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省惠州市惠阳高级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广东省惠州市惠阳高级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广东省惠州市惠阳高级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广东省惠州市惠阳高级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广东省惠州市惠阳高级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广东省惠州市惠阳高级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Ⅰ(两电极位于Q点位置的膜外和膜内)、Ⅱ(R处和S处电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给予适度刺激后,电表I测得的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适当刺激S点右侧时,Q处检测不到膜电位变化B.①→②电位变化可表示Q点兴奋产生过程C.在突触处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D.由于Q处的Na+内流,电表I记录到②→③的电位变化2.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描述正确的是()A.a为树突末梢膨大的部分,构成突触小体B.①为突触小泡,其中的物质通过主动运输释放至②中C.②是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在其中的扩散不消耗能量D.在a、b两神经元之间信号传导方向是b→a3.PCR是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的缩写,下列有关PCR过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目的基因DN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B.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C.延伸过程中需要Taq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4.下列关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安全性评价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由于存在生殖隔离,大量种植转基因抗除草剂农作物不存在安全性问题B.转基因的受体细胞通常限制在遗传上有特定缺陷的生物上C.中国政府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可以有限制地进行生殖性克隆研究D.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发展、不生产生物武器,但可储存少量的生物武器用于研究5.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第一次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血糖低于正常水平B.第二次C组注射的激素可以是胰高血糖素C.第二次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可能是葡萄糖D.胰岛素能促进肌糖原直接转化为葡萄糖6.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都是将药物直接送入人体体液的方法。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时一般进行肌肉注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灭活新冠疫苗,不具备增殖能力,因此接种疫苗是相对安全的B.注射时常使用生理盐水配制注射液,目的是保持内环境正常渗透压C.肌肉注射的疫苗将直接送到组织液中D.两种方法注射的注射液都不会出现在淋巴液中7.甲中a部位为神经纤维与肌细胞接头(突触的一种),图乙是a部位的放大图。乙酰胆碱(ACh)与肌肉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会引起肌肉收缩。将2个微电极置于图中b、c两处神经细胞膜外,并与灵敏电流计正负两极相连。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e处给予适当刺激,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图乙中的ACh与ACh受体结合后,会引起肌细胞膜电位变化C.刺激e会引起f的收缩属于非条件反射D.图乙中的ACh与ACh受体结合后,正常情况下无法持续起作用8.(10分)突触小泡可从细胞质基质摄取神经递质。当兴奋传导至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图中不能检测出神经递质的部位是()A.① B.②C.③ D.④二、非选择题9.(10分)德国小蠊(二倍体)是常见的室内害虫,长期使用杀虫剂后发现其抗药性增强。(1)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抗药性主要是由基因S突变成抗性基因s导致的。第一年随机取样的德国小蠊个体中SS、Ss、ss三种基因型比例分别为10%、20%、70%,则抗性基因s的频率为____________%。因杀虫剂的持续使用,第二年抗性基因s的频率增长到90%,则第二年抗性个体比例为____________。(2)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杀虫剂杀灭效果越来越差的原因:____________。(3)德国小蠊雌性性染色体为两条X染色体(XX),雄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XO)。若德国小蠊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则该个体的性别是____________性,其产生的配子染色体数目是____________。10.(14分)下图表示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模型为人体神经调节反射弧,E表示_______________,兴奋在B上以_____________的形式传到。反射活动通过的突触数目越多,完成反射需要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越短”或“越长”)。(2)若该模型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则A表示________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_______激素。(3)若该模型为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A为记忆细胞,C能分泌E,则C表示______________细胞。二次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科学家研究发现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有多个成员,其中GLUT1~3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GLUT4对胰岛素敏感,其作用机理如下图1所示。II型糖尿病患者发病有两大原因,一是胰岛素分泌不足,二是部分个体存在胰岛素抵抗。医生通过胃转流手术(GBP)治疗过度肥胖病(其过程如图2所示),意外发现进行GBP后多数II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现象减弱,血糖几乎恢复正常。研究发现,空肠壁上有一种内分泌细胞,在葡萄糖刺激下分泌肠促胰素(GLP-1),GLP-1能够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请回答下列问题:(1)因胰岛素分泌不足,细胞对葡萄糖的________减少,导致血糖显著高于正常值,细胞膜上的GLUT1~3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其生理意义在于________,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2)据图1分析,当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之后,引起________的融合,从而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3)据图1分析,下列因素中可能会引发胰岛素抵抗的有________(填字母)。