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课件_第1页
第三章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课件_第2页
第三章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课件_第3页
第三章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课件_第4页
第三章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0-3岁)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学会独立行走、言语能力很大发展、开始最初游戏活动、各种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一节婴儿期的动作发展一、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一)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二)婴儿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三)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四)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二、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1.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1)头尾原则:从上到下,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2)近远原则:从中心到外周(3)大小原则: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三、婴儿主要动作的发展1.头部:发展的顺序是俯卧时能抬头,然后坐着时头能垂直,最后仰卧时能抬头。2.躯干部:躯干部的主要动作是翻身和坐。3.手臂和手:首先,拇指和其余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这是人类操作物体的典型方式。其次,儿童在抓握动作中,逐步形成眼手协调,即视觉和触觉的协调运动。手的抓握动作约在周岁时接近完成。

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4.腿和脚:婴儿在学会翻身、坐起的动作后逐渐学会了爬行。婴儿最初往往用着地滑行来代替爬行,也就是婴儿坐着,用手臂和腿推着身体前进;以后是匍匐爬行,腹部蠕动,用手臂带动身体前进,两条腿拖在后面;接着用膝盖和手爬行;最早约在8个月时才能用手和脚作四肢爬行。1岁左右的儿童能扶着东西走路,14个月时能不用支持物自己独立走几步,一般在1岁半时能自如行走。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二节婴儿期的认知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一)研究方法的突破1.习惯化范式习惯化去习惯化2.优先注视范式(刺激偏爱程序)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二)视觉的发展在新生儿时期,视觉能力的发展水平在各种感觉能力中是最低的。1.视觉集中2.视觉追踪3.颜色视觉4.对光的察觉5.视敏度。视敏度是精确地辨别物体(或物像)细微差别的能力。俗称视力。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A:新生儿所见B:成人所见新生儿有限的调节能力与不佳的视觉敏锐度,使其母亲脸孔看起来较模糊(照片A)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三)听觉的发展婴儿刚出生时,听觉的发展水平高于视觉。1.听觉辨别能力。婴儿对声音的反应主要有三种表现:感受抚慰、警觉、痛苦反应2.语音感知。偏爱母亲的声音。3.音乐感知。偏爱轻松优美的音乐曲调。4.视听协调能力儿童的听觉能力在十二三岁以前一直在增长,成年后听觉能力逐渐缓慢降低,特别到老年期,高频部分听力丧失较多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即使是非常小的婴儿也会对人类的声音作出反应。

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四)味觉和嗅觉的发展

味觉是新生儿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婴儿刚一出生就表现出明确的味觉偏爱,与苦、酸、咸或中性的液体(如水)相比,他们更偏爱甜味。新生儿同样具有明显的嗅觉偏好。新生儿能区别出若干种气味。他们对不良气味产生退缩反应,对不同食物的气味以不同的方式作出反应,甚至对成人认为令人愉快或讨厌的不同气味表现出与成人相同的面部表情。一星期的婴儿能区别其母亲与别人的气味。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动觉摇动,举高或四处走动都给新生儿提供了基本的动觉刺激,这是和运动、认知、社会性发展相联系的。动觉刺激的作用在于使婴儿保持安静与警觉状态,可以唤醒婴儿或平息其过度的兴奋。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五)空间知觉的发展1.形状知觉美国心理学家范茨(Fantz,1961)利用婴儿的视觉偏好研究其形状知觉。“视觉偏好”是指婴儿注视具有某一特点的目标的时间明显超过注视其他目标的时间的现象。婴儿偏爱复杂的刺激、信息量多的图形、对他们具有社会意义的形状,不喜欢没有图案的模式。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Fantz关于新生儿的图案偏好的测试。婴儿偏好观看复杂的刺激物更胜于较简单的黑白椭圆形。然而婴儿并没有较喜欢似脸孔的图或较不喜欢混杂的脸孔。

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2.深度知觉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常用工具是吉布森和沃克(1960)创设的一种称为“视觉悬崖”(简称视崖)的装置。这是一种特殊的装置,把婴儿放在厚玻璃板的平台中央,平台一侧下面紧贴着玻璃放有方格图案,另一侧则在一定距离下面布置了同样方格图案,造成一种视觉印象:前一侧是浅滩,后一侧是深滩。实验时,母亲轮流在两侧呼唤婴儿,实验记录婴儿的爬向。这个实验表明:(1)6个月的婴儿已经具有深度知觉;(2)对婴儿视崖研究还发现,婴儿存在着深度恐惧。

