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0407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_第1页
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0407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_第2页
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0407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_第3页
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0407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_第4页
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0407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0407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第I卷一.参考题库(共100题)1.教师角色冲突的原因有哪些?2.简述教育与心理发展有什么关系?3.试论如何帮助学生减少道德动机与道德效果不相一致的问题。4.简述问题解决步骤的模式。5.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谈谈怎样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培养与教育。6.实现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途径是()。7.论述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迁移?8.简述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的含义。9.教育心理研究方法有哪些?10.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11.道德感的表现形式分为哪三种?12.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3.什么是教育机智能力?教师的教育机智能力表现在哪些方面?14.论述如何针对学生的气质与性格特征进行教育。15.较重要的组织策略有哪两种?请对这两种组织策略作简单的介绍。16.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分为哪五个阶段?17.如何解决班级群体的纪律问题?18.为什么说教育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19.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有哪些?20.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可分为哪四个阶段?21.简述心理咨询与教育的关系。22.简述班级形成哪四个阶段。23.如何解决个别学生纪律问题?24.加里培林把认知技能的形成分为哪几个阶段?25.有人认为“接受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机械的,发现学习是有意义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26.学习动机理论有:()、()、()。27.论述四种常用的记忆策略。28.简述小学生的学习困难主要特征。29.简述学习迁移在教育上的作用。30.简述儿童学校恐怖症应采用哪些策略?31.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哪两种?请对这两种策略作简单的介绍。32.简述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观及意义。33.群体的特点有哪些?34.我国李伯黍关于学生道德判断发展及教育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得出了怎样的结论?35.小学生心理发展有什么特点?36.试述影响小学生概念学习的因素。37.教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小学生的抑郁情绪?38.分析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措施有哪些?39.吉尔福特把思维分为哪几种?40.教师的情感有什么特点?41.教师在运用表扬与批评时,要考虑到哪些条件?42.怎样使学生通过有意的练习有效地形成道德行为习惯?43.为什么说元认知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比其他学习策略更高级的策略?44.怎样把握好品德形成的几个环节?45.为什么说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教、环境三者互动时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46.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47.简述知识应用与学习迁移的关系?48.产生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阻抑作用的条件。49.简述认知建构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50.分析规则发现学习的特点与条件。51.举例说明知识应用的过程。52.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保持?53.新入学的小学生须适应的问题主要有哪些?54.教师意志品质有哪些特点?55.简述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式。56.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57.简述概念形成的过程。58.学习迁移发生的条件主要有哪些?59.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如何?60.群体的功能有哪些?61.简述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关系。62.简述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63.常见的心理防卫机制的形式有哪些?64.简述问题解决的试误说的内容。65.教师的性格特征对教育、教学具有哪些影响?66.用隐喻法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时可采用的两种教学模式。67.如何正确对待与处理师生冲突?68.简述男女生的心理差异。69.简述麦克里兰德的成就动机观及意义。70.什么是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71.简述男女性在智力成分上的差异。72.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是()。73.如何提高学生元认知策略的掌握水平?74.论述学习动机对学习策略掌握与应用的影响。75.分析学习与身心发展的辩证关系。76.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77.简述主要的学习策略。78.简述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79.教师应如何正确对待角色冲突?(角色冲突的解决)80.如何理解师生人际关系的特点?81.如何结合教学过程培养和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82.简述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的基本观点。83.奥苏伯尔的概念同化模式有哪几种?84.如何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85.问题解决的理论有哪些?86.对学习困难儿童应该注意哪些?87.对儿童的冲动行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88.如何防止和降低学生的考试焦虑?89.简述科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90.影响士气的因素有哪些?91.迁移的类型有哪些?92.道德与品德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93.简述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特色与趋势。94.简述个别学生违反纪律行为的动机有哪些?95.试述竞争和合作的心理效应及其对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影响。96.观察法的优缺点是什么?97.个性的性格特征有哪些?98.学习迁移的认知结构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何启发意义?99.试述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及其形式。100.简述个性心理倾向性。第I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1)不同角色期待引起的角色冲突; (2)对角色行为的不同理解引起的角色冲突; (3)教师在履行多种工作角色时所产生的角色冲突; (4)其他社会角色之间的冲突; (5)角色内部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2.参考答案: 教育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辩证关系。 首先,个体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是教育的起点与依据,是教育的前提; 其次,个体的身心发展又依赖于教育,是教育的产物、结果。也就是说,教育要考虑到个体的已有的身心发展状态,考虑到学习的准备性,同时要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3.