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课后限时集训(三十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建议用时:40分钟)1.下列关于能量流淌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量流淌主要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起先的B.能量在各养分级间可以循环利用C.将消费者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各养分级同化的能量少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A[能量在各养分级间单向流淌、逐级递减,B错误;将消费者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C错误;各养分级同化的能量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D错误。]2.(2024·河北省高三联考)如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链上的能量流淌关系图,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图示的食物链中,猞猁处于第三养分级B.石楠固定的太阳能a小于c、e、f、d之和C.d包括石楠枯枝败叶以及雪兔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D.猞猁的捕食作用在肯定程度上能促进雪兔种群的发展B[猞猁处于第三养分级,A项正确;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生态系统能量的主要来源,一部分能量在流淌过程中随着呼吸作用散失,石楠固定的太阳能a大于c、e、f、d之和,B项错误;雪兔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属于石楠固定的能量,C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共同进化的,因此猞猁的捕食作用在肯定程度上能促进雪兔种群的发展,D项正确。]3.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B、C、D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碳在A和D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C.D数量削减会导致B数量随之削减D.若C增加Xg,至少须要消耗D5XgD[图中C为分解者,不是消费者,不参加食物链的构成,不能按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计算,D错误。]4.(2024·唐山市高三摸底)某一养殖池塘总面积为500m2,其中鲤鱼种群的数量趋于稳定时为5000尾左右,养殖期间收获全部鲤鱼中有机物量为2500kg,期间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量为1000kg,(已知1kg有机物含有能量1.6×104A.该能量流淌模型属于数学模型B.当鲤鱼的种群密度为10尾/m2时,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C.池塘中生产者的同化量是鲤鱼等全部初级消费者同化量的10~20倍D.养殖期间输入鲤鱼种群的能量约为5.6×107kJD[该能量流淌模型是以文字表述来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特征,属于概念模型,A错误;由题干可算出K值为10尾/m2,当鲤鱼的种群密度为5尾/m2时,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B错误;相邻两养分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故池塘中生产者的同化量是鲤鱼等全部初级消费者同化量的5~10倍,C错误;养殖期间输入鲤鱼种群的能量=(2500+1000)×1.6×104kJ=5.6×107kJ,D正确。]5.如图表示某果园生态系统两个养分级之间能量流淌过程,①~④代表不同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养分级的生物量是①的积累量B.人类从果园收获的果实属于②的一部分C.削减③/摄入的比值,有利于提高果园的产量D.增加植食动物呼吸,将使两养分级间能量传递效率下降B[生产者养分级的生物量是①的同化量,A错误;人类从果园收获的果实属于②未摄入的一部分,B正确;削减③/摄入的比值,不影响果园的产量,C错误;增加植食动物呼吸,不会变更两养分级间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6.(2024·滨州市高三二模)稻鳅共作就是在水稻田里放入泥鳅为主,虾、黄鳝、蚯蚓等为辅的自组织模式,形成“水稻护鳅,鳅吃虫饵,鳅粪肥田”的自然养分关系,体现了一田多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稻与杂草因争夺共同的生活资源和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B.泥鳅、虾、黄鳝、蚯蚓等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鳅粪肥田”实现了能量在该生态系统中的多级利用D.该共作模式削减了化肥和农药的运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C[“鳅粪肥田”实现了物质在该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利用,C错误。]7.如图为某人工生态系统中碳流淌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蘑菇作为生产者可为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供应有机物B.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流淌离不开能量的驱动过程C.碳元素在各种生物之间的流淌形式是含碳的有机物及CO2D.③、④提高了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B[蘑菇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分解者,A错误;碳元素在各种生物之间的流淌形式是含碳的有机物,C错误;过程③、④把能量供应应蘑菇,提高了生态系统能量利用率,并没有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8.(2024·浙江之江教化联盟联考)图1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淌状况,请分析回答:图1图2(1)图1中D指向A的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主要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形式流淌的。(2)在图2的食物链中③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填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其次养分级到第三养分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的符号表示)。(3)图2所在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养分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部分和流向分解者的部分之外,其他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2所在生态系统在引入鹰之后,兔的数量在变更后,最终达到平衡,这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力,该种实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机制。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确定该种实力大小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1)图1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分析题图可知,图1中D指向A的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主要是以有机物形式流淌的。(2)在图2的食物链中,①表示兔的摄入量,②表示狼的摄入量,其次养分级到第三养分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②-⑤)/(①-③)×100%,③表示兔粪便中的能量,应属于上一养分级草的同化量。(3)图2所在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养分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部分和流向分解者的部分之外,其他的流向是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和传到下一养分级。