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2024年高等教育文学类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考试近5年真题荟萃附答案第I卷一.参考题库(共100题)1.《论诗三十首》中重要的文学思想有哪几个方面?2.试述在戏剧创作上,李渔主张运用“设身处地”的见解3.试比较欧阳修“诗穷而后工”说与韩愈“不平则鸣”说的异同。4.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法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者养。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则害功;文学非所用,用之则乱法。这段话包含了法家怎样的文学理论内涵,法家的这一思想有何矛盾?5.《神思》篇列《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重点论述了艺术思维中的()问题,提出了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创作观。6.《论语·八佾》记孔子说:《韶》乐是()A、“尽善矣,末尽美也”B、“尽美矣.又尽善也”C、“未尽美也,亦未尽善也”D、“尽美矣,未尽善也”7.试评述欧阳修在“文”与“道”关系的理论观点。8.结合陶渊明作品,阐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一语天然万古新一诗的内容和观点。9.教材认为,《庄子》书中提出了“()”、 “()”的艺术创作论。10.(孔子)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苏轼《答谢民师推官书》)试把这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11.诗歌创作都面临如何表现其对象的问题,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做到“不着(),尽得()”。12.何为司空图的“思与境偕”?请简要说明他的这一理论观点的渊源和意义.13.韩愈提出了气盛言宜论,所谓气盛是指作家()A、仁义道德修造诣很高而体现出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人格境界B、高尚的仁义道德修养而形成在作品中的刚柔相济之气C、高尚的道德修而体现在作品中的充沛的阳刚之气D、创作的作品具有雄伟而磅碍的、不可阻挡的气势14.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 “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荀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包含了怎么样的文学理论内涵呢?15.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说的是()A、陆机《文赋》B、刘勰《文心雕龙·神思》C、曹丕《典论·论文》D、钟嵘《诗品序》1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17.简述孔子的文论思想。18.(孔子)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苏轼《答谢民师推官书》)这段文字说明了苏轼哪些文学理论批评观点?19.试述“诗缘情而绮靡”说20.“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出自于《文心雕龙》的篇目是()A、《原道》B、《神思》C、《体性》D、《知音》21.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最早提出以滋味论诗的诗歌批评家是()A、庄子B、钟嵘C、孟子D、刘勰22.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秽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钟嵘《诗品序》)把这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23.试述张戒诗歌表达须微婉含蓄,不能直白泄露的观点24.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是()说。25.教材认为:《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是如何()A、进行艺术构思B、确立中心思想C、铸造文章语言D、驰骋艺术想象26.简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27.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28.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这段话出自哪部著作?其中的什么篇?29.试述从《曲律•论剧戏》看王骥德对传奇创作的看法。30.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包含了怎样的文学理论内涵?31.试论公安派的性灵说。32.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说: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之致耳。3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伟人的事迹,更概括出‚ 发愤著书 ‛说,这种说法正是在他评论屈原及其作品基础上的扩展。 《毛诗序》提出‚六义“故诗有六义焉,一曰(),二曰(),三曰(),四曰(),五曰(),六曰()。”——主张:创作诗歌要‚发乎情、止乎礼义‛,揭露和批判黑暗现实,则要‚主文而谲谏‛,提出了讽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34.(李渔戏曲创作的)“立主脑”说35.试述(王国维的)“不隔”说36.提出诗文应“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著名口号的是公安派中的()A、袁宏道B、袁宗道C、李贽D、袁中道37.指出下面这段话的出处(作者及篇名),简述其要义并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38.魏晋南北朝文论的巨大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39.陈子昂在《修竹篇序》提出了()A、兴寄和风骨说B、美刺、讽谏说C、为时、为事而作论D、意境深远说40.李清照在《论词》中,除了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外,还对词的创作提出了一些别的审美要求,主要有: 一、勿“()”; 二、要有“()”; 三、讲“故实”; 四、格调要高雅典重。41.《毛诗大序》的哪些学理论批评观点?42.李渔的戏曲理论有哪些?43.明代诗论家谢榛的论诗著作主要是《()》,一名《()》。44.王国维关于意境说有哪些独创性的艺术理论?45.韩愈在《答刘正夫书》中回答古圣贤人所为书俱存,辞皆不同,宜何师?的问题时说()。46.