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雷州三校联考高二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孟子主张“仁政”,将道德标准建立在利益追求之前,并以鱼与熊掌为例,宣扬舍生取义;商鞅主张“耕战”,并以实利的诱惑、严密的法制和严厉的刑罚将人民强行导向务农与作战。二人的主张均蕴含了()A.儒法思想融合的趋势 B.“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C.解决现实问题的诉求 D.“民为邦本”的理论预设2.“愁眉”一词本指我国古代女子化妆的方法。东汉时期的孙寿喜欢化啼妆、愁眉,这样就显得惹人怜爱,娇媚。佛教传入中国后,“苦”的思想得到传播,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作“落花同泪脸,初月似愁眉”。后人用佛教的“苦脸”代替“泪眼”,再与我国古代的“愁眉”直接结合,创造了“愁眉苦脸”这一成语。这反映出()A.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颠覆 B.前代语言文字不被社会重视C.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未出现冲突 D.佛教传入对中华文化的影响3.有学者认为:江东政治可分两阶段,其中东吴到东晋中期是南北士族共同统治,而东晋中期到南朝末年,则是以南方的晋陵、丹阳、会稽、南川等地新崛起的地主和商人为主的统治。“江东政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门阀士族的兴起 B.北方人口的南迁 C.选官制度的变化 D.江南经济的发展4.伏尔泰在《风俗论》中写道“中国人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养、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而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却这样评价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两位思想家的认识都基于()A.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 B.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C.以儒家精神丰富启蒙思想 D.中西法治文化的差异5.列文森用“历史与价值张力”与“理智——情感”的二分来解释近代中国的文化认同危机。他认为:在十九世纪,历史和价值在许多中国人的心灵中被撕裂了。这里的:撕裂指的是()A.传统文化秩序崩解带来的现代性困境 B.甲午战争惨败彻底打碎天朝上国迷梦C.向西方学习历经从器物到思想的转变 D.戊戌维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6.1921至1927年间,中国国道路修建里程由1185公里达到29170公里,平均每年增长4663公里,从1908年至1926年,“先后成立的商营汽车运输行或公司,约有300余家,拥有各种客货汽车2400余辆。”据此可知()A.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B.西方工业技术占据主导C.社会生活方式发生转变 D.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7.据不完全统计,1950~1953年,全国共出版卫生宣传通俗小册子及画刊约4000万册,挂图和招贴画约4500万份;用黑板报宣传143000多次;组织讲演会754000多次,听众达4070万人次;举办展览会13700多次;放映幻灯片43400多次,观众达1200多万人次。这些举措有利于()A.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 B.提高全社会的医疗卫生水平C.杜绝传染病在国内的传播 D.调动民众力量参与卫生治理8.如表可用于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年份事件1986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1988年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3国家制定中医药标准体系。2017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A.加快了卫生领域立法 B.规范中医的传承发展C.鼓励中医药走向市场 D.开始重视西医的弊端9.印欧人生活在东欧平原上,作为游牧民族,他们最先驯养马匹,发明了马拉战车,这从本质上说明()A.生活实践需要推动技术革新 B.印欧人一直重视科技发明C.印欧人善于吸取其他民族的长处 D.印欧人和农业居民互动频繁10.考古资料显示,从拉斯舍姆拉、盖特奈和美吉索等叙利亚和巴勒斯坦遗址所出土雕像、狮身人面像和装饰图案,都表现出了埃及的艺术风格。叙利亚的阿斯塔特神和巴尔神也受到部分埃及人的崇拜。这反映了()A古代文明形成多元特征 B.两河流域文明历代相承C.地区间文化的交流互鉴 D.古代西亚文化具有统一性11.公元前4世纪末,罗马修建了由罗马南下通往重镇卡普亚(今意大利境内)的第一条大道——“阿庇亚大道”。到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境内的大道已有372条之多,这些大道以罗马为起点,辐射向罗马帝国的各个方向。据此可知,古代罗马()A.对外扩张促进了交通发展 B.道路建设着眼于便利公民出行C.交通发展维系了帝国稳定 D.经济联系的加强主导交通发展12.欧洲中世纪史书的体例单调乏味,基本上是简明的编年史、年代记,绝大多数作者不再是将军、政治家和独立人格的民间学者,历史写作为僧侣垄断。这表明()A.史家出身影响史书编写质量 B.史书编撰受社会现实的影响C.时代变迁导致史书体例变化 D.史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13.被奉为日本“文化之神”的菅原道真曾提出“和魂汉才”即以日本精神为主体,让中国汉代以来的智慧为己用。明治维新之后,开启了思想转变的序幕,将“和魂汉才”变成“和魂洋才”即在保留本国传统文化同时,应用西方现代技术,吸纳西方文化社会制度,促进日本的进一步发展,走上了强国之路。该材料的启示是()A.文明开化促进了日本强盛 B.洋才优于汉才是日本转变的根源C.应该在变革中坚守文化自信 D.只有学习西方文化才是强国之道14.