参考答案: (1)对学生不仅要进行道德动机的教育,而且要进行道德行为方式的指导。 (2)教师行为示范。 (3)结合课文、电影中的行为范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然后由教师做结论。 (4)养成道德行为习惯。 (5)重视运用内、外部强化手段,对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运用外部强化—表扬、批评,奖励、惩罚,舆论褒贬等。4.参考答案: 杜威的五步模式、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式、邓克尔的范围缩小汇综模式、纽厄尔和西蒙的信息加工模式、现代认知派的模式。 (1)杜威的五步模式:疑难、分析、假设、检验和评价、结论。 (2)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式:准备阶段、孕育阶段、明朗阶段、验证阶段。 (3)邓克尔的范围缩小汇综模式:一般的范围、功能的解决、特殊的解决。 (4)纽厄尔和西蒙的信息加工模式:接纳者、处理者、记忆、作用者。 (5)现代认知派格拉斯的模式四阶段:形成问题的初始表征、制定计划、重构问题表征、执行计划和检验结果。5.参考答案: 价值观是关于事物具有不同价值的看法、观点和观念体系。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与教育,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1)价值观变化的实验。 (2)价值澄清法。 (3)在价值观教育方面,应强调以下几点: A.价值观应从小开始培养,它应当结合明辨各类事物的重要性与意义性进行。 B.方法应当简单方便,生动有趣,多样而蕴含哲理,要能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特别是能激起学生的理性思维与情绪体验,以便独立自主地去判明是非。 C.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D.资本主义充斥着重个人、金钱、名利和权势的价值观,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并不抹煞个人的作用,但更看重集体的利益以及个人无私奉献的精神。6.参考答案:同化7.参考答案: 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表时,迁移量是随着讲授教材和学习教材的方式而变化的。教学方法是获得迁移的主要手段。许多优秀教师往往使用了最佳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去促进迁移就显得十重要了。 A.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教学内容包括许多知识和技能,如果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在教学中是根本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实际上,各种各样的知识技能都包含某些一般原则和共同成分,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所谓基础知识是指各个学科教学内容中所体现出来的基本事实、概念和原理。基本技能是指运用所获得的基础知识去完成某种动作或智力活动的基本行为方式和能力。就知识的结构来说,不过是概念和概念、原理和原理间所形成的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可以说,它们就是知识结构的“骨干”,是教材的中心,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已经把有关的经验全部概括化,比个别经验和事实更具普遍性,更有实现正迁移的可能性。越是基本的东西,越具普遍性,也越具概括性,越容易产生广泛的迁移。所以一个人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越多,就越容易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B.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实际运用。 只了解概念并不能保证迁移的发生,还必须有充分的应用机会,在学习情境以外的其他不同情境中正确地运用概念、原理,才能真正学会弄懂原理的性质,掌握概念,才能真正学会弄懂原理的性质,掌握概念,才能认识到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性。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目的在于应用。应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既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或保持的一种手段,也是使学生加深理解或巩固知识技能的重要方式。学生将已学过的概念、原理应用于实际课题的具体化的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这样做有助于进一步加深理解。因为解决具体的、接近实际的课题比解答抽象问题要难得多。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气其所隐含的抽象概念和原理,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联系起来,会反过来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学生对间接经验的理解,只有与本人的直接经验相结合,互相印证,才具有实际意义,才能把基础知识同化于认知结构中。如何加强应用呢?在课时安排上给原理的应用以较多的机会;布置练习时,要有接近实际的作业量,将同类的和类似的内容归纳在一起来安排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进行适当练习。练习要有计划、有步骤,而且种类应多样化,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还应加强学习指导,促进迁移。 C.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生只有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把所学知识技能顺利地进行应用,促进更广泛更一般的迁移。学习方法是一种学习经验,它可以对后继学习产生一种比较广泛的一般性迁移。学习方法包括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应用原理的方法、归纳总结的方法、整理知识的方法和研究探讨的方法,等等。学习方法这种经验中不仅包含有关的知识,而且还包括有关的技能。因此,掌握学习方法不仅仅是知晓一些知识性的东西,还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掌握必要的心智技能,如阅读技能、观察技能、解析技能、构思技能,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对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帮助学生认识问题之间的关系,寻找新旧知识或课题的共同特点,归纳知识经验的原理、法则、定理、规律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必须重视对学习方法的学习,以促进更有效的迁移。8.参考答案: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复杂而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这一规律在心理学中称为耶基斯—多德森定律。9.参考答案: 观察法、实验法(实验室和自然实验)、问卷调查及相关法。 (1)观察法:观察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观察法是科学研究的特殊手段,它与日常生活中的偶然观察不同,是带有更高的理论自觉性和计划性的一种观察方式。是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实施背景是自然条件;特点是简便易行。 (2)实验法:特点:需严格控制条件(尤其是实验室实验),数据可反复论证。 A.实验室实验:“蔡戈尼克效应”; B.自然实验:是指在日常活动的情境中所进行的心理实验,它既排除了实验室实验的人为性质与观察法的被动性,又保留着实验研究所固有的特色。 (3)问卷调查法:科学性的保证是被试者的诚实合作。10.参考答案: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在对自己工作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行推断时,不同的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会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个体对成败原因的推断可归纳为三个维度和四项因素:三个维度是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四项因素是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个人对其成败原因的归纳分析广泛地影响着后来行为的动机,不同的归因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同,教师应了解学生对成败的归因方式,并依据归因理论的规律,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给予积极的影响。在传授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应帮助他们形成“努力归因”,即恰当的努力可以导致成功。11.参考答案: 直觉的道德感、想象性的道德感、伦理性的道德感。 (1)直觉的道德感:如,人常由于莫名其妙的不安感或突如其来的荣辱感迅速地制止了自己不当的需要与行为。 (2)想象性的道德感。如,想起岳飞、文天祥、刘胡兰等英雄人物,多半会唤起钦慕之情; (3)伦理性的道德感:是把道德的感性经验与理性认识结合在一起,对道德要求及其意义有较深刻认识的最概括的情感体验。12.