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典籍分类专训人物传记类《晋书》(全国甲卷、乙卷适用)_第1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典籍分类专训人物传记类《晋书》(全国甲卷、乙卷适用)_第2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典籍分类专训人物传记类《晋书》(全国甲卷、乙卷适用)_第3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典籍分类专训人物传记类《晋书》(全国甲卷、乙卷适用)_第4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典籍分类专训人物传记类《晋书》(全国甲卷、乙卷适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晋书》未命名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虞喜字仲宁,会稽余姚人,光禄潭之族也。喜少立操行,博学好古。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察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元帝初镇江左,上疏荐喜。怀帝即位,公车征拜博士,不就。喜邑人贺循为司空,先达贵显,每谐喜,信宿忘归,自云不能测也。太宁中,与临海任旭俱以博士征,不就。复下诏曰:“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临海任旭、会稽虞喜并洁静其操,岁寒不移,研精坟典,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喜辞疾不赴。咸和末,诏公卿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太常华恒举喜为贤良。会国有军事,不行。咸康初,内史何充上疏曰:“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①用而天下安。徽猷②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伏见前贤良虞喜天挺贞素,高尚邈世,束修立德,皓首不倦,加以傍综广深,博闻强识,钻坚研微有弗及之勤,处静味道无风尘之志,高枕柴门,怡然自足。宜使蒲轮纡衡,以旌殊操,一则翼赞大化,二则敦励薄俗。”疏奏,诏曰:“寻阳翟汤、会稽虞喜并守道清贞,不营世务,耽学高尚,操拟古人。往虽征命而不降屈,岂素丝难染而搜引礼简乎!政道须贤,宜纳诸廊庙,其并以散骑常侍征之。”又不起。喜专心经传,兼览谶纬,乃著《安天论》以难浑盖,又释《毛诗略》,注《孝经》,为《志林》三十篇。凡所注述数十万言,行于世。年七十六卒。(选自《晋书·虞喜传》,有删改)(注):①十乱,出自“予(周武王)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原指十个辅佐周武王治国平定叛乱的大臣,后泛指辅佐帝王的有才能的人。②徽猷,指美善之道。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B.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C.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D.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秀才,古代选拔官吏的科目。文中指通过了院试的人,也是学校生员的专称,现代也指学识渊博的人。B.博士,古代的一种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秦朝承袭下来。唐朝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教授官。C.坟典,指三坟、五典的并称。三坟原指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则是指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D.廊庙,廊,为殿下屋;庙,为太庙。也称作“庙堂”,“国事必先谋於廊庙之所也”。后均指代朝廷。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喜邑人贺循为司空,先达贵显,每诣喜,信宿忘归,自云不能测也。(2)诏公卿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太常华恒举喜为贤良。会国有军事,不行。4.虞喜为什么多次被举荐均不应诏?请简要说明。【答案】1.D2.A3.(1)虞喜的同乡人贺循当了司空,是位有德行学问的显贵的老前辈,每次到虞喜家里,连宿一两天忘记回家,说虞喜高深莫测。(2)皇帝诏令公卿举荐贤良方正敢于直言的人士,太常华恒举荐虞喜为贤良。适逢国家有战事,没有落实。4.虞喜先后被推举为孝廉、秀才,甚至是博士,都推托不就。因为:①他少年时期就有很好的操行,一生志行高洁,潜心研究经传。②他不慕名利,安贫乐道,虽然高枕于柴门,却自得其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此句的主语是临海任旭、会稽虞喜,讲述他们两人志行高洁的品性,且加以研修典籍,因而获得帝王的征召。“足以”为固定结构,不能断开,排除A、C。根据前文“不就”“复下诏”,可知他们之前没有接受召命,因而“前虽”不能断开,“前”为状语,排除B。句意:处在今天却能履行古人的道德,他们的志向操守足以激励世俗,广博的学识足以阐明道理,前些日子虽然不来应命,要再用博士之位去征召他们。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文中指通过了院试的人,也是学校生员的专称”错误。在文中是魏晋时指因才华出众而被举荐。朝代错误,只有在明清时,在科考中过了院试的人才被称为秀才,即生员。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邑人”;同邑的人;“先达贵显”为判断句式;“诣”,拜访;“信宿”,古文书面语,表示连住两夜,也表示两夜。(2)“诏”,下诏,诏令;“举”,举荐;“会”,恰逢,适逢;“不行”,没有落实。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结合“喜少立操行,博学好古”“喜专心经传,兼览谶纬”分析,虞喜年少时就很有操行,博览群书,喜欢古籍。虞喜专心钻研经传,同时也研读谶书纬书。他少年时期就有很好的操行,一生志行高洁,潜心研究经传。结合“伏见前贤良虞喜天挺贞素,高尚邈世,束修立德,皓首不倦,加以傍综广深,博闻强识,钻坚研微有弗及之勤,处静味道无风尘之志,高枕柴门,怡然自足”分析,听说前贤良虞喜天资卓越,贞纯朴实,高尚而在世人之上,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德行,直到年老也不厌倦,加上冶学深广,博闻强记,钻研艰深玄妙的学问,他的勤奋没有人比得上,身在安静的地方体察道理,没有仕宦的心意,在柴门内高枕安卧,怡然自得。他不慕名利,安贫乐道。参考译文:虞喜字仲宁,会稽余姚人,是光禄卿虞潭的族人。虞喜年少时就很有操行,博览群书,喜欢古籍。诸葛恢治理会稽郡时,虞喜屈身为功曹。县举荐为孝廉,州里举荐为秀才,征召司徒,虞喜全都不去。晋元帝开始统治江东时,有人上疏推荐虞喜。晋怀帝即位后,派公车征召并授虞喜为博士,虞喜不赴任。虞喜的同乡人贺循当了司空,是位有德行学问的显贵的老前辈,每次到虞喜家里,连宿一两天忘记回家,说虞喜高深莫测。太宁年间,虞喜和临海郡人任旭都被征召为博士,未去赴任。皇帝又下诏书说:“振兴教化致力国政,最好是尊崇道德教化,阐明谦抑质朴的道理。自丧乱以来,懦家学说衰落,每当我读到《子衿》这首诗,未尝不感慨万分。临海人任旭、会稽人虞喜操守高洁,在险恶的岁月里也不改变,精研古代经典,处在今天却能履行古人的道德,他们的志向操守足以激励世俗,广博的学识足以阐明道理,前些日子虽然不来应命,要再用博士之位去征召他们。”虞喜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赴任。咸和末年,皇帝诏令公卿举荐贤良方正敢于直言的人士,太常华恒举荐虞喜为贤良。适逢国家有战事,没有落实。咸康初年,内史何充上疏说:“我听说举荐有才干的人士以后,明堂四门就都能肃穆,任用具有冶国才能的大臣,天下就会太平,美善之道能够彰明,这是有来历的。现在圣德钦明,想要光大万世的功业,应整肃好招贤用的车马,一有贤人马上就去招纳。听说前贤良虞喜天资卓越,贞纯朴实,高尚而在世人之上,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德行,直到年老也不厌倦,加上冶学深广,博闻强记,钻研艰深玄妙的学问,他的勤奋没有人比得上,身在安静的地方体察道理,没有仕宦的心意,在柴门内高枕安卧,怡然自得。