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典籍分类专训历史事件类《左传》(新高考八省联考区适用)_第1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典籍分类专训历史事件类《左传》(新高考八省联考区适用)_第2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典籍分类专训历史事件类《左传》(新高考八省联考区适用)_第3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典籍分类专训历史事件类《左传》(新高考八省联考区适用)_第4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典籍分类专训历史事件类《左传》(新高考八省联考区适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左传》未命名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子产①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大叔②美秀而文;公孙挥③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节选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①子产:公孙氏,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谥成。②子大叔:游吉,或称“子太叔”,又称“世叔”。③公孙挥:字子羽,春秋郑国人。材料二:郑子产作丘赋。国人谤之,子宽以告。子产曰:“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且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济也。民不可逞,度不可改。《诗》曰:‘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吾不迁矣。”及盟子产争承曰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也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诸侯靖兵,好以为事。行理之命,无月不至。贡之无艺①,小国有阙,所以得罪也。诸侯修盟,存小国也。贡献无极,亡可待也。存亡之制,将在今矣。”自日中以争,至于昏,晋人许之。既盟,子大叔咎之曰:“诸侯若讨,其可渎乎?”子产曰:“国不竞亦陵,何国之为?”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②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③人于萑苻④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⑤,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节选自《左传·昭公》)(注)①艺:极限。②狎:轻视。③取:同“聚”。④萑苻(huánfú);芦苇丛生的水泽,代表强盗出没的地方。⑤慢:对上司无理。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盟/子产争承曰/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也/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B.及盟子产/争承曰/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也/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C.及盟子产/争承曰/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也/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D.及盟/子产争承曰/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也/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即“诸侯国”,广义上指封建时代及其以前人类文明时期共主(天子、皇帝)对其家族、功臣给予的封地。B.乡校,古时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后也用于指学校教育。C.社稷,即土谷之神。君主祭土地神和五谷神来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后用“社稷”代指国家。D.子,即先秦“公侯伯子男”五爵之一,文中的子是对“子大叔”的简称,不属于五等爵位之列。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产以民为本,开放言路。然明建议毁掉乡校,子产却建议保留,认为百姓的议论有利于为政者修改完善治理方案。B.子产忠诚许国,不避流言。子产推行改革,按丘征收赋税,引起国人指责,子产认为只要他推行的政策有利于国家,他就不会改变。C.子产修盟诸侯,不辱使命。子产认为贡赋没有极限,小国难以满足要求,从而据理力争,最后周天子不得不同意提议。D.子产为政灵活,宽严相济。子产在毁乡校问题上表示要听从百姓观点,而在丘赋问题上,却绝不纵容百姓,坚持法度。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济也。民不可逞,度不可改。(2)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5.结合材料一,思考子产为政鲜有败事的原因,并简要说明。【答案】1.A2.D3.C4.(1)况且我听说做好事的人不改变他的法度,所以能够成功。百姓不可放纵,法度不可改变。(2)只有道德高尚的人能够用宽厚(的政策)使民众服从,其次(的政策)没有比刚猛更有效的。比如烈火,民众望见就害怕它,所以很少死在其中。5.①任人唯能。②多方咨询,广泛询问。【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及盟”是时间状语,要单独成句,据此可排除B、C两项。