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教案杨修之死阅读与写作练习9篇杨修之死阅读与写作练习1教学目标:1.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3、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介绍《水浒》理清情节结构一、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我们初步品味了“四大名著”的魅力,但是“四大名著”实际上各有其独特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智取生辰纲》一文,仔细品尝《水浒》的滋味。二、介绍作者作品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三、口述故事经过。四、分析故事情节五、从情节来看,小说构思有何巧妙之处?1.善用伏笔:杨志误失生辰纲实际在前文有多处暗示,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伏笔。(略)2.善用景物描写:善于运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本文的又一艺术特色。它主要表现为对天气炎热的描写。3.巧用双线索: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处处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败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预设机关团结合作智取成功六、布置作业:《名师伴你行》第二课时分析人物性格一、处理作业:二、分析杨志的思想性格:(讨论如下问题)1.杨志何以那么重视生辰纲的安全,这表现了他思想上的什么特点?2.杨志为什么对军健那么凶?这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3.杨志和虞侯、都管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几方面?你对这些矛盾是怎样理解的?4.由以上几个问题可以看出作者塑造杨志这个人物形象都用了哪些方法?间接描写:反面衬托、侧面衬托直接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三、综述本文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的艺术特色。(学生试述,教师总结)小说有两种矛盾:一种是杨志与军健、虞候、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亦即奴才与奴才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押送途中快与慢、走与停的矛盾,要喝酒与不准喝酒的矛盾。在整个故事中,这是次要矛盾。另一种矛盾是杨志押送与晁盖等好汉智取的矛盾,即压迫与反压迫的矛盾。这是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要矛盾,表现为在对生辰纲的态度上,杨志一方是明防,而晁盖一方要暗夺。结果由于明防的一方内部不和,给暗夺的一方以可乘之机,终致失败。作品先写次要矛盾,再由次要矛盾引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因主要矛盾而发生、发展,以至激化,而主要矛盾又因次要矛盾的发生、发展、激化,提供了解决的条件。因此,前一部分之所以着重写次要矛盾,完全是为写后一部分的主要矛盾服务的。这些不同的矛盾也是互相勾联,互相影响,不断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从全文来看小说无论对杨志的谨慎、精明、横蛮的个人性格的刻画,还是对八条好汉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战斗的群体的描写,都是把他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通过人物本身的语言行动来进行的,作者绝不下一按语,而这些人物的形象却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这是本文表现方法上成功的地方四、布置作业:1.课外阅读《水浒传》“杨志卖刀”一节,就杨志的遭遇选一个角度,写一篇短评。2.完成《名师伴你行》课后记:品味四大名著,积累生活、文学底蕴。杨修之死阅读与写作练习2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简要概括事件。2、多角度分析曹操、杨修性格。3、多角度探究杨修死因。4、能用辩证的观点区分小说与史实中的曹操。5、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二、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简要概括事件。2、多角度分析曹操、杨修性格。3、多角度探究杨修死因。三、教学难点:多角度探究杨修死因。四、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教学步骤:(一)导入:有一本书它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被称为“第一才子书”、“第一部奇书”,大家说说这本书是?提到《三国演义》,你能想起哪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呢?今天呢,我们一起来研读出自其中的一个故事——《杨修之死》。(二)资料助读:1、关于《三国演义》或者作者罗贯中,你了解些什么,可以告诉我们吗?2、本文的故事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谁能向大家说一说?(三)初读课文,把握情节:1、说说杨修因犯何罪被杀?概述事情经过。2、若没有这一事件,杨修是不是不会被杀?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文中写了几次“犯忌”之事?哪几部分写的?