最好是用蒲轮车去征召,用以表彰优异的操宁,一方面可以发扬广远的教化,另一方面可以改变鄙薄的风俗。”疏奏上去,皇帝下诏说:“寻阳人翟汤、会稽人虞喜都恪守常道,清白坚贞,不营谋世务,专心读书,节操高尚可以和古人相婉美。从前虽然有征召他们的诏令,但是他们不降身屈节,这难道是白丝布难染而求才的礼数怠慢吗!施政方略的实施需要贤才,应该把他们招纳到朝廷里来,这二人都用散骑常侍的职位来征召。”虞喜又不应命。虞喜专心钻研经传,同时也研读谶书纬书,撰写《安天论》来诘难(质疑)浑天、盖天这两种天体学说,又解释《毛诗略》,注释《孝经》,著《志林》三十扁。著述共有数十万字,流行于世。七十六岁去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王导为扬州,辟从事。和尝诣导,导小极,对之疲睡。和欲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叶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导觉之,谓和曰:“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和为下传还,同时俱见,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①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和奏:“旧冕十有二旒,皆用玉珠,今用杂珠等,非礼。若不能用玉,可用白璇珠。”成帝于是始下太常改之。先是,帝以保母周氏有阿保之劳,欲假其名号,内外皆奉诏。和独上疏以为“周保佑圣躬,不遗其勋,第舍供给拟于戚属,恩泽所加已为过隆。若假名号,记籍未见明比,惟汉灵帝以乳母赵娆为平氏君,此末代之私恩,非先代之令典。且君举必书,将轨物垂则。书而不法,后嗣何观!”帝从之。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顷之,母忧去职,居丧以孝闻。既练②,卫将军褚矮裒上疏荐和,起为尚书令。和谓所亲曰:“古人或有释其忧服以祗王命,盖以才足干时,故不得不体国徇义。吾在常日犹不如人,况今中心荒乱,将何以补于万分?”帝又下诏,和表疏十余上,遂不起,服阕,然后视职。时江夏公卫崇并为庶母制服三年,和乃奏曰:“礼所以轨物成教,故有国家者莫不崇正明本。江夏公卫崇本由疏属,复行重制,违冒礼度,肆其私情。若弗纠正,无以齐物。皆可下太常夺服。”诏从之。永和七年,以疾笃辞位。其年卒,年六十四。(节选自《晋书·顾和传》)[注]①冕旒:古代汉族朝代礼冠之一种。②练:是练祭的简称,出自《礼记·曾子问》,为古代亲丧一周年的祭礼。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B.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C.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D.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总角,我国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髺,如头顶两角。B.江表,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从中原地区看,地处长江之外。“表”有“外来”之意。C.太常,是中国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本名奉常,汉更名为太常,历代沿用之。D.夺服,在文中指官员丧期未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与“夺情”意义相近。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顾和机智过人,委婉唤醒王导。为了弄醒说话间就睡着了的王导,他故意对着别人一边称颂王导的功绩,一边担心他的身体,惊醒了王导,获得了好评。B.顾和晓以利害,以理劝谏皇帝。成帝因乳母周氏有保护养育的功劳,想赐其名号,顾和则认为恩泽过重,不合法规,不能作为典范准则,成帝最终作罢。C.顾和持守情理,尽孝不惜抗命。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与古人无法相提并论,所以坚决不同意在守孝期内应荐复职。即便皇帝下诏书,他仍连续上表坚辞。D.顾和为人刚正,不愿迎合权贵。他认为江夏公为庶母守丧的时间过长,不合礼法规制,就毅然上奏,向皇帝陈述自己的观点,要求皇帝下诏予以纠正。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2)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答案】5.A6.D7.C8.(1)你资质优异出众,机警有锋芒,不仅是东南地区的俊才,实在是天下的俊杰。(2)顾和迁任尚书仆射,以母亲年老为由坚决推辞,皇帝下诏书告知他,特别允许他晚上去早上回来,他受到优厚的待遇达到这样的程度。【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王导问顾和:“你听到了什么?”顾和回答说:“明公作为辅佐皇帝的大臣,为什么要收集传言,把严苛作为处理政务的原则呢?”王导赞叹表扬了顾和。当初,晋朝中兴,国都东迁,旧的典章制度有许多缺失,晋成帝的冕上的旒用翡翠珊瑚以及杂珠等装饰。“问”是动词,宾语是“和”,即顾和,后面是问的内容,所以应在“和”后断开,排除B;“风闻”即“传言”,做“采听”的宾语,动宾后断开,排除D;“初”即“当初”,表时间的副词做状语,一般单独成句,排除C。故选A。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夺服’在文中指官员丧期未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与‘夺情’意义相近”理解错误。文中的“夺服”指责令“除去丧服”,而“夺情”是为国之需要,而夺去尽孝之情,二者意思不同。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与古人无法相提并论”理解错误。原文中顾和的话只是托词,他的真实意图是想要服丧满期。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珪璋”,古代用于朝聘、祭祀,文中用来比喻人品高洁;“锋”,比喻说话或文章的锋芒;“不徒”,不仅仅;“美”“俊”,形容词用作名词,俊杰;第二句中,句首添加主语“顾和”;“固”,坚决;“敕喻”,以敕书晓谕;“听”,允许;“见”,表被动。参考译文:顾和,字君孝,是侍中顾众的同族兄弟之子。顾和两岁时父亲去世,童年就很有德操,同族的叔父顾荣很器重他。王导主政扬州时,征用顾和为从事。顾和曾去见王导,王导正困倦,说话间就睡着了。顾和想把他弄醒,于是对同座的人说:“从前常听同族里的叔父元公说过王公协同辅位中宗、保全江南的事,王公身体有小不适,令人焦虑。”王导醒了,对顾和说:“你资质优异出众,机警有锋芒,不仅是东南地区的俊才,实在是天下的俊杰。”于是顾和就出名了。不久王导派八部从事到衙署去,顾和作为使者下去巡察回来,与其他部从事一同参见,诸从事都议论二千石官长的得失,只有顾和不说话,王导问顾和:“你听到了什么?”顾和回答说:“明公作为辅佐皇帝的大臣,为什么要收集传言,把严苛作为处理政务的原则呢?”王导赞叹表扬了顾和。当初,晋朝中兴,国都东迁,旧的典章制度有许多缺失,晋成帝的冕上的旒用翡翠珊瑚以及杂珠等装饰。顾和奏道:“旧冕有十二旒,都用玉珠,现在用杂珠等,不合于礼,如果不能用玉,可以用白旋珠。”于是晋成帝才下令让太常去改。在此之前,晋成帝因保姆周氏有保护养育的功劳,想赐给她名号,朝廷内外都遵旨。只有顾和上疏认为“周氏保佑圣身,她的功劳没被遗忘,宅第供给等都与亲属相当,给予的恩泽已经过于隆厚了,如果赐给名号,史籍中没有明文记载,只有汉灵帝封乳母赵娆为平氏君,但这是末代帝王的私恩,不是古代的好法规,再说君王的举止必须记载下来,作为典范准则。记下来而不效法,后代看什么呢?”晋成帝听从了他的意见。顾和迁任尚书仆射,以母亲年老为由坚决推辞,皇帝下诏书告知他,特别允许他晚上去早上回来,他受到优厚的待遇达到这样的程度,不久,因母亲去世离职,服丧以孝闻名。练祭过后,卫将军褚衰上疏推荐顾和,起任为尚书令。顾和对亲近之人说:“古代有人脱去丧服去服从君命,大概是因为才干足以处理时务,所以不得不体恤国家顺从大义,我在平常日子里尚且不如别人,何况现在心中混乱,我用什么来对事情有万分之一的补益呢?”皇帝又下诏书,顾和十余次上表疏,于是不出任职务,服丧期满,然后才去处理职事。当时江夏公卫崇为庶母服丧三年,顾和就上奏道:“礼是用来规范事体促成教化的,所有当君王的无不崇尚正礼昭明根本,江夏公卫崇本来是远一层的亲属,却在守孝时行重礼,违反礼度,放纵私情,如不纠正,就无法治理事物,可令太常让他们都除去丧服。”诏书同意。永和七年,因病重辞职。