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47.试述白居易强调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关系48.试述王充对“文为世用”的看法。49.试评述梁启超小说界革命之内涵。50.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说的是()A、陆机《文赋》B、刘勰《文心雕龙•神思》C、曹丕《典论•论文》D、钟嵘《诗品序》51.试述王充对于文章和学术著作“真美”的推崇。52.曹丕《典论•论文》研究了不同类型文体的特点,指出()。53.试述王士禛神韵说的内涵。54.元好问是金代诗坛上杰出的诗人,也是重要的诗论家,他所写的《()》绝句,以诗的形式论诗,上继杜甫的《()》,下开清代王士禛、袁枚等人的续作,影响深远。55.试述《人境庐诗草自序》所体现的诗歌创新理论。56.(王士禛的)神韵说57.试述《文选》的选录范围和编撰体例。58.袁宏道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模拟复古之风,提出了“(),不拘格套”的口号,因而提出了“()”说的诗学主张。59.陆机在《文赋》中把文体分为 10 类。实际上最关系到文学的是()和()两种文体。60.严羽在《诗辨》中提出了哪些文艺理论观点?61.“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钟嵘这一学说可以概括为()。A、滋味说B、感物说(物感说)C、直寻说D、风力说62.试析司空图“滋味说”的理论内涵。63.试述陆机论述了文学的社会作用64.教材认为,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其“()”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与“()”的文学批评方法论。65.(王士禛的)“神韵”说66.“辞达”说与“文质”说67.试述《词源》中评词的标准之一的“雅正”68.教材提出:中国古代文学的风格美,一般分为()和()两大类。69.试析李清照“词别是一家”说。70.袁宏道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摹拟复古之风,提出了“(),不拘格套”的口号,因而提出了“()”说的诗学主张。7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著名的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理论批评家()的著名书信体论文()。72.简述孟子的文论思想73.结合盛唐诗歌创作,谈谈你对严羽兴趣说的理解。74.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最早提出以“滋味”论诗的诗歌批评家是()A、庄子B、钟嵘C、孟子D、刘勰75.(孟子的)“知人论世”说76.试述姚鼐的阴阳刚柔说。77.试分析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78.王充“疾虚妄”精神对于其文学观念有什么影响?79.被视为近代改良主义小说理论纲领、“小说界革命”宣言的是梁启超的()A、《新小说》B、《译印政治小说序》C、《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D、《告小说家》80.被视为近代改良主义小说理论纲领、小说界革命宣言的是梁启超的()A、《新小说》B、《译印政治小说序》C、《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D、《告小说家》81.李贽对文学理论批评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提出了()说。82.(韩愈的)不平则鸣说83.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第六首中说: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千古高情《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批判了晋代诗人()人格与文格不统一的现象。84.试述《毛诗序》所述诗歌的本质特征。85.《文心雕龙•风骨》篇中的风骨,近人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中认()A、风即文辞,骨即文意B、风即讽刺,骨即刚正不阿C、风即言辞动人,骨即立意强健D、风即文意,骨即文辞86.试述司马迁对“春秋笔法”的概括87.(王夫之的)“现量”说88.请简述司马迁在《史记》的写作中体现的实录精神,并结合学习过的文学史知识,谈谈其对后代的史学和文学产:生过什么影响?89.简述严羽的“别材别趣”说。90.“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提出者是()。A、袁宗道B、袁宏道C、袁中道D、李贽91.试述元好问主张诗歌刚健豪壮,反对纤细缠绵的观点92.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做了比较,指出:“其实()是因文生事,()是以文运事。”93.“文由胸中出,心以文为表”这两句话出自()。A、司马迁的《报任安书》B、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诗》C、王充的《论衡•超奇》D、《毛诗大序》94.沈德潜的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要求和规范?95.皎然的诗论作品最重要的是()A、《诗品》B、《诗式》C、《诗仪》D、《诗格》96.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人惟于静中得之。(),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97.试述在戏剧语言上,李渔主张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尤其要个性化的观点98.试述张戒的诗歌要以言志为本,以咏物为余的观点99.如何理解苏拭对孔子辞达说的阐发?100.“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A、“乐而不淫,衰而不伤”B、“辞达而已矣”C、“可以兴,观、群、怨”D、“思无邪”第I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一)强调抒写真性情,反对虚伪矫饰; (二)主张刚健豪壮,反对纤细缠绵; (三)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四)主张高雅,反对险怪、俳谐与怒骂; (五)强调直观与体验,反对模拟。2.参考答案:“传实无实,大半虚言”既然是虚构,必须有艺术思维(或想象)的成分,他提出艺术创作要“设身处地”的见解,李渔十分重视艺术想象和虚构的作用。3.参考答案:韩愈的“不平则鸣”说主要讲的是作家的生活境遇与创作潜能的关系。他说:“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更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正是对韩愈不平则鸣说的继承和发展,他进一步将作家的生活境遇,情感状态直接地与诗歌创作自身的特点联系起来。