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河北省示范性高中高二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联合测评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周人看来,决定天命转移、王朝兴衰的关键是“德”,必须“以德配天”。同时,“敬德”与天命的联系是民意,天命显现于“民情”,“民情”成为天命的依据。只要“敬德”就能保天命,而不必求助于宗教祭祀。这说明西周时期的“天命观”()A.强化了王权的神秘色彩 B.破除了封建迷信的羁绊C.呈现出人文主义的特征 D.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2.先秦礼乐文化的“乐”源于效法天地自然的和谐之道,因为“仁近于乐”,乐就不单纯是艺术的形式。《礼记·乐记》把音乐分为声、音、乐三个层次。其中,第三个层次是“乐”,认为“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由此可见,先秦的“乐”()A.注重个体之间的差别 B.具有社会道德的功能C.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 D.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3.晋室南移后,历宋齐梁陈,南朝从陆路上和西域商贸机会大大减少。在北朝方面,则“西域虽通于魏氏,于时中原始平,天子方以混一为心,未遑及此。其信使往来,得羁縻勿绝之道”“东西魏时,中国方扰,及于齐周,不闻有事西域”。由此可见,南北朝时期()A.政局动荡影响商贸往来 B.陆上丝绸之路出现中断C.南北区域经济联系减少 D.西域逐渐淡出人们视野4.下表是近代中国某一时期创办的报刊,这可以用来说明()期刊名称创刊日期创刊地点备注《新青年》《每周评论》《国民》《新教育》《建设》《解放与改造》《少年世界》1915年1918年1919年1919年1919年1919年1920年上海北京北京上海上海上海上海陈独秀主办李大钊等主办北大学生主办中华新教育社刊物国民党机关刊物进步党机关刊物少年中国学会主办A.政论性报刊成为媒体主流 B.读报成为国民生活的一部分C.民众高度关注时局的变化 D.大众媒体重视国民思想改造5.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熊猫被视为祥瑞之物,可以预示平安吉祥,代表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另外,大熊猫的黑白毛色也被解读为阴阳之道,代表着事物的两面性和相互转化。大熊猫作为中华文化信息的物质载体,其形象逐渐成为当代世界舞台上中华特色文化符号。大熊猫形象的塑造有助于()A.扩大中国的外交话语权 B.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C.促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D.推动中西文化全面融合6.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和欧三大洲交界处,其外部濒临大海,内部则河流密布,对外对内交通都极为便利。两河流域的地形地貌大体可以分为丘陵、平原和沼泽三种类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类型。这一自然条件有助于解释两河流域()A.宗教信仰和习俗统一性 B.文化的多样性和开放性C.文化的渊源具有相同性 D.文明演变呈现出连续性7.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式城市,在每一座城市中都建有希腊式的剧场和体育场,而希腊的巡回演出剧团则定期在这些城市的剧场中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这些巡回演出()A.推动了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 B.促进了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C.形成了多元发展的文明格局 D.开创了异地文明交流新形式8.表中对中古时期不同地域文明特征概括正确的一项是()选项地区文化特征A西亚《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史诗,该作品生动反映了地中海东岸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B北非古代埃及人使用楔形文字。这种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C西欧市民文学在中古西欧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文学主要叙述了骑士阶层的爱情生活和悲欢离合,抨击贵族的专横和教士的贪婪D东亚和东南亚朝鲜和日本文化及东南亚文化既有本土文化的底蕴,又受到中华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影响A.A B.B C.C D.D9.玛雅文字是唯一发展到成熟水平的美洲自源文字。玛雅人眼中的文字是神圣的,相传是由“日眼大神”所创造,只有巫师能够学习。玛雅文字书写的内容包括历法、礼仪、神话、预言、历史、叙事诗和剧本等。这表明()A.文字成为玛雅文明的重要载体 B.玛雅文化源于生活实践的积累C.玛雅文化结构具有多元性特征 D.宗教发展带动了玛雅文字产生10.如图为贵霜帝国的古钱币,钱正面镌有印度希腊王赫尔马乌斯头戴皇冠的肖像和族徽等图案,背面则是王权神授的骑马图像。这类神像大部分是希腊、波斯、印度等宗教神话中的众神形象,如印度教中的湿婆、希腊神话中的火神赫菲司塔斯、风神波瑞阿斯等。由此可见()A.贵霜帝国铸币技术世界领先 B.钱币兼具经济政治多种功能C.中亚地区商业贸易领域广泛 D.民族迁移促进经济文化交流11.文艺复兴前期的博物馆,常被权力阶级作为“珍宝柜”以满足其收藏需要,其后逐渐被动地成了权力阶级“控制自然”“说服”民众的工具。