参考答案: 学习动机对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法主要有: (1)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在教学中要以丰富、有趣、逻辑性强、系统性强的内容及灵活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不断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激发求知欲。 (2)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定难度的问题或组织一定的活动,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就会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 (3)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带动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勤奋钻研。 A.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意义; B.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C.提高成功机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愉快的情感体验,强化和巩固学习兴趣; (4)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将学习的结果信息提供给学生。经验表明,学生了解学习结果比不了解学习结果的学习积极性高,并且进步较快,这是因为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一方面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求知欲得到满足,从而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得到了及时的强化,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另一方面又能激起克服缺点和不足的信心与决心,并较快地得到改正和弥补。 (5)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表扬与批评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肯定与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其上进心、自尊心、荣辱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否则会使学生盲目骄傲或灰心失望。 (6)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成功。对不同的学生设立各自经过不同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只要自己比过去努力是可以把握成功的,从而使他们获得极大的信心和学习的动力,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 (7)恰当地运用竞争与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争取优良成绩和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有很大的作用。但过度地强调竞争的激励作用也是不利的。13.参考答案: 教育机智反映了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理解性,反映了教师对偶发事件的意义作出准确判断、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教育机智表现四方面: (1)要巧妙地因势利导; (2)要能够灵活地应变; (3)要注意“对症下药”; (4)要善于掌握分寸。 (5)教师的独创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14.参考答案: 学生的气质、性格是因材施教的心理依据,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针对学生的不同气质进行教育。学生的气质类型不分好坏,各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能成为品学兼优的人才。但每一种气质又都存在向某些积极或消极品质发展的可能,因此,必须了解不同学生的气质特点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教育措施,帮助各种气质类型的学生发展积极品质,克服消极品质。 (2)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进行教育。学生的性格常常影响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因此,要针对学生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措施,提高其学习成绩。如对聪明而缺乏毅力的学生就要加强毅力锻炼。 (3)有的放矢,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学生的性格差异复杂多样,有性格特征的差异,也表现为性格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并存,甚至表现出相互矛盾的性格特征。因此,对其性格要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抓住其中的本质方面,有的放矢,帮助其形成完善的性格。 (4)掌握学生气质和性格特点发挥教育机智。教育机智除了出于教师有纯熟的教育经验和良好的个性特征,还取决于教师对学生气质类型和性格特点的了解。只有摸透学生的“脾气”,才能采取有原则而又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15.参考答案: 组织策略是指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组织策略主要有两种: (1)群集,即类,它是组织策略的一种常见形式,通过对零散、个别的项目、单元进行分类与排列,可以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助于形成简明有序的结构,使学习者易于理解与记忆。 (2)概括。指学习者利用摘录、画线、写标题、列提纲、做笔记等方式抽取学习内容的要义,建构所学内容的组织与结构。 除摘抄与勾画重点外,还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以写小标题的形式概括重点。列提纲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列提纲有两种形式:一是用简要的语句来表述学习内容的要点及其结构层次;另一种是用图表形式来形象地表示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16.参考答案: (1)强制阶段(0-6岁) (2)强化阶段(6-9岁):如,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最有效的纪律约束方法。 (3)遵从集体阶段(9-16岁) (4)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16岁-成年) (5)民主平等阶段(成年)。17.参考答案: 解决班级群体的纪律问题要从群体入手,做到以下几点: (1)重建班级规范,形成健康舆论。 (2)切实解决与纪律有关的具体问题。 (3)面临班级纪律问题的教师要自己解决问题,不要借助其他人的权力。 (4)教师要以身作则。18.参考答案:这是因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中的学与教互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而心理现象的产生和过程既受到头脑活动的规律制约,也受制于社会生活、人际互动和个体经验等,因此,心理现象是介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一种现象。所以说,教育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19.参考答案: 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独立学科。 应用任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研究与解决学科本身不断涌现的理论问题;为教改服务并在服务中发展自身;不断探索与运用教、学、环境互动中的心理活动规律。20.参考答案: (1)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 (2)前运演阶段(2岁—7岁); (3)具体运演阶段(7岁—12岁); (4)形式运演阶段(12岁以后)21.参考答案:心理咨询与教育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教育是从社会和群体出发,希望学生学习成人社会的模式,所以教育是“自上而下”的,偏重外在行为标准,重在整齐划一;心理咨询是从个人出发,重视个人的价值和独特性,目的是要协助个人解决心理问题,发挥个人潜能,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教育具有法治精神,而心理咨询则要讲情爱、体谅和宽容。22.参考答案: 松散期、同化期、凝聚期、形成期。 (1)松散期:班级组建初期,大部分学生互不认识,彼此之间还没有许多思想上的交流,互不了解。 (2)同化期:成员之间开始熟悉,在频繁来往中结成伙伴。 (3)凝聚期:是形成班级群体的核心 (4)形成期23.参考答案: 解决个别学生的纪律问题,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四点: (1)正确对待学生的纪律问题。 (2)有针对性地引导解决。 (3)善于奖励,不迷信惩罚。 (4)教师应通过自身的工作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假手家长。24.参考答案: (1)活动定向阶段。 (2)物质或物质化阶段。 (3)有声言语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5)内部言语阶段。25.参考答案: 这实际上是对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误解,或者是对两类学习的理解不全面。 