“天子班贡”主谓宾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据此可排除D项。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子是对‘子大叔’的简称”错误。文中是对对方的尊称。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周天子不得不同意提议”错误,原文“贡之无艺,小国有阙,所以得罪也。诸侯修盟,存小国也。贡献无极,亡可待也。存亡之制,将在今矣”,可译为“贡赋没有限度,小国不能满足要求而有所缺少,这就是获罪的原因。诸侯重修旧盟,这是为了使小国得以生存。贡赋没有限制,灭亡的日子将会马上到来”,最后“晋人许之”,没有提到周天子同不同意这个提议。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度:法度。济:成功。逞:放纵。(2)宽:宽厚(的政策)。服:使动用法,使……服从。鲜:少。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是以鲜有败事”等内容可知,子产为政,任人唯能,多方咨询,所以很少有不成功的事情。【参考译文】材料一:郑国大夫子产参与执政,选择并任用贤能的人。冯简子能够决断国家大事﹔子大叔貌美俊秀而有文采﹔公孙挥能够知道四周邻国诸侯的行动,能分辨那些各国大夫们的族姓、班位、贵贱、能与不能,并且还善于做外交辞令﹔裨谌善于谋划,在野外谋划就能获得成功,在城市中则不能。郑国将有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做外交辞令。接着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然后把计划告诉冯简子,让他决断。一切准备妥当,就交给子大叔让他去执行,来应对各国宾客。因此(子产执政时)很少有失败的事情发生……(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做忠善的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靠摆威风来堵住怨恨的。”材料二:郑国子产制定丘赋制度。国内的人都指责他,郑国大夫子宽把(这些)话告诉子产。子产说:“有什么妨害?如果对国家有好处,(个人)生死都由它去。况且我听说做好事的人不改变他的法度,所以能够成功。百姓不可放纵,法度不可改变。《诗经》说:‘礼仪和道义没有过失,为什么担忧别人的话?’我不变更了。”等到结盟的时候,子产争论进贡物品的轻重次序,说:“从前天子确定进贡物品的次序,轻重是根据地位排列的。地位尊贵,贡赋就重,这是周朝的制度,地位低下而贡赋重的,这是在天子附近的小国。郑伯,是男服。让我们按照公候的贡赋标准,恐怕不能足数供应,谨敢以此作为请求。诸侯之间应当休兵,从事于友好。使者催问贡税的命令,没有一个月不来到。贡赋没有限度,小国不能满足要求而有所缺少,这就是获罪的原因。诸侯重修旧盟,这是为了使小国得以生存。贡赋没有限制,灭亡的日子将会马上到来。决定存亡的规定,就在今天了。”从中午开始争论,直到晚上,晋国人同意了。结盟以后,子大叔责备子产说:“诸侯如果来讨伐,难道可以轻易地对待吗?”子产说:“国家不和别国竞争,也会遭到欺凌,还成个什么国家?”郑国的子产得了病,(他)对子大叔说:“我死(以后),您必定主政。只有道德高尚的人能够用宽厚(的政策)使民众服从,其次(的政策)没有比刚猛更有效的。比如烈火,民众望见就害怕它,所以很少死在其中。水柔弱,民众轻视并和它嬉戏,就有很多死在其中的,所以宽厚的政策难以实施。”(子产)病数月后去世。大叔执政,不忍心施行严政,而施行宽柔政策。郑国(因此)有很多盗贼,(他们)从沼泽地聚集人手。大叔后悔了,说:“我早听从子产的,不会到此地步。”发步兵去攻击沼泽地的盗贼,将他们全部杀灭,盗贼(才)稍微被遏止。孔子说:“好啊!政策宽厚民众就怠慢,(民众)怠慢就用刚猛的政策来纠正。(政策)刚猛民众就受伤害,(民众受)伤害了就施与他们宽厚的政策。用宽大来调和严厉,用严厉来补充宽大,政治因此而调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①,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曰雉,因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已。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大叔完,聚②,鳝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题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繁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归:‘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节选自《左传》)(注)①寤生:脚先出来,难产。②完、聚:完,修缮城郭;聚,收集粮草。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B.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C.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D.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邑,一般有三个意思;①城镇,都城;②旧指县;③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文中是第三种意思。B.辛丑,古代以干支纪时,即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搭配组合成六十个单位,循环纪时。辛丑为第二十三日。C.黄泉,打泉井至深时水呈黄色,又人死后埋于地下,故以地极深处黄泉地带为人死后居住的地下世界。D.《诗》,即《诗经》。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庄公即位后,姜氏要求把制邑分给共叔段。制邑形势险要,姜氏居心何在,庄公是十分清楚的,因此没有允许。B.当祭仲提出京的制度不合规定时,庄公却装出无可奈何的样子。