当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祖逖,字士稚,范阳道人也。逖性豁荡,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散谷吊以周贫乏。后博览书记,该涉古今,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年二十四,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大驾西幸长安,关东诸侯范阳王虓、高密王略等竞召之,皆不就。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自徒步,药物表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邀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曰:“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初,北中郎将刘演距于石勒也,流人坞主张平、樊雅等在谯,演署平为豫州刺吏,雅为谯郡太守。又有谢浮等十余部,皆统属平。逖诱浮使取平。樊雅遣众夜袭逖,直趣逖幕。逖命左右距之,督护董昭与贼战,走之。逖率众追讨,而张平余众助雅攻逖。蓬陂坞主陈川,自号宁朔将军。逖遣使求救于川,川遣将李头率众援之,逖遂克谯城。初,樊雅之据谯也,逖以力弱,求助于南中郎将王含,含遣桓宣领兵助逖。逖既克谯,宣等乃去。石季龙闻而引众围谯,含又遣宣救逖,季龙闻宣至而退。宣遂留,助逖讨诸屯坞未附者。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会朝廷将遣戴若思为都督,逖以若思是吴人,虽有才望,无弘致远识,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且闻王敦与刘隗等构隙,虑有内难,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乃致妻孥汝南大木山下。逖虽怀帛忧愤,而图进取不辍,营缮武牢城。逖恐南无坚垒,乃使从子汝南太守济率众筑垒。未成,而逖病甚。俄卒于雍丘。(节选自《晋书·祖逖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B.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C.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D.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廉,汉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科目,用以任用官员,由地方官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明清变成对秀才的雅称。B.关东,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秦汉时期开始,与自明朝开始称山海关以东为“关东”不同。C.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意思是天子居住的地方规模很大,人日众多,现代泛指首都。以“京”称都城开始于周朝建立之初。D.坞主,东汉,魏晋南北朝时坞堡之主。东汉末年以来,豪强地主或官僚贵族聚众筑坞堡以武装自守,因未有朝命,故称坞主。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祖逖仁爱善良,德才兼备。祖逖经常周济乡间穷苦百姓;博览群书,贯通古今,被世人誉为有辅佐之才。B.祖逖忠君报国,不怀二志。祖逖积极为国建言,报效国家;虽有多方诸侯征召、任命,但他都拒绝赴任。C.祖逖深得拥戴,逆转战局。在谯城战役中,祖逖在陈川、王含等人的帮助下,击败了樊雅、石勒。D.祖逖发展贸易,不改初心。祖逖与石勒放开贸易,以休养生息;虽疾病在身,仍然坚守收复疆土之初心。12.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自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2)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答案】9.A10.A11.C12.(1)(祖逖)用自己乘坐的车马载着同行的老人和病人,而自己徒步跋涉,药物、衣物和粮食都与他们共同分用,又有许多应变的谋略,因此老幼都尊敬他。(2)大王如果能够显示皇威任命将领,任命像我这样的人为统率众人的首领,或许可以洗雪国耻,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分析】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子翻译为:石勒不敢率兵窥测黄河以南地区,又与祖逖通信,请求互派使者互相贸易。祖逖不予回信,但听任两地互通贸易,并获得了十倍之利,于是公私都增加了收入,部下人马日益增多。“与逖书”承前省略主语“石勒”,意思是“(石勒)又与祖逖通信”,“通”为谓语动词,“信”为宾语,意思独立,结构完整,前后断开。“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中,“河南”是“窥兵”的地点,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于是公私丰赡”中,“丰赡”为同义复合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故选A。10.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明清变成对秀才的雅称”错,孝廉,明清变成对举人的雅称。故选A。11.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C.“祖逖在陈川、王含等人的帮助下,击败了樊雅、石勒”错,原文说“石季龙闻而引众围谯,含又遣宣救逖,季龙闻宣至而退。”可见此时击败的是“石季龙”,而非“石勒”,故本句应为“祖逖在陈川、王含等人的帮助下,击败了樊雅、石季龙”。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1)以,用;老疾,老人和病人;共,共同享有;权略,谋略,策略;宗,尊敬。(2)诚,如果,果真;统主,统率众人的首领;庶几,或许;图,计划,考虑。【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祖逖字士雅,范阳遒县人。他性格豁达,不修习仪表。但他轻视财物看重义气,为人慷慨有气节。每到农家,散发谷物布帛来接济贫困人家。后来他就博览群书,多涉猎古今史实,见到他的人都说他有治国的才干。24岁时被推举为孝廉和秀才,他都不接受。惠帝大驾西幸长安后,关东诸侯范阳王司马虓、高密王司马略、平昌公司马模等竞相召纳,他都没有应允。后来京师大动乱,祖逖带着宗族亲戚数百家逃往淮水、泗水一带避难,以他自己的车马运载同行的老弱病残之人,自己和大家一起徒步行走,所带衣服粮食药品和大家分享,又加上能谋划布置,所以不管老少都服从他的安排,推举他为一行人的头领。祖逖看到社稷倾覆,山河沦丧,常怀振兴朝廷、恢复故土的壮志。当时皇帝刚刚在江南站稳脚跟,顾不上北伐,祖逖向皇帝进言道:“现在遗留在中原的百姓备受欺凌,人人都有奋击抗敌之志。若君王能兴发国威,诏命诸将,让如祖逖我这样的人为统领,复国雪耻就有了希望,愿大王勉力图之。”当初,北中郎将刘演防御石勒,流浪人所聚集的坞寨首领张平、樊雅等都在谯郡一带,刘演任张平为豫州刺史,樊雅为谯郡太守。又有董瞻、于武、谢浮等十几支队伍,各自拥有数百士卒,都统属张平率领。祖逖说服谢浮,让他消灭张平。樊雅派部下夜晚偷袭祖逖,直冲向祖逖的幕帐。祖逖命令左右之人抵抗着敌人的冲击,督护董昭与贼苦战,敌人退走了。祖逖又率众乘胜追杀,这时张平的残部赶来帮助樊雅向祖逖进攻。蓬陂坞寨的头领陈川,自己封号为宁朔将军、陈留太守。祖逖派使者向陈川求救,陈川派部将李头领兵赶到相援,祖逖于是攻克了谯城。当初,樊雅占据着谯城,祖逖因力量单薄,向南中郎将王含请求支援,王含派遣桓宣领兵前来援助。祖逖攻克了谯城,桓宣这才返回。石季龙知道了这个情况,就领兵包围了谯城,王含再派桓宣援救祖逖,石季龙听说桓宣赶来了就连忙退走了。桓宣于是就留了下来,帮助祖逖讨伐那些尚未归附的各地坞寨之主。石勒不敢以兵窥测黄河以南地区,又与祖逖通信,请求互派使者互相贸易。祖逖不予回信,但听任两地互通贸易,并获得了十倍之利,于是公私都增加了收入,部下人马日益增多。恰巧朝廷准备派遣戴若思来为都督。祖逖认为戴若思是吴人,虽然有名望有声誉,可没有卓识远见,一下子就成了统领,所以心中就怏怏不快。又听说王敦与刘隗产生了矛盾冲突,担心朝廷会发生内乱,使大功难以实现。心情愤慨激荡生了病,于是将妻子家属安置到汝南大木山下。祖逖虽然心内忧郁气愤,但并未停止进取,营建修缮武牢城。