首先,接受学习既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有意义的。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接受就是有意义的,反之是机械的。同样,发现学习中亦存在着意义与机械的区分。动物通过盲目尝试获得某种经验即属于机械的发现学习,而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即有意义的学习。 其次,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截然对立起来也是不恰当的,接受学习为高水平的发现与创造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的准备,事实也证明,历史上科学的重大发现与创造都在接受前人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不应将接受学习与被动的机械学习等同起来。26.参考答案:强化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27.参考答案: (1)复习:对不同性质的材料复习的方法要有所不同,对机械识记的材料用保持性复述来巩固,即对所学的材料不断地进行复述,反复学习以达到知识保持的目的。对有意义的材料可通过整合性复述来完成,即对材料加以组织,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在深层次上加工整合,达到更多的理解。同时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要及时地进行复习,但复习要适量。 (2)积极的遗忘:奥苏伯尔认为遗忘是知识在头脑中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的简化过程,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学生忘记了作为例证的事实与细节,这对学习没有实质性的损失,并且减轻了记忆负担,学生记住的是概括性高的概念与原理,所以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概括和总结的方法,整理所学习的知识,发挥积遗忘的作用,减轻记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3)过度学习:这是指学习的材料达到能背诵的程度之后,再继续学习,增强学习的次数,反复强化,达到熟记不忘的程度。小学生在学习概念、规则和动作技能时,都是采取过度学习的方法,教师给学生留大量的作业和练习,反复强化。但如果过度学习的量太大,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和疲劳,影响学习效率。 (4)精细加工:对学习材料进行精细加工,把它们重新编码,分类组织,纳入过去的知识结构之中,建立多样联系,形成新的信息网络。经过加工,学习材料层次更加清楚,从属关系更加明确,并且分级储存,就更有利于记忆,不容易遗忘。 此外,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记忆策略时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记忆效率。28.参考答案: (1)视觉、听觉等知觉转换方面存在障碍; (2)有视觉运动性感知障碍; (3)运动不协调; (4)言语发展障碍,难以用言语表达思想,难与同伴交流,社会交往能力较差; (5)易于分心,难以集中注意力; (6)有时伴有情绪和行为问题。29.参考答案: (1)学习迁移在教育上的直接作用是学习迁移对学生在当前的学校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2)学习迁移在教育上的间接作用是学习迁移对学生在学校毕业后的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影响。30.参考答案: (1)减轻由于上学引起的各种压力,降低期望值; (2)以各种强化方式奖励儿童的上学行为; (3)避免一切由于躲避上学而给儿童带来的好处; (4)父母调整态度; (5)教师应能取代父母,对儿童表现出兴趣和关心; (6)使学校的学习生活更具吸引力; (7)使用“系统脱敏法”进行治疗。31.参考答案: 精细加工策略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深层意义,并促进其记忆的一些学习策略。精细加工关键在于怎样将所学的新信息与头脑中已有的经验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来理解新信息,使新信息合理化,促进新信息的保持和应用。精细加工策略主要有两种: (1)形象联想。联想是指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通过联想,把头脑中的形象与要记忆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增强记忆的效果。 (2)谐音法。利用相似的声音线索进行记忆的一种方式。除了发音相似外,还应保证充分利用形象来表现要记忆的内容的意义或人为地赋予其某种意义。32.参考答案:阿特金森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成就动机的实质、动机的发生和发展等问题的。他认为,动机是个体在早期生活中所获得的潜在的、稳定的人格特质。个体的成就动机都是由追求或希望成功与回避失败两种相反的动机组成。所以人们在完成任务时,都同时存在着争取成功和回避失败的两种行为趋向,只是程度上各有不同而已。一个人在特定的情况下到底采取何种行为方式,取决于争取成功和回避失败两种趋向的合成。这一理论把人们的行为趋向和成就动机看成仅仅由于内部因素激发而来,而没有充分看到外部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成就动机的作用,是不完善的。不过这一理论对于解释与预测人们的成就行为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同时对推动人们进行深入地研究,编制出各种新的测量工具以解释和预测个体的行为也具有启发意义。33.参考答案: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成员明确意识到自己属于某个群体、群体内存在一定的结构、群体内有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观和规范,以及由此形成的强大的群体舆论压力。34.参考答案: (1)儿童的道德判断确实如皮亚杰的研究所指出的“经历着从客观性判断过渡到主观性判断的发展过程”。 (2)在对无意损公、有意损私这对故事判断中,大多数儿童认为后者更不好,在有意损公、无意损私这对故事判断中,大多数儿童认为前者比后者更坏,但如果让他们充当私物被损坏者时,5-9岁儿童中一些原来认为有意损公更坏的儿童又转而变为无意损私更坏,而11岁儿童基本上没发现这种逆转现象。 (3)在行为结果与动机性质关系的判断中,研究表明我国小学儿童已再现集体意识,但还存在少数儿童只顾效果不管意向的情况与教育问题。 (4)实验研究表明,儿童的道德判断水平是可以通过教育促进的,但也受个体发展年龄特点的制约。35.参考答案: (1)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明显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在四年龄10-11岁左右) (2)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性认知和社会性交往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3)品德的发展:小学生的品德具有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过渡等特点。(关键年龄大约在三年级下学期前后)36.参考答案: 影响小学生概念学习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1)小学生个体的本身因素。 A.年龄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年级与概念学习的水平是一致的,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普遍达到具体水平和认同水平,三年级的学生能达到分类水平,规范水平要到高中阶段才能达到。(布鲁姆指出,以17岁智力100%为例,4岁达50%,10岁左右达80%,16岁达100%) B.智力:正常的智力是小学生进行正常学习活动的前提,学生智力开发程度不同,达到相应的概念学习水平的速度也不一样。 C.经验:概念的学习也依赖于适当的经验,所以,要多组织活动,丰富学生的经验,充实和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概念的学习和掌握。 (2)概念本身的因素。 A.概念类别:一般来说,具体的概念要比抽象的概念容易学习。 B.概念的属性:概念的层次越高,学生掌握起来越困难。 (3)教师教学与辅导因素。 A.多用变式:多使用变式有利于突出关键特征,排除无关特征。 B.多用比较:将概念实例的有关特征和无关特征进行比较。 C.使用肯定实例和否定实例:使用肯定实例给学生掌握概念传递概括的关键信息,用否定实例给学生掌握概念传递用于比较的鉴别信息等,会有利于学生快速理解和精确的掌握概念。37.参考答案: (1)老师和家长应该允许儿童表现他们的情绪; (2)鼓励儿童把他们的感受说出来; (3)使用运动疗法; (4)个别辅导、深入了解引起儿童抑郁的原因; (5)帮助儿童正确认识自己,建立合理的自我概念; (6)加强与儿童家庭的联系,帮助其改善家庭关系。38.参考答案: (1)创造一种教学民主的学习环境; (2)重视儿童直觉思维的发展; (3)鼓励实践并尽力与有创造性的人接触; (4)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具体包括: A.容忍异议; B.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判断; C.强调每个人都能以某种形式进行创造; D.为创造性思维提供刺激。39.参考答案: 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1)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新信息的一种能沿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 (2)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辐合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40.