一是诗人因穷而“自放”,能与外界事物建立起较为纯粹的审美关系,于是能探求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奇怪”;二是郁积的情感有助于诗人“兴于怨刺”,抒写出更为曲折入微却又带着普遍性的人情,这是对前人思想的深入发展。4.参考答案:法家认为文艺的作用仅仅是供消遣,且对法治是极其有害的。法家是从维护法治的角度提出了取消文艺的主张。但是法家对于文艺功用问题的看法是有矛盾的,一方面,他们认为文艺有害法治要加以取消,另一方面,他们又承认文艺具有“娱乐玩好”的功用。5.参考答案:想象6.参考答案:B7.参考答案:在文道关系上欧阳修步趋韩愈,重申了道对文的重要性,认为“道胜者文不难自至”,并以杨雄、王道模抉经典,“道未足而强言”为例,反追求文辞。针对当时文士学道而之弱于义的习气,欧阳修并没有像道家那样鼓吹重道轻文甚至“作文害道”,而是将道作为文士的基本修养。即充道为文。他评说吴充的文章是“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之势”表明他立论的着眼点主要还是在文。8.参考答案:元好问崇尚清新自然之美,出于对当时诗坛雕琢粉饰、矫揉造作诗风的反感,他由衷赞扬陶诗的自然之美,第四首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陶诗的自然纯朴、铅化落尽、坦露胸怀是元好问认为的诗的最高境界。9.参考答案:虚静;物化10.参考答案:(孔子)又说:“言辞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就够了。”至于说言辞只是为了表达清楚意思,就怀疑是不必讲究文采了,这是完全(理解)错了。寻求(描写)事物的精妙之处,好像是想捉住风、逮住影子(那样难)。能够使这些事物在心里彻底明白的人,那是千人万人中间也遇不到一人的,更何况能明白地用口说出、用笔写出的人呢?(能明白地用口说出、用笔写出)这才叫言辞能把意思表达清楚。言辞到了能把意思表达清楚(的地步),那文采的用处是说不尽的。11.参考答案:一字;风流12.参考答案: (一)“思与境偕”说是司空图在《与王驾评涛书》中提出的。这是讲意境的基本性质,“思”’可理解为创作中的神思,即艺术思维活动,但侧重于创作主体的情志意趣活动;“境”,则是激发诗情意趣并且表现之的创作客体境象。“思与境偕”说的是诗人在审美创造中主体和客体、理性与感性,思想与形象的融合,达到了天衣无缝的最高水平。“境”与“思”偕往,相互融会,因而产生了作品的意境世界.“思与境偕”是诗人们理想的,但又难以企及的高境界。 (二)这种思想在可以追溯到刘勰的“神思”理论,是刘勰“神与物游”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与皎然所说的“假象见意”和“诗情缘境发”的情境论在理论上也有相承之处。 (三)用“思与境偕”来概括诗歌创作的意境理论,表述更为明确简洁,是对前人诗歌意境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是对唐代诗歌创作,特别是对陶渊明以来的山水田园诗创作实践的总结,对后代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批评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大的影响。13.参考答案:A14.参考答案:柳宗元所原之道既在儒家六经之中,又兼综老庄等各家著作之长。因此,柳宗元的文以明道论具有儒道兼综的特征。 15.参考答案:A16.参考答案:思无邪17.参考答案: 孔子及儒家文论(1)兴观群怨:论文学的社会作用。孔子的“兴观群怨”全面地总结了文学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如情感作用、认识作用、审美教育作用等,对后世的文学理论批评生了深刻的影响。 (2)文质彬彬:论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3)思无邪:论文学批评的标准。这就是说,好的文艺作品表达感情应该适度,欢乐而不放纵,哀怨而过于悲伤,总之是要求文艺作品表达感情要有节制。18.参考答案:此则是进一步阐述孔子的“辞达”说。因孔子说“辞达而已矣”,后世遂有一般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的理论家就认为孔子反对用“文采”。而苏轼则认为要做到孔子的“辞达”,必须要用“文采”,非用“文采”必不能真正做到“辞达”。这无疑不仅阐述了苏轼认为的孔子“辞达”说的本义,而且确实是对“辞达”说理论内涵的新的规范和发展。19.参考答案:这是晋代陆机在《文赋》里提出的说法。他在说到对纯文学的诗和赋的特点时,要求“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说。这实际上是说,诗歌作为文学作品,是为了抒发情感的,因而要求语言精细美丽。20.参考答案:B21.参考答案:B22.参考答案:所以诗有三种表现方法:一叫“兴”,二叫“比”,三叫“赋”。文辞已经完了意思还有余,是“兴”;借物来比喻情志,是“比”;直接描写事实,写物而寓意于言,是赋。扩大这三种表现手法,斟酌地采用它们,用风骨来强化它,用文采来润饰它,使得体会它的人余味无穷,听到它的人动心不已,这是诗中的最高的境界啊。如果专用比兴手法,弊病在用意太深,用意太深,文辞就滞涩。如果专用赋法,弊病在用意浮浅,用意浮浅,文辞就松散,(甚至于)嬉戏而造成(文意)流移不定,文辞就没有归宿,有芜乱散漫的拖累了。23.参考答案: 张戒主张诗以言志为本,反对为咏物而咏物,失掉了作诗的目的,但也反对只言志,而不借助特定的对象来言志,造成诗歌所言之事非常浅露。 ①张戒高度评价了“国风”提出了诗歌创造的艺术风格。“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瞻望弗及,伫立以泣”——“其词婉,其意微,不迫不露,以其所以可贵也”。在作者看来,古诗和李白的诗的含蓄、自然的审美效果,完全可以和国风相比。 ②张戒提倡诗歌创造的“咏物”,这个观点与“言志与咏物并举”是一脉相承的。陶渊明的“味”,曹植的“韵”以及杜甫的“气”皆为楷模。“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即“含不尽不意”。 ③张戒以沈约“二班长于情理说”;刘勰“情在词外日隐”;梅尧臣“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等观点来证明诗歌创作的含蓄特点。 ④张戒批评了苏轼、黄庭坚江西诗派以议论为诗的不良风气,认为把表达主旨完全明白无误地写进诗中,必造成直白浅露,毫无味道。张戒提倡诗的创作要含蓄微婉,意在批评江西诗派的不良文风,并指出了诗歌创作的方向和规律。24.参考答案:境界25.参考答案:A26.参考答案:在孔子的文学思想中,最突出的是他对诗乐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孔子把诗、礼、乐相提并论,确立了文艺在礼冶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他提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是说在教授弟子诗、书、礼、乐的教育顺序上,应先从容易感动学生,情志的《诗经》开始,然后才是礼和乐。27.参考答案: 大概有以下几种表现形态: (1)散见于子书中的某些章节和片段的文论;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先秦时代文史哲尚未分家,诸子的言论自然也会涉及文学问题,如孔子“兴观群怨”说,初步总结了文艺的特性及其社会作用;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就涉及文学反映现实的思维方式;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创作和理论的政治思想基础(如杜甫、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和理论)等。