祖逖担心城南没有坚固的屏障,必然会遭到敌人的袭击,于是派侄子汝南太守祖济率领汝阳太守张敞、新蔡内史周闳率兵修筑堡垒。工程未就,而祖逖身患重病。不久死在雍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刘毅,字希乐,彭城沛人也。曾祖距,广陵相。叔父镇,左光禄大夫。毅少有大志,不修家人产业,仕为州从事。桓玄篡位,毅与刘裕、何无忌等起义兵,密谋讨玄。毅等军至蒋山裕使羸弱登山多张旗帜玄不之测益以危惧谦等士卒多北府人素慑伏裕莫敢出斗。裕与毅等分为数队,进突谦阵。时东北风急,义军放火,烟尘张天,鼓噪之音震骇京邑,谦等诸军一时奔散。玄既西走,裕以毅为冠军将军、青州刺史,与何无忌等蹑玄。毅乘风纵火,尽锐争先,玄众大溃,烧辎重夜走。及玄死,桓振、桓谦复聚众距毅于灵溪。玄将冯该以兵会振,毅进击,为振所败,退次寻阳,坐免官,寻原之。刘裕命何无忌受毅节度,无忌以督摄为烦,辄便解统。毅疾无忌专擅,免其琅琊内史,无忌遂与毅不平。毅唯自引咎,时论韪之。初,毅丁忧在家,及义旗初兴,遂墨绖从事。至是,军役渐宁,上表乞还京口,以终丧礼,曰:“弘道为国者,理尽于仁孝。诉穷归天者,莫甚于丧亲。往年国难滔天,故志竭愚忠,靦然苟存。今皇威遐肃,海内清荡。乞赐余骸,终其丘坟,庶几忠孝之道获宥于圣世。”不许。初,桓玄于南州起斋,悉画盘龙于其上,号为盘龙斋。毅小字盘龙,至是,遂居之。俄进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毅刚猛沈断,而专肆很愎,与刘裕协成大业,而功居其次,深自矜伐,不相推伏。及居方岳,常快快不得志,尝云:“恨不遇刘项,与之争中原。”众咸恶其陵傲不逊。初,江州刺史庾悦曾至京口。毅时甚屯窭,先就府借东堂与亲故出射。而悦后与僚佐径来诣堂,毅告之曰:“毅辈屯否之人,合一射甚难。君于诸堂并可,望以今日见让。”悦不许。既而悦食鹅,毅求其余,悦又不答,毅常衔之。义熙中,故夺悦豫章,解其军府,使人微示其旨,悦忿惧而死。(节选自《晋书·刘毅传》)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毅等军至蒋山/裕使羸弱登山/多张旗帜/玄不之测/益以危惧谦等/士卒多北府人/素慑伏/裕莫敢出斗B.毅等军至蒋山/裕使羸弱登山/多张旗帜/玄不之测/益以危惧/谦等士卒多北府人/素慑伏/裕莫敢出斗C.毅等军至蒋山/裕使羸弱登山/多张旗帜/玄不之测/益以危惧谦等/士卒多北府人/素慑伏裕/莫敢出斗D.毅等军至蒋山/裕使羸弱登山/多张旗帜/玄不之测/益以危惧/谦等士卒多北府人/素慑伏裕/莫敢出斗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事,官名,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隋把诸州从事均改为参军。B.墨绖,黑色丧服。古时居丧著白色丧服,如遇战争或其它重大事故不能守丧,则以黑色麻衣代替。C.小字,即表字,是古人在本名以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用于称呼平辈或尊辈。D.方岳,原指四方之山岳,后来以四伯掌管四岳之事,又设置八伯主事八州,因称任专一方之重臣。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毅胸怀大志,智勇兼备。刘毅年少时就立下大志,不治家族产业。后与刘裕等起义兵讨伐桓玄,在追击时,战略得当,率军争先,大败敌军。B.刘毅重义竭忠,守礼尽孝。刘毅在国难深重时挺身而出,服丧期间为国效命,等天下安定后立即上表朝廷请求返回京口终结丧礼,但朝廷未许。C.刘毅刚愎自用,骄矜不逊。刘毅与刘裕等共同完成恢复大业,常居功自夸,不愿意推重刘裕,且口出傲慢不逊之言,认为自己可与刘、项争雄。D.刘毅记恨报复,器量狭小。刘毅在京口时,因两件事对庾悦怀恨在心,后故意剥夺其权力,解散其军府,并派卑贱之人羞辱他,使之愤惧而死。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毅疾无忌专擅,免其琅琊内史,无忌遂与毅不平。毅唯自引咎,时论韪之。(2)乞赐余骸,终其丘坟,庶几忠孝之道获宥于圣世。【答案】13.D14.C15.D16.(1)刘毅痛恨何无忌专权擅断,(就)免去了他琅琊内史的职位,何无忌便与刘毅不和。刘毅自己承认过失,当时的舆论认为他做得对。(2)请求圣上允许我辞职还乡,终老于亲人坟前,希望能(符合)忠孝两全之道以得到当世(之人)的宽恕。【分析】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刘毅等率军到蒋山,刘裕让瘦弱兵士登山,多树旗帜(作为疑兵),桓玄不能判断军情,更加恐慌。桓谦等的士卒大多是北府兵,向来慑服刘裕,不敢出战。“益以危惧”承前省略主语“桓玄”,“危惧”忧虑恐慌作谓语,“益以”做状语,“惧”后断开;“谦等士卒多北府人”,判断句,“谦等士卒”作主语,“谦等”作定语,“北府人”作宾语,“人”后断开。据以上分析排除AC。“素慑伏裕”承前省略主语,“慑”作谓语,“刘裕”为宾语,“裕”后断开,排除B。故选D。14.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文化常识的能力。C.“小字,即表字,……用于称呼平辈或尊辈”错诶。小字,是古人儿时所用的乳名,与字(表字)不同。后人著作中称人小字,往往有贬抑、蔑视之意。如曹操小字阿瞒,蜀后主刘禅小字阿斗。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并派卑贱之人羞辱他”有误,结合原文最后一段“义熙中,故夺悦豫章,解其军府,使人微示其旨,悦忿惧而死”,可见刘毅只是派人向庚悦表露他的用心。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疾”,痛恨;“专擅”,专权擅断;“不平”,不和;“引咎”,承认过失;“时”,当时;“韪”认为……做得对。(2)“乞赐”,请求圣上允许;“余骸”,我辞职还乡;“终”,终老;“庶几”,希望;“获宥于圣世”,状语后置;“宥”,宽恕。参考译文:刘毅,字希乐,彭城郡沛县人。曾祖父刘距,做过广陵相。叔父刘镇,(官至)左光禄大夫。刘毅从小(就)有大志向,不治家财产业,最初做官担任州从事。桓玄篡位,刘毅与刘裕、何无忌等起义兵,暗中谋划讨伐桓玄。刘毅等率军到蒋山,刘裕让瘦弱兵士登山,多树旗帜(作为疑兵),桓玄不能判断军情,更加恐慌。桓谦等的士卒大多是北府兵,向来慑服刘裕,不敢出战。刘裕与刘毅等分成几队,冲入桓谦阵中。当时东北风刮得迅疾,义军(乘机)放火,浓烟滚滚,遮天蔽日,战鼓声喊杀声震撼京城,桓谦等人所率军队顷刻间(仓皇)逃散。桓玄西逃后,刘裕任命刘毅为冠军将军、青州剩史,与何无思等人(一同)追击桓玄。刘毅乘风势放火,把所有的精锐部队派出作战,(拼死)争先,桓玄部众大败,烧毁辎重连夜逃跑。等到桓玄死后,桓振、桓谦又聚集部众在灵溪抵抗刘毅。桓玄部将冯该率兵与桓振会合,刘毅发兵攻击,被桓振打败,退守寻阳,因(战败)获罪免去职务,不久(又)让他官复原职。刘裕命令何无忌受刘毅节制,何无忌认为监督摄理地方政事很繁琐,就(自行)解除了统辖之权。刘毅痛恨何无忌专权擅断,(就)免去了他琅琊内史的职位,何无忌便与刘毅不和。刘毅自己承认过失,当时的舆论认为他做得对。当初,刘毅在家遵制守孝服丧,等到(刘裕)初举义旗,(刘毅)便身穿黑色丧服跟从征战。到这时候,战事逐渐平息,(刘毅)就上表请求返回京口,来完成丧礼,说:“用大道治国(一类)的事,(最重要的)理在于仁孝。向上天诉说困厄痛苦(一类)的事,没有比失去亲人更严重的了。往年国难深重,所以愚臣尽忠(报国),惭愧苟活于世。现在皇威远扬,海内清平。请求圣上允许我辞职还乡,终老于亲人坟前,希望能(符合)忠孝两全之道以得到当世(之人)的宽恕。”朝廷未许。当初,桓玄在南州兴建斋房,在斋房上全都画上盘龙图案,号称盘龙斋。刘毅小名叫盘龙,到这时,(刘毅)就住进盘龙斋。不久被封为卫将军、亚府仪同三司。刘毅刚猛沉勇果敢,然而独断专行刚愎自用,与刘裕共同完成恢复大业,而功居其次,特别(爱)居功自夸,不愿推重佩服刘裕。等到(刘毅)做一方诸侯,(因)不得志常常心里不痛快,曾说:“遗憾我不能生在刘邦、项羽之世,与他们争夺天下。”众人都厌恶他傲慢不逊。当初,江州刺史庾悦曾到京口。刘毅当时十分穷困贫寒,先到公府借用东堂与亲友(在其中)习射。但后来庾悦与同僚佐吏径直来到东堂,刘毅告诉他说:“我等是困顿之人,会集一处习射很难。您到其他堂房都行,希望今日让我借用东堂。”庾悦不答应。后来庾悦吃鹅,刘毅请求得到未吃完的,庾悦又不答应,刘毅(因此)常怀恨在心。义熙年间,(刘毅)故意剥夺庾悦在豫章的权力,解散他的军府,派人暗中向庾悦表露自己的用心,庾悦气愤忧惧而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也。华少孤贫,自牧羊,同郡卢钦见而器之;乡人刘放亦奇其才,以女妻焉。华学业优博,图纬方伎之书莫不详览。华强记默识,四海之内,若指诸掌。武帝尝问汉宫室制度及建章千门万户,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画地成图,左右属目。帝甚异之。遭母忧,哀毁过礼,中诏勉励,逼令摄事。初,帝潜与羊祜谋伐吴,而群臣多以为不可,唯华赞成其计。