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检测(三)文综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_第1页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检测(三)文综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_第2页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检测(三)文综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_第3页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检测(三)文综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_第4页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检测(三)文综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春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质量监测(三)历史答案及解析24.【命题立意】本题考察中国古代百家争鸣时期,思想与政治的相关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试题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型试题。由材料前半部分可知,分封宗法原则已遭到破坏,符合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且材料中“君权扩张”、“尊君国任法术”的信息可判断答案为A;B选项时间不符;C选项与题意不符;D选项时间不符【参考答案】A25.【命题立意】本题考察古代监察制度中的言谏制度,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试题解析】A选项说法与史实不符,言谏制度不能实现对皇权的有效制约,且材料对此项内容没有体现;B选项与史实不符;言谏制度并不以监察百官为职能,所以D选项错误;言谏制度的消亡体现了对专制皇权制约力度的衰弱,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所以答案选C。【参考答案】C26.【命题立意】本题以《梦梁录》得一段叙述为切入点,考查我国宋代经济有关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试题解析】材料体现了宋代城市经济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坊市制度打破后,市民生活的丰富,所以答案选B;A选项无法得出整个民间盛行奢靡风气;C、D选项时间不符。【参考答案】B27.【命题立意】本题以民族迁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试题解析】材料说明汉人涌入东北后,满人借鉴吸收了中原文化,淡化了东北文化中的民族性,即满族色彩,增强了其地方性,这有利于国家统一,故选C项。A项表述错误,B、D两项材料无法体现,均排除。【参考答案】C28.【命题立意】本题以中国近代的武昌起义为切入点,考查近代民国时期政体的有关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试题解析】辛亥革命后各地方政府多为军政府,不是民选政府,所以A选项错误;中央和地方关系相对混乱,且不是联邦制,所以B选项错误;C选项对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材料体现了辛亥革命后中央及地方政权建设中各派力量的斗争,所以D项正确。【参考答案】D29.【命题立意】本题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媒体对中国的关注为切入点,考查新闻为政治服务的有关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试题解析】记者报导新闻的立场必然是本国利益至上,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的内容在材料中没有提及;由材料中涉及“19411942”这个时间节点,可推断为太平洋战争爆发,所以选C;当时国民政府为中国对外合法政府,所以记者必然将工作地点设在重庆,不代表对国民政府抗日工作的肯定。【参考答案】C30.【命题立意】本题以1957年国家颁布的农村工作指示为切入点,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等有关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试题解析】由材料可知,“三包一奖”制旨在克服因农业社规模过大而带来的生产队之间的平均主义,所以答案选A;B、C、D选项时间不符。【参考答案】A31.【命题立意】本题以古代雅典戏剧为切入点,考查古希腊人文主义的主干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试题解析】A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材料中强调的是向命运抗争的反抗精神,所以B选项错误;C选项表述有误;所以正确答案为D选项。【参考答案】D32.【命题立意】本题以英国责任内阁制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试题解析】由材料可知,原来政府官职由胜选党派成员担任,容易使党派斗争延续到具体的行政过程中,文官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具体行政过程中的稳定,所以答案选C;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参考答案】C33.【命题立意】本题以1419世纪世界一些国家的工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试题解析】A选项与史实不符,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引发社会出现两大对立阶级,社会矛盾加深;工资水平低与经济发展停滞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经济停滞,工资可能增长;工资低也可促进经济发展),故B项错误;C工资水平会影响消费水平,但不起决定作用;工资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所以可能引发新技术的使用,取代人工劳动。【参考答案】D3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和艺术,能力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解析】题干“迷茫”“孤独”“抑郁”体现的是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具备的特点。因此A项正确。《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作品,而揭露批判社会现实是现实主义,因此B项错误。马拉之死发生在法国大革命高潮时期,而不是失败后。另外,这幅作品是新古典主义,因此,C项不符合题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D项过于武断。【参考答案】A35.【命题立意】本题马歇尔计划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试题解析】苏联政府并未明确拒绝,所以A选项错误;材料中美苏仍在围绕马歇尔计划讨价还价,无法得出矛盾不可调和的结论,所以B选项错误;D欧洲对峙局面的出现应为1955年华约建立;所以答案选C。【参考答案】C41.【命题立意】本题以中国乾隆时期和日本幕府时期的经济政策为切入点,综合不同时期、不同国度关于经济政策问题的叙述,考察政策制定的原因和比较二者的不同及各自的影响,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问题能力。【试题解析】本题分为两个设问。第(1)题分析材料一乾隆时期只准洋船赴粤通商的原因。可以通过材料一的叙述逐句概括即可。第(2)题对中日对外贸易政策的比较找出不同以及分析对各自国家的影响。可以从针对的不同对象入手,分析材料即可。【参考答案】(1)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国内远距离贸易繁荣和全国性市场形成,对外贸的依赖性有限;西方列强加紧殖民扩张;维持广东地区百姓生计;保护国家海防;防止外商与“奸牙”相勾结。(2)不同之处:清朝以防范国人与洋商接触为主,限制对外贸易。日本以剥夺各藩国的对外贸易权利为主,主要目的是控制对外贸易活动。对中国影响:维护了封建经济秩序;抑制了对外贸易;阻碍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影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对日本影响:保证了幕府对外贸易的垄断地位;巩固了幕府统治;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使日本的海外贸易停滞,发展落后于世界潮流。42.【命题立意】本题以不同时期的国家观念为切入点,考查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文化自信等有关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问题能力。【试题解析】论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提炼论题。例如:时代赋予国家观念在不同时期的内涵;思想解放运动不断推动国家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国情决定国家观念;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综合因素促进国家观念的发展。【参考答案】示例1.信息:时代赋予国家观念不同内涵。阐述:古代中国,有天下而无国家,家国同构,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其他国家均为藩属;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救亡图存、主权独立,中国与他国国际地位平等的国家观念才真正形成。结论:国家观念反映着一定时期人们对当时国家和国际关系的认知,随着历史演进而变化。示例2.信息:思想解放推动近代国家观念形成与发展。阐述:16世纪的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国家观,强调国家权力高于世俗权力,将国家与宗教剥离,推动了近代国家观念的发展。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强调社会契约论、有限政府、主权在民、法制等思想,为国家观念注入理性血液。结论:近代国家观念伴随着思想解放而深入,又为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建立和制度完善奠定一定的思想基础。45.【命题立意】本题以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的“贫民窟”为切入点,考查其基本特征和分析产生的原因、西方国家解决贫民窟的方法等有关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问题能力。【试题解析】从材料中的叙述可以分层次、分阶段的进行总结和概括,切记不要用材料中的原话,应对原文进行提炼和概括。【参考答案】(1)特征:高密度人口聚居;低标准居住环境;生活贫困。原因:工业化、城市化、郊区化。(2)政府采取立法改善贫民窟住房标准、投资建设廉租房等方法解决贫困人口的住房问题,有利于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缓解社会矛盾。但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贫富两极分化的现实,所以贫民窟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46.【命题立意】本题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致电美国总统肯尼迪的信为切入点,考查战后国际关系等有关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问题能力。【试题解析】从材料的叙述以及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二战后国际关系,具体可以从经济、政治,主要是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入手。【参考答案】(1)美苏冷战对峙;苏联在古巴建导弹基地,美国肯尼迪发出战争威胁;世界处在核战争边缘;美苏实力对比,美居优势。(2)态度:尽量克制避免战争爆发。积极影响:使古巴导弹危机得以平息,世界恢复和平;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