(研读第4-9小节)根据表格概括事件。事件杨修的表现曹操的态度(四)研读课文,探讨死因。请同学们依据曹操、杨修在上述事件及“鸡肋事件”中的各自表现,讨论一下,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教师总结: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三点:1、性格决定命运:杨修的性格决定了自身悲惨的命运。2、环境决定命运:杨修侍奉的主子——曹操,他的性格决定必杀杨修无疑。3、立场决定命运:杨修扶持曹植,而曹丕为世子,翦除异己,巩固政权。(五)概括形象:从同学们论述的杨修死因中,其实我们已经窥知了曹操、杨修两人鲜明的个性,请一位同学概括一下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六)课外研究:曹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了一个奸雄的形象,这与作者的政治倾向有关(“拥刘反曹”),历史上的曹操是不是这样呢?(提供资料)鲁迅先生这样品析过曹操:“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而已集》《百家讲坛》中的易中天教授也品析过曹操:“其实曹操也未必多想杀人。他原本是非常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非常重感情的。”“曹操虽然残忍,却并不暴虐;冷酷,却并非无情。”——易中天《品三国》那就请同学们也来品析一下曹操——《我也品曹操》,请完成一个不少于400字的小练笔。要求:依据一定的情节或者细节,品析人物形象。提示:可以从小说《三国演义》的角度;也可以从历史角度;还可以将两者对比品析。(七)课堂小结:“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它扬起的尘土注释着繁华后的沧桑,落魄后的崛起。品书香一缕,读人生百味。希望大家能多读名著,用书来装扮自己,丰富自己的人生。八、板书设计:《杨修之死》罗贯中恃才放旷虚伪奸诈杨修卖弄聪明曹操残暴多疑轻率大意心胸狭窄杨修之死阅读与写作练习3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三单元中一篇精读课文《杨修之死》。一、教学理念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发展和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以本文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结合所知道的有关《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谈出观点、谈出体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本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前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看VCD了解有关曹操这个人物形象,不单单停留在本文的基础上,要从客观上,全面的了解曹操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动手动脑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老师的主导地位现代的语文教改要求老师不能局限于对文章的讲解、主题的概括、写法的分析上,而是尽可能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文章的主题美、结构美、语言美、技巧美。《杨修之死》这篇文章在记叙方式上采用的是插叙的手法,一石双鸟,将杨修的恃才放旷和曹操的虚伪残诈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二、分析教材《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中的名著,是根据《后汉书》《三国志》《三国志平话》以及某些传说,经过作者的综合加工、创作而成的。《杨修之死》这篇文章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三单元中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要注意古代白话小说不同类型的特点,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语言、叙述语言的精妙,欣赏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美。本文叙述的是魏蜀汉中争夺战最后阶段,曹操军队撤退前的情况。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的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三、分析学生凭据班级里的学生小我私家分析、办理题目标本领差别,在题目计划题目时,针对差别条理的学生计划差另外题目。比若有关文学知识的题目是针对阅读面大的学生计划的,针对讲故事的部门交给表达本领强的学生,针对批评部门交给写作本领强的学生等等。固然在办理这些题目标历程中全部的学生都有时机到场进来。让他们互取长处,互补所短,在互助探究中将题目办理,在办理题目标历程中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四、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知识本领目标:引导学生自读,讨论分析课文中重要人物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性。2、历程与要领:学生通过自读课文,从而学习作者通过抵牾辩论描画人物性格特性的写法和适当运用插叙的布局要领。3、情绪、态度、代价观:使学生在知道《三国演义》是我国闻名的古典小说,加强他们的民族自大感。(二)教学历程1、导入新课:学生在老师的开导下简朴了解《三国演义》中的部门人物,从而导入对新课的学习和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互助探究:学生在老师给出的题目引导下,以小组为单元相互研讨总结,末了有小组代表归纳出来。