法国大革命后,博物馆从专制权力的象征变成一种教育公民,从而服务于国家利益的工具。这一历程表明()A.法国公民文化素质迅速提高 B.博物馆助推法国大革命进程C.博物馆成为国家政权一部分 D.博物馆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12.下表为1700—1860年美洲人口种族结构变化统计。出现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单位:万人时间土著人白种人黑种人合计170075.022.32.7100.0182032.5788.4177.2998.1A.近代工业化浪潮的推动 B.近代殖民者的扩张和掠夺C.各地区民族隔阂的消除 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13.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这一评论可以用来佐证战后非洲()A.实现了政治版图的重构 B.民族民主意识逐渐觉醒C.成为国际社会重要力量 D.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4.“在甘地的追随者被英国野蛮镇压时,他们没有以暴制暴,而是通过提供证据,借用宣传的力量将英国推到在伦理和道义上站不住脚的地步。”“通过这种方式,迫使全世界质疑他们‘文明的侵略者’所谓的善心。”这表明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A.推动了印度近代文化的重构 B.揭露了英国殖民者的侵略行径C.加速了印度实现独立的进程 D.遏制了异域文化对印度的渗透15.如图是奥运会的某些会徽图案,这些会徽设计意图可以用来说明()A.体育文化的差异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包容性C.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D.区域文化的交流互鉴性16.2007年,在当年犹太难民集中居住的虹口区,建立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纪念馆搜集了大量与犹太难民相关的文物,并建立了犹太难民数据库。馆中还有一面以“拯救”为主题的名单墙,上面刻有目前搜集到的13732个曾经居住在上海的犹太难民的名字。该纪念馆的建立有助于()A.增进移民国家认同意识 B.杜绝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发生C.完善全球难民救助机制 D.加深人们对法西斯侵略认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万里茶道”是17世纪至20世纪前期横跨亚欧大陆的国际商道,是继“丝绸之路”之后的又一条重要国际大通道。17世纪,晋商贩卖武夷茶,开始是派员到武夷山采办茶叶,雇请人挑运过分水关,到江西省铅山县河口镇(当时系江南大码头),装船顺信江下至鄱阳湖,再至汉口,溯江西上到汉水,由汉水到襄樊,由唐河到河南社旗镇(今社旗县,此处为晋商转运茶之点),尔后用马帮驮运北上,经洛阳,过黄河,越太行山,经山西晋城、长治,出祁县后,就改换畜力大车北上太原、大同,至河北张家口(或归化),再换骆驼至库伦(今乌兰巴托)、恰克图,全程4760公里。茶道在俄罗斯境内继续延伸,传入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使茶叶之路延长到13000公里,成为名符其实的“万里茶道”。——摘编自陈荣兵《万里茶道:联通欧亚大陆的世纪动脉》材料二16、17世纪,中国茶叶及饮茶习俗传入俄罗斯,由于当时中俄两国茶叶交易路途遥远,运费很高,数量有限,茶叶在俄国的价格十分昂贵,这一时期茶叶成为俄国的奢侈品,大多为皇室、富商等上层阶级消费。19世纪开始,随着中俄茶叶贸易的频繁往来,俄国茶叶价格降低,饮茶之风普及到各个阶层。茶文化在俄国迅速发展,并普及各阶层。现在,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茶叶消费国,茶叶成为俄国人的生活必需品。在茶文化向俄国传播的过程中,俄国人一方面吸收了中国茶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根据自身习俗发展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摘编自李田田《中国茶文化在俄国的传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俄“万里茶道”开辟体现出时代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茶文化对俄国的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69年,中美《蒲安臣条约》规定:中国人欲入美国大小官学学习,需照所有最优国之人民一体优待。在容闳等人的促推下,清政府开始举办幼童留美计划。1872—1875年,120名学生赴美留学,由清政府承担费用,设“幼童出洋肆业局”进行管理。学生在学习数学、天文、生物、化学、机械、采矿和土木工程等的同时,由随行出国的汉文教习“课以中国文义,俾识立身大节”。19世纪80年代,美国掀起排华浪潮,加之清廷惧怕学生“西化”,留美幼童被迫中断学业、提前撤回,仅两人大学毕业。材料二20世纪初,曾为留美幼童的梁诚担任驻美公使,发现美方损失远小于庚子赔款所得。因此提出退款,并用于开设学堂、兴办教育,得到美国总统与国会的认同。1909年6月,晚清游美学务处成立,负责考选学生,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清华学堂。1909—1929年,庚款留美学生共计1289人,学习美国的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科学与技术等,其中87.3%获得学士以上学位。