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的碑文中对墨西哥历史这样评述:“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该评述重在强调()A.殖民征服是墨西哥国家落后的根源 B.今天的墨西哥应彻底清除殖民遗存C.混血民族诞生是墨西哥历史的耻辱 D.承认与正视墨西哥痛苦的殖民历史15.在某地文化中,水被看作最易被“污染”、造成“不洁”的媒介。因此在所有村庄中,“贱民”不可以接近公用水井。全村活动时,烹调、取水等工作必须由高种姓承担,低种姓只能清扫垃圾。这体现的是()A.种姓制度影响深刻 B.印度独特水文化C.村庄传统的生活方式 D.埃及文化落后于时代16.近年来,有数名美国学者坦言,美国财阀集团正在不断制造美国白人的生存和文化焦虑,动辄夸大移民问题、塑造外部“敌人”,而罔顾过去一百年来多元文化对美国的贡献。他们利用宗教上的道德优越感哄骗、裹挟底层的白人民众,用种族问题掩盖贫富差距。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A.霸权地位的丧失 B.种族平等的骗局C.社会矛盾的激化 D.多元文化的湮灭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随着两宋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城市工商业发达,市井文化日趋繁荣;另一方面延续自南北朝隋唐而来的士人城居之风使得文人士大夫居城者明显增多。由此,士庶之间、清雅文化与市俗文化之间呈现相互对立、相互渗透的关系,这构成两宋城市文化的基本格局。由于士大夫拥有核心政治资源,掌握着文化霸权的仍然是官而非商,市民阶层处在士人阶层之下,属于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的臣民。由于文化强势之最终仍有赖于政治资源,还衍生出不同行政级别的城市在文化地位上产生相应层级差别的有趣现象。两宋城市文化发展,承续并巩固了唐代以来,文化资源集中于城市所带给专制国家在文化上前所未有的控制权,并从各方面影响着村落世界。——摘编自包伟民《两宋“城市文化”新论》材料二11世纪欧洲城市开始兴起,城市居民以移民和原住民为主,二者是以城市特许状为纽带确立的共同体。城市特许状是城市居民通过种种争取自治权的斗争,从封建主手中得的契约,这意味着共同体的事由全体成员做主。12世纪,由于城市管理需要,罗马法在欧洲复兴;中世纪晚期,市民阶级形成,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市民政治文化的生成,孕育了现代国家的雏形。特许状是一纸契约,赋予城市居民共同享有在本城经营工商业的权利。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市场意识等新的经济理念在城市诞生,现代会计、金融、公司制度等近代经济文化在中世纪城市得到初步发展。这促进了16世纪欧洲文明的凝聚成型。——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和中世纪欧洲城市文化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铁路被引入中国。随着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中国的铁路权被瓜分殆尽。据统计,至1911年,在中国已建成的9200多公里铁路中,有8305.7公里铁路为西方列强所直接经营或控制经营;到1937年,已建成22000多公里的铁路中,有19070公里铁路为西方列强所直接经营或控制经营。此外,由于西方列强在中国修建铁路的标准不一、导致中国运用的机车来源国家多,制造厂家多,车型种类多,被戏称为“万国机车博物馆”。——摘编自龚云《铁路史话》材料二中国高铁发展历程时间1990—2003年2004—2007年2008—2011年2012—2015年2015年至今阶段初步探索技术引进及吸收自主创新“出国门”成为中国名片向成为全球引领者行进标志性事件1990年底完成《京沪高速铁路方案构想报告》2003年铁道部提出跨越式发展路线,明确整体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逐步实现国产化,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路线。2008年铁道部与科技部签署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提出研制新一代时速350公里及以上的高速列车。2014年7月,中国铁建总承包的土耳其安伊高铁二期正式通车。我国在一些高铁技术领域已经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加大投入、认识不足,以求在未来引领全球高铁装备行业发展。——摘编自铁道部《2023年中国高铁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被称为“万国机车博物馆”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近代中国铁路建设相比,当代中国高铁建设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变化的原因。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时代,人类社会面临着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文明冲突、战争威胁等诸多难题。习近平怀着高远的全球视野和深刻的人类情怀,立足于5000年中华优秀文化和对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深刻把握,指出中华文化对新时代世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应以中华文化的“和合”价值观引领新时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以中华文化的“公正”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以中华文化的“包容”价值观引领世界多样文明交流互鉴。