3、总结归纳:总结古典口语小说的写作特点。4、写作训练:在学习本课的底子上,写一篇小批评。简案学科语文课题《杨修之去世》教者钱恒峰学校汽锅中学年级八年二班教育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掌握《杨修之去世》这篇文章的内容、写作本领、和语言特点本领目标:通太过析人物性格,培养学生的表达本领,发散头脑本领和创新本领德育目标:使学生知道《三国演义》是我国闻名的古典小说,加强他们的民族自大感情绪目标:了解小说中的人物悲剧运气,培养学生准确的人生观、代价观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性教学难点准确明白杨修之去世的缘故原由教学要领实践法、互助探究法、建立景象法教学本领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关键教学历程学生存动计划意图导入新课老师由学生对古典名著的了解,举行人物连线导入新课在举行思索后举行连线,动脑、动手,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思索,加强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新课分析1、围绕曹、扬二人的抵牾辩论选文将了七件故事,是哪七件思索、准备复述2、请将不明白的或看不懂的地方(字、词、句)找出来学生动笔、动手培养学生发明题目、办理题目标本领3、指生归纳综合七个小故事的重要内容(不凌驾十个字)学生发言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本领4、讨论杨修之去世的一定性讨论后答复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5、撇开作者的见解,你以为曹操杀杨修的基础缘故原由是出于妒忌,照旧严峻军纪,或其他缘故原由。知无不言6、讨论本文的记叙次序讨论后答复总结本文通过抵牾辩论描画了曹、扬二人的性格。从一样寻常生存小事,到军国大事,抵牾辩论愈演愈烈,人物性格也愈来愈光显。自我总结写作训练完成小批评《我看杨修之去世》(字数200字左右)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短小写作的本领杨修之死阅读与写作练习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分析语言材料,梳理信息,表达感悟认识能力训练,能够合作交流自己的思想。2、过程与方法:处理材料,归纳分析,讨论交流。3、情感与态度:内因与外因的辨证思想认识,正确的人才观。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材料洞悉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人才观的交流与表达。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媒体:略教学步骤:一、导入:曹操〈〈观沧海〉〉中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心胸开阔,吞吐宇宙,雄才伟略,霸气昭然。但也有狭隘与偏见……二、揣度人物心理活动与语言表达:1、师: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曹操斩杀杨修的想法是由来已久的,请找出每次杨修触犯曹操忌讳后,写曹操心理及行为反应的句子,并简要评述曹操对杨修是怎样由“忌”到“恨”的。教师板书七个事件。2、生:分组讨论交流,并表述,教师板书记录。3、师:归纳小结。(在劫难逃)三、人物形象分析1、师:有人认为小说节选内容中曹操和杨修个性鲜明,认为他们(教师幻灯展示)曹操:杨修:不知你是否有同样的认识,请梳理课文信息,作出评价。2、生:处理课文语言材料,探究思考,交流表述。3、教师小结:曹操(阴险狡诈,一代奸雄);杨修(才思过人,恃才放旷)四、扩展延伸,情感态度表达辩题一:是谁杀死了杨修?曹操,杨修?师:对于课文中杨修之死,历来就有不同见解,有人认为应归之于操,有人认为应归之于修。请两组同学,分别就课文情节事实,有理有据,展开辩论。生:稍作研讨,轮流展开辨驳……师小结:对辩论作出评判,归结“世间万物均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巴掌拍不响就是这个道理)辩题二:说说你的人才观?师:曹操怒杀杨修,毕竟还是给了我们许多遗憾,曹操怒杀杨修后,强令进军,结果被蜀军杀得落荒而逃,同时又失去一个才思过人的主薄,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该不该!而杨修才思敏捷,却因恃才放旷,疏于理法,落得个英年早逝,真可谓“一失足,千古恨”,遗憾遗憾!请你结合历史与现实社会,如果你是曹操,你将怎样使用人才;如果你是杨修,怎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生:交流表达师:不管怎么说,杨修死了不可复生。有人给华山杨修墓题了一幅挽联,现展示给大家,请大家在课后玩味。在未来的生活里一路走好。生:齐读对联。五、教师小结后下课注:板书略教学流程略杨修之死阅读与写作练习5自读目的:一、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二、进一步理解叙事顺序。三、从历史的角度、艺术的角度,认识曹操。教学重点:目的一;教学难点:对杨修被杀原因的正确理解。教学关键:目的三;教学方法:引导自读;教学时数:一节。内容和步骤: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二、指导学生分析叙事的逻辑性。1.选文围绕曹杨之间的矛盾写了那几件事?记述这件事的行文顺序能否变动,为什么?——(1)嫌门阔忌之(2)一盒酥恶之(3)杀近侍愈恶之(4)告发丕愈恶之(5)斩门吏大怒(6)作教杀心(7)鸡肋杀2.文中这些事的记述顺序不宜变动。——七件事从时间顺序看是倒叙,但从曹操“进兵收兵犹豫不决——杀杨修——进兵失败——班师”的过程中,杀杨修的事是顺序的事。因此,从篇章结构上看,杀杨修前的七件事,要当插叙对待。3.