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_第1页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_第2页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_第3页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_第4页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部编高中历史新授课材料一:战国中后期,统一的呼声日益高涨。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战国时期的人们普遍要求结束战乱,除去那些人为的灾害、障碍。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乱,统一逐渐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材料二:秦的大一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与交往也比以往更为密切,况且分裂割据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各国各阶层都渴望统一。——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贾谊《过秦论》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革并诸侯。1.条件(1)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思考:根据材料,概括秦统一的条件。(2)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3)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4)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1.条件申不害术指君主统治的权术,包括任用、监督、考察臣下的一套办法慎到势指君主的权威(5)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韩非子法术势相结合商鞅法专制官僚制的行政原则1.条件秦和其他六国相比……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取消贵族、官僚的特权;精简政府机构,重用贤能的人才;在物质上给予士兵以优惠的待遇,奖励有功人员;整顿楚国吏治;改良楚国社会风气时间:6年→18年范畴:吴起变法仅局限于政治与军事领域,缺乏经济领域的变革。→商鞅变法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全社会各领域齐头并进。楚:春秋时变革分封制,创建县制,楚人对宗法制却几乎完全保留,导致楚国阶层固化现象日益严重——贵族势力强大。吴起的变法之举在打击贵族私门的同时,并没有使其他社会阶层获得实际利益。→商君之法既抑制了旧势力的特权,也催生了新力量的成长;在打击既得利益者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普通民众的需求。正因为如此,当秦孝公去世后,尽管商鞅也如吴起一般地遭到贵族们的报复,直到身死,但商君之法却被秦国社会所接纳。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楚:保留浓厚旧制度色彩的体制,旧制革除不彻底、新制建立不全面。1.条件秦和其他六国相比……(2013年全国I卷第24题):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东方诸国与楚国类似,皆不同程度保留了旧制。C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动作者归之于功(做事的人一定会把自己的力量集中到耕作),为勇者尽之于军。——《韩非子》具有成熟、高效、完善等特征,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国家动员,凝聚国力。秦国1.条件(1)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2)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3)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4)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5)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

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6)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1.条件③相继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纵者,合众若以攻一强也;而衡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韩非子·五蠹》先把斗争重点放在近旁的韩赵,对较远的齐燕暂置不顾,稳住楚国和魏国。从而“得寸即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①合纵连横②远交近攻2.过程④定都咸阳。⑤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⑥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⑦在北方,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⑧公元前214年,秦朝在原有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材料四:及至始皇……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贾谊《过秦论》2.过程思考:对比战国和秦朝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疆域的扩大:北方、西南、华南长城的变化:中原长城消失国家的统一和制度变迁:封国消失,设郡县民族的变化:少数民族纳入中央管辖,多民族国家格局确定国家政治经济重心在北方行政区的北密南疏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2.过程二、统一措施1.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概念解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集权到皇帝皇权VS相权集权到中央中央VS地方皇帝中央地方(专制主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1.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确立皇帝制度“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资治通鉴》卷第七《秦纪二》

特点

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他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史记集解》

②皇帝独尊③皇位世袭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①皇权至上二、秦的统治1.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确立皇帝制度:(2)中央官制:创立三公九卿制皇帝御史大夫太尉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

(监察)

(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皇帝侍卫首领皇宫卫戍司令掌皇帝的舆服车马皇室事务司法刑狱赋税征收管理工商税务皇室财务民族外交祭祀礼教丞相军事(虚设)君主专制皇权中心相互制约“家天下”二、秦的统治1.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确立皇帝制度:(2)中央官制:创立三公九卿制(3)地方:推广郡县制皇帝最高统治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三公九卿郡县管理民众乡里管理治安亭民户基层管理机构中央集权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官僚政治二、秦的统治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平王东迁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提高地位增强权力郡县制地方官僚机构君主专制加强加强地方管理中央集权加强完成统一贵族政治早期国家官僚政治第一个统一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1.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2.巩固统一其他措施统一车轨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建驰道、直道颁布法律编制户籍迁赵王迁于房陵(今湖北房县),齐王建于共(今河南辉县),迁天下富豪12万户至咸阳。迁徙贵族二、秦的统治1.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2.巩固统一其他措施3.统一意义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形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钱穆《国史大纲》根据书和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秦的统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的历史作用?(1)国家版图: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此后古代中国版图的基本框架(2)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3)政治制度: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二、秦的统治暴政表现求仙问药外出巡游封禅修建陵墓秦朝肉刑大兴土木①穷奢极欲,大兴土木②求仙访药,动众巡游③徭役沉重,刑罚严苛修建秦长城三、秦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过程1.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2.前207年,刘邦进占咸阳,秦朝灭亡3.前206年—前202年,刘邦、项羽四年楚汉战争4.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进军路线图楚汉之争示意图四、秦的速亡问题探究:何以速亡极端地说,他的治国理念存在致命的缺陷:它只坚信旧时秦国管理实践中形成的法治经验,单纯推行“以法治国”来统领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庞大帝国,根本上忽略了社会和人的思想情感的复杂性,强抓“政统”而缺乏“道统”,只抓“法治”而没有统摄人的思想灵魂的意识形态。整个国家犹如强力挤压下的一抔干沙,没有起内在凝聚作用的“凝合剂”——没有为社会所普遍接受、包含社会共同情感和理想的主流思想。加之立国日浅、始皇早逝、奸臣作祟、统治者残暴腐败等因素,大秦帝国只完成了形制上的“统”,而终将收魂摄魄的“治”的历史功绩留给了汉。——《春秋战国及其对后世中国的影响》思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明秦王朝为何速亡?

秦王朝未能够完成思想上的统一,政治和文化认同尚未完成。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御中发征(朝廷征发徭役),乏(耽搁)弗行,赀(罚)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斥责);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水雨,除兴(免除本次征发)。

——《睡虎地秦简·徭律》一、睡虎地秦简是秦始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