参考答案:成熟性和稳定性;具有强烈的道德感和深刻的理智感。41.参考答案: 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可以提高学生的水平,激发其上进心、自尊心、荣辱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运用表扬和批评手段要考虑五个条件: (1)学生受表扬与批评的历史状况。 (2)学生本人对表扬与批评的重视程度。 (3)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互相尊重也对奖惩的效果有直接影响。 (4)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公正。 (5)表扬的作用与一定年龄密切相关。42.参考答案: (1)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和产生自愿练习的意向。 (2)创设按规定的方式一贯行动的条件,其中包括集体的监督,尽可能地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 (3)使学生了解行为的结果和练习的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强化。43.参考答案:元认知策略是对认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指导、监控和调节的高级学习策略。它包括怎样集中注意力、怎样设置学习目标、怎样确定与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怎样有效地安排学习时间、怎样评估自己的学习结果,等等。它决定了何时、何处、为何应用某种认知策略,是调节和控制各种认知策略的选择与执行的更高级的策略。它有助于提高认知策略的效能,促使学习者在适当的情况下选择适当的认知策略,并在特定的情形下对认知策略进行重新组合、调整,形成新的认知策略以应用于认知加工过程。可以说,元认知策略就像存在于头脑中的一个“教师”,这个“教师”可以随时告诉自己学习的情况,并提醒自己何时、何处应用何种学习策略,使学习过程达到最优化。44.参考答案: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应探讨学生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以便根据学生品德形成规律,采取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教师应气氛好以下几个环节: (1)学生的态度定势与心理准备。 (2)道德信念的形成。 (3)道德感和“良心”的培育。 (4)抗诱惑和道德意志力的培养。 (5)道德行为技能与习惯的养成。45.参考答案: 学校教育中有三个核心因素,即教、学与环境。 (1)“教”即教师按社会旨意对学生进行教书育人,是施教的主体,并起主导作用。 (2)“学”即学生通过学习去接受教师和群体所给予的广泛影响而获得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使能力、品格、个性得以成长,学生也是学习中有能动性的主体。 (3)教与学一刻也离不开环境对它们的制约和影响,而教与学的成效也会相应地引起社会的反响和学校情境的变化。 三者构成一个互动的系统。学校中的一切现象、问题与发展,都是由这个互动系统造成的。46.参考答案: (1)智力技能: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即学习“怎么做”的一些知识。 (2)认知策略:内部组织起来的用于调节学习者自己内部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过程的技能。 (3)言语信息:学习大量的名称、事实、事件的特性以及有组织的观念。 (4)运动技能:是由有组织的、协调而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穿衣、写字、走路、驾驶等)。 (5)态度:影响个人选择行动的内部状态。47.参考答案: 知识的应用是抽象知识的具体化过程;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可以说它是用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或者说是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地运用到另一种情境。 (1)联系: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效果,而迁移在知识的应用中也有重要作用。 (2)区别:知识应用是把已有的知识用于解决作业中或实际生活中的课题,学习迁移是指先前在一种情境下获得的某一类知识或技能对于新情境下另一类知识或技能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在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着迁移,但迁移并不都是知识的应用,二者不能等同。48.参考答案: 产生社会助长作用:群体中活动增质增量的倾向。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多数人在一起活动,增强了被他人评价的意识,从而提高了个人的兴奋水平;增加互相模仿的机会和竞争的动机;减少了单调的感觉和由于孤独造成的心理疲劳等。 产生社会阻抑作用:群体情境使个体活动减质减量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他人在场的外在刺激分散和干扰了个人对活动的精力集中。 什么情况下发生社会助长作用?什么情况下发生社会阻抑作用?研究表明,这取决于活动的性质和个人技能熟练的程度。在复杂的脑力劳动中,群体情境对个人有干扰作用;在简单机械活动中,群体情境对个体有助长作用。但即使在简单的活动中,也只有在个体已经十分熟练地掌握了活动的技能的情况下,群体才有助长作用,否则也有阻抑作用。49.参考答案: 认知建构理论关注如何应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信念来建构新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与情境性。主要学习观点: (1)学习是个体以原有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2)学习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建构:一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另一是对原有经验结构的改造与重组。 (3)合作学习可以使不同的学习者对事物的理解更全面、更丰富。50.参考答案: 特点:规则发现学习是意义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在教师的启发下独立发现事物意义、关系和规律的学习。在小学阶段,规则发现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独立发现概念之间的关系;规则发现学习方式更带有问题解决的性质;规则发现学习的认知过程比概念形成的发现学习要更复杂得多,需要更多的创造性思维参与,更需要应用策略,也更有利于开发儿童的创造潜力。 条件:规则发现的内部条件是学生完全掌握了构成某规则的全部概念;外部条件主要体现在教师为讲授规则而给学生呈现的若干例证和言语指导上。51.参考答案:知识应用的具体过程因课题的性质与难度而有所不同,但一般通过审题、联想和课题类化三个彼此相联系的环节来完成。审题是审查课题,就是明确课题的任务和条件,在头脑中建立课题的初步映象。课题的任务就是问题所在,课题中要解决的问题是知识应用的目标,也是确定思维方向性的目标。联想是相应知识的重现,解决课题必须利用已经获得的有关知识。它是在分析课题的条件和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激活头脑中已有的有关知识而实现的。课题类化就是依据头脑中重现的相应知识去分析课题的性质特征,找到它与相应知识的关联,把当前的课题纳入到相应的知识系统中去,使课题归类,然后找出解题的方法,使课题得到解决。课题的类化是在了解题意、知识重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抽象知识具体化的中心环节,实际上课题类化是运用知识过程中的知识迁移问题。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迁移是密切相关联的。52.参考答案: (1)利用教材呈现技术,提高教材可懂度; (2)设计教学活动,促进知识的理解; (3)指导复习,促进知识的巩固。53.参考答案: (1)主体活动的变化; (2)人际关系的变化; (3)面对组织纪律的约束。54.参考答案:实现教育目的的自觉性与坚韧性;选择教育决策的果断性;处理师生矛盾的自制性。55.参考答案:新信息被学习者注意后,进入短时记忆,同时激活的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也进入短时记忆。新旧信息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意义并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或者产生外显的反应。56.参考答案:普通心理学是探讨人的一般心理现象,即认知过程、情感与意志活动及个性形成的规律;而教育心理学所探讨的是学校中师生,主要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特有的学习心理、品格形成的心理及其规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在具体领域的应用学科。57.参考答案: (1)抽象化阶段 (2)类化阶段 (3)辨别58.参考答案: (1)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 (2)已有经验的泛化水平。 (3)学习的理解与巩固程度。 (4)智力水平。 (5)定势。59.参考答案: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也就是说,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此时学习效率最高;一旦超过了顶峰状态,动机程度过强时就会对活动的结果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因为动机水平过强,会造成人们内心过度焦虑和紧张的状态,以致干扰了正常的学习记忆和思维活动。60.