二是先秦以后一些大思想家、学者研究社会思潮、人文现象时,也把文学现象包括在内,如东汉思想家王充《论衡》,对汉赋和学术界华伪不实、因循守旧、于世无补的时弊进行严肃批判;晋代葛洪的《抱朴子》,强调文章必须有益教化、文章与德行并重、文章今胜于古等。 (2)笔记体的诗话、词话;如欧阳修《六一诗话》;《岁寒堂讲话》张戒;《沧浪诗话》严羽;至明清时,诗话都有明确的诗论宗旨,如明王世贞《艺苑卮言》标举汉魏盛唐,提出“格调说”;清王士禛(zhen)《渔洋诗话》提倡“神韵说”;翁方纲《石洲诗话》力主“肌理说”;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融入西方审美理论提出“境界说”;到于词话在北宋已有晁补之、李清照论词之作,还有唐圭璋《词话丛编》等。 (3)文人之间来往的书信和各种文集的序跋,如白居易《与元九书》,陈子昂《修竹篇序》吹响了唐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号角,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序》达到了“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两骚两挟”,即形式与内容二者兼美的境界,这是对盛唐诗歌经验的理论总结; (4)小说(含戏曲)评点。评点是我国古代富于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最早运用的是南宋末年刘辰翁;至明末清初的金圣叹达到高峰;其后毛宗岗《三国演义》评点、张竹坡《金瓶梅》评点、脂砚斋《红楼梦》评点均取得重大成就。我国古代小说理论主要以评点为表现形态。 (5)散见于诗、词、笔记、小说、戏曲、经传训诂、艺人谚语中有关文学的言论。谚语如:“一招鲜,吃遍天”;又如曹雪芹《红楼梦》通过空空道人和石头的对话说明该书的创作出发点,还有贾母对历来才子佳人小说戏剧的讥贬,薛宝钗论画,黛玉教香菱作诗的议论等,都包含作家深刻的艺术见解。28.参考答案:该段出自刘勰《文心雕龙》的《神思》。29.参考答案: 《论剧戏》是王骥德传奇作法的论述。他认为写剧本要重视布局和剪裁;情节既不右荒诞不经,构思又不可落入俗套,不可横生枝节,主张节奏须畅达;登场人物人人应当有着落,一折戏与另一折戏之间应当有照应;剧中紧要处须极力发挥,务使透彻;采用宫调,须与剧情的喜怒哀乐相称。 他的理论对清代李渔戏曲理论影响甚大。无论是李渔的“结构第一”“密针线”“脱窠臼”“戒荒唐”、“减头绪”“立主脑”都是对王骥德世态见解的继承和发展。30.参考答案:在这一段话中,刘勰深入阐述了文艺创作活动中艺术想象的特征。指出了“神思”具有广泛的心理时空含义。还提出了“神与物游”这一重要关于作家构思、想象与外界客观事物关系的重要命题,指出作家在创作时,其想象活动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其精神活动是无边无际的。作家构思与想象的特点就在于作家的精神与物象融会贯通,主观精神与客观对象达到高度的统一。31.参考答案: 袁宏道《叙小修诗》提出诗歌创作应“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这一口号是公安派文学思想的核心。对当时的文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性灵“原指个人的情性或内在的审美。袁宏道的“独抒性灵”说,就是在摆脱了复古主义、假道学和格调说的束缚下产生的,强调自由的抒发文艺家内在所固有的活泼的性灵。而“不拘格套”,则是“独抒性灵”的延伸,即要求文艺创作不仅要有新意独见,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也要充分发挥独创精神,不拘泥前人的“法式”。只有突破了近代文习气,从其内心流出的真性情,是真正体现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佳作。 (2)批判明代的复古主义思潮。指出近代诗文“卑极”的原因,在于复古主义的倾向。这种倾向扼杀了艺术的创造性。他认为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都有各自的独特性,是不能重复的。如:秦、汉人不字字学《六经》,盛唐也不字字学秦、汉,充分表现出他的文学观和进化论思想。更指出雷同的复古文风的根本问题,在于这样的作品没有“真声”,没有真情。这种作品远不及民间“任性而发”的歌谣。 (3)关于艺术创作中的“露”。袁宏道论艺术讲露、俗趣,这三者实是其“性灵”说创作方法的具体表现。儒家传统最讲“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及讽刺,则“主文而谲谏”,要求其言婉转而含蓄。他一反儒家传统,正言捍卫屈原精神。 (4)袁宏道倡导“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注重本色与真挚的情感,不怕直露的创作特征,与传统的风雅之论,与前后七子的格调论,大相径庭,具有鲜明的晚明时代色彩。32.参考答案:韵33.参考答案:风;赋;比;兴;雅;颂34.参考答案: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结构》里列《立主脑》一节,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传奇亦然。”提出了戏曲创作要“立主脑”之说。文中又说:主脑是“作者立言之本意”,就是说,一部戏曲是为何人何事而作。一本戏中只有一人是主要人物,其他是陪衬;也只有一事是中心情 节,其他也是陪衬。这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就是一部戏曲的主脑。所谓“立主脑”就是 要决定这部戏曲是为何人何事而作。立了“主脑”,就要集中主要精力来描写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其他的众多人物和事件都要围绕中心人物和中心情节来展开。35.参考答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还提出了“隔”与“不隔”的观点,主张文学作品应该“不隔”。所谓“不隔”,当是指语言清新平易,形象鲜明生动,具有自然真切之美,不见人工雕琢之痕。反之,“隔”则是指语言雕琢,用典深密,精工修饰而缺乏平淡自然之美。“不隔”的思想吸纳了西方重视艺术直觉作用的美学思想的影响,同时更是受到了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思想,如钟嵘的“直寻”、司空图的“直致”、严羽的“妙悟”、王夫之的“现量”、王土禛的“神韵”等理论观点的影响,并与之一脉相承。36.参考答案:A37.参考答案: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 要点有二:一是 “诗画一律”。苏轼特别注重诗歌这门语言艺术的视觉美感,诗由感而见,画由见而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互补其短。 二是“传神”。苏轼不仅关注到诗境的如画性特征,而且在这如画的诗境中,还强调要有韵味,要能传神,达到传神入化的境界。38.参考答案: 第一,作家论。