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第7单元第15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教师用书教案北师大版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第7单元第15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教师用书教案北师大版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第7单元第15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教师用书教案北师大版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第7单元第15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教师用书教案北师大版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第7单元第15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教师用书教案北师大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15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究曲折前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探究[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1.国民经济复原(1)时间:1949—1952年。(2)背景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长期掠夺、压迫。②国民政府肆意搜刮。③多年斗争的破坏。(3)完成: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4)意义:为国家的工业化打算了条件。2.第一个五年安排(1)时间:1953—1957年。(2)内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阳第一机床厂。(4)意义:起先变更中国工业的落后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3.三大改造(1)时间:1953—1956年。(2)内容①农业:参与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②手工业:参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4)意义: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体系。“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所谓过渡,是指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过渡时期”,指的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其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究与失误1.胜利探究——中共八大(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2)时间:1956年9月。(3)内容①主要冲突: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冲突,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须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意人民须要的状况之间的冲突。②主要任务:集中力气尽快地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经济建设方针: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4)评价:中共八大的路途是正确的,是党在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但中共八大确定的正确路途并未能坚持下来。2.探究的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途①提出: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②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③评价:反映了广阔人民群众要求尽快变更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脱离了中国的国情。(2)“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①特点a.大跃进: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不断大幅度提高安排指标。b.“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安排。②危害:违反了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导致国民经济建设出现混乱,出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峻的经济困难。3.国民经济的调整(1)目的:订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2)方针:“调整、巩固、充溢、提高”。(3)成效①从1962年起,国民经济逐步得到复原和发展。②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基本完成。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大跃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左”倾错误的表现,但二者不能混为一谈。(1)“大跃进”属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范畴,错误的根源在于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变革生产关系的范畴,根源在于生产关系变革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2)“大跃进”运动的错误在于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忽视了中国经济落后的国情,与生产关系无关;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三、“文化大革命”对国民经济的破坏1.缘由:1966年爆发“文化大革命”动乱并扩展到经济领域。2.表现:“文化大革命”十年,国民收入损失约5000亿元。3.调整(1)1971年,周恩来对国民经济进行复原和调整,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好转。(2)1975年,邓小平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使国民经济得到进一步好转。[教材拓展]统购统销就是借助政权的强制力气,让农夫把生产的粮食卖给国家,全社会所须要的粮食全部由国家供应,农夫的口粮和种子也得由国家批准后才能留下,城镇家庭凭粮本供应粮食,国家严格禁止粮食自由买卖,是国家限制粮食资源的安排经济政策。1953年10月,中共中心发出了《关于实行粮食的安排收购与安排供应的决议》。所谓“安排收购”被简称为“统购”;“安排供应”被简称为“统销”。后来,统购统销的范围又接着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油。这一政策取消了原有的农业产品自由市场,初期有稳定粮价和保障供应的作用,后来严峻地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统购统销期间,国家通过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严峻牺牲了农夫利益,为工业建设供应了原始积累。[素养提升·融会贯穿]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打算与启动(1949-1956年)2.十年建设时期(1956-1966年)►探究1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一五”安排史料一第一个五年安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气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起先,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纳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起先,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史料二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途正式公布。过渡时期总路途的基本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工业化,这是……实现三大改造的物质基础;而……改造又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相互依靠、相辅相成。社会主义建设和生产资料全部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是这条总路途的基本特点。[思索](1)依据史料一,归纳第一个五年安排的特点及其形成缘由。(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解读](1)史料一论述了“一五”安排的基本任务,并表明要借鉴苏联的阅历。(2)史料二阐述了过渡时期任务艰难,须要较长时间逐步实现。同时说明白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内在关系。[试答](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形成缘由: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逼和经济封锁;巩固国防的须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阅历。