——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中波《中美关系视野下的中美教育交流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期间派遣幼童到美国留学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时期“幼童留美”与20世纪“庚款留美”的相同之处。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当1650年去往北美的新航路开辟不久后,每年移居北美的苏格兰人只有区区数百人,到了北美独立战争前夕,苏格兰前往北美的移民已达到每年1万人左右。1700—1780年间到达美洲的英国移民中就有70%来自于爱尔兰和苏格兰地区,与此同时,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的移民从顶峰时的35万降至不足10万。到了1785年,北美的苏格兰移民总数已经超过15万人。早期的苏格兰移民以契约仆为主,他们为开拓种植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随后,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到了移民队伍,诸如教师、医生、会计、牧师、织工等,这些人让北美不再是文明的沙漠。——摘编自赵博《从苏格兰到北美:18世纪苏格兰的移民运动》材料二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的急剧发展与扩张,一批批华人在国内生存环境恶化和美国对劳动力需求的双重作用下,以劳工的身份涌入美国。1848年,美国西部萨克拉门托山谷发现金矿,矿区的开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仅仅从1848年到1851年,加利福尼亚的中国人就达二万五千人之多。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署后,更多华人进入美国,他们在这里开掘金矿、开荒种地、疏浚河道、修建铁路,将汗水与泪水浇筑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摘编自张楠《华工在美国,一个时代的印记》(1)根据材料一,概述18世纪英国人北美移民运动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人移民美国的原因,并说明赴美华工对美国的贡献。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国际政治生活,帮助他们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民族意识和民族危机感大大增强。十月革命后,一些原先求助于西方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转向求助于苏俄政府,他们也演变为初步的共产主义者。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共产国际帮助指导下,各国纷纷建立共产主义团体或政党。迄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共产党组织在中国、印度、埃及、墨西哥等国陆续建立,它们将马列主义与本国革命相结合,领导或推动国内反帝反封建斗争。——摘编自余建华《本世纪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潮的背景与特征》围绕“民族主义”这一主题,从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外近现代历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绝密★启用前河北省示范性高中高二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联合测评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周人看来,决定天命转移、王朝兴衰的关键是“德”,必须“以德配天”。同时,“敬德”与天命的联系是民意,天命显现于“民情”,“民情”成为天命的依据。只要“敬德”就能保天命,而不必求助于宗教祭祀。这说明西周时期的“天命观”()A.强化了王权的神秘色彩 B.破除了封建迷信的羁绊C.呈现出人文主义的特征 D.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题干所示为西周时期人们的天命观,强调“以德配天”“敬德”,关注民情,这都具有人文主义的某些特征,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了道德和民情民意的重要性,并非强化了王权的神秘色彩,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与材料主旨,排除A项;当时不可能破除对迷信的羁绊,且当时并没有出现儒家学说,排除B、D项。故选C项。2.先秦礼乐文化的“乐”源于效法天地自然的和谐之道,因为“仁近于乐”,乐就不单纯是艺术的形式。《礼记·乐记》把音乐分为声、音、乐三个层次。其中,第三个层次是“乐”,认为“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由此可见,先秦的“乐”()A.注重个体之间的差别 B.具有社会道德的功能C.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 D.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中国)。题干所示为先秦礼乐文化的“乐”,“仁近于乐”“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彰显了“乐”的社会道德功能,B项正确;材料没有个体差别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礼乐文化维护西周时期的等级秩序,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潮流,排除C项;依据材料“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可知反映的对人本身的要求,没有反映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3.