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第一部作家论专篇(曹丕《典论.论文》),和系统的作家论专章(刘勰《文心雕龙》的《程器篇》和《才略篇》)。这一时期的文论家,以“才性之辨”为中心,提出了不少有新意有创见的理论观点。 第二,创作论。与汉代文学相比,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不再以取悦皇帝或巩固皇权为旨归,而以个体的精神追求与情感愉悦为目的;不再看重政教伦理性之“言志”,而看重感性生命以及个性化之“缘情”。文学创作的新面貌新主题,直接酿成文学理论的新观念新思想。 第三,鉴赏论。魏晋南北朝的鉴赏论受玄学清议(即人物品评)影响,将品人与品文融为一体。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第一篇鉴赏论专篇(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和第一部诗歌品评的专著(钟嵘《诗品》),还出现了各种艺术种类的识鉴与品藻(如谢赫《古画品录》、姚最《续画品》、庾肩吾《书品》等)。概言之,魏晋南北朝文论的鉴赏理论有两大内容:鉴赏才性论与鉴赏方法论。39.参考答案:A40.参考答案:破碎;铺叙41.参考答案:首先,这段文论主要提出了“情志统一”的说法。说明诗歌是由情感而产生的,人们心里的的“志”(情感)由于受到外物的感动就会发出语言,这种语言就是诗歌。《毛诗大序》强调诗歌是“吟咏性情”的,虽然它在情志关系上更重视“志”,但它正确的强调了“情”在“言志”上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情和志是统一融合的。另外,这段话还指出了古代诗(“言”)、歌、舞三者也是统一的。42.参考答案: 一)在戏剧创作上,李渔强调结构的重要性; 安排好结构的主要方法有: 1、立主脑 2、密针线 3、减头绪 4、审虚实 二)在戏剧创作上,李渔主张运用艺术思维。 三)在戏剧的语言上,李渔主张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尤其要个性化。 另外李渔的文章中还涉及到精神专一对文思的促动问题。 李渔的戏剧理论,是对王骥德戏剧理论主张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我国元明以来戏曲艺术实践的总结,提出很多有见地的观点,非常有价值。43.参考答案:四溟诗话;诗家直说44.参考答案: 1、王国维把意境的高低有无作为评价文学作品成就高低的艺术标准,这也是王国维的审美标准; 2、在创作原则上,王国维提出“造境”与“写境”及其二者关系问题,即艺术作品都是写实与理想的结合; 3、在意境的表现形态上,王国维将其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4、在对待题材的大小与作品价值关系问题,王国维提出境界大小说; 5、在创作的过程上,王国维提出三种境界说: ①“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②“衣带渐宽张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③“众里录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在境界有无方面,王国维提出了“隔”与“不隔”的区别,他主张诗词“隔”不好,“不隔”好,“隔”即无境界,“不隔”即有境界; 7、在诗词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上,王国维提出了“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艺术创作原则; 总之:本文选择的十七则中,王国维提出了意境、写境和造境、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隔与不隔、境界大小、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及文学发展的问题,给文艺理论提出了很多很有创见性的观点,基本涉及到了文学规律性的问题。45.参考答案:师其意,不师其辞46.参考答案: 入乎其内,意味着深入地理解人生,理解所描写的客观对象。这样方能体会深刻,描写准确。出乎其外。意味着超越对象,以新视角高屋建瓴地观照生活,分析对象。 入乎其内,对事物取重视的态度。出乎其外,对事物取轻视的态度。这样才能在感受与认识、艺术把握和艺术表现方面更为准确精到。即入之又出之,表现出艺术辩证法思想。47.参考答案: 白居易认为“情”和“义”属于诗歌内容,“言”和“声”属于诗歌的形式,“情”是诗歌的根本,“义”是诗歌创作的归宿。文学作品中没有比情感更重要,比语言更早,比声音更亲切,没有比思想更深刻。他认为圣人的作品都做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所以感人至深。一篇好的诗歌作品,既要有深刻的主题和丰富的情感,还要语言流畅,韵律和谐优美。他反对诗歌以华美的形式淹没内容,反对那些:“嘲风雪,弄花草”的梁陈丽体和晋宋时期“多溺于山水”“偏入于田园”的诗歌,白居易的作品内容深刻,语言通俗易懂,文章清新自然,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48.参考答案: 他认为有“真”方有美,而“真美”又是和“善”分不开的,只有高度真实的文章和著作才有可能有补于世,虚妄之作则价值。强调写作不是为了炫耀文辞之美,而是要达到“劝善惩恶”的目的。他主张美与善两者的统一,更侧重强调文章须有用和实诚。要求在以内容为主导的前提下,使形式和内容相统一。可见要求的是善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主要有两层意思,其一是劝善惩恶,教化人民。其二,“为世用”就是要为统治者歌功颂德。49.参考答案: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的思想首先来自于从创作实践层面对传统小说的总结和评价。《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指出传统小说是:‚吾中国群治腐败之总根源‛,阻碍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各种传统的落后思想皆来自传统小说。因而,他的结论是:‚故今日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提出了‚小说界革命‛的观点,认为革新小说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这种观点在当时有积极意义,但他对传统小说的否定和抹杀却是片面的。其次,‚小说界革命‛的思想也来自于从理论层面上对小说感化人心作用的分析和认识。梁启超深入分析了小说特有的移人性情、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熏、浸、刺、提。因为有这种理论认识,所以为改革群众,必要小说界之革命。50.参考答案:A51.参考答案: (1)王充认为,一切文章和著作的内容不但应有美的形式,而且内容必须是真实的,坚决反对荒诞不经的虚妄之作。 (2)他说的“真”,是指文章著作内容必须与所反映的对象即客观生活的真实一致。有时他用“事实”之“实”来表示,指的是人类认识的真理性;有时他用 “是非”之“是”来表述。 (3)他认为文学是通过主体意识来反映客观现实的,创作时作者的主观认识和体会,必须符合真理。他所说的“真实”,是指描写事物的真实性与认识的真理性的结合,包含了创作过程中主客体统一的因素。 (4)他对“虚美”的批判是有针对性和战斗性的。也表明了他对文学创作中的虚构、夸张有所认识。指出艺术夸张不应把它与生活真实完全等同。但他把一些实话如女娲补天等视为虚妄,暴露了他对艺术的本质尚缺乏深刻的认识。52.参考答案:文本同而末异53.参考答案: (1)其中心就是诗歌的审美表现方式问题。主张诗歌创作在表现审美对象时应该做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即诗人对主体的情感不要直接陈述出来,对景物也不要作全面精细描绘,应像画龙只画一鳞一爪,画山水只画‚天外数峰,略有笔墨‛,但透过这一鳞一爪、天外数峰,却能表现整体的面貌,如镜中之月、水中之花,可具体感知,而又不可捉摸。 (2)在情感和物象之间,王土禛认为物象应为表现情感服务,物象可以超越特定的时空,可以不符合现实自然的真实,王维可以画雪中芭蕉,正是如此,王土禛称这是‚兴会神到‛,这是诗之所以为诗的原因。 (3)清和远是具有神韵的诗歌境界的审美特征。他引孔天允论诗的话说‚诗以达性,然以清远为尚。‛清,指的是一种超脱尘俗的情怀。这种情怀最适宜于用山水诗来体现。远,有玄远之意,也是一种超越的精神,这种精神也适合于寄托在山水诗中。清偏向于景物之描绘;远偏重于感情之抒发。王土禛认为达到这种境界就可称之为‚妙悟‛,就是把握了诗歌艺术的真谛,达到了艺术的彼岸。54.参考答案:论诗三十首;戏为六绝句55.参考答案: (1)强调诗歌跟上时代,反映现实,指出社会发展了,时代前进了,诗歌必须创新,具有新的内容,形成新的特点。 (2)对诗歌传统主张弃其糟粕,在广泛继承的基础上为我所用,进行创新。不但指内容方面与古人不同,还包含形式方面的新的创造,比兴寄托传统;以散文自由变化的句式带入诗歌的传统;风骚的乐府的反映现实的精神等。 (3)他能够注意多方面从传统吸收营养,是符合艺术规律的,比其他的维新派人物较高明。他努力在实践中探索诗体解放的道路,对新体诗作了大胆的探索。 (4)由于其新诗注意从传统中吸收营养,不主一格,不专一体,因此既有民话特点,又有新的创造,无论理论还是实践上都代表了当时“诗界革命”的正确方向,可说是五四时期的新诗歌运动的先声。56.参考答案:神韵一词最早是南北朝时期对人物的评价,指的是人的风神韵致,后被引入诗论,大体上指自然神到,风神飘逸的一种诗歌境界。王土禛继承前人的诗论和画论思想,总结了王维、孟浩然以来的山水诗的艺术传统,强调兴会神到,追求得意忘言,以清淡闲远的风神韵致作为诗歌的最高境界。王土禛张诗歌创作在表现审美对象时应该做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在情感和物象之间,他认为应是‚兴会神到‛;清和远是具有神韵的诗歌境界的审美特征。57.参考答案: 《文选》是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选录先秦至梁代作者一百二十人的作品,另有不知作者的古乐府三首和古诗十九首。 选录范围:遵从了总集编撰的通例——以单篇的文章为主,又作了适当的变通——把一些富有文采、能使整部著作流传的文章,也考虑在内,反映了将文学性强的“文章”与“经”、“史”、“子”尽可能区别开来的时代取向。萧统标出“文”的审美特征是“综缉词采”、“错比文华”、“沉思”、“ 翰藻”,强调选词、用典、用比、对偶、声律之美,这些都反映出南朝文章审美观的风尚。 编撰体例:他说系以文体编次,诗、赋二体中又各分门类,一类之中则以时代为次。这种做法对后代影响颇大。58.参考答案:独抒性灵;性灵59.参考答案:诗;赋60.参考答案: 1、在诗的学习门径上,要以汉、魏、晋、盛唐为师; 2、在诗歌的创作途径上,严羽提出了“妙悟”说; 3、紧承“妙悟”说,严羽在强调诗歌艺术的特殊性问题上,提出了“别才、别趣”说。这是严羽论诗的宗旨; 4、关于诗歌的评价标准,严羽提出了“入神”或“兴趣”说。 5、总之,严羽的“入门”说,“妙悟”说,“入神”说,“别才、别趣”说,融会贯通,基本自成体系,标志诗论发展的新阶段,促进了宋代诗风的转变,带动了诗歌创作水平的提高。61.参考答案:B62.参考答案: 司空图以“味”论诗,从文论史上看,继承、发挥了刘勰、钟嵘的见解,但他更强调“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尤重诗境的深远。并不重视作品的社会内容,这种认识影响了宋代严羽妙悟说、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63.参考答案: ①“伊兹文之为用,固众理之所因”,文学的作用在于明理。 ②“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文学的作用是无限的,可以垂范后世,取法前修。 ③“济文武于将坠,宣风声于不泯”,起风化教育作用,维持文武之道,意义深远,无所不包。 ④“配沾润于云雨,象变化乎鬼神”可以感化人心,如春风化雨。 ⑤“被金石而德广,流管弦而日新”,可以被之金石,流传不朽,施之管弦,传诵四方。总之,作用是极其巨大,影响是极其深远的。64.参考答案:与民同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65.参考答案:王士禛诗歌理论的核心是“神韵”说。王士禛在理论上继承了钟嵘、司空图、严羽的诗学思想和南宗画论,总结了王(维)孟(浩然)以来的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传统,将神韵说发展为一套有系统的诗歌理论。王士禛神韵说的中心就是说的是诗歌的审美表现方法问题。诗歌创作都面临着如何表现其对象的问题,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该做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即诗人对主体的情感不能直接全面地陈述出来,对景物也不能作全面地精细的刻画,而应该如画龙只画其一鳞一爪,如画山水只画“天外数峰,略有笔墨”,但通过一鳞一爪,天外数峰,可以表现龙的整体风貌和无边的山水景象。这就是所谓的“镜中之月,水中之花,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这样的作品也就是有“神韵”的作品。有神韵的诗歌境界的审美特征是清和远。清指的是一种超脱尘俗的情怀,远指的也是一种玄远超越的精神。清重在景物之描绘,远重在情感之抒发。66.参考答案: 孔子说的‚辞达而已矣‛,从字面上说,当是说,写文章只要文辞能表达清楚意思就行了,不要片面地离开内容去追求形式的华丽。但并不是说文学作品不要文饰,孔子还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以说明孔子认为一定的文饰还是必要的,其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内容,并使它起到更大的作用。 论语•雍也》记孔子说:‚质(内容)胜文(形式)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主张文采和内容要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67.参考答案:雅正,是张炎评词的一个标准。他推崇周邦彦,认为他的词雄浑厚重,平和高雅,符合雅正的标准。但周词“意趣不高远”诗风不淳厚,为情所役,“失雅正之音”。68.参考答案:阳刚之美;阴柔之美69.参考答案: 李清照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主张,要求维护词的本色传统,规范词的体制,保持词体的独立性,强化词的美学内涵。“别是一家”的理论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1)情志纯正。