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光华学校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10月份月考物理卷_第1页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光华学校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10月份月考物理卷_第2页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光华学校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10月份月考物理卷_第3页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光华学校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10月份月考物理卷_第4页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光华学校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10月份月考物理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光华学校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8分)1.(2分)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飞流直下三千尺 B.霜叶红于二月花 C.一行白鹭上青天 D.孤帆一片日边来2.(2分)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当嫦娥四号从空中下降时,所选参照物是()A.嫦娥四号 B.月球表面 C.嫦娥四号上的照相机 D.嫦娥四号上的计算机3.(2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的仪器有关 B.改进测量方法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C.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将能完全避免误差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有效方法之一4.(2分)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此事实说明()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气体能够传播声音 C.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5.(2分)下列文明行为和管理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A.中、高考期间禁止广场舞活动 B.街道旁装噪声检测仪 C.在学校周围设置禁止鸣笛路段 D.在学校周围植树6.(2分)果果同学读八年级了,下列是她记录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据,其中不符合实际的是()A.小明跑100m需要时间约17s B.她的课桌的高度大约是78cm C.周一升旗仪式,国歌奏唱一遍的时间大约是46s D.她能够听见频率为10Hz的声音7.(2分)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A.根据发动机的声音我们判断它是远离还是靠近我们 B.学生听到体育课上体育老师的指令 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疾病 D.利用超声波清洗脏了的眼镜8.(2分)埙(xūn)是我国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亦称“陶埙”,如图所示。在吹埙过程中,其目的是为了改变其发声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9.(2分)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A.汽车、羚羊、运动员 B.运动员、汽车、羚羊 C.运动员、羚羊、汽车 D.羚羊、汽车、运动员10.(2分)下列图象能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丁 D.丙和丁11.(2分)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C.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往东运动 D.经过8s,甲、乙两车相距0.8m12.(2分)国庆节期间,小明随父母去爬山,一座高山,走了好久还走不到,大约还有多远呢?小明想到可以利用回声来测量距离,听一下回声,用手机上的秒表记下两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5s,那么他到山崖的距离大约是()A.510m B.255m C.340m D.1020m13.(2分)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慢 B.乙声音的响度最大 C.乙、丙两种声音的音调相同 D.丙、丁声音的音色相同14.(2分)小马从A地到B地,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5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3m/s()A.4m/s B.3.75m/s C.4.25m/s D.3.5m/s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5.(2分)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秒是的基本单位。16.(3分)一名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忘了写单位,请给他补完整;(1)课桌的高度是80;(2)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6.5;(3)物理书本的长度为26。17.(1分)我国高铁技术领先世界水平,已成为“中国名片”,某复兴号列车行驶的速度为324km/hm/s。18.(2分)音乐会,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琴师调节琴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9.(2分)如图所示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箜篌”,又称坎篌或箜篌,其琴弦一般系在敞开的框架上。用手指拨弹通过琴弦的会发出优美的声音,拨动不同的琴弦,发出声音的不同。20.(2分)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cm,秒表读数为s。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8分)21.(16分)在学习声学时,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产生的;此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2)如果将②实验装置搬上月球,则小球(选填“会”或“不会”)弹起;(3)如图③所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听到正在响铃的闹钟声音逐渐变小在真空中传播,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推理得出的(4)图④中小明的耳朵贴紧桌面时听到小东轻轻敲击桌面产生的声音,这是因为可以传声;(5)如图⑤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22.(12分)某组同学在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1)该实验的原理是(2)在实验过程中,斜面应该保持(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3)在实验中除了要用刻度尺测出S1、S2、S3外,还需要测量器材是。(4)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做(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5)在实验中,假设小车通过的全程的速度v1,上段路程的速度v2,下半段路程的速度v3,则v1,v2,v3的大小关系是。四、简答题(1+2+1,共4分)23.(4分)小林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的值分别为8.23cm、8.25cm、8.24cm、8.24cm、8.84cm。(1)请说出其中错误的数据?(2)根据四次正确测量结果,此物体的长度是多少?(3)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多少?五、计算题(9+7+12,共28分)24.(9分)某运动员在一次100m比赛中,前5s跑了40m,之后又以12m/s的速度跑到终点(1)这个运动员在前5s内的平均速度;(2)全程的平均速度。25.