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导学案【课标要求】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明确任务,分组完成,养成思维,提升素养一、选官制度学习任务一:结合教材和史料,表格梳理先秦至隋唐选官制度的演变。分析九品中正制发展至科举制的原因及其影响。材料1: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材料2:秦时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宗族非有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商君列传》材料3:察举虽由地方官掌握,但前提往往是被选拔人当地的士人舆论,当地舆论对所有人都有一个基本的评价,评价高者,很自然能够被推举。—张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导论》材料4:[自主学习]结合教材和史料,表格梳理先秦至隋唐选官制度的演变。朝代选官制度选拔标准选拔方式选拔原则夏商周

战国西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总结

材料5: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葛洪:《抱朴子·审举》材料6:(历史纵横):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当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继任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行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材料7:在实行察举的两汉之际,还有考试这样一个辅助性的环节,到了魏晋时代,居然倒退到全凭中正官作出一个模糊评语的地步。既然不能量化考核,必然没有考核标准,结果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喻大华《帝制往事》及法弊也,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所以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南朝至于梁陈,北朝至于周隋,选举之法虽互相损益,而九品及中正至开皇中方罢。——杜佑《通典》材料8: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合作探究]问题1:根据以上史料及教材,对比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实行的原因?材料一: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王炳照《中国科举制度研究》材料二:间接助成国内风俗教化之统整,以辅成大一统政府之团结与巩固。——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汪洙[唐]《神童诗》材料四: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材料五:“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顾炎武问题2:查找资料、结合教材说明隋至明清科举制形成过程,根据材料一至五分析科举制的影响?二、中央官制学习任务二:结合教材,用结构图梳理秦至隋唐的中央官制演变。对比分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的原因。问题1:结合教材,用结构图梳理秦汉至隋唐的中央官制。问题2:结合教材,对比分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的原因。(可从三省六部制的职能、特点和作用角度分析)赋税制度学习任务三:观看视频结合教材,概括秦汉至唐的赋税制度演变历程。理解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和利弊。问题1:观看视频,结合教材概括秦至唐的赋税制度演变历程?分析租庸调制的进步性?材料1:“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其后国家侈费无节,而大盗起,兵兴,财用益屈,而租庸调法弊坏。——《新唐书·食货志》材料2: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资治通鉴》问题2:结合材料1、2和教材,分析两税法实施的背景?问题3:完成下面表格,结合教材分析两税法实施的影响?(从利弊分析)租庸调制两税法推行时间征税标准征税项目征税对象征税次数四、小结隋唐时期在选官、行政和赋税等制度上有重大的变化与创新,我们不禁思考:制度变革与国家有着怎样的关系?课后巩固:【典例研析】(2022·广东·高考真题.3)如图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 B.避免了相权被分割C.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 D.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典例研析】(2022·浙江·高考真题)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式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典例研析】(2023·湖北武汉·华中师大一附中校考模拟预测)贞观二年,唐太宗决定变隋代的义仓之税为地税,按照耕地面积每亩交纳固定数量的粮食作为实物地租,后来,地税进一步细化,除了对已经登记在册的编户耕田收取地税,也对向政府“借荒”耕种的各种个人或组织征收地税。唐朝的税制创新()A.成为政府敛财手段 B.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