(2)关系: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三大改造”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二者是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两者齐头并进,同时进行;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我国实行安排经济的必要性(1)当时我国的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在这样的状况下,建立高度集中的安排经济体制,有利于快速、有效地集中全国的经济力气,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建条件。同时,在经济结构单一、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的状况下,安排经济体制也比较简单顺当地运行。这也是我国当时实行安排经济的客观条件。(2)苏联在安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世人瞩目的成就,对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产生了干脆的影响。(3)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安排经济看作社会主义区分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建立高度集中的安排经济体制自然成为合乎逻辑的选择。►探究2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史料一打开最近各地的报纸……革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农村中每天有近一亿人向自然大进军……城市中千百万厂矿企业的职工……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订的安排指标。——1958年2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史料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夫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衣组、理发室、公共浴堂、华蜜院、农业中学、红专学校等等,把农夫引向了更华蜜的集体生活,进一步培育和熬炼着农夫群众的集体主义志向。——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心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思索]史料一、二体现了我国在20世纪50年头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出现了哪些问题?[解读]史料一、二反映了20世纪50年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失误,如史料一体现了“大跃进”的高指标的特点,史料二体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试答]问题:经济建设中出现了冒进倾向;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违反经济发展规律;片面追求公有化程度(共产主义),要求扩大集体化规模,实行军事化形式管理,违反了生产力确定生产关系的原理。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缘由历史因素古代中国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造成民主法制观念淡薄,从而简单出现盲目听从等现象主观因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广阔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忱很高,迫切要求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从而出现了主观愿望与经济发展实际严峻脱节的弊端领导因素党中心领导人缺乏社会主义建设阅历体制因素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权力过分集中,缺乏民主监督,个人崇拜盛行国际因素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尖锐对峙,使党和国家领导人企图通过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以增加自身实力以家国情怀感悟改革开放前经济建设方针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材料下面为1950-1980年主要年份中国及世界城镇人口比重表。年份中国总人口(万人)中国城镇人口(万人)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世界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195055196616911.228.81960662071307319.733.91970829921442417.437.51980987051914019.438.2——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学问》上表反映了中国及世界城镇人口变更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更趋势并说明理由。解析:依据材料中“中国城镇人口所占百分比”从11.2%到19.4%,可以得出1950-198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所占比重总体不断提高;从19.7%到17.4%可知,1960-1970年发生逆转。理由结合所学学问从政治、经济、国际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示例:趋势:1950-198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呈增长态势,1960-1970年曾发生逆转。理由:增长的因素,对实现工业化的国策的执行;安排经济的执行;工业化进程加快;“三线”建设的促进。逆转的因素,经济上的“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初期的严峻冲击;国际环境的影响;20世纪60年头初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开放前经济建设方针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1)1950-1957年: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复原及“一五”安排的顺当进行,大量农夫进入城镇就业,推动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2)1958-1960年:由于“大跃进”的发动,全民大办工业,“以钢为纲”,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在脱离农业基础的状况下超常规畸形发展。(3)1961-1965年:国家进行工业调整,精简工业和城市人口,两千多万城市人口下放回乡,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逆城市化时期。(4)1966-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及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失误,大批干部和学问青年上山下乡,城市化进程停滞不前。[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2024·扬州模拟)下面是我国“一五”安排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图,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各行业均衡协调发展 B.重点发展交通运输业C.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C[从比例图可以看出,我国工业方面投资比例远远高出其他领域,材料“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说明我国重点发展重工业,C项正确;各行业投资比例不均衡,因此不能协调发展,解除A项;B项与比例图内容不符,解除;D项不符合史实,解除。]2.(2024·新乡一模)下面是一幅创作于1953年的宣扬画。该宣扬画反映出当时我国()A.人民公社获得了广阔群众拥护B.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浮夸风”C.家庭副业调动了农夫的主动性D.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热忱高涨D[材料表达了1953年农业改造时期农夫养猪创收增产的喜悦之情,文字信息反映了男女老幼齐动员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热忱,故选D项;人民公社化运动起先于1958年,解除A项;1958年“大跃进”时期出现了追求速度的浮夸风,解除B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实行的是集体经济,家庭副业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解除C项。]3.(2024·玉林、柳州二模)下图反映的是1952—1956年中国经济成分结构变动状况。这一变动可以说明当时中国()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A.经济建设成就突出B.第一个五年安排即将完成C.起先对斯大林模式进行反思D.