杨修死后,原著中有几句诗,对杨修之死是这样说的:“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我们现在想想,说得准确不准确?——有道理。杨修恃才放旷,喜耍小聪明。而曹操在文中是个表面上“称美”,而“心恶之”的妒贤嫉能的人,两种性格互相冲突,必然导致一个结局,但杨修与曹氏父子间争宠夺权的斗争,卷入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这才导致他遭杀的本质原因。4.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有“奸雄”之称,从文中能看出他的“奸”吗?——一奸:借故杀人,——二奸:不让人识破心机,——三奸:惠善后。三、课堂练习:比较下列“以”、“乃”的词性和词义:(1)此乃杨修之所教也;(2)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3)吾乃在梦中;(4)门内添“活”乃“阔”字也;(5)修以鸡肋之意对;(6)再入以惑之;(7)操以植为能;(8)以今夜是令,便知。板书:嫌门阔忌之恃才戏主一盒酥恶之杨修恃才伤主杀近侍愈恶之(恃才故旷)告发丕愈恶之曹操(奸雄)恃才干政斩门吏大怒作教杀心恃才乱军鸡肋杀杨修之死阅读与写作练习6【基础练习】一、给加粗的字注音。庖官()夏侯惇()讫()簏()谮害()麾()二、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2.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3.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4.操方麾军回战马超。三、填空。《杨修之死》节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小说家。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描写了________时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的斗争。【综合练习】四、阅读理解。1.杨修被杀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2.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3.曹操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探究练习】课外搜集一些有关曹操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曹操的看法。18杨修之死一、páodūnqìlùzènhuī二、1.杨修平日行事,好依仗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不加检点,多次冒犯曹操的忌讳。2.人们都认为曹操果然在梦中杀人。3.才想起杨修说的话,随即将杨修的尸体收回进行厚葬,并且下令回朝。4.曹操才指挥军队回战马超三、《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三国演义》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四、1.解释“鸡肋”一词的含义而使军心大乱。根本原因: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2.对于杨修能猜透他的心意,曹操起初时心里非常嫉妒他的才能,后来是厌恶。3.曹操虚伪而*诈杨修之死阅读与写作练习7[课内语段精读]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操虽称美,心甚忌之。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操闻而愈恶之。操第三子曹植,爱修之才,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操与众商议,欲立植为世子,曹丕知之,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因恐有人知觉,乃用大簏藏吴质于中,只说是绢匹在内,载入府中。修知其事,径来告操。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丕慌告吴质,质曰:“无忧也:明日用大簏装绢再入以惑之。”丕如其言,以大簏载绢入。使者搜看簏中,果绢也,回报曹操。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操欲试曹丕、曹植之才干。一日,令各出邺城门;却密使人分付门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门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闻之,问于修。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植然其言。及至门,门吏阻住。植叱曰:“吾奉王命,谁敢阻当!”立斩之。于是曹操以植为能。后有人告操曰:“此乃杨修之所教也。”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后曹丕暗买植左右,偷答教来告操。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之心;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修死年三十四岁。1、随着杨修数犯曹操之忌,曹操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在文中找出并写在下面:2、杨修建议工匠门改造好园门后,曹操原本大喜,后知是杨修之意后,为何”心甚忌之”?3、曹操自称”梦中好杀人”是确有其事,还是另有原因?4.试探两个儿子的才干,曹操出了怎样的”一题”?由此可见曹操有着怎样的个性?5.曹操何时有了”杀修之心”?为什么?6.对于杨修之死,有人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杨修自己,有人认为因在曹操,请说说你的观点:[课外美文赏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諕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1.