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四十四)_第1页
人教版2024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四十四)_第2页
人教版2024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四十四)_第3页
人教版2024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四十四)_第4页
人教版2024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四十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选题1、由重晶石矿(主要成分是BaSO4,还含有SiO2等杂质)可制得氯化钡晶体。某同学设计实验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高温焙烧”焦炭和BaSO4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B.“高温焙烧"操作需用到坩埚,“结晶”操作需用到蒸发皿C.为提高原料的利用率,“高温焙烧"前原料需经研磨处理D.上述流程中不可以用硫酸代替盐酸进行浸取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给流程可知,重晶石矿与过量的焦炭高温焙烧时生成硫化钡、硅和一氧化碳,所得固体加入盐酸浸取,硫化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硫化氢气体,硅不反应,过滤得到硅滤渣和氯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经结晶得到二水氯化钡晶体。A.高温焙烧时,焦炭与硫酸钡高温焙烧时生成硫化钡和一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4C+BaSO4BaS+4CO↑,反应中氧化剂硫酸钡与还原剂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故A错误;B.高温焙烧固体应在坩埚中进行坩埚,蒸发结晶应在蒸发皿中进行,故B正确;C.“高温焙烧”的原料需要研磨粉碎,可增大固体接触面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故C正确;D.若用稀硫酸代替盐酸进行浸取,硫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硫化氢,无法制得氯化钡,所以不可以用硫酸代替盐酸进行浸取,故D正确;故选A。2、下列气体去除杂质的方法中,达不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气体(杂质)方法ACl2(HCl)通过饱和的食盐水BN2(O2)通过足量灼热的铜丝网CSO2(CO2)通过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DNH3(H2O)通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A.AB.BC.CD.D答案:C解析:A.HCl极易溶于水,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小,可以达到实验目的,A不合题意;B.氮气中混有少量氧气,在通过灼热的铜丝同时,氧气可以与之发生反应:,而铜与氯气无法反应,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不合题意;C.CO2不与碳酸氢钠反应,但SO2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更多的CO2,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符合题意;D.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且不与NH3反应,可以干燥NH3,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不合题意;所以答案是:C。3、将铜粉放入稀中,加热无明显现象产生。当加入下列一种物质后,铜粉的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同时有气体逸出,该物质是A.KClB.C.D.答案:C解析:A.金属铜和稀硫酸、KCl之间均不反应,所以加入FeSO4,铜粉的质量不减少,A不符合题意;B.加入,稀硫酸和反应出CO2气体,Cu不参与反应,铜粉的质量不会减少,B不符合题意;C.Cu、稀硫酸、KNO3混合时发生3Cu+8H++2=3Cu2++2NO↑+4H2O,则铜粉质量减轻,同时溶液逐渐变为蓝色,且有气体逸出,C符合题意;D.金属铜和稀硫酸、FeSO4之间均不反应,所以加入FeSO4,铜粉的质量不减少,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4、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A.装置甲溶液的配制B.装置乙氨气的收集C.装置丙氧气的净化D.装置丁沉淀的过滤答案:B解析:A.溶液的配制在转移溶液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A错误;B.实验室收集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棉花可以防止氨气散逸,与空气形成对流,B正确;C.除去Cl2中杂质气体时,应先通过饱和的食盐水除去HCl,再通过浓硫酸干燥,C错误;D.过滤操作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滴飞溅,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5、硝酸工业生产中常用纯碱溶液吸收排出的氮氧化物废气,废气中只含有NO、两种气体。将一定量废气通入到足量的溶液中被完全吸收,溶液中生成的、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与废气中的物质的量分数x[]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溶液中可发生以下两个反应:①;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线段b表示离子B.随x值增大,溶液中增大C.x=0

.6时,反应中可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

.4

LD.若测得所得溶液中为0

.4

mol,则x值为0

.75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图示=2mol,则NO、的物质的量和为2mol;根据反应可知,时只发生反应,产物只有;当时,只发生,产物为等物质的量的、;A.时产物只有;当时产物为等物质的量的、,随x值增大n()增大、n()减小,图中线段b表示离子,a表示,故A错误;B.根据N元素守恒,随x值增大,溶液中不变,故B错误;C.根据图示,则参加反应的碳酸钠为1mol,根据碳元素守恒,反应中可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