其后,祜疾笃,帝遣华诣祜,问以伐吴之计。及将大举,以华为度支尚书,乃量计运漕,决定庙算。众军既进,而未有克获,贾充等奏诛华以谢天下。帝曰:“此是吾意,华但与吾同耳。”时大臣皆以为未可轻进,华独坚执,以为必克。及吴灭诏曰张华与故太傅羊祜共创大计遂典掌军事部分诸方算定权略运筹决胜有谋谟之勋其进封为广武县侯增邑万户赐绢万匹华名重一世,众所推服。当时诏诰皆所草定,声誉益盛,有台辅之望焉。微为忤旨,乃出华为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领护乌桓校尉、安北将军。抚纳新旧,戎夏怀之;东夷马韩、新弥诸国依山带海,去州四千余里,历世未附者二十余国,并遣使朝献。于是远夷宾服,四境无虞,频岁丰稔,士马强盛。贾谧与后共谋,以华庶族,儒雅有筹略,进无逼上之嫌,退为众望所依,欲倚以朝纲,访以政事。华遂尽忠匡辅,弥缝补阙,海内晏然,华之功也。华性好人物,诱进不倦,至于穷贱候门之士有一介之善者,便咨嗟称咏,为之延誉。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尝徙居,载书三十乘。天下奇秘,世所希有者,悉在华所。由是博物洽闻,世无与比。著《博物志》十篇,及文章并行于世。(节选自《晋书·卷三六·列传第六》)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吴灭/诏曰/张华与故太傅羊祜共创大计/遂典掌军事/部分诸方/算定权略/运筹决胜/有谋谟之勋/其进封为广武县侯/增邑万户/赐绢万匹/B.及吴灭/诏曰/张华与故太傅/羊祜共创大计/遂典掌军事部分/诸方算定权略/运筹决胜/有谋谟之勋/其进封为广武县侯/增邑万户/赐绢万匹/C.及吴灭/诏曰/张华与故太傅/羊祜共创大计/遂典掌军事/部分诸方/算定权略/运筹决胜/有谋谟之勋/其进封为广武县侯/增邑万户/赐绢万匹/D.及吴灭/诏曰/张华与故太傅羊祜共创大计/遂典掌军事部分/诸方算定权略/运筹决胜/有谋谟之勋/其进封为广武县侯/增邑万户/赐绢万匹/1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摄事即治事理事或代行其事,摄政指代替君主处理国政。摄事在文中指代行其他职务。B.诏诰是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发布的命令、文告。出于皇帝者叫诏,其余称为诰。C.戎是先秦华夏部落对西方部落的统称,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统称四夷,夏即中原华夏。D.庶族又称寒门、寒族,与士族相对应,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较有作为的中小地主阶层。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华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图卦谶纬方技之书他无不详览,天下古今事物,了如指掌,博物洽闻,世无与比,著《博物志》十篇传世。B.张华坚持己见,支持伐吴。武帝谋划伐吴,群臣多以为不可,只有张华赞成并积极参与,虽遭挫折他仍坚持己见,吴未灭即名重当世。C.张华招抚四夷,治边有功。他外放守边,招抚接纳新归附者,东夷马韩新弥诸国都遣使朝贡,远方少数民族前来臣服,边境太平无忧。D.张华雅爱书籍,藏书甚富。他死的时候家无余财,只有文史书籍满架盈箱,曾搬家,书有三十车,记述奇闻异事、世上少有的书他都有。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祜疾笃,帝遣华诣祜,问以伐吴之计。(2)华遂尽忠匡辅,弥缝补阙,海内晏然,华之功也。【答案】17.A18.A19.B20.(1)羊枯病重,武帝派张华前往探望羊祜,向他询问讨伐吴国的计策。(2)张华于是竭诚匡正辅佐,弥补缺漏、天下安定,这是张华的功劳。【分析】1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谓语“创”的主语是张华与故太傅羊祜、宾语是“大计”,“张华与故太傅羊祜共创大计”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谓语“典掌”的主语是张华,宾语是“军事”;谓语“部分”的主语是张华,宾语为“诸方”,“部分诸方”之前应断开,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算定权略,运筹决胜,有谋谟之勋,主语均为张华。画线句的意思是:等到吴灭,皇帝下诏说:“张华与已故太傅羊祜共创大计,于是掌管军事,部署诸军,算定谋略,运筹于内,决胜于外,有谋划之功勋。现晋封为广武县侯,增食邑一万户,赐绢万匹。”故选A。18.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文中指代行其他职务”错误。文中指张华在母忧守孝期间朝廷让他出来治事、理事。故选A。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言文内容的能力。B.“吴未灭即名重当世”错误。“及吴灭”皇帝下诏褒奖赏赐才“名重一世,众所推服”。故选B。2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得分点:(1)疾笃,病重;诣,拜访;“问以伐吴之计”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伐吴之计问(之)”。(2)匡,匡正;弥,弥补;阙,缺漏;晏然,安定;“华之功也”判断句。参考译文: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张华少年孤贫,自己牧羊,同郡人卢钦见了张华后很器重他;同乡人刘放也以为张华有奇才,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张华的学识优异而渊博,图卦谶纬方技之类的书无不详览。张华记忆力极强,天下事物,了如指掌。武帝曾问汉宫室制度及建章宫千门万户情况,张华应对如流,使听者忘倦,他在地上画出图样,左右视不移目,武帝甚觉奇异。母亲去世时张华悲哀异常,武帝下诏劝勉,强令代理政事。当初,武帝与羊祜暗里谋划伐吴,群臣多以为不可,只有张华成这一计划,后来羊祜病重,武帝派张华到羊祜那里询问讨伐吴国的计策,到大举伐吴时,以张华为度支尚书,计算运输粮草,与武帝一起制定作战计划,众军已进发,未获成果,贾充等奏请杀张华来向天下人谢罪,武帝说:“伐吴是我的主意,张华只是与我意见相同罢了。”当时大臣们都以为不可轻进,张华独坚持己见,以为伐吴必胜。等到吴灭,皇帝下诏说:“张华与已故太傅羊祜共创大计,于是掌管军事,部署诸军,算定谋略,运筹于内,决胜于外,有谋划之功勋。现晋封为广武县侯,增食邑一万户,赐绢万匹。”张华名重当世,为众人所推崇信服,当时的诏书诰文,都是张华所起草,声誉更盛,有宰相的威望。稍微违背皇帝旨意,于是外放张华为持节,都督甘幽州诸军事,兼护乌桓校尉,安北将军招抚接纳新归附者,戎狄华夏尽怀其德;东夷马韩,新弥诸国依山傍海,离幽州四千余里。历代不曾内附者二十余国。都谴使朝贡,于是远方少数民族的来臣服,边境大平无忧,连年丰收,兵马强壮,贾谧与贾后共同商量,认为张华出身庶族,儒雅有谋略,上无成君主的疑虑,下为众望所归,打算依靠他总摄朝政,大事咨询于他。张华于是竭诚匡正辅佐朝政,弥补缺漏,而天下安定,这是张华的功劳。张华爱惜人才,劝勉荐拔人才从不厌倦,即使穷贱杂役之士有一技之长些许之善者。便赞叹称道,扩大他们的声誉,张华向来爱好书籍,死时家无余财,只有文史书籍满架盈箱曾经搬家,光书就拉了三十车。记述奇闻异事,世上少有的书籍,张华那里都有。因此博识多闻,当世无人可比。张华著有《博物志》十篇,还有一些诗文,都流行于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桓玄,字敬道,一名灵宝,大司马温之孽子也。其母马氏尝与同辈夜坐,于月下见流星坠铜盆水中,忽如二寸火珠,冏然明净,竟以瓢接取,马氏得而吞之,若有感,遂有娠。及生玄,有光照室,占者奇之,故小名灵宝。奶媪每抱诣温,辄易人而后至,云其重兼常儿,温甚爱异之。临终,命以为嗣,袭爵南郡公。年七岁,温服终,府州文武辞其叔父冲,冲抚玄头曰:“此汝家之故吏也。”玄因涕泪覆面众并异之及长形貌瑰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常负其才地以雄豪自处众咸惮之朝廷亦疑而未用。年二十三,始拜太子洗马,时议谓温有不臣之迹,故折玄兄弟而为素官。太元末,出补义兴太守,都不得志。尝登高望震泽,叹曰:“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弃官归国。自以元勋之门而负谤于世,乃上疏,疏寝不报。玄在荆楚积年,优游无事,荆州刺史殷仲堪甚敬惮之。及中书王国宝用事,谋削弱方镇,内外骚动,知王恭有忧国之言,玄潜有意于功业,乃说仲堪曰:“国宝与君诸人素已为对,唯患和弊之不速耳。今既执权要,与王绪相为表里,其所回易,罔不如志。孝伯居元舅之地,正情为朝野所重,必未便动之,唯当以君为事首。