文中的”玄德”指的是,“关、张”分别指的是两人,文中曹操所说话中隐含一则成语,即2.刘玄德志在天下,为何却甘愿在下处后园种菜?3.曹操特意请玄德喝酒,是不是为了笼络玄德?由此可以看出曹操怎样的个性?4.其实曹操对天下英雄心中已有评定,为何却一定要玄德来品评?玄德所说的英雄是否果真是他心目中的英雄?5.当曹操指出“近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有何反应?为什么他要这样做?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6.本段可谓是曹操与玄德的一次没有兵刃的交火,在这次交锋中孰胜孰负,说说你的看法:7.文段中曹操把天下英雄比做是“龙”,我们炎黄子孙也被称为龙的传人,写出三个有“龙”字的成语:8.读了本文后,你认为玄德和杨修二人在性格上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片段作文练习]用现代汉语改写文中的一件事,要发挥想像,运用过去学到的人物描写的方法,对人物作细致的描写。参考答案:[课内语段精读]1、甚忌之——而心恶之——愈恶之——愈恶之——操大怒——操见了大怒2、因为他发现杨修能猜中自己的心思,而曹操本就老*巨滑,处处防备别人,因而“甚忌之”。3、不是,只是因为他不信任别人,生怕别人加害于他,不喜欢别人在他入睡时*他太近而编的一个借口。4、看哪一个儿子有魄力将门吏杀了出城去。表现出曹操的心狠手辣,为了试探儿子的才干,竟不惜以他人的性命为代价。5、发现杨修为曹植准备了“答教十余条”后,因为杨修已介入了曹操二子争做太子的政治斗争之中,这是曹操所忌讳且不允许的。6、杨修:恃才放旷、不拘小节,不会审时度势,一味卖弄,更不懂得曹操的个性,屡犯曹操之忌,所以招之杀身之祸。曹操:老*巨滑、心狠手辣,绝不允许别人猜中他的心思,更不愿别人插手他家里的立位矛盾,所以必杀杨修。[课外美文赏读]1.刘备关羽张飞望梅止渴2.为防备曹操识破而被曹操所害。3.不是,只是为了试探刘备,表现曹操的老*巨滑。4.为了试探刘备是否才略过人,将来是否会变成他的对手。不是,刘备是故意装拙,骗过曹操,好让曹操不对他起疑心。5.刘备十分惊慌而筷子落地,但并非他所说的是因为打雷的原因,而是被曹操一语道破,可见刘备反应极快,心计更胜曹操一筹。6.刘备胜,曹操败了。因为曹操被刘备的假象所迷惑,而上当受骗。7.龙马精神龙腾虎跃龙盘虎踞画龙点睛杨修之死阅读与写作练习8《杨修之死》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教学设想]《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本文叙述的是魏蜀汉中争夺战最后阶段,曹操军队撤退前的情况,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本文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这是培养学生欣赏小说作品能力的良好教材。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反复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能正确找出文中顺叙与补叙部分,并能具体分析补叙的作用。评析曹操和杨修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之后,让学生一起背诵曹操的《龟虽寿》和《观沧海》,拉近与曹操的距离。再找同学讲几个关于曹操的故事,初步感受曹操的性格。2、学习生字词3、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问:通过阅读你发现课文有什么突出的特点?结构、思想内容等方面都可分析。学生回答后,根据学生的分析,制定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果老师事先预想的目标学生没有提到,老师可适当补充。4、学习目标确定后,进行分组讨论。每四个同学组成一个课题攻关小组,每人都是研究员。每个学习目标就是一个课题,课题攻关小组任意选择,研究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所选课题,可以是一个,也可是多个。所选课题研究完了,还有剩余时间,再去研究其他课题。二、一、作者和《三国演义》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他广泛搜求了有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融合大胆而合理的想像和虚构,创作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的鲜明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使曹操和刘备两个艺术形象鲜明对比,互相衬托,以强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三、1、本文语言简洁凝练。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所写的6个故事。(答案参见指导书。)杨修卖弄聪明1.破字忌2.分酥恶杨修揭穿曹的心思3.破梦愈恶杨修参与曹的家事4.吴质事件愈恶5.教植出门怒6.教植作答杀修之心2、这七个故事各表现出曹操和杨修的什么性格特点?(答案参见教师用书。)曹操的复杂性格:即十分奸诈,又有深谋远虑。阴险虚伪、狡诈奸猾。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3、画出表现曹操对杨修态度变化的词语。明确:忌——恶——愈恶——愈恶——怒——有杀修之心4、记叙的顺序有哪些?(顺叙、插叙、补叙、并叙等)本文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顺叙、补叙)找出补叙部分并思考补叙的作用。(与顺叙相结合,层层深入,揭示杨修之死的原因,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极具吸引力。)*第二部分从记叙的顺序看属于哪一种?本部分与题目有什么关系?