稳中有变的情况下,踏实复习,规范操作,才能提高复习效率。如何才算有效复习?系统复习课本是有效的,织就120个实词、18个虚词的网络是有效的,将做过的文言习题及时归纳整理也是有效的。以实词为例,现实中每个实词的临时语境意是一个点,这个实词的一类意思就构成了一条线,而多类意思的组合就构成了一个面,用一段文字将它们全部连缀起来就是一个知识的网络。比如,将“度"连缀成文:
宋妻往市买鞋,途遇小涧,一跃度之,至市方知忘度,徘徊几度欲反,度之再三,则度其夫脚之大小,未成。反家,其夫见妻空反,以为玩乐无度,责其不知以脚度鞋之大小。后人度曲词讽之,以为其家如国,无法度,岂不谬哉?
除此之外,学习的形式也可以网络化。比如,文言文学习的练习、校正、诵读、标点就是一个网格,读文、质疑、释疑、整理也是一个网格,如此这般,知识点覆盖全面,学习就会趣味无比,效率也会提高许多。总而言之,提高分数要仰仗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素养的提升。文言文学习及复习的重心,应该在思维品质的提升上,也就是要提升根据临时的具体的文本环境进行推断的思维能力。
5.提高思维品质,重视批判性思维
2023年新课标Ⅰ卷的文言文阅读两则材料聚焦于“赏罚”问题,展现了法家和儒家思想的不同,双材联动,张力无比。虽是材料上的选择,但也说明命题专家对这种批判性思维检测能力的认可。
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我们兼容信息,客观理智,拨开云雾,识得真相。这种思维不是让我们去质疑否定一切,而是让我们有质疑的意识和审慎的态度,有严格的检查和严密的推理。批判性思维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细节和整体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文言的字词;批判性思维也有助于学生通过语言联系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使自己对文言文本有更深层的理解,从而提升鉴赏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题解析】
例1.(2023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节选自《孔丛子答问》)
文言文阅读两则材料分别选自《韩非子难一》和《孔丛子答问》,聚焦于“赏罚"问题,展现了法家和儒家主张的差异以及两家立论驳论的交锋,两则材料之间形成一种张力。第14题针对两则材料设题,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子鲋在批驳韩非时,抓住其论述的关键漏洞,即使用了虚假的事实。试题要求考生进行比较阅读、批判性阅读。考生作答,只要将意思答对即可。如果有参考答案之外的其他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例2.(2023新课标I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两则材料分别选自《百战奇略》和《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聚焦“战争策略”问题,前者是对淝水之战史事及战略的记述,后者是基于史事及战略的评论,两则材料构成对话关系。《百战奇略》是明代军事著作,是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是一部问答体兵书,唐太宗李世民与卫国公李靖论兵的言论辑录。主要内容是讲训练和作战,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中心围绕着“奇正"论述问题。
例3.(2023新课标I卷)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韩非书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
【答案】CEG
【解析】先断最容易的一处,“岂……哉?”是固定句式,“岂"前G处必断。再来逆推,找出另外两处。“韩非书云夫子善之”,是第一个断句点,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夫子善之"是间接引用,作“云”的宾语,“韩非书云夫子善之"语意完整,A、B都将句意点破,C才是正确断句点。韩非子先引用孔子的观点,然后加以批驳,这就是“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张本”指为后面的议论预设伏笔,即通过预设“夫子善之”,然后进行驳难。因此,正确断句点应该是E、G。“岂有不似哉”完整成句,“岂有……哉"为反问句式,不能割裂。综合判断,本题断三处,应为CEG。
例4.(2023新课标II卷)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夫为人A所B陷C而欲胜D敌E不亦难乎F臣故曰无术焉G符坚之类H是也。
【答案】EFG
【解析】文句大意是:被人所陷害而想取胜于敌人,不是很困难吗所以我说的不懂用兵之术的人,苻坚就是这类。文句开始部分的“为……所”是古汉语常见句式,表被动,沈括《活板》(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中“其印为余群从所得"句式与此相同,故A、B不可断;“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句意完整连贯,“夫为人所陷"语气上有小停顿,在限定断三处的前提下,C不可断;“胜敌”是战胜敌人的意思,“敌"如下属,意思不通,故D不可断;“焉”为语气词,与“无术"相接,表示前文所称的是“不懂用兵之术”这类情形;“荷坚之类是也"表判断,故H不可断。“不……乎”是古汉语常见句式,表示反问,可译为:“不是……吗"《《论语十二章》(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中“不亦乐乎”即此句式,故文中“不亦难乎"前后均当断。综合判断,本题断三处,应为EFG。