在新时代,中华优秀文化重新焕发光彩,为世界的美好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摘编自粟莉《习近平论新时代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华文化”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完整,逻辑清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世界近现代史事(部分)时间史事1492年哥伦布到达新大陆16世纪初马、牛被引进到新大陆1555年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6世纪80年巴西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蔗糖产地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17世纪初英国殖民北美约1700年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90%18世纪初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开始生产咖啡,新英格兰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之一1750—1850年美洲人口增长6倍约1800年运往新大陆的奴隶数量达到750万1850—1859年世界贸易额增加了80%1900年左右埃及的棉花种植造成200万农民失去土地——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编制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雷州三校联考高二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孟子主张“仁政”,将道德标准建立在利益追求之前,并以鱼与熊掌为例,宣扬舍生取义;商鞅主张“耕战”,并以实利的诱惑、严密的法制和严厉的刑罚将人民强行导向务农与作战。二人的主张均蕴含了()A.儒法思想融合的趋势 B.“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C.解决现实问题的诉求 D.“民为邦本”的理论预设【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孟子主张“仁政”,宣扬舍生取义,而商鞅主张“耕战”,以实利的诱惑、严密的法制和严厉的刑罚将人民强行导向务农与作战,二人的主张都体现了要求解决战国时期遇到的现实问题的诉求,C项正确;战国时期,儒法思想尚未出现融合的趋势,尚处于“争鸣”的状态,排除A项;“存天理,灭人欲”是程朱理学的思想,排除B项;“民为邦本”出至夏朝,排除D项。故选C项。2.“愁眉”一词本指我国古代女子化妆的方法。东汉时期的孙寿喜欢化啼妆、愁眉,这样就显得惹人怜爱,娇媚。佛教传入中国后,“苦”的思想得到传播,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作“落花同泪脸,初月似愁眉”。后人用佛教的“苦脸”代替“泪眼”,再与我国古代的“愁眉”直接结合,创造了“愁眉苦脸”这一成语。这反映出()A.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颠覆 B.前代语言文字不被社会重视C.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未出现冲突 D.佛教传入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可知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时空为:古代(中国)。根据材料“‘愁眉’一词本指我国古代女子化妆的方法”“后人用佛教的‘苦脸’代替‘泪眼’,再与我国古代的‘愁眉’直接结合,创造了‘愁眉苦脸’这一成语”可知,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和中华文化的相融合,并对中国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材料内容反映了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D项正确;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颠覆说法错误,佛教文化对中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不是颠覆,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前代语言文字不被社会重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前代语言文字的地位和发展情况,排除B项;佛教传入中国后,和传统文化出现过冲突,排除C项。故选D项。3.有学者认为:江东政治可分两阶段,其中东吴到东晋中期是南北士族共同统治,而东晋中期到南朝末年,则是以南方的晋陵、丹阳、会稽、南川等地新崛起的地主和商人为主的统治。“江东政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门阀士族的兴起 B.北方人口的南迁 C.选官制度的变化 D.江南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江东政治由东吴至东晋中期的南北士族共同统治到东晋中期至南朝末年的南方新崛起的地主和商人为主的统治,这种变化是因为,江南经济发展,使得南方地主和商人的实力大增,才使得他们在政权中获得了主动地位,D项正确;这种变化是南方新崛起的地主和商人在政权中获得了主导地位,而北方士族实力下降,这种变化,与兴起于魏晋时期的门阀士族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北人南迁是东吴到东晋中期南北士族共同统治的原因,也是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但是它不是“江东政治”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这一时期的选官制度没有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4.伏尔泰在《风俗论》中写道“中国人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养、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而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却这样评价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两位思想家的认识都基于()A.