参考答案: 生产性功能、维持性功能。 (1)生产性功能:体现为教学功能和教育功能; (2)维持性功能:学校和班级的维持性功能体现为对教职工及学生的凝聚功能。61.参考答案: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与阶段过渡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是从纵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的全程,而教育心理学是从横向角度研究某种教学、教育条件或措施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及形成能力、品格之间所具有的内在有效的关联。他们是相互交错、彼此补充的研究领域。62.参考答案: 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强制阶段(0-6岁),这时儿童不理解纪律约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靠强制来约束。积极强制是成人运用语言、目光等对儿童的心理压力使之遵守纪律。消极强制也即体罚,尽量少用。 (2)强化阶段(6-9岁),此时儿童行为遵循快乐原则,能理解行为后果对自己的影响。可以采用强化的方式。教师的表扬或批评,班级或学校的评比和奖励都是有效的强化物。 (3)遵从集体阶段(9-16岁),这一阶段儿童开始认识到集体与自己的关系,看重集体荣誉,可以利用集体作为强化手段,用集体要求和集体荣誉来约束其行为。 (4)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16岁-成年),此时学生认为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是好的行为并把行为责任转向个人,理解了约束的必要性,开始学会自我管理。 (5)民主平等阶段(成年),这是纪律约束的最高级阶段。群体成员自主地共同制定规范,把内部要求外化,遵从纪律完全是自觉的。63.参考答案: (1)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它是指给自己的动机和行为以合理的理由,以掩盖其不能被接受的东西。如,在失败和错误面前,给自己找个合理的解释;“酸葡萄”心理。 (2)投射:是指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自己所具有的性格特点、观念、欲望或态度等,转移到别人身上。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五十步笑百步” (3)否认:如,小孩子摔坏了东西、闯了祸,用手蒙起双眼等。 (4)压抑:是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使人痛苦的念头、情感和经验在不知不觉中从意识中排挤到无意识之中,使人再不能回忆和察觉,也免除焦虑和痛苦。 (5)反向作用:指内心的冲动或欲望以其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 (6)转移:如,学生受到批评后,愤愤不平,转而欺负其他同学。 (7)认同:指接受或顺从另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倾向,以增强自己对能力、安全等方面的感受。如,“东施效颦”、“追星族”。 (8)抵消:如,儿童会说“对不起”和其他乖巧行为来补救他的错误。 (9)补偿:发展一些能力以弥补另外方面的弱点的心理防卫倾向。如,盲目人的听觉、触觉敏锐。 (10)升华:将那些不被社会和自己所接纳的欲望和冲动,采取一种被社会所赞许的方式表现出来。升华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积极的防卫机制。64.参考答案:试误说是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的一种解决问题的学说,是第一个对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并明确提出解释的理论。它揭示了问题解决过程是建立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的正确联结,而联结建立则需经过尝试错误的方式。65.参考答案: 性格处于个性结构中核心地位,而在性格特征中占主导地位又是道德品质,因此,大部分性格特征有好坏之分,具有社会评价意义。从这一意义上来看教师的性格,就能发现,教师的性格特征对教育、教学有显著的影响。 (1)教师的性格特征影响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中小学生正处于性格形成时期,因此教师的性格特征对学生影响极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教师的性格特征有许多类似的地方。由热情的教师教过的儿童,比由冷漠的教师教过的儿童乐于助人。热情使教师成为更有效的教师,成为同情和帮助人的榜样。因此,教师应该表现出更多的积极的性格特征,从而满足儿童的需要和激发动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与学生共同合作的学习气氛。 (2)教师的性格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思想、情感、兴趣、爱好等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的性格特片通过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创造一种舒适、宽松而活泼生动的学习气氛,从而使教学收到最佳效果。反之,也可能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形成不良的学习环境。“皮格马利翁效应”实验充分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热望而对这些学生表现出更多的注意、关心、亲近,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极大的影响。 (3)良好的个性品质对教师工作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教师要提高工作效率,并使工作富有成效,就必须重视培养和陶冶自己的性格,使自己具有自信、坚强、乐观]进取、百折不挠等优良性格。66.参考答案: 戈登的隐喻训练法包括用个人类推、直接类推和强迫冲突等具体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在教学中的应用通常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让学生以一种新的、更富创造性的眼光去看待旧问题、旧观点;另一种是让学生把新的、不熟悉的观点变成熟悉的观点。67.参考答案: 师生冲突会引起双方情绪上的紧张与不快,影响课堂教学与教育工作的效率。而且对师生双方的心理健康均有不良的影响,因此,必须正确地加以对待和处理。其主要方法有: (1)加强沟通,促进心理接近。师生冲突往往因为双方的思想认识、兴趣、价值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而产生。因此,解决师生冲突的首要原则就是设法加强师生双方的思想沟通,消除隔阂,促进双方心理接近和互谅。 (2)角色互换,形成宽容理解的心理气氛。角色互换也称心理互换,即指人们通过扮演冲突中对方的角色,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将心比心。 (3)避免滥用惩罚。滥用惩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或者是屈从者,或者是表现顺从暗地憎恨老师、力图报复的人。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采用合乎逻辑的冷静的态度去处理学生发生的问题,先分析,后处理。 (4)适当调整任课教师。如果某一任课教师长期不适应某班学生,冲突频繁发生,甚至是靠“高压”来掩盖冲突,使学生的积极性、心理健康受到较大影响,此时,在保护教师威信的条件下,适当调整任课教师是解决冲突的一种较好的办法。68.参考答案: (1)智力的差异。在智力成分上,女性在感知、人的注意、机械记忆、形象思维、言语流畅性等方面优秀。男性则在视觉、物的注意、理解记忆、抽象记忆、抽象思维、言语的逻辑推理上优秀。男性在智愚上较为悬殊而女性的智力发展均匀。女性智力发育早于男性,也比男性发育终止早,所以先是女性优于男性,随后男性赶上并超出。 (2)兴趣的差异。男性兴趣偏于理科,爱好科技、体育和国内外见闻;女性则爱好文科,对文艺作品感兴趣。 (3)成就动机的差异。女性成就动机低于男性,更多地把成功归因于外部原因而把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 (4)社会情感和意志品质的差异。女性在同情他人、关心集体等方面的认识和情绪体验都明显强于男性。意志品质上男性勇敢刚强、开朗但急躁粗心,缺乏自制,而女性安静怯懦、心胸狭窄、认真踏实、责任感强。69.参考答案:麦克里兰德从宏观的角度试图论证成就动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具体地说,就是社会成员的成就动机水平的高低,关系到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速度的快慢。他根据儿童读物、传记文学的评定结果,显示出当年的社会成就指数与后来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很高的相关系数。麦氏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激发和培养儿童的成就动机水平,不仅有助于个体的成就发展,而且对社会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无论从近期、远期的利益,还是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角度来看,教师都肩负着这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70.参考答案: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级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言语提问,即在教学中,由教师直接提出与教材有关、需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态度;二是活动方式,即让学生参加一定的活动,使他们自己在活动中产生问题,以激发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71.