例5.(2023新课标I卷)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
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
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
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
【答案】B
【解析】A项,“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与初中教材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关联,考查用文言文中的用“于"来表示被动,故A项正确。B项,与选择性必修上册第6课《兼爱》关联,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不可以不劝爱人”是“鼓励、劝勉"的意思,和文中的“劝”词义相同,故B项错误。C项,根据文中的“有功"推断可知,“具臣”是指聊以充数,不能有作为的臣子(备位充数之臣),指的就是文中提及的“高赫”,故C项正确。D项,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是指捏造事实毁坏他人名誉的言论,和“诬说"词义不同,故D项正确。
例6.(2023新课标II卷)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温和。
B.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
C.片善,文中指微小长处,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
D.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意思相同。
【答案】B
【解析】A项,“平易"在古代可用于描述地貌,指地形平坦;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温和,而在现代汉语中则不再用于描述地形地貌。A项叙述的是古代的用法,故为正确项。B项,“闻金则止”的“金"指军中作信号用的乐器钲,后多指锣,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刁斗”则是指三足长柄的锅,是古代军中兼用于炊煮和巡更敲击的铜制用具。高适《燕歌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中“寒声一夜传刁斗"即是指此,故B项错误。C项中的“片善”与上句“小术"相对应,“片”是“微小"的意思,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则是“一副”的意思,“片甲"本指“一副铠甲”,代指“一兵一将”,两个“片”的意思不同,故C项正确。D项,“果"是“实现、成为事实”的意思,陶渊明《桃花源记》(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中“未果,寻病终"的“果”与此意思相同,故D项正确。
【巩固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圣人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今尊不至于帝智不至于圣而欲无尊师奚由至哉?此五帝之所以绝,三代之所以灭。
故子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天子入太学祭先圣,则齿尝为师者弗臣,所以见敬学与尊师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材料二:
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诸生或避位发难,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帝幸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子郁当嗣,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为侍中。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二年》)
材料三:
贞观三年,太子少师李纲有脚疾,不堪践履。太宗特赐步舆,令三卫举入东宫,诏皇太子引上殿,亲拜之,大见崇重。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视膳之方,理顺辞直,听者忘倦。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纲懔然曰:“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为难,纲以为易。”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太子未尝不耸然礼敬。