晋室南移后,历宋齐梁陈,南朝从陆路上和西域商贸机会大大减少。在北朝方面,则“西域虽通于魏氏,于时中原始平,天子方以混一为心,未遑及此。其信使往来,得羁縻勿绝之道”“东西魏时,中国方扰,及于齐周,不闻有事西域”。由此可见,南北朝时期()A.政局动荡影响商贸往来 B.陆上丝绸之路出现中断C南北区域经济联系减少 D.西域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题干所示为南北朝时期,内地和西域间的来往减少,这表明当时动荡局面影响了与西域的商贸来往,A项正确。陆上丝绸之路出现中断的“中断”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所示为南北朝与西域的经济联系,并非论述南北区域的经济联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D项说服不符合材料主旨与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4.下表是近代中国某一时期创办的报刊,这可以用来说明()期刊名称创刊日期创刊地点备注《新青年》《每周评论》《国民》《新教育》《建设》《解放与改造》《少年世界》1915年1918年1919年1919年1919年1919年1920年上海北京北京上海上海上海上海陈独秀主办李大钊等主办北大学生主办中华新教育社刊物国民党机关刊物进步党机关刊物少年中国学会主办A.政论性报刊成为媒体主流 B.读报成为国民生活的一部分C.民众高度关注时局的变化 D.大众媒体重视国民思想改造【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期间某些报刊的创办情况,这些报刊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注重人们的思想改造,故D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政论性报刊成为媒体主流,A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并不能说明读报成为国民生活一部分,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所示仅仅为报刊创办的情形,并没有民众对时局变化关注与否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5.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熊猫被视为祥瑞之物,可以预示平安吉祥,代表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另外,大熊猫的黑白毛色也被解读为阴阳之道,代表着事物的两面性和相互转化。大熊猫作为中华文化信息的物质载体,其形象逐渐成为当代世界舞台上中华特色文化符号。大熊猫形象的塑造有助于()A.扩大中国的外交话语权 B.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C.促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D.推动中西文化全面融合【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题干所示为熊猫形象成为当代世界舞台上中华特色文化符号,熊猫形象的塑造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故B项正确。中国外交话语权的扩大有赖于综合国力的增长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这与熊猫形象塑造无关,排除C项:“中西文化全面融合”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6.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和欧三大洲的交界处,其外部濒临大海,内部则河流密布,对外对内交通都极为便利。两河流域的地形地貌大体可以分为丘陵、平原和沼泽三种类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类型。这一自然条件有助于解释两河流域()A.宗教信仰和习俗统一性 B.文化的多样性和开放性C.文化的渊源具有相同性 D.文明演变呈现出连续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所示为两河流域地理位置的相关信息,“位于亚、非和欧三大洲的交界处”“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类型”,这些自然条件都有利于两河流域形成多样性和开放性的文化,B项正确;这一地区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习俗相互影响,但“统一性”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文化的渊源具有相同性”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更多强调了自然环境对两河流域文化的影响,但不能说明文明演变出现连续性,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7.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式城市,在每一座城市中都建有希腊式的剧场和体育场,而希腊的巡回演出剧团则定期在这些城市的剧场中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这些巡回演出()A.推动了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 B.