(4)图2所在生态系统在引入鹰之后,兔的数量在变更后,最终达到平衡,这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肯定的)自我调整实力。负反馈调整机制是自我调整实力的基础。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生态系统养分结构的困难程度确定自我调整实力的大小。[答案](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有机物(2)草(②-⑤)/(①-③)×100%(3)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和传到下一养分级(4)(肯定的)自我调整负反馈调整养分结构的困难程度(或食物网困难程度)9.(2024·龙岩市高三质检)大闸蟹是主要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甲壳类,因其味道鲜美而被大量养殖。如图为养殖大闸蟹的某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部分图解,其中的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水域中生活着水草、大闸蟹、各种鱼类等生物,探讨大闸蟹与水草、各种鱼类的关系属于________层次,不同种类的生物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了分层现象,属于这个层次的________特征。(2)流经该水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的d表示大闸蟹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3)经探讨发觉图中m值显著大于20%c,合理的说明是_______________。(4)每到繁殖季节,雄蟹就会挥动前肢的大螯吸引雌蟹前来交配,雌雄蟹间传递的这种信息属于________信息,说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5)为提高大闸蟹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近年当地政府构建水域生态浮岛,搭配种植多种挺水植物,以增加水体的自我调整实力。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实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大闸蟹与水草、各种鱼类的关系均为种间关系,属于群落层次的探讨范畴。不同种类的生物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了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2)分析图示可知:流经该水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饲料有机物中的能量(a+s)。图中的d表示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中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3)图中m值显著大于20%c,即其次养分级与第三养分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大于20%,说明次级消费者除摄食大闸蟹外,还摄食与大闸蟹同一养分级的其他生物。(4)每到繁殖季节,雄蟹就会挥动前肢的大螯吸引雌蟹前来交配,雌雄蟹间传递的这种信息属于行为信息,说明白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5)负反馈调整是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实力的基础。[答案](1)群落垂直结构(2)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饲料有机物中的能量(a+s)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中储存在有机物中的(3)次级消费者除摄食大闸蟹外,还摄食与大闸蟹同一养分级的其他生物(4)行为生物种群的繁衍(5)负反馈调整10.如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代表生物,①②③④⑤代表过程,图2表示鼠摄食后的能量示意图,a、b、c、d代表能量的不同去向,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图1图2A.①②③过程主要依靠呼吸作用,④主要依靠光合作用B.鼠属于图1中的乙,丙被誉为生态系统的基石C.a表示鼠的同化量,b可能属于丙的同化量且被甲利用D.若c伴随着③过程散失,则d表示被下一养分级摄入D[①②③过程主要依靠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④主要依靠生产者的光合作用,A正确;鼠是消费者,属于图1中的乙,丙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正确;a表示鼠的同化量,b表示鼠的粪便量,b可能属于丙的同化量且最终被甲分解者利用,C正确;若c伴随着③过程散失,即呼吸作用散失,则d表示鼠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其去向是流入下一养分级和传递给分解者,D错误。]11.(2024·广东省揭阳市高三模拟)探讨者采纳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治理水体富养分化,如图表示水体中部分能量流淌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修复系统构建后,种间关系会发生变更B.挺水植物能遮光,从而影响藻类生长C.该生态系统中第一养分级到其次养分级能量的传递效率为7.6%D.除了已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甲的能量去向还有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C[生物修复系统构建后,种间关系会发生变更,A正确;挺水植物能遮光,使藻类获得的光能削减,光合作用减弱,从而影响藻类生长,B正确;水草、藻类流向甲的能量所占比例为1900÷25000×100%=7.6%,而其次养分级还包括其他鱼类,因此图中所示食物网中第一养分级到其次养分级能量的传递效率大于7.6%,C错误;除了已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甲的能量去向还有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D正确。]12.探讨人员在对某淡水养殖湖泊探讨后,绘制了该湖泊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图1)和碳循环(图2)示意图,图中A~D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图1图2(1)从生态系统结构的角度分析,图1表示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从群落的结构上分析,该湖泊的层次性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_等环境因素限制(写出两项)。(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分析,图2中的B表示________,图2中有而图1中没有的成分有________(填字母)。图2中,碳元素以CO2形式传递的过程有________(填数字序号)。(3)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虾的种群密度时,若第一次用大网眼的网进行捕捞并标记,其次次用小网眼的网进行捕捞并计数,则最终调查的数值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将____________(填“明显偏大”“明显偏小”或“无明显差异”)。(4)草食性鱼类的粪便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这种状况下,细菌和真菌获得的能量来源于第________养分级同化的能量。(5)若将图2修改为该淡水养殖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示意图,须要将A的含义改为“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增加光和______________的能量输入,删除图中的过程________(填数字序号)。[解析](1)由分析可知:从生态系统结构的角度分析,图1表示该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从群落的结构上分析,光照、温度、溶氧量等环境因素限制该湖泊的层次性。(2)图2中的B表示生产者,生态系统的成分在图2中都有,而图1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故与图2相比,图1中没有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二氧化碳库)、分解者,即A和D。图2中,碳元素以CO2形式传递的过程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即①②③④。(3)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虾的种群密度时,若第一次用大网眼的网进行捕捞并标记,其次次用小网眼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