(7分)“十一“期间,小明一家开车来正定旅游接近正定时看到路边标志牌如图所示,此后小车用1min匀速通过一段长为600m的路段(1)小车通过该路段的速度;(2)请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小车在该路段是否超速行驶26.(12分)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4000m声=340m/s)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时间;(2)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3)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过程中向前面远处的大山鸣笛,4s听到回声,求鸣笛时离大山有多远?2024-2025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光华学校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8分)1.(2分)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飞流直下三千尺 B.霜叶红于二月花 C.一行白鹭上青天 D.孤帆一片日边来【答案】B【解答】解:A.瀑布飞流直下,属于机械运动;B.霜叶红是生命运动,故B正确;C.白鹭上青天,是机械运动。D.孤帆一片日边来,属于机械运动。故选:B。2.(2分)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当嫦娥四号从空中下降时,所选参照物是()A.嫦娥四号 B.月球表面 C.嫦娥四号上的照相机 D.嫦娥四号上的计算机【答案】B【解答】解:当嫦娥四号从空中下降时,以嫦娥四号、嫦娥四号上的计算机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对于月球表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嫦娥四号是运动的。故选:B。3.(2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的仪器有关 B.改进测量方法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C.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将能完全避免误差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有效方法之一【答案】C【解答】解:A、误差的产生是与测量的人和测量的仪器的精密程度有关;BD、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减小误差;C、误差只能减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故C错误。故选:C。4.(2分)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此事实说明()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气体能够传播声音 C.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答案】A【解答】解: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因为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此事实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CD错误。故选:A。5.(2分)下列文明行为和管理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A.中、高考期间禁止广场舞活动 B.街道旁装噪声检测仪 C.在学校周围设置禁止鸣笛路段 D.在学校周围植树【答案】D【解答】解:A、中、高考期间禁止广场舞活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街道旁装噪声检测仪只有检测噪声分贝值的大小,故B错误;C、在学校周围设置禁止鸣笛路段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在学校周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D。6.(2分)果果同学读八年级了,下列是她记录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据,其中不符合实际的是()A.小明跑100m需要时间约17s B.她的课桌的高度大约是78cm C.周一升旗仪式,国歌奏唱一遍的时间大约是46s D.她能够听见频率为10Hz的声音【答案】D【解答】解:A、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一般在16s左右;B、课桌的高度大约是78cm;C、奏唱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大约是46s;D、一般同学都能够听见频率范围为20~20000Hz。故选:D。7.(2分)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A.根据发动机的声音我们判断它是远离还是靠近我们 B.学生听到体育课上体育老师的指令 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疾病 D.利用超声波清洗脏了的眼镜【答案】D【解答】解:A、根据发动机的声音我们判断它是远离还是靠近我们,故A正确;B、学生听到体育课上体育老师的指令,故B正确;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疾病,故C正确;D、利用超声波清洗脏了的眼镜,故D错误。故选:D。8.(2分)埙(xūn)是我国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亦称“陶埙”,如图所示。在吹埙过程中,其目的是为了改变其发声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答案】A【解答】解:在吹埙过程中,按住不同的小孔,从而使振动的频率不同,故BCD错误。故选:A。9.(2分)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A.汽车、羚羊、运动员 B.运动员、汽车、羚羊 C.运动员、羚羊、汽车 D.羚羊、汽车、运动员【答案】B【解答】解:运动员的速度:v运动员===10m/s;汽车的速度:v汽车=54km/h=54×=15m/s;羚羊的速度:v羚羊=20m/s;因此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运动员、汽车,故B符合题意;故选:B。10.(2分)下列图象能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丁 D.丙和丁【答案】B【解答】解:甲图中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速度为零;丙图中的图线的斜率代表的速度,斜率没有发生改变且不为零,是匀速直线运动;乙图中的图线表示速度的大小,由于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没有发生改变,是匀速直线运动;丁图中的图线代表速度的大小,因为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增大。故选:B。11.(2分)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C.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往东运动 D.经过8s,甲、乙两车相距0.8m【答案】C【解答】解:A.由s﹣t图象可知,甲,所以甲,故A正确;B.由s﹣t图象可知,甲运动了0.4m,则甲车的速度和乙车的速度分别为:;甲>v乙,故B正确;C.因为v甲>v乙,甲、乙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两物体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乙向西运动;D.由s﹣t图象可知,甲运动了1.6m,因为甲,所以此时甲,故D正确。故选:C。12.(2分)国庆节期间,小明随父母去爬山,一座高山,走了好久还走不到,大约还有多远呢?小明想到可以利用回声来测量距离,听一下回声,用手机上的秒表记下两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5s,那么他到山崖的距离大约是()A.510m B.255m C.340m D.1020m【答案】B【解答】解:由v=可知;小明到山崖的距离:L=s=。故选:B。13.(2分)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慢 B.乙声音的响度最大 C.乙、丙两种声音的音调相同 D.丙、丁声音的音色相同【答案】C【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音调、音色无关、介质相同时,故A错误;B、从图中可以看出,响度最小;C、从图中可以看出,即乙丙的振动频率相同,故C正确;C、从图中可以看出,丙,音色不同。故选:C。14.