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重点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池州市重点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池州市重点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池州市重点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池州市重点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池州市重点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关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叙述,错误的是()A.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B.除面部区域外,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位置大致是倒置的C.若刺激右侧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可引起其左侧肢体运动D.用电刺激中央前回某一区域时,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中的感受器2.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保温、搅拌与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还含有少量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A.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是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上B.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D.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内3.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 B.边解旋边复制C.复制需要氨基酸和酶 D.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4.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双螺旋模型的构建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均采用了模型建构法B.观察洋葱鳞片叶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无空白对照组,因此不遵循对照原则C.在探究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中,进行预实验可减小实验误差D.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先盖上盖玻片,再在盖玻片的边缘处滴加培养液,然后立即开始进行观察计数5.进入秋冬季节,小儿秋季腹泻较为常见。小儿秋季腹泻是病毒引起的胃肠道感染疾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防止脱水需要及时补充生理盐水B.患者发热体温升高时是因为体内代谢增强C.病毒侵入患者机体细胞后要靠体液免疫来消灭D.患者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6.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错误的是()A.在研究中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统计B.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采用记名计算法统计C.小动物具有避光避热性,可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D.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以放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进行保存7.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各“部件”之间需要连接。下图中连接错误的是()A. B.C. D.8.(10分)将一定数量的细菌接种在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连续定时取样检查活菌数,即可发现其增殖过程中的规律。如图是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绘制的细菌生长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整个培养过程中,细菌种群数量不断变化,但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保持不变B.在阶段③时,细菌种群增长速率几乎为0C.若阶段①~②增长率不变,则该阶段呈“J”形增长D.阶段③以后活菌数量下降与营养不足及代谢废物累积有关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抗原刺激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和B细胞会分化,但不会增殖B.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沉淀等C.浆细胞与细胞毒性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细胞毒性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10.(14分)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非常高的使用价值,分析海洋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对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以及构建海洋生态文明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下图是长江口某海域的食物网(局部)以及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t·㎞-2·a-1),回答下列问题:(1)该食物网中“中型鱼类”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图中“碎屑”所属的生态系统组分为________。(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理论上“中型鱼类”的体重每增加1kg所需要消耗的浮游植物的质量范围是________。(3)若不考虑其它生态系统对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和输出,则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E是指________,图中E的数值能否算出?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若能,请写出E的数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________(4)人类对该生态系统中的小型鱼类、虾类、蟹类大量捕捞,结果是中型鱼类的数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5)海洋中的重金属元素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DDT是一种有机杀虫剂,上述海域中的虾类和南极的企鹅体内均能检测到DDT,说明________。11.(14分)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大卫·朱利叶斯(DavidJulius)利用辣椒素发现了在感受疼痛的神经元上有特异性受体TRPV1。(1)辣椒素与感受疼痛的神经末梢上的________结合后,会激活与该结构连在一起的TRPV1离子通道,从而导致阳离子大量内流产生________电位,进而刺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释放______________,引起下个神经元兴奋,直到将信息传入__________,从而产生痛觉。(2)研究表明,季胺类衍生物QX-314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但将QX-314与辣椒素联合使用时,却能使人产生持久的痛觉阻滞,这可能为临床镇痛提供更为理想的解决方案。下图是在突触后膜上QX-314与辣椒素联合使用时的作用机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①突触后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②据图分析,将QX-314与辣椒素联合使用能够镇痛的机理是辣椒素可以____________,QX-314进入细胞后阻止___________,使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兴奋而阻断了信息传导。12.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属于一种带有包囊膜的RNA病毒。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其包囊膜上的刺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分子结合,随后包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病毒衣壳与遗传物质进入细胞内,完成感染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2019-nCoV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部分病毒,此时发挥作用的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____道防线,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功能。(2)冠状病毒经脱毒处理后可成为类冠状病毒,可用于预防接种。类冠状病毒在免疫学上被称为______,注射的目的是使人体内产生较多的__________,该过程对新冠病毒免疫能力的获得属于_______(主动或被动)免疫。接种冠状病毒疫苗的人仍然可能会感染冠状病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答对一点即可)(3)目前,我国开始了第三针(加强针)全面接种工作,该类病毒疫苗注射入人体后,在体液中机体需要借助_______细胞产生的抗体将其凝集并抑制其繁殖,该细胞来自于___________细胞。(4)多次注射恢复期康复病人的血浆有助于某些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但是某些患者在注射过程中或以后出现了皮肤荨麻疹、气管痉挛、呕吐等症状,医生判断其出现了_______(疾病)。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大脑表面分布的各种生命活动功能区,即为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位于中央前回的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详解】A、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即运动越精细复杂的器官,其皮层代表区的面积越大,A正确;B、除面部区域外,躯体运动中枢为对侧支配,上下颠倒,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B正确;C、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管理着身体对侧躯体的运动,若刺激右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引起左侧肢体运动,C正确;D、用电刺激中央前回某一区域时,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的神经中枢,D错误。故选D。2、A【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DNA分子进入大肠杆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所以经离心后处于上清液中,由此可知沉淀物中不应该带有放射性。【详解】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DNA注入到大肠杆菌内。如果搅拌、离心不充分,仍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则会导致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而沉淀物中有少量的放射性,A正确;B、T2噬菌体较轻,离心速度不管多快,都是分布在上清液中,B错误;C、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DNA分子不含S,所以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不会含有35S,C错误;D、进入大肠杆菌内的是DNA,不会是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D错误。