a.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b.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c.信号转导蛋白缺失d.胰高血糖素与其受体结合发生障碍(4)科研人员为进一步探究GBP减轻胰岛素抵抗的机理,设计四组实验如下表所示,用25%葡萄糖给大鼠灌胃30分钟后,测量大鼠血糖和血液中GLP-1含量。发现GBP处理的两组大鼠血液中GLP-1含量明显增加而血糖明显降低。据此,科研人员认为GLP-1及其类似物可以作为II型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①请在下表空格处填写内容,补充完善科研人员的实验设计方案。组别大鼠类型手术处理1II型糖尿病模型鼠A____2B____假手术3C____GBP4正常大鼠D____②综合题①________;②__________。(5)根据材料并结合你所学过的内容,写出II型糖尿病的防治措施: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12.为合理开发及科学管理渔业资源,研究人员对涠洲岛珊瑚礁海域鱼类进行调查,调查地点如下图,部分调查结果如下表。请回答问题:种类栖息水层出现时间相对数量斑鱵中上层夏,秋,冬10吉达副叶鲹中上层春108大黄鱼中下层夏,秋173线尾锥齿鲷底层春,夏,秋1275铅点东方鲀底层春,夏,秋314(1)研究人员分别在w1-w5五个地点放网捕鱼并统计各种鱼类的数量,该调查方法属于______法。涠洲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的优势种是______。(2)不同的鱼类分布在不同的水层,形成了群落的______结构。不同的鱼类出现时间存在差异,形成了群落的______性。(3)线尾锥齿鲷和铅点东方鲀生态位是否完全一样?请说明原因______。(4)研究人员发现由于人类的活动,涠洲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均显著减少。要恢复该区域的鱼类资源,正确的做法是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详解】A、适当刺激S点右侧时,兴奋可通过突触传到左侧,Q处可以检测到膜电位变化,A错误;B、①→②表示静息电位变化为动作电位的过程,可表示Q点兴奋产生过程,B正确;C、在突触处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错误;D、电表I记录到②→③的电位变化,是由于钾离子外流导致的,D错误。故选B。2、C【解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②突触间隙和③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①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详解】A、a是突触小体,是轴突末梢的一部分,树突没有参与构成突触小体,A错误;B、①是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胞吐释放到②突触间隙中,B错误;C、②是突触间隙,内含组织液,属于内环境,所以其内的神经递质在其中的扩散不消耗能量,C正确;D、在a、b两神经元之间信号传导方向是a→b,这是由突触结构决定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D错误。故选C。3、C【解析】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可看作是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PCR的最大特点是能将微量的DNA大幅增加。PCR的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PCR的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②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详解】A、目的基因DN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使双链DNA得以打开,A正确;B、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的,B正确;C、PCR技术是在较高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该过程需要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且PCR反应的产物是DNA,因此原料是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不是核糖核苷酸,C错误;D、PCR技术是在体外较高温度条件下进行的,因此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PCR,D正确。故选C。4、B【解析】试题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治疗性克隆: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细胞和组织(皮肤、神经或肌肉等)用于治疗性移植生殖性克隆:指将克隆技术用于生育目的,即用于产生人类个体中国政府: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坚持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不反对治疗性克隆人解:A、转基因抗除草剂农作物可能通过花粉传播到杂草中,存在安全性问题,A错误;B、转基因的受体细胞通常限制在遗传上有特定缺陷的生物上,B正确;C、中国政府的态度是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坚持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不反对治疗性克隆人,C错误;D、中国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D错误故选B考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治疗性克隆的操作过程5、D【解析】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也是唯一一个能降血糖的激素,它的功能是:促进血糖进入肝脏合成肝糖原;促进血糖进入肌肉氧化分解供能;促进血糖进入脂肪等组织细胞变成脂肪。【详解】A、由于胰岛素是降血糖激素,能使血糖浓度降低,所以B、C、D三组小鼠在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血体内糖浓度明显降低,从而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A正确;B、由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所以C组注射的激素可以是胰高血糖素,B正确;C、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可能是葡萄糖,直接补充血糖,使体内血糖浓度升高,C正确;D、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储存和利用葡萄糖,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血糖,肌糖原不能水解为葡萄糖,D错误。故选D。6、D【解析】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其中用细菌或螺旋体制作的疫苗亦称为菌苗。疫苗分为活疫苗和死疫苗两种。常用的活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鼠疫菌苗等。常用的死疫苗有百日咳菌苗、伤寒菌苗、流脑菌苗、霍乱菌苗等。