(2分)小马从A地到B地,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5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3m/s()A.4m/s B.3.75m/s C.4.25m/s D.3.5m/s【答案】B【解答】解:设从A地到B地的总路程为2s;前一半路程所需的时间为:;后一半路程所需的时间为:;全程所需的总时间等于前一半路程所需的时间加上后一半路程所需的时间,即:全程的平均速度v等于总路程2s除以总时间t,即:。故选: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5.(2分)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答案】米;时间。【解答】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故答案为:米;时间。16.(3分)一名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忘了写单位,请给他补完整;(1)课桌的高度是80cm;(2)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6.5dm;(3)物理书本的长度为26cm。【答案】(1)cm;(2)dm;(3)cm。【解答】解:(1)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2)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3)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在26cm左右。故答案为:(1)cm;(2)dm。17.(1分)我国高铁技术领先世界水平,已成为“中国名片”,某复兴号列车行驶的速度为324km/h90m/s。【答案】90。【解答】解:故答案为:90。18.(2分)音乐会,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琴师调节琴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由于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观众可以通过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来分辨出是哪种乐器;琴师调节琴弦的松紧,琴弦的振动频率不同。故答案为:音色;音调。19.(2分)如图所示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箜篌”,又称坎篌或箜篌,其琴弦一般系在敞开的框架上。用手指拨弹通过琴弦的振动会发出优美的声音,拨动不同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答案】振动;音调【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弹奏箜篌。由图可知,从左到右琴弦越来越短,所产生乐音的音调逐渐变高。故答案为:振动;音调。20.(2分)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2.40cm,秒表读数为307.5s。【答案】2.40;307.5。【解答】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4cm=1m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40cm﹣2.00cm=2.40cm;(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8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指针在“5”和“6”之间,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6min,1s之间有10个小格,指针在7.8s处。故答案为:2.40;307.5。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8分)21.(16分)在学习声学时,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振动产生的;此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实验现象,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2)如果将②实验装置搬上月球,则小球不会(选填“会”或“不会”)弹起;(3)如图③所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听到正在响铃的闹钟声音逐渐变小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D。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推理得出的(4)图④中小明的耳朵贴紧桌面时听到小东轻轻敲击桌面产生的声音,这是因为固体可以传声;(5)如图⑤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能量。【答案】(1)振动;放大实验现象;转换法;(2)不会;(3)不能;D;(4)固体;(5)能量。【解答】解:(1)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因此通过观察乒乓球的弹开情况即可知道音叉的振动情况,这种实验方法是转换法;(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上没有大气,则再次敲打右边的音叉;(3)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钟声音逐渐减小,这个现象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该实验结论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4)图④中小明的耳朵贴紧泉面时听到小东轻轻敲击桌面产生的声音,这是因为固体可以传声;(5)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故答案为:(1)振动;放大实验现象;(2)不会;D;(4)固体。22.(12分)某组同学在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1)该实验的原理是v=(2)在实验过程中,斜面应该保持较小(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3)在实验中除了要用刻度尺测出S1、S2、S3外,还需要测量器材是秒表。(4)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5)在实验中,假设小车通过的全程的速度v1,上段路程的速度v2,下半段路程的速度v3,则v1,v2,v3的大小关系是v3>v1>v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本实验测量平均速度采用的是一种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所以这个实验的原理是v=;(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计时会越困难,是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所用的时间;(3)据原理可知,此实验中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4)据图可知,每一段小车的运动速度是不同的。(5)由于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所以上段路程的速度v2是最小的,小车通过的全程的速度v1是居中的,下半段路程的速度v7是最快的,则v1,v2,v6的大小关系是v3>v1>v2;故答案为:(1)v=;(2)较小;;(3)秒表;;(5)v3>v1>v5。四、简答题(1+2+1,共4分)23.(4分)小林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的值分别为8.23cm、8.25cm、8.24cm、8.24cm、8.84cm。(1)请说出其中错误的数据?(2)根据四次正确测量结果,此物体的长度是多少?(3)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多少?【答案】(1)8.84cm是错误的数据;(2)根据四次正确测量结果,此物体的长度是8.24cm;(3)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解答】解::(1)从五个测量结果看,8.84cm的数据是错误的记录。(2)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四次测量的平均值L==8.24cm(3)8.24cm=82.7mm,由此可以看出。答:(1)8.84cm是错误的数据;(2)根据四次正确测量结果,此物体的长度是8.24cm;(3)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3mm。五、计算题(9+7+12,共28分)24.(9分)某运动员在一次100m比赛中,前5s跑了40m,之后又以12m/s的速度跑到终点(1)这个运动员在前5s内的平均速度;(2)全程的平均速度。【答案】(1)这个运动员在前5s内的平均速度是8m/s;(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0m/s。【解答】解:(1)根据可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