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 B.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C.以儒家精神丰富启蒙思想 D.中西法治文化的差异【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材料可知,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通过品评中国文化,来宣传其民主、法治思想,体现了儒家精神对启蒙运动的影响,C项正确;启蒙思想家意在借用中国文化,传播启蒙思想,排除A项;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责中国没有法治观念,而非赞扬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排除B项;材料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主要是评论中国文化,没有论及西方的法治,排除D项。故选C项。5.列文森用“历史与价值的张力”与“理智——情感”的二分来解释近代中国的文化认同危机。他认为:在十九世纪,历史和价值在许多中国人的心灵中被撕裂了。这里的:撕裂指的是()A.传统文化秩序崩解带来的现代性困境 B.甲午战争惨败彻底打碎天朝上国迷梦C.向西方学习历经从器物到思想的转变 D.戊戌维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近代以来,随着西学的传入和中学的衰落,“历史和价值在许多中国人的心灵中被撕裂了”,即传统文化秩序崩解带来的现代性困境,A项正确;材料强调传统文化秩序崩解带来的现代性困境,B项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B项;材料强调传统文化秩序崩解带来的现代性困境,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传统文化秩序崩解带来的现代性困境,“戊戌维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6.1921至1927年间,中国国道路修建里程由1185公里达到29170公里,平均每年增长4663公里,从1908年至1926年,“先后成立的商营汽车运输行或公司,约有300余家,拥有各种客货汽车2400余辆。”据此可知()A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B.西方工业技术占据主导C.社会生活方式发生转变 D.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国国道路修建里程由1185公里达到29170公里”、“商营汽车运输行或公司,约有300余家”可知,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公路里程迅速增加,商营汽车运输公司数量也在增长,反映了公路在交通运输方面越来越重要,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公路里程增加,无法直接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足,不能体现西方工业技术占据主导,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结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7.据不完全统计,1950~1953年,全国共出版卫生宣传通俗小册子及画刊约4000万册,挂图和招贴画约4500万份;用黑板报宣传143000多次;组织讲演会754000多次,听众达4070万人次;举办展览会13700多次;放映幻灯片43400多次,观众达1200多万人次。这些举措有利于()A.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 B.提高全社会的医疗卫生水平C.杜绝传染病在国内传播 D.调动民众力量参与卫生治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195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出版卫生宣传通俗小册子及画刊”、“挂图和招贴画”“黑板报宣传”、“组织讲演会”、“举办展览会”、“放映幻灯片”等可知,新中国成立伊始,为改变落后的卫生局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宣教工作,这有利于调动民众力量参与卫生治理,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21世纪初,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建立,排除A项;材料信息是调动民众力量参与卫生治理,不是“提高全社会的医疗卫生水平”,排除B项;“杜绝传染病”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8.如表可用于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年份事件1986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1988年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3国家制定中医药标准体系。2017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A.加快了卫生领域立法 B.规范中医的传承发展C.鼓励中医药走向市场 D.开始重视西医的弊端【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1986年,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1988年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2017年,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视中医的传承发展,并且以各自方式强化对于中药业的管理,B项正确;本题主旨为“中医的传承发展”,而“加快了卫生领域立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及政府对于中医药走向市场的扶持政策,“鼓励中医药走向市场”无法体现,排除C项;“开始重视西医的弊端”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9.