【详解】A、灭活的新冠疫苗,失去了增殖能力,因此接种该疫苗是相对安全的,A正确;B、为了保持内环境正常渗透压,在注射新冠病毒疫苗时,常使用生理盐水配制注射液,B正确;C、注射疫苗分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其中肌肉注射的疫苗将直接送到组织液中,C正确;D、内环境的成分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由于血浆可以进入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进入淋巴,因此两种方法注射的注射液都可能会出现在淋巴液中,D错误。故选D。7、C【解析】据图分析:a表示神经-肌肉接头,b、c、e位于传出神经上,d位于传入神经上,f是肌细胞。动作电位产生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经过突触时有突触延搁,速度会变慢。【详解】A、由于微电极置于图中b、c两处神经细胞膜外,静息时电流表指针应指向零,在e处给予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时,局部电流先后经过右电极和左电极,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正确;B、据图分析可知,腓肠肌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Ach与Ach受体结合后,会引起肌细胞快速吸收Na+,会引起肌细胞膜电位变化,B正确;C、刺激e(传出神经),使f收缩,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非条件反射,C错误;D、图乙中的Ach与Ach受体结合后,Ach会被降解失活或被突触前膜回收,正常情况下无法持续起作用,D正确。故选C。8、D【解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图中①是突触小体,②是突触小泡,③是突触间隙,④突触后神经元。【详解】AB、神经递质在突触小体内的细胞器中合成,由高尔基体形成的突触小泡包裹,所以在突触小体和突触小泡中都可能检测到神经递质,AB错误;C、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后,将神经递质释放至突触间隙,所以突触间隙中可以找到神经递质,C错误;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神经元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相应电位的改变,没有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因此在④突触后神经元中不能找到神经递质,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9、①.80②.81%③.杀虫剂对德国小蠊有选择作用,德国小蠊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升高④.雄⑤.11或12【解析】1、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1)第一年随机取样的德国小蠊个体中SS、Ss、ss三种基因型比例分别为10%、20%、70%,则抗性基因s的频率为70%+1/2×20%=80%。因杀虫剂的持续使用,第二年抗性基因s的频率增长到90%,则第二年抗性个体比例为90%×90%=81%。(2)由于杀虫剂对德国小蠊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的个体容易生存,而不抗药的个体易被淘汰,使德国小蠊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升高。(3)德国小蠊雌性性染色体为两条X染色体(XX),雄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XO)。若德国小蠊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说明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O,则该个体的性别是雄性,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而X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故其产生的配子染色体数目是11或12。【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基因频率、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的特点;掌握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1).效应器(2).电信号(3).越长(4).下丘脑(5).促甲状腺(6).浆(7).反应更强烈(8).抗体产生快且浓度高【解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2、若该模型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则A表示下丘脑,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表示垂体,D表示促甲状腺激素,E为甲状腺。3、若该模型为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A为记忆细胞,C能分泌E,C表示浆细胞,E表示抗体。【详解】(1)若该模型为人体神经调节的反射弧,A、B、C、D、E分别表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兴奋在B传入神经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反射活动的突触数目越多,完成反射需要的时间越长。(2)由分析可知:若该模型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则A表示下丘脑,D表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3)C能分泌E,则E为抗体,C表示浆细胞;二次免疫的特点是反应更强烈,抗体产生快且浓度高。【点睛】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综合考查反射弧、激素分级调节调节、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1、(1)①.摄取、贮存、利用(仅答摄取或吸收也对)②.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2)(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3)a、b、c(4)①.GBP②.II型糖尿病模型鼠③.正常大鼠④.假手术⑤.GLP-1分泌增加⑥.增强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5)加强运动,控制饮食/减肥/注射GLP-1【解析】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治疗糖尿病。【小问1详解】胰岛素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因此胰岛素不足,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贮存、利用减少;GLUT1~3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可以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如胰岛素功能障碍时)。【小问2详解】结合图示可知,胰岛素与M蛋白结合后,释放信号给囊泡,囊泡上有GLUT4,对胰岛素敏感,该囊泡与细胞膜融合,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小问3详解】结合图示可知,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若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则蛋白M抗体与蛋白M结合,引发胰岛素抵抗,a正确;胰岛素抗体会与胰岛素结合,导致胰岛素无法与蛋白M结合,引发胰岛素抵抗,b正确;信号转导蛋白缺失,会使胰岛素的作用减小甚至没有,引发胰岛素抵抗,c正确;胰高血糖素与其受体结合发生障碍与胰岛素的作用无关,不会引发胰岛素抵抗,d错误。故选a、b、c。【小问4详解】探究GBP减轻胰岛素抵抗的机理,自变量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