对晚唐其时词体创作缘情而渐失其正,她认为是“郑卫之声日炽,流靡之变日烦”,虽江南一地斯文尚存,但气数已微,故以“亡国之音哀以思”相评。可见其论词的本色十分重视情志的醇正雅洁的,这与儒家中庸适均的审美观念一脉相承。 (2)语言典雅。评剧是一门抒情艺术,它的内质既醇正,因而在语言上自然要求典雅,以求文质彬彬之效。她批评柳永词“词语尘下”,批评南唐君臣追奇逐新,都隐含对典雅的语言风格的追求。 (3)结构完整。北宋自柳永开始,慢词创作日见其盛,其铺叙婉转之外,既要合乎情事的自然发展,又要具有内在的逻辑性,李清照不满张先、宋祁等人承南唐君臣之习,片面追求语言的新奇妙警,以致结构支离,无法体现出慢词意境风格的浑成之美,故批评他们“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 (4)协音合律。《词论》一开始用“开宴曲江”的故事来说明了歌词的歌唱性、音乐美的文体特点和艺术魅力。而这种音乐性在北宋时期由于慢词的发展及诗词合流的趋势,逐渐被忽视。李清照认为,协音合律是词区别于其它文体的重要标志“盖诗文分平仄,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五律,分又清浊轻重。”诗文只须讲究平仄,而歌词的韵律则复杂得多。北宋词人疏于音律,一方面缘于创作的无定规,另一方面则缘于诗文对词冲击,词人不重视音律,所以词人作词不协音律的现象比较普遍。李清照认为这是有悖于词的体制特点的。 (5)合理修辞。词是抒发醇正雅洁之情的艺术,在表达上应讲究修辞,使其表里如一,增强词的美感力度。但北宋词人非不修辞,而是各有偏胜,缺少多种修辞艺术手段彼此初合的均衡之美,如: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则专主情致,而少故实,„„黄则尚故实,而多疵病“因而或乏宝贵气象,或自损其价,造成了词整体风貌的缺憾,使本应精金美玉的词失去了应有的光彩。 (6)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之说立足于词的本体意义,要求情志醇正、语言典雅、结构完整、协音合律、合理修辞,对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提出了全面的审美规范,为传统婉约词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词论》强调词的本色而过于拘泥于传统,以至于对词的种种新变持反对态度,也反映出李清照词学观的保守倾向。70.参考答案:独抒性灵;性灵71.参考答案:白居易;《与元九书》72.参考答案: (1)“与民同乐”的文艺思想 (2)“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 (3)孟子“知言养气”说本来论述的是关于道德修养的问题,后经文学批评家引申发挥,遂成为“文气”说的先导73.参考答案:妙悟是就诗歌创作主体而言,兴趣则是妙悟的对象和结果,即指诗人直觉到的那种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兴趣‛是‚兴‛在古典诗论里的一种发展,它与钟嵘所说的‚滋味‛、司空图所说的‚韵味‛有着直接的继承关系。都概括出了诗歌艺术的感兴直观的特点及其所引起的丰富隽永的审美趣味。74.参考答案:B75.参考答案:"知人论世"说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来的说法:"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其意思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知人论世"说 "以意逆志"说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76.参考答案: 姚鼐在《复鲁絜非书》中提出“阴阳刚柔”说,“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他认为文学风格之美,即源于天地自然阴阳刚柔之精,又体现作者的性情形状,这种看法,是继承了传统文论中“文品如人品”的观点,与西方“风格。 姚鼐的“阴阳刚柔”风格论,其理论价值及其历史贡献,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即赞“偏优”,忌“偏废”,唤“雄才”。 (1)赞“偏优”,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阴阳刚柔相济生成的,中和之精美于其间,然后这种“统二气之会而弗偏”的“圣人之言”,作为一种最完美理想的艺术风格典范,只存在于人们世态思维的审美追求之中,乃一般人所不能及的。举欧阳修、曾巩为例,二人才性、风格均偏胜于阴柔,但自觉做到取长补短,在阴柔中糅进一引起阳刚之气的艺术因素。因而尽管其才偏于阴柔,却能形成一代以阳润阴刚入柔,阴阳刚柔相糅的独创艺术风格。 (2)忌“偏废”,他“糅而偏胜”思想,包融着可贵的艺术辩证法,阳风中蕴阴柔,阴柔中孕阳刚。可偏优不可偏废。这样才有真正的阳刚美和阴柔美两种类型的文学风格。因为中和来自适度,掌握适度是一条最基本最重要的艺术法则。文章不能只有刚而没有柔,也不能只有柔而没有刚,那样都不是美。可见,姚鼐这种主张作家在阳刚阴柔之精美内“偏优于其间”的同时,又坚决反对“偏胜之极,一有一绝无”的真知卓见,无疑是发前人所未发,是相当精辟的。 (3)唤“雄才”。姚鼐在比较阳刚美和阴柔美的两种风格时,明显表露其对阳刚美的向往和追求。认为具阳刚雄浑之才者,是天才。 (4)我们不能因有清一代之散文,包括桐城派,甚至姚鼐本人的散文创作,大都追迹于欧、曾,偏至于阴柔之美,就怀疑抹掉其于理性思考,否认其偏爱阳刚之美的儒家赤诚之心。实际上这是姚鼐不自觉地遵循着“否定之否定”这一规律的一种富有成果的历史复归,与他在《与王铁夫书》中景仰西汉文章,赞美韩愈文章是一脉相承的。77.参考答案: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主要应该指《论语•八佾》中的一句话,‚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中提出的‚尽善尽美‛。就是说要求文艺作品‚尽善尽美‛,是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孔子之所以认为《韶》乐‚尽善尽美‛是因为《韶》乐是舜乐,舜因为具备圣德而受禅让,符合所谓‚唐虞之道‛,故‚尽善‛;而《韶》乐又具有‚中和之美‛,故‚尽美‛。而《武》乐是周武王之乐,武王是用武力夺取政权的,故‚未尽善‛,但《武》乐也具有‚中和之美‛,故‚尽美‛。但到底什么样才叫‚尽善尽美‛呢?孔子还说过的另一句话很重要,就是《论语•为政》篇的‚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从艺术方面看,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言其和也。‛从音乐上讲,中和是一种中正平和的乐曲,也即儒家传统雅乐的主要美学特征。从文学作品来说,它要求从思想内容到文学语言,都不要过于激烈,应当尽量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78.参考答案: 王充的“真实”是广义的真实,是包括了文学作品的,他坚决反对“奇怪之语”、“虚妄之文”,十分强调文的真实可信,这对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王充所谓“增”就是文学创作中的虚构和夸张,他对于满纸胡言的“妄增”严加批评,对于经艺之中的“增益之辞”加以肯定。