促进了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C.形成了多元发展的文明格局 D.开创了异地文明交流新形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本题材料可知,在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建立的城市中,“建有希腊式的剧场和体育场”“定期在这些城市的剧场中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这些演出有利于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希腊文化中心转移的相关信息,也没有多元发展文明格局形成的信息,排除A、C项;不同区域文明交流并非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所开创,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8.表中对中古时期不同地域文明特征概括正确的一项是()选项地区文化特征A西亚《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该作品生动反映了地中海东岸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B北非古代埃及人使用楔形文字。这种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C西欧市民文学在中古西欧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文学主要叙述了骑士阶层的爱情生活和悲欢离合,抨击贵族的专横和教士的贪婪D东亚和东南亚朝鲜和日本的文化及东南亚文化既有本土文化的底蕴,又受到中华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影响AA B.B C.C D.D【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世界)。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文化,融汇了华夏文明的因子,又有本土文化的底蕴,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D项正确;《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该作品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排除A项;古代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排除B项;市民文学主要叙述了市民阶层的爱情生活和悲欢离合,抨击贵族的专横和教士的贪婪,排除C项。故选D项。9.玛雅文字是唯一发展到成熟水平的美洲自源文字。玛雅人眼中的文字是神圣的,相传是由“日眼大神”所创造,只有巫师能够学习。玛雅文字书写的内容包括历法、礼仪、神话、预言、历史、叙事诗和剧本等。这表明()A.文字成为玛雅文明的重要载体 B.玛雅文化源于生活实践的积累C.玛雅文化结构具有多元性特征 D.宗教发展带动了玛雅文字产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据本题材料可知,题干所示为玛雅文字的相关信息,“玛雅文字书写的内容包括历法、礼仪、神话、预言、历史、叙事诗和剧本等”表明文字成为玛雅文明的重要载体,A项正确。B项说法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没有玛雅文化结构多元性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宗教发展带动了玛雅文字产生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10.如图为贵霜帝国的古钱币,钱正面镌有印度希腊王赫尔马乌斯头戴皇冠的肖像和族徽等图案,背面则是王权神授的骑马图像。这类神像大部分是希腊、波斯、印度等宗教神话中的众神形象,如印度教中的湿婆、希腊神话中的火神赫菲司塔斯、风神波瑞阿斯等。由此可见()A贵霜帝国铸币技术世界领先 B.钱币兼具经济政治多种功能C中亚地区商业贸易领域广泛 D.民族迁移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本题材料可知,题干所示为贵霜帝国的钱币情形,钱币的图案具有不同国家文化的相关内容,据所学可知,大月氏西迁建立了贵霜帝国,在帝国扩张中与希腊、波斯和印度间的经济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交流交融,其铸造钱币的传统来自波斯和希腊,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其铸币技术世界领先,排除A项;该钱币并没有政治功能,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没有中亚地区商业贸易领域广泛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1.文艺复兴前期的博物馆,常被权力阶级作为“珍宝柜”以满足其收藏需要,其后逐渐被动地成了权力阶级“控制自然”“说服”民众的工具。法国大革命后,博物馆从专制权力的象征变成一种教育公民,从而服务于国家利益的工具。这一历程表明()A.法国公民文化素质迅速提高 B.博物馆助推法国大革命进程C.博物馆成为国家政权一部分 D.博物馆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权力阶级……服务于国家利益的工具”可知,从博物馆的角色变化可以看出,无论是权力象征还是教育公民的工具,博物馆都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故D项正确。