印欧人生活在东欧平原上,作为游牧民族,他们最先驯养马匹,发明了马拉战车,这从本质上说明()A.生活实践需要推动技术革新 B.印欧人一直重视科技发明C.印欧人善于吸取其他民族的长处 D.印欧人和农业居民互动频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欧洲)。据材料“作为游牧民族,他们最先驯养马匹,发明了马拉战车”及所学知识可知,印欧人之所以发明马拉战车,是为了满足其游牧生活的需要,反映了生活时间推动技术革新,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马拉战车的发明,不能说明印欧人“一直重视”科技发明,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印欧人发明马拉战车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成果,排除C项;印欧人发明马拉战车是游牧生活的需要,与农业居民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0.考古资料显示,从拉斯舍姆拉、盖特奈和美吉索等叙利亚和巴勒斯坦遗址所出土雕像、狮身人面像和装饰图案,都表现出了埃及的艺术风格。叙利亚的阿斯塔特神和巴尔神也受到部分埃及人的崇拜。这反映了()A.古代文明形成多元特征 B.两河流域文明历代相承C.地区间文化的交流互鉴 D.古代西亚文化具有统一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西亚北非。据材料可知,叙利亚出土文物带有埃及的艺术风格,部分埃及人崇拜叙利亚的神,表明古代埃及和叙利亚之间存在文化交流互鉴,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文明的相互影响而非文明的多元特征,排除A项;埃及位于北非,不属于两河流域文明的范畴,排除B项;埃及不属于古代西亚文化的范畴,排除D项。故选C项。11.公元前4世纪末,罗马修建了由罗马南下通往重镇卡普亚(今意大利境内)的第一条大道——“阿庇亚大道”。到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境内的大道已有372条之多,这些大道以罗马为起点,辐射向罗马帝国的各个方向。据此可知,古代罗马()A.对外扩张促进了交通发展 B.道路建设着眼于便利公民出行C.交通发展维系了帝国稳定 D.经济联系的加强主导交通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2世纪(罗马)。据材料可知,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2世纪,罗马修建道路数量逐渐增加,并以罗马为起点,辐射向罗马帝国的各个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促进了交通发展,以便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因此A项正确。道路建设有利于便利公民出行,但着眼于加强帝国统治,排除B项;材料重点强调了道路建设的发展过程,并未强调其影响,排除C项;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主导交通发展的是政治因素而非经济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12.欧洲中世纪史书的体例单调乏味,基本上是简明的编年史、年代记,绝大多数作者不再是将军、政治家和独立人格的民间学者,历史写作为僧侣垄断。这表明()A.史家出身影响史书编写质量 B.史书编撰受社会现实的影响C.时代变迁导致史书体例变化 D.史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材料“中世纪史书的体例单调乏味,基本上是简明的编年史、年代记”“绝大多数作者不再是将军、政治家和独立人格的民间学者,历史写作为僧侣垄断”及所学知识可知,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垄断者教育和文化,材料历史被僧侣垄断的情况,正是受到这种社会现实的影响,B项正确;历史写作被僧侣垄断不是因为僧侣我史家出身,而是因为基督教垄断教育和文化,排除A项;据材料“基本上是简明的编年史、年代记”可知,中世纪欧洲的史书基本都是编年史、年代记,没有发生体例的变化,排除C项;据材料“历史写作为僧侣垄断”及所学知识可知,史书在中世纪欧洲被僧侣垄断,是强化宗教统治的工具,而非封建统治的工具,排除D项。故选B项。13.被奉为日本“文化之神”的菅原道真曾提出“和魂汉才”即以日本精神为主体,让中国汉代以来的智慧为己用。明治维新之后,开启了思想转变的序幕,将“和魂汉才”变成“和魂洋才”即在保留本国传统文化同时,应用西方现代技术,吸纳西方文化社会制度,促进日本的进一步发展,走上了强国之路。该材料的启示是()A.文明开化促进了日本的强盛 B.洋才优于汉才是日本转变的根源C.应该在变革中坚守文化自信 D.只有学习西方文化才是强国之道【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根据材料可知,明治维新前日本思想是“和魂汉才”,明治维新后,日本坚持“和魂洋才”,两个时期都保持以本国文化为主体,并最终走向强国之路,说明在变革中应坚持文化自信,C项正确;明治维新前日本思想是“和魂汉才”,也在推动了日本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中并无前后比较,不同时期学习不同文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排除B项;只有学习西方文化才是强国之道,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4.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的碑文中对墨西哥历史这样评述:“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该评述重在强调()A.殖民征服是墨西哥国家落后的根源 B.今天的墨西哥应彻底清除殖民遗存C.混血民族诞生是墨西哥历史的耻辱 D.承认与正视墨西哥痛苦的殖民历史【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美洲文明(美洲)。