社会主义经济道路在探究中前进D[图示反映出1952年底各种全部制经济成分并存,经过三大改造之后,1956年形成了单一的公有制,标记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建立,也起先了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故选D项;图示只反映了1952—1956年中国经济全部制结构的变动状况,不能说明当时经济建设成就突出,解除A项;第一个五年安排完成是在195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B项;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记着中国起先了探究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国经济成分结构的变动状况与对斯大林模式的反思无关,解除C项。]4.20世纪60年头,我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1961年到1965年,全国城镇人口削减2600万人,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7%下降到1964年的14.6%。这一现象表明()A.全国人口总数锐减 B.经济政策调整的推动C.中小城镇大量消逝 D.我国生产力出现衰退B[1960年冬,我国提出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其内容之一就是削减城市人口,精简职工,从而影响了城市化水平,故选B项。]2024-2024年全国卷考情统计学问点卷别命题角度20世纪50-70年头我国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024全国Ⅰ卷·31“一五”安排与工业化2024全国Ⅰ卷·411950-1980年钢铁产量增长缘由2024全国Ⅲ卷·3120世纪50年头的经济建设2024全国Ⅰ卷·31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经济建设2024全国Ⅱ卷·3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024全国Ⅲ卷·301956年中共八大2024全国Ⅱ卷·41新中国“一五”安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及意义2024全国Ⅱ卷·31“一五”安排(工业化)[命题规律]1.从考查内容看,全国卷主要集中在“一五”安排和安排经济体制这一主干学问上,而探究中出现的失误及其后的调整几乎没有涉及,因此2024年的备考应将重点放在“一五”安排上。另外,要留意社会热点问题与本讲的联系。2.从考查形式看,近五年的考题主要集中在31题,极少量地出现在41题。从备考的角度动身,平常可多进行选择题的练习,要留意命题点的角度、方向应体现出主干学问来。3.从命题方向看,2024年的备考要重点关注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成熟、存在的问题,相识安排经济体制形成的背景、特点、影响,留意“三农”问题和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真题研练·感悟考法]还原历史情景教材主干学问常考常新练点1:“一五”安排(工业化)(2024·全国Ⅱ卷·31)“一五”安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削减,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起先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A[材料关键信息:一是时间“‘一五’安排期间”,二是压缩住宅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这说明国家的投资主要用在了生产领域,这是为了满意国家工业化的须要,为工业化奠定基础,故选A项;B项本身与材料冲突,故解除;C项反映的是表面现象,未反映深层缘由,故解除;D项与材料冲突,工业化必定促进城市化发展,故解除。]题号命题特点练点1逆向思维削减住宅建设、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的目的是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即扩大积累率,为工业建设服务家国情怀国家独立富强的必要条件:工业化挖掘历史题源学科考核目标活学活用练点2: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社会主义建设(2024·全国Ⅲ卷·31)下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数他劳动强》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描绘了农夫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提倡了适应国家建设须要的社会新风D[1953年,我国第一个五年安排起先实行,人们以饱满的热忱投身到经济建设中。从材料信息看,年画《数他劳动强》突出对劳动的宣扬,引导人们酷爱劳动,提倡了适应国家建设须要的社会新风,故选D项。]练点3:“一五”安排(2024·全国Ⅰ卷·31)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变更工业落后局面B.起先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绽开D[从漫画信息可知,1953年,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叩开了“锰”“铜”“钨”“石油”“煤”“铁”等矿产资源的大门,这说明当时中国重工业得以发展,反映了当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绽开,故选D项;1957年“一五”安排的完成初步变更了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故解除A项;在古代中国已经起先了对矿产资源的开采,故解除B项;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故解除C项。]题号命题特点练点2转换思维以1953年创设的年画,结合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究,将《数他劳动强》转换思维,推断这幅年画反映的社会新风练点3热度不减考查历年高考的重点内容:“一五”安排[新题快递·自我评估]1.(2024·成都一模)195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3278亿斤,比1949年增长了44.8%,1953年接着增长。但从1952年下半年起,很多地方出现了抢购粮食以致粮价上涨的状况,当年国家粮食收购安排有40亿斤未能完成,到1953年这一缺口更是高达87亿斤。这一现象的出现()A.暴露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偏差B.加快了经济管理体制的转变C.揭示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性D.反映了国民经济形势的严峻B[依据所学学问可知,针对材料中1952年前后粮食连续增长,各地的粮食抢购不利于完成国家粮食收购任务的状况,国家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经“一五”安排建设,加快了经济管理体制的转变,故选B项;农业合作化运动是1953年才起先绽开的,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A项;“1952年下半年起,很多地方出现了抢购粮食以致粮价上涨的状况”并不是市场缺失导致的,并没有说明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性,解除C项;经过1949年至1952年的建设,国民经济渐渐走向复原,解除D项。]2.(2024·江西联考)右面是1955年创作的年画《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该作品()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反映出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描绘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巨大成就D.再现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状况B[年画《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反映的是随着“一五”安排的实施,机械化渐渐向农业领域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农村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故选B项;年画写实的风格与中国传统文人画作“写意传神”的基本风格不同,解除A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于1958年后,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状况的信息,解除D项。]3.(2024·韶关一模)下表为“一五”安排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状况(单位:亿元)。这表明“一五”安排()年份社会消费食品类衣着类用品类燃料类1953329.8177.969.570.4111954356.1197.371.674.2131955364202.671.975.414.11956424219.394.191.818.81957441.624182.699.618.4A.在工业建设中兼顾民生B.加大基本建设投资规模C.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D.深受苏联经济建设影响A[材料信息反映出“一五”安排期间,我国社会消费零售额不断增长,说明党和政府在推动工业化的同时对民生事业的持续关注,故选A项;材料是关于消费品领域的,无法据此推知基本建设领域状况,解除B项;C项符合史实,但材料体现的是党和政府对民生的重视,解除;苏联的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这与我国“一五”安排期间社会消费领域明显不同,解除D项。]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省市政府纷纷设立“驻京办”,以满意与中心各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和公务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