贞观十一年,以礼部尚书王珪兼为魏王师。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古来帝子,生于深宫,及其成人,无不骄逸,是以倾覆相踵,少能自济。我今严教子弟,欲皆得安全。王珪,我久驱使,甚知刚直,志存忠孝,选为子师。卿宜语泰,每对王珪,如见我面,宜加尊敬,不得懈息。"珪亦以师道自处,时议善之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今A尊B不C至D于E帝F智G不H至I于J圣K而L欲M无N尊O师P奚Q由R至S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厌,指满足,与《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中的“厌"词义相同。
B.臣,动词,当作臣子看待,与《师说》中“吾从而师之”的“师"的用法相同。
C.执业,指捧书求教,犹言受业,与现在所说的“执业医师”中的“执业"意思不同。
D.贞观三年,帝王年号纪年法,古人也常用干支纪年,如“是月丁未”中的“丁未"。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氏春秋》认为圣人贤士无不尊敬老师,天子进入太学祭祀先圣,与曾经当自己老师的人并排站立,用以显示敬学与尊师。
B.汉明帝曾到太常府探望,让桓荣坐在东面主位,并召集百官和桓荣弟子数百人拜见,众位学生中有的让位,有的提出疑问。
C.太子少师李纲讲学理顺辞直,让听者不知疲倦。李纲也认为自己堪当大任,可以把幼小的君主和国家的命运托付给他。
D.王珪个性刚直、心存忠孝,太宗选择他来担任魏王李泰的老师。王珪也用为师之道来要求自己,深得当时舆论的好评。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
(2)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
5.材料二和材料三能否作为事实论据证明材料一的观点?请联系材料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材料一: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是故子墨子言曰:“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节选自《墨子·尚贤》)
材料二: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明允笃诚,天下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宣慈惠和,天下谓之“八元”。此十六族也,以至于尧,尧不能举。舜臣尧,举“八恺"八元”。昔帝鸿氏有不才子,好行凶德;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颛顼氏有不才子,傲很明德。此三族也,以至于尧,尧不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侵欲崇侈,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舜臣尧,流四凶族,投诸四裔。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为天子。
(节选自《左传·文公十八年》:)
材料三:
“八凯"四凶”,见《左氏·文十八》传。《尧典·序》又云:“将逊于位,让于虞舜。"孔氏注曰:“尧知子丹朱不肖,故有禅位之志。”案汲冢琐语云舜放尧于平阳而书云某地有城以囚尧为号。识者凭斯异说,颇以禅授为疑。然则观此二书,已足为证者矣,而犹有所未睹也。何者据《山海经》谓放勋之子为帝丹朱,而列名于帝者,得非舜虽废尧,仍立尧子,俄又夺其帝者乎观近古有奸雄奋发,自号勤王,或废父而立其子,或黜兄而奉其弟,始则示相推戴,终亦成其篡夺。求诸历代,往往而有,必以古方今,千载一揆,斯则尧之授舜,其事难明,谓之让国,徒虚语耳。
(节选自刘知几《史通·疑古》)
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每对一处给1分,断句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案汲冢琐A语云B舜放尧C于平阳D而书E云某地有城F以囚尧G为号。
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永远不变的意思,荀子说的“天行有常"中的“常”引申为规律。
B.很,通狠,意思是狠毒、残忍,和今天所用的程度副词“很"不同。
C.是以,即以是的倒置,与《小石潭记》中“全石以为底”结构相同。
D.异说,怪诞的言论,具体指上文《尧典·序》和孔氏注中的有关说法。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伊尹身为厨师,职业卑贱,能被汤提拔而成为名臣,这使普通人看到前途和希望。
B.八恺、八元是前代帝王的才子贤士,他们的家族都传承到了尧时,尧却不能重用。
C.天下人心意一致,都愿意拥戴舜为天子,是因为尧的圣君形象已经崩坏无法服众。
D.《山海经》提出,尧的儿子丹朱拥有帝王名号,可能是因为舜废掉尧后拥立了丹朱。
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2)然则观此二书,已足为证者矣,而犹有所未睹也。
10.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肯定了舜的贤能,但材料一说“尧举舜”,材料二中说“舜臣尧”,请说说两者为何有此不同。(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材料一:
皋陶①曰:“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
(节选自《尚书·大禹谟》)
材料二: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②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③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节选自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
材料三:
故十仞之城,楼季④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牂⑤易牧者,夷也。故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镒,盗跖不掇。不必害,则不释寻常;必害手,则不掇百镒。故明主必其诛也。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节选自《韩非子·五蠹》)
【注】①皋陶:舜的臣子,主管刑罚律令,苏轼在这里误用为尧之臣。②四岳:主管四方诸侯的官员。③《书》:即《尚书》。④楼季:战国魏时善于腾跳的勇士。⑤牂:(zāng)母羊
11.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仅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故主施赏A不迁B行C诛无赦D誉辅E其赏F毁G随H其罚
1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愆:过失,罪过。与《诗经·卫风·氓》中“匪我愆期,子无良媒"中“愆”意思相同。
B.忍人:性情狠戾之人。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忍人”意思相同。
C.劝:在“爵禄不足以劝"劝学”“惩恶劝善"劝课农桑”中“劝"的意思完全相同。
D.仞:与“寸、尺、咫、寻、丈、常”一样,都是以人体为标准来作为长度单位。伸直两条胳膊的长度为“寻”,“一寻为仞”,“倍寻为常"。
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大禹谟》中皋陶认为人民都能守规矩,不犯官家的法纪,是因为帝王治理民众非常宽大,宁愿失职,犯不遵守成法的错误,也不滥杀无辜的人。
B.苏轼认为在一切赏罚的执行上都要宽待百姓,极力主张赏罚中坚持仁慈宽厚的原则,用仁人君子的道理对待天下,使天下人都归向仁人君子的行列。
C.在苏轼看来,古人奖赏不用爵位和俸禄,刑罚不用刀锯,是因为用爵位俸禄行赏,用刀锯作刑具,并非对一切的劝善罚恶都有积极作用。
D.韩非子以楼季、跛牂为喻,又用对比把比喻组成两个对立体,说理形象通俗,安排严密紧凑,成功地推导出了君主应当严峻立法并严格用刑结论。
1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
(2)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镒,盗跖不掇。
15.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深得主考官欧阳修赏识。如果韩非子穿越成为主考官,他可能会对苏轼的观点提出什么质疑?苏轼该如何为自己辩解?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分析。
答案与解析
(一)
1.FKP
2.D(“是月丁未”中的“丁未"是干支纪日。)
3.B(原文为“诸生或避位发难”,意为“各位学生有的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
4.(1)等到病重,(桓荣)呈上奏折叩谢皇恩,并辞让交还爵位和封地。
(“笃”,病重,1分;“让”,辞让,1分;大意2分)
(2)他每次发表言论,言辞、神色总是激昂奋发,有一种坚定不可改变的意志。
(“慷慨”,情绪激昂奋发,1分;“夺”,改变,1分;大意2分)
5.①能。材料一的观点是“圣人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
②材料二中汉明帝登基为帝后依然以师礼尊奉当年的授业之师桓荣;材料三中唐太宗不仅自己礼待太子之师,还教诲太子魏王尊敬老师。
③汉明帝与唐太宗都是贤者,两则事实论据都是从正面证明材料一的观点。
(每点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圣人贤士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如今人们地位没有达到帝王那样尊贵,才智没有达到圣人的境界,却想不尊重老师,这样有什么理由可以达到(帝王圣人的境界)的境地呢?这正是此后五帝废绝、三代盛世消亡不可再现的原因。
所以子贡问孔子:“以后人们将怎样称道先生您呢?"孔子说:“我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我只是不停止(或者译为“(如果)不停止(一定要说)的话”),就是喜好学习而不满足,勤于教诲别人而不觉疲倦,大概仅此而已吧。"天子进入太学去祭拜先代圣人,与曾经当过(自己)老师的人并排站立,不把(他们)当作臣子看待,这是用来表示敬重学习和尊重老师(的做法)啊。
材料二:
明帝自从当上太子,向桓荣学习《尚书》,等登基为皇帝后,依旧用对待老师的礼节尊奉桓荣。他曾经亲自去太常府(桓荣已封太常)探望,让桓荣坐东面主位,摆下桌案手杖,召集百官和桓荣弟子数百人(来行弟子礼),明帝亲自捧着经书听讲受教;众位学生中有的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明帝(指着桓荣)谦让说:“有太师在这里。”结束后,把太官(掌皇帝膳食及燕享之事的官员)当日供应的器具都赐给了太常家。桓荣每次生病,汉明帝就派遣使者看望问候,太官跟御医们在路上可以前后相望(形容人络绎不绝)。等到病重,(桓荣)呈上奏折叩谢皇恩,并辞让交还爵位和封地。明帝亲自到他家询问病情,一到巷口就下车了,捧着经书徒步走到病床前,抚摸着桓荣的病体流泪,把床褥、帷帐、刀剑、衣被等赏赐给他,很久才离去。从此以后,前来探病的诸侯、将军、大夫,不敢再乘车坐到门口,都远远下车走到病榻前拜见。桓荣死后,明帝换上丧服亲临丧礼去送葬,在首山的南面赐他一块地修筑坟墓。桓荣的儿子桓郁应当继承爵位,想让给他兄长的儿子桓泛;明帝没有答应,桓郁于是接受封赐,却把封邑的租税收入全都给了桓泛。明帝任命桓郁为侍中。
材料三:
贞观三年,太子少师李纲患有脚痛的疾病,不能穿鞋走路。太宗特别赐给他一顶“轿子"(古代一种人抬的代步工具),命令侍卫(唐代禁卫军,有亲卫、勋卫、翊卫,合称“三卫”)抬他进入东宫,还下诏命令皇太子迎接(搀扶)他上殿,并亲自拜见,非常受到尊重重视。李纲向太子陈说君臣父子之间的道义,以及问候起居的礼节、检视膳食的方法,道理明畅,语言直白,使听讲的人忘记了疲倦。太子曾经与李纲商讨古代君臣间的名分与教化,以及效忠尽节之事。李纲大义凛然地说:“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把国家的命运交付给他,古人认为这件事十分困难,臣却认为十分容易。"他每次发表言论,言辞、神色总是激昂奋发,有一种坚定不可改变的意志,太子没有不肃然起敬的。
贞观十一年,任命礼部尚书王珪兼任魏王(李泰)的老师。太宗对尚书左仆射房玄龄说:“自古以来,帝王的儿子生长于深宫之中,等到他们长大成人之后,没有一个不是骄奢淫逸的,因此相继败亡,很少有能够自救的。我如今严格教育子弟,希望他们都能得到安宁保全。王珪是我长期任用的人,深知他性情刚毅正直,心存忠孝,(因此)选择他来做我儿子的老师。您应该告诉魏王李泰,每次见到王珪,就如同见到我一样,应该加以尊敬,不能懈怠止歇。”王珪也用为师之道来要求自己,当时的舆论都称赞他。
(二)
6、BDF
7、D
【解析】①正推——“异说"应该指的是“舜放尧”之事和“囚尧"之名的争议
②反推——《尧典·序》和孔氏注表意大致相同,都是禅让之说,只不过注有了新的补充,所以大致相同不能称之为“异说”。
8、B
【解析】A选项错在“使普通人看到前途和希望”,主要论述的是有能和无能;C选项错在“崩的译法”,应译为“死亡";D选项错在“《山海经》提出可能是因为”,这是作者的想象推测。
9、
(1)如果要效法尧舜汤禹的治理之道,那就不能不推举贤士。推举贤士治理国家,是政事的根本。
(2)既然这样,那么只要看这两部书,就已经足够作为证据了,但是这些书仍然有未能明察的地方。
【解析】(1)第一句的关键词是:祖述、尚贤、判断句
(2)第二句的关键词是:然则、有所、未睹
10、①材料一突出古代圣王为政提拔有德有贤之人,以“尧举舜"论证古圣王之明;②材料二以尧不能用才去凶衬托舜的贤能,如果说“尧举舜”就会使文意产生矛盾,只能说“舜臣尧"。
(三)
11.BDF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新教学与》课件
- 设计工程质量保障措施(3篇)
- 学校与外国学校交流协议书(2篇)
- 观迎南农大各位同学参加茂施公司的校园招聘宣讲会课件
- 2023年河南省信阳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模拟自测题(B)卷含答案
- 2021年河南省鹤壁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冲刺自测题一卷含答案
- 2024年浙江省湖州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高频必刷题试卷含答案
- 2024年XX系统性能优化服务合同2篇
-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课件
- 2024年标准劳动协议模板一
- GB/T 23473-2024林业植物及其产品调运检疫规程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评分细则
- 2024年江苏南京技师学院招聘工作人员24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劳动合同范本下载
- 部编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 2024年国家基本公卫培训考核试题
-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一)
- 概算审核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4争做“四有”好教师系列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 《淘气的一天》(教案)-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2.3.4病毒课件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024新教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