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墨西哥三文化广场包括阿兹特克金字塔大神庙、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和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墨西哥外交部大厦,分别代表了1492年以前的阿兹特克文化、西班牙殖民文化和墨西哥现代文化。材料中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的碑文是当代墨西哥人对历史的态度:今天的墨西哥文化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产物,并且还在继续进行着这样的融合,“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体现了墨西哥人对痛苦的殖民历史的承认与正视,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墨西哥国家落后的根源,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墨西哥人对殖民历史的包容,并没有表现出彻底清除殖民遗存的意思,排除B项;材料信息表明,墨西哥人并不认为混血民族的诞生是耻辱,排除C项。故选D项。15.在某地文化中,水被看作最易被“污染”、造成“不洁”的媒介。因此在所有村庄中,“贱民”不可以接近公用水井。全村活动时,烹调、取水等工作必须由高种姓承担,低种姓只能清扫垃圾。这体现的是()A.种姓制度影响深刻 B.印度独特的水文化C.村庄传统生活方式 D.埃及文化落后于时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由材料可知,印度底层“贱民”地位低下,体现了严格的种姓制度下人们贵贱分明的社会生活,A项正确;材料强调不同等级的差别,水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C项;材料属于印度,不属于埃及,排除D项。故选A项。16.近年来,有数名美国学者坦言,美国财阀集团正在不断制造美国白人的生存和文化焦虑,动辄夸大移民问题、塑造外部“敌人”,而罔顾过去一百年来多元文化对美国的贡献。他们利用宗教上的道德优越感哄骗、裹挟底层的白人民众,用种族问题掩盖贫富差距。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A.霸权地位的丧失 B.种族平等的骗局C.社会矛盾的激化 D.多元文化的湮灭【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世界现代史美国史。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美国财阀通过制造焦虑,来麻痹作为美国公民主体的底层白人民众,诱导并转移他们关注社会问题的视线,以掩盖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等问题,借以避免社会矛盾的进一步升级,C项正确;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的地位并未改变,其国际影响力仍是世界第一,排除A项;种族平等问题属于表面现象,并不是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B项;文化多元性问题属于表面现象,多元文化的湮灭也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随着两宋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城市工商业发达,市井文化日趋繁荣;另一方面延续自南北朝隋唐而来的士人城居之风使得文人士大夫居城者明显增多。由此,士庶之间、清雅文化与市俗文化之间呈现相互对立、相互渗透的关系,这构成两宋城市文化的基本格局。由于士大夫拥有核心政治资源,掌握着文化霸权的仍然是官而非商,市民阶层处在士人阶层之下,属于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的臣民。由于文化强势之最终仍有赖于政治资源,还衍生出不同行政级别的城市在文化地位上产生相应层级差别的有趣现象。两宋城市文化发展,承续并巩固了唐代以来,文化资源集中于城市所带给专制国家在文化上前所未有的控制权,并从各方面影响着村落世界。——摘编自包伟民《两宋“城市文化”新论》材料二11世纪欧洲城市开始兴起,城市居民以移民和原住民为主,二者是以城市特许状为纽带确立的共同体。城市特许状是城市居民通过种种争取自治权的斗争,从封建主手中得的契约,这意味着共同体的事由全体成员做主。12世纪,由于城市管理需要,罗马法在欧洲复兴;中世纪晚期,市民阶级形成,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市民政治文化的生成,孕育了现代国家的雏形。特许状是一纸契约,赋予城市居民共同享有在本城经营工商业的权利。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市场意识等新的经济理念在城市诞生,现代会计、金融、公司制度等近代经济文化在中世纪城市得到初步发展。这促进了16世纪欧洲文明的凝聚成型。——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和中世纪欧洲城市文化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答案】(1)不同之处。①城市文化主导阶层不同,古代中国是士大夫,中世纪欧洲是城市居民或市民阶级;②城市文化管理模式不同,古代中国是专制政治,中世纪欧洲是法律;③城市文化内涵不同,古代中国是儒家思想影响下雅俗文化互相渗透和对立,中世纪欧洲是商业文化;④城市文化层级不同,古代中国是封建等级,中世纪欧洲是平等、单一层级;⑤城市文化发展道路不同,古代中国是传承性,中世纪欧洲是创新性;⑥城市文化作用不同,古代中国是巩固封建统治,中世纪欧洲是促使现代欧洲文明成型。(2)理解。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演进不同表现,应相互包容、相互尊重;②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建设和谐世界的文化基石;③文化多样性是交流、创新的源泉。【解析】【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和欧洲。