博物馆有助于提升公民的文化素质,但A项说法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所示为法国大革命对博物馆的影响,并非博物馆助推了法国大革命的进程,排除B项:博物馆尽管承载了政治教育功能,但并非国家政权的一部分,排除C项。故选D项。12.下表为1700—1860年美洲人口种族结构变化统计。出现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单位:万人时间土著人白种人黑种人合计170075022.32.7100.0182032.5788.4177.2998.1A.近代工业化浪潮的推动 B.近代殖民者的扩张和掠夺C.各地区民族隔阂的消除 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00—1860年(美洲)。题干所示为近代美洲人口种族变化的相关信息,伴随着近代殖民扩张和掠夺,土著人被屠杀,大批的白种人和黑种人进入美洲,B项正确;近代工业化浪潮会影响人口流动,但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伴随着帝国主义阶段的到来,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B项。13.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这一评论可以用来佐证战后非洲()A.实现了政治版图的重构 B.民族民主意识逐渐觉醒C.成为国际社会重要力量 D.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期间的世界。据本题材料可知,题干所示为法国某官员的评论,“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表明随着战争的进行,非洲士兵的民族民主意识觉醒,一个旧非洲即将进入坟墓,崭新的非洲即将诞生,B项正确;非洲“实现了政治版图的重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非洲“成为国际社会重要力量”说法不符合历史史实,排除C项;当时非洲无产阶级尚未登上历史舞台,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14.“在甘地的追随者被英国野蛮镇压时,他们没有以暴制暴,而是通过提供证据,借用宣传的力量将英国推到在伦理和道义上站不住脚的地步。”“通过这种方式,迫使全世界质疑他们‘文明的侵略者’所谓的善心。”这表明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A.推动了印度近代文化的重构 B.揭露了英国殖民者的侵略行径C.加速了印度实现独立的进程 D.遏制了异域文化对印度的渗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材料所示为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相关信息,“借用宣传的力量将英国推到在伦理和道义上站不住脚的地步”“迫使全世界质疑他们‘文明的侵略者’”,表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有力的揭露了英国殖民者的侵略行径,B项正确。材料主要论述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英国殖民者的殖民路径揭示,并未涉及独立进程和文化重构,A、C项说法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C项;“遏制了”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15.如图是奥运会的某些会徽图案,这些会徽设计意图可以用来说明()A.体育文化的差异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包容性C.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D.区域文化的交流互鉴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社会)。据题干图片可知,历届奥运会会徽都反映各主办国家的历史与文化(美国国旗、罗马城徽、中国印章),这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C项正确;题干图片主要体现出不同奥运会会徽都体现主办方的历史与文化,其着重点并不在于“体育文化”,排除A项;题干历届奥运会的主办国不一样,但是其会徽是主办国历史文化的体现,其着重点并不在于“社会意识形态”,并且三个会徽也没有体现出“包容性”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互鉴是指不同文化、国家、领域等之间相互借鉴、学习、交流、提高的过程和方式,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6.2007年,在当年犹太难民集中居住的虹口区,建立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纪念馆搜集了大量与犹太难民相关的文物,并建立了犹太难民数据库。馆中还有一面以“拯救”为主题的名单墙,上面刻有目前搜集到的13732个曾经居住在上海的犹太难民的名字。该纪念馆的建立有助于()A.增进移民国家认同意识 B.杜绝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发生C.完善全球难民救助机制 D.加深人们对法西斯侵略认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据本题材料可知,题干所示为中国上海修建犹太难民纪念馆的相关信息,“搜集了大量与犹太难民相关的文物,并建立了犹太难民数据库”“‘拯救’为主题的名单墙”等,都有助于加深人们对法西斯侵略的认识,起到了警示作用,故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移民国家认同的信息,排除A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建立和全球难民机制的完善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万里茶道”是17世纪至20世纪前期横跨亚欧大陆的国际商道,是继“丝绸之路”之后的又一条重要国际大通道。