明确:补叙目的在于说明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揭示杨修之死是曹、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5、根据课文的记叙顺序可把文章分为几部分?明确:三部分——1至3段为第一部分,写杨修被曹操所杀。4至9段为第二部分,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10至12段为第三部分,写曹操兵败班师。由这个分析,我们还可看出本文补叙在结构上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层次分明。6、曹操杀杨修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思考课后第三题来解决这个问题。7、曹操强行进兵,结果惨败,写这个情节与杨修之死有什么关系?明确:有关系。写此情节,意在证明杨修死前的分析和预见是非常正确的,从而揭露了曹操杀杨修是忌才,“惑乱军心”只是借口。8、假如你是曹操,你会不会杀死杨修?理由是什么?如果不会,你要如何安置这个锋芒毕露的不大听话的人物?这个问题,不要求有统一答案,学生可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9、假如你是杨修,你会如何与曹操相处?也不要求答案统一。10、《大回》一文中有句话:“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学了本文后,你对这句话有没有更深的理解。畅所欲言。四、拓展阅读。阅读教学用书p83《曹操为什么杀杨修》,了解曹操杀杨修的其他原因。若没有时间,老师可将材料印发,让学生课下阅读。或者将其内容概括如下:孔融、弥衡因不肯依附与曹操,先后被杀。杨修与其二人气味相投,算是一派,他虽身归曹操,心却不依附。这早被曹操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杨修之父杨彪曾任汉献帝太尉,被曹操诬陷入狱,后经孔融申辩,方才放出,回家闲居。可见曹杨两家早有芥蒂,这也是杨修死因之一。五、总结老师概括这节课所学内容,表扬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自己有哪些收获。六、布置作业:阅读〈〈三国演义〉〉杨修之死阅读与写作练习9[教学设想]《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本文叙述的是魏蜀汉中争夺战最后阶段,曹操军队撤退前的情况,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本文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这是培养学生欣赏小说作品能力的良好教材。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反复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能正确找出文中顺叙与补叙部分,并能具体分析补叙的作用。评析曹操和杨修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之后,让学生一起背诵曹操的《龟虽寿》和《观沧海》,拉近与曹操的距离。再找同学讲几个关于曹操的故事,初步感受曹操的性格。2、学习生字词3、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问:通过阅读你发现课文有什么突出的特点?结构、思想内容等方面都可分析。学生回答后,根据学生的分析,制定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果老师事先预想的目标学生没有提到,老师可适当补充。4、学习目标确定后,进行分组讨论。每四个同学组成一个课题攻关小组,每人都是研究员。每个学习目标就是一个课题,课题攻关小组任意选择,研究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所选课题,可以是一个,也可是多个。所选课题研究完了,还有剩余时间,再去研究其他课题。二、一、作者和《三国演义》罗贯中(约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模拟试卷:地理信息技术实践应用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解析
- 土耳其语中的语言创新现象分析论文
- 2025合同管理投资有限公司合同管理制度
- 2025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面试题库(含答案)高分策略解析
- 2025仓库租赁合同书范文
- 2025-2030羊毛项目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5-2030网上招聘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纽特伦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礼品行业风险投资发展分析及投资融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硅胶项目商业计划书
- 《民航客舱设备操作与管理》课件-项目三 客舱应急设备
- 2024年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全面
- 古村落乡村文化旅游古镇旅游外文文献翻译2014年
- 旅游学概论(郭胜 第五版) 课件 第11、12章 旅游组织、旅游新业态
- 通信光模块基础讲解
- 数字电子技术(山东工商学院)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DL-T 2563-2022 分布式能源自动发电控制与自动电压控制系统测试技术规范
- (高清版)TDT 1056-2019 县级国土资源调查生产成本定额
- 顺丰社招人才在线测评题库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找规律》教案
- 业务跟单流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