君为先帝所拔,超居方任,人情未以为允,咸谓君虽有思致,非方伯人。若发诏征君为中书令,用殷顗为荆州,君何以处之?”仲堪曰:“忧之久矣,君谓计将安出?”曰:“国宝奸凶,天下所知,孝伯疾恶之情每至而当,今日之会,以理推之,必当过人。君若密遣一人,信说王恭,宜兴晋阳之师,以内匡朝廷,已当悉荆楚之众顺流而下,推王为盟主,仆等亦皆投袂,当此无不响应。此事既行,桓文之举也。”仲堪持疑未决。俄而王恭信至,招仲堪及玄匡正朝廷。国宝既死,于是兵罢。玄乃求为广州,会稽王道子亦惮之,不欲使在荆楚,故顺其意。(节选自《晋书·桓玄传》)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玄因涕/泪覆面/众并异之/及长形貌/瑰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常负其才/地以雄豪自处/众咸惮/之朝廷/亦疑而未用B.玄因涕泪覆面/众并异之/及长形貌/瑰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常负其才地/以雄豪自处/众咸惮/之朝廷/亦疑而未用C.玄因涕/泪覆面/众并异之/及长/形貌瑰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常负其才/地以雄豪自处/众咸惮之/朝廷亦疑而未用D.玄因涕泪覆面/众并异之/及长/形貌瑰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常负其才地/以雄豪自处/众咸惮之/朝廷亦疑而未用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服终,意同“服阙”,指守丧期满。古代按生者与死者的亲疏关系,丧服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B.洗马,古代官名,秦汉时为太子的侍从官,汉时亦作“先马”,“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中的“洗马”与此义相同。C.补,补充空缺官职。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比较多,如“擢”“拔”“摄”等指升官,“谪”“徙”“左迁”等指降职。D.九州伯,上古九州的方伯,方伯,诸侯之长,后泛指地方长官。桓玄用“九州伯”和“五湖长”感叹自己地位卑微。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桓玄是桓温的庶子,出生时有灵异之兆,自幼为桓温所喜爱,桓温临终前,遗命年幼的玄承袭其封爵南郡公。B.由于时议桓温晚年有篡位的迹象,朝廷就免去桓玄兄弟的官职,几年后才让桓玄出任义兴太守,桓玄很不如意。C.桓玄认为,虽然殷仲堪被先帝提拔,超越常规担任一方的长官,但众人并不认为殷仲堪是地方长官的合适人选。D.桓玄知道王恭面对王国宝乱政有忧国之言,便劝说仲堪派人联络王恭,让王恭兴师匡扶朝廷,但殷仲堪犹豫不决。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奶媪每抱诣温,辄易人而后至,云其重兼常儿,温甚爱异之。(2)自以元勋之门而负谤于世,乃上疏,疏寝不报。【答案】21.D22.C23.B24.(1)奶妈每次抱桓玄去见桓温,总要几个人交替着抱才能到达,说他是普通儿童的两倍重,桓温非常喜欢桓玄,觉得他很不一般。(2)(玄)认为自己出身于有首功的门第却被世人诽谤,于是上疏申辩,他的奏疏被搁置,没有回音。【分析】2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及长”是时间状语,之后应断开,排除AB;“博综”,意思是博通,“博综艺术”是动宾结构,意思完整,之后应断开;“善”,动词,善于;“属文”作“善”的宾语,结构独立,意思完整,之前应断开,排除C。画线句的意思:恒玄听后就掩面哭泣,众人都对他这反应感到诧异。桓玄长大后,相貌奇伟,神态爽朗,博通艺术,亦善写文章,对自己的才能和门第颇为自负,总认为自己是英雄豪杰。众人都非常忌惮他,朝廷也怀疑他而不予任用。故选D。2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摄’等指升官”错误。“摄”,是代理官职,不是升官;“徙”,指调动官职,不是降职。故选C。2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言文内容的能力。B.“朝廷就免去桓玄兄弟的官职”错误。原文是“故折玄兄弟而为素官”,“素官”指无实权的清闲官职。故选B。2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诣,到……去;辄,总是;易人,几个人交替;兼,两倍;异,与……不同,不一般。(2)省略句,句首省略主语“桓玄”;元勋,首功;负谤于世,被动句,被世人诽谤;寝,被搁置;报,回复。参考译文:桓玄,字敬道,又叫灵宝,是大司马桓温的庶子。桓玄的母亲马氏曾经与同辈在夜晚坐着,看见月光下有流星坠人铜盆的水里,就像直径两寸的火珠,明亮而干净,同辈们争相用瓢来接取火珠,马氏得到火珠并把它吞了下去之后,仿佛有所感应,于是就有了身孕。到了桓玄出生的时候,若有光亮照耀着室产室,占卜的人觉得很怪异,所以桓玄的小名叫做灵宝。奶妈每次抱桓玄去见桓温,总要几个人交替着抱才能到达,说他是普通儿童的两倍重,桓温觉得桓玄很不一般,非常喜欢他。桓温临终时,遗命让桓玄承嗣,承袭他南郡公的爵位。恒玄七岁时,为温守孝期满,荆楚府州的文武官员向桓玄的叔父桓冲辞行,冲抚摸着桓玄的头说:“这是你家的旧官属呀。”恒玄听后就掩面哭泣,众人都对他这反应感到诧异。桓玄长大后,相貌奇伟,神态爽朗,博通艺术,亦善写文章,对自己的才能和门第颇为自负,总认为自己是英雄豪杰。众人都非常忌惮他,朝廷也怀疑他而不予任用。太元十六年(公元391年),二十三岁的桓玄才被任命为太子洗马。当时有朝议说桓温晚年有篡位的迹象,所以减损桓玄兄弟实权,让他们任无实权的清闲官职。太元末年,桓玄受命补任义兴太守,他常为自己的抱负志向不能施展而忧郁苦闷。他曾经登高远望江苏太湖,感叹道:“家父曾像九州的方伯那样权倾朝野,而自己身为人子,却地位卑微!于是辞官回到袭爵封地。桓玄认为自己出身于有首功的门第却被世人诽谤,于是上疏申辩,他的奏疏被搁置,没有回音。桓玄在荆楚多年,生活悠闲,无所事事,荆州刺史殷仲堪对他非常敬畏和忌惮。等到中书令王国宝掌权,打算削弱地方藩镇的势力,朝廷内外震动。桓玄深知王恭有忧国之言,桓玄内心也渴望建功立业,于是劝说荆州刺史殷仲堪:“王国宝向来将您和诸位藩镇视为眼中钉,他所担心的是不能迅速铲除你们。如今王国宝执掌大权以后,与王绪互为表里,他想做什么,无不如愿。王恭处于国舅的地位,正为朝野所器重,王国宝必定不便先动他,最可能的就是拿您开刀。您被先帝提拔,超越常规担任一方的长官,众人心里并不认同,都认为您虽然有才华和思想,但并非地方长官的合适人选。如果下诏征求您担任中书令,任用殷顗担任荆州刺史,您将怎么办呢?”殷仲堪说:“我担心这件事已经很久了,您说该怎么办啊?”桓玄说:“王国宝是大奸大凶之人,天下人无所不知,王恭痛恨厌恶他的感情日日累积,步步加深,根据今天的情势推论,可能已超过任何人。您如果悄悄派遣一个信使,持密信劝说王恭,让他大举晋阳之师,来匡扶朝廷,您自己率领所有荆楚之军顺流而下,推举王恭担任盟主,我等也立即行动,正当这个时候,天下人无不响应。这事办成以后,与齐恒晋文之举一样名留青史。”殷仲堪犹豫未决。不久王恭的信来到,招殷仲堪和恒玄匡正朝廷。王国宝死后,王恭等人就罢兵了。桓玄就要求到广州任职,会稽王司马道子也忌惮桓玄,不想让他留荆楚,就顺了他的意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马隆,字孝兴,东平平陆人。少而智勇,好立名节。魏兖州刺史令狐愚坐事伏诛,举州无敢收者。隆以武吏托称愚客,以私财殡葬,服丧三年,列植松柏,礼毕乃还,一州以为美谈。泰始中,武帝将兴伐吴之役,下诏曰:“吴会未平,宜得猛士以济武功。”兖州举隆才堪良将。初,凉州刺史杨欣失羌戎之和,隆陈其必败。俄而欣为虏所没,河西断绝,帝每有西顾之忧,临朝而叹曰;“谁能为我讨此虏通凉州者乎?”朝臣莫对。隆进曰:“陛下若能任臣,臣能平之。”帝曰:“必能灭贼,何为不任?顾视卿方略何如耳。”隆曰:“陛下若能任臣,当听臣自任。”帝曰:“云何?”隆曰:“臣请募勇士三千人,无问所从来,率之鼓行而西,禀陛下威德,丑虏何足灭哉!”帝许之,乃以隆为武威太守。公卿佥曰:“六军既众,州郡兵多,但当用之,不宜横设赏募以乱常典。”帝弗纳。隆立标简试。自旦至申,得三千五百人,隆曰:“足矣。”因请自至武库选杖。于是西渡温水。虏树机能等以众万计,或乘险以遏隆前,或设伏以截隆后。隆依八阵图作偏箱车,路狭则为木屋施于车上,且战且前,弓矢所及,应弦而倒。奇谋间发,出敌不意。或夹道累磁石,贼负铁铠,行不得前。隆卒悉被犀甲,无所留碍。转战千里,杀伤以千数。自隆之西,音问断绝,朝廷忧之,或谓已没。后隆使夜到,帝抚掌欢笑。朝议加隆将士勋赏,赐爵加秩各有差。太康初,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成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虏据险距守,隆令军士皆负农器,若田者。