据材料一“由于士大夫拥有核心政治资源,掌握着文化霸权的仍然是官而非商”与材料二“城市特许状是城市居民通过种种争取自治权的斗争,从封建主手中得的契约”,可得城市文化主导阶层不同(古代中国是士大夫;中世纪欧洲是城市居民或市民阶级);据材料一“文化资源集中于城市所带给专制国家在文化上前所未有的控制权”与材料二“12世纪,由于城市管理需要,罗马法在欧洲复兴”并结合所学,可得城市文化管理模式不同(古代中国是专制政治;中世纪欧洲是法律);据材料一“士庶之间、清雅文化与市俗文化之间呈现相互对立、相互渗透的关系”与材料二“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市场意识等新的经济理念在城市诞生”、“现代会计、金融、公司制度等近代经济文化在中世纪城市得到初步发展”,可得城市文化内涵不同(古代中国是儒家思想影响下雅俗文化互相渗透和对立;中世纪欧洲是商业文化);据材料一“还衍生出不同行政级别的城市在文化地位上产生相应层级差别的有趣现象”与材料二“特许状是一纸契约,赋予城市居民共同享有在本城经营工商业的权利”,可得城市文化层级不同(古代中国是封建等级;中世纪欧洲是平等、单一层级);据材料一“承续并巩固了唐代以来,文化资源集中于城市所带给专制国家在文化上前所未有的控制权”与材料二“二者是以城市特许状为纽带确立的共同体”,可得城市文化发展道路不同(古代中国是传承性;中世纪欧洲是创新性);据材料一信息与材料二“这促进了16世纪欧洲文明的凝聚成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城市文化作用不同(古代中国是巩固封建统治;中世纪欧洲是促使现代欧洲文明成型)。(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一与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注意从整体上分析、认知,把握到材料总体立意,可以从多个方面思考和组织答案,诸如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不同表现,应相互包容、相互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建设和谐世界的文化基石;文化多样性是交流、创新的源泉等,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成理即可。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铁路被引入中国。随着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中国的铁路权被瓜分殆尽。据统计,至1911年,在中国已建成的9200多公里铁路中,有8305.7公里铁路为西方列强所直接经营或控制经营;到1937年,已建成22000多公里的铁路中,有19070公里铁路为西方列强所直接经营或控制经营。此外,由于西方列强在中国修建铁路的标准不一、导致中国运用的机车来源国家多,制造厂家多,车型种类多,被戏称为“万国机车博物馆”。——摘编自龚云《铁路史话》材料二中国高铁发展历程时间1990—2003年2004—2007年2008—2011年2012—2015年2015年至今阶段初步探索技术引进及吸收自主创新“出国门”成为中国名片向成为全球引领者行进标志性事件1990年底完成《京沪高速铁路方案构想报告》2003年铁道部提出跨越式发展路线,明确整体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逐步实现国产化,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路线。2008年铁道部与科技部签署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提出研制新一代时速350公里及以上的高速列车。2014年7月,中国铁建总承包的土耳其安伊高铁二期正式通车。我国在一些高铁技术领域已经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加大投入、认识不足,以求在未来引领全球高铁装备行业发展。——摘编自铁道部《2023年中国高铁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被称为“万国机车博物馆”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近代中国铁路建设相比,当代中国高铁建设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变化的原因。【答案】(1)背景。①列强入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②自然经济占主导,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③近代中国缺乏相应的技术设备;④大部分铁路建设和运营被西方列强控制;⑤缺乏统一的铁路修建标准。(2)新变化。①由技术落后到领先世界,对外技术输出,成为中国名片;②由仿制、引进(受制于列强)到自主研发,独立修建。原因。①国家重视政策支持;②改革开放推动交通运输的需求;③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④铁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⑤多部门合作推动高铁技术发展。【解析】【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一“西方列强……被瓜分殆尽”得出列强入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据所学可知,中国近代铁路运输业发展的内驱力不足,得出小农经济占主导,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据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被引入中国”得出近代中国缺乏相应的技术设备;据材料一“22000……19070……直接经营或控制经营”得出大部分铁路建设和运营被西方列强控制;据材料一“国家多……厂家多……种类多”得出缺乏统一的铁路修建标准。(2)本题是对比类和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标准不一、……戏称为‘万国机车博物馆’”材料二“自主创新……中国名片”得出由技术落后到领先世界,对外技术输出,成为中国名片;据材料一“铁路被引入中国……直接经营或控制经营”、材料二“研制新一代……总承包的土耳其安伊高铁”得出由仿制、引进(受制于列强)到自主研发、独立修建。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国家的政策、综合国力、科技创新等多角度分析,得出国家重视政策支持;改革开放推动交通运输的需求;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铁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多部门合作推动高铁技术发展。