17世纪,晋商贩卖武夷茶,开始是派员到武夷山采办茶叶,雇请人挑运过分水关,到江西省铅山县河口镇(当时系江南大码头),装船顺信江下至鄱阳湖,再至汉口,溯江西上到汉水,由汉水到襄樊,由唐河到河南社旗镇(今社旗县,此处为晋商转运茶之点),尔后用马帮驮运北上,经洛阳,过黄河,越太行山,经山西晋城、长治,出祁县后,就改换畜力大车北上太原、大同,至河北张家口(或归化),再换骆驼至库伦(今乌兰巴托)、恰克图,全程4760公里。茶道在俄罗斯境内继续延伸,传入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使茶叶之路延长到13000公里,成为名符其实的“万里茶道”。——摘编自陈荣兵《万里茶道:联通欧亚大陆的世纪动脉》材料二16、17世纪,中国茶叶及饮茶习俗传入俄罗斯,由于当时中俄两国茶叶交易路途遥远,运费很高,数量有限,茶叶在俄国的价格十分昂贵,这一时期茶叶成为俄国的奢侈品,大多为皇室、富商等上层阶级消费。19世纪开始,随着中俄茶叶贸易的频繁往来,俄国茶叶价格降低,饮茶之风普及到各个阶层。茶文化在俄国迅速发展,并普及各阶层。现在,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茶叶消费国,茶叶成为俄国人的生活必需品。在茶文化向俄国传播的过程中,俄国人一方面吸收了中国茶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根据自身习俗发展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摘编自李田田《中国茶文化在俄国的传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俄“万里茶道”开辟体现出的时代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茶文化对俄国的影响。【答案】(1)长途和大额贸易兴盛:商业资本聚集,商人群体(商帮)实力雄厚;中外交往增多;“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得到发展。(2)促进了与中国的茶叶贸易;推动了饮茶之风的普及;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饮食习惯;吸收并发展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世纪至20世纪前期。特征:依据材料“‘万里茶道’是17世纪至20世纪前期横跨亚欧大陆的国际商道”可知,长途和大额贸易兴盛;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万里茶道”属于长途贸易,非资金雄厚者不能经营,可以得出商业资本聚集,商人群体(商帮)实力雄厚;依据材料“‘万里茶道’是17世纪至20世纪前期横跨亚欧大陆的国际商道,是继‘丝绸之路’之后的又一条重要国际大通道”可知,增加一条国际商道,中外交往增多;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得到发展,促进了中俄万里茶道的发展。【小问2详解】本题是评价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17世纪。影响:依据材料“16、17世纪,中国茶叶及饮茶习俗传入俄罗斯,由于当时中俄两国茶叶交易路途遥远,运费很高,数量有限,茶叶在俄国的价格十分昂贵”可知,中俄茶叶贸易,利润巨大,吸引中国商人进行中俄茶叶国际贸易,促进了与中国的茶叶贸易;依据材料“19世纪开始,随着中俄茶叶贸易的频繁往来,俄国茶叶价格降低,饮茶之风普及到各个阶层”可知,推动了饮茶之风的普及;依据材料“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茶叶消费国,茶叶成为俄国人的生活必需品”可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饮食习惯;依据材料“在茶文化向俄国传播的过程中,俄国人一方面吸收了中国茶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根据自身习俗发展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可知,吸收并发展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69年,中美《蒲安臣条约》规定:中国人欲入美国大小官学学习,需照所有最优国之人民一体优待。在容闳等人的促推下,清政府开始举办幼童留美计划。1872—1875年,120名学生赴美留学,由清政府承担费用,设“幼童出洋肆业局”进行管理。学生在学习数学、天文、生物、化学、机械、采矿和土木工程等的同时,由随行出国的汉文教习“课以中国文义,俾识立身大节”。19世纪80年代,美国掀起排华浪潮,加之清廷惧怕学生“西化”,留美幼童被迫中断学业、提前撤回,仅两人大学毕业。材料二20世纪初,曾为留美幼童的梁诚担任驻美公使,发现美方损失远小于庚子赔款所得。因此提出退款,并用于开设学堂、兴办教育,得到美国总统与国会的认同。1909年6月,晚清游美学务处成立,负责考选学生,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清华学堂。1909—1929年,庚款留美学生共计1289人,学习美国的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科学与技术等,其中87.3%获得学士以上学位。——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中波《中美关系视野下的中美教育交流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期间派遣幼童到美国留学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时期“幼童留美”与20世纪“庚款留美”的相同之处。