故选A。3、C【解析】有关DNA分子的复制:1、DNA复制过程为:(1)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3)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2、场所:主要在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3、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4、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2)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5、条件:(1)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2)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3)能量:ATP;(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6、准确复制的原因:(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模板;(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地进行。【详解】A、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A正确;B、从结果看,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从过程看,DNA的复制方式为边解旋边复制,B正确;C、DNA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C错误;D、DNA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故选C。4、A【解析】1、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提出模型的形式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等。2、预实验是在正式实验之前,用标准物质或只用少量样品进行实验,以便摸索出最佳的实验条件,为正式实验打下基础。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详解】A、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和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分别用到了物理模型、数学模型,A正确;B、观察洋葱鳞片叶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虽然只制作并使用了一个装片,但实验遵循了前后对照原则,B错误;C、预实验不能减少实验误差,预实验可以为正式实验摸索实验条件和范围,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C错误;D、应先盖盖玻片,再在盖玻片的边缘滴酵母菌液,然后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进行观察计数,D错误。故选A。5、C【解析】严重的呕吐、腹泻会导致内环境水分大量丢失和无机盐丢失,导致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患者出现了发热症状,说明其体内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产热大于散热。【详解】A、小儿秋季腹泻会导致病人缺水,为防止脱水需要及时补充生理盐水,A正确;B、患者发热是因为体内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B正确;C、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后,体液免疫就对病毒没有作用了,体液免疫仅对细胞外的病毒由作用,对进入细胞的病毒没有作用,病毒一旦进入细胞,就必须依靠细胞免疫,C错误;D、小儿秋季腹泻表现为呕吐、腹泻等症状,会丢失一部分的水和无机盐等,导致患者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C。6、A【解析】调查土壤中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详解】A、“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用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进行统计采用是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A错误;B、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采用记名计算法统计,B正确;C、利用小动物具有避光避热的特性,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C正确;D、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以放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酒精可杀死样本,并能进行防腐处理,D正确。故选A。7、B【解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据此答题。【详解】A、每个脱氧核糖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A正确;B、下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应该与上一个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相连,B错误;C、每个脱氧核糖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且下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应该与上一个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相连,C正确;D、每个脱氧核糖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且下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应该与上一个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相连,D正确。故选B。8、A【解析】1、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2、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3、J型曲线自始至终都保持指数增长,其增长率持续增加,S型曲线形成过程一直具有环境阻力,其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详解】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的食物和空间变小,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变小,A错误;B、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细菌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在阶段③时增长速率几乎为0,B正确;C、J型曲线的增长率不变,若阶段①~②增长率不变,则该阶段呈“J”型增长,C正确;D、阶段③以后活菌数量会下降,与培养液中营养不足及代谢废物累积有关,D正确。故选A。二、非选择题9、A【解析】1、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2、细胞免疫:病原体侵入靶细胞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这一变化信号,之后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他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详解】A、抗原刺激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和B细胞都会增殖和分化,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新的细胞毒性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A错误;B、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者细胞集团等,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B正确;C、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与细胞毒性T细胞相比,浆细胞能合成和分泌抗体,因此将细胞内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正确;D、靶细胞是病原体侵入的宿主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A。10、①.三、四②.分解者③.单向流动、逐级递减④.25-1000kg⑤.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⑥.不能⑦.因为生产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未写出⑧.中型鱼类所属营养级降低/食物链变短/从浮游动物和小型软体动物获得的能量增多⑨.生物富集⑩.生物富集现象是全球性的【解析】1.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1)自身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2)流向下一个营养级;(3)被分解者利用;(4)未被利用。

关于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有如下规律:①若某营养级的能量值计算涉及多条食物链时,按照食物供给比例,可以先分别单独考虑,然后求和。②能量的最值计算:计算能量的问题时,如遇到“至少需要“最多利用“等字眼,所选用的传递效率为20%,在食物网中应选最短食物链计算;如遇到“最大消耗”“最少利用“等字眼,所选用的传递效率为10%,在食物网中则应选最长的食物链计算。

在生态系统中,某些重金属盐类和难于分解的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详解】(1)该食物网中“中型鱼类”占据两个不同营养级,分别是第三、四营养级。由各营养级同化量的去向可知,图中以“碎屑”为食的生物所属的生态系统组分为分解者。(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理论上“中型鱼类”的体重每增加1kg所需要消耗的浮游植物,最少是1÷20%÷20%=25kg,最多是1÷10%÷10%÷10%=1000kg。(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其数值不能算出,因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有三个去向,其中生产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未给出。(4)人类对该生态系统中的小型鱼类、虾类、蟹类大量捕捞,中型鱼类所属营养级降低/食物链变短/从浮游动物和小型软体动物获得的能量增多,因此结果是中型鱼类的数量增加。(5)在生态系统中,某些重金属盐类和难于分解的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DDT是一种有机杀虫剂,长江口某海域的虾类和南极的企鹅体内均能检测到DDT,说明生物富集现象是全球性的。【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重点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11、(1)①.(特异性受体)TRPV1②.动作③.(兴奋性)神经递质④.大脑皮层(2)①.磷脂双分子层②.打开QX-314进入细胞的蛋白质通道③.Na+内流【解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人体产生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小问1详解】辣椒素属于一种信息分子,需要与受体结合后起作用;动作电位的形成原因主要是钠离子等阳离子的内流造成的;上一个神经元兴奋后,轴突末梢可以释放神经递质;所有感觉的形成部位都是大脑皮层,痛觉的产生部位也是大脑皮层。【小问2详解】①突触后膜本质为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也属于生物膜,故磷脂双分子层是突触后膜的基本支架。②据图分析,将QX-314与辣椒素联合使用能够镇痛的机理是辣椒素打开QX-314进入细胞后阻止膜外钠离子内流,使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兴奋。【点睛】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内环境稳态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准确把握题图信息并能运用术语分析作答是解题关键。12、(1)①.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