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时代,人类社会面临着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文明冲突、战争威胁等诸多难题。习近平怀着高远的全球视野和深刻的人类情怀,立足于5000年中华优秀文化和对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深刻把握,指出中华文化对新时代世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应以中华文化的“和合”价值观引领新时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以中华文化的“公正”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以中华文化的“包容”价值观引领世界多样文明交流互鉴。在新时代,中华优秀文化重新焕发光彩,为世界的美好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摘编自粟莉《习近平论新时代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华文化”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完整,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论题:中华文化在未来世界的发展中将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阐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文化不仅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中华民族向前发展,也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在当今世界面临着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之际,更需要中华文化的引领。中华文化“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的精神,突破了狭隘的民族主义的限制。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周公提出的“敬天保民”孔子主张的“仁者爱人”思想符合新时代人类社会发展需求。中华文化还主张“和而不同”,对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博采众长、生生不息,不仅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重要影响,逐渐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而且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人类发展提供了智慧。综上所述,中华文化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滋养,成为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源头活水,因此以中华文化引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制胜法宝。【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设问是以“中华文化”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首先,根据材料“习近平怀着高远的全球视野和深刻的人类情怀,立足于5000年中华优秀文化和对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深刻把握,指出中华文化对新时代世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应以中华文化的“和合”价值观引领新时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以中华文化的‘公正’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以中华文化的‘包容’价值观引领世界多样文明交流互鉴。”可得出论题:中华文化在未来世界的发展中将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其次,由材料“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时代,人类社会面临着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文明冲突、战争威胁等诸多难题。”“在新时代,中华优秀文化重新焕发光彩,为世界的美好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及所学可知,中华文化不仅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中华民族向前发展,也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在当今世界面临着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之际,更需要中华文化的引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别从“崇德尚贤”“天下为公”“以人为本”“和而不同”的精神角度说明,例如:中华文化“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的精神,突破了狭隘的民族主义的限制。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周公提出的“敬天保民”孔子主张的“仁者爱人”思想符合新时代人类社会发展需求。中华文化还主张“和而不同”,对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自古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