【答案】(1)近代西学对中国的影响;洋务派官员的积极酝酿和推动;中美有关留学的条约规定;晚清政府的支持;留美幼童远大的志向和抱负。(2)都由政府主导,设有专门管理机构;都得益于国内有识之士的推动;都与中美关系发展密切相关;都为中国近代化建设培养了人才。【解析】【18题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材料一“中美《蒲安臣条约》规定……”可以得出“中美有关留学的条约规定;晚清政府的支持”等结论。然后结合近代中国近代伴随着西方侵略,西学在中国影响不断扩大、这一时期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官员的积极运作以及这批幼童的志向和抱负等角度,进行概括即可。【19题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洋务运动时期和20世纪两个时期,有识之士积极推动、晚清政府都进行运作并成立相关机构、美国在留学中的作用、都为中国培养了人才等角度,进行归纳可得出,都由政府主导,设有专门管理机构;都得益于国内有识之士的推动;都与中美关系发展密切相关;都为中国近代化建设培养了人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当1650年去往北美的新航路开辟不久后,每年移居北美的苏格兰人只有区区数百人,到了北美独立战争前夕,苏格兰前往北美的移民已达到每年1万人左右。1700—1780年间到达美洲的英国移民中就有70%来自于爱尔兰和苏格兰地区,与此同时,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的移民从顶峰时的35万降至不足10万。到了1785年,北美的苏格兰移民总数已经超过15万人。早期的苏格兰移民以契约仆为主,他们为开拓种植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随后,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到了移民队伍,诸如教师、医生、会计、牧师、织工等,这些人让北美不再是文明的沙漠。——摘编自赵博《从苏格兰到北美:18世纪苏格兰的移民运动》材料二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的急剧发展与扩张,一批批华人在国内生存环境恶化和美国对劳动力需求的双重作用下,以劳工的身份涌入美国。1848年,美国西部萨克拉门托山谷发现金矿,矿区的开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仅仅从1848年到1851年,加利福尼亚的中国人就达二万五千人之多。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署后,更多华人进入美国,他们在这里开掘金矿、开荒种地、疏浚河道、修建铁路,将汗水与泪水浇筑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摘编自张楠《华工在美国,一个时代的印记》(1)根据材料一,概述18世纪英国人北美移民运动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人移民美国的原因,并说明赴美华工对美国的贡献。【答案】(1)规模扩大,人数增多;移民主要来源地发生变化;移民身份和职业发生变化。(2)原因:人地矛盾加剧,人们生存环境恶化:列强入侵,大批手工业者破产:美国对劳动力需求旺盛;《北京条约》的签订便利了西方招募华工出国。贡献:为美国提供了大批劳动力,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加快了美国西部开发,为美国迅速崛起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铝合金旋转门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铝基复合钢带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铁路机车直轴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海景房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酒精回收塔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业务顾问聘用合同样本
- 不锈钢隔断制作合同样本
- 乡镇家政维修合同样本
- 关于施工安全合同样本
- 农村房子建筑包工合同样本
- 纵隔肿瘤护理查房
- 眼镜店销售培训课件
- 宜宾市属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中心宜宾临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2025年第一批项目制员工公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鲁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驻陕西煤矿企业招聘(15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班会
- 2024-2025学年高一政治统编版下学期期中考试测试卷B卷(含解析)
-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开曼群岛公司法2024版中文译本(含2024年修订主要内容)
- 【MOOC】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结构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4月自考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