参考答案: (1)在注意力的发展方面,男性较多定位于物,对物的注意稳定性较好、持续的时间较长;女性的注意则较多定位于人,对人的注意稳定性较好、持续时间较长。 (2)在记忆力方面,男性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较强,女性的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较强,对具体事物的记忆较为精确。女性的短时记忆也优于男性。 (3)在思维的发展方面,男性倾向于抽象思维,其水平高于女性;女性则偏向于形象思维,其水平高于男性。 (4)在言语的发展方面。由于言语与思维的密切关系,女性偏于言语的形象性和感情色彩,男性偏于言语的抽象性,能掌握较丰富的概念性词语。在言语的流畅性上,女性优于男性。而在言语的逻辑性和推理性上女性不如男性。 (5)在想象力的发展方面。由于男性偏向于抽象思维,所以男性的想象力常带有逻辑性。女性偏向于形象思维,所以女性想象力常带有形象性。72.参考答案:知识73.参考答案: (1)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要求学生经常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分析,比如在做完某一作业后,要求学生自己先进行检查与纠正;阅读完某段文章后,让学生问自己的一些问题:“我理解了吗?”“这一段讲的是什么内容?”“我能记住吗?”这些看上去非常简单的一些活动,它们实际上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反思意识即元认知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进行这些活动,并养成习惯,那么这就意味着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元认知策略。 (2)鼓励学生评价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使用学习策略是否有效,并鼓励他们用大声言语将这种体验表述出来,以提高其使用学习策略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3)引导并提供机会让学生练习使用元认知策略。比如,鼓励学生在学习之前做好身心与学习用具上的准备,并要求学生监督、评价自己的准备情况;让学生练习着自己来安排课余的学习时间;提示学生平时对困难的、重要的学习任务多花些时间;在测验时先做简单的,暂时跳过某个难题;指导学生用自我言语来提醒自己应用策略,等等。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元认知策略的掌握水平是较低的,但教师不能迁就其原有水平,应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74.参考答案: (1)不同学习动机的学生,其学习策略掌握与使用的水平不同。 (2)具有不同学习动机的学生,在选择策略方面也有所不同。 (3)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应用机械的学习策略。 (4)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有意义的学习策略。75.参考答案: (1)学习与个体的生理发展:学习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首先,个体的生理发展制约着学习。学习需要以个体的生理发展为自然前提,由于生理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在一定阶段上,个体学习的内容、以什么方式学习等,都应考虑到个体的生理发展水平,受到生理发展水平的制约。 其次,学习又促进个体的生理发展。有关研究证明,适度的学习和训练可以明显地促进人类个体的生理发展。 (2)学习与个体的心理发展:学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也是辩证的。 首先,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制约着进行某种学习的可能性。由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学习的内容与学习的形式也相应不同。跨越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或忽视心理发展的顺序性与系统性而拔苗助长或填鸭式的做法都是徒劳的。认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决定了新经验的习得水平和难易程度。 其次,学习又促进着个体的心理发展。从个体的一生发展来看,其心理从早期的直观行动思维发展到后来的抽象逻辑思维,这一过程不是自发、自然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实现的。学习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是一个最直接的决定因素。无论是个体自身的发现、摸索,还是通过接受,这些学习方式都使得个体能够积累经验,并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这些经验解决问题,适应环境,改造环境,进而调节、完善原有的经验结构,促进心理的进一步的发展。 总之,个体身心发展为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而学习又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这就是学习与身心发展的辩证关系。76.参考答案: (1)外在因素:家庭(父母之爱、家庭的不完满、家庭的教养方式)、学校(教育思想、教师、学校类型)、社会环境(社会形态、文化)。 A.家庭:奠定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基础的是家庭;儿童从出生至五、六岁时,在家庭中所获得的经验,是他思想、情感及行为习惯的基础;儿童各种心理、行为异常的基本原因是爱的缺乏;有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教养方式是民主型。 B.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大的的教师。 (2)内在因素:学生的心理发展、应激、内在的冲突、挫折和自我防卫机制。77.参考答案: (1)复述与复习策略:主要用于记住、保持学习材料于头脑中。(主要目的在于保持信息) A.复述策略:主要作用是维持注意于目前的学习材料中,并将学习材料保持于短时记忆中。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必须经过复述。 A.5岁以下的儿童不具备复述策略; B.6-10岁左右的儿童不能自发地、也不知何时使用复述策略; C.11岁左右的儿童倾向于自发的、适时地使用复述策略; B.复习策略:指对所学内容的适当的重复学习,主要用于信息的长时记忆与保持。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无意义音节” A.复习的时间:及时复习和系统复习。第一次复习:学习结束后5-10分钟;第二次:学习当天的晚些时候或学习结束后的第二天;第三次:一星期后;第四次:一个月后;第五次:半年后。 一般来说,学习一篇文章后,对这篇文章的记忆效果是头尾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 B.复习的次数: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50%时,效果最好。 C.复习的方法:较好的方法是尝试背诵法,即读背结合法。 (2)精细加工策略:主要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并促进其记忆的一些学习策略。 A.形象联想:充分利用头脑中的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应遵循的三条原则:形象化、组织化、联想化。 B.谐音法:如,教学中常用的歌谣、口诀等方法帮助学生区分和记忆信息。 (3)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的学习策略。 A.群集:即归类。 B.概括:指学习者利用摘录、画线、写标题、列提纲、做笔记等方式抽取学习内容的要义,建构所学内容的组织与结构。如,教师在讲授《小壁虎借尾巴》时,用列提纲的形式来板书; (4)元认知策略:是对认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指导、监控与调节的高级学习策略。 (5)阅读理解策略: A.鲁滨逊SQ3R五步阅读方法:概览(Survey)、提问(Question)、阅读(Read)、复述(Recite)、复习(Review)。 B.托马斯与鲁滨逊的PQ4R:预习(Preview)、提问(Question)、阅读(Read)、反思(Reflect)、复述(Recite)、复习(Review)。 (6)问题解决策略:如布兰斯福德IDEAL:识别(Identify)、界定(Define)、探索(Explore)、实施(Act)、审查(Look)。78.参考答案: 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 (1)能力的质的差异,首先表现为个人可能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其次,在一般能力上,每个人也有个别差异。 (2)能力的量的差异表现在能力发展的水平和早晚上。79.参考答案: (1)适当分离,缓解冲突; (2)分清角色的主次,教师对角色冲突要保持适当的适应性; (3)明确工作职责,尊重教师的工作权益; (4)加强角色学习,摆正地位,正视现实。80.参考答案: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学生,劳动成果是学生。因此,在教师的诸多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是最重要、最基本、最经常、最活跃的一种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其特点是: (1)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的、平等的人际关系。所谓民主是指师生相互尊重,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价值、权利、名誉、愿望、意见等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重视。