.4

L,故C正确;D.若测得所得溶液中为0

.4

mol,根据反应,的物质的量为0

.8mol,则x值为,故D错误;选C。6、用反渗透法将海水淡化,剩余的浓缩液(主要含、、、、等离子),可加工获得其他产品。某学习小组模拟工业生产流程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I、II、III、IV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反应III的离子方程式为C.反应II加入适最固体可以获得D.粗盐提纯中,加入试剂的顺序依次为、、NaOH、盐酸答案:C解析:A.由题干流程图可知,反应I为:2NaCl(熔融)2Na+Cl2↑或者2NaCl+2H2O2NaOH+H2↑+Cl2↑,反应II为Ca2++=CaSO4↓,反应III为:MgCl2+Ca(OH)2=Mg(OH)2↓+CaCl2,反应IV为:MgCl2(熔融)Mg+Cl2↑,则I、IV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II、III不属于氧化反应反应,A错误;B.反应III中使用石灰乳,离子方程式书写时不能拆,则反应III的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C.反应II加入适最固体可以获得,离子方程式为:Ca2++=CaSO4↓,C正确;D.粗盐提纯中,Na2CO3需除去原溶液中的Ca2+,同时还要除去除过程中过量的Ba2+,故加入试剂的顺序必须保证Na2CO3在BaCl2之后加入,可以依次为、、NaOH、盐酸或者、NaOH、、盐酸等,D错误;所以答案是:C。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的反应中,浓盐酸表现了氧化性和酸性B.浓H2SO4具有强吸水性,能吸收糖类化合物中的水分并使其炭化C.实验室可用加热NH4Cl的方法制备NH3D.向水玻璃中通入二氧化碳可制硅酸,因为H2SiO3酸性比H2CO3的弱答案:D解析:A.分析方程式可知,一部分氯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还有一部分氯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生成盐和水,所以浓盐酸在该反应中表现出酸性和还原性,选项A错误;B.浓硫酸能使蔗糖炭化,体现的是其脱水性,而不是吸水性,选项B错误;C.氨气与氯化氢遇冷反应生成氯化铵,不能用加热NH4Cl固体的方法制备NH3,选项C错误;D.H2SiO3酸性比H2CO3的弱,强酸制弱酸,所以向水玻璃中通入二氧化碳可制硅酸,选项D正确;答案选D。8、“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的是A.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C.SO2具有漂白性,可用于纸浆漂白D.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液氨可用作制冷剂答案:A解析:A.可用作化肥与其受热易分解无对应关系,故A符合题意;B.由于稀硫酸具有酸性,故可用于除去铁锈,发生反应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有对应关系,故B不合题意;C.具有漂白性,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可用于纸浆漂白,有对应关系,故C不合题意;D.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降低,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有对应关系,故D不合题意;所以答案是:A。多选题9、实验室中利用洁净的铜片和浓硫酸进行如图实验,经检测所得固体中含有Cu2S和白色物质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色物质X为CuSO4B.NO和Y均为还原产物C.参加反应的浓硫酸中,表现氧化性的占25%D.NO与Y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为2mol答案:AC解析:分析:由图知,铜与足量浓硫酸反应生成Cu2S和白色物质X,无气体生成,生成Cu2S时铜元素从0价升高到+1价、硫元素从+6价降低到-2价,则按得失电子数守恒、必定存在其他产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按元素质量守恒只能为CuSO4,则白色物质X为CuSO4,配平得到该反应方程式为:,据此回答。A.

据分析,白色物质X为CuSO4,A正确;B.Cu2S和白色物质CuSO4加稀硫酸和稀硝酸时溶解,存在反应:,Y为S单质,则NO为还原产物、Y为氧化产物,B不正确;C.由可知,硫元素从+6价降低到-2价时表现氧化性,则参加反应的浓硫酸中,表现氧化性的占25%,C正确;D.由知,3molCu生成0