总的说来王充对“增”的现象持否定态度,他肯定了先秦儒家著作经典和其它个别著作中,那些为了使说理更透彻,描摹更鲜明的带有夸张的修辞,而“传语”“儒书”中的虚构和夸张则是“虚妄之言”。这已经涉及了如何看待生活之真和艺术之真的辨证关系了。尽管王充是为了反对“虚妄之言”,但是他对虚构和夸张的否定,却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好的影响,浪漫主义创作、神话、传说往往容易被看作是虚妄不实之辞而受到否定。79.参考答案:C80.参考答案:C81.参考答案:童心82.参考答案: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还提出了不平则鸣论。他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所谓‚不平则鸣‛从文学理论批评上看,就是认为作家、诗人在不得志时,就会用创作的方法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内心情志。这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是一脉相承的。但他更指出,只有那些胸有块垒的不得志的文人爱‚鸣‛,也善‚鸣‛,他说:‚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这可以说其对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发展了。83.参考答案:潘岳84.参考答案: (1)《毛诗序》提示了诗歌抒情与言志相统一的艺术本质。其云:“诗者,志之所之也”,阐明了诗歌创作的本源在于“志”,“志”构成诗的内容,与先秦时代时已产生的“诗言志”的观点一脉相承。《毛诗序》出于汉儒之手,与儒家的整个思想体系是融洽的,因而“诗言志”正逐渐被纳入到这一体系中而被经学化。更进一步提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观点,比较“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的表述,在这里“志”与“情”的关系与内涵虽没有得到明确的说明,但《毛诗序》认为它们是可以统一的。 (2)抒情之说,早先主要用在乐论之中,序文关于抒情观点的表述可说袭自《荀子 乐论》或《礼记 乐记》。序文的诗论中还保留许多乐论的因素。《毛诗序》汲取了乐论中的抒情说作为先秦以来言志说的必要补充,联系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整个发展史,这一补充有重大的意义。85.参考答案:D86.参考答案:“春秋笔法”就是《春秋》的创作原则和写作方法,通过叙述历史而为现实政治服务,在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褒贬中,寄寓了作者的政治思想。“采善贬恶”,明辨是非,秉笔直书,爱憎分明。这就是司马迁从理论上对《春秋》创作原则和写作方法的概括,并且宣告他写作《史记》就是继承这种“春秋笔法”。 87.参考答案: 在诗歌创作上,王夫之强调主体创作过程的当下性与自发性,他借用佛学的范畴提出了“现量”说。一、现量说的现在义,就是写“当时现量情景”(《明诗评选》卷四皇甫洊《谒伍子胥庙》评语),主体置身于当下的情景当中,景是眼前的当下的景,情是当下之景触发的情。这也就是传统诗论所说的“即兴”。二、现量说的现成义,指的是创作过程的自发性,所谓“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是说创作过程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是超思维的,“落笔之先,意匠之始,有不可知者存焉”,这一过程是自发地完成的,“笔授心传之际,殆天巧之偶发,岂数觏哉”!创作者不应该人为地从外在强制这一自发过程。三、现量说显现真实义. 乃是前两方面的必然结果。当下的情景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自发地运动而构成意象,则情与景必然是真实不妄。现量说强调情景的当下独特性,强调创作过程的自发性,这就从审美对象和审美表现过程两方面保证了诗歌的独特性和创造性。88.参考答案: (一)“实录”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创作原则。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赞》中说:《史记旷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肯定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二)《史记》的许多篇章都体现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作者曾受到汉武帝的残酷打击和迫害,因而“发愤著书”,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公正和“实录”精神。例如在《史记》中,他并不发泄私愤,而是客观地记述武帝的事迹,既记述他的功绩也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在乡村实习证明模板(6篇)
- 公司法务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语文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识字4.日月山川 教案
-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 教案 12 项目二:学前儿童意外事故的急救1
- 第2章 第5节 营养学基础课件
- 学校传染病控制课件
- 2024-2025学年专题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含答案
- 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线上教学数学试题检测试题卷二
- 第3章 圆的基本性质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章末训练题(含答案)
- 招考《弯道跑》说课稿
- 停车场保洁服务方案
-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统编)(教研版)第四单元-《神话中的偷窃者》教学设计
- 国家医疗健康信息区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方案版
-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课前预习:1.1负数的认识 人教版(共13张PPT)
- 游乐设施安全管理手册
-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共10篇
- 应聘人员面试登记表
- 《设计美学》PPT课件共66页
-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课件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春节习俗知多少”活动设计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8数学广角-数与形课件(共17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