所谓平等是指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同时平等还有“教学相长”的含义。 (2)师生之间是一种有主导面的多重角色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交往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同时,师生之间不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而且还具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成熟者与未成熟者、成人与儿童、长者与晚辈、有知者与求知者等多重关系。 (3)师生之间是一种双向性的人际关系。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它更是师生之间思想、情感、兴趣、爱好等双向交流的过程。双向性的特点是: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热爱;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与依赖。 (4)师生之间是一种互动性的人际关系。所谓互动性是指师生通过交往达到彼此心理上的相互影响、相互促动。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彼此对双方的个性特点、认知水平、道德风貌及角色地位的认知,会引起对双方未来可能实现或应该实现目标的预想。这种预想又伴随着情感体验和想象,于是便产生了对对方不同于他人的期待。81.参考答案: 解决问题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是教学中很难的问题,它不像知识的传授,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去完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涉及多方面的工作,需要较长时间有计划的培养,是实践性很强的问题。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至少有三方面问题: (1)首先是有关解决问题最基本条件的培养和储备; A.熟悉有关课题的知识和该学科所特有的逻辑推理法。对有关课题的知识越多、越结构化,对解决问题越有帮助。除具备相应的知识外,还必须掌握该学科特有的逻辑推理方法和解题策略。 B.需要认知方面决定因素的培养。这涉及一般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原理和特殊原则,等等。 C.有利于问题解决的人格特性的培养,如一定强度的内驱力、焦虑、坚持性和挫折耐力等。 (2)其次要结合各科的教学内容进行训练; (3)最后,应有较为特殊的长期而深入的训练程序。82.参考答案: (1)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机械的学习。 (2)学生的学习是接受学习。 (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同化过程实现的。83.参考答案: 类属性同化(下位学习)、总括性同化(上位学习)、并列结合性同化。 (1)类属性同化:原有观念的概括和统摄水平高于新学习的概念。两种形式: A.派生类属学习(新学习的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即上位概念的一个特例),如,原有概念“猛兽”,现学习了“黑熊”;派生类属学习也叫派生的下位学习。 B.关系类属学习(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概念与新学习的概念之间只有相关关系),如,已获得“保护能源”是爱国行为,现学习保护历史亦是。 (2)总括性同化:新概念在概括和统摄程度上高于原有的概念。84.参考答案: 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习的强大的内部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带动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勤奋钻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无论是对学生当前的学习活动还是对其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着巨大的作用。主要方法有: (1)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意义,会有助于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和以后自己的理想、社会事业联系起来,从而明确学习的深远含义,产生持久而主动的学习动力。 (2)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而且还能激起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渴求和热情。 (3)提高成功机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课堂中为每个学生创设成功的机遇,帮助强化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85.参考答案: 试误说、顿悟说、信息加工理论。 (1)试误说:又称联结说;最早对问题解决行为进行研究的桑代克。 (2)顿悟说:由苛勒提出;个体通过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结构与性质而突然觉察到问题解决的办法,这种学习就是顿悟。 (3)信息加工论:最为有名的是纽厄尔、西蒙;信息加工论认为,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达到目标的过程;问题状态分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以及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一系列中间状态;问题解决的目的就是设法从问题的初始状态,一步步走向目标状态。从一种问题状态转变成另一种问题状态的操作被称为“算子”。由一系列问题状态和转变问题状态的算子构成“问题空间”。搜索算子有两种途径: A.算法式:又称系列搜索策略,指将能达到目标的所有可能的选择都找出来,试遍所有可能,总会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B.启发式:又称选择性搜索策略,指根据目标的指引,不断地将问题状态转换成与目标状态相近的状态,从而只试探那些对趋向目标状态有价值的算子。86.参考答案: (1)对儿童的困难给予理解; (2)应及早发现,寻求专业人员的训练矫治; (3)教师应给予耐心、细致、具体的帮助,多表扬,少批评,不能伤害儿童的自信心。 (4)通过各种体育运动发展感觉统合能力。87.参考答案: (1)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 (2)避免严厉的冲动性惩罚; (3)使用“自我教育训练”; (4)使用行为改变技术; (5)暂时隔离法。88.参考答案: (1)认真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推动学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2)调整对学生的期待水平,避免对学生提出过高要求; (3)帮助学生提高应试准备和技巧; (4)使用系统脱敏训练法。89.参考答案: 科尔伯格通过研究,制定一分确定被试道德发展水平与阶段的量表,并通过“道德判断晤谈法”考察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道德观念纯粹是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处罚或获得个人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准则,或称前道德水平。主要包括两个阶段:惩罚和服从定向及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 (2)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少年为了得到赞赏和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父母、同伴、社会群体所确定的原则,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好孩子”定向及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 (3)后习俗水平。又称原则水平,达到这一道德判断水平的人,其推理依据不限于对外在权威和准则的遵从,而是和人们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和普遍的道德原则。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社会契约定向及良心或原则定向。90.参考答案:对群体目标的赞同、对活动的满意感、群体领导方式、和谐的人际关系。91.参考答案: (1)迁移的性质分:正迁移、负迁移; A.正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正迁移。 B.负迁移: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如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的48个音标发音最初受到的干扰。 (2)迁移的方向分:纵向迁移(垂直迁移)、横向迁移(水平迁移); A.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层次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分自上而下的迁移和自下而上的迁移; a.自上而下的迁移: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影响着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的学习。如“角”这一概念的掌握,有助于“钝角”“直角”“锐角”等概念的学习。 b.自下而上的迁移:下位的较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