.6molCu2S,0

.6molCu2S发生反应得到0

.8mol

NO与0

.6mol

S,NO与S物质的量之和为1

.4mol,D不正确;答案选AC。10、绿原酸具有抗病毒、降血压、延缓衰老等保健作用。利用乙醚、95%乙醇浸泡杜仲干叶,得到提取液,进一步提取绿原酸的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提取液”获取“有机层”的操作为过滤B.绿原酸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减压蒸馏的目的是防止温度过高绿原酸变质D.绿原酸粗产品可通过重结晶的方法提纯答案:CD解析:分析:用乙酸乙酯萃取提取液,有机层减压蒸馏,得到浸膏,用温水溶解浸膏,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绿原酸粗产品。A.从“提取液”获取“有机层”的操作为分液,故A错误;B.用温水溶解浸膏,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绿原酸粗产品,绿原酸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B错误;C.绿原酸具有延缓衰老、抗氧化等保健作用,减压蒸馏的目的是防止温度过高绿原酸变质,故C正确;D.根据流程图,用温水溶解浸膏,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绿原酸粗产品,绿原酸粗产品可通过重结晶的方法提纯,故D正确;选CD。11、某水溶液中可能存在Na+、Al3+、Fe2+、NH、NO、CO、SO中的几种离子,且存在的各离子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某同学对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气体A一定是CO2,气体B一定是NH3B.白色沉淀不可能是Al(OH)3C.溶液中一定存在Al3+、Fe2+、NO、NHD.溶液中一定不存在大量Na+答案:AC解析:分析:溶液加入盐酸生成气体,可能含有CO,或为Fe2+、N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溶液I加入过量氢氧化钡生成气体B,一定为氨气,则存在NH,有色沉淀为氢氧化铁,则含有Fe2+,可知不存在CO,溶液Ⅱ呈碱性,白色沉淀可能为碳酸钡、硫酸钡等,由此解答。A.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NO,A错误;B.溶液Ⅱ呈碱性,白色沉淀不可能为氢氧化铝,B正确;C.不确定是否含有Al3+,C错误;D.题中存在的各离子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含有Fe2+、NH、NO、SO,不含Na+,D正确;答案选AC。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向氨水中加入盐酸:B.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氮:C.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D.氯气通入氢硫酸中产生黄色沉淀:答案:AD解析:A.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不能拆,向氨水中加入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B.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钠、亚硝酸钠和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C.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生成硫酸钡和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正确;D.

氢硫酸为弱酸,不能拆,故D错误;故答案:AD。填空题1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浓硝酸常显黄色,原因是_______,实验室保存硝酸的方法是_______。(2)铜与足量浓HNO3反应时,表现酸性和氧化性的HNO3物质的量比为_______。(3)铜粉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加热后无明显变化,但加入适量某种盐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铜粉质量减少。①该盐不可能是_______(填序号)。A.FeCl3

B.NaCl

C.KNO3

D.Cu(NO3)2②写出铜粉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4)从某金属粉末(含有Au、Cu、

Ag)中分离出Au,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填试剂名称),写出Ag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答案:(1)

硝酸见光或受热发生了分解,生成的NO2溶于浓硝酸所致

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凉处(2)1:1(3)

B

Cu+2Fe3+=2Fe2++Cu2+、3Cu+8H++2NO=3Cu2++2NO↑+4H2O(4)

稀硝酸

3Ag+4HNO3=3AgNO3+NO↑+2H2O解析:(1)由于硝酸见光或受热发生了分解,生成的NO2溶于浓硝酸,所以浓硝酸常显黄色,实验室保存硝酸的方法是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凉处。(2)铜与足量浓HNO3反应的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二氧化氮是还原产物,则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表现酸性和氧化性的HNO3物质的量比为1:1。(3)①A.FeCl3能与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A不符合;B.

NaCl与铜不反应,B符合;C.

KNO3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能与铜反应,C不符合;D.

Cu(NO3)2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能与铜反应,D不符合;答案选B。其中铜粉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Fe3+=2Fe2++Cu2+、3Cu+8H++2NO=3Cu2++2NO↑+4H2O。(4)金不溶于硝酸,铜和银能溶于硝酸,则从某金属粉末(含有Au、Cu、Ag)中分离出Au,加入的试剂是稀硝酸,其中Ag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g+4HNO3=3AgNO3+NO↑+2H2O。14、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炸药、染料和盐类等。硫酸及其化合物的一些性质在化工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