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3.方位知觉

皮亚杰等人的许多研究材料都说明,儿童先学会辨别上下方位,然后能够辨别前后,最后才会辨别左右。3岁儿童已能辨别上下方位,4岁儿童已能辨别前后方位,5岁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7—8岁时才能辨别以别人的身体为基准的左右方位,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即初步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二、思维的发展婴儿期思维的典型特征是直觉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依靠动作进行,只能反映动作所触及到的事物。1.直观性和行动性2.间接性和概括性3.缺乏预见性和计划性4.狭隘性5.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三、言语发展理论1.习得论强化说(斯金纳)社会学习说(班杜拉)2.先天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乔姆斯基)3.交互作用论(皮亚杰)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①

习得论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认为,儿童掌握语言是强化和模仿的结果,父母会对婴儿接近成人语法的语言给予强化。班杜拉(AlbertBandura,1925--)则认为,儿童通过认真聆听和模仿年龄较大的同伴的言语掌握了人类语言。习得论在解释人类语言获得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研究发现,母亲是否给儿童赞许,更多依赖于儿童讲话的真实性,而不是语法的正确性(Baron,1992;Brown,Cazden&Bellugi,1969);同时也没有证据表明儿童通过模仿成人言语而获得语法规则。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②

先天论乔姆斯基(NoamChomsky,1928--)认为,婴幼儿之所以能够掌握语言,是因为人类具有语言获得装置(LAD),一种与生俱来的语言处理结构。全世界所有儿童在大致相同的年龄达到一定的语言发展阶段,大脑有关部位受伤或病变,就丧失了语言能力,这似乎印证了先天论的观点。但很多研究显示,儿童的语言环境也在以各种方式促进语言学习。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③

交互作用论语言发展来源于生理成熟、认知发展和不断变化的语言环境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其中儿童与同伴之间沟通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语言环境(Bohannon&Bonvillian,1997;Tomasello,1995)。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一、情绪情绪获得的理论解释:(1)学习理论:(2)知觉再认:图式相似(知觉过程)(3)社会认知:观点采择第三节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一)笑婴儿笑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鲍尔比等):(1)内源性微笑:这是人类最原始的笑,其出现是在出生后的数周之内。婴儿笑时都是闭着眼睛,是在浅睡中因身体舒适而引起的情绪反应。第三节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2)功能性的笑:从第二周开始,婴儿开始睁开眼睛笑,到第四周之后,婴儿会因周围的新奇刺激出现而笑,每每面对人的面孔(无分熟人或陌生人)而发笑。又称无差别的社会性微笑。此时婴儿的笑会为母亲带来愉快的满足,将对婴儿加倍的疼爱。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3)有差别的社会性微笑:在四个月以前的婴儿,见到人会笑是不加选择的;见到熟面孔会笑,见到生面孔也笑。到了四个月以后,婴儿只对熟面孔笑,对生面孔不但不笑,而且会出现面部疑惧的表情。婴儿此时的笑已带有社会的意义了(Stern,1974)。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二)哭婴儿啼哭的原因: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感觉无聊。(工具性、社会性)“问题”学生?哭就代表饿?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三)恐惧的发展1.本能的恐惧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4个月左右开始)3.怕生(陌生人焦虑,6-8个月时出现)影响怕生的因素: (1)父母是否在场。 (2)环境的熟悉性。 (3)陌生人的特点。 (4)抚养者的多少。 (5)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 (6)婴儿接受的刺激。4.华生的恐惧训练实验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测谎仪图示情绪与测谎仪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根据生理反应的变化及问题解答和词语联想的反应综合考查。1992年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和1993年3月10日有关测谎器在中国的报道。准确率达95%测谎器可提供判案的线索,但不能提供判决的根据.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二、气质托马斯、切斯等将儿童气质划分为三种类型:1.容易型。这类气质的婴幼儿约占40%。他们的生活及生理机能的规律性强,容易适应环境,容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总是情绪愉快,爱玩,对成人的招呼反应较强。因而在整个儿童期都受到成人的极大关怀和注意。2.困难型。这类气质的婴幼儿约占10%。他们经常大声哭闹,容易烦躁和发怒,爱发脾气,不易抚慰。在生活及生理机能方面缺乏规律性,对新刺激畏缩,接受变化难。心情总是不好,在游戏中也不愉快。成人需要花很大精力才能使他们接受爱抚,由于成人的抚爱经常得不到正面反馈,成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往往较不密切。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3.迟缓型。这类气质类型的婴幼儿约占15%。他们的活动水平很低,行为反应强度较弱,常常是安静地退缩,对新事物适应缓慢。如果坚持和他积极地接触,他们会逐渐地产生良好的反应。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对新刺激慢慢地发生兴趣,慢慢地活跃起来。随着年龄增长,这一类儿童的发展情况因成人抚爱和教育情况之不同而分化。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经典气质类型划分:1.胆汁质:2.多血质:3.粘液质:4.抑郁质: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气质测验下面60道题,可以帮助你大致确定自己的气质类型,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你认为:

很符合自己情况的记2分

比较符合的记1分

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的记0分

比较不符合的记-1分

完全不符合的记-2分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1.做事力求稳妥,一般不做无把握的事。2.遇到可气的事就怒不可遏,想把心里话全说出来才痛快。3.宁可一个人干事,不愿很多人在一起。4.到一个新环境很快就能适应。5.厌恶那些强烈的刺激,如尖叫,嗓音,危险镜头等。6.和人争吵时,总是先发制人,喜欢挑剔别人。7.喜欢安静的环境。8.我善于和人交往。9.羡慕那种善于克制自己感情的人。10.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制度。

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11.在多数情况下情绪是乐观的。

12.碰到陌生人觉得很拘束。

13.遇到令人气愤的事,能很好地自我克制。

14.做事总是有旺盛的精力。

15.遇到问题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

16.在人群中从不觉得过分约束。

17.在情绪高昂的时候,觉得干什么都有趣,情绪低落的时候,又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

18.当注意力集中于一事物时,别的事很难使我分心。

19.理解问题总比别人快。

20.碰到危险情境,常有一种极度恐怖感。

21.对学习,工作,怀有很高的热情。

22.能够长时间做枯燥,单调的工作。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23.符合自己兴趣的事情,干起来镜头十足,否则就不想干。

24.一点小事就能引起情绪波动。

25.厌做那种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

26.与人交往不卑不亢。

27.喜欢参加热烈的活动。

28.爱看感情细腻,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文学作品。

29.工作学习时间长了,常感到厌倦。

30.不喜欢长时间谈论一个问题,愿意实际动手干。

31.宁愿侃侃而谈,不愿窃窃私语。

32.别人总是说我闷闷不乐。

33.理解问题常比别人慢些。

34.疲倦时只要短暂休息就能精神抖擞,重新投入工作。

35.心里有话宁愿自己想,不愿说出来。

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36.认准一个目标就希望尽快实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37.学习,工作同样一段时间后,常比别人更疲倦。

38.做事有些莽撞,常常不考虑后果。

39.老师或他人讲授新知识,技术时,总希望他讲得慢些,多重复几遍。

40.能够很快的忘记不愉快的事情。

41.做作业或完成一件工作总比别人花时间多。

42.喜欢运动量大的剧烈体育运动,或者参加各种文艺活动。

43.不能很快地把注意力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上去。

44.接受一个任务后,就希望把它迅速解决。

45.认为墨守成规比冒风险强些。

46.能够同时注意几件事物。

47.当我烦闷的时候,别人很难使我高兴起来。

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48.爱看情节起伏,激动人心的小说。

49.对工作抱认真严谨,始终一贯的态度。

50.和周围的人关系总是相处不好。

51.喜欢复习学过的知识,重复做熟练的工作。

52.希望做变化大,花样多的工作。

53.小时侯会背的诗歌,我似乎比别人记得清楚。

54.别人说我“出语伤人”,可我并不觉得这样。

55.在体育活动中,常因反应慢而落后。

56.反应敏捷,头脑机智。

57.喜欢有条理而不甚麻烦的工作。

58.兴奋的事常使我失眠。

59.老师讲新概念,常常听不懂,但是弄懂了以后很难忘记。

60.假如工作枯燥无味,马上就会情绪低落。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胆汁质题号269141721273136384248505458总分

得分

多血质题号4811161923252934404446525660总分

得分

粘液质题号1710131822263033394345495557总分

得分

抑郁质题号3512152024283235374147515359总分

得分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该测验评分方法如下:

1.如果某一项或两项的得分超过20,则为典型的该气质。例如胆汁质项超过20,则为典型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项得分都超过20分,则为典型粘液-抑郁质混和型。

2.如果某一项或两项以上得分在20以下,10以上,其它各项得分较低,则为该项一般气质。例如,一般多血质;一般胆汁-多血质混合型。

3.假若各项得分都在10分以下但某项或几项得分较其余项为高(相差5分以上),则为略倾向于该气质(或几项混合)。例如略偏粘液质型;多血质-胆汁质混合型。

其余类推。

一般来说,正分值越高,表明被试越具有该项气质的典型特征;反之,分值越低或越负,表明越不具备该项特征。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胆汁质

心理特点:坦率热情;精力旺盛,容易冲动;脾气暴躁;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情感外露,但持续时间不长。

典型表现:胆汁质又称不可遏止型或战斗型。具有强烈的兴奋过程和比较弱的抑郁过程,情绪易激动,反应迅速,行动敏捷,暴躁而有力;在语言上,表情上,姿态上都有一种强烈而迅速的情感表现;在克服困难上有不可遏止和坚韧不拔的劲头,而不善于考虑是否能做到;性急,易爆发而不能自制。这种人的工作特点带有明显的周期性,埋头于事业,也准备去克服通向目标的重重困难和障碍。但是当精力耗尽时,易失去信心。