成奚以隆无征讨意,御众稍怠。隆因其无备,进兵击破之。毕隆之政,不敢为寇。(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七》,有删改)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成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B.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成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C.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成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D.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成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文中指门客,是古代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之服务的人。B.泰始,是晋武帝年号。年号纪年法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C.申,指申时,古代十二个时辰之一,指凌晨一点至三点。D.爵,指爵位。古代爵位有很多,如亲王、郡王、公、侯、伯等。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隆既勇且义,赢得州人称赞。兖州刺史令狐愚犯罪被杀,无人敢替他收尸,马隆不但自己出钱给他举行殡葬仪式,还服丧三年。B.马隆勇于担当,能够毛遂自荐。皇帝有西顾之忧,而朝臣们又都无言以对,马隆主动请命,后率勇士三千多人,与敌厮杀。C.马隆亲历亲为,带兵自有一套。朝廷和地方兵力众多,可直接调用,马隆却自立标准,亲自选拔,不仅如此,还亲自采买武器。D.马隆熟习军阵,并且善于巧制。马隆作战时曾根据八阵图制作偏箱车,道路狭窄就制造木屋放在车上,边战斗边前进。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帝曰:“必能灭贼,何为不任?顾视卿方略何如耳。”②六军既众,州郡兵多,但当用之,不宜横设赏募以乱常典。【答案】25.A26.C27.C28.①皇帝说:“如果一定能消灭敌人,怎能不任用你?只不过看你的计策怎么样罢了。”②朝廷六军人数众多,州郡的兵力也不少,只管调用即可,不应另外设立赏赐招募士兵来扰乱常规。【分析】2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为:朝廷认为由于西平荒废毁坏,应该及时修复,任用马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带领所率的精锐部队,并另派给一支防守牙门军营的卫队,驻扎防守西平。当时南部之敌成奚经常成为边境的祸患,马隆到后,帅兵讨伐他。“兴复”为一个词,意为“恢复”,中间不可断开。而且“复”要是与后面的“以隆为平虏护军”连用则理解为“又”的意思,改变了文意,排除BC;“所领精兵”为“将”的宾语,共同构成动宾结构,中间不可断开。又“太守”为官职名称,后面加上“将”句意不通,排除D。故选A。2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指凌晨一点至三点”错误。申时为下午三点到五点。凌晨一点至三点为丑时。故选C。2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能力。C.“亲自采买武器”错误。原文为“因请自至武库选杖”,应该是亲自去武库挑选武器。故选C。2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1)“必”,一定;“何为”,宾语前置,即“为何”,为什么;“顾”,只是,只不过;“方略”,计策;“何如”宾语前置,即“如何”,怎么样。(2)“但”,只管;“宜”,适宜,应该;“横”,另外;“典”,规范,制度。参考译文:马隆,字孝兴,东平平陆人。年轻时就智勇双全,喜欢树立名声节操。魏兖州刺史令狐愚因事犯罪被诛杀,整个兖州没人敢给他收尸。马隆凭借武官的身份,假称是令狐愚的门客,用个人的钱埋葬了他,并守丧三年,在墓地周围种上松柏,守丧礼毕才返回,全兖州都把这事作为美谈。泰始年间,晋武帝将要发动攻打吴国的战事,下诏说:“吴会没有平定,应该选拔勇猛的将士来成就武事。”兖州推举马隆的才能可以做优秀的将领。起初,凉州刺史杨欣与羌戎失和,马隆说杨欣一定会失败。不久杨欣果然被敌人所杀,黄河以西断绝了与中原的联系,皇帝常常有顾念西部的忧虑,上朝时叹息道:“谁是能替我征讨敌人打开通往凉州道路的人呢?”朝廷大臣没人回答。马隆上前说:“陛下如果能任用我,我能平定凉州。”皇帝说:“如果一定能消灭敌人,怎能不任用你?只不过看你的计策怎么样罢了。”马隆说:“陛下如果能任用我,应让臣下自任。”皇帝说:“怎么讲?”马隆说:“请允许我招募勇士三千人,陛下不要问他们从哪里来的,我率领他们击鼓向西进军,依仗陛下的声威仁德,那些敌人哪堪一击!”皇帝答应了他,就任命他为威武太守。公卿们都说:“朝廷六军人数众多,州郡的兵力也不少,只管调用即可,不应另外设立赏赐招募士兵来扰乱常规。”皇帝没有采纳。马隆设立标准,选拔测试(士兵)。从早晨到下午,选出三千五百人,马隆说:“足够了。”马隆于是请求亲自到武库挑选武器。向西渡过温水。敌人树机能等率领数万士兵,有时凭借险隘在马隆前面阻挡,有时设伏在他后面堵截。马隆根据八阵图制作偏箱车,道路狭隘就建造木屋加在车上,一边作战一边前进,弓箭射到的地方,敌人随着弦声倒下。出奇的智谋,不时施用,出敌不意。有时在狭窄的道路两旁堆上磁石,敌人穿着铁铠甲,被吸住不能前行,马隆的兵士都穿犀甲,前行无碍。转战千里,杀伤的敌人数千人。自从马隆西行后,音讯断绝,朝廷为他担忧,有人说他已战死。后来马隆的使者夜里回到朝廷,皇帝拍手高兴地笑了。朝廷商议加封马隆将士的勋爵赏赐,赏赐的爵位增加的俸禄各有等级。太康初年,朝廷认为由于西平荒废毁坏,应该及时修复,任用马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带领所率的精锐部队,并另派给一支防守牙门军营的卫队,驻扎防守西平。当时南部之敌成奚经常成为边境的祸患,马隆到后,帅兵讨伐他。敌军凭据险要抵抗坚守,马隆下令士兵全都扛着农具,做出要去耕种的样子。成奚以为马隆没有讨伐他们的意思,防卫之意逐渐松懈。马隆趁着敌军没有戒备,进军攻击并打败了他们。到马隆任职结束时,敌人再不敢入侵。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阮孚,字遥集。其母,胡婢也。其姑取《鲁灵光殿赋》曰“胡人遥集于上楹”之语,取字曰:“遥集”。初辟太傅府,迁骑兵属。避乱渡江,晋元帝以为安东参军。蓬发饮酒,不以王务婴心。时帝既用申韩以救世,而孚之徒未能弃也。转丞相从事中郎。终日酣纵,恒为有司所按,帝每优容之。帝谓曰:“卿既统军府,郊垒多事,宜节饮也。”孚答曰:“陛下不以臣不才,委之以戎旅之重。臣黾勉从事不敢有言者窃以今王莅镇威风赫然皇泽遐被贼寇敛迹氛祲既澄日月自朗臣亦何可爝火不息正应端拱啸咏以乐当年耳尝迁黄门侍郎,以金貂换酒,复为所司弹劾,帝宥之。晋明帝即位,迁侍中。转吏部尚书,领东海王师,称疾不拜。诏就家用之,尚书令郗鉴以为非礼,明帝曰:“就用之诚不快,不尔便废才。”及帝疾大渐,温峤入受顾命。过孚,要与同行。升车,乃告之曰:“主上遂大渐,江左危弱,实资群贤,共康世务。卿时望所归,今欲屈卿同受顾托。”孚不答,固求下车,峤不许。垂至台门,告峤内迫,求暂下,便徒步还家。初,祖约性好财,孚性好屐,同是累而未判其得失,有诣约,见正料财物,客至,屏当不尽,余两小簏,以著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诣阮,正见自蜡屐,因自叹曰:“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神色甚闲畅。于是胜负始分。咸和初,拜丹阳尹,时太后临朝,政出舅族。孚谓所亲曰:“今江东虽累世,而年数实浅。主幼时艰,而庾亮年少,德信未孚,以吾观之,将兆乱矣。”会广州刺史刘顗卒,遂苦求出,乃除都督交广宁三州军事、假节。未至镇,卒,年四十九。(节选自《晋书·阮孚传》,有删节)2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黾勉从事/不敢有言者/窃以今王莅/镇威风赫然/皇泽遐被/贼寇敛迹氛祲/既澄/日月自朗/臣亦何可爝火不息/正应端拱啸咏/以乐当年耳/B.臣黾勉从事/不敢有言者/窃以今王莅镇/威风赫然/皇泽遐被/贼寇敛迹氛祲/既澄/日月自朗/臣亦何可爝火不息/正应端拱啸咏以乐当年耳/C.臣黾勉从事/不敢有言者/窃以今王莅/镇威风赫然/皇泽遐被/贼寇敛迹/氛祲既澄/日月自朗/臣亦何可爝火不息/正应端拱啸/咏以乐当年耳/D.