等到祭仲再次提醒他时,他才说“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话。C.庄公设下的陷阱,就是养共叔段之骄,纵共叔段之欲,使其不断膨胀,逐步发展到自我毁灭的地步。可见庄公既狠毒又狡猾。D.庄公直到共叔段完成了进攻国都的准备,并得知姜氏开城做内应的时间之后,才万不得已下令让子封讨伐共叔段。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2)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10.这篇文章与《烛之武退秦师》均出自《左传》,小结《左传》这部史书在叙事方面的写作特点。【答案】6.A7.A8.D9.(1)姜氏哪里会满足呢?不如趁早给他另外安排地方,不要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旦滋长蔓延,就难办了。(2)国家不能使土地有两属的情况,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人民产生两属的心理。10.《左传》叙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二是采用全知叙事视角。(1)文学性的剪裁,是指在保证真实叙述历史事件的基础上,通过史料的取舍,叙述的详略,使历史事件故事化,情节化。如《郑伯克段于鄢》,记叙春秋初期郑国王室内部兄弟,母子之间一场争夺王位的残酷斗争。叙事跨度自哥哥郑庄公出生起,到弟弟共叔段兵败逃亡、庄公母子和好止。作者仅用几百字就把事件的起因,发展,结局和尾声叙述得明白生动,把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刻画得鲜明突出,令人难忘。(2)全知叙事视角,既保证了历史事件叙述的真实和亲切,也便于引人一些细节描写和人物语言,从而增强事件的故事性和意趣,避免流水账式的史事记述。如《烛之武退秦师》中郑伯与烛之武的一番对话,言语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立体而丰满。【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曰”是表对话的词语,其后停顿,排除B项。“悔之”的主语是“庄公”,而后面句子的主语是“颍考叔”,两句主语不一致,中间应断开,即“悔之”后应停顿,排除C项。“颍谷封人”为官职名,且作宾语,其后断开,排除D项。故选A。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文中是第三种意思”错误,文中应是第一个意思,即“城镇,都城”。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D.“才万不得已下令让子封讨伐共叔段”错误,从上文可以看出,庄公一直知道共叔段的行为,只是时机不成熟才没有攻打他,并非“万不得已”故选D。9.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中,“厌”,满足;“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有何厌”;“所”,名词,地方,处所;“滋蔓”,滋长蔓延。第二句中,“贰”,从属二主;“若之何”,固定句式,怎么办;“与”,交给;“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产生。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表现手法的掌握能力。

本题是要求概括《左传》在叙事方面的写作特点,然后要分析这三篇出自《左传》的文章,从叙事的详略、人称的选择等方面进行概括。如从《郑伯克段于鄢》的叙事写人的精彩可以概括《左传》的文学性特点,从《烛之武退秦师》人物对话的精彩描写可以概括《左传》叙事的全知角度。【点睛】答题技巧快速断句法:(1)明大意。通读文章,准确把握文意(段意)。(2)找名词(或代词)。名词(代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而主语和宾语不能与谓语分开。(3)找动词。找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向前找发出动作的主语,向后找动词支配的中心语,将句段切分为几个意义单位。(4)找标志。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夫、盖,故、惟、凡、且、窃、至若,若夫”等常用于句首;“者、也、矣、焉、耳、耶、与(欤)、邪(耶)乎、哉、夫”等常用于句尾;关联词“虽、虽然、纵使,向使、苟、是故、则、然则、况”等,其前一般断开。(5)看修辞手法。利用对偶、顶真,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断句。(6)看句式。利用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等特殊句式及固定句式断句。参考译文当初,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他其他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共叔段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城墙如果超过三百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违反了制度,恐怕对您有所不利。”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里会满足呢?不如趁早给他另外安排地方,不要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旦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你姑且等着瞧吧。”过了不久,太叔段命令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听命于自己。公子吕说:“国家不能使土地有两属的情况,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人民产生两属的心理。”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