适合职业:管理工作、外交工作、驾驶员、服装纺织业、餐饮服务业、律师、运动员、冒险家、新闻记者、演员、军人、公安干警等。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多血质

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情绪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易外露;体验不深刻。

典型表现:多血质又称活泼型,敏捷好动,善于交际,在新的环境里不感到拘束。在工作学习上富有精力而效率高,表现出机敏的工作能力,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在集体中精神愉快,朝气蓬勃,愿意从事合乎实际的事业,能对事业心向神往,能迅速地把握新事物,在有充分自制能力和纪律性的情况下,会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兴趣广泛,但情感易变,如果事业上不顺利,热情可能消失,其速度与投身事业一样迅速。从事多样化的工作往往成绩卓越。

合适的职业:导游、推销员、节目主持人、演讲者、外事接待人员、演员、市场调查员、监督员等等。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粘液质

心理特点:稳重,考虑问题全面;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

典型表现:这种人又称为安静型,在生活中是一个坚持而稳健的辛勤工作者。由于这些人具有与兴奋过程向均衡的强的抑制,所以行动缓慢而沉着,严格恪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不为无所谓的动因而分心。粘液质的人态度持重,交际适度,不作空泛的清谈,情感上不易激动,不易发脾气,也不易流露情感,能自治,也不常常显露自己的才能。这种人长时间坚持不懈,有条不紊地从事自己的工作。其不足是有些事情不够灵活,不善于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惰性使他因循守旧,表现出固定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从容不迫和严肃认真的品德,以及性格的一贯性和确定性。

适合职业:外科医生、法官、管理人员、出纳员、会计、播音员、话务员、调解员、教师、人力人事管理主管等。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抑郁质

心理特点:沉静、对问题感受和体验深刻;持久;情绪不容易表露;反应迟缓但是深刻;准确性高。

典型表现:有较强的感受能力,易动感情、情绪体验的方式较少,但是体验的持久而有力,能观察到别人不容易察觉到的细节,对外部环境变化敏感,内心体验深刻,外表行为非常迟缓、忸怩、怯弱、怀疑、孤僻、优柔寡断,容易恐惧。

适合职业:校对、打字、排版、检察员、雕刻工作、刺绣工作、保管员、机要秘书、艺术工作者、哲学家、科学家。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三、社会性依恋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特殊的社会性情感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一)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依恋在出生后的6个月中逐渐出现。可以划分为三个一般性阶段: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对人的偏好”阶段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对人的区分”阶段3、特殊情感联结阶段:“特定依恋”阶段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二)婴儿依恋的类型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依恋的实证研究(MaryD.Ainsworth)三位参与者:母亲,陌生人(一位成人女性)和婴儿。实验在一个房间中进行,这个房间母亲和婴儿都不熟悉,布置得类似游戏室,有供成人使用的椅子和杂志,墙上有欢快的图画,有充足的玩具供婴儿玩耍。房间一面的墙壁安置了一块单向玻璃,供实验者观察室内情况。母亲知道有这么一种设备,并且知道观察者在后面,但婴儿不知道。陌生情境测验有以下几个情节:母亲和婴儿被带入陌生房间,在母亲在场的情况下,婴儿被鼓励去探索和使用玩具,几分钟后,陌生人进入屋内和母亲交谈,并接近婴儿,接着母亲离开房间,短暂离开后,母亲返回,与婴儿重新在一起,陌生人离开。研究者主要了解婴儿与母亲分离、重聚后的反应,以及婴儿对陌生人的反应。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根据实验的结果,爱斯沃斯区分了三种依恋类型:安全型:婴儿在母亲离开房间时心烦意乱,在母亲回来后主动寻求接近、安慰和接触,但并不因为母亲不在场而不知所措,他们一般能很好地适应因陌生情境、陌生人以及母亲来去带来的压力;不安全—回避型:婴儿在与母亲分离时很少苦恼,在与母亲重聚时很少高兴;婴儿对母亲和陌生人的行为反应,表现出较少的分化;不安全—矛盾型:婴儿在母亲离开后变得极为不安和焦虑,在母亲返回后也不能安静下来,对母亲表现出生气和抵制,同时又表现出接触的需要。在此基础上,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依恋的第四种类型:紊乱型,特征是回避和反抗行为的混合,这类婴儿对与母亲的重聚常常显得烦恼或担忧。

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安全型依恋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这一概念在1994年首次提出,最早是指父母在国外工作、学习而被留在国内的孩子。慢慢演变为当前意义上,指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的孩子。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产生:社会转型、城市化(上世纪80年代起)—流动人口(2000年普查已超过1亿)—留守家庭(留守老人、留守妻子、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自2002年后尤其是进入2004年,“留守儿童”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注意和重视。留守儿童概况第三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2004年7月1日《新京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儿研究所孙宏艳指出,农村留守儿童有6755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