臣黾勉从事/不敢有言者/窃以今王莅镇/威风赫然/皇泽遐被/贼寇敛迹/氛祲既澄/日月自朗/臣亦何可爝火不息/正应端拱啸咏/以乐当年耳/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取字,古人名、字往往意义相近、相反、相关,但本文中取字源自典故。B.渡江,即南渡,指渡过长江,西晋朝廷向南渡过长江后建立了东晋政权。C.吏部,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主要负责科举和掌管官吏任免、考核等事。D.假节,即假以符节,指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用以威慑一方。3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阮孚耽于饮酒,不符常规礼法。他任安东参军时,经常蓬头散发饮酒作乐,不把王事放在心上;升迁为黄门侍郎后,曾把珍贵的金貂大衣拿去换酒。B.阮孚行为放纵,却受皇帝宽容。他因饮酒过度,多次被有关部门按察弹劾,皇帝都放赦免了他;他称病不前往任职,皇帝就下诏令让他在家里赋闲。C.阮孚嗜好木屐,内心坦荡自然。他特别喜欢木屐,人们把他和喜欢财物却显得遮遮掩掩的祖约进行比较后,认为阮孚更加闲适自如、境界更高一级。D.阮孚为官谨慎,不愿追求功名。温峤入宫接受任命时邀请他一起前往,他坚决不从,最后借口上厕所而躲避;太后临朝后,他更是苦苦请求外任广州。3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主上遂大渐,江左危弱,实资群贤,共康世务。(2)主幼时艰,而庾亮年少,德信未孚,以吾观之,将兆乱矣。【答案】29.D30.C31.B32.(1)皇上此刻正病重,江左一带(局势)危险,的确需要依靠各位贤能的人士,共同来使国家安康。(2)皇上幼小时局艰难,而庾亮年轻,恩德信义尚未使人信服,在我看来,(这)预示着败乱啊!【分析】2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王莅镇”是主谓结构,作“以”的宾语,含义是“我认为现在诸王在位镇守”,故不能断开;“威风赫然”是主谓短语。故排除AC。“贼寇敛迹”是主谓结构;“氛祲既澄”是主谓结构,不能断开。故排除B。故选D。句子翻译:我当勉力从事,再不敢说什么。但我认为现在诸王在位镇守,威风赫赫,皇帝恩泽惠施远近,贼寇收敛足迹,妖氛战气已经澄清,日月自照,我又怎么可点着火把不熄减呢?正应该端坐拱手长啸歌咏,用来欢度当年而已。30.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主要负责科举和掌管官吏任免、考核等事”错误,吏部不负责科举,礼部负责科举。故选C。3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皇帝就下诏令让他在家里赋闲”理解错误,据原文“诏就家用之”是下令在家任用他,皇帝认为不如此便废弃了人才,因而,不是让他在家赋闲。故选B。3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赋分点:(1)“大渐”:病重;“资”:依靠;“康”:使动,使……安康。(2)“孚”:使……信服;“兆”:预示,预兆。参考译文:阮孚,字遥集。他的母亲是胡人的婢女。他的姑母取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胡人遥集于上楹”中的两个字,为他取字叫“遥集”。最初在太傅府中任职,迁为骑兵属。避乱渡江后,晋元帝任命他为安东参军。蓬头散发饮酒作乐,不把王事放在心上。当时皇帝正在利用申不害和韩非的思想以救世,而对阮孚这样的人也没有黜免。转任丞相从事中郎。终日酣饮放纵,常被有关部门按察,皇帝常常宽容他。皇帝对阮孚说“你既然掌管军府,军中多事,应该制饮酒。”阮孚回答说:“陛下不认为我没有才能,把军中大事交给我。我当勉力从事,再不敢说什么。但我认为现在诸王在位镇守,威风赫赫,皇帝恩泽惠施远近,贼寇收敛足迹,妖氛战气已经澄清,日月自照,我又怎么可点着火把不熄减呢?正应该端坐拱手长啸歌咏,用来欢度当年而已。”曾升任黄门侍郎,用金貂换酒喝,又被有关部弹劾,皇帝宽免了他。晋明帝即位,升任侍中。转任吏部尚书,兼领东海王的老师,称病不上任。下诏令就在他家任用,尚书令郗鉴认为不合礼制。皇帝说:“在家任用他确实不大好,不如此便废弃人才。”等皇帝病重,温峤进宫接受皇帝遗诏,经过阮孚家,请他一起去。上车后,就告诉他说:“皇上病重,江左局势危险,的确需要依靠各位贤能的人士,共同来使国家安康。你现在是众望所归,所以想屈尊你和我一起去接受皇帝的托命。”阮孚不应答,坚决要求下車,温峤不允许。马上要到台门,告诉温峤说他要解手,请求暂且下车,下车后便步行回家。当初,祖约喜好钱财,阮孚生性喜好木屐,同为各自所好连累但人们不能判别二人的得失。有人去见祖约,见他正在料理财物,客人到,隐藏来不及藏完,还剩两小筐,就放在了自己身后,斜着身子遮挡,脸色不平静。又有人去见阮孚,见他正在用蜡涂木屐,而且自己感叹说:“不知一生能穿多少双木屐!”神色很闲适自如。于是二人的强弱胜负才被分辨清楚。咸和初年,任丹阳尹。当时太后临朝,政权掌握在外戚手中。阮孚对他亲近的人说:“皇上幼小时局艰难,但庾信年轻,恩德信义尚未使人信服,在我看来,(这)预示着败乱啊!”恰好州刺史刘顗死,就苦苦请求外任。就任命为都督交广宁三州軍事、给予符节。还没有到任所而逝世,时年四十九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兄坦之为袁真功曹,真败,将及祸,隐之诣桓温,乞代兄命,温矜而释之。遂为温所知赏,拜奉朝请、尚书郎,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帐下人进鱼,每剔去骨存肉,隐之觉其用意,罚而黜焉。及卢循寇南海,隐之率厉将士,固守弥时。循攻击百有余日,逾城放火,焚烧三千余家,死者万余人,城遂陷。隐之携家累出欲奔还都为循所得循表朝廷以隐之党附桓玄宜加裁戮诏不许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寻拜度支尚书、太常,以竹篷为屏风,坐无毡席。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为荣。(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隐之携家累出/欲奔还都/为循所得/循表朝廷/以隐之党附桓玄/宜加裁戮/诏不许/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B.隐之携家累出欲奔/还都为循所得/循表朝廷/以隐之党附桓玄/宜加裁戮/诏不许/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C.隐之携家累岀欲奔/还都为循所得/循表朝廷/以隐之党附桓玄/宜加裁戮/诏不许/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D.隐之携家累出/欲奔还都/为循所得/循表朝廷/以隐之党附桓玄/宜加裁戮/诏不许/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3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弱冠,古时指汉族男子十八岁,行冠礼,以示成年;泛指男子十八岁左右的年纪。B.礼,指礼法、礼制,中国古代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用来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C.太守,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有治民、进贤、决讼等职能,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D.毡席,古人居家坐、卧的用具,毡一般用兽毛或鸟毛制作,席一般用草或苇子编成。35.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隐之孝顺恭谨。他为母亲办丧事时,哀伤过度;哭泣时有双鹤鸣叫、雁群聚集,时人认为这是他的孝心感动了仙鹤和大雁。B.吴隐之清廉正直。他家里虽然贫穷,但不义之财坚决不取;传说喝贪泉水就会产生贪欲,他不以为然,坦然喝下了贪泉水。C.吴隐之生活俭朴。他家无可坐的毡席,冬天没有被子,没有换洗的衣物,常吃的不过是青菜和干鱼罢了,几间茅屋窄小拥挤。D.吴隐之富有骨气。卢循侵犯南海时,他激励将士坚守;虽然战败了,但卢循赏识他,赐给他车牛,为他建造住宅,他都拒绝了。36.把文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真败,将及祸,隐之诣桓温,乞代兄命,溫矜而释之。(2)循攻击百有余日